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幅众多仙女头戴花冠在水中嬉戏的西方油画,里面有一位躺在一条花船上,请问那副花的名字叫什么?
名画介绍
除了《清明上河图》介绍世界十大最昂贵名画
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
文森特凡高1890年创作的《加谢医生的肖像》,在1990年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荷兰画家鲁本斯的油画 《殴打婴儿》2002年易主,购买者竟不惜出资7350万欧元。
《红磨坊的舞会》雷若阿 1990 7810万美元。
《没胡子的自画像》 荷兰 凡高 1998年 7150万美元。
十七世纪巴洛克风格天才艺术家鲁宾斯一幅未见经传的油画《对无辜者的屠杀》曰前在伦敦的索斯比拍卖行以4950万英镑售出。
《双臂抱胸的女人》毕加索 2000年 5560万美元。
《鸢尾花》于1889年5月完成。鸢尾花是同向曰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喜欢画这种植物。
1892年,唐基(凡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凡高最早的赏识者之一。这幅画像许多其他的凡高的画一样,在他死后不断地买卖。
1988年在拍卖会上,有人叫出了5300万美元的天价。
《梦》 西班牙 毕加索 1997年 4840万美元。
《静物》 保罗 塞尚 1999年 6050万美元。
以上是从网上找的。
不过去年好像出了个所谓黄金画作——克里姆特的作品《阿德勒布罗赫-鲍尔夫人》,以1.35亿美元成交价被化妆品巨头罗纳德S劳德收购,超过了《拿烟斗的男孩》。不过后来被质疑为炒作。http://cul.news.tom.com/2006-06-21/074S/05333889.html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02287.html;
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
文森特凡高1890年创作的《加谢医生的肖像》,在1990年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荷兰画家鲁本斯的油画 《殴打婴儿》2002年易主,购买者竟不惜出资7350万欧元。
《红磨坊的舞会》雷若阿 1990 7810万美元。
《没胡子的自画像》 荷兰 凡高 1998年 7150万美元。
十七世纪巴洛克风格天才艺术家鲁宾斯一幅未见经传的油画《对无辜者的屠杀》曰前在伦敦的索斯比拍卖行以4950万英镑售出。
《双臂抱胸的女人》毕加索 2000年 5560万美元。
《鸢尾花》于1889年5月完成。鸢尾花是同向曰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喜欢画这种植物。
1892年,唐基(凡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凡高最早的赏识者之一。这幅画像许多其他的凡高的画一样,在他死后不断地买卖。
1988年在拍卖会上,有人叫出了5300万美元的天价。
《梦》 西班牙 毕加索 1997年 4840万美元。
《静物》 保罗 塞尚 1999年 6050万美元。
以上是从网上找的。
不过去年好像出了个所谓黄金画作——克里姆特的作品《阿德勒布罗赫-鲍尔夫人》,以1.35亿美元成交价被化妆品巨头罗纳德S劳德收购,超过了《拿烟斗的男孩》。不过后来被质疑为炒作。http://cul.news.tom.com/2006-06-21/074S/05333889.html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02287.html;
世界上所有的最值钱的油画及其介绍
《拿烟斗的男孩》
毕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
“古典主义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拿烟斗的男孩》创作于1905年,是毕加索“玫瑰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绘画也被许多人视为一幅杰出的男色作品。用一根烟斗烘托出一个头戴花冠男孩的青春和性感。《拿烟斗的男孩》在美国纽约索思比拍卖行被拍卖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
《鸢尾花》
《鸢尾花》于1889年5月完成。鸢尾花是同向日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喜欢画这种植物。
1892年,唐基(凡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凡高最早的赏识者之一。这幅画像许多其他的凡高的画一样,在他死后不断地买卖。
1988年在拍卖会上,有人叫出了5300万美元的天价。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 达芬奇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誉满全球,同时引来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我们根据瓦萨利的记载,可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佛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她出生于1479年,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丽莎24-27岁的时候。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佛罗伦萨一名教师研究25年解开《蒙娜丽莎》原型之谜
“蒙娜丽莎”有5个孩子
关于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创作原型,史学家一直争论不休。昨日(1日)《每日电讯报》报道称,这个谜底终于揭开了:这幅画描绘的是达芬奇一个好友的贤惠妻子,她是5个孩子的母亲,其中两个女儿成为修女。
1550年的说法可信
佛罗伦萨市的教师吉乌赛普。帕兰蒂用了25年研究该市的档案。他找到了明确的证据,证明达芬奇一家与丝绸商弗兰西斯科。吉奥康多关系非常密切,吉奥康多于1495年娶丽莎。吉拉迪妮为妻。帕兰蒂还证实,专门描写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的的传记作家吉奥吉奥。瓦萨里早在1550年便提出,这个丝绸商的妻子是《蒙娜丽莎》的原型,这一说法是可信的。瓦萨里本人与吉奥康多一家私交甚好。几个世纪以来,《蒙娜丽莎》这幅画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拉。吉奥康多”,这个名字也是瓦萨里的说法。
父亲这样帮助达芬奇
在进行了长年研究后,帕兰蒂发现,达芬奇的父亲赛尔。皮埃罗。达芬奇(当地的一名公证人)与商人赛尔。弗兰西斯科。吉奥康多相识多年。皮埃罗为弗兰西斯科做了很多事,包括帮助他们兄弟写契约,还于1497年帮助他解决了与佛罗伦萨修道士的货款纠纷。帕兰蒂说:“所有证据都显示,在达芬奇画这幅画之前,达芬奇的父亲与‘蒙娜丽莎’的丈夫已相识多年,有密切的关系。《蒙娜丽莎》这幅画是丽莎。吉拉迪妮大约24岁那年画的,可能是达芬奇的父亲亲自让达芬奇画的,这是他帮助儿子的一种方式,因为当时达芬奇非常需要钱。”
帕兰蒂还发现了丽莎的结婚登记表。16岁的丽莎于1495年3月5日与大她14岁的赛尔。弗兰西斯科登记结婚。弗兰西斯科的第一任妻子卡米拉。鲁塞拉伊在1494年去世。帕兰蒂找到了弗兰西斯科的遗嘱(1538年弗兰西斯科去世),在遗嘱中他说丽莎是他“心爱的直率的妻子”,她具有忠贞、诚实、高贵的品格。帕兰蒂还找到了这对夫妇膝下5个孩子中4个的档案:皮埃罗生于1496年;卡米拉(这个名字显然是为了纪念第一任妻子)生于1499年;安德列生于1502年;吉奥康多生于1507年。卡米拉和妹妹后来成为修女。
“蒙娜丽莎”送女儿农场
帕兰蒂一直没有找到丽莎的死亡档案,但可能在1540年至1570年间。从1540年开始,当地居民的死亡档案管理混乱,有许多空白,但1570年以后,死亡档案管理步入正轨。帕兰蒂还有一个重大发现:1539年,也就是丽莎的丈夫去世一年后,她把一个农场转让给自己的小女儿鲁多维卡修女。这个农场是丽莎的嫁妆。帕兰蒂分析认为,丽莎之所以转让这个农场,可能是为了让鲁多维卡修女照顾她,当时她已经60岁了。
帕兰蒂解开了蒙娜丽莎之谜,很多学者给了他很高评价。
■ 众说纷纭
妓女。情妇
自画像。母亲
四个世纪以来,史学家对《蒙娜丽莎》的原型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此人是达芬奇的妈妈,有的说画中的女人是佛罗伦萨的一名妓女。
《蒙娜丽莎》带着迷人而神秘的微笑,并且这幅画上面没有签字,没有日期,更没有透露画中人的名字,这引起了人们无限遐想。很多人认为,她可能是当时意大利社会名流伊莎贝拉。德艾斯特、伊莎贝拉。古亚兰达或塞西利娅。加莱拉妮;也有一些人认为原型是达芬奇的情妇,还有人说她是一个妓女;有人认为原型是达芬奇的母亲;还有人对达芬奇的面部线条与画中人的面部线条进行了对比,认为二者非常相似,于是得出结论:这是达芬奇的自画像,他把自己画成女人,因为他天性好玩;有人据此认为,达芬奇是同性恋。
《加谢医生的肖像》
文森特凡高1890年创作的《加谢医生的肖像》,在1990年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g,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1886年凡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 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在他的画中,总是一片色彩和笔触的狂欢,这种画面所造成的气氛效果表现出一种罕见的旺盛的生命力。这副《自画像》就是如此。凡高一生画过无数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属较前期作品。1888年2月,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t河流、农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 “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他和高更这时已经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后来因为2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团体。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象》、 《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十月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凡高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直到去也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这样的艺术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苏丁和德国表现派画家,从凡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则。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但是,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一共只卖出过1幅画。
《圣贝尔纳的幻觉》
《圣贝尔纳的幻觉》 菲利皮诺利皮
菲利皮诺利皮人物造型坚实厚重,利皮的造型极富质感和量感,圣贝尔纳的长袍衣褶厚重而具雕塑感,仿佛身着大理石僧袍。在这幅画中,小利皮已尝试夸张拉长人物形体,人物配置和构图向非现实方面探索,已可见开始偏离现实主义传统。
《奏乐天使》
《奏乐天使》 福尔利
福尔利的功绩在于发展了老师彼埃罗的写实主义传统,更加强调了色彩的运用,尤其是他极为熟练地运用了透视画法,空间处理能把观赏者引入一种虚幻的境界。他所作壁画首先考虑到如何与建筑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壮观的艺术与现实效果。
《奏乐天使》只是他壁画中一个局部人物形象,从中可见他《维纳斯诞生》
《维纳斯诞生》波提切利(意)约(1445-1510)
蛋彩画布 279*174cm 1484-86年作
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据希腊神话描述,维纳斯是克洛诺斯把自己的父亲乌拉诺斯的肢体投入海中时从海中的泡沫中诞生的。15世纪后半叶,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大师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即表现了这个爱与美的女神诞生时的情景:少女维纳斯刚刚越出水面,赤裸着身子踩在一只荷叶般的贝壳之上;她身材修长而健美,体态苗条而丰满,姿态婀娜而端庄;一头蓬松浓密的散发与光滑柔润的肢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肌肉的弹性和悦目的胴体;风神齐菲尔吹着和煦的微风缓缓的把她送到了岸边;粉红、白色的玫瑰花在她身边飘落,果树之神波摩娜早已为她准备好了红色的新装;碧绿平静的海洋,蔚蓝辽阔的天空渲染了这美好、祥和的气氛,一个美的和创造美的生命诞生了!
据希腊神话描写,维纳斯出生即是成人。她没有经历过婴儿之身,没有经过非美的过程,生来就完美无缺。显然,作者表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可是,如果我们再细细的品味一下维纳斯的表情就会发现,她那木然、迟滞和略带困惑的眼神仍然流露着清纯的稚气,这个溶成人身躯与幼童稚气眼神于维纳斯一身的表现形式,既反映了作者对希腊、罗马古典艺术境界的崇尚又反映了他对“新柏拉图主义”的热衷,也正是由于这种“崇尚”和“热衷”使得他的作品并不仅仅限于感官本身的审美诱惑,而是通过对美的沉思冥想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纯化和超越,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实际上,这是当时被基督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典的唯美主义与基督教禁欲主义的结合,是维纳斯与圣母玛利亚的结合,是精神美与肉体美的统一。
《梦》
《梦》 西班牙 毕加索 1997年 4840万美元
《泉》
安格尔愿意把自己称为历史画家,这是因为自17世纪“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刻学院”成立以来,传统的古典主义信徒一直把历史画视为最高的等级(第一等级为历史画、神话宗教画;第二等级为风俗画、肖像画;第三等级为风景画、静物画),但是,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安格尔最出色的是肖像画和人体画,可是如果把他的肖像画和人体画再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他成就最高的是女人体画。
安格尔一生中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当他面对裸体模特儿时,他的现实主义真知灼见才特殊地显现出来。这位古典主义绘画的末代风流画家,吸收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求实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安格尔在裸女上所寄予的理想,则是“永恒的美”这一抽象概念。究其实,乃在于寻求以线条、形体、色调相谐和的女性美的表现力。这在他那些描写土耳其宫女的裸女画上尤为明显。晚年,安格尔画了这一幅《泉》,则进一步反映了画家对美的一种全新观念,那就是他深深觉得用精细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76岁高龄的安格尔,终于在这一幅《泉》上,把他心中长期积聚的抽象出来的古典美与具体的写实少女的美,找到了完美结合的形式。
他在这幅画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类普遍赞美的美的恬静、抒情和纯洁性。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 《泉》大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就开始酝酿了,那是在1820年的事,为什么事隔36年后才最终完成此稿呢?这还得从他的学生保罗•巴尔泽和亚历山大•德戈弗两人说起。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1807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有人认为这幅画最初是由上述两个学生协助完成的。 安格尔经常在同一主题或构思中进行复制,有时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工夫。
1857年,《泉》被迪麦泰尔伯爵收购,成为私人藏画品。后根据这位伯爵的遗嘱,他的家属于1878年将此画赠给国家,终于成为巴黎卢浮宫内又一镇馆之宝。
十九世纪,法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在意识形态上的各种表现,也显得十分活跃。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此起彼伏,和政治风云变幻相辅相成,构成了上世纪欧洲最亮丽的风景线,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法国古典主义美术由达维特和他的弟子安格尔一起,推向了最后的高峰。
1780年,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生于法国南部的蒙托榜(Montauban),父亲是装饰雕刻师和画家,母亲是皇宫假发师的女儿。
1786年望子成龙的父亲送安格尔入教会学校学习。 1791年入图卢兹学院学习美术。1794年充当乐队小提琴手。安格尔少年时看到老师的拉斐尔的摹本,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他终身崇拜他。 1797年进入新古典主义大师达维特的画室,成绩突出。毕业后本来可以去罗马学习,但因时局动荡,使他出国的事被拖延了。在等待去罗马留学其间,1805年创作了《里维耶夫人像》,司法官里维耶一家是他在巴黎结识的。 1806年-1820年安格尔在罗马学习和创作。
如果说达维特的古典主义是革命的古典主义,安格尔的古典主义就是唯美的 古典主义。和他的老师不同,安格尔不过问政治,一心闭门造车,保守、执拗。常常招至别人的攻击。以“为艺术而艺术的”姿态坚持保守的学院派古典主义,反对以德拉克罗瓦为首的的浪漫主义艺术。
安格尔的题材并不多,甚至反反复复画同一题材、使用同一造型等。
1856年象征“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的最杰出的作品《泉》的诞生,标志着安格尔艺术达到光辉的顶峰。
1863年被故乡授予金色桂冠。 1867年去世。
安格尔以他精湛的传统技艺在人物画着力表现线条的纯净、姿态的优美和皮肤、饰物质感。
同时,安格尔并没有受到传统的束缚,具体表现在对客观现实的尊重,注重色彩的运用和按照美的规律对对象的变形处理。难怪有人会说他身上有浪漫主义的气息呢!
