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小麦赤霉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2021-01-20 10:19:53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80

如何防治小麦赤霉病?

请问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特效药有哪些?
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以长江中下游和东北春麦区发生最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8653363重。该病主要危害小麦,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还引起小麦籽粒腐败变质,该病病菌分泌的毒素还能使人畜中毒,一般年份可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赤霉病主要为害穗部,但在小麦生长各个阶段都能受害,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杆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危害最大。一般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赤霉病侵染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水渍状褐斑,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发病后期在小穗基部出现粉红色胶质霉层。
小麦赤霉病是有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赤霉病菌致病能力极强,分布范围极广。赤霉病菌在田间小麦或玉米秸秆等作物残体上越夏、越冬,以菌丝体状态越冬;翌年春季形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至小麦穗部,从凋萎的花药侵入小穗;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病菌侵入的难易有很大差异,扬花期最易感病,抽穗期次之;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天以上连续阴雨,气温保持在15℃以上,赤霉病将大流行。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是抓好抽穗杨花期的喷药预防。一是掌握好防治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有流行可能时,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二是选用优质防治药剂。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千克或稀唑醇 (禾果利)50克加水30千克喷雾 。三是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

(1)农业防治。

选用copy抗病、耐病品种。适时早bai播,du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合理zhi施肥,增施底肥dao,氮磷配合,追肥早施、少施,提高植株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深耕灭茬,秸秆过腹还田或堆沤后施用。小麦播种前,清除田间农作物残体,减少菌源。

(2)种子处理。

用种子质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30分钟,晾干后播种。

(3)田间喷药。

最佳施药时间是扬花期,应于扬花10%~50%时施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8653339要病害之一,一般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4—6成,它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且麦粒中含有致呕毒素,可引起人畜急性中毒,发生呕吐、腹痛、头晕等症状,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大。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范围:

在全国小麦产区普遍发生,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滨湖地区危害最重。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

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苗枯、基腐、秆腐:苗枯由种子或土壤病残体带菌引起,病苗芽鞘变褐腐烂,轻的生长衰弱,重的多在出土后全苗枯死;基腐和秆腐一般多从苗期开始发生,也有在成熟期发生的。基腐初期茎基变褐软腐,以后凹缩,最后麦株枯萎死亡。秆腐茎秆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以至枯死。

穗腐:在小麦开花或开花以后发生。发病期先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水渍状褐斑,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当气候潮湿时,在小穗基部或颖片合缝处长出一层粉红色的霉状物。发病后期,病部长出黑色颗粒即病菌子囊壳。

防治措施: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应以选择抗病品种为主,配以适当的农艺措施、采用必要的化学药剂重点防治穗腐的综合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这是控制赤霉病为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各地已培育出许多较抗赤霉病的良种,可因地制宜选用。比如:苏麦3号、苏麦2号、湘麦1号、鄂恩1号、荆州4号、万年2号、2133、扬麦4号、5号、万雅2号、辽春4号、郑引1号、鲁麦14号、烟农15等。

消灭菌源:

拣毁在土表的稻桩和玉米、高粱等作物残体。

加强麦田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看苗施肥、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做好清沟排渍工作,降www.rixia.cc低麦田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创造有利于小麦植株生长而不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适期早播,早生快发促早熟,避开病菌侵染的高峰期,也可起到防病作用。

药剂防治:

抓住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小麦开花至灌浆阶段。防治方法:在开花至灌浆阶段力争在无雨天施药,喷药次数多少可根据品种、天气情况和病情轻重而定,一般不超过3次。喷到植株上的药液干后遇雨,一般不需补喷。在长江中下游,喷药时期往往阴雨连绵或时晴时雨,因此,必须抢在雨前或雨停间隙露水干后抢时喷药。喷药后遇雨可隔5~7天再喷1次,以提高防治效果。药剂选择: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有效的药剂是多菌灵。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8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每亩100克。
赤威兵 是 25%氰烯bai菌酯,中国独创化du合物,陕西上格之路zhi生物科www.rixia.cc学有限公司生产,dao对于小麦赤霉病这回种镰刀菌属的答病原具有极为高效的作用,不仅可以预防,而且治疗作用尤为优秀,可以降解小麦赤霉病产生的毒素。并且登记小麦赤霉病,是国家农业部推荐药剂
现在不是用复配的药多吗?有哪些是目前市场比较好的?? 而且,多菌灵有退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趋势。。。。。。。

小麦赤霉病的最佳防治期是什么时间?

