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千古名句的古诗
千古名句古诗有哪些?
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自唐代李白的《清平调其一》
释义: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出自宋代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释义: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释义: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
释义: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宋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释义: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有千古名句的经典古诗(有诗人朝代.日夏养花网诗意.注释)一首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语言简朴生动,情致缠绵,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其诗结有《刘宾客集》。
[注释]
竹枝词: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唱:一说“踏”。唱歌声,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东边道是二句:语意双关,“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情”同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句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歌词要表达的意思是听歌者从那江上歌声听出唱者是“有情”的。末句“有”“无”着重的是“有”。
[译诗、诗意]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一片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
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这是很美好的环境。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沈祖棻)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语言简朴生动,情致缠绵,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其诗结有《刘宾客集》。
[注释]
竹枝词: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唱:一说“踏”。唱歌声,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东边道是二句:语意双关,“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情”同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句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歌词要表达的意思是听歌者从那江上歌声听出唱者是“有情”的。末句“有”“无”着重的是“有”。
[译诗、诗意]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一片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
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这是很美好的环境。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沈祖棻)
代悲白头翁
唐代诗人 刘希夷
作品原文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⑴,更闻桑田变成海⑵。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⑶。
光禄池台文锦绣⑷,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⑸,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1]
作者简介
刘希夷 (约651-?)唐代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上元(674-676)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日夏养花网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一作《代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3]
作品注释
⑴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⑵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⑶“公子”两句说,白头翁年轻时曾和公子王孙在树下花前共赏清歌妙舞。 ⑷光禄:光禄勋。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附马防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文又作“开”、或“丈”,皆误。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他曾为大将军。《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兴土木,建造府宅。这两句说白头翁昔年曾出入权势之家,过豪华的生活。 ⑸宛转蛾眉:本为年轻女子http://www.rixia.cc的面部画妆,此代指青春年华。[2]
作品鉴赏
这首诗的题目,各个选本都有不同。《唐音》、《唐诗归》、《唐诗品汇》、《全唐诗》,均作《代悲白头翁》。《文苑英华》、《乐府诗集》,《韵语阳秋》作《白头吟》。尤袤《全唐诗话》作《白头翁咏》。“代”是“拟”的意思,《白头吟》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楚调曲》,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虽然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 这两句是诗的起兴。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则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日夏养花网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寄言全盛红颜子”以下十句,概括叙述白头翁一生的经历。白头老翁曾是一个美貌少年,从前他也常和公子王孙一起,在树下花前歌舞游乐。“光禄池台文锦绣”两句,以历史上权臣贵戚的豪华奢侈,表现白头翁曾经历过的一段富贵生活。然而,一旦生病衰老,就无人理睬,三春行乐只好让给别人了。这一段通过描写白头翁从红颜到老病、从游乐到孤苦的生活,不仅表示了诗人对青春红颜、清歌妙舞的眷恋、向往,对垂老白头翁的怜悯、同情,同时进一步抒发了对美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 结尾四句点明主旨,收束全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两句感叹美貌的少女转眼之间将化作白发的老妇,惋惜青春难驻。“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两句,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迅速消失了!往日繁华热闹的游乐场所,如今只有几只离群的鸟雀在清冷的暮蔼中发出几声凄苦的悲鸣。 鸟尚且如此,人何以堪。末句的最后一个“悲”字,是此诗的基调。 诗人在《代悲白头翁》中表现的感情虽然是悲伤的,但并不颓废,因为诗人在认真地思考着人生,眷恋和憧憬着生活中的美。[1]
唐代诗人 刘希夷
作品原文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⑴,更闻桑田变成海⑵。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⑶。
光禄池台文锦绣⑷,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⑸,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1]
作者简介
刘希夷 (约651-?)唐代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上元(674-676)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日夏养花网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一作《代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3]
作品注释
⑴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⑵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⑶“公子”两句说,白头翁年轻时曾和公子王孙在树下花前共赏清歌妙舞。 ⑷光禄:光禄勋。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附马防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文又作“开”、或“丈”,皆误。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他曾为大将军。《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兴土木,建造府宅。这两句说白头翁昔年曾出入权势之家,过豪华的生活。 ⑸宛转蛾眉:本为年轻女子http://www.rixia.cc的面部画妆,此代指青春年华。[2]
作品鉴赏
这首诗的题目,各个选本都有不同。《唐音》、《唐诗归》、《唐诗品汇》、《全唐诗》,均作《代悲白头翁》。《文苑英华》、《乐府诗集》,《韵语阳秋》作《白头吟》。尤袤《全唐诗话》作《白头翁咏》。“代”是“拟”的意思,《白头吟》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楚调曲》,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虽然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 这两句是诗的起兴。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则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日夏养花网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寄言全盛红颜子”以下十句,概括叙述白头翁一生的经历。白头老翁曾是一个美貌少年,从前他也常和公子王孙一起,在树下花前歌舞游乐。“光禄池台文锦绣”两句,以历史上权臣贵戚的豪华奢侈,表现白头翁曾经历过的一段富贵生活。然而,一旦生病衰老,就无人理睬,三春行乐只好让给别人了。这一段通过描写白头翁从红颜到老病、从游乐到孤苦的生活,不仅表示了诗人对青春红颜、清歌妙舞的眷恋、向往,对垂老白头翁的怜悯、同情,同时进一步抒发了对美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 结尾四句点明主旨,收束全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两句感叹美貌的少女转眼之间将化作白发的老妇,惋惜青春难驻。“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两句,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迅速消失了!往日繁华热闹的游乐场所,如今只有几只离群的鸟雀在清冷的暮蔼中发出几声凄苦的悲鸣。 鸟尚且如此,人何以堪。末句的最后一个“悲”字,是此诗的基调。 诗人在《代悲白头翁》中表现的感情虽然是悲伤的,但并不颓废,因为诗人在认真地思考着人生,眷恋和憧憬着生活中的美。[1]
古诗70首中的千古名句
还要那些诗名。作者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日夏养花网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够了吗?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日夏养花网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够了吗?
敢问一句,词行吗,在下对词颇有兴趣.
c
A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含有千古名句的古诗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62495.html
下一篇:初二生物:动物是怎么分类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