《狄安娜出浴》
《狄安娜出浴》作者:布歇(1703-1770)作于1742年
布面56*73cm1852年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狄安娜是希腊古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布歇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和善于描绘脂粉气很浓的审美趣味,使这幅画成为他最优秀的代表作,从而赢得了宫廷贵族的欢心。画上描绘着狄安娜刚刚狩猎归来,洗浴完毕做在山坡上,草地上放着箭壶和狩来的猎物,猎狗在饮水(左下)。俯在地上的侍女和她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翘起的右腿和足尖。似在查询什么,女性的肉体被明丽的色彩和精致的笔触作了细腻的描绘。从而把神话中的女神纳入了世俗的审美享受中。大百科全书派的思想家狄德罗指责布歇这类作品是对贵族低劣趣味的迎合,最多不过是“艳丽无比的木偶”。评价的有合理的成分。
布歇,F Boucher (1703~1770) 法国画家,洛可可美术的典型代表。1703年9月29日 生于巴黎,1770年5月30日卒于同地。父亲尼古拉布歇也是一位画家。布歇17岁时,父亲推荐他向法国画家弗朗梭瓦勒穆瓦纳(1688~1737)学画。1725年,受已故华多的友人让德朱利埃纳的委托,他与其他画家一起把华多的许多素描刻成版画,后被出版印成版画集《千姿百态》。这项工作使布歇对华多的艺术更加崇拜了。1723年,布歇参加了巴黎美术学院举办的绘画竞赛,并获得了赴罗马考察的一等奖,但学院方面未能支付这笔旅费。几年后,他自费去了意大利。在那里他首先对17世纪充满牧歌情调的美术杰作发生兴趣。1731年回到巴黎,此后很快风靡画坛。1734年被选为美术学院院士,后又升为教授。至1765年,随着他的声望日高,学院方面终于聘任他为该院院长,并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布歇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既绘制天顶画、装饰壁画,也作肖像,还画一些具有牧歌情调与风俗场景的风景画,同时又为皇家织造厂设计挂毯稿子,负责宫廷演剧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他的那些以裸体女性为主的神话题材的油画,显示了没落贵族追求糜烂的享乐生活的一面。订画的贵族们要求尽可能画得甜腻,带有肉欲的诱惑力。他画的那些裸体女神,就象是用玫瑰色瓷土捏成的,肤色圆润光滑,毫无真实感。最能够代表他的风格的是那些为装饰宫廷和贵族府邸而 创作的神话题材的故事画,如《维纳斯的胜利》(1740,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狄安娜出浴》(1742)等。这些作品色彩华美柔丽,表现了他的想像力和装饰才能,但却充溢着宫廷脂粉气息。布歇的这类作品在当时就遭到 D.狄德罗的抨击。布歇还喜爱收集东方工艺品,并且为皇家织毯场设计过一套9幅的中国主题的壁毯。路易十 五曾于1746年将这套壁毯赠予乾隆皇帝。
布歇的缺点在于不能深入研究对象的真实性,仅仅追其效果。狄德罗曾说道:“何等漂亮的色彩,何等丰富啊!他(布歇)拥有一切,除了真实。”布歇的艺术完全是属于18世纪的。
《草地上的午餐》
《草地上的午餐》布面油画,马奈 1863年
1863年的法国“落选沙龙”上,拿破仑三世与皇后被马奈 一张画气坏了,虽然皇帝和公众不知见过了多少张裸体的维纳斯女神,可是皇帝和卫道者们都认为把普通的裸体贵妇放在巴黎绅士中间的画作《草地上的午餐》是“不道德”的。
其实,遭到非难的原因在于马奈的画中将女神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撕开了古典的幌子,更重要的是,他竟然不用“庄严的”棕色调画裸体,而采用清晰明快的描绘方式。这在当时,是被视为“歪门邪道”的。就这样,马奈成为“印象派”年轻艺术家们心目中的精神领袖。并未把自己看作“印象派”画家的马奈成为了“印象派”的先驱。
这是一幅使19世纪60年代的巴黎感到反感的绘画作品,它改变了整个美术史的进程。在爱德华马奈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的画面上,只见一位带有挑衅性的裸女懒洋洋地躺在公园里,旁边是两位穿着衣服的男子。它在1863年首次展出时,因违背法国人的传统观念而引起争议。
然而,如果巴黎上流社会在知道了有关马奈私生活的真实情况之后,那么这种反感就有可能会变成震惊了。一篇记实文章最近说,马奈的父亲是法国最受尊敬的法官之一,曾经有一个私生子,后被马奈视同己出,抚养成人。
美术评论家瓦尔德玛贾纽西扎克在电视五套“一幅画讲一个故事”节目中说,身为巴黎高等法院的资深法官和司法部门的高级官员,奥古斯特马奈在1852年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孩子的母亲是被聘请来家里教钢琴的一位女士。
10年之后,爱德华同这位钢琴老师结了婚。于是人们都猜测,她的儿子利恩出现在马奈的许多绘画作品中,应该是画家本人的孩子。但贾纽西扎克对这种看法不以为然。
贾纽西扎克认为,作为对掩盖事件真相的回报,奥古斯特被迫同意马奈去学画,并加以资助。对于一个出身于上流社会的人来说,这在当时是一种难以管束的职业。
“令人惊讶的是,马奈的父亲接受了儿子要成为画家的决定,并且负担起他生活和教育方面的费用。奥古斯特马奈为儿子的这种叛逆担保并且进行资助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肯定不符合他的性格。或许奥古斯特并不是他假装的那样受到尊重,或许爱德华了解父亲不想让别人晓得的事,或许马奈知道老马奈的一些隐私。”贾纽西扎克指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小利恩的父亲是奥古斯特马奈,而并非爱德华马奈。如果是他的话,那么在奥古斯特逝世的那一年着手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中,他告诉人们的将会是自己对肤浅的体面、色欲的本性和盛行的伪善的理解。”
爱德华在1832年出生,奥古斯特希望他的发迹之途是在司法部门任职。然而在叔叔查尔斯福尼尔的怂恿下,马奈选择了当一名画家。他在古典派画家库退尔的日夏养花网画室里学画,库退尔以擅长画古典派的裸体画而出名。1863年巴黎官方沙龙以“有伤风化”的罪名拒绝展出大幅油画《草地上的午餐》。当它后来在“落选沙龙”亮相时,掀起了轩然大波,被认为是愚不可及,幼稚傻气。
这幅画的最大价值,在于马奈与古典派裸女画法的决裂。他画笔下的裸女敢于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欣赏画的观众,而陪伴她的两位男子穿的不是历史服装,而是一身当时的时尚服饰。
考陶尔德协会的约翰豪斯教授说:“在《草地上的午餐》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率直的挑衅。一位现代妇女裸着身子与两位穿着衣服的男子坐在一起,显然是‘伤风败俗’的。如果你心中有的是河神仙女等,此画可称得上绝对的高雅,然而没有人在服饰上能做到如此完全、明显、直率的前卫。”
维克托莱因穆伦特是一位人体模特儿,当了马奈10年的“缪斯”,是画家另一幅引起人们争议的作品《奥林匹亚》的原型。在画面上,可以看到一位坐在睡椅上的裸体名妓。这幅画在一些人眼中成了“洪水猛兽”,孕妇们被劝说不要去欣赏。
在《草地上的午餐》中,有两位男人的形象。一位是马奈的兄弟古斯塔夫,戴着圆筒形无边毡帽,另一位是她妻子的兄弟费迪南德。这幅画受到过《音乐会》等画的影响和激励。当时,《音乐会》被普遍认为出自乔吉翁的笔下,而最近被看作是蒂希安和拉斐尔斯的作品,他们经常以裸女和穿着衣服的男子作为画中的人物。
迈克尔霍尔是美术杂志《阿波罗》的一位编辑,他表示不敢确信《草地上的午餐》是对马奈家庭情况的一个注释,“我对于用画来做传记方面的解释持怀疑态度”。
“我想看到,那个时候人们用当时的方法来理解这幅作品的证据。我们真想知道的是,马奈要为现代重塑旧主人。”这位编辑说,“我认为,《草地上的午餐》是马奈对过去的一种反应。”
尽管对《草地上的午餐》众说纷纭,争论激烈,然而它在美术史上预示着一个重要时期的到来。瓦尔德玛贾纽西扎克指出:“如果没有这幅作品,将不可能有印象画派;倘若没有印象画派,也不可能有现代画派。”
《裸体的女人和狗》
《裸体的女人和狗》库尔贝 1861-1862
库尔贝,1819年6月生于法国南部小镇奥南。是18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伟大艺术家,在西方艺术史中,也许再也找不到谁敢象他那样大喊大叫的到处“招惹是非”的艺术家了。他自信坚定、喜论辩、而且带着法国外省农民特有的强悍、直率和真诚。1855年,库尔贝因部分作品被巴黎世界博览会拒展愤然在旁边搭了个棚子举办个人画展。公开与官方艺术分庭抗礼!第一次扛起了现实主义的大旗。震动了当时整个巴黎。他同时是个伟大的民主战士,他的艺术和生活都与他的时代人民紧密相连,始终和民主力量站在一起,1870年他拒绝了第2帝国授予的十字勋章,1871年参加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被逮捕入狱,并没收财产和作品,1873年流亡瑞士,1877年在流亡中去世。这副作品是他在1861-1862年期间所作。
《静物》
《静物》 保罗 塞尚 1999年 6050万美元。
保罗塞尚 (1839-1906)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在可以被当成二十世纪探索绘画先知的十九世纪画家中,从成就和影响来说,最有意义的乃是塞尚。他是一个很少为人理解的孤独者。日夏养花网他终生奋斗不息,为用颜料来表现他的艺术本质的观念而斗争。这些观念扎根于西方绘画的伟大传统之中,在包容性方面,甚至属于艺术中最革命的观念之列。
塞尚说过要“使印象主义成为象博物馆的艺术一样巩固的东西”,被文艺复兴所激发出的这句议论常被引用又屡遭非难。
塞尚在他的作品中,所寻找的就是真实,即绘画的真实。由于他逐渐感到,他的源泉必须是自然、人和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的事物,而不是昔日的故事和神话。他希望,把这些源泉里出来的东西转换成绘画的新真实。
塞尚的成熟见解,是以他的方式经过了长期痛苦思考、研究和实践之后才达到的。在他的后期生活中,用语言怎么也讲不清楚这种理论见解。他的成功,也许
《拿烟斗的男孩》
毕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
“古典主义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拿烟斗的男孩》创作于1905年,是毕加索“玫瑰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绘画也被许多人视为一幅杰出的男色作品。用一根烟斗烘托出一个头戴花冠男孩的青春和性感。《拿烟斗的男孩》在美国纽约索思比拍卖行被拍卖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
《鸢尾花》
《鸢尾花》于1889年5月完成。鸢尾花是同向日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喜欢画这种植物。
1892年,唐基(凡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凡高最早的赏识者之一。这幅画像许多其他的凡高的画一样,在他死后不断地买卖。
1988年在拍卖会上,有人叫出了5300万美元的天价。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 达芬奇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誉满全球,同时引来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我们根据瓦萨利的记载,可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佛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她出生于1479年,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丽莎24-27岁的时候。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佛罗伦萨一名教师研究25年解开《蒙娜丽莎》原型之谜
“蒙娜丽莎”有5个孩子
关于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创作原型,史学家一直争论不休。昨日(1日)《每日电讯报》报道称,这个谜底终于揭开了:这幅画描绘的是达芬奇一个好友的贤惠妻子,她是5个孩子的母亲,其中两个女儿成为修女。
1550年的说法可信
佛罗伦萨市的教师吉乌赛普。帕兰蒂用了25年研究该市的档案。他找到了明确的证据,证明达芬奇一家与丝绸商弗兰西斯科。吉奥康多关系非常密切,吉奥康多于1495年娶丽莎。吉拉迪妮为妻。帕兰蒂还证实,专门描写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的的传记作家吉奥吉奥。瓦萨里早在1550年便提出,这个丝绸商的妻子是《蒙娜丽莎》的原型,这一说法是可信的。瓦萨里本人与吉奥康多一家私交甚好。几个世纪以来,《蒙娜丽莎》这幅画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拉。吉奥康多”,这个名字也是瓦萨里的说法。
父亲这样帮助达芬奇
在进行了长年研究后,帕兰蒂发现,达芬奇的父亲赛尔。皮埃罗。达芬奇(当地的一名公证人)与商人赛尔。弗兰西斯科。吉奥康多相识多年。皮埃罗为弗兰西斯科做了很多事,包括帮助他们兄弟写契约,还于1497年帮助他解决了与佛罗伦萨修道士的货款纠纷。帕兰蒂说:“所有证据都显示,在达芬奇画这幅画之前,达芬奇的父亲与‘蒙娜丽莎’的丈夫已相识多年,有密切的关系。《蒙娜丽莎》这幅画是丽莎。吉拉迪妮大约24岁那年画的,可能是达芬奇的父亲亲自让达芬奇画的,这是他帮助儿子的一种方式,因为当时达芬奇非常需要钱。”
帕兰蒂还发现了丽莎的结婚登记表。16岁的丽莎于1495年3月5日与大她14岁的赛尔。弗兰西斯科登记结婚。弗兰西斯科的第一任妻子卡米拉。鲁塞拉伊在1494年去世。帕兰蒂找到了弗兰西斯科的遗嘱(1538年弗兰西斯科去世),在遗嘱中他说丽莎是他“心爱的直率的妻子”,她具有忠贞、诚实、高贵的品格。帕兰蒂还找到了这对夫妇膝下5个孩子中4个的档案:皮埃罗生于1496年;卡米拉(这个名字显然是为了纪念第一任妻子)生于1499年;安德列生于1502年;吉奥康多生于1507年。卡米拉和妹妹后来成为修女。
“蒙娜丽莎”送女儿农场
帕兰蒂一直没有找到丽莎的死亡档案,但可能在1540年至1570年间。从1540年开始,当地居民的死亡档案管理混乱,有许多空白,但1570年以后,死亡档案管理步入正轨。帕兰蒂还有一个重大发现:1539年,也就是丽莎的丈夫去世一年后,她把一个农场转让给自己的小女儿鲁多维卡修女。这个农场是丽莎的嫁妆。帕兰蒂分析认为,丽莎之所以转让这个农场,可能是为了让鲁多维卡修女照顾她,当时她已经60岁了。
帕兰蒂解开了蒙娜丽莎之谜,很多学者给了他很高评价。
■ 众说纷纭
妓女。情妇
自画像。母亲
四个世纪以来,史学家对《蒙娜丽莎》的原型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此人是达芬奇的妈妈,有的说画中的女人是佛罗伦萨的一名妓女。
《蒙娜丽莎》带着迷人而神秘的微笑,并且这幅画上面没有签字,没有日期,更没有透露画中人的名字,这引起了人们无限遐想。很多人认为,她可能是当时意大利社会名流伊莎贝拉。德艾斯特、伊莎贝拉。古亚兰达或塞西利娅。加莱拉妮;也有一些人认为原型是达芬奇的情妇,还有人说她是一个妓女;有人认为原型是达芬奇的母亲;还有人对达芬奇的面部线条与画中人的面部线条进行了对比,认为二者非常相似,于是得出结论:这是达芬奇的自画像,他把自己画成女人,因为他天性好玩;有人据此认为,达芬奇是同性恋。
《加谢医生的肖像》
文森特凡高1890年创作的《加谢医生的肖像》,在1990年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g,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1886年凡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 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在他的画中,总是一片色彩和笔触的狂欢,这种画面所造成的气氛效果表现出一种罕见的旺盛的生命力。这副《自画像》就是如此。凡高一生画过无数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属较前期作品。1888年2月,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t河流、农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 “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他和高更这时已经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后来因为2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团体。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象》、 《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十月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凡高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直到去也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这样的艺术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苏丁和德国表现派画家,从凡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则。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但是,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一共只卖出过1幅画。
《圣贝尔纳的幻觉》
《圣贝尔纳的幻觉》 菲利皮诺利皮
菲利皮诺利皮人物造型坚实厚重,利皮的造型极富质感和量感,圣贝尔纳的长袍衣褶厚重而具雕塑感,仿佛身着大理石僧袍。在这幅画中,小利皮已尝试夸张拉长人物形体,人物配置和构图向非现实方面探索,已可见开始偏离现实主义传统。
《奏乐天使》
《奏乐天使》 福尔利
福尔利的功绩在于发展了老师彼埃罗的写实主义传统,更加强调了色彩的运用,尤其是他极为熟练地运用了透视画法,空间处理能把观赏者引入一种虚幻的境界。他所作壁画首先考虑到如何与建筑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壮观的艺术与现实效果。
《奏乐天使》只是他壁画中一个局部人物形象,从中可见他《维纳斯诞生》
《维纳斯诞生》波提切利(意)约(1445-1510)
蛋彩画布 279*174cm 1484-86年作
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据希腊神话描述,维纳斯是克洛诺斯把自己的父亲乌拉诺斯的肢体投入海中时从海中的泡沫中诞生的。15世纪后半叶,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大师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即表现了这个爱与美的女神诞生时的情景:少女维纳斯刚刚越出水面,赤裸着身子踩在一只荷叶般的贝壳之上;她身材修长而健美,体态苗条而丰满,姿态婀娜而端庄;一头蓬松浓密的散发与光滑柔润的肢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肌肉的弹性和悦目的胴体;风神齐菲尔吹着和煦的微风缓缓的把她送到了岸边;粉红、白色的玫瑰花在她身边飘落,果树之神波摩娜早已为她准备好了红色的新装;碧绿平静的海洋,蔚蓝辽阔的天空渲染了这美好、祥和的气氛,一个美的和创造美的生命诞生了!
