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枯萎病有什么为害症状?怎样防治?
草莓灰霉病有什么为害症状?怎样防治?
草莓灰霉病在我国草莓产区普遍发生,是草莓栽培中为害普遍而且较为严重的真菌性病害,在露地和保护地中均可发病,温室内栽培的草莓发病尤为严重。主要为害叶片、花、果柄、花蕾和果实。
(1)为害症状 叶片和果柄上发病时,病部产生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病斑,湿润时叶背出现乳白色绒毛状菌丝团。花蕾和花柄发病时变为暗褐色,以后蔓延枯死;果实被害初期,出现油渍状褐色斑点,进而迅速扩大,至全果变软,密生灰霉,灰色霉状物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
(2)病原及发病规律 该病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Person)。病源菌以菌丝体、菌核、分生孢子的形态在病组织中越冬。在气温18~20℃,湿度达94%以上的条件下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并借风力传播浸染,从伤口侵入为主。在气温20℃,连阴雨或灌水过多、地膜积水,以及栽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等情况,均可诱发灰霉病的大发生。在保护地栽培中,温度在12~13℃以上湿度大的白天容易发病,夜间温度在10℃以下时不易发病。发病初期一般在2月上旬,3~4月达到高峰;露地草莓在果实采收期的5月份达到发病高峰。灰霉菌为弱寄生菌,多从伤口或枯死部位进行浸染繁殖,先危害枯芽老叶,然后危及果实。
(3)防治方法 ①避免过多地施用氮肥和灌水过多,增施磷钾肥,适当稀植,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保证通风透光良好;保护地采用高垄滴灌栽培管理技术可降低发病率;②选用美国3号、红衣等抗病品种。进行地膜覆盖或果实垫草,防治果实与地面接触,及时摘除枯叶病果。③保护地栽培。可在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使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闷棚2小时,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④药剂防治。从花序显露至开花前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果实开始采收后应停止用药,以降低农药对果实的污染。可选用的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25%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保护地栽培时,还可每667米2用20%速克灵烟剂80~100克,分放到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1次,连熏2~3次,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草莓叶枯病(又称紫斑病、焦斑病)是草莓常见叶部病害,在我国草莓产区普遍发生。
(1)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萼,果梗也可染病。叶枯病属低温、高湿性病害,多在春秋季节发病,初发病时,叶面上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多沿主侧叶脉分布,发病重时整个叶面布满病斑,发病后期全叶黄褐色或暗褐色,直至枯死。叶柄或果柄发病后,病斑呈黑褐色,微凹陷,脆而易折。
(2)病原及发病规律叶枯病病原为凤梨草莓褐斑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越冬,春季释放出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秋季和早春雨露较多的天气有利于侵染发病,一般健壮苗发病轻,弱苗发病重。
(3)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新明星、达娜较抗此病。②保持果园清洁,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减少病源。③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秧苗健壮,提高抗病能力,但不能过多施用氮肥。④药剂防治。在秋、春低温期喷布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每7~10天喷布1次,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治其他病害。
草莓芽枯病有什么症状?怎样防治?
芽枯病多在春季发生。发病时先侵染幼芽、幼叶和花蕾,其他部位也可感病。为害症状表现为,幼叶呈青枯状,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色。在芽枯部位有白色或淡黄色霉状物产生。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株及植物残体,经常摘除老叶,适当密植,在棚室条件下注意通风换气;②尽量避免重茬,特别是不要在有该病史的地块上育苗和种植;③进行药物防治,从现蕾期开始,每隔1周喷一次多氧毒素剂1000倍液,或600倍敌菌丹水溶剂。
草莓芽枯病(立枯病)在我国草莓生产区普遍发生,在土壤中腐蚀性很强,在草莓上主要为害花蕾、新芽、托叶和叶柄基部,引起苗期立枯,成株期茎叶腐败、根腐和烂果等。
(1)为害症状草莓芽枯病主要为害花蕾、幼芽和幼叶,其他部位也可发病。为害症状表现为幼芽呈青枯状,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褐色,叶子失去生机,萎蔫下垂,急性发病时植株猝倒;开花前受害,使花序失去生气并逐渐枯萎;茎基部受害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容易拔起。果实受害出现暗褐色不规则形斑块、僵硬,最后全果干腐。
(2)病原及发病规律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的丝核菌,有性阶段为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以随带病秧苗和病土传播为主。露地栽培时以春季发病为主要时期,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2~25℃,www.rixia.cc在肥大水多的条件下容易发病。保护地栽培时温度高,通风不良,湿度大时发病早而严重;露地栽培时栽植过密、植株生长过于旺盛时容易导致病害蔓延。
(3)防治方法①尽量避免在立枯病发生的地区进行育苗和栽培草莓,否则必须采取太阳能土壤消毒。②适当稀植,合理灌水,保证通风,降低环境湿度。③保护地栽培要适时通风换气,灌水后迅速通风,降低室内湿度。④及时拔除病株,严禁用病株作为母株繁殖草莓苗。⑤药剂防治。适宜的药剂有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从显蕾期开始,7天左右喷1次,共2~3次。温室或大棚栽培情况下,每667米2用5%百菌清粉尘剂11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闷棚过夜,7天熏1次,连熏2~3次。
