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有利于幼儿哪些行为习惯的培养
分析一下浅谈家园合作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谈
这个,要看你那个女孩是什么类型和性格的了。但是,如果她真对你没内意思,应该连容看电影的机会都没有的。估计是她害羞或者觉得第一次和你约会要找个朋友就没那么紧张,而且她朋友可以比较理智的给她意见。
她说不知道做不做你女朋友,就是也还不确定自己的心意啦~哪可能你一问人家就答应你咧~你应该表现得积极点,现在是她对你有点意思,但是还不能十分确定自己想和你在一起。加把劲就可以得到结果了~
她说不知道做不做你女朋友,就是也还不确定自己的心意啦~哪可能你一问人家就答应你咧~你应该表现得积极点,现在是她对你有点意思,但是还不能十分确定自己想和你在一起。加把劲就可以得到结果了~
怎样从家园合作角度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更多的家长对幼儿的习惯培养越来越重视。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因此幼儿要发展好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作为教育不仅是幼儿园单方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建设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有以
下几个方面:
一、家园配合同步教育
幼儿园与家长工作的目的是:转变幼儿园教师观念,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为双向服务,与家长建立了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探讨,携手努力,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一)家园沟通的意识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需要合作双方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只能是被动地参与。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创设沟通环境,加强与家长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实现家园互动。
(二)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教育从来都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的。而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
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的理由,或被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二、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亿万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应放在首位。幼儿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不仅可以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园取得共识,达到教育上的协调一致。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原则与知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少家长认为上小学后才是教育的开始,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在家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我国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比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认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三、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人类发展生态学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 Brenner)认为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函数。个体发http://www.rixia.cc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个系统及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影响。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发展中两个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家庭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更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另外创设优美整洁的
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引导幼儿走好人生第一步的关键,家庭教育方式为子女的习惯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行为的强化条件,而父母修养则为子女的某些习惯的塑造提供了榜。
四、家园合作的原则
家庭教育对幼儿各种习惯的影响在时间上或空间上都是全面的、直接的。因此,必须争取家长对课题研究的理解、支技和配合,以下原则以求家园达成共识。
(一)针对性原则
1、为家园共育栏内创设“信箱”:教师要全面观察班里的每位孩子的一言一行,做好观察记录,特别是一些不良习惯的孩子,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家要多注意这方面教育,教师可把记录放在“信箱”,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不良习惯放进“信箱”里,让老师在园配合教育。
2、为家长定期开展座谈会:幼儿园规定在每月一次的家长座谈会,各班自行举行,每次座谈会内容都围绕一个主题,如:如何培养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该怎么办?等等。发动家长共同讨论,让家长们互相交流经验,充分利用家长的知识资源,来解决疑难问题。
3、做好不定期家访活动:家访是家园共育的直达车,教师可以针对孩子近阶段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家访,在家中
下几个方面:
一、家园配合同步教育
幼儿园与家长工作的目的是:转变幼儿园教师观念,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为双向服务,与家长建立了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探讨,携手努力,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一)家园沟通的意识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需要合作双方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只能是被动地参与。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创设沟通环境,加强与家长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实现家园互动。
(二)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教育从来都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的。而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
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的理由,或被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二、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亿万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应放在首位。幼儿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不仅可以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园取得共识,达到教育上的协调一致。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原则与知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少家长认为上小学后才是教育的开始,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在家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我国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比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认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三、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人类发展生态学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 Brenner)认为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函数。个体发http://www.rixia.cc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个系统及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影响。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发展中两个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家庭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更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另外创设优美整洁的
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引导幼儿走好人生第一步的关键,家庭教育方式为子女的习惯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行为的强化条件,而父母修养则为子女的某些习惯的塑造提供了榜。
四、家园合作的原则
家庭教育对幼儿各种习惯的影响在时间上或空间上都是全面的、直接的。因此,必须争取家长对课题研究的理解、支技和配合,以下原则以求家园达成共识。
(一)针对性原则
1、为家园共育栏内创设“信箱”:教师要全面观察班里的每位孩子的一言一行,做好观察记录,特别是一些不良习惯的孩子,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家要多注意这方面教育,教师可把记录放在“信箱”,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不良习惯放进“信箱”里,让老师在园配合教育。
2、为家长定期开展座谈会:幼儿园规定在每月一次的家长座谈会,各班自行举行,每次座谈会内容都围绕一个主题,如:如何培养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该怎么办?等等。发动家长共同讨论,让家长们互相交流经验,充分利用家长的知识资源,来解决疑难问题。
3、做好不定期家访活动:家访是家园共育的直达车,教师可以针对孩子近阶段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家访,在家中
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哪些促进作用
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哪些促进作用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但是,作为教育不仅是单方幼儿园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与家长的接触当中发现,现在有的家长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偏差,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新、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更良好的基础,我们开展了“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一、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谓“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主要是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是家长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养孩子的水平是为了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是为了使家园能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多次利用家长会、个别谈话、家访、专家介绍等形式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园地上每周一篇有关文章,为家长提供了行动指南。它在幼儿礼仪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家长对照这些要求去做,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开展家长会、宣传栏、是完全必要的,但光做这些工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搞好家园间的经常联系与沟通,需要深入细致、个别化的家长工作,方能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以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1. 家园沟通的意识
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才能达到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沟通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双方做出努力,其中幼儿园应起主导作用,因为幼儿园是专门的教养机构。幼儿教师应主动创造条件,排除家长的种种顾虑,打通沟通渠道,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2.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什么是习惯呢?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使幼儿开始进入规律的生活,并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时http://www.rixia.cc期对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在这个时期,根基稍梢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而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的理由,和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二、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
幼儿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不仅可以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园取得共识,达到教育上的协调一致。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原则与知识,进行家教指导,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不少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认为孩子幼时主要是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有的家长只顾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在心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我国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比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认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3.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
当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但又教育无方。他们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有的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定向教育、有的家长不主张孩子玩游戏,认为玩游戏是学不到知识的,对幼儿施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等等。