据希腊神话描写,维纳斯出生即是成人。她没有经历过婴儿之身,没有经过非美的过程,生来就完美无缺。显然,作者表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可是,如果我们再细细的品味一下维纳斯的表情就会发现,她那木然、迟滞和略带困惑的眼神仍然流露着清纯的稚气,这个溶成人身躯与幼童稚气眼神于维纳斯一身的表现形式,既反映了作者对希腊、罗马古典艺术境界的崇尚又反映了他对“新柏拉图主义”的热衷,也正是由于这种“崇尚”和“热衷”使得他的作品并不仅仅限于感官本身的审美诱惑,而是通过对美的沉思冥想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纯化和超越,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实际上,这是当时被基督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典的唯美主义与基督教禁欲主义的结合,是维纳斯与圣母玛利亚的结合,是精神美与肉体美的统一。
《梦》
《梦》 西班牙 毕加索 1997年 4840万美元
《泉》
安格尔愿意把自己称为历史画家,这是因为自17世纪“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刻学院”成立以来,传统的古典主义信徒一直把历史画视为最高的等级(第一等级为历史画、神话宗教画;第二等级为风俗画、肖像画;第三等级为风景画、静物画),但是,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安格尔最出色的是肖像画和人体画,可是如果把他的肖像画和人体画再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他成就最高的是女人体画。
安格尔一生中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当他面对裸体模特儿时,他的现实主义真知灼见才特殊地显现出来。这位古典主义绘画的末代风流画家,吸收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求实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安格尔在裸女上所寄予的理想,则是“永恒的美”这一抽象概念。究其实,乃在于寻求以线条、形体、色调相谐和的女性美的表现力。这在他那些描写土耳其宫女的裸女画上尤为明显。晚年,安格尔画了这一幅《泉》,则进一步反映了画家对美的一种全新观念,那就是他深深觉得用精细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76岁高龄的安格尔,终于在这一幅《泉》上,把他心中长期积聚的抽象出来的古典美与具体的写实少女的美,找到了完美结合的形式。
他在这幅画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类普遍赞美的美的恬静、抒情和纯洁性。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 《泉》大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就开始酝酿了,那是在1820年的事,为什么事隔36年后才最终完成此稿呢?这还得从他的学生保罗•巴尔泽和亚历山大•德戈弗两人说起。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1807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有人认为这幅画最初是由上述两个学生协助完成的。 安格尔经常在同一主题或构思中进行复制,有时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工夫。
1857年,《泉》被迪麦泰尔伯爵收购,成为私人藏画品。后根据这位伯爵的遗嘱,他的家属于1878年将此画赠给国家,终于成为巴黎卢浮宫内又一镇馆之宝。
十九世纪,法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在意识形态上的各种表现,也显得十分活跃。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此起彼伏,和政治风云变幻相辅相成,构成了上世纪欧洲最亮丽的风景线,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法国古典主义美术由达维特和他的弟子安格尔一起,推向了最后的高峰。
1780年,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生于法国南部的蒙托榜(Montauban),父亲是装饰雕刻师和画家,母亲是皇宫假发师的女儿。
1786年望子成龙的父亲送安格尔入教会学校学习。 1791年入图卢兹学院学习美术。1794年充当乐队小提琴手。安格尔少年时看到老师的拉斐尔的摹本,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他终身崇拜他。 1797年进入新古典主义大师达维特的画室,成绩突出。毕业后本来可以去罗马学习,但因时局动荡,使他出国的事被拖延了。在等待去罗马留学其间,1805年创作了《里维耶夫人像》,司法官里维耶一家是他在巴黎结识的。 1806年-1820年安格尔在罗马学习和创作。
如果说达维特的古典主义是革命的古典主义,安格尔的古典主义就是唯美的 古典主义。和他的老师不同,安格尔不过问政治,一心闭门造车,保守、执拗。常常招至别人的攻击。以“为艺术而艺术的”姿态坚持保守的学院派古典主义,反对以德拉克罗瓦为首的的浪漫主义艺术。
安格尔的题材并不多,甚至反反复复画同一题材、使用同一造型等。
1856年象征“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的最杰出的作品《泉》的诞生,标志着安格尔艺术达到光辉的顶峰。
1863年被故乡授予金色桂冠。 1867年去世。
安格尔以他精湛的传统技艺在人物画着力表现线条的纯净、姿态的优美和皮肤、饰物质感。
同时,安格尔并没有受到传统的束缚,具体表现在对客观现实的尊重,注重色彩的运用和按照美的规律对对象的变形处理。难怪有人会说他身上有浪漫主义的气息呢!
《狄安娜出浴》
《狄安娜出浴》作者:布歇(1703-1770)作于1742年
布面56*73cm1852年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狄安娜是希腊古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布歇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和善于描绘脂粉气很浓的审美趣味,使这幅画成为他最优秀的代表作,从而赢得了宫廷贵族的欢心。画上描绘着狄安娜刚刚狩猎归来,洗浴完毕做在山坡上,草地上放着箭壶和狩来的猎物,猎狗在饮水(左下)。俯在地上的侍女和她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翘起的右腿和足尖。似在查询什么,女性的肉体被明丽的色彩和精致的笔触作了细腻的描绘。从而把神话中的女神纳入了世俗的审美享受中。大百科全书派的思想家狄德罗指责布歇这类作品是对贵族低劣趣味的迎合,最多不过是“艳丽无比的木偶”。评价的有合理的成分。
布歇,F Boucher (1703~1770) 法国画家,洛可可美术的典型代表。1703年9月29日 生于巴黎,1770年5月30日卒于同地。父亲尼古拉布歇也是一位画家。布歇17岁时,父亲推荐他向法国画家弗朗梭瓦勒穆瓦纳(1688~1737)学画。1725年,受已故华多的友人让德朱利埃纳的委托,他与其他画家一起把华多的许多素描刻成版画,后被出版印成版画集《千姿百态》。这项工作使布歇对华多的艺术更加崇拜了。1723年,布歇参加了巴黎美术学院举办的绘画竞赛,并获得了赴罗马考察的一等奖,但学院方面未能支付这笔旅费。几年后,他自费去了意大利。在那里他首先对17世纪充满牧歌情调的美术杰作发生兴趣。1731年回到巴黎,此后很快风靡画坛。1734年被选为美术学院院士,后又升为教授。至1765年,随着他的声望日高,学院方面终于聘任他为该院院长,并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布歇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既绘制天顶画、装饰壁画,也作肖像,还画一些具有牧歌情调与风俗场景的风景画,同时又为皇家织造厂设计挂毯稿子,负责宫廷演剧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他的那些以裸体女性为主的神话题材的油画,显示了没落贵族追求糜烂的享乐生活的一面。订画的贵族们要求尽可能画得甜腻,带有肉欲的诱惑力。他画的那些裸体女神,就象是用玫瑰色瓷土捏成的,肤色圆润光滑,毫无真实感。最能够代表他的风格的是那些为装饰宫廷和贵族府邸而 创作的神话题材的故事画,如《维纳斯的胜利》(1740,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狄安娜出浴》(1742)等。这些作品色彩华美柔丽,表现了他的想像力和装饰才能,但却充溢着宫廷脂粉气息。布歇的这类作品在当时就遭到 D.狄德罗的抨击。布歇还喜爱收集东方工艺品,并且为皇家织毯场设计过一套9幅的中国主题的壁毯。路易十 五曾于1746年将这套壁毯赠予乾隆皇帝。
布歇的缺点在于不能深入研究对象的真实性,仅仅追其效果。狄德罗曾说道:“何等漂亮的色彩,何等丰富啊!他(布歇)拥有一切,除了真实。”布歇的艺术完全是属于18世纪的。
《草地上的午餐》
《草地上的午餐》布面油画,马奈 1863年
1863年的法国“落选沙龙”上,拿破仑三世与皇后被马奈 一张画气坏了,虽然皇帝和公众不知见过了多少张裸体的维纳斯女神,可是皇帝和卫道者们都认为把普通的裸体贵妇放在巴黎绅士中间的画作《草地上的午餐》是“不道德”的。
其实,遭到非难的原因在于马奈的画中将女神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撕开了古典的幌子,更重要的是,他竟然不用“庄严的”棕色调画裸体,而采用清晰明快的描绘方式。这在当时,是被视为“歪门邪道”的。就这样,马奈成为“印象派”年轻艺术家们心目中的精神领袖。并未把自己看作“印象派”画家的马奈成为了“印象派”的先驱。
这是一幅使19世纪60年代的巴黎感到反感的绘画作品,它改变了整个美术史的进程。在爱德华马奈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的画面上,只见一位带有挑衅性的裸女懒洋洋地躺在公园里,旁边是两位穿着衣服的男子。它在1863年首次展出时,因违背法国人的传统观念而引起争议。
然而,如果巴黎上流社会在知道了有关马奈私生活的真实情况之后,那么这种反感就有可能会变成震惊了。一篇记实文章最近说,马奈的父亲是法国最受尊敬的法官之一,曾经有一个私生子,后被马奈视同己出,抚养成人。
美术评论家瓦尔德玛贾纽西扎克在电视五套“一幅画讲一个故事”节目中说,身为巴黎高等法院的资深法官和司法部门的高级官员,奥古斯特马奈在1852年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孩子的母亲是被聘请来家里教钢琴的一位女士。
10年之后,爱德华同这位钢琴老师结了婚。于是人们都猜测,她的儿子利恩出现在马奈的许多绘画作品中,应该是画家本人的孩子。但贾纽西扎克对这种看法不以为然。
贾纽西扎克认为,作为对掩盖事件真相的回报,奥古斯特被迫同意马奈去学画,并加以资助。对于一个出身于上流社会的人来说,这在当时是一种难以管束的职业。
“令人惊讶的是,马奈的父亲接受了儿子要成为画家的决定,并且负担起他生活和教育方面的费用。奥古斯特马奈为儿子的这种叛逆担保并且进行资助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肯定不符合他的性格。或许奥古斯特并不是他假装的那样受到尊重,或许爱德华了解父亲不想让别人晓得的事,或许马奈知道老马奈的一些隐私。”贾纽西扎克指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小利恩的父亲是奥古斯特马奈,而并非爱德华马奈。如果是他的话,那么在奥古斯特逝世的那一年着手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中,他告诉人们的将会是自己对肤浅的体面、色欲的本性和盛行的伪善的理解。”
爱德华在1832年出生,奥古斯特希望他的发迹之途是在司法部门任职。然而在叔叔查尔斯福尼尔的怂恿下,马奈选择了当一名画家。他在古典派画家库退尔的日夏养花网画室里学画,库退尔以擅长画古典派的裸体画而出名。1863年巴黎官方沙龙以“有伤风化”的罪名拒绝展出大幅油画《草地上的午餐》。当它后来在“落选沙龙”亮相时,掀起了轩然大波,被认为是愚不可及,幼稚傻气。
这幅画的最大价值,在于马奈与古典派裸女画法的决裂。他画笔下的裸女敢于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欣赏画的观众,而陪伴她的两位男子穿的不是历史服装,而是一身当时的时尚服饰。
考陶尔德协会的约翰豪斯教授说:“在《草地上的午餐》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率直的挑衅。一位现代妇女裸着身子与两位穿着衣服的男子坐在一起,显然是‘伤风败俗’的。如果你心中有的是河神仙女等,此画可称得上绝对的高雅,然而没有人在服饰上能做到如此完全、明显、直率的前卫。”
维克托莱因穆伦特是一位人体模特儿,当了马奈10年的“缪斯”,是画家另一幅引起人们争议的作品《奥林匹亚》的原型。在画面上,可以看到一位坐在睡椅上的裸体名妓。这幅画在一些人眼中成了“洪水猛兽”,孕妇们被劝说不要去欣赏。
在《草地上的午餐》中,有两位男人的形象。一位是马奈的兄弟古斯塔夫,戴着圆筒形无边毡帽,另一位是她妻子的兄弟费迪南德。这幅画受到过《音乐会》等画的影响和激励。当时,《音乐会》被普遍认为出自乔吉翁的笔下,而最近被看作是蒂希安和拉斐尔斯的作品,他们经常以裸女和穿着衣服的男子作为画中的人物。
迈克尔霍尔是美术杂志《阿波罗》的一位编辑,他表示不敢确信《草地上的午餐》是对马奈家庭情况的一个注释,“我对于用画来做传记方面的解释持怀疑态度”。
“我想看到,那个时候人们用当时的方法来理解这幅作品的证据。我们真想知道的是,马奈要为现代重塑旧主人。”这位编辑说,“我认为,《草地上的午餐》是马奈对过去的一种反应。”
尽管对《草地上的午餐》众说纷纭,争论激烈,然而它在美术史上预示着一个重要时期的到来。瓦尔德玛贾纽西扎克指出:“如果没有这幅作品,将不可能有印象画派;倘若没有印象画派,也不可能有现代画派。”
《裸体的女人和狗》
《裸体的女人和狗》库尔贝 1861-1862
库尔贝,1819年6月生于法国南部小镇奥南。是18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伟大艺术家,在西方艺术史中,也许再也找不到谁敢象他那样大喊大叫的到处“招惹是非”的艺术家了。他自信坚定、喜论辩、而且带着法国外省农民特有的强悍、直率和真诚。1855年,库尔贝因部分作品被巴黎世界博览会拒展愤然在旁边搭了个棚子举办个人画展。公开与官方艺术分庭抗礼!第一次扛起了现实主义的大旗。震动了当时整个巴黎。他同时是个伟大的民主战士,他的艺术和生活都与他的时代人民紧密相连,始终和民主力量站在一起,1870年他拒绝了第2帝国授予的十字勋章,1871年参加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被逮捕入狱,并没收财产和作品,1873年流亡瑞士,1877年在流亡中去世。这副作品是他在1861-1862年期间所作。
《静物》
《静物》 保罗 塞尚 1999年 6050万美元。
保罗塞尚 (1839-1906)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在可以被当成二十世纪探索绘画先知的十九世纪画家中,从成就和影响来说,最有意义的乃是塞尚。他是一个很少为人理解的孤独者。日夏养花网他终生奋斗不息,为用颜料来表现他的艺术本质的观念而斗争。这些观念扎根于西方绘画的伟大传统之中,在包容性方面,甚至属于艺术中最革命的观念之列。
塞尚说过要“使印象主义成为象博物馆的艺术一样巩固的东西”,被文艺复兴所激发出的这句议论常被引用又屡遭非难。
塞尚在他的作品中,所寻找的就是真实,即绘画的真实。由于他逐渐感到,他的源泉必须是自然、人和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的事物,而不是昔日的故事和神话。他希望,把这些源泉里出来的东西转换成绘画的新真实。
塞尚的成熟见解,是以他的方式经过了长期痛苦思考、研究和实践之后才达到的。在他的后期生活中,用语言怎么也讲不清楚这种理论见解。他的成功,也许
【基本信息】
名称:清明上河图
类别:字画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文物现状: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
【详解】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评价】
