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生物分类学的开端是什么?

2020-08-09 19:33:01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80

生物分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最具体是什么?

...............

1、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一开始人只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界。

微生物被发现后,也长时期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界:好动的微生物被分入动物界,有色素(藻类)的或细菌被分为植物,有些甚至被同时放入两界。

后来,没有细胞核的细菌被独立为一界,再后来真菌被分出植物界,也成为独立的一界,最后自立为界的是古细菌。

按照原本公认的分类-六界法将生物分为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以及动物界。

最新的基因研究发现这种分类法并不十分正确,因此引入了域作为生物最高的类别。现有的生物被分入非细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或原核生物域,没有细胞核的生物(细菌和古细菌)被分入原核生物。

只有在真核生物中还有界的分法。真核生物中分四个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总共九个界:

类病毒界、病毒界、古细菌界、细菌界、蓝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2、门

生物学中把具有最基本最显著的共同特征的生物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门,如原生动物门、裸子植物门等。门以下为纲。

3、纲

纲在门之下、目之上。有时还上有总纲、下有亚纲。例如哺乳纲(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下有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等),单子叶植物纲(属于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下有鸭拓草亚纲、禾本科等)。

4、目

目上有纲或亚纲,下有科。也可能有总目、亚目存在。例如食肉目(属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下有猫科、熊科、 犬科、熊猫科等),莎草目(属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单子叶植物纲、鸭拓草亚纲,下有禾本科、莎草科等)。

5、科

科位于目和属之间。有人科、十字花科、猴科。

6、属

属隶于科,其用途是将该“目”内的生物再详细分类。例如:猕猴属、芸苔属、人。

7、种

又称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后一级,在属之下。较为笼统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同,并能够交配繁殖且子代可育的相关的生物群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分类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是现代分类的基本格局
分类的7个等级自上而下依次为:







根据生物在分类上的位置,可以知道彼此在演化方面关系的亲疏远近
月季与玫瑰为同属
月季与玫瑰,苹果,梨为同科
月季与虎耳草为同目
由此可见,
月季与玫瑰的关系要比月季与虎耳草的关系
更亲近
例如:
最基本的等级是

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较低等的等级包含的种类就较少,但彼此的机构特征却越相似
猫 月季
界——动物界 植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被子植物门
纲——哺乳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食肉目 蔷薇目
科——猫科 蔷薇科
属——猫属 蔷薇属
种——猫 月季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研究利用。分类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因而从理论意义上说,分类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

分类学是综合性学科。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从古老的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日夏养花网成就,都可吸取为分类依据。分类学亦有其自己的分支学科,如以染色体为依据的细胞分类学,以血清反应为依据的血清分类学,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分类学,等等。动物、植物和细菌,作为三门分类学,各有其特点;病毒分类则尚未正式采用双名制和阶元系统。

生物分类学的历史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四类名称的产生时期看来不晚于西周。这个分类,和林奈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栖和蠕虫两个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采取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如把热血动物归为一类,以与冷血动物相区别。他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

17世纪末,英国植物学者雷曾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所著《http://www.rixia.cc植物研究的新方法》是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种的标准。

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

每一物种都隶属于一定的分类系统,占有一定的分类地位,可以按阶元查对检索。林奈在1753年印行的《植物种志》和1758年第10版《自然系统》中首次将阶元系统应用于植物和动物。这两部经典著作,标志着近代分类学的诞生。

林奈相信物种不变,他的《自然系统》没有亲缘概念,其中六个动物纲是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蠕虫的顺序排列的。拉马克把这个颠倒了的系统拨正过来,从低级到高级列成进化系统。他还把动物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并沿用至今。

由于林奈的进化观点在当时没有得到公认,因而对分类学影响不大。直到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进化思想才在分类学中得到贯彻,明确了分类研究在于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分类系统成为生物系谱——系统分类学由此诞生。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日、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列入阶元系统中的各级单元都有一个科学名称。分类工作的基本程序就是把研究对象归入一定的系统和级别,成为物类单元。所以分类和命名是分不开的。

