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好处和作用

2020-12-13 14:00:30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73

论述家园合作对幼儿的意义

论述家园合作对幼儿的意义的答案哦!!快点!!11.7日要!!!
发挥家园互动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是透过活动的表象,深层次的思索,我们总觉得离《纲要》提倡的平等、合作,还有很大的距离。幼儿园用大量的精力筹备活动,家长忙碌的参加,表面上看,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接触交流的机会是多了,实质上,从家园合作活动的目标的确立,活动的实施等都是以幼儿园为中心,家长只是整个家园合作活动的旁观者、配合者,家园合作的意义也消失了,就更谈不上什么互动了。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真正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探求以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开展家长活动,具体工作如下:

一、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的意识,激发积极合作的态度。

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甚至当家长被自身的一些问题缠身时,那么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了。

(1)当好教师角色,促进幼儿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指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师在家园活动中是与家长一样的儿童教育的主体,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同时

教师只是家园合作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因此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做精心地准备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家长参与家园合作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让彼此不会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威胁”,双方也就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齐心协力。

(2)尊重家长,获取家长的信任

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教师与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地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动作用,尊重家长,珍惜每一次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取得家长的信任。新生入园是博取家长信任的关键期。孩子初入园,家长们由于对教师缺乏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防卫心理。在接送孩子时,家长会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和教师交流,从老师的言行中,暗暗分析老师是否喜欢、关心自己的孩子。为此,我们珍惜每一次与家长的接触机会“以微笑面对家长,用抚摸迎接孩子”,每天对每一个家长送上一个甜美的微笑,给每一个孩子亲切的抚摸,蹲下来和孩子问声好,让家长接收到这样的讯息:老师是喜欢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欢迎自己的。由此,取得家长信任,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基础,家长朋友们也就愿意与幼儿园沟通合作了。

(3)为家长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真正解决后顾之忧,这是开展家园合作的重要前提。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适用于孩子,同样也适用于家长。在班级家长工作中,我们也要“以人为本”,了解每一个家长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因人而异地开展活动。我们农村许多家庭成员早出晚归,外出打工、上班,接送孩子的时间不固定,因此,我园安排老师值早晚班;有的家长早上赶着上班来不及弄早饭给孩子吃,就上街买两个包子打发孩子,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我园还特意为那些来不及吃早饭的孩子安排早点,真正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地工作。除了在生活物质上想家长之想,解决家长之困难外,我们的教师还努力地提升自己,掌握全方面的家庭教育知识,善于运用每一个家长的经验,促进家长间的经验调节,树立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认识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运用到家长工作领域中,我们觉得:“在班级家长工作中,影响沟通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家长已知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只有了解了家长的经验,老师才能谈家长想谈,解家长所需,有共同的交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们的素质越来越高,他们也在时刻关注着育儿方面的新知识、新观念。一个班,几十个家长,实际上就是一部很好的经验介绍书,这些经验有正有反,寓意深刻。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关注了解每一个家长的经验,还要将这些活生生的实践例子充分引用和开发,把成功的经验推广,用失败的教训反思。同时,根据育儿观、子女情况、文化素质等情况,将家长有机结合和搭配,在交流和沟通中,让他们发现自身的成功和不足,自觉的调整自己的教子观,避免了

教师直接指出时因对立性而带来的磨擦和不必要的冲突。例如:中班幼儿牛牛吃饭磨蹭,东张西望,有的时候还借口跑来跑去,玩一会儿吃一口甚至还要人喂的不良习惯,但他思维敏捷,发言大胆,想像力极为丰富;而文文小朋友能安静吃饭,上课注意力集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她胆子很小,上课不敢积极举手发言。教师和家长曾多方努力,但效果不明显,彼此束手无策。后来,在一次家长经验交流会上,双方家长互相认识后就相互取经,以子女带动子女,家长感染家长,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通过多种渠道,发挥家园的互动作用。

