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如何发生的

2022-04-18 11:18:32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69

水稻得了矮缩病怎么治病?

今年涨水,水稻没收成,我们就直接把浸了的水稻犁掉,直接种上晚稻。可是没多久,水稻长势不好,老是矮矮的,我们急死了,真不知怎么办?急急?
看你是什么情况,现在主要是南方黑条矮缩病,主要表现症状为一些水稻长势很好,有少量比较矮,这个是种子带病菌 也有可能是白背飞虱传染的,那个的话你可以用打白背飞虱的药,列如日夏养花网, 福戈(氯虫。噻虫嗪),,顶峰。。你可以去农药店买。、、、
这不是矮缩病 主要是因为种的太晚 生长条件不适应引起的 主要是光周期诱导造成 对这个好像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有些收成就很好了
土地经过大水浸泡,肥力大减,应适当增加用肥量,并要注意补喷锌、钾类叶面肥,必要时加上碧护。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介绍

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是一种由飞虱为主要传毒介体,在我国南方稻区广为发生流行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该病害在我国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病害在越南和我国南方稻区发生面积迅速扩大、危害程度明显加重,尤其是2010年造成了多点成片田块颗粒无收,对我国水稻生产造成巨大威胁。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白背飞虱和白带飞虱等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其中以灰飞虱传毒为主。发病稻株明显矮缩,叶片浓绿僵硬,叶背、叶鞘和茎秆出现初为蜡白色,后为黑褐色的条状不规则突起,这是此病的主要特点。病株分蘖增多,根系发育较差。

介体一经染毒,可终生传毒,但不经卵传递。病毒主要在大麦、小麦病株上越冬,也有部分在灰飞虱体内越冬。第一代灰飞虱在病麦上吸毒后传到稻和玉米上。稻田繁殖的第二、三代灰飞虱,在稻病株上吸毒后在稻、麦间循环传毒。灰飞虱不能在玉米上繁殖,因此玉米对病毒传播作用不大。

此病的发生程度与灰飞虱发生量及迁移情况密切相关。大麦、小麦发病轻重、毒源多少,决定水稻发病程度。因此,应采取以防治灰飞虱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防治方法参见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症状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水稻发病后典型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蜡白色,后变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须根、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剑叶或上部叶片可见凹凸的皱折,一蔸中有1根或几根稻株比健株矮1/3左右,半全穗。
1、典型症状
(1)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多见于叶片基部)。(2)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面有乳白色大小约1~2 mm的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瘤突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
2、秧苗期症状
病株颜色深绿,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小而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及正常株的1/3),后期不能抽穗,常提早枯死。3、分蘖期症状
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
4、抽穗期症状
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实粒少、粒重轻,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学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RBSDV)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毒为主,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白脊飞虱(Unkanodes sapporonus)和白条飞虱(UoEFmupKezChilodephax albifacia)虽也能传毒,但传毒效率较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不能传毒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则主要以白背飞虱(Sogwww.rixia.ccatella furwww.rixia.cccifera)传毒为主,该病毒可侵入白背飞虱体腔和唾液腺,并在其中大量复制,使得白背飞虱一旦获毒即保有终身传毒能力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亦能传毒,但效率较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不能传毒 。
曹杨等人研究发现,随白背飞虱虫龄的不断增大,其获毒时间则相应缩短,其中,长翅型成虫和短翅型成虫的最短获毒时间仅为2分钟,最长获毒时间为8分钟,在三叶一心稻苗的最短接毒时间分别为5和6分钟,最长接毒时间分别为10和11分钟。曹杨等人同时发现,白背飞虱获毒后可终身传毒,但不能经卵传毒,单虫一生当中最多可传毒株数为87株,平均每头一生可传毒48.30.8株。可见,白背飞虱对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较强的获毒和传毒能力 。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的寄主范围较广,现已知的寄主有28种,其中主要为害禾本科植物如水稻、大麦、小麦、玉米、高粱、粟、稗草、看麦娘和狗尾草等,病毒主要在小麦、大麦病株上越冬,也有一部分可在灰飞虱体内越冬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日夏养花网DV)的寄主范围与RBSDV略有不同。周国辉等人研究发现,玉米、稗草、水莎草表现出典型的南矮症状,且经巢式RT-PCR检测表明绝大部分显症植株带有SRBSDV 。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如何发生的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39670.html

上一篇:他是开红色的花的,是什么植物?

下一篇:树叶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