种和属的学名后常附命名人姓氏,以标明来源,便于查找文献。变种学名亦采取三名制,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属或种(包括种下单元)只能有一个学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这叫做 “优先律”,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界各自制订了《命名法规》,所以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间不存在异物同名问题。“优先律”是稳定学名的重要措施。优先律的起始日期,动物是1758年,植物是1820年,细菌则起始于1980年1月1日。

鉴定学名是取得物种有关资料的手段,即使是前所未知的新种类,只要鉴定出其分类隶属,亦可预见其一定特征。分类系统是检索系统,也是信息存取系统。许多分类著作,如基于区系调查的动植物志,记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情况,作为基本资料,都是为鉴定、查考服务的。

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

物种概念反映时代思潮。在林奈时代,人们相信物种是不变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模式”。模式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古老的概念,应用到整个分类系统,概念假定所有阶元系统中的各级物类单元,都各自符合于一个模式。

物种的变与不变曾经是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焦点,是势不两立的观点。但是,分类学的事实说明,每一物种各有自己的特征,没有两个物种完全相同;而每个物种又保持一系列祖传的特征,据之可以决定其界、门、纲目、科、属的分类地位,并反映其进化历史。

分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区分物种和归合物种,前者是种级和种下分类,后者是种上分类。种群概念提高了种级分类水平,改进了种下分类,其要点是以亚种代替变种。亚种一般是指地理亚种,是种群的地理分化,具有一定的区别特征和分布范围。亚种分类反映物种分化突出了物种的空间概念。

变种这一术语过去用得很杂,有的指个体变异,有的指群体类型,意义很不明确,在动物分类中已废除不用。在植物分类中,一般用以区分居群内部的不连续变体。生态型是生活在一定生境而具有一定生态特征的种内类型,常用于植物分类。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单元称为品种。

由于种内、种间变异错综复杂,分类学者对种的划分有时分歧很大。根据外部形态的异同程度作为划分物种依据而划分的称为形态种,由于对各种形态特征的重要性认识不一,使划分的种因人而异,尤其是分类学者对某些特征的“加权”常使它们比其他特征更具重要性,而造成主观偏见。

一个物种或物类,以至整个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有自己的历史。研究系统发育就是探索种类之间历史渊源,以阐明亲缘关系,为分类提供理论依据。尽管在分类学派中有综合(进化)分类学、分支系统学和数值分类学三大流派,但在其基本原理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而已。

特征对比是分类的基本方法。所谓对比是异同的对比:“异”是区分种类的根据,“同”是合并种类的根据。分析分类特征,首先要考虑反映共同起源的共同特征。但有同源和非同源的不同。例如鸟类的翼和兽类的前肢是同源器管,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是“同源特征”。恒温在鸟兽是各别起源,并非来自共同祖先,是“非同源特征”。系统分类采用同源特征,不取非同源性状。

林奈把生物分为两大类群:固着的植物和行动的动物。两百多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个两界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为一般教本所遵从,基本没有变动。

最初的问题产生于中间类型,如眼虫综合了动植物两界的双重特征,既有叶绿体而营光合作用,又能行动而摄取食物。植物学者把它们列为藻类,称为裸藻;动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原生动物,称为眼虫。中间类型是进化的证据,却成为分类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19世纪60年代,人们建议成立一个由低等生物所组成的第三界,取名为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这个三界系统解决了动植物界限难分的问题,但未被接受,整整100年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流行了一段时间,为不少教科书所采用。

生命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的生命应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当然,在细胞出现之前,必须有个“非细胞”或“前细胞”的阶段。病毒就是一类非细胞生物,只是关于它们的来历,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仍未定论。

从非细胞到细胞是生物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早期的细胞是原核细胞,早期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细苗、蓝藻)。原核细胞构造简单;没有核膜,没有复杂的细胞器。

从原核到真核是生物发展的第三个重要阶段。真核细胞具有核膜,整个细胞分化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两个部分:细胞核内具有复杂的染色体装置,成为遗传中心;细胞质内具有复杂的细胞器结构,成为代谢中心。由核质分化的真核细胞,其机体水平远远高出于原核细胞。

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生物是生命史上的第四个重要阶http://www.rixia.cc段。随着多细胞体形的出现,发展了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最后产生了高级的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植物、菌类和动物组成为生态系统的三个环节。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质合成有机养料,供应自己,又供应异养生物。菌类是异养生物,是自然界的分解者。它们从植物得到食料,又把有机食料分解为无机物质,反过来为植物供应生产原料。动物亦是异养生物,它们是消费者,是地球上最后出现的一类生物。