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坚持严爱结合、正面教育为主、以身作则以及教育一致性等教育原则,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修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气氛等组成。这是关系幼儿身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才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呢?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日夏养花网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方式为子女的习惯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行为的强化条件,而父母修养则为子女的某些习惯的塑造提供了榜样。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整体的习惯则潜移默化的完成建构。
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幼儿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环境教育,要重视为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如果我们教育后的结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对于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教育要耐心,道理要讲清
有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时,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如孩子因为一件玩具和同伴打架,作为家长这时就要教育孩子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告诉孩子有矛盾可以相互商量,打人就是不对的。讲问题时还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孩子对‘认真倾听’是不明白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出解释:当别人讲话时首先要看着别人,听清他的话;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在他人说完之后自己再说。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
2.反复的练习,进行行为强化
通过反复训练、练习,强化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并发展适当的态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上,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收拾整理好等,如果孩子不会做,就要仔细的做示范。家长们http://www.rixia.cc随时都要有“习惯教育”的意识,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狠抓孩子的习惯培养。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同时,还要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行为逐步形成为一种习惯。
3.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方方面面都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孩子爱的方式,在培养观念、方法、措施、步调上家长一定要一致。妈妈刚说的爸爸马上否定了;爸爸的决定妈妈完全不同意;上午说的下午又改,等等使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甚至游离于家长之间,形成双重性格,成为一个虚伪的人。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其中包括: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方法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一致性;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出现不一致情况时,家长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沟通,商量、达成一致。即使分歧不能马上化解,也应保留意见不显示出来。以利于孩子的成长,科学地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www.rixia.cc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家园脱节,事倍功半;家园结合,事半功倍。我们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家长的指导工作,采取更富有创意且有实效意义的指导方式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但是,作为教育不仅是单方幼儿园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与家长的接触当中发现,现在有的家长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偏差,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新、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更良好的基础,我们开展了“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一、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谓“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主要是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是家长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养孩子的水平是为了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是为了使家园能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多次利用家长会、个别谈话、家访、专家介绍等形式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园地上每周一篇有关文章,为家长提供了行动指南。它在幼儿礼仪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家长对照这些要求去做,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开展家长会、宣传栏、是完全必要的,但光做这些工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搞好家园间的经常联系与沟通,需要深入细致、个别化的家长工作,方能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以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1. 家园沟通的意识
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才能达到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沟通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双方做出努力,其中幼儿园应起主导作用,因为幼儿园是专门的教养机构。幼儿教师应主动创造条件,排除家长的种种顾虑,打通沟通渠道,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2.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什么是习惯呢?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使幼儿开始进入规律的生活,并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时http://www.rixia.cc期对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在这个时期,根基稍梢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而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的理由,和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二、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
幼儿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不仅可以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园取得共识,达到教育上的协调一致。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原则与知识,进行家教指导,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不少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认为孩子幼时主要是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有的家长只顾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在心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我国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比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认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3.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
当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但又教育无方。他们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有的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定向教育、有的家长不主张孩子玩游戏,认为玩游戏是学不到知识的,对幼儿施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等等。
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坚持严爱结合、正面教育为主、以身作则以及教育一致性等教育原则,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修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气氛等组成。这是关系幼儿身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才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呢?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日夏养花网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方式为子女的习惯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行为的强化条件,而父母修养则为子女的某些习惯的塑造提供了榜样。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整体的习惯则潜移默化的完成建构。
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幼儿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环境教育,要重视为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如果我们教育后的结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对于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教育要耐心,道理要讲清
有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时,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如孩子因为一件玩具和同伴打架,作为家长这时就要教育孩子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告诉孩子有矛盾可以相互商量,打人就是不对的。讲问题时还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孩子对‘认真倾听’是不明白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出解释:当别人讲话时首先要看着别人,听清他的话;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在他人说完之后自己再说。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
2.反复的练习,进行行为强化
通过反复训练、练习,强化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并发展适当的态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上,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收拾整理好等,如果孩子不会做,就要仔细的做示范。家长们http://www.rixia.cc随时都要有“习惯教育”的意识,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狠抓孩子的习惯培养。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同时,还要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行为逐步形成为一种习惯。
3.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方方面面都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孩子爱的方式,在培养观念、方法、措施、步调上家长一定要一致。妈妈刚说的爸爸马上否定了;爸爸的决定妈妈完全不同意;上午说的下午又改,等等使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甚至游离于家长之间,形成双重性格,成为一个虚伪的人。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其中包括: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方法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一致性;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出现不一致情况时,家长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沟通,商量、达成一致。即使分歧不能马上化解,也应保留意见不显示出来。以利于孩子的成长,科学地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www.rixia.cc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家园脱节,事倍功半;家园结合,事半功倍。我们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家长的指导工作,采取更富有创意且有实效意义的指导方式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
家园合作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幼4家4儿童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李琳和张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李琳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五、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此,对部分只注重学习知识的家长,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A、一天教会你的孩子写10个字。B、帮助孩子10天改掉一个坏毛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会笑着选择后者。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幼4家4儿童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李琳和张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李琳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五、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此,对部分只注重学习知识的家长,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A、一天教会你的孩子写10个字。B、帮助孩子10天改掉一个坏毛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会笑着选择后者。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家园合作有利于幼儿哪些行为习惯的培养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70201.html
上一篇:养殖剑兰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