(1)参与班级环境布置

幼儿园的环境充满了童趣。一直以来,环境布置都是老师们的事,为了环境的优美、舒适,我们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可这些都只能作为观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墙饰逐步走向由教师指导、幼儿操作的模式,环境摆设也融入了幼儿的游戏和生活,结合幼儿实际,有了动的空间,改变了墙饰纯装饰的功能和环境纯摆设的弊端,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环境焕发了新的生机。由此,我们作出了大胆的假设,在环境布置中引入家长资源,以达到促进家长参与班级工作主动性的目的。

a、活动区的布置

我们幼儿园很重视活动区的布置,每次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可是大的框架有了,小的玩具材料总是远远不够幼儿玩耍。为此,每学期在创设班级各活动区时,我们邀请家长一起策划和准备。家长们带着孩子,为植物角种上了葱、蒜、芋艿、土豆、秧草等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植物;在动物角饲养了泥鳅、鱼、鸡、鸭、兔等;在“娃娃家”,投入了家里用完的空瓶,如洗发精、沐浴乳、洗面奶、护肤品、爽身粉、花露水等等;而职业是医生的家长则为角色游戏“医院”的创设出力不少,像一次性医疗用品:帽子、口罩、针筒、点滴管、棉花、棉签,还亲自为孩子们作示范,其他的家长又从家中搜集各种空药盒、药瓶,丰富了“医院”的操作材料,为孩子们充分活动提供了保障。这一举措,弥补了教师准备的局限,同时,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了工作的热情,节假日时,动植物没人照顾,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将它们搬回家照看;“娃娃家”、“医院”的材料坏了、少了,家长会很自然的去修理、补充,就像料理自己的家一样。

b、节日装饰

对孩子进行节日教育和教学往往需要环境的渲染和熏陶。因此,每到过节,幼儿园都会进行环境布置。特别是“六一

”儿童节,为了让孩子们有情可感,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总是热闹又鲜艳,但教师们往往布置了幼儿园大环境,忽略了教室小环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请家长来园,一起布置教室环境。由爸爸妈妈和孩子、老师一起准备操作材料,制作装饰品,把教室打扮得喜气洋洋,一派节日的气氛。其间,家长们出谋划策,孩子们亲手操作,把教室装扮得隆重而又热闹,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欢呼雀跃,家长们喜形于色,套用家长的话:“今年的儿童节,不光是孩子开心,我们也很快乐。”教室不再是老师和孩子专有的,也是爸爸妈妈的。

环境的创设不同于教学活动,需要专业知识、专业人才。特别是在提供材料方面,家长比教师更有优势,也能在此类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在保护和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事实证明,在环境创设中引入家长资源是可行的,它打破了班级工作的封闭性,打开了家长心防,调动了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开辟了家园合作新途径。

(2)参与活动准备

在以上活动的铺垫下,由于教师亲切、诚恳http://www.rixia.cc的态度和几次轻松自如的活动,家长的顾虑少了,合作的愿望和热情高了,态度积极了。于是,我们进一步将家长的参与深入,引导家长为孩子的活动做准备。

a、知识经验上的准备

幼儿园的空间是封闭的、有限的。因此,需要家长带孩子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以获得感性知识。在班级开展教学活动时,如果幼儿没有感性经验,活动很容易机械和说教。因此,家长给孩子的知识和经验的铺垫是很重要的。如认识“春天”,单凭一个教学活动,或者系列活动在幼儿园都有局限性,而家长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积累感性经验,然后在老师的整理、提升下,孩子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系统的经验范畴。再如“中秋节”系列活动之一“月亮的变化”,如果没有家长的

配合,幼儿园的孩子就不能真正接触和观察到月亮的变化,教学也就没有了经验依托。

b、材料上的准备

新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学习,解放孩子的手脚,让孩子去探索、去发现。要支持孩子的这一行为,必须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而大量操作材料单靠老师去准备显然是势单力薄的,此刻,我们想到了家长,为何不去挖掘家长的资源,请家长为孩子准备操作材料?这一措施在宣布的时候,家长们都很高兴,他们都觉得:又多了一条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参与孩子生活,参与班级工作的途径,没有一位家长认为:老师把责任推给了家长。于是班上出现了良性循环:家长尽心尽责的准备材料,老师努力的组织教学、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而孩子的发展又推动了家长的合作……。请家长参与活动的准备,显性的看,弥补了教师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不足;隐性的看,则开辟了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新途径,加强了家园合作的动力,促进了家园地真正互动。

要让儿童、 教师、家长在教育中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农村幼儿教育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通过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与全社会一起,共同为幼儿教育的改革创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在此平台上精心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优质幼儿教育来。