即使没有动物,植物和菌类仍可以存在,因为它们已经具备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环节,能够完成循环过程中合成与分解的统—。但是,如果没有动物,生物界不可能这样丰富多彩,更不可能产生人类。植物、菌类和动物代表生物进化的三条路线或三大方向。

当前最流行的分类是一种五界系统。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阶段的三个分支,是有纵有横的分类。它没有包括非细胞形态的病毒在内,也许是因为病毒系统地位不明之故。它的原生生物界内容庞杂,包括全部原生动物和红藻、褐藻、绿藻以外的其他真核藻类,包括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是现代分类的基本格局
分类的7个等级自上而下依次为:







根据生物在分类上的位置,可以知道彼此在演化方面关系的亲疏远近
月季与玫瑰为同属
月季与玫瑰,苹果,梨为同科
月季与虎耳草为同目
由此可见,
月季与玫瑰的关系要比月季与虎耳草的关系
更亲近
例如:
最基本的等级是

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较低等的等级包含的种类就较少,但彼此的机构特征却越相似
猫 月季
界——动物界 植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被子植物门
纲——哺乳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食肉目 蔷薇目
科——猫科 蔷薇科
属——猫属 蔷薇属
种——猫 月季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研究利用。分类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因而从理论意义上说,分类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

分类学是综合性学科。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从古老的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都可吸取为分类依据。分类学亦有其自己的分支学科,如以染色体为依据的细胞分类学,以血清反应为依据的血清分类学,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分类学,等等。动物、植物和细菌,作为三门分类学,各有其特点;病毒分类则尚未正式采用双名制和阶元系统。

生物分类学的历史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四类名称的产生时期看来不晚于西周。这个分类,和林奈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栖和蠕虫两个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采取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如把热血动物归为一类,以与冷血动物相区别。他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

17世纪末,英国植物学者雷曾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所著《植物研究的新方法》是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种的标准。

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

每一物种都隶属于一定的分类系统,占有一定的分类地位,可以按阶元查对检索。林奈在1753年印行的《植物种志》和1758年第10版《自然系统》中首次将阶元系统应用于植物和动物。这两部经典著作,标志着近代分类学的诞生。

林奈相信物种不变,他的《自然系统》没有亲缘概念,其中六个动物纲是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蠕虫的顺序排列的。拉马克把这个颠倒了的系统拨正过来,从低级到高级列成进化系统。他还把动物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并沿用至今。

由于林奈的进化观点在当时没有得到公认,因而对分类学影响不大。直到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进化思想才在分类学中得到贯彻,明确了分类研究在于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分类系统成为生物系谱——系统分类学由此诞生。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日、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列入阶元系统中的各级单元都有一个科学名称。分类工作的基本程序就是把研究对象归入一定的系统和级别,成为物类单元。所以分类和命名是分不开的。

种和属的学名后常附命名人姓氏,以标明来源,便于查找文献。变种学名亦采取三名制,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属或种(包括种下单元)只能有一个学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这叫做 “优先律”,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界各自制订了《命名法规》,所以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间不存在异物同名问题。“优先律”是稳定学名的重要措施。优先律的起始日期,动物是1758年,植物是1820年,细菌则起始于1980年1月1日。

鉴定学名是取得物种有关资料的手段,即使是前所未知的新种类,只要鉴定出其分类隶属,亦可预见其一定特征。分类系统是检索系统,也是信息存取系统。许多分类著作,如基于区系调查的动植物志,记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情况,作为基本资料,都是为鉴定、查考服务的。

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

物种概念反映时代思潮。在林奈时代,人们相信物种是不变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模式”。模式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古老的概念,应用到整个分类系统,概念假定所有阶元系统中的各级物类单元,都各自符合于一个模式。

物种的变与不变曾经是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焦点,是势不两立的观点。但是,分类学的事实说明,每一物种各有自己的特征,没有两个物种完全相同;而每个物种又保持一系列祖传的特征,据之可以决定其界、门、纲目、科、属的分类地位,并反映其进化历史。