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条内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
【收藏始末】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图》转到长洲人陆完的手里(陆完字全卿,成化年间中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名重一时)。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只许他在夫人阁楼上欣赏,而且不许传给别人知道。王某欣然从命,往来两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当时专横跋扈的大奸臣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忬得知后,便花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严嵩府上有一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便以此要挟王忬,令其出40两银子贿赂自己,但王忬对其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以后便寻机将王忬害死,临摹此画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抓去饿死狱中。
实际上,陆完死后,其儿子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这之前严嵩确曾托王忬买过“名画”,王忬也确曾买苏州人王彪之摹本献给严嵩,后被识破。
隆庆时,严嵩父子被御史邹应龙弹劾,终于官场失势,严世蕃被斩,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再度收入皇宫。
《清明上河图》到清朝后先由陆费墀(安徽相乡人)收藏。陆费墀是乾隆时进士,他得图后也在上面钤印题跋。后被毕沅购得。毕沅(1730-1797),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进士。毕沅生平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他得《清明上河图》以后,与其弟毕泷(清代收藏鉴赏家)同赏,现今画上有二人印记。
毕沅在关中任职时,对地方上的文物尽心修缮保护,不料这些却成了他的“罪行”。毕沅死后不久,湖广人民反清,清廷认为毕沅任湖广总督期间,“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费”,不但将毕家世职夺去,而且将其全家百口全部杀掉,家产也被抄没入宫。
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阁内。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然经历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但居然逃过了劫难,均未受损。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7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
《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干将之一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清明上河图》强行从故宫博物院“借”出,据为己有。他还伙同邱会作、吴法宪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贵文物。林彪倒台后,《清明上河图》才又重见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未解之谜】
秋景之说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誉满中外的艺术珍品。它和唐人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他用瘦金体书写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双龙小印(宋代皇帝的闲章,用于鉴赏或收藏艺术品时铃记),可证画成后最初收藏在皇宫,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宫中所有名贵文物包括这幅名画,统统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识此画的价值。又过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26年(1186),金人张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图》上撰跋文转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证实宋人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这样《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始定下来。
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记号曾有过一些争论,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从金代以来,似无异议。明代的《味水轩日记》中记载,这幅画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双龙小印,并且还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这样一来,这画卷描绘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怀疑了,近代及当代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说。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对春景之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
一、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事物。
三、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四、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五、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见该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
六、画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七、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 八、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土坟后面向城市一段。细细分析,这些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今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倒符合实际些。
颂辞之说
继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邹身城先生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社会意义》,认为“清明”既非节令,亦非地名。这里“清明”一词,本是画家张择端进献此画时所作的颂辞。故有人认为,这里的“清明”要从广义上去理解。《后汉书》有例证,是出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从语气看这个“清明”系指政治开明。画中题款“清明”语,本是张择端进献此画,请帝王们赏识所作的颂辞。金人在画面上留下的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点明此画主题在于表现承平风物。考张择端行年,他于徽宗朝在翰林书画院供职,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证画家意在称颂盛世,讨最高统治者欢心。知道了这个背景,显然“清明”一词不是指节令。
真伪之说
关于《清明上河图》还有真伪之说,明、清时代就有一些传闻,清代长为人徐树丕《识小录》所记:说画中有四个人在掷骰子,其中两颗骰子是六点,还有一颗在旋转,这个掷骰子者张着嘴叫日夏养花网“六”状,希望再出一个六点。《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汴梁景物,有一叫汤勤的裱褙匠认为:汴(开封)人呼“六”字用撮口音,画中人却张着嘴叫“六”,可见这是闽(福建)音,他怀疑此画是伪作,颜公庆的《消夏闲记》也有类似的记载。是书说这个汤勤还研究了画中麻雀的那双上脚爪,它踏在两片瓦角上,这怕是临摹者的败笔。汤勤斯人,名不见经传,他所说是否真有道理?看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资料】
《清明上河图》真迹现身
公元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走下了皇帝宝座,它宣告了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统治大梦,顷刻间土崩瓦解。根据“优待条例”,溥仪仍然住在皇宫紫禁城内。溥仪同中国任何一位封建皇帝不同,他少年时期接受英国老师庄士敦的教育,从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一直有出国留洋的梦想。为了离开皇宫后能有充足的经费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想到了皇宫中收藏的大量珍宝、字画。由此,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清明上河图》,四次被收进皇宫,又一次次神秘失踪,这一次又开始了它神秘而漫长的旅程。
离开了皇帝宝座的溥仪利用自己的皇权,从1922年11月16日开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时间里,以“赏赐”其弟爱新觉罗•溥杰的名义,将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移出皇宫。这些中国历代珍贵的书画精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其中,《清明上河图》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明代画家仇英仿画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明代其他画家以苏州为背景仿画的“苏州片”《清明上河图》等。尤其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稀世神品,是历朝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品。
1925年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溥仪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在日本人的监护下,来到天津法租界的张园,他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移出紫禁城的大量珍宝、字画,也秘密地转移至天津,《清明上河图》陪伴着溥仪在天津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1932年3月8日,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清明上河图》又陪伴着溥仪,在长春度过了长达13年4个月的岁月。长春伪皇宫的“辑熙楼”,见证了溥仪和他的家眷在长春度过的时光。“辑熙”的名字是溥仪自己起的,“辑熙”二字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辑熙敬止。”然而溥仪认为,“辑熙”的“熙”字,与康熙皇帝的“熙”字相同,溥仪非常崇拜康熙皇帝的才华和治国方略,因此,“辑熙”二字的含义不言而喻,溥仪是想秉承先祖康熙皇帝之志恢复满清大业。为此,人们不难揣测出溥仪如此喜爱《清明上河图》的原因;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清明上河图》的目的,无不是被《清明上河图》中这梦幻般的繁华祥瑞之气所迷醉。
1945年,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仪迁都通化,溥仪心中明白,所谓的迁都实际上是逃亡,溥仪请山田乙三宽限3天的时间打理行装。实际上,溥仪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从北京故宫带出来的珍宝、字画。13年来,《清明上河图》和大量的珍宝、字画,一直封存在长春伪皇宫后面的书画楼里,只有溥仪和少数贴身随从知道书画楼里面封存的秘密。溥仪和贴身随从匆匆忙忙进入这座神秘的“小白楼”,他从大量的珍宝、字画当中精选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宝、字画被一些侍卫哄抢。其中,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有哪一卷被溥仪带在身边?哪一卷流失于民间?人们不得而知…… 溥仪带着一部分珍宝、字画和家眷,匆匆逃往通化长白山脚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沟。溥仪在大栗子沟仅仅日夏养花网住了3天,之后又匆匆忙忙赶往沈阳,准备从沈阳逃往日本。溥仪又从长春伪皇宫带来的珍宝、字画中再一次进行甄选,只选了少量的珍宝、字画,带着弟弟溥杰和两个妹夫、三个侄子、一个医生、一个随侍逃往沈阳,而将大部分家眷和一些珍宝、字画留在了大栗子沟,这些被遗弃在大栗子沟的珍宝、字画,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烧毁,最后被解放军收缴。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乘飞机准备逃往日本,飞机起飞后被苏联红军迫降,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以及随身携带的珍宝、字画被苏联红军截获,溥仪被苏联红军遣往苏联赤塔,后转至伯力,五年之后,溥仪被遣送回国,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下落不明。
1950年冬天,东北局文化部开始着手整理解放战争后留下的文化遗产,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负责对从各方收缴来的大量字画进行整理鉴定,有些书画作品保持完好;有些书画作品已经破损。当杨仁恺先生打开一卷残破的画卷时,顿时惊呆了,这幅长卷画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体现着独特古老的绘画法式,杨仁恺先生随后对这幅画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细致的考证,这幅长卷气势恢弘,笔法细腻,人物、景物栩栩如生,这幅画上虽然没有作者的签名和画的题目,然而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详实,历代的收藏印章纷繁复杂,仅末代皇帝溥仪的印章就有三枚之多。尤其是画卷之后金代张著的题跋中明确地记载:“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难道这就是被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稀世神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吗?