专家解答
芽枯病又叫立枯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我国草莓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侵害草莓的花蕾、芽、幼叶与成叶、果梗、新茎等部位。感病后的花蕾、芽与幼叶出现青枯,接着变成黑褐色而枯死。芽枯部位有蛛网状白色霉状物,或有淡黄色丝络形成。感染芽枯病的叶不易展开,叶片小,叶柄和托叶带有红色,然后茎叶基部开始变褐。芽枯病病菌在土壤和病株的茎叶上越冬。发病适宜温度为22~25℃,高湿多肥的栽培条件易导致发病。栽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
(1)避免重茬发病地块应进行轮作倒茬。没有发病的园地也应进行土壤消毒。
(2)保证通风透光栽植密度不易过大;少施氮肥防止徒长;及时摘除靠近地面的老叶。
(3)排水降湿棚室栽培要经常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露地栽培降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水淹。
(4)药剂防治从现蕾期开始,每隔10天喷施1次敌菌丹600~800倍液,连续喷5~6次。或用多氧霉素1000倍液,每周喷施1次,连喷3~5次。也可用其他抗菌药物从现蕾期至开花期每周喷施1次,连喷2~3次。
提示板
芽枯病在草莓生产中比较好控制,如果不重茬,秧苗不郁闭,一般发病较轻。为了预防发病,可在现蕾期至开花期用药物预防,常用的药物有敌菌丹、多氧霉素。
草莓芽枯病有什么为害症状?怎样防治?
草莓芽枯病(立枯病)在我国草莓生产区普遍发生,在土壤中腐生性很强,在草莓上主要为害花蕾、新芽、托叶和叶柄基部,引起苗期立枯,成株期茎叶腐败、根腐和烂果等。
(1)为害症状 草莓芽枯病主要为害花蕾、幼芽和幼叶,其他部位也可发病。为害症状表现为幼芽呈青枯状,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褐色,叶子失去生机,萎蔫下垂,急性发病时植株猝倒;开花前
受害,使花序失去生气并逐渐枯萎;茎基部受害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容易拔起。果实受害出现暗褐色不规则形斑块、僵硬,最后全果干腐。
(2)病源及发病规律 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的丝核菌,有性阶段为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以随带病秧苗和病土传播为主。露地栽培时以春季发病为主要时期,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2~25℃,在肥大水多的www.rixia.cc条件下容易发病。保护地栽培时温度高,通风不良,湿度大时发病早而严重;露地栽培时栽植过密、植株生长过于旺盛时容易导致病害蔓延。
(3)防治方法 ①尽量避免在立枯病发生的地区进行育苗和栽植草莓,否则必须采取太阳能土壤消毒。②适当稀植,合理灌水,保证通风,降低环境湿度。③保护地栽培要适时通风换气,灌水后迅速通风,降低室内湿度。④及时拔除病株,严禁用病株作为母株繁殖草莓苗。⑤药剂防治。适宜的药剂有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浮剂300倍液,敌菌丹水溶剂600倍液,从显蕾期开始,7天左右喷1次,共2~3次。温室或大棚栽培情况下,每6672米用5%百菌清粉尘剂11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1次,连熏2~3次。
草莓叶枯病(又称紫斑病、焦斑病)是草莓常见叶部病害,在我国草莓产区普遍发生。
(1)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萼,果梗也可染病。叶枯病属低温、高湿性病害,多在春秋季节发病,初发病时,叶面上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多沿主侧叶脉分布,发病重时整个叶面布满病斑,发病后期全叶黄褐色或暗褐色,直至枯死。叶柄或果柄发病后,病斑呈黑褐色,微凹陷,脆而易折。
(2)病原及发病规律叶枯病病原为凤梨草莓褐斑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越冬,春季释放出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秋季和早春雨露较多的天气有利于侵染发病,一般健壮苗发病轻,弱苗发病重。
(3)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新明星、达娜较抗此病。②保持果园清洁,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减少病源。③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秧苗健壮,提高抗病能力,但不能过多施用氮肥。④药剂防治。在秋、春低温期喷布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每7~10天喷布1次,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治其他病害。
草莓叶斑病有什么为害症状?怎样防治?
草莓叶斑病又称草莓白斑病、蛇眼病,我国各地草莓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多在老叶上发病造成病斑,也侵染叶柄、果柄、花萼、匍匐茎和果实。
(1)为害症状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淡红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直径3~6毫米的圆形病斑,病斑中央呈棕色,后变为白色,边缘紫红色,略有细轮纹,似蛇眼状。病斑发生多时,常连成大型斑。果实受害后,种子和果肉呈黑色,失去商品价值。
(2)病源及发病规律 叶斑病致病菌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柱隔孢属真菌。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腔菌属真菌。此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形成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侵染。主要以带菌秧苗进行传播扩散。病菌生长适温为18~22℃。此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季节发病重。
(3)防治方法 ①及时摘除病老叶,集中烧毁。发病重的地块在采收后全园割叶,然后中耕除草,彻底清理残枝病叶,消灭病源。②选用因都卡、新明星等抗病品种。③控制氮肥施用量,露地草莓注意雨季排水,防止土壤湿度过大。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0天喷1次,共2~3次。采收前10天停止喷药。
草莓黄萎病有什么为害症状?怎样防治?