家园合作有利于幼儿哪些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对这方面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仅供大家参考.随着家园合作意识的逐渐强化,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实施,家园合作已取得不小的进展,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具体方法,形式终归是形式,很难落到实处。笔者将开展家园合作的具体方法做如下总结。1.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1)教育观点、思想、目标上的一致 首先家长与幼儿园在教育观点、思想、目标上应当一致。应当建立起良好习惯的标准、要求,在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作到一致。应保持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前后一致,如果教育者随心所欲、朝令夕改,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高兴时一个要求,不高兴时又变成另一个要求,孩子就会学得看大人的眼色行事,“看人下菜碟”,这是最不好的。所以,不但每个人对孩子的态度要一致,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也要一致。其次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教育也要一致。如果,爸爸要严管,妈妈要溺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做使孩子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学会了钻空子,甚至制造矛盾,谁的话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就不能形成好的习惯。所以在教育观点、目标上要达成一致,在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指导下,始终如一的要求和教育幼儿,培养良好的习惯。(2)教育方法、手段上的一致 家长的教育方法与手段也应同幼儿园相一致。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极端:一是过分溺爱;二是训斥打骂。前一种情况,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娇惯有加。不少幼儿园老师说,有些孩子在幼儿园表现不错,但回家呆一个假期或每当周一来园时,就判若两人,淘气、任性等等。幼儿园老师辛辛苦苦取得的教育成果,常常在家长有意无意间就抵消掉了。幼儿园老师不得不总结了一个奇怪的不等式:2>5。意思是双休日孩子在家的2天的影响,要大于幼儿园的5天所受的教育。家长的过度保护,是同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不一致的。幼儿园教育幼儿要有独立性,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家长却喂饭、穿衣、收玩具,样样帮着孩子做。这样是绝对不可能形成教育的合力的。有的家长动辄对孩子训斥打骂,一旦孩子哪里没有做好,或者老师对家长说了孩子今天在幼儿园怎么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不是耐心教育,而是拳脚相加。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还会迁怒于老师,从而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因此,习惯培养必须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拧成一股绳,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家庭与幼儿园要主动配合,协调关系,达成一致,形成合力,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具体而言,幼儿的良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 家庭和幼儿园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孩子二三岁时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如要求他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对稍大的孩子可与他商议确立规矩,制定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做事的要求。孩子到了三四岁,就应对学习时间也有所规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时学习的习惯。以后一到学习时间,孩子头脑里就会自然的产生学习的愿望,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而到了玩的时间也要引导孩子尽情的玩,玩好了就安心休息,进餐或学习。这样日久天长,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守时习惯。2)教育要得法 要根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合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注意讲究方法策略,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是时,家长、老师可以采用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等方法,特别可多运用正面刺激的方法。比如,要养成孩子物归原处的习惯,家长、老师首先要创设整洁的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当发现孩子把书乱放时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书宝宝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你会把它送回去吗?”当孩子放回原处后,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鼓励他以后重复这种良好行为。对于稍大的孩子,可以对其做事的速度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如在孩子起床、穿衣及简单的家务劳动方面,有意识的提出要求,养成他在一定时间内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同时还可给孩子一方属于他的空间,放手让他按自己的意愿整理“小天地”,把图书、玩具、学习用品归类摆放。当孩子出现良好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应及时用赏识的语言加以鼓励,偶尔还可适当奖励一些生活、学习用品,以促使他不断的练习、强化,使之逐步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3)把爱和严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还需要家长有一定的意志力。立下规矩后就要督促孩子坚持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习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不少家长知道该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来却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例如,说好了孩子自己走,但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退让;说好了不再买昂贵的电动玩具,但只要孩子一闹,家长就心软,最终以妥协告终。孩子尝到了哭闹的甜头,就会以次此为武器来要挟家长。逐渐,幼儿形成了无理取闹的不良习惯。因此家长应学会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理智的把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孩子的执拗、生气,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时置之不理。4)统一要求,形成合力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需要成人在教育要求上的一致。特别是几代同堂的家庭,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当父母严格要求,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时,奶奶却说:“就这么一个孩子,从小让他干这干那,于心何忍”。父母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爷爷说了:“孩子还小,动作慢,还是我来做好了”。这样孩子自然就遇到困难找救星。还有的孩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影响下,已基本能生活自理,但一回到家却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个小宝两个样,良好习惯当然就养不成了。由此可见,只有做到家庭内部要求一致,家园配合默契,形成合力,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艰难的事。说容易是因为习惯的培养可以时时处处进行随机教育;说艰难,是因为养成一个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孩子由需要提醒才能完成的动作,发展到不需任何意志努力的习惯动作,本身就是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形成——反复——纠正——巩固”,这每一步都浸透着多方面教育力量的共同努力。