分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区分物种和归合物种,前者是种级和种下分类,后者是种上分类。种群概念提高了种级分类水平,改进了种下分类,其要点是以亚种代替变种。亚种一般是指地理亚种,是种群的地理分化,具有一定的区别特征和分布范围。亚种分类反映物种分化突出了物种的空间概念。

变种这一术语过去用得很杂,有的指个体变异,有的指群体类型,意义很不明确,在动物分类中已废除不用。在植物分类中,一般用以区分居群内部的不连续变体。生态型是生活在一定生境而具有一定生态特征的种内类型,常用于植物分类。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单元称为品种。

由于种内、种间变异错综复杂,分类学者对种的划分有时分歧很大。根据外部形态的异同程度作为划分物种依据而划分的称为形态种,由于对各种形态特征的重要性认识不一,使划分的种因人而异,尤其是分类学者对某些特征的“加权”常使它们比其他特征更具重要性,而造成主观偏见。

一个物http://www.rixia.cc种或物类,以至整个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有自己的历史。研究系统发育就是探索种类之间历史渊源,以阐明亲缘关系,为分类提供理论依据。尽管在分类学派中有综合(进化)分类学、分支系统学和数值分类学三大流派,但在其基本原理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而已。

特征对比是分类的基本方法。所谓对比是异同的对比:“异”是区分种类的根据,“同”是合并种类的根据。分析分类特征,首先要考虑反映共同起源的共同特征。但有同源和非同源的不同。例如鸟类的翼和兽类的前肢是同源器管,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是“同源特征”。恒温在鸟兽是各别起源,并非来自共同祖先,是“非同源特征”。系统分类采用同源特征,不取非同源性状。

林奈把生物分为两大类群:固着的植物和行动的动物。两百多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个两界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为一般教本所遵从,基本没有变动。

最初的问题产生于中间类型,如眼虫综合了动植物两界的双重特征,既有叶绿体而营光合作用,又能行动而摄取食物。植物学者把它们列为藻类,称为裸藻;动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原生动物,称为眼虫。中间类型是进化的证据,却成为分类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19世纪60年代,人们建议成立一个由低等生物所组成的第三界,取名为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这个三界系统解决了动植物界限难分的问题,但未被接受,整整100年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流行了一段时间,为不少教科书所采用。

生命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的生命应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当然,在细胞出现之前,必须有个“非细胞”或“前细胞”的阶段。病毒就是一类非细胞生物,只是关于它们的来历,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仍未定论。

从非细胞到细胞是生物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早期的细胞是原核细胞,早期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细苗、蓝藻)。原核细胞构造简单;没有核膜,没有复杂的细胞器。

从原核到真核是生物发展的第三个重要阶段。真核细胞具有核膜,整个细胞分化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两个部分:细胞核内具有复杂的染色体装置,成为遗传中心;细胞质内具有复杂的细胞器结构,成为代谢中心。由核质分化的真核细胞,其机体水平远远高出于原核细胞。

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生物是生命史上的第四个重要阶段。随着多细胞体形的出现,发展了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最后产生了高级的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植物、菌类和动物组成为生态系统的三个环节。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质合成有机养料,供应自己,又供应异养生物。菌类是异养生物,是自然界的分解者。它们从植物得到食料,又把有机食料分解为无机物质,反过来为植物供应生产原料。动物亦是异养生物,它们是消费者,是地球上最后出现的一类生物。

即使没有动物,植物和菌类仍可以存在,因为它们已经具备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环节,能够完成循环过程中合成与分解的统—。但是,如果没有动物,生物界不可能这样丰富多彩,更不可能产生人类。植物、菌类和动物代表生物进化的三条路线或三大方向。

当前最流行的分类是一种五界系统。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阶段的三个分支,是有纵有横的分类。它没有包括非细胞形态的病毒在内,也许是因为病毒系统地位不明之故。它的原生生物界内容庞杂,包括全部原生动物和红藻、褐藻、绿藻以外的其他真核藻类,包括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在生物学中,生物的分类方法是什么?

