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根腐病的基本信息
小麦根腐病的分布范围
病菌寄主范围很广,能侵染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禾本科作物和30余种禾本科杂草。病菌在不同小麦品种上的致病力有差异,存在生理分化现象。根腐病在土壤过于干旱或潮湿时发生重;幼苗受冻病情加重。成株期叶部发病与气候、寄主生育状态及叶龄有关。麦田缺氧植株早衰,抗病力下降,发病重;叶片龄期愈长,抗病力愈低,小麦抽穗后出现高温、多雨的潮湿气候,病害发生程度明显加重。黑龙江春麦区小麦抽穗后正进入雨季,雨湿条件对根腐病发生发展十分有利,因而成为这一地区小麦的主要病害,华北、西北麦区由于湿度低、为害轻。根腐病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土壤板结,播种时覆土过厚,春麦区播种过迟,冬麦区播种过早以及小麦连作和种子带菌等因素均可促进苗腐发生。成株期叶片发病的空间分布呈S曲线型,初期病情增长缓慢,中期发展迅速,后期平稳。叶部病情与病菌密度、气象条件和寄主抗性密切相关。小麦生育前期温、湿度低,菌源量小,发病轻,抽穗前叶片抗性较强,病情增长速度缓慢,抽穗后抗性下降,温、湿度升高,经多次再侵染后菌源量增多,病情迅速增长,乳熟期后,增长速度减慢。
小麦根腐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要如何进行防治?
小麦根腐病是由环孢菌引起的,这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土壤太干或太湿时病害最严重,在苗期土壤受冻时病害更严重。小麦叶片的病害与温度和叶龄有关。根腐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土壤质地、压实程度、播种深度、连作、种子病害等,这些因素可以促进苗期根腐病的发生。小麦叶片的发病率与气候条件、病原体密度和宿主抗性密切相关。
小麦根腐病是中国小麦种植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不仅危害小麦根部,而且还感染小麦茎、叶和穗。病害严重时,会降低苗数、粒数和粒重,使小麦减产。从目前小麦根腐病发生的监测情况看,小麦种子本身的病原体、小麦连作植株,以及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导致病体田间增多,根腐病菌源量大,是根腐病发生危害的主要原因,一般小麦在下雨期间,天气炎热,降雨量大,田间积水严重时可加重危害发生;生长后期的高温多雨,可造成根腐病大面积流行。
同时,发现小麦播种过深,或播种过晚,造成田间小麦出苗慢的现象普遍严重,土壤贫瘠,小麦生长不良或田间水肥不足,植株抗病性差,小麦遭受冻害或干旱也常加重根腐病的发生。根据小麦根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生产的一般规律,通过选择一般抗根腐病的小麦品种,使小麦种子无病菌或达到最佳期足量播种,在土壤湿度大或干旱时播种,避免播种过晚、过深,与花生、大豆等禾本科作物轮作,日夏养花网控制秸秆还田数量,或不将秸秆还田,可大大减少田间菌源,减轻根腐病的预防。
通过增加有机肥、氮磷钾的搭配使用,开展精准机械播种,防止种群密度过大,同时避免田间水旱灾害,均衡供应水分,使植株,提高抗病能力,能有效防控危害,播种前结合选择罗氏菌腈、苯醚娥上市等唑类药剂拌种预防效果更好。
小麦根腐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小麦根腐病俗称白穂病。全国各类麦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东北春麦区以苗腐、叶枯和穂腐为主,西北麦区主要为害根部和茎基部,近年来有加重发生的趋势,据调查,在大田病穂率达到5%时,产量损失可达3kJOTtId%以上;病穂率达15%时,产量损失10%以上。
(1)症状识别
小麦叶、茎、根、穗、粒均可受害,但以根茎部受害为主。在茎秆基部、叶鞘形成黑褐色条斑或梭形斑,根部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引起不同程度的茎腐或根腐。进而造成死苗、死茎或死穗。叶片病斑初为梭形小褐斑,后扩大成椭圆形或较长的不规则形,病斑可相互连成大块枯死斑,严重时造成整个叶片枯死。穗部受害时,初在颖壳上形成不规则病斑,穗轴和小穗枝梗变成黑褐色,进而造成死穗或籽粒秕瘦。种子受害时,病粒胚尖或全胚呈黑褐色。根腐病也可以发生在胚乳的腹背或腹沟部位,病斑梭形,边缘褐色,中间www.rixia.cc白色,形成花斑粒。
(2)发病规律
小麦根腐病是一种比较严格的土壤寄居菌引起的,其病菌在土壤中适应范围比较狭窄,病残体的菌丝体是小麦根腐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本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但以苗期侵染为主。病菌可以从幼苗种子根、胚芽、胚芽鞘、节间侵入组织内部,侵染越早发病越重。禾谷类作物的连作及一年两熟地区小麦、玉米复种或间作套种,有利于病菌的积累和传递,土壤pH高、有机质少、肥力低下的土壤以及冬、春低温和后期干热风等不良因素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和抗逆性强的品种,并要合理轮作,适当倒茬,破坏病菌的传递链;二是培肥地力,加强小麦管理,培育壮苗,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三是化学防治:药剂拌种用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大田喷药可用20%粉锈宁乳剂,或15%粉锈宁可湿日夏养花网性粉剂,按药品使用说明进行喷雾防治,还可兼治纹枯病和白粉病。
农家夜校64 小麦的四大病害预防与治疗方法(三)小麦根腐病
文章标签:
上一篇:寒假趣事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