如何促进幼儿家园合作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出现分歧会使夹在两者中间的幼儿无所适从,而良好的家园关系形成的合力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于幼儿园来说,建立良了的家园合作关系意义重大。然而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事实情况并不尽人意,笔者在对一些幼儿园进行走访和观察之后,发现一些幼儿园还没有与家长合作的意识,即使是一些硬件、软件都比较好的幼儿园在进行家园合作工作时,也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与家长交流中地位不平等
平等是交流的基础,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与家长才能展开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但是目前一些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中存在两种不平等倾向。一种是教师明显处于地位高的一方,常常以教育专家的身份出现,与家长交流变成教育家长。另一种是家长处于地位高的一方,教师过于强调幼儿园的服务任务。将自己当成单纯为家长服务,处处害怕家长“找麻烦”,家长工作像是向家长汇报情况。
(二)家园合作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因此其中必然要有家庭的积极参与配合。然而从目前家园合作工作中家长对幼儿EGrQDZXKs教育的参与来看,家长的参与配合还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这一表面水平,如参加家长会或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表现等,而深层次的家长参与、实质意义上的家园合作,如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师共同决定课程设计等还相当的少。
(三)家园合作中家庭与幼儿园的责任不明确
家园合作是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既然是相互配合的工作必然要有一定的责任分工,才能使合作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下去。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有一些幼儿园还没有正式的家园合作工作制度。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家园合作的内涵还并不完全理解,对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地位以及教师在家园合作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没有清楚的认识。
解决家园合作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促进家园合作工作深入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强化合作意识
马卡连柯说过“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应该占主导地位,教师和幼儿园应该是家园合作的发起者、协调者以及家园合作活动的策划者。作为幼儿园及教师自身先要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教育观。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一目的进行。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园关系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行为,培养学习毅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此外,良好的家园关系在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和幼儿园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良好的家园关系不仅是密切教师——儿童——家长间关系的纽带,还可以带动三者的共同成长与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水平,幼儿园和教师不能死守着自己原有的活动计划,而要积极主动与家长合作。
(二)提高家长都市水平和参与意识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的积极配合,因此仅有幼儿园发起是不够的,增强广大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不愿参与其中,有的家长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包办代替、妖宠溺爱等等,家长这些观念上的也是造成家园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儿园必须向家长大力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提高家长们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识和教育水平。只有教师和教育素质共同提高,家园合作才能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向深层次发展。
(三)提高家园双方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种社会交往能力,合作双方在工作中可能会有很多矛盾,如果矛盾激化就可能使合作破裂,甚至造成更坏的影响。家园合作和其他的合作工作一样存在合作双方的矛盾问题,这就要求合作的双方具有一种平等的态度,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围绕着“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个核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责任分明处理合作中的矛盾冲突。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家园合作的目的是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密切配合,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因此家园合作的形式绝不仅仅是幼儿园学习成果的展示、接送交谈反映情况等这么简单。家园合作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如让家长参与班级组织的教育活动,组织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以及充分发掘社区的教育资源等。