杨仁恺先生将这幅画卷的照片,发表于东北博物馆编印的《国宝沉浮录》中,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将这幅画卷调往北京,经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鉴定,确认这幅绘画长卷就是千百年来名闻遐迩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遗失多年的稀世国宝终于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称:清明上河图
类别:字画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文物现状: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
【详解】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评价】
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条内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
【收藏始末】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图》转到长洲人陆完的手里(陆完字全卿,成化年间中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名重一时)。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只许他在夫人阁楼上欣赏,而且不许传给别人知道。王某欣然从命,往来两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当时专横跋扈的大奸臣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忬得知后,便花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严嵩府上有一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便以此要挟王忬,令其出40两银子贿赂自己,但王忬对其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以后便寻机将王忬害死,临摹此画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抓去饿死狱中。
实际上,陆完死后,其儿子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这之前严嵩确曾托王忬买过“名画”,王忬也确曾买苏州人王彪之摹本献给严嵩,后被识破。
隆庆时,严嵩父子被御史邹应龙弹劾,终于官场失势,严世蕃被斩,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再度收入皇宫。
《清明上河图》到清朝后先由陆费墀(安徽相乡人)收藏。陆费墀是乾隆时进士,他得图后也在上面钤印题跋。后被毕沅购得。毕沅(1730-1797),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进士。毕沅生平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他得《清明上河图》以后,与其弟毕泷(清代收藏鉴赏家)同赏,现今画上有二人印记。
毕沅在关中任职时,对地方上的文物尽心修缮保护,不料这些却成了他的“罪行”。毕沅死后不久,湖广人民反清,清廷认为毕沅任湖广总督期间,“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费”,不但将毕家世职夺去,而且将其全家百口全部杀掉,家产也被抄没入宫。
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阁内。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然经历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但居然逃过了劫难,均未受损。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7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
《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干将之一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清明上河图》强行从故宫博物院“借”出,据为己有。他还伙同邱会作、吴法宪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贵文物。林彪倒台后,《清明上河图》才又重见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未解之谜】
秋景之说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誉满中外的艺术珍品。它和唐人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他用瘦金体书写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双龙小印(宋代皇帝的闲章,用于鉴赏或收藏艺术品时铃记),可证画成后最初收藏在皇宫,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宫中所有名贵文物包括这幅名画,统统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识此画的价值。又过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26年(1186),金人张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图》上撰跋文转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证实宋人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这样《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始定下来。
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记号曾有过一些争论,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从金代以来,似无异议。明代的《味水轩日记》中记载,这幅画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双龙小印,并且还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这样一来,这画卷描绘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怀疑了,近代及当代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说。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对春景之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
一、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事物。
三、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四、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五、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见该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
六、画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七、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 八、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土坟后面向城市一段。细细分析,这些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今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倒符合实际些。
颂辞之说
继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邹身城先生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社会意义》,认为“清明”既非节令,亦非地名。这里“清明”一词,本是画家张择端进献此画时所作的颂辞。故有人认为,这里的“清明”要从广义上去理解。《后汉书》有例证,是出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从语气看这个“清明”系指政治开明。画中题款“清明”语,本是张择端进献此画,请帝王们赏识所作的颂辞。金人在画面上留下的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点明此画主题在于表现承平风物。考张择端行年,他于徽宗朝在翰林书画院供职,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证画家意在称颂盛世,讨最高统治者欢心。知道了这个背景,显然“清明”一词不是指节令。
真伪之说
关于《清明上河图》还有真伪之说,明、清时代就有一些传闻,清代长为人徐树丕《识小录》所记:说画中有四个人在掷骰子,其中两颗骰子是六点,还有一颗在旋转,这个掷骰子者张着嘴叫日夏养花网“六”状,希望再出一个六点。《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汴梁景物,有一叫汤勤的裱褙匠认为:汴(开封)人呼“六”字用撮口音,画中人却张着嘴叫“六”,可见这是闽(福建)音,他怀疑此画是伪作,颜公庆的《消夏闲记》也有类似的记载。是书说这个汤勤还研究了画中麻雀的那双上脚爪,它踏在两片瓦角上,这怕是临摹者的败笔。汤勤斯人,名不见经传,他所说是否真有道理?看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资料】
《清明上河图》真迹现身
公元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走下了皇帝宝座,它宣告了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统治大梦,顷刻间土崩瓦解。根据“优待条例”,溥仪仍然住在皇宫紫禁城内。溥仪同中国任何一位封建皇帝不同,他少年时期接受英国老师庄士敦的教育,从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一直有出国留洋的梦想。为了离开皇宫后能有充足的经费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想到了皇宫中收藏的大量珍宝、字画。由此,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清明上河图》,四次被收进皇宫,又一次次神秘失踪,这一次又开始了它神秘而漫长的旅程。
离开了皇帝宝座的溥仪利用自己的皇权,从1922年11月16日开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时间里,以“赏赐”其弟爱新觉罗•溥杰的名义,将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移出皇宫。这些中国历代珍贵的书画精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其中,《清明上河图》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明代画家仇英仿画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明代其他画家以苏州为背景仿画的“苏州片”《清明上河图》等。尤其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稀世神品,是历朝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品。
1925年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溥仪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在日本人的监护下,来到天津法租界的张园,他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移出紫禁城的大量珍宝、字画,也秘密地转移至天津,《清明上河图》陪伴着溥仪在天津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1932年3月8日,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清明上河图》又陪伴着溥仪,在长春度过了长达13年4个月的岁月。长春伪皇宫的“辑熙楼”,见证了溥仪和他的家眷在长春度过的时光。“辑熙”的名字是溥仪自己起的,“辑熙”二字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辑熙敬止。”然而溥仪认为,“辑熙”的“熙”字,与康熙皇帝的“熙”字相同,溥仪非常崇拜康熙皇帝的才华和治国方略,因此,“辑熙”二字的含义不言而喻,溥仪是想秉承先祖康熙皇帝之志恢复满清大业。为此,人们不难揣测出溥仪如此喜爱《清明上河图》的原因;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清明上河图》的目的,无不是被《清明上河图》中这梦幻般的繁华祥瑞之气所迷醉。
1945年,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仪迁都通化,溥仪心中明白,所谓的迁都实际上是逃亡,溥仪请山田乙三宽限3天的时间打理行装。实际上,溥仪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从北京故宫带出来的珍宝、字画。13年来,《清明上河图》和大量的珍宝、字画,一直封存在长春伪皇宫后面的书画楼里,只有溥仪和少数贴身随从知道书画楼里面封存的秘密。溥仪和贴身随从匆匆忙忙进入这座神秘的“小白楼”,他从大量的珍宝、字画当中精选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宝、字画被一些侍卫哄抢。其中,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有哪一卷被溥仪带在身边?哪一卷流失于民间?人们不得而知…… 溥仪带着一部分珍宝、字画和家眷,匆匆逃往通化长白山脚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沟。溥仪在大栗子沟仅仅日夏养花网住了3天,之后又匆匆忙忙赶往沈阳,准备从沈阳逃往日本。溥仪又从长春伪皇宫带来的珍宝、字画中再一次进行甄选,只选了少量的珍宝、字画,带着弟弟溥杰和两个妹夫、三个侄子、一个医生、一个随侍逃往沈阳,而将大部分家眷和一些珍宝、字画留在了大栗子沟,这些被遗弃在大栗子沟的珍宝、字画,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烧毁,最后被解放军收缴。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乘飞机准备逃往日本,飞机起飞后被苏联红军迫降,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以及随身携带的珍宝、字画被苏联红军截获,溥仪被苏联红军遣往苏联赤塔,后转至伯力,五年之后,溥仪被遣送回国,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下落不明。
1950年冬天,东北局文化部开始着手整理解放战争后留下的文化遗产,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负责对从各方收缴来的大量字画进行整理鉴定,有些书画作品保持完好;有些书画作品已经破损。当杨仁恺先生打开一卷残破的画卷时,顿时惊呆了,这幅长卷画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体现着独特古老的绘画法式,杨仁恺先生随后对这幅画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细致的考证,这幅长卷气势恢弘,笔法细腻,人物、景物栩栩如生,这幅画上虽然没有作者的签名和画的题目,然而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详实,历代的收藏印章纷繁复杂,仅末代皇帝溥仪的印章就有三枚之多。尤其是画卷之后金代张著的题跋中明确地记载:“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难道这就是被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稀世神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吗?
杨仁恺先生将这幅画卷的照片,发表于东北博物馆编印的《国宝沉浮录》中,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将这幅画卷调往北京,经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鉴定,确认这幅绘画长卷就是千百年来名闻遐迩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遗失多年的稀世国宝终于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古希腊中,有一位月亮之神,请问她叫什么名字呢
月亮之神,她叫阿尔忒弥斯。
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有太阳之神和月亮之神,据说这两位宇宙之神是一对孪生姐弟,太阳之神叫阿波罗,月亮之神叫阿尔忒弥斯,阿尔忒弥斯不仅是月亮之神,而且还掌管着狩猎和丰产的女神,据说阿尔忒弥斯是一位脾气不怎么好的女神,任何人一旦触怒了阿尔忒弥斯就会受到阿尔忒弥斯的疯狂报复。
