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菊花元稹和赋菊黄巢有什么不同

2020-12-26 21:01:33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205

黄巢的 《不第后赋菊》

黄巢的 《不第后赋菊》 与满城近带黄金甲电影有什么关系 把那个 《不第后赋菊》什么内容和解释写写 给我看看 ~~!在评论评论 最好满城近带黄金甲电影弄上点关系就哦了~!
唐末诗人林宽有诗云:“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此话不假。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这样一个马上打天下,笔下写壮志的“解诗”英雄。他的两首咏菊诗作脍炙人口,千古流传,骨子里蕴含一种改天换地、再造乾坤的豪情壮志,是典型的借菊抒情,托菊言志的“造反诗”。下面稍作剖析。

第一首《题菊花》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此诗咏菊,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落落寡合之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傲寒,战天斗地之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满院菊花沐寒挺立,迎风怒放,其香幽冷,其艳生辉。尽管开不逢时,缺蜂少蝶,颇有几分冷落凄清,可是菊花幽香冷艳不减分毫,铮铮傲骨不少分寸。也许百花逢春是大鸣大放,浓香竞发,蜂飞蝶舞,满眼春光,可是菊花却高昂头颅,笑傲风霜,清香劲发,冷艳逼人,表现出一股坚如磐石,硬如钢铁的不屈精神。实际上这是隐喻农民起义军意志坚定,作风顽强,信念不倒,具有一种挑战权贵,敢做敢为的战斗精神。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浪漫幻想,颇能见出诗人的豪情壮志。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共享春光。这种激情想象集中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诗中的菊花,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寒而放的顽强生命力,又为他们的环境命运鸣抱不平,立志要战天斗地,改变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让他们翻身解放,共享美好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报与桃花一处开”还体现了作者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桃花可以沐浴春光,吐艳争辉,菊花却独立寒秋,蕊寒香冷,这实在是上天极大的不公平。另外,“他年我若为青帝”尽管是一种假设,一种想象,一种幻想,可是却表现出诗人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甘心当牛做马,发誓要当家作主,主宰自我的豪情;实际上也是农LUxFY发起义领袖要推翻旧政权,为大众谋幸福的理想写照。当然其间也可看出诗人一往无前,抗争到底,乃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战斗精神。全诗出语豪壮,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第二首是《菊花》,又题《不第后赋菊》,大概是黄巢科举落第后的泄愤之作。全诗这样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痛快杀敌,喜迎胜利的激情。首句“待”字力重千钧,意味深长,诗人热烈等待的是一个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特殊日子,而且这个日子的到来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一样指日可待,并非虚无缥缈,遥不可及。次句“杀”字,极富暗示性,容易使人生发联想。诗人将“我花”之含苞怒放与“百花”之凋零破败并置对比,显示人民力量战胜统治王朝的辉煌前景。“杀”字提醒我们,“我花”(人民力量)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百花”(统治集团)弃甲拽兵,落荒而逃。这场新旧力量的较量“杀”得敌人丧魂落魄,一败涂地,极大地助长了“我花”穷追猛打,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诗歌三、四两句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京都长安,菊花满地,金光闪闪;浓香四溢,直冲云天;花团锦簇,彩绣辉煌。这简直就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诗人这样写,一改菊花幽独淡雅的高士风采,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战天斗地的动态美。用“冲”字写香气,有迎寒而上、香远溢清之韵致;用“阵”字写香气,有浓香阵阵,浸透长安之氛围;用黄金盔甲喻菊花,有色香兼备,神韵活现的风姿。而且,这些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农民起义军攻志略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实际上,诗人也正是借开满京城,占尽秋光的菊花来渲染起义军大获全胜,笑逐颜开的喜悦。全诗表达的应该是一种对起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

两首咏菊诗,尽管写作切入的角度及表现手法各有侧重,但充盈诗中的豪情壮志和意气风神却是相同的。黄巢要造反,要推翻旧政权,要做命运的大英雄,时代的弄潮儿,他没有直抒胸臆,直诉心声,而是通过写菊状花来传情言志,这种言此意彼,含蓄蕴藉的笔法的确是这两首诗歌被推为上乘之作的主要原因。当然,黄巢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的胸襟气度和政治抱负,注定与一般封建文人不一样,这也是他笔下的菊花如此生机勃发,富于斗争精神的原因之一。
黄巢诗《不第后赋菊》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荷泽县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http://www.rixia.cc,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1],我花开后百花杀[2]。冲天香阵[3]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4]。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2]杀:凋谢。[3]香阵:阵阵香气。[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讲解]: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请问黄巢那首《不第后赋菊》诗的诗意以及诗名是什么意思啊?