家长可以说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来源,如家长的职业、经历以及兴趣爱好都可以帮助幼儿园开展某一方面的教育活动,以弥补教师知识经验的不足,甚至有些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教育经验也可以“刷新”教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督促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不断改进提高,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也可以扩展幼儿活动的空间,使其体会到当地社会文化的内涵及价值,感受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因此,幼儿园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广泛挖掘家庭和社区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家园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是必然趋势,而在其中起领导作用的教师和幼儿园应真正家园合作社为自己的重要的工作之一,并认真思考挖掘符合本地区、本园实际情况的家园合作方式,使观念和口号落到实处,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论述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是透过活动的表象,深层次的思索,我们总觉得离《纲要》提倡的平等、合作,还有很大的距离。幼儿园用大量的精力筹备活动,家长忙碌的参加,表面上看,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接触交流的机会是多了,实质上,从家园合作活动的目标的确立,活动的实施等都是以幼儿园为中心,家长只是整个家园合作活动的旁观者、配合者,家园合作的意义也消失了,就更谈不上什么互动了。为了改善这种局面,真正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探求以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开展家长活动,具体工作如下:一、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的意识,激发积极合作的态度。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甚至当家长被自身的一些问题缠身时,那么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了。(1)当好教师角色,促进幼儿发展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指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师在家园活动中是与家长一样的儿童教育的主体,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同时教师只是家园合作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因此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做精心地准备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家长参与家园合作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让彼此不会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威胁”,双方也就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齐心协力。(2)尊重家长,获取家长的信任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教师与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地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动作用,尊重家长,珍惜每一次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取得家长的信任。新生入园是博取家长信任的关键期。孩子初入园,家长们由于对教师缺乏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防卫心理。在接送孩子时,家长会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和教师交流,从老师的言行中,暗暗分析老师是否喜欢、关心自己的孩子。为此,我们珍惜每一次与家长的接触机会“以微笑面对家长,用抚摸迎接孩子”,每天对每一个家长送上一个甜美的微笑,给每一个孩子亲切的抚摸,蹲下来和孩子问声好,让家长接收到这样的讯息:老师是喜欢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欢迎自己的。由此,取得家长信任,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基础,家长朋友们也日夏养花网就愿意与幼儿园沟通合作了。(3)为家长服务,解决后顾之忧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真正解决后顾之忧,这是开展家园合作的重要前提。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适用于孩子,同样也适用于家长。在班级家长工作中,我们也要“以人为本”,了解每一个家长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因人而异地开展活动。我们农村许多家庭成员早出晚归,外出打工、上班,接送孩子的时间不固定,因此,我园安排老师值早晚班;有的家长早上赶着上班来不及弄早饭给孩子吃,就上街买两个包子打发孩子,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我园还特意为那些来不及吃早饭的孩子安排早点,真正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地工作。除了在生活物质上想家长之想,解决家长之困难外,我们的教师还努力地提升自己,掌握全方面的家庭教育知识,善于运用每一个家长的经验,促进家长间的经验调节,树立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认识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运用到家长工作领域中,我们觉得:“在班级家长工作中,影响沟通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家长已知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只有了解了家长的经验,老师才能谈家长想谈,解家长所需,有共同的交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们的素质越来越高,他们也在时刻关注着育儿方面的新知识、新观念。一个班,几十个家长,实际上就是一部很好的经验介绍书,这些经验有正有反,寓意深刻。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关注了解每一个家长的经验,还要将这些活生生的实践例子充分引用和开发,把成功的经验推广,用失败的教训反思。同时,根据育儿观、子女情况、文化素质等情况,将家长有机结合和搭配,在交流和沟通中,让他们发现自身的成功和不足,自觉的调整自己的教子观,避免了教师直接指出时因对立性而带来的磨擦和不必要的冲突。