宙斯和勒托的女儿,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姐妹,有的说是姐姐,有的说是妹妹。阿尔忒弥斯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大主神之一,与同父异母的姐姐雅典娜和赫斯提亚并称为希腊三大处女神。
宙斯将太阳授予阿波罗,将月亮授予阿尔忒弥斯。白天的时候阿波罗驾着自己的太阳神车将阳光洒满大地,晚上阿尔忒弥斯驾着月亮神车将月光洒满世界,阿尔忒弥斯也会忍不住去亲吻英俊的少年的脸庞,被阿尔忒弥斯 亲吻过的少年就会成为诗人和预言家或者是具有神奇的想象力。
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有太阳之神和月亮之神,据说这两位宇宙之神是一对孪生姐弟,太阳之神叫阿波罗,月亮之神叫阿尔忒弥斯,阿尔忒弥斯不仅是月亮之神,而且还掌管着狩猎和丰产的女神,据说阿尔忒弥斯是一位脾气不怎么好的女神,任何人一旦触怒了阿尔忒弥斯就会受到阿尔忒弥斯的疯狂报复。
宙斯和勒托的女儿,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姐妹,有的说是姐姐,有的说是妹妹。阿尔忒弥斯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大主神之一,与同父异母的姐姐雅典娜和赫斯提亚并称为希腊三大处女神。
宙斯将太阳授予阿波罗,将月亮授予阿尔忒弥斯。白天的时候阿波罗驾着自己的太阳神车将阳光洒满大地,晚上阿尔忒弥斯驾着月亮神车将月光洒满世界,阿尔忒弥斯也会忍不住去亲吻英俊的少年的脸庞,被阿尔忒弥斯 亲吻过的少年就会成为诗人和预言家或者是具有神奇的想象力。
阿耳忒弥斯(希腊文:;拉丁文:Artemis;日文:アルテミス;塞尔维亚文:;立陶宛语:Artemidė;克罗地亚文:Artemida;朝鲜语:아르테미스 ),罗马神话又称狄安娜,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象征。掌管狩猎,照顾妇女分娩,代表女性美及贞洁。也是希腊人祭祀较多的一位神,保护反抗和蔑视爱神的青年男女。曾因为尼俄柏羞辱其母的缘故便与孪生兄弟阿波罗一起射杀她的14个子女。在土耳其以弗所,有专为她修筑的亚底米神庙。
美丽的女猎神
阿耳忒弥斯(希腊文:;拉丁文:Artemis;日文:アルテミス;塞尔维亚文:;立陶宛语:Artemidė;克罗地亚文:Artemida;朝鲜语:아르테미스 ),罗马神话又称狄安娜,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象征。掌管狩猎,照顾妇女分娩,代表女性美及贞洁。也是希腊人祭祀较多的一位神,保护反抗和蔑视爱神的青年男女。曾因为尼俄柏羞辱其母的缘故便与孪生兄弟阿波罗一起射杀她的14个子女。在土耳其以弗所,有专为她修筑的亚底米神庙。
外文名: Artemis
别名: 阿波罗萨
出生地: 提洛岛
职业: 女神
主要成就: 奥林匹斯十二大主神之一
希腊三大处女神之一
人物出处: 希腊神话
主要崇拜地: 小亚细亚的以弗所
目录
神话传说
其他简介版本
油画作品
月神神庙
故事传说
武器和圣物
展开
神话传说
其他简介版本
油画作品
月神神庙
故事传说
武器和圣物
展开
编辑本段神话传说
阿尔忒弥斯[1](希腊语:Άς),相对应于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拉丁语:Diana)。她是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与狩猎的象征。他是宙斯和提坦女神勒托的女儿,也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阿尔忒弥斯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主神之一,阿耳忒弥斯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最强大的、最古老的希腊神之一。自由和独立,热爱户外生活,反对婚姻,在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是古代世界的八大奇迹之一。
与阿耳忒弥斯战斗的巨人
阿尔忒弥斯是希腊神话中少有的贞洁处女神,与同父异母的姐姐雅典娜和姑姑赫斯提亚并称为希腊三大处女神。在她年幼时,宙斯就允许她终身不嫁,因此她永葆飒爽英姿和青春活力。[2]
起初她是一位伟大的母神,充当少女猎手和纯洁女神的角色。她作为阿波罗的孪生姐妹,所以也被称之光之神,尤其是明月之光,就其本身而言,阿耳忒弥斯对女巫的原型塑造也有很大的影响。
天后赫拉由于嫉妒他们的生母,因而经常虐待他们。他们的父亲宙斯为了补偿他们,把太阳授给了阿波罗,而把月亮交给了阿耳忒弥斯。当阿波罗驾驶着光芒四射的太阳神车,把阳光洒满大地时,阿尔忒弥斯正躲在群山中与林中仙女们玩耍,狩猎。当傍晚时分,她登上银光闪烁的月亮车驱车出巡时,阿波罗则为她边弹琴边唱歌,而阿尔忒弥斯则静悄悄地穿越浩瀚无垠的太空。她和阿波罗一样有本事能让凡人暴死或得瘟疫(古希腊人相信,阿尔忒弥斯的箭能使健康妇女猝死)[2],但也有能医治他们的妙手回春的手段。她酷爱狩猎,特别爱打牡鹿。她还是幼小儿童和所有哺乳动物的保护神。有时她也会用云彩遮住自己的脸庞去亲吻英俊少年的脸,然而被月亮女神所亲吻过的人都会变得具有奇特的想象力,或者那人将会成为诗人或预言家。
狄安娜离开她的浴池
这位月之狩猎女神喜欢在宁静的山林里自由徜徉,谁要是私自入侵了她的领域,或是破坏了她的安宁,那人将要遭到她的报复。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便是其中一例,在特洛伊战争爆发时,由于他杀死了本该献给阿尔忒弥斯的牡鹿而得罪了这位女神,结果他的舰队被逆风困在了奥利斯港,为了获得这位女神的原谅,阿伽门农不得不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作为祭品献给了阿尔忒弥斯,但善良的阿尔忒弥斯没有真的杀死她,并使它成了自己的祭司,多年后使她返乡,最终使他们解困。本来舰队以及所有特洛伊人必定要被天后赫拉与智慧女神雅典娜毁灭,但在阿尔忒弥斯的影响下,使他们困在奥利斯港而延缓了特洛伊的灭亡,这才导致了赫拉的愤怒,赫拉便与阿尔忒弥斯对打起来并引起了强烈纠纷。
还有猎人阿克提安(Actaeon)在狩猎林中时,正好撞见阿尔忒弥斯在林地沐浴。结果,阿尔忒弥斯愤而将阿克提安变成一头鹿,被猎犬群咬死。她温柔善良,同时她还是个热爱唱歌跳舞的音乐女神;每当她狩猎归来时,阿尔忒弥斯就会到巴那斯山上找阿波罗,并与缪斯、卡里忒斯一起载歌载舞。
由来[3]:
①据说,当阿波罗出生之后,他又牵出一只闪耀着银灰色柔和光芒的纤纤细手,随即一个修长、曼妙的躯体诞生了,她全身闪耀着月亮般圣洁美丽的光芒,她的眉心嵌着一个耀眼的月亮,还手拿一把闪闪发光的弓箭,这个女神就是阿耳忒弥斯。
②阿尔忒弥斯是众神之王宙斯和黑暗女神勒托的女儿,诞生在萨吉理安月的第六天,也就是阿波罗出生的前一天。为阿波罗的孪生姐姐,在出生下来之后就帮助母亲勒托诞育下了阿波罗,因此阿尔忒弥斯和埃勒提亚亦为希腊神话中的两位助产女神。
个人形象
月亮女神——与阿波罗的职责类似,白天阿波罗驾驶着金色战车穿越天空,被仰慕为太阳神。晚上,阿尔忒弥斯以庄重的姿态飞越夜空,被敬仰为月亮女神。坐在乳白色牛驱动的空中牛车中,这位“广阔天空的王后”向沉睡的大地散发出银色的光芒。
阿尔忒弥斯形象
狩猎女神——手持弓箭,身穿兽皮做的无袖束腰长裙,衣服散发着芳香,在仙女侍从的簇拥下,穿行于丛林中狩猎。同时,她也是弱小动物的保护神。伯罗奔尼撒的塔伊盖托斯山和埃累马索斯山区是她常来往的地方。[2]
丰产女神——在著名的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殿中,以百乳女神亚底米的形象供奉。
在远古的狩猎时代,许多的狩猎活动是在夜晚进行的。月亮对先民的狩猎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古代先民的思想中,月亮的周期性变化与女性的月经周期是会相互影响的,故而也会影响到狩猎的结果。另外,女性的生殖能力强盛又是大地丰产的象征。从而决定了,居住环境周围猎物的多少以及狩猎结果的多寡。结果,母系社会的女性生殖崇拜又被加上了一层特殊意义,随之阿尔忒弥斯这一有着三种形象的女神形象也被创造并流传下来。她是古老的月亮崇拜与女性生殖崇拜的集合体。
人类社会进入了农耕社会,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阿尔忒弥斯的前两种形象被淡忘了,但其丰产的形象依旧有着重要的崇拜意义。所以就出现了百乳女神的形象。其实这是古老的女性生殖崇拜的延续与强化。
编辑本段其他简介版本
古希腊的月神阿尔忒弥斯,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作为奥林匹斯山十二大主神之一,她地位显赫,除了有月神头衔,她执掌着月亮与狩猎神职,童贞,以及保护母亲分娩成功。保护分娩的妇女,她是三处女神之一,热爱自由有个性。
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笔下的阿尔忒弥斯清新秀丽,像月亮一样有着美丽而神圣的面容。身材修长而高挑,有时还用轻盈的面纱遮住脸庞。
人们对阿尔忒弥斯的崇拜遍及希腊,甚至远播西西里等地。在月神的节日里,人们都要举行盛大游行,女祭司坐着鹿车,走在队伍的末尾压阵,人们往车中抛入各种活物:鸡、野猪、鹿、狼崽等献给月神。
如今,过生日时,生日蜡烛要一口气吹灭,这个习俗源自阿尔忒弥斯的生日庆典。在每个月的第6天,古希腊人把蜡烛插满祭坛,为阿尔忒弥斯庆生。当仪式高潮时,所有蜡烛要用一口气吹灭,让月神能更加和善地对待祭拜者。
阿尔忒弥斯虽然希望自己永葆贞洁,但也渴望爱情,看到令人心仪的男子时也会动心。她曾暗恋牧羊人恩底弥翁(Endymion),由于凡人终将面对衰老死亡,于是她向宙斯请求赐与安迪弥恩永恒的青春;但宙斯提醒除了长眠不醒外,根本没有凡人能够长生不老。于是阿尔忒弥斯便使恩底弥翁进入永久的沉睡。在睡眠状态中的恩底弥翁依然保持着俊美的面容,嘴角似乎还挂着一丝欣慰的笑意,阿尔忒弥斯被恩底弥翁的美貌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她每天夜里都会到山洞里静静地看着恩底弥翁。
除了爱慕恩底弥翁外,阿尔忒弥斯只热恋过俄里翁。当他们决定在一起时,阿波罗表示强烈反对。阿波罗决定施计利用阿尔忒弥斯的手除掉俄里翁。于是有一次,阿波罗看到俄里翁在湖底下行走,湖面上只露出了俄里翁的头顶,慢慢地俄里翁越游越远,头顶看起来就像一个小黑点,于是阿波罗便欺骗阿尔忒弥斯说她一定无法射中那个黑点,阿尔忒弥斯不服气,为了证明自己的箭法,她拿起放在一边的弓箭,然后对准黑点一箭射了过去,直到她听见俄里翁的一声惨叫,阿尔忒弥斯这才发觉她竟然上了阿波罗的当,而这时一切为时已晚,俄里翁沉入了海底。阿尔忒弥斯痛不欲生,她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居然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为了惩罚自己的过失,阿尔忒弥斯不再让任何凡间男子看到她。
阿尔忒弥斯在孩童时期,与哥哥阿波罗一同联手用毒箭射死了对他们生母勒托不敬的尼俄柏和其子女。
人物容貌
美丽的阿耳忒弥斯
阿尔忒弥斯的容貌极为美丽,是奥林匹斯上上众多女神之中的佼佼者。她的身材曼妙,腰肢纤细,两腿修长,她的皮肤白晳光滑,通身闪耀着月亮般圣洁华美的光芒,她的眉心嵌有一个耀眼的月亮,那是代表她继承满月女神塞勒涅月亮神职的证明。她的棕色卷发一直垂到腰际,随风飘扬,她的眼睛有如月光般梦幻迷离,澄澈又灵动,是所有女神中最美的,颜色是深邃幽静的深蓝色。她的睫毛浓密,长长的睫毛使得她那双美丽动人的眼睛显得扑朔迷离。嘴唇小巧红嫩,嘴角带着一丝宁静的微笑,她是月神但也同样是狩猎女神,她的微笑中充满着活泼的气息!
人物衣着
阿尔忒弥斯穿着一件与她的修长身材成正比的散发着柔和银光的银灰色衣服,衣服上闪烁着金光粼粼的亮点;她的头上戴着用柳条编织的的花环,象征生命的绿色;自阿尔忒弥斯的左肩到右臂下,披着一件轻盈的青绿色披巾,代表大自然;在她的右臂上环着一个银光闪闪的月亮标志,是为了配合阿波罗左臂上金光闪闪的太阳标志;她的左手上戴着一个红宝石戒指,据说是用鲜血滴染的,上面刻着神圣的狩猎标志;她右手拿弓,左手拿箭,她的弓箭闪耀着耀眼银光。阿尔忒弥斯的装束青春活泼,显示了月之女神与狩猎女神、青春女神的高贵气质。
人物性格
阿尔忒弥斯犹如月亮般清纯,同时具有狩猎女神所独有的高贵,并继承了哥哥阿波罗的庄重与威严,给人一种如月亮一样青春靓丽的感觉,深受宙斯宙斯的娇宠。
古希腊人以月的不同形态来区分三位天界的月神,通常菲碧(Phoebe)代表新月、塞勒涅(Selene)代表满月、阿尔忒弥斯(Artemis)代表弯月,中期神话以后赫卡忒(Hecate)也是月神之一,她代表冥月。
狄安娜和她的猎犬,寻猎出发
在林莽和山野间,她手持弓箭,由众犬伴随,与众女仙侍从一起以狩猎为戏,有时乘坐两牡鹿所曳之银车出行。
①卡吕冬王奥纽斯因在向神明献祭时而遗忘了她,她将野猪驱进卡吕冬,因此这位女神也代表着丰收的意味。
②因为墨勒阿格洛斯号召一些人杀死了女神派来惩罚卡吕冬的野猪(其实他祈求女神保佑他射中野猪,女神答应了,但是他还是把野猪杀死)她围猎者首领墨勒阿革洛斯与两个舅舅不和,致使大英雄墨勒阿格洛斯因杀死舅舅而惨死于母亲之手。
③远征特洛伊的希腊联军首领阿伽门农射杀她的圣鹿,并炫耀其射技优于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一气之下,令海风骤然停息(另说朝船只刮来风暴),希腊联军的船只因而无法启航。她执意要以阿伽门侬之女伊菲格涅娅作祭品,抵偿圣鹿,并通过预言家予以转告。阿伽门农被迫依从,她又在祭坛上以鹿易人,瞒过众人,将伊菲格涅娅携至陶里斯,使其成为自己神庙中的女祭,专司索取贡物。
③相传,赫拉克勒斯曾杀死刻律涅亚金角鹿,被迫在阿尔忒弥斯与阿波罗面前辩白自己无罪。阿尔忒弥斯在克里特被视为兽类主宰及野兽的统治者,并以司狞猎的宁芙女神布里托玛尔提斯为化身。
阿尔忒弥斯心胸狭隘,报复心强,许多冒犯她的人或忘了膜拜她的人都会被处以死刑或惨遭惩罚。不过她作为带有保护一面的女神也有温柔善良的一面,许多女巫会将阿尔忒弥斯或狄安娜尊为“三位一体女神”(即月神、养育神和保护神),她鼓励狩猎、女权主义和巫术传统。
编辑本段油画作品
《阿尔忒弥斯与恩底弥翁》是一副莫里兹冯施温德(Moritz von Schwind)于1831年所绘的油画。画中描述每当深夜降临时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总会静静地盯着恩底弥翁的脸颊和双目看上许久。
编辑本段月神神庙
亚底米神庙('A?,Artemision),位于土耳其以弗所,经过120年的建造,于公元前550年建成。亚底米神庙的建造由吕底亚王国的克罗索斯发动,后来在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国时建成。
亚底米神庙是希腊神话阿尔忒弥斯女神的神庙(圣经中翻译为亚底米,即罗马神话的月亮女神狄安娜),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425尺,宽230尺,有126根高60尺大理石柱。据称建筑时间前后长达220年(相比之下,大希律王建耶路撒冷圣殿也只用了46年)。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神庙毁于大火。[4]
传说亚历山大大帝诞生于神庙被毁的同一天。
别称:也有人称她为狄安娜、戴安娜、塞勒涅
有一次,她在一个洞里洗澡,结果一位英俊的王子误闯进来,涉渎了她。她把王子变成了一头小鹿,被他的猎狗咬死了。
编辑本段故事传说
有关阿尔忒弥斯与奥利温的故事[5],说法不一。
(1)希腊神话中,海神波赛冬有个儿子名叫奥利温。奥利温生来就像他的父亲一样,长得魁梧强壮。可他并不喜欢生活在海里,而总是来到山野间,攀岩、捕猎。不过,他毕竟是海神的儿子,所以即使是在海面上也能行走如飞。
阿尔忒弥斯和奥利温
整日陪伴奥利温的是一条名叫西立乌斯的猎犬,它和主人一样勇猛,打猎时总是冲在最前面,遇到猛兽也总是挡在奥利温身前。
日子久了,奥利温经常在打猎时碰到月神,也就是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两人很快就被对方的高雅潇洒和出神入化的猎技深深吸引住了,后来,他们经常一起在山间漫步,登绝壁,攀险峰,无话不谈。
这一切,却使阿尔忒弥斯的孪生弟弟阿波罗很生气。他知道姐姐阿尔忒弥斯是个性格倔强的女孩,劝说根本不会打动她。阿波罗一狠心,想出了一条毒计。
一天,奥利温像往常一样,在海面上“飞行”,准备上岸去捕猎。他的全身都浸在水里,只有头部露出水面。
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正巧”从海面上飞过。
“阿尔忒弥斯,人们都说你有百步穿杨的功夫,今天咱们来比试比试怎么样?”
阿尔忒弥斯道:“好吧,哥哥你说射什么?”
“你看,那个小黑点,是一块礁石,就射它吧。”阿波罗知道她根本看不出那个黑点是什么。
“没问题!”话音未落,只听嗖的一声,一支利箭不偏不斜,正中那个小黑点。
“妹妹的技艺更完美了呢。”说完,阿波罗悄悄地走了。
阿尔忒弥斯降落到海上,想看看被射中的目标。可她看到的却是头部中箭的奥利温,静静地躺在水面上,来不及和他的心上人说一句话,就已经气绝身亡了。
最心爱的人竟然死在自己的箭下,阿尔忒弥斯一下昏倒了。西立乌斯听到主人惨死的消息,悲痛得整夜哀号。别人喂的食它连看也不看,没几天便随奥利温而去了。
这幕惨剧使宙斯也唏嘘不已。他收殓了奥利温的尸首,把他升到天上化作猎户座。生前不能常相守,死后,他总算和自己的心上人——月神阿尔忒弥斯永远在一起了。西立乌斯也以自己的忠诚赢得了宙斯的同情,被提升到天界,继续陪伴在主人身旁,这就是大犬座。为了不使西立乌斯寂寞,宙斯还特意给它找了个伙伴——小犬座。宙斯知道奥利温生前最喜欢打猎,就在他身边放了一只小小的猎物——天兔座。
阿尔忒弥斯因此再也不与阿波罗见面,不论阿波罗怎样懊悔的追赶他的妹妹想和她道歉,阿尔忒弥斯总是在他到达的前一刻离开,从此月亮和太阳不再有交集,这就是希腊神话传说中太阳和月亮不会一同在天空中的原因。
(2)在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的战船就要出发之前,领导人阿伽门侬为了散心,同众位英雄出去狩猎,消磨时光。这天,他看到一头漂亮的梅花鹿,就一箭射去,正中要害。阿伽门侬不由得意忘形,竟然夸口说:“就是阿尔忒弥斯(狄安娜)也不过如此。 ”
几天后大军要出发了,可港口里没有一丝风。又过了几天,还是一样。急坏了的希腊人请预言家来问神,一个预言家卡尔卡斯告诉他们,这是因为阿伽门侬触怒了神的缘故。因此他必须赎罪,把他同妻子克里腾涅斯拉所生的女儿作为祭品献给阿尔忒弥斯。
预言家的话顿时另阿伽门侬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他岂不爱自己的女儿?而且这个女儿又是如此聪明美丽。他便公开宣布辞去联军统帅之职。但联军统帅其实这样随便就能辞掉了事的?希腊将士们愤怒了,他们
动漫《圣斗士星矢》中的阿尔忒弥斯
觉得阿伽门侬太自私,公开宣称要反叛。
面对这样的情形,阿伽门侬没办法了,只得答应,神的命令是不容违抗的。他写了一封信,把妻子和女儿骗了过来,他了解妻子是何等地爱这个聪明美丽的女儿,想把此事瞒过妻子。不幸的是妻子发现了这件事,她愤怒地找到丈夫,指责他这种禽兽之行。他们的女儿伊菲革涅亚也跪在地上求父亲不要这么早就结束她青春的生命,战争与她何干?为什么要由她来付出生命的代价呢?
