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小麦是什么病害?如何防治?

2021-01-21 03:00:41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52

小麦全蚀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小麦全蚀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主要小麦产区,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我国华北、西北均有发生。近年来病害蔓延到长江流域,在局部造成严重为害。一般发病麦田减产10%~20%,重者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除为害小麦外,还能为害杂草和其他麦类作物,以及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
(1)症状识别
小麦全蚀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植株根部和茎基部。幼苗期轻病株地上部没有明显症状;重病株略矮,根变黑,严重时造成成片枯死;拔节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发黄,根变黑、茎基部及叶鞘内侧产生灰褐色菌丝层;抽穗灌浆期病株出现早枯的穗,根全变黑腐烂,茎基部叶鞘内侧布满黑褐色菌丝层,形成典型“黑脚”症状,潮湿条件下,在菌丝层上形成黑色的子囊壳。由于基部受害,受害株略矮化,叶变黄,分蘖少,重者枯死或形成白穗。
(2日夏养花网)发病规律
小麦全蚀病菌寄主很广。该病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的土壤、种子和粪肥。土壤温度在12~18℃时,适于侵染。小麦播种越早,发病越重。小麦全蚀病在田间有自然衰退现象,即一般地块连续发病数年,病情加重至高峰后,会衰退下降,即所谓“病害搬家”。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及合理轮作。二是药剂拌种:用20%粉锈宁乳油按种子量0.03%~0.05%有效成分拌种,或用种子量0.2%的20%立克秀和50%多菌灵混合拌种,不仅可防治全蚀病,还可兼治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三是药剂喷雾:用20%粉锈宁乳油对水,于早春返青拔节期,对重病田进行喷雾防治。

小麦白粉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1)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多施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浇水抗旱,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自生麦苗越夏地区,冬小麦秋播前要及时清除掉自生麦,可大大减少秋苗菌源。

(2)种子处理。

用种子质量0.15%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可较好地预防白粉病的发生。

(3)田间喷药。

当田间病叶率达10%以上时,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2~64克对水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1~2次。

小麦白粉病在全国各类麦区均有发生,尤其在高产麦区。由于植株生长量大、密度高,在田间湿度大时,白粉病更易于发生。目前在小麦产量有较大提高的同时,白粉病已上升为小麦的主要病害。发病后,光合作用受影响,造成穗粒减少,粒重降低,特别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产。
(1)症状识别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白色霉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上面长出白粉状的霉层(分生孢子),后变成灰白色至淡褐levNtAokPn色,后期在霉层中散生黑色小粒(子囊壳),最后病叶逐渐变黄褐色而枯死。
(2)发病规律
病菌(子囊壳)在被害残株上越冬。日夏养花网春天放出大量病菌(子囊孢子)侵害麦苗,以后在被害植株上大量繁殖病菌(分生孢子),借风传播再次侵害健株。小麦白粉病在0~25℃条件下均能发展,在此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发展速度快;湿度大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植株群体大,阴天寡照,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适当控制群体、合理肥水促控、健株栽培、提高植株抗病力。三是药剂防治:用粉锈宁按种子量0.03%的有效成分拌种,可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并可兼治锈病、纹枯病和黑穗病等病害;或每666.7米2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10克,对水喷雾防治。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部最初出现1~2毫米大小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层的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霉斑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霉层。以后,白粉状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至淡褐色,并散出许多黄褐色至黑褐色的小粒点。被害叶片霉层下的组织,在初期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发生褪绿、发黄乃至枯死。麦粒颖壳受害时,能引起枯死,使麦粒不饱满甚至腐烂。发病严重的病株矮而弱,不能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一般叶正面的病斑比叶背面的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被害重。发病最重时,整个植株从下到上均为灰白色的霉层覆盖。

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叶面会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日夏养花网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造成小麦干瘪,品质不好,产量也减少

可以用德默尔天叶的浓缩磷钾精,100g兑水30公斤,溶解后均匀喷施,与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小麦赤霉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穗头,在全国各类麦区均可发生,但一般在南方麦区发生较重,北方较轻。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严重减产,且病麦对人畜有毒,严重影响面粉品质和食用价值。
(1)症状识别
此病苗期到穗期都有发生,可引起苗枯、基腐、穗腐和秆腐等症状,其中以穗腐为害最大。穗腐: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受病菌侵染,先在个别小穗上发病,后沿主穗轴向上、下扩展至邻近小穗,病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成枯黄色,后生成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后期出现黑色颗粒(子囊壳)。秆腐:初期在旗叶的叶鞘基部变成棕褐色,后扩展到节部,上面出现红色霉层,病株易折断。苗枯:幼苗受害后芽鞘与根变褐枯死。基腐:从幼苗出土到成熟均可发生,初期茎基部变褐变软腐,以后凹缩,最后麦株枯萎死亡。
(2)发病规律
小麦赤霉病菌在土表的秸秆残茬上越冬。春季形成子囊壳,产生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至小麦植株,病害发生受天气影响很大。在有大量菌源存在条件下,于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到天气闷热,连续阴雨或潮湿多雾,容易造成病害流行。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药剂防治:多菌灵为最有效的药剂。在小麦齐穗期,每666.7米2日夏养花网用多菌灵有效成分40~50克,对水均匀喷洒于小麦穗部,一次用药即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另外,特谱唑对赤霉病也有防治作用。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适时早播,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合理施肥,增施底肥,氮磷配合,追肥早施、少施,提高植株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深耕灭茬,秸秆过腹还田或堆沤后施用。小麦播种前,清除田间农作物残体,减少菌源。

(2)种子处理。

用种子质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30分钟,晾干后播种。

(3)田间喷药。

最佳施药时间是扬花期,应于扬花10%~50%时施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小麦是什么病害?如何防治?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84867.html

上一篇:空气质量不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该怎么去改善它?

下一篇:语文的问题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