例如:中班幼儿牛牛吃饭磨蹭,东张西望,有的时候还借口跑来跑去,玩一会儿吃一口甚至还要人喂的不良习惯,但他思维敏捷,发言大胆,想像力极为丰富;而文文小朋友能安静吃饭,上课注意力集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她胆子很小,上课不敢积极举手发言。教师和家长曾多方努力,但效果不明显,彼此束手无策。后来,在一次家长经验交流会上,双方家长互相认识后就相互取经,以子女带动子女,家长感染家长,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通过多种渠道,发挥家园的互动作用。(1)参与班级环境布置 幼儿园的环境充满了童趣。一直以来,环境布置都是老师们的事,为了环境的优美、舒适,我们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可这些都只能作为观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墙饰逐步走向由教师指导、幼儿操作的模式,环境摆设也融入了幼儿的游戏和生活,结合幼儿实际,有了动的空间,改变了墙饰纯装饰的功能和环境纯摆设的弊端,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环境焕发了新的生机。由此,我们作出了大胆的假设,在环境布置中引入家长资源,以达到促进家长参与班级工作主动性的目的。 a、活动区的布置 我们幼儿园很重视活动区的布置,每次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可是大的框架有了,小的玩具材料总是远远不够幼儿玩耍。为此,每学期在创设班级各活动区时,我们邀请家长一起策划和准备。家长们带着孩子,为植物角种上了葱、蒜、芋艿、土豆、秧草等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植物;在动物角饲养了泥鳅、鱼、鸡、鸭、兔等;在“娃娃家”,投入了家里用完的空瓶,如洗发精、沐浴乳、洗面奶、护肤品、爽身粉、花露水等等;而职业是医生的家长则为角色游戏“医院”的创设出力不少,像一次性医疗用品:帽子、口罩、针筒、点滴管、棉花、棉签,还亲自为孩子们作示范,其他的家长又从家中搜集各种空药盒、药瓶,丰富了“医院”的操作材料,www.rixia.cc为孩子们充分活动提供了保障。这一举措,弥补了教师准备的局限,同时,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了工作的热情,节假日时,动植物没人照顾,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将它们搬回家照看;“娃娃家”、“医院”的材料坏了、少了,家长会很自然的去修理、补充,就像料理自己的家一样。 b、节日装饰对孩子进行节日教育和教日夏养花网学往往需要环境的渲染和熏陶。因此,每到过节,幼儿园都会进行环境布置。特别是“六一”儿童节,为了让孩子们有情可感,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总是热闹又鲜艳,但教师们往往布置了幼儿园大环境,忽略了教室小环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请家长来园,一起布置教室环境。由爸爸妈妈和孩子、老师一起准备操作材料,制作装饰品,把教室打扮得喜气洋洋,一派节日的气氛。其间,家长们出谋划策,孩子们亲手操作,把教室装扮得隆重而又热闹,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欢呼雀跃,家长们喜形于色,套用家长的话:“今年的儿童节,不光是孩子开心,我们也很快乐。”教室不再是老师和孩子专有的,也是爸爸妈妈的。环境的创设不同于教学活动,需要专业知识、专业人才。特别是在提供材料方面,家长比教师更有优势,也能在此类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在保护和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事实证明,在环境创设中引入家长资源是可行的,它打破了班级工作的封闭性,打开了家长心防,调动了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开辟了家园合作新途径。 (2)参与活动准备 在以上活动的铺垫下,由于教师亲切、诚恳的态度和几次轻松自如的活动,家长的顾虑少了,合作的愿望和热情高了,态度积极了。于是,我们进一步将家长的参与深入,引导家长为孩子的活动做准备。 a、知识经验上的准备 幼儿园的空间是封闭的、有限的。因此,需要家长带孩子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以获得感性知识。在班级开展教学活动时,如果幼儿没有感性经验,活动很容易机械和说教。因此,家长给孩子的知识和经验的铺垫是很重要的。如认识“春天”,单凭一个教学活动,或者系列活动在幼儿园都有局限性,而家长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积累感性经验,然后在老师的整理、提升下,孩子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系统的经验范畴。再如“中秋节”系列活动之一“月亮的变化”,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幼儿园的孩子就不能真正接触和观察到月亮的变化,教学也就没有了经验依托。b、材料上的准备 新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学习,解放孩子的手脚,让孩子去探索、去发现。要支持孩子的这一行为,必须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而大量操作材料单靠老师去准备显然是势单力薄的,此刻,我们想到了家长,为何不去挖掘家长的资源,请家长为孩子准备操作材料?这一措施在宣布的时候,家长们都很高兴,他们都觉得:又多了一条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参与孩子生活,参与班级工作的途径,没有一位家长认为:老师把责任推给了家长。于是班上出现了良性循环:家长尽心尽责的准备材料,老师努力的组织教学、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而孩子的发展又推动了家长的合作……。请家长参与活动的准备,显性的看,弥补了教师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不足;隐性的看,则开辟了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新途径,加强了家园合作的动力,促进了家园地真正互动。要让儿童、 教师、家长在教育中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农村幼儿教育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通过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与全社会一起,共同为幼儿教育的改革创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在此平台上精心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优质幼儿教育来。 [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好处和作用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68432.html

上一篇:电脑显示器和电视对眼伤害哪个大?

下一篇:小米是谷物吗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