然而阿伽门侬已经打定主意了,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们的恳求,走了出去。最后伊菲革涅亚终于冷静地做出了选择,她愿意为了希腊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她已经看出来了,如果她不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么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就会使她的所有亲人都失去生命。她从容地走向祭坛,在一片悲戚声中,祭司锋利的军刀一挥,鲜血四处飞溅。 在一片悲戚声过后,人们竟惊奇地发现,倒在地上的不是阿伽门侬的女儿,而是一只白牝鹿,善良的阿尔忒弥斯怜悯伊菲革涅亚,带到他乡,成了她的祭司,多年之后与她的弟弟一同还乡。
另说:
据意大利本国一些书目中记载,狄安娜后来与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混同,于是,同时取得了阿尔忒弥斯狩猎、生育等职能,并成为了“森林之神”。由于阿尔忒弥斯传入罗马是由平民首先引进的,所以阿尔忒弥斯(狄安娜)又成了平民和奴隶的保护神。意大利阿里奇亚内米湖畔有被称为“丛林之王”的著名丛林,她的神庙即建于其中。
编辑本段武器和圣物
弓和箭:据荷马的赞美诗中说阿尔忒弥斯,她有银色的弓和箭,她的绰号是Khryselakatos,“金轴”,Iokheira(铺天盖地的箭头)。阿尔忒弥斯的箭头也可以给女童和妇女带来突然的疾病和死亡。阿尔忒弥斯首次从她的父亲那里得到了她的弓和箭。阿尔忒弥斯的蝴蝶结也成为了木卫四的誓言,见证了她的童贞。在以后的邪教中,弓成了打蜡月亮的象征。
战车:阿尔特弥斯的战车是由被黄金包裹和拉扯了四个金色的长角鹿(Elaphoi Khrysokeroi),她战车有马的缰绳,发出银灰色的圣洁光芒。
鹿:鹿是唯一由阿尔忒弥斯自己视为最为神圣的动物。在看到鹿比一个比牛有角还闪亮的动物,于是她爱上了这些生物。鹿是她捕捉到的第一个动物。她抓到的金角鹿被称为“Elaphoi Khrysokeroi”并利用它们驾驶着她的马车。第三个由欧律斯透斯指挥的赫拉克勒斯必须完成的任务就是捕捉刻律涅亚的金角鹿,赫拉克勒斯用箭射伤了这条鹿,被阿尔忒弥斯和阿波罗发现,于是他们便严厉责问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乞日夏养花网求女神宽恕和承诺阿尔忒弥斯将它活着归还,于是阿尔忒弥斯原谅了他。
猎狗:阿尔忒弥斯是在阿卡迪亚森林得到了她的猎狗。阿尔忒弥斯有两条黑色和白色的狗,三个微红的,和有一个斑点的——这些狗能打猎,甚至能捕猎狮子。这是潘送给阿尔忒弥斯的7条母狗,不过在阿尔忒弥斯所有的猎狗中,她只带了这7个与她在任何一个时间内狩猎。
熊:雌熊就象征着她,而且据说她与大熊星座有关。
野猪:野猪是猎人最喜欢捕猎的动物之一,也很难驯服。Oineus和阿芙洛狄忒的情人阿多尼斯都是被阿尔忒弥斯的野猪给打死的。
珍珠鸡:珍珠鸡,也是她最喜欢的动物。
鵟鹰:老鹰队是受许多神青睐的鸟。
植物:阿尔忒弥斯的植物群是——棕榈树和柏树,阿尔特弥斯神圣的植物是苋菜红和水仙。
阿耳忒弥斯(希腊文:;拉丁文:Artemis;日文:アルテミス;塞尔维亚文:;立陶宛语:Artemidė;克罗地亚文:Artemida;朝鲜语:아르테미스 ),罗马神话又称狄安娜,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象征。掌管狩猎,照顾妇女分娩,代表女性美及贞洁。也是希腊人祭祀较多的一位神,保护反抗和蔑视爱神的青年男女。曾因为尼俄柏羞辱其母的缘故便与孪生兄弟阿波罗一起射杀她的14个子女。在土耳其以弗所,有专为她修筑的亚底米神庙。
外文名: Artemis
别名: 阿波罗萨
出生地: 提洛岛
职业: 女神
主要成就: 奥林匹斯十二大主神之一
希腊三大处女神之一
人物出处: 希腊神话
主要崇拜地: 小亚细亚的以弗所
目录
神话传说
其他简介版本
油画作品
月神神庙
故事传说
武器和圣物
展开
神话传说
其他简介版本
油画作品
月神神庙
故事传说
武器和圣物
展开
编辑本段神话传说
阿尔忒弥斯[1](希腊语:Άς),相对应于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拉丁语:Diana)。她是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与狩猎的象征。他是宙斯和提坦女神勒托的女儿,也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阿尔忒弥斯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主神之一,阿耳忒弥斯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最强大的、最古老的希腊神之一。自由和独立,热爱户外生活,反对婚姻,在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是古代世界的八大奇迹之一。
与阿耳忒弥斯战斗的巨人
阿尔忒弥斯是希腊神话中少有的贞洁处女神,与同父异母的姐姐雅典娜和姑姑赫斯提亚并称为希腊三大处女神。在她年幼时,宙斯就允许她终身不嫁,因此她永葆飒爽英姿和青春活力。[2]
起初她是一位伟大的母神,充当少女猎手和纯洁女神的角色。她作为阿波罗的孪生姐妹,所以也被称之光之神,尤其是明月之光,就其本身而言,阿耳忒弥斯对女巫的原型塑造也有很大的影响。
天后赫拉由于嫉妒他们的生母,因而经常虐待他们。他们的父亲宙斯为了补偿他们,把太阳授给了阿波罗,而把月亮交给了阿耳忒弥斯。当阿波罗驾驶着光芒四射的太阳神车,把阳光洒满大地时,阿尔忒弥斯正躲在群山中与林中仙女们玩耍,狩猎。当傍晚时分,她登上银光闪烁的月亮车驱车出巡时,阿波罗则为她边弹琴边唱歌,而阿尔忒弥斯则静悄悄地穿越浩瀚无垠的太空。她和阿波罗一样有本事能让凡人暴死或得瘟疫(古希腊人相信,阿尔忒弥斯的箭能使健康妇女猝死)[2],但也有能医治他们的妙手回春的手段。她酷爱狩猎,特别爱打牡鹿。她还是幼小儿童和所有哺乳动物的保护神。有时她也会用云彩遮住自己的脸庞去亲吻英俊少年的脸,然而被月亮女神所亲吻过的人都会变得具有奇特的想象力,或者那人将会成为诗人或预言家。
狄安娜离开她的浴池
这位月之狩猎女神喜欢在宁静的山林里自由徜徉,谁要是私自入侵了她的领域,或是破坏了她的安宁,那人将要遭到她的报复。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便是其中一例,在特洛伊战争爆发时,由于他杀死了本该献给阿尔忒弥斯的牡鹿而得罪了这位女神,结果他的舰队被逆风困在了奥利斯港,为了获得这位女神的原谅,阿伽门农不得不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作为祭品献给了阿尔忒弥斯,但善良的阿尔忒弥斯没有真的杀死她,并使它成了自己的祭司,多年后使她返乡,最终使他们解困。本来舰队以及所有特洛伊人必定要被天后赫拉与智慧女神雅典娜毁灭,但在阿尔忒弥斯的影响下,使他们困在奥利斯港而延缓了特洛伊的灭亡,这才导致了赫拉的愤怒,赫拉便与阿尔忒弥斯对打起来并引起了强烈纠纷。
还有猎人阿克提安(Actaeon)在狩猎林中时,正好撞见阿尔忒弥斯在林地沐浴。结果,阿尔忒弥斯愤而将阿克提安变成一头鹿,被猎犬群咬死。她温柔善良,同时她还是个热爱唱歌跳舞的音乐女神;每当她狩猎归来时,阿尔忒弥斯就会到巴那斯山上找阿波罗,并与缪斯、卡里忒斯一起载歌载舞。
由来[3]:
①据说,当阿波罗出生之后,他又牵出一只闪耀着银灰色柔和光芒的纤纤细手,随即一个修长、曼妙的躯体诞生了,她全身闪耀着月亮般圣洁美丽的光芒,她的眉心嵌着一个耀眼的月亮,还手拿一把闪闪发光的弓箭,这个女神就是阿耳忒弥斯。
②阿尔忒弥斯是众神之王宙斯和黑暗女神勒托的女儿,诞生在萨吉理安月的第六天,也就是阿波罗出生的前一天。为阿波罗的孪生姐姐,在出生下来之后就帮助母亲勒托诞育下了阿波罗,因此阿尔忒弥斯和埃勒提亚亦为希腊神话中的两位助产女神。
个人形象
月亮女神——与阿波罗的职责类似,白天阿波罗驾驶着金色战车穿越天空,被仰慕为太阳神。晚上,阿尔忒弥斯以庄重的姿态飞越夜空,被敬仰为月亮女神。坐在乳白色牛驱动的空中牛车中,这位“广阔天空的王后”向沉睡的大地散发出银色的光芒。
阿尔忒弥斯形象
狩猎女神——手持弓箭,身穿兽皮做的无袖束腰长裙,衣服散发着芳香,在仙女侍从的簇拥下,穿行于丛林中狩猎。同时,她也是弱小动物的保护神。伯罗奔尼撒的塔伊盖托斯山和埃累马索斯山区是她常来往的地方。[2]
丰产女神——在著名的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殿中,以百乳女神亚底米的形象供奉。
在远古的狩猎时代,许多的狩猎活动是在夜晚进行的。月亮对先民的狩猎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古代先民的思想中,月亮的周期性变化与女性的月经周期是会相互影响的,故而也会影响到狩猎的结果。另外,女性的生殖能力强盛又是大地丰产的象征。从而决定了,居住环境周围猎物的多少以及狩猎结果的多寡。结果,母系社会的女性生殖崇拜又被加上了一层特殊意义,随之阿尔忒弥斯这一有着三种形象的女神形象也被创造并流传下来。她是古老的月亮崇拜与女性生殖崇拜的集合体。
人类社会进入了农耕社会,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阿尔忒弥斯的前两种形象被淡忘了,但其丰产的形象依旧有着重要的崇拜意义。所以就出现了百乳女神的形象。其实这是古老的女性生殖崇拜的延续与强化。
编辑本段其他简介版本
古希腊的月神阿尔忒弥斯,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作为奥林匹斯山十二大主神之一,她地位显赫,除了有月神头衔,她执掌着月亮与狩猎神职,童贞,以及保护母亲分娩成功。保护分娩的妇女,她是三处女神之一,热爱自由有个性。
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笔下的阿尔忒弥斯清新秀丽,像月亮一样有着美丽而神圣的面容。身材修长而高挑,有时还用轻盈的面纱遮住脸庞。
人们对阿尔忒弥斯的崇拜遍及希腊,甚至远播西西里等地。在月神的节日里,人们都要举行盛大游行,女祭司坐着鹿车,走在队伍的末尾压阵,人们往车中抛入各种活物:鸡、野猪、鹿、狼崽等献给月神。
如今,过生日时,生日蜡烛要一口气吹灭,这个习俗源自阿尔忒弥斯的生日庆典。在每个月的第6天,古希腊人把蜡烛插满祭坛,为阿尔忒弥斯庆生。当仪式高潮时,所有蜡烛要用一口气吹灭,让月神能更加和善地对待祭拜者。
阿尔忒弥斯虽然希望自己永葆贞洁,但也渴望爱情,看到令人心仪的男子时也会动心。她曾暗恋牧羊人恩底弥翁(Endymion),由于凡人终将面对衰老死亡,于是她向宙斯请求赐与安迪弥恩永恒的青春;但宙斯提醒除了长眠不醒外,根本没有凡人能够长生不老。于是阿尔忒弥斯便使恩底弥翁进入永久的沉睡。在睡眠状态中的恩底弥翁依然保持着俊美的面容,嘴角似乎还挂着一丝欣慰的笑意,阿尔忒弥斯被恩底弥翁的美貌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她每天夜里都会到山洞里静静地看着恩底弥翁。
除了爱慕恩底弥翁外,阿尔忒弥斯只热恋过俄里翁。当他们决定在一起时,阿波罗表示强烈反对。阿波罗决定施计利用阿尔忒弥斯的手除掉俄里翁。于是有一次,阿波罗看到俄里翁在湖底下行走,湖面上只露出了俄里翁的头顶,慢慢地俄里翁越游越远,头顶看起来就像一个小黑点,于是阿波罗便欺骗阿尔忒弥斯说她一定无法射中那个黑点,阿尔忒弥斯不服气,为了证明自己的箭法,她拿起放在一边的弓箭,然后对准黑点一箭射了过去,直到她听见俄里翁的一声惨叫,阿尔忒弥斯这才发觉她竟然上了阿波罗的当,而这时一切为时已晚,俄里翁沉入了海底。阿尔忒弥斯痛不欲生,她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居然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为了惩罚自己的过失,阿尔忒弥斯不再让任何凡间男子看到她。
阿尔忒弥斯在孩童时期,与哥哥阿波罗一同联手用毒箭射死了对他们生母勒托不敬的尼俄柏和其子女。
人物容貌
美丽的阿耳忒弥斯
阿尔忒弥斯的容貌极为美丽,是奥林匹斯上上众多女神之中的佼佼者。她的身材曼妙,腰肢纤细,两腿修长,她的皮肤白晳光滑,通身闪耀着月亮般圣洁华美的光芒,她的眉心嵌有一个耀眼的月亮,那是代表她继承满月女神塞勒涅月亮神职的证明。她的棕色卷发一直垂到腰际,随风飘扬,她的眼睛有如月光般梦幻迷离,澄澈又灵动,是所有女神中最美的,颜色是深邃幽静的深蓝色。她的睫毛浓密,长长的睫毛使得她那双美丽动人的眼睛显得扑朔迷离。嘴唇小巧红嫩,嘴角带着一丝宁静的微笑,她是月神但也同样是狩猎女神,她的微笑中充满着活泼的气息!