按目前的分类阶元,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先说界。生物学家将200多万种生物分在5个界中: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处于同一个界中的生物亲缘关系就近,共同点就多。如灵芝和蘑菇、青霉菌都属于真菌界;人和猩猩、狼、蜘蛛等都属于动物界。
可是,每一个界中,生物种数很多,仍然不方便我们认识生物。如植物界中有植物约50万。于是,生物学家再把每一个界分成不同的“门”。如,植物界有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门等;动物界再分成腔肠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等等。其他的界依次类推。毫无疑问,属于同一个门中的生物亲缘关系要比处在同界但不同门的要近。
至于纲,则是在每个门里再分成几个纲。如,脊索动物门里,有哺乳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和鱼纲等。现在你可以看到,处在同纲的生物,亲缘又进了,共同点又多了。如人跟猩猩同属哺乳纲,蛇属于爬行纲,这三者的亲缘关系你一看就知。
每个纲中再分目。哺乳纲可分成灵长目、食肉目等。每个“目”中分“科”,每个“科”再分成几个“属”,每个“属”最后分成几个“种”。每一个“种”中生物只有一种,如人种,只有人一种,不存在其他生物。当然,种下面还可以分亚种(植物的,叫品种),如人种中的棕、黑、白、黄四种肤色的人,就是相当于4个亚种。但,只要是同一个“种”的生物,相互间就可交配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比如,斑点狗和西施狗虽属同种不同亚种,所以他们可以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而马和驴,属不同种,虽然人类强迫他们交配了,但产生的骡子是没有生育能力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943450.html
  生物分类法又称科学分类法,是生物学用来对生物的物种归类的办法。
  现代生物分类法源于林奈的系统,他根据物种共有的生理特征分类。在林奈之后,根据达尔文关于共同祖先的原则,此系统被逐渐改进。近年来,分子系统学应用了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组DNA,正在大幅改动很多原有的分类。生物分类法属于分类学以及生物系统学。
  最流行的分类是五界系统。首先根据核膜结构有无,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原核生物为一界。真核生物根据细胞多少进一步划分,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某些生物归入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余下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又根据它们的营养类型分为植物界(Kingdom Plantae),光合自养;真菌界(Kingdom Fungi),腐生异养;动物界(Kingdom Animalia),异养。
  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阶段的三个分支,是有纵有横的分类。它没有包括非细胞形态的病毒在内,也许是因为病毒系统地位不明之故。它的原生生物界内容庞杂,包括全部原生动物和红藻、褐藻、绿藻以外的其他真核藻类,包括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生物分类法又称科学分类法,是生物学用来对生物的物种归类的办法。现代生物分类法源于林奈的系统,他根据物种共有的生理特征分类。在林奈之后,根据达尔文关于共同祖先的原则,此系统被逐渐改进。近年来,分子系统学应用了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组DNA,正在大幅改动很多原有的分类。生物分类法属于分类学以及生物系统学。

  林奈氏分类法
  自然界被划分为三个界:矿物、植物和动物。林奈用了四个分类等级:纲、目、属和种。
  林奈所建立了用于命名所有物种的学名的方法,并沿用至今。在林奈之前,命名一个物种需要很长的包括许多单词的名称,其中包括了对物种的描述,并且这些名称不固定。林奈将物种名称统一成两个单词的拉丁文名称,即学名,由此分开了命名法和分类法。这种生物命名的方法称作双名法,具体命名办法和书写规则参见双名法条目。
  截至2013年,命名法仍由命名法规(Nomenclature Codes)所管理。命名包括了不同等级的分类单元的名称。
  尽管在汉语中,各物种及分类单元有对应的汉语名称,但在学术上为了方便交流和避免一物多名或一名多物的问题发生,所有国家仍通用拉丁语的命名法,物种的学名也专指双名法的名称。拉丁语的好处在于,它基本已经是一种“死”的语言,不再用作口语,因此相对稳定。
怎样给生物分类

在生物界,动物家族有100多万种,植物家族有40~50万种,而微生物家族有10多万种,生物家族“人”口众多,常常发生认错,弄混事件。

构成海底花园的一族族珊瑚,美丽的造型,缤纷的色彩,几千年来一直被人误认为是植物,称之为珊瑚花。老中医常称道的冬虫夏草、我们爱吃的蘑菇,也都被习惯地归入植物家族。其实珊瑚花是食肉动物珊瑚虫的骨骼,冬虫夏草和蘑菇则是微生物真菌类的菌丝体。相反,有些看起来像动物的偏偏又是植物。如衣藻,它在水中到处游走,吞吃小虫;毛毡苔不但能捕捉小虫,而且还能鉴别真伪,如果把一小块碎石放在它的叶子上,它不会“搭理”,而当你将小碎肉放上去,叶子便声速卷起来,将肉“吞”吃掉,若你想试试它的“胃口”,拿大块肉喂它,它就会“消化不良”,叶黄枝蔫。如此高超的食肉本领,也难怪人们把它错当成动物。

