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玉米条纹矮缩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2022-04-15 03:18:49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75

玉米褪绿矮缩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病毒名称:玉米褪绿矮缩病毒Maize chlorotic dwarf virus(MCDV)。

分类地位:属于矮化病毒属Waikavvirus,伴生病毒科Sequi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65.0.02.003。

病毒异名:Ohio corn stunt agent(GSA-OH)。

病毒提纯:在含有0.5%2-巯基乙醇的0.1mol/L或0.5mol/L(pH7)磷酸钾缓冲液中将发病的玉米组织匀浆(2ml缓冲液/g组织)。用纱布包裹并用力挤压出汁液,然后加入氯仿(1/3~1/2体积)乳化使其澄清。回收水相,并采用下述方法之一加以纯化:

①将澄清的提纯液离心(100000g,1h)。将沉淀在0.1mol/L或0.5mol/L(pH7)的磷酸钾缓冲液中悬浮过夜,然后在溶解于0.5mol/L(pH7)磷酸钾缓冲液中10%~40%的蔗糖梯度中离心。回收含有病毒的区带,并通过再次沉淀、重新悬浮于0.5mol/L(pH7)磷酸钾缓冲液中,去掉蔗糖(Louie,Knoke&Gordon,1974)。

②加入聚乙二醇(平均分子质量为6000~7500u)至6%(W/V)的浓度、氯化钾至4%(W/V)的浓度。在室温下缓慢搅拌1h。离心(10000g)20min,以1/50~1/30的体积(相对于初始提取液)将沉淀重新悬浮于0.5mol/L(pH7)的磷酸钾缓冲液中。通过在蒸馏水中透析沉淀病毒、经低速离心后重新悬浮于0.5mol/L(pH7)的磷酸钾缓冲液中将其浓缩2~3倍。可以用等密度氯化铯平衡离心法进一步纯化病毒。

病毒理化特性:

①病毒粒子:等径球状粒体,直径约30nm,沉降系数约1836S.A260/A280为1.920.04。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沉降速率确定的粒子分子质量约3.2(0.2)*106u。

②核酸:单链RNA,占粒体重量的大约36%。四种核苷酸所占的比例为G24,A30,C17,U29(Gingery,1976)。

株系:该病毒的典型株系采自美国的俄亥俄州(Nault et al.,1973)。几个来自阿拉伯高粱的分离物与该典型株系在所导致的矮化、褪色与叶片撕裂的程度不同(Nault&Bradfute,1979)。据报道,有一个分离物比典型株系导致较严重的三级脉条纹,但较为轻微的矮化(Nault et al.,1976)。在不同株系和分离物之间尚未发现血清学差异。

其他:在发现MCDV之前,人们曾认为美国大多数表现矮化、黄化或红叶这类变色症状的玉米植株发生了由某种螺原体(spiroplasma)导致的玉米矮化病。但是,MCDV与这类症状的频繁而密切的联系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病害为玉米褪绿矮缩而非玉米矮化病。在美国,只从来自路易斯安那与得克萨斯的几个玉米标样中鉴定出了玉米矮化螺原体(Bradfute&Robertson,1974;Gordon&Nault,1977)。与此相反,在墨西哥玉米的类似症状则通常是由螺原体引起的(Davis,1973)。迄今只发现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MCDV与叶蝉介体具有半持久性关系(Ling,1966;Nault et al.,1973)。

玉米条纹矮缩病是什么?