我想知道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就是落榜后,借菊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将来我一定会LUxFY像菊花那样香遍长安城,
这首抄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诗名《不第后赋菊》,顾名思义,“不第”是指科举考试落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36339榜,科考上榜叫“及第”,黄巢,生卒年不详。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私盐贩出身。富有资财,自幼读书,才思敏捷。青年的时候,喜欢击剑骑射,且深通文墨。他曾几次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都落第。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因此,《不第后赋菊》这个诗名可能是后人所加,并且我们从诗意来http://www.rixia.cc分析,也是与诗名不符的。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们可以看看这句诗的措词,“冲天”、“透”、“满”、“尽”、“黄金甲”,这些词简单通俗,但是却气势雄浑,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因此,多次“不第后”应该是灰心丧气的,至少总有些失落,而这首诗处处体现的是斗志昂扬的战斗精神,再次论证诗名可能是后人添加。这首诗的赏析参考了玉烟的日志,无意抄袭,是因为他的赏析确实到位精准,语言优美,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黄巢的诗‘不第后赋菊’的意思

意思
不第后赋菊
[编辑本段]黄巢诗《不第后赋菊》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1],
  我花开后百花杀[2]。
  冲天香阵[3]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4]。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2]杀:凋谢。[3]香阵:阵阵香气。[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译文]
  只等呵,直等到秋高气爽,人们迎来了重阳佳节,菊花(我的种族)啊,要盛开怒放,看百花凋谢,消散了芬芳。菊(我种族)的香气向云天直冲,弥漫在整个长安城中。秋菊(我的种族)在这里栽遍;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一队队黄金铠甲的战士,都是京城胜利的英雄)!
  [讲解]: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唐末诗人林宽有诗云:“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此话不假。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这样一个马上打天下,笔下写壮志的“解诗”英雄。他的两首咏菊诗作脍炙人口,千古流传,骨子里蕴含一种改天换地、再造乾坤的豪情壮志,是典型的借菊抒情,托菊言志的“造反诗”。下面稍作剖析。
  第一首《题菊花》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此诗咏菊,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落落寡合之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傲寒,战天斗地之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满院菊花沐寒挺立,迎风怒放,其香幽冷,其艳生辉。尽管开不逢时,缺蜂少蝶,颇有几分冷落凄清,可是菊花幽香冷艳不减分毫,铮铮傲骨不少分寸。也许百花逢春是大鸣大放,浓香竞发,蜂飞蝶舞,满眼春光,可是菊花却高昂头颅,笑傲风霜,清香劲发,冷艳逼人,表现出一股坚如磐石,硬如钢铁的不屈精神。实际上这是隐喻农民起义军意志坚定,作风顽强,信念不倒,具有一种挑战权贵,敢做敢为的战斗精神。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浪漫幻想,颇能见出诗人的豪情壮志。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共享春光。这种激情想象集中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诗中的菊花,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寒而放的顽强生命力,www.rixia.cc又为他们的环境命运鸣抱不平,立志要战天斗地,改变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让他们翻身解放,共享美好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报与桃花一处开”还体现了作者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桃花可以沐浴春光,吐艳争辉,菊花却独立寒秋,蕊寒香冷,这实在是上天极大的不公平。另外,“他年我若为青帝”尽管是一种假设,一种想象,一种幻想,可是却表现出诗人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甘心当牛做马,发誓要当家作主,主宰自我的豪情;实际上也是农发起义领袖要推翻旧政权,为大众谋幸福的理想写照。当然其间也可看出诗人一往无前,抗争到底,乃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战斗精神。全诗出语豪壮,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第二首是《菊花》,又题《不第后赋菊》,大概是黄巢科举落第后的泄愤之作。全诗这样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痛快杀敌,喜迎胜利的激情。首句“待”字力重千钧,意味深长,诗人热烈等待的是一个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特殊日子,而且这个日子的到来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一样指日可待,并非虚无缥缈,遥不可及。次句“杀”字,极富暗示性,容易使人生发联想。诗人将“我花”之含苞怒放与“百花”之凋零破败并置对比,显示人民力量战胜统治王朝的辉煌前景。“杀”字提醒我们,“我花”(人民力量)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百花”(统治集团)弃甲曳兵,落荒而逃。这场新旧力量的较量“杀”得敌人丧魂落魄,一败涂地,极大地助长了“我花”穷追猛打,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诗歌三、四两句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京都长安,菊花满地,金光闪闪;浓香四溢,直冲云天;花团锦簇,彩绣辉煌。这简直就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诗人这样写,一改菊花幽独淡雅的高士风采,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战天斗地的动态美。用“冲”字写香气,有迎寒而上、香远溢清之韵致;用“阵”字写香气,有浓香阵阵,浸透长安之氛围;用黄金盔甲喻菊花,有色香兼备,神韵活现的风姿。而且,这些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农民起义军攻志略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实际上,诗人也正是借开满京城,占尽秋光的菊花来渲染起义军大获全胜,笑逐颜开的喜悦。全诗表达的应该是一种对起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
  两首咏菊诗,尽管写作切入的角度及表现手法各有侧重,但充盈诗中的豪情壮志和意气风神却是相同的。黄巢要造反,要推翻旧政权,要做命运的大英雄,时代的弄潮儿,他没有直抒胸臆,直诉心声,而是通过写菊状花来传情言志,这种言此意彼,含蓄蕴藉的笔法的确是这两首诗歌被推为上乘之作的主要原因。当然,黄巢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的胸襟气度和政治抱负,注定与一般封建文人不一样,这也是他笔下的菊花如此生机勃发,富于斗争精神的原因之一。
[编辑本段]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片信息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菊花元稹和赋菊黄巢有什么不同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71809.html

上一篇:什么地适合种黑米

下一篇:桑树适不适合种植在室内?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