为了避免混乱,人们想了许多办法给生物进行分类、编号。2000多年前,中国有本叫《尔雅》的古书,谈到了动、植物的分类,把植物分为草、木两类,动物分为虫、鱼、鸟、兽诸类。

18世纪,瑞典一个叫林奈的科学家比较科学地把动植物分门别类,发明了流传至今的双命名法。就是用拉丁文给每一种生物起两个名字:一个是它的属名,一个是它的种名,由这种两个用拉丁文表示的名字,就是这种生物的正式学名。例如:稻的学名是Oryza.Sativa,前面的那个拉丁词是稻的属名,后面是它的种名。

19世纪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不同的生活方式来进行分类,认为能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养料来提供自身营养的叫“植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养料而必须直接或间接依靠植物生活的叫“动物”。

英国的博物学家达尔文和德国的动物http://www.rixia.cc学家海克尔按照自然界中生物的亲缘关系的近疏给以分门别类,开创了用系统树来表示生物类群的亲缘关系。1866年海克尔在他的《普通形态学》一书中,根据各类生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把各类生物安置在有分枝的树状图表上,用这个树形图表可以简明地表示生物的亲缘关系和类别及进化过程,这个树形图表就叫系统树,也叫进化树。

后来科学家们又定出了生物分类的等级,即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递小,在越是大的分类单位中,生物彼此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在越是小的分类单位中,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即使这样,分类方法还不尽完善。20世纪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科学家采用比较生物体内染色体及染色体上排列的基因顺序的异同,来进行生物分类,这样使生物分类更准确,更科学。这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这项工作目前仍在进行当中,相信不久的将来,一种更先进的生物分类方法将被研究出来。
路过

生物分类学是由谁完成的?

有一位大科学家,他将一棵高度仅10厘米的常青草命名为“林奈草”,把自己比作一株平凡普通的小草,异常谦虚。他获得了瑞典国王授予的“北极星爵士”头衔之后特意做的这件事,以鞭策自己做一个平凡普通的探索者,不骄不躁。

他就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卡尔林奈。

在17世纪,生物界渐渐地有两套方法进行分类,形成明确的习惯。第一种是人为分类法,代表是意大利生物学家马尔比基。第二种是自然分类法,代表是英国生物学家雷伊。

马尔比基的方法根据生物的器官形态,但只需要一种或少数几种器官。雷伊的方法则需要依据生物的多数或全部器官。这样,前者较简单明了但太粗糙,后者繁琐又不太实用。

到了18世纪,博物学的资料越来越多,积累越来越丰富,生物分类以及进化论的萌芽均开始有所发展。

早在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来了分类法。柏拉图提出以形态为准的两分法,亚里士多德提出“属”与“种”的概念,成为生物分类的伟大先驱者。

亚里士多德本人曾描述过500种动物。到17世纪初,人们已经知道大约6000多种植物。18世纪,人们的认识又翻了三番,总共知道约18000种新植物。动物学面临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生物分类成为一项紧迫的科学任务摆在人们面前。

林奈于1705年5月23日出生于瑞典南方的司马兰德省拉舒尔特村,那是一个漂亮优美的村庄。他的父亲本来是农民,后来做了牧师,也许对土地有着不舍的眷恋,他十分热爱大自然。

他们家门口有一株十分古老的高大的菩提树,根据“菩提树”的发音,他们一家便姓林奈。

老林奈十分热爱花草树木,在家门口种植了一座小花园。他家房前屋后都是各种奇花异草和枝叶茂盛的树木。小林奈从小生活在美丽的植物园中,这对他以后走向博物学者之路影响很大。在博物方面,老林奈有着丰富的知识,他成为小林奈的第一任教师。