玉米条纹矮缩病简称玉米条矮病,是西sLZXHWRcB北局部地区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除为害玉米外,还侵染小麦、大麦、谷子、糜子、狗尾草、野燕麦等多种植物。

症状

玉米发病后节间缩短,株形矮缩,沿叶脉产生褪色条纹。早期受害,生长停滞,提早枯死;中期受害,植株显著矮化,顶叶丛生,雄花不易抽出;后期受害矮缩不明显,对产量影响较小。

叶部发病,最初上部叶片稍硬,直立,叶脉出现淡黄色条纹,由叶基部向叶尖发展。后期产生坏死斑,呈灰黄或土红色,病叶提前枯死。叶片上的症状可分为密纹和疏纹两种类型。

密纹型在两条叶脉之间常产生1~5条连续或断断续续的条纹,纹宽0.2~0.7毫米,叶直立,颜色较淡,开张角度较小,出现较迟。

疏纹型条纹产生在叶脉上,纹宽0.4~0.9毫米,条纹断断续续。初叶色较浓,叶片张开角度大。出现较早,重病田这种类型较多。

田间以密纹型为主,有时两种类型混合发生。

叶鞘、茎秆、髓、穗轴、雄花花序的小梗苞叶均可受害,产生淡黄色条纹sLZXHWRcB或坏死斑,发病易显症。

病原

玉米条矮病是1种病毒病,由灰飞虱传播。病毒粒体弹状,大小为70~80纳米200~250纳米,每个粒体内均有横纹50条,横纹间距离4纳米。

发病特点

灰飞虱以3~4龄若虫在田埂的杂草和土块下越冬,来年春季转入麦田,带毒若虫是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染病麦苗也是来年的病源。

玉米品种间及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很大,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密切相关。高抗品种有武单早、W341野6116、W341单624、武顶1号、陕单5号和庆单7号等;自交系中有W341、武201、202、110、302、野6116和埃及205。灰飞虱密度大,带毒率高,则发病重。一般高肥水地块发病轻,低肥水发病重。因此,精耕细作,增加中耕次数等措施,都可提高抗病性。

防治方法

(1)选育、种植抗病品种。能有效地控制此病的发生。

(2)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播种,增施基肥,合理追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3)防治灰飞虱,减少传毒媒介。时间最好是在初冬和早春灰飞虱出土前,日夏养花网集中在田埂土缝中,在中午前后天气暖和、灰飞虱活动时喷药防治效果最好。重病区根据玉米田虫情可喷药防治2~3次,间隔7天1次。

玉米条纹矮缩病毒病有哪些症状?

玉米条纹矮缩病毒病:玉米发病后重要特征是节间缩短,株形矮缩。早期受害,生长停滞,提早枯死。中期受害,植株矮缩显著,顶叶日夏养花网丛生,雄花不易伸出,果穗不能抽出,如抽出,籽粒亦多秕瘦,病株上部多向一侧倾斜。后期受害,则矮缩不明显,对产量影响小。叶部受害,最初上部叶片稍硬、直立,延叶脉出现连续的或断续的淡黄色条斑,从叶基部向尖部发展。后期叶脉上产生褐色坏死斑,呈灰黄色或土红色,条纹上产生褐色坏死斑,病叶提早枯死。叶片上的条纹生长部位及宽度,有两个类型:

①密纹型:在病叶上两条明显叶脉之间,常生出1~5条连续的或断续的条纹,宽度0.2~0.7mm。最初叶片直立,颜色较淡,开张角度较小。这种类型出现较迟。

②疏纹型:条纹产生在明显叶脉上,在脉间极少出现,宽约0.4~0.9mm。最初叶色较浓,叶片开张角度大。这种类型发生早,并多在重病田发生。

田间以密纹型为主,也有两种类型混合发生的,但疏纹型病株很少单独发生。叶鞘、茎秆、髓、穗轴、雄花花序的小梗、苞叶及苞叶的延伸物均可受害。尤以苞叶及其延伸物敏感,生病后易显症状,产生淡黄色条纹或褐色坏死斑。

病叶沿脉出现淡黄条纹自叶基向叶尖发展,在条纹上产生长短不等褐色坏死斑,叶脉迅速坏死呈红色枯纹,病叶提前枯死,叶鞘、苞叶、茎秆亦产生坏死褐斑,髓部、穗轴、雄花小梗也可受害,病株矮缩顶叶聚生,不易抽穗。

玉米粗缩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病毒名称:在欧洲为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MRDV),在我国与韩国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