小麦赤霉病,一旦发生,很难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预防为主,要掌握两点,一是时间上,二是药剂。在小麦抽穗后扬花5-10%进行喷药预防,这几年提倡见花就打的防治措施。用氰烯菌酯、氰烯.己唑醇、 戊唑.多菌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咪鲜.多菌灵、多.铜喷雾防治,间隔5-7天“齐穗期”再防治一次。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小麦赤霉病!小麦在种植的时候最害怕碰到赤霉病,这种病菌会大大影响小麦的产量,我们本期视频就教大家在什么时间段去防治这个小麦赤霉病!并且用什么药剂来防治这个赤霉病!

你好,齐穗到开完花是赤霉病侵染的关键时期,要想防治它,必须在侵入小麦前喷药回预防。为了防止雨水过大答,耽误了施药最佳时期,要特别注意看齐穗至扬花期的天气,如果预报有雨或大雾天气,可在雨前用药预防。每亩用50%咪酰胺50克或50%多菌灵100克,这段时间施药还可以加入烯唑醇等三唑杀菌剂,这样同时可预防后期小麦锈病的发生。如果错过了施药最佳时期,也可以施用以上药剂阻止病菌继续地侵入,具体上安徽农资网了解详情。赤霉病最重要的就是预防为主。

防治小麦赤霉病什么药好?

防治小麦赤霉病,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田间有小麦开始开花了就可以用药回防治,用药时间便于掌握,而答且防治效果好。 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有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烯肟菌酯等喷雾防治,小麦灌浆期间在防治一次。
小麦赤霉病防治牢记三句话:
晴天见花打;
阴天见穗打;
雨天抢前打。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适时早播,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合回理施肥,增施底肥,氮答磷配合,追肥早施、少施,提高植株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深耕灭茬,秸秆过腹还田或堆沤后施用。小麦播种前,清除田间农日夏养花网作物残体,减少菌源。

(2)种子处理。

用种子质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30分钟,晾干后播种。

(3)田间喷药。

最佳施药时间是扬花期,应于扬花10%~50%时施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小麦赤霉病前期如何防治?

小麦赤霉病
应该bai在齐穗期喷施杀菌du剂预防,一旦zhi发生就晚了ZLAHywg
药剂防dao治。版①防治适期。药权剂防治赤霉病的效果与喷药时期关系很大。一般情况下在始花期(扬花率10-20%)用药最好。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一般年份第一次施药保护花期,以后再按病情、品种、抗性及天气变化,决定是否第二次用药。要特别注意,如果第一次喷药量不足或错过了防治适期,对防治效果有很大影响。补救措施是用加倍的药量、均匀周到细致地喷施防治。②用药种类。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比较理想。使用方法可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注意亩用水量不能低http://www.rixia.cc于两喷雾器水。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1)农业防治。bai

选用抗病、耐病du品种。适时早播,播zhi种,避开扬花dao期遇雨。合理专施肥,增施底肥,氮磷属配合,追肥早施、少施,提高植株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深耕灭茬,秸秆过腹还田或堆沤后施用。小麦播种前,清除田间农作物残体,减少菌源。

(2)种子处理。

用种子质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30分钟,晾干后播种。

(3)田间喷药。

最佳施药时间是扬花期,应于扬花10%~50%时施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小麦赤霉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84078.html

上一篇:睡眠充足,为什么还会有眼袋

下一篇:袖珍椰子盆景要怎样管理?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