草莓黄萎病是草莓产区普遍发生的土壤真菌病害,除为害草莓外,还为害茄子、番茄、甜瓜、黄瓜、棉花等植物。
(1)为害症状 草莓黄萎病主要在匍匐茎抽生期发病,以主要为害子苗为主。发病幼苗新叶失绿变黄,弯曲畸形,叶片变小,在3片叶中有1~2片小叶黄化,且极小型化。发病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失去光泽,从叶缘和叶脉间开始变黄褐色萎蔫,不久植株枯死。被害植株叶柄、果梗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的部分或全部变褐。根在发病初期无异常表现。当病株一部分叶片变黄褐时,根便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有时在植株的一侧发病,而另一侧健壮,呈现所谓"半身凋萎"症状。
(2)病源及发病规律 该病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轮枝孢属真菌。以菌丝体或厚壁孢子或拟菌核随寄主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可存活多年。病菌主要靠土壤中的植物残体繁殖,带菌土壤是病菌的主要浸染源。病菌从草莓根部浸入,通过维管束向上移动,引起地上部发病。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是20~28℃,土壤温度高、湿度大、pH低可使病害加重。在病田育苗、采苗或重茬地茄科黄萎病地定植发病均重。在假植苗圃中一般在9月发病,半促成栽植时多在2~3月发病,露地栽植多在3~5月发病。
(3)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避免重茬。②严格施行土壤太阳能消毒。③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现病株要尽早拔除,深埋或烧毁,减少浸染源。④选用丰香、春香、新明星等抗病品种,宝交早生、达娜抗病性较弱。⑤栽植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根消毒或栽后灌根。⑥栽培种植无病健壮秧苗。
草莓叶枯病(又称紫斑病、焦斑病)是草莓常见叶部病害,在我国草莓产区普遍发生。
(1)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萼,果梗也可染病。叶枯病属低温、高湿性病害,多在春秋季节发病,初发病时,叶面上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多沿主侧叶脉分布,发病重时整个叶面布满病斑,发病后期全叶黄褐色或暗褐色,直至枯死。叶柄或果柄发病后,病斑呈黑褐色,微凹陷,脆而易折。
(2)病原及发病规律叶枯病病原为凤梨草莓褐斑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越冬,春季释放出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秋季和早春雨露较多的天气有利于侵染发病,一般健壮苗发病轻,弱苗发病重。
(3)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新明星、达娜较抗此病。②保持果园清洁,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减少病源。③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秧苗健壮,提高抗病能力,但不能过多施用氮肥。④药剂防治。在秋、春低温期喷布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每7~10天喷布1次,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治其他病害。
专家解答
黄萎病又称叶枯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它是一种常见的草莓病害,保护地中草莓重茬,再加上土壤管理粗放,该病发生严重。黄萎病多发生在匍匐茎抽生期,子苗极易感染。感病的幼苗新叶变黄,叶片变小,并扭曲成舟形。草莓三出复叶往往从下部2片叶中的某一片叶先变成畸形,畸形叶多发生在植株一侧。发病植株生育不良,失去活力;下部叶变褐逐渐枯死;根部出现黑褐色,甚至腐烂,但中心柱不变色。发病适宜温度为25~30℃,最低界限温度为5~12℃,最高界限温度为32~36℃。病原菌以后垣孢子在土壤中的被害残株体上存留,当草莓定植后,后垣孢子发芽,菌丝侵入根组织中进行繁殖,形成小型分生孢子,在导管中移动与增殖,堵塞导管,使草莓茎叶出现病害。当草莓进行连作、土壤过干过湿都会加重病情。
防治措施:日夏养花网
(1)选用抗病品种草莓品种中丰香、杜克拉、戈雷拉较耐黄萎病。
(2)避免连作实行一年一栽的栽培制度。土地进行轮作倒茬,但倒茬的前期作物不应为茄科类作物。
(3)消灭病原菌用40%甲醛喷洒土壤,或在棚室内点燃硫黄粉熏蒸,对土壤进行消毒。深翻晾晒土壤,用太阳光照射杀死土壤中病菌。
(4)http://www.rixia.cc药剂防治用0.2%的苯菌灵滴灌土壤。
提示板
草莓黄萎病在7~9月份的苗圃地、假植圃与生产园的结果期发生较重。病菌主要靠土壤和秧苗传播。防治时以轮作倒茬和土壤消毒为主;发现病害用0.2%的苯菌灵滴灌根部土壤。
文章标签:
上一篇:考古学文化的含义及其命名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