林奈的中学老师罗斯曼对林奈帮助很大。林奈学业并不突出,只是对树木花草有异乎寻常的爱好。他出色的植物学知识引起了罗斯曼的关注。林奈中学毕业,迫于生计,只好在一家鞋铺里当学徒。这时,罗斯曼将林奈接到自己家中,并提供给林奈大量书籍。

罗斯曼还传授林奈生理学和植物学知识以及研究方法。林奈第一次在罗斯曼家看到法国植物学家杜纳福的《植物学大纲》。这本著作深深地打动了林奈,使他下决心研究生物分类学。

罗斯曼以他的慧眼发现了林奈这匹千里马,没有让他埋没在店铺里。在他的帮助和鼓励下,林奈考上了大学。1727年,林奈进入瑞典的龙德大学,在这所学校,林奈学习了一年左右遇上了第二位对他很有帮助的老师,著名的博物学家、医生司徒比。司徒比无私地对待林奈,传授给他采集标本和制作标本的方法,并且把自己珍藏的全部标本提供给林奈做研究。这为林奈奠定了学术基础和经验。

1728年,林奈转学到更好的学校,即瑞典著名的乌帕萨拉大学。在这里,他系统地学习了博物学以及标本制作,成为小有名气的博物学家,崭露头角。

这次他认识了著名的植物学和医学专家、教授摄尔恩。这位善于培养人才的学者发现林奈在植物分类学上的造诣很高,就让他当上了大学助教,还让他独自讲授植物学课,使林奈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

1732年,瑞典科学院资助考察队。林奈和一个探险队来到瑞典北部拉普兰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历经艰难,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在方圆约4600英里的荒凉地区发现了100多种新植物。此次考察的成果是《拉伯兰植物志》。

年方25岁的林奈受到瑞典科学院的嘉奖,并且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属为“林奈大属”。尽管他很杰出,但由于他提前毕业没有学位,乌帕萨拉大学不能留他任教了。

林奈很不高兴,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一天,他的邻居莫勒来家作客,看到林奈,觉得他才华出众,很欣赏他。老人提出把女儿许配给林奈,不过希望林奈能取得学位。1735年,林奈周游各国,在荷兰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也完成了老人的嘱托。同年,林奈出版了《自然系统》的第一版。

在《自然系统》中,林奈首先提出了以植物的性器官为准则进行分类的标准。书的第一版只有薄薄的12页,但很快就产生了影响。“知识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这意味着对客观事物要具有确切的理解;通过有条理的分类和精确的命名,我们可以区分并认识客观物体……分类和命名是科学的基础。”在此,林奈提出了分类的意义。

植物的有系统的双命名制是博欣与土尔恩福尔首先创立的,林奈更把它加以发展。他在拉普兰为了采集北极植物,在拉普兰人中间游历,看到人种显著的差别。在他的《自然系统》中,他把人与猿猴、猕猴、蝙蝠同放在“灵长目”中,又按照皮肤的颜色与其他特点,把人分为四类。

林奈在生物学中最主要工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林奈把自然界分为三界,即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对于植物界,林奈依据雄蕊和雌蕊的类型、数量及大小等特征,还有蕊的排列顺序,种种条件把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0000多个种。林奈首创了纲、目、属、种的概念。

林奈把人为分类法运用到动物界。1746年他出版《瑞典动物志》。在此书中,林奈将动物分为6大纲:鸟纲、两栖纲、哺乳纲、鱼纲、昆虫纲、蠕虫纲。他发现,人与类人猿在身体构造上具有相似性,所以把人与猿归入同一个属中。

林奈成为生物学发展的里程碑,并成为近代以来首先确定人类在动物界的第一人。

1745年,林奈发表了《欧兰及高特兰旅行记》。林奈提出了双名制命名法,并在1753年的《植物种志》中全面推广使用了这种方法。双名制就是所有的物种均用两个拉丁字去命名,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这种命名方式结束了以前的混乱命名现象。林奈认为,属名好比整个家族的姓氏,而种名就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名字。林奈的双名制命名法于1867年被国际植物学会确认,成为全世界统一的命名方法。