人物衣着
阿尔忒弥斯穿着一件与她的修长身材成正比的散发着柔和银光的银灰色衣服,衣服上闪烁着金光粼粼的亮点;她的头上戴着用柳条编织的的花环,象征生命的绿色;自阿尔忒弥斯的左肩到右臂下,披着一件轻盈的青绿色披巾,代表大自然;在她的右臂上环着一个银光闪闪的月亮标志,是为了配合阿波罗左臂上金光闪闪的太阳标志;她的左手上戴着一个红宝石戒指,据说是用鲜血滴染的,上面刻着神圣的狩猎标志;她右手拿弓,左手拿箭,她的弓箭闪耀着耀眼银光。阿尔忒弥斯的装束青春活泼,显示了月之女神与狩猎女神、青春女神的高贵气质。
人物性格
阿尔忒弥斯犹如月亮般清纯,同时具有狩猎女神所独有的高贵,并继承了哥哥阿波罗的庄重与威严,给人一种如月亮一样青春靓丽的感觉,深受宙斯宙斯的娇宠。
古希腊人以月的不同形态来区分三位天界的月神,通常菲碧(Phoebe)代表新月、塞勒涅(Selene)代表满月、阿尔忒弥斯(Artemis)代表弯月,中期神话以后赫卡忒(Hecate)也是月神之一,她代表冥月。
狄安娜和她的猎犬,寻猎出发
在林莽和山野间,她手持弓箭,由众犬伴随,与众女仙侍从一起以狩猎为戏,有时乘坐两牡鹿所曳之银车出行。
①卡吕冬王奥纽斯因在向神明献祭时而遗忘了她,她将野猪驱进卡吕冬,因此这位女神也代表着丰收的意味。
②因为墨勒阿格洛斯号召一些人杀死了女神派来惩罚卡吕冬的野猪(其实他祈求女神保佑他射中野猪,女神答应了,但是他还是把野猪杀死)她围猎者首领墨勒阿革洛斯与两个舅舅不和,致使大英雄墨勒阿格洛斯因杀死舅舅而惨死于母亲之手。
③远征特洛伊的希腊联军首领阿伽门农射杀她的圣鹿,并炫耀其射技优于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一气之下,令海风骤然停息(另说朝船只刮来风暴),希腊联军的船只因而无法启航。她执意要以阿伽门侬之女伊菲格涅娅作祭品,抵偿圣鹿,并通过预言家予以转告。阿伽门农被迫依从,她又在祭坛上以鹿易人,瞒过众人,将伊菲格涅娅携至陶里斯,使其成为自己神庙中的女祭,专司索取贡物。
③相传,赫拉克勒斯曾杀死刻律涅亚金角鹿,被迫在阿尔忒弥斯与阿波罗面前辩白自己无罪。阿尔忒弥斯在克里特被视为兽类主宰及野兽的统治者,并以司狞猎的宁芙女神布里托玛尔提斯为化身。
阿尔忒弥斯心胸狭隘,报复心强,许多冒犯她的人或忘了膜拜她的人都会被处以死刑或惨遭惩罚。不过她作为带有保护一面的女神也有温柔善良的一面,许多女巫会将阿尔忒弥斯或狄安娜尊为“三位一体女神”(即月神、养育神和保护神),她鼓励狩猎、女权主义和巫术传统。
编辑本段油画作品
《阿尔忒弥斯与恩底弥翁》是一副莫里兹冯施温德(Moritz von Schwind)于1831年所绘的油画。画中描述每当深夜降临时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总会静静地盯着恩底弥翁的脸颊和双目看上许久。
编辑本段月神神庙
亚底米神庙('A?,Artemision),位于土耳其以弗所,经过120年的建造,于公元前550年建成。亚底米神庙的建造由吕底亚王国的克罗索斯发动,后来在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国时建成。
亚底米神庙是希腊神话阿尔忒弥斯女神的神庙(圣经中翻译为亚底米,即罗马神话的月亮女神狄安娜),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425尺,宽230尺,有126根高60尺大理石柱。据称建筑时间前后长达220年(相比之下,大希律王建耶路撒冷圣殿也只用了46年)。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神庙毁于大火。[4]
传说亚历山大大帝诞生于神庙被毁的同一天。
别称:也有人称她为狄安娜、戴安娜、塞勒涅
有一次,她在一个洞里洗澡,结果一位英俊的王子误闯进来,涉渎了她。她把王子变成了一头小鹿,被他的猎狗咬死了。
编辑本段故事传说
有关阿尔忒弥斯与奥利温的故事[5],说法不一。
(1)希腊神话中,海神波赛冬有个儿子名叫奥利温。奥利温生来就像他的父亲一样,长得魁梧强壮。可他并不喜欢生活在海里,而总是来到山野间,攀岩、捕猎。不过,他毕竟是海神的儿子,所以即使是在海面上也能行走如飞。
阿尔忒弥斯和奥利温
整日陪伴奥利温的是一条名叫西立乌斯的猎犬,它和主人一样勇猛,打猎时总是冲在最前面,遇到猛兽也总是挡在奥利温身前。
日子久了,奥利温经常在打猎时碰到月神,也就是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两人很快就被对方的高雅潇洒和出神入化的猎技深深吸引住了,后来,他们经常一起在山间漫步,登绝壁,攀险峰,无话不谈。
这一切,却使阿尔忒弥斯的孪生弟弟阿波罗很生气。他知道姐姐阿尔忒弥斯是个性格倔强的女孩,劝说根本不会打动她。阿波罗一狠心,想出了一条毒计。
一天,奥利温像往常一样,在海面上“飞行”,准备上岸去捕猎。他的全身都浸在水里,只有头部露出水面。
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正巧”从海面上飞过。
“阿尔忒弥斯,人们都说你有百步穿杨的功夫,今天咱们来比试比试怎么样?”
阿尔忒弥斯道:“好吧,哥哥你说射什么?”
“你看,那个小黑点,是一块礁石,就射它吧。”阿波罗知道她根本看不出那个黑点是什么。
“没问题!”话音未落,只听嗖的一声,一支利箭不偏不斜,正中那个小黑点。
“妹妹的技艺更完美了呢。”说完,阿波罗悄悄地走了。
阿尔忒弥斯降落到海上,想看看被射中的目标。可她看到的却是头部中箭的奥利温,静静地躺在水面上,来不及和他的心上人说一句话,就已经气绝身亡了。
最心爱的人竟然死在自己的箭下,阿尔忒弥斯一下昏倒了。西立乌斯听到主人惨死的消息,悲痛得整夜哀号。别人喂的食它连看也不看,没几天便随奥利温而去了。
这幕惨剧使宙斯也唏嘘不已。他收殓了奥利温的尸首,把他升到天上化作猎户座。生前不能常相守,死后,他总算和自己的心上人——月神阿尔忒弥斯永远在一起了。西立乌斯也以自己的忠诚赢得了宙斯的同情,被提升到天界,继续陪伴在主人身旁,这就是大犬座。为了不使西立乌斯寂寞,宙斯还特意给它找了个伙伴——小犬座。宙斯知道奥利温生前最喜欢打猎,就在他身边放了一只小小的猎物——天兔座。
阿尔忒弥斯因此再也不与阿波罗见面,不论阿波罗怎样懊悔的追赶他的妹妹想和她道歉,阿尔忒弥斯总是在他到达的前一刻离开,从此月亮和太阳不再有交集,这就是希腊神话传说中太阳和月亮不会一同在天空中的原因。
(2)在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的战船就要出发之前,领导人阿伽门侬为了散心,同众位英雄出去狩猎,消磨时光。这天,他看到一头漂亮的梅花鹿,就一箭射去,正中要害。阿伽门侬不由得意忘形,竟然夸口说:“就是阿尔忒弥斯(狄安娜)也不过如此。 ”
几天后大军要出发了,可港口里没有一丝风。又过了几天,还是一样。急坏了的希腊人请预言家来问神,一个预言家卡尔卡斯告诉他们,这是因为阿伽门侬触怒了神的缘故。因此他必须赎罪,把他同妻子克里腾涅斯拉所生的女儿作为祭品献给阿尔忒弥斯。
预言家的话顿时另阿伽门侬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他岂不爱自己的女儿?而且这个女儿又是如此聪明美丽。他便公开宣布辞去联军统帅之职。但联军统帅其实这样随便就能辞掉了事的?希腊将士们愤怒了,他们
动漫《圣斗士星矢》中的阿尔忒弥斯
觉得阿伽门侬太自私,公开宣称要反叛。
面对这样的情形,阿伽门侬没办法了,只得答应,神的命令是不容违抗的。他写了一封信,把妻子和女儿骗了过来,他了解妻子是何等地爱这个聪明美丽的女儿,想把此事瞒过妻子。不幸的是妻子发现了这件事,她愤怒地找到丈夫,指责他这种禽兽之行。他们的女儿伊菲革涅亚也跪在地上求父亲不要这么早就结束她青春的生命,战争与她何干?为什么要由她来付出生命的代价呢?
然而阿伽门侬已经打定主意了,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们的恳求,走了出去。最后伊菲革涅亚终于冷静地做出了选择,她愿意为了希腊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她已经看出来了,如果她不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么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就会使她的所有亲人都失去生命。她从容地走向祭坛,在一片悲戚声中,祭司锋利的军刀一挥,鲜血四处飞溅。 在一片悲戚声过后,人们竟惊奇地发现,倒在地上的不是阿伽门侬的女儿,而是一只白牝鹿,善良的阿尔忒弥斯怜悯伊菲革涅亚,带到他乡,成了她的祭司,多年之后与她的弟弟一同还乡。
另说:
据意大利本国一些书目中记载,狄安娜后来与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混同,于是,同时取得了阿尔忒弥斯狩猎、生育等职能,并成为了“森林之神”。由于阿尔忒弥斯传入罗马是由平民首先引进的,所以阿尔忒弥斯(狄安娜)又成了平民和奴隶的保护神。意大利阿里奇亚内米湖畔有被称为“丛林之王”的著名丛林,她的神庙即建于其中。
编辑本段武器和圣物
弓和箭:据荷马的赞美诗中说阿尔忒弥斯,她有银色的弓和箭,她的绰号是Khryselakatos,“金轴”,Iokheira(铺天盖地的箭头)。阿尔忒弥斯的箭头也可以给女童和妇女带来突然的疾病和死亡。阿尔忒弥斯首次从她的父亲那里得到了她的弓和箭。阿尔忒弥斯的蝴蝶结也成为了木卫四的誓言,见证了她的童贞。在以后的邪教中,弓成了打蜡月亮的象征。
战车:阿尔特弥斯的战车是由被黄金包裹和拉扯了四个金色的长角鹿(Elaphoi Khrysokeroi),她战车有马的缰绳,发出银灰色的圣洁光芒。
鹿:鹿是唯一由阿尔忒弥斯自己视为最为神圣的动物。在看到鹿比一个比牛有角还闪亮的动物,于是她爱上了这些生物。鹿是她捕捉到的第一个动物。她抓到的金角鹿被称为“Elaphoi Khrysokeroi”并利用它们驾驶着她的马车。第三个由欧律斯透斯指挥的赫拉克勒斯必须完成的任务就是捕捉刻律涅亚的金角鹿,赫拉克勒斯用箭射伤了这条鹿,被阿尔忒弥斯和阿波罗发现,于是他们便严厉责问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乞日夏养花网求女神宽恕和承诺阿尔忒弥斯将它活着归还,于是阿尔忒弥斯原谅了他。
猎狗:阿尔忒弥斯是在阿卡迪亚森林得到了她的猎狗。阿尔忒弥斯有两条黑色和白色的狗,三个微红的,和有一个斑点的——这些狗能打猎,甚至能捕猎狮子。这是潘送给阿尔忒弥斯的7条母狗,不过在阿尔忒弥斯所有的猎狗中,她只带了这7个与她在任何一个时间内狩猎。
熊:雌熊就象征着她,而且据说她与大熊星座有关。
野猪:野猪是猎人最喜欢捕猎的动物之一,也很难驯服。Oineus和阿芙洛狄忒的情人阿多尼斯都是被阿尔忒弥斯的野猪给打死的。
珍珠鸡:珍珠鸡,也是她最喜欢的动物。
鵟鹰:老鹰队是受许多神青睐的鸟。
植物:阿尔忒弥斯的植物群是——棕榈树和柏树,阿尔特弥斯神圣的植物是苋菜红和水仙。
阿耳忒弥斯
水冰月,因为她说过: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 ...
求一幅油画,上面有8位仙女头戴花环
(是在别人的问题中截取的,他的和我小时候看到的是一样的,我几岁的时候吧,映像特别的深,我在剧团也见过一幅大的,不过那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我现在只想找到这幅画,他真的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希望哪位好心人能告诉我,谢谢了)rn 1,肯定是油画,比较宽,但是高度不高,有点像横幅的形状。 rn 2,画面是一个森林的深处,颜色较暗,在河或者湖上有一艘小木船,里面躺着一个睡觉的少女,在船的周围围绕着一群少女,或者说仙女。她们都穿着白色或黄色半透明的纱裙,半身在水里,围绕着船中少女。好像还有鲜花点缀。 rn 3,具体的风格我也说不出,但是是比较写实和古典的,高光的地方较亮,少女都白皙丰满。头发有点像雷诺阿金发女郎的那种感觉(只是觉得,但是也记不清了,看了一些雷诺阿的画,并不是同一种风格)梦幻,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7234工厂印刷,黄振永复制 。
其实,看你的描述应该是我们的中国画,你可以在中国画中找找
《春》画上是八个缪斯女神,掌管艺术,出自于希腊神话,属于古典美术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6%F8%C3%FB%D3%CD%BB%AD&in=13795&cl=2&lm=-1&pn=4&rn=1&di=35525750088&ln=2000&fr=ala1&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pn36
看看是这张吗~?
看看是这张吗~?
我家有一幅这样的画 挺多年头了 和他说的一样 高半米多 长一米多 带玻璃框 问一下值钱吗 有懂得吗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有一幅众多仙女头戴花冠在水中嬉戏的西方油画,里面有一位躺在一条花船上,请问那副花的名字叫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74966.html
上一篇:和山药很像的一种东西叫什么名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