分类地位: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属呼肠病毒科Reoviridae。

病毒的提纯:取新鲜病叶加含有0.005mol/LEDTA,0.01mol/L亚硫酸钠的冷磷酸缓冲液(0.05mol/L,pH7.8)捣碎过滤,低速离心去渣;上清加冰溶冷却的四氯化碳,振荡3min后低速离心,取水相超速40000(r/min)离心1h,沉淀用上述缓冲液及低速离心抽提三次,合并抽提液,分两次用Sepharose2B柱层析分离,每3min收集一管,经核酸蛋白检测仪检测254m吸收显示两个紫外吸收峰;分别收集合并后,再经40000(r/min)超速离心1h浓缩,沉淀用缓冲液抽提,低速离心去沉淀,上清进行25%~50%线性蔗糖梯度离心22000(r/min)90min,在离心管上部有两条分开的白色病毒带,分别收集两带,再经超速离心浓缩,在第二带可提出大量病毒,紫外吸收曲线A260/A280为0.76。

病毒理化特性:

①病毒粒子:病毒粒子等轴对称,直径约70nm。沉降系数约为400S。A260/A280比值约为1.5。

②核酸:基因组由10条双链RNA分子组成。RNA S1-10的长度分别为:4501、3812、3617、3572、3164、2645、2193、1936、1900和1801核苷酸(Fang et al.,2001;Zhang et al.,2001)。

③蛋白:RNAS1-6均只编码一个蛋白质,其推断的分子质量分别为:168.8、141.5、135.6、32.0、107.1和89.9ku;S7可编码2个蛋白质:40.0与36.3ku;S8编码一个68.1ku蛋白质;S9可编码2个蛋白质:39.9与24.2ku;S10编码一个63.1ku蛋白质。

株系:据Harpaz和Klein(1969)报道,有两种不同株系(“矮缩株系”和“非矮缩株系”),它们症状特征不同,与介体和寄主的关系也各异。然而,这些发现尚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玉米轻耳突症状会与叶飞虱唾液引起的暂时性的叶脉肿胀相混淆(Harpaz,1966),但是只要用电镜检查叶片是否存有病毒即可确诊。病毒侵染燕麦、小麦和大麦出现的症状,很像燕麦不育矮缩病毒引起的症状,但在田间从未发现该病毒侵染这些作物。

玉米条纹矮缩病毒病是怎样传播和防治日夏养花网的?

传播方法:种子、土壤、汁液均不能传毒,除灰飞虱外,其他昆虫也不能传毒。

传毒介体:灰飞虱的成虫若虫均能传毒。但不能经卵传毒。饲毒时间不少于14d。

种苗传植物:无。

自然寄主:玉米Zea mays。

人工接种可侵染的植物:除玉米外灰飞虱接种还可侵染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Hordeum vulgare、谷子Setaria italica、黍(糜子)Panicum miliaceum、燕麦草Arrhenatherum elatius,但不能侵染水稻Oryza sativa和高粱Sorghum vulgare。

侵染循环:甘肃酒泉地区的灰飞虱一年发生3~5代,主要以3~4龄若虫在田埂的杂草下越冬,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大量出现,转移到临近的麦苗上危害。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出现,下旬达高峰期,羽化迟的成虫迁入刚出苗的玉米上危害。第一代成虫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部分成虫迁入玉米、高粱、谷子地危害。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世代重叠,这时密度最大,9月下旬作物收割,若虫转到田埂的杂草上,11月上中旬在杂草根际或枯枝落叶下、土壤下越冬。带毒若虫是春季初侵染来源。

病害与环境及流行:病害的循环期在20~32℃时为7~20d,一般9d左右。虫口密度越大发病越重,玉米播种越晚越重。品种间抗病力有显著差异。

病害的防治: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别,播种越晚,发病越重,套种地比单种地重。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玉米条纹矮缩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37914.html

上一篇:excel中怎么设置A1列为“是”时B1显示为红色,为“否”时显示B1显示为绿色

下一篇:蟹爪兰开完花叶子发软怎么办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