《自然系统》一书在林奈生前一直增订修改。1768年,这本书出了第十二版,比第一版的12页多出1000多页,共有1327页了。

林奈认为,“人为体系只有在自然体系尚未发现以前才用得着,人为体系只告诉我们辨识植物,自然体系却能把植物的本性告诉我们。”他同时认识到,真正的自然体系是复杂的而且随意性很强,所以很难建立。这是在进化论出现以后的事情了。

林奈的地位很高,学生们到处探险采集标本而不让他冒险。这样,有的青年丧生了,林奈十分悲伤。

1761年,国王册封林奈为贵族,称他为“卡尔冯林奈”。1778年,林奈去世,葬礼很隆重。

林奈去世以后,英国的博物学家史密斯来到瑞典林奈的家中,请求购买林奈的书籍和收藏的标本,家人同意了,瑞典政府也未意识到什么。等到装载林奈遗物的英国船开动,瑞典人才意识到失去了珍宝。

据说,瑞典海军曾出动军舰去追赶,但是英国船跑得非常快,最终没有赶上。瑞典政府痛失了珍贵的科学遗产。

生物分类学是哪个学科的分支?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研究利用。分类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因而从理论意义上说,分类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

分类学是综合性学科。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从古老的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都可吸取为分类依据。分类学亦有其自己的分支学科,如以染色体为依据的细胞分类学,以血清反应为依据的血清分类学,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分类学,等等。

什么是生物分类学?

生物分类学
taxonomy

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分类学在于阐明种类之间的历史渊源,使建立的分类系统反映进化历史。分类学本身可分数量分类学、进化分类学、细胞分类学、血清分类学和化学分类学等。

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C.von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 :① 建立了双名制。②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

现代生物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 ,通常包括7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目、总科(超科)、亚科等等。通常种下分类,动物只设亚种,植物设变种、变型等单元;细菌设品系、菌株等单元。

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分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区分物种和归合物种,前者是种级和种下分类,后者是种上分类。亚种一般是指地理亚种,是种群的地理分化,具有一定的区别特征和分布范围,亚种分类反映物种的分化。含有两个或多个亚种的物种称多型种,不分亚种的物种称单型种。形态十分相似但生殖上隔离的物种称姐妹种,又称隐种。分布区域重叠的物种称同地种,分布不重叠的物种称异地种。地理亚种都是异地亚种,在交接区域常常有中间类型。变种这一术语过去用得很杂,在动物分类中已废除不用;在植物分类中,一般用以区分居群内部的不连续变体。生态型是生活在一定生境而具有一定生态特征的种内类型,常用于植物分类。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单元称为品种。

生命现象的各个方面都可为分类提供特征,最常用的是形态,尤其是外部形态。但目前趋向愈来愈重视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的特征,如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含量比较 ,蛋白质的成分分析,染色体的组型分析,以及植物化学成分 、动物交配行为等等。如以蟋蟀鸣声为特征,使原先单凭形态特征所未能区分的近缘种类得以鉴别。

关于生物的界级分类,最流行的是一种五界系统。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3个阶段和多细胞阶段的3个分支,是有纵有横的分类。但没有包括非细胞形态的病毒在内,也许是因为病毒系统地位不明之故。它的原生生物界内容庞杂,包括全部原生动物和红藻、褐藻、绿藻以外的其他真核藻类,包括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不少学者认为,不必成立原生生物界,而把藻类和原生动物分别划归植物界和动物界,成为比较紧凑的四界系统。还有一种六界系统,因为任何生物系统都应把病毒(连同类病毒)包括在内。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但不一定代表生命的前细胞阶段。六界分类系统,在病毒界和细菌界之间还加有问号;因为病毒如果是原始生物,细菌作为早期的原核生物,很可能起源于原病毒。原核生物的最早化石记录,包括细菌和蓝藻,见于30多亿年前的地层中;真核生物的最早记录,包括金藻和绿藻,见于14~15亿年前的地层中。自养的生产者蓝藻和异养的分解者细菌组成为原核时代的两大生态环节,正如植物、真菌和动物组成为真核生物的三大生态环节 。这五类生物 , 基于它们的重要时空地位,都应独立为界,连同病毒,综合为六界分类系统。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生物分类学的开端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9337.html

上一篇:有什么苹果应用软件拍照片就能识别植物的名字吗

下一篇:我想知道我的花叫什么名字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