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潜叶蛾是种怎样的害虫?
柑桔潜叶蛾是什么?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
别名
绘图虫、鬼画符、桔潜蛾、潜叶蛾。
形态(图4-22)
图4-22 柑桔潜叶蛾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5.被害状
雌成虫体长1.5—1.8mm,体宽0.37—0.46mm,翅展4.0—4.1mm;雄虫体长1.61—1.78mm,体宽0.27—0.44mm,翅展4.2mm,小型白色。头、胸、腹及前后翅均为银白色,前端钝圆。触角丝状,细长,14节。口器退化,有下唇须1对,3节,从复眼间向上弯曲。前翅披针形,有较长缘毛,翅基部有2条黑褐色纵纹,其长度约为翅长的一半,两黑纹基部相接,一条接近翅的前缘,另一条位于翅的中央,2/3之处有“Y”形黑纹,顶角有一较大的圆形黑斑,在黑斑之前有一较小的白色斑点。后翅针叶形,缘毛较前翅长。足银白色,胫节末端有一大型距。卵为扁圆形,无色透明,直径0.25—0.27mm。幼虫体黄绿色,初孵幼虫体长0.49—0.88mm,胸部第一、二节膨大近方形,尾端尖细,足退化。成熟幼虫体扁平,纺锤形,长约3mm。头部尖,胸腹部背面在背中线两侧有4个凹陷孔,排列整齐。腹部末端尖细,具1对细长的铗状物,幼虫各龄的头宽、体长、遂道长见表4-13。预蛹长筒形,长约3mm,宽0.7mm。胸腹部第二、三节较大,第一节和6—10节两侧均有肉质突起。雌蛹长2.1—2.5mm,宽0.4—0.5mm;雄蛹体长2.2—2.5mm,宽0.43—0.56mm,纺锤形。初化蛹时淡黄色,后渐变为深黄褐色。触角和足与体躯部分分离,复眼红色。胸部背面明显可见3节,腹部可见7节,末端4节可摆动,第一至六节两侧各有瘤状突一个,其上生长刚毛1根,末节后缘两侧有明显的肉质刺1个。
表4-13 柑桔潜叶蛾幼虫各龄头宽、体长、隧道长量度记载(北碚,柑研所,1984.8—9月)
生活史及习性
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和江西等省1年发生10代左右,福建建阳11代(表4-14),漳州年发生12—14代,广西桂林12代,广东和广西南部、台湾、海南年发生约15代。四川江津年发生10代,各代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30、18.5、19.4、17.8.17.1.17.8、19.8、30.1、30.4和91.6天。卵期0.7—8天,大多为2天。幼虫期4.2—21.0天。蛹期5.5—11.8天(表4-15)。幼虫期最长可达35天;蛹期长达35—88天,成虫寿命1—14天,一般2—5天。在广东春季卵期3—5天,幼虫期11—12天,蛹期10—11天,完成一代约20天;夏季卵期2—3天,幼虫期5.5天,蛹期5天,一代历期12—13天;秋季卵期2—3天,幼虫期5—9天,蛹期4.5—9天,完成一代约16天。在福建建阳完成一代历时19.4—20.6天,成虫2—6天,卵期0.6—3.4天,幼虫期4—8天,踊期6.5—12.7天(表4-16)。潜叶蛾各虫态在室内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卵期15—29℃为2.2—2.6天,35℃时为1.8天,高温35℃对幼虫和蛹的发育有抑制作用,历期延长。幼虫各龄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各龄的历期均为1天左右(表4-17,4—18)。温度对各龄龄期的影响不大。柑桔潜叶蛾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如表4-19。
表4-14 柑桔潜叶蛾各代历期观察(福建建阳,1981—1982)
表4-15 柑桔潜叶蛾幼期田间生活史记载(北碚甜橙,1981)
表4-16 柑桔潜叶蛾各虫态历期(福建建阳)
表4-17 柑桔潜叶蛾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重庆北碚,1985)
表4-18 柑桔潜叶蛾幼虫各龄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重庆北碚柑桔研究所,1985.8.)
表4-19 柑桔潜叶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常数测定
该虫成虫多在清晨羽化,以早上3—7时羽化最盛,其次以21—24时羽化较多,羽化当天就能交尾产卵。成虫白天潜藏于枝叶间、叶丛中,傍晚时爬入或飞到嫩芽嫩叶上交尾产卵。柑桔的嫩芽嫩叶对潜叶蛾的成虫有很强的引诱力,卵多产在芽长0.5—5cm的叶背上,占68.6—81%。产卵最小的叶片为8.52.0mm,最大的叶片为32.016.5mm。成虫产卵在重庆柑桔产区,多在20时至凌晨2时(表4-20);在广州柑桔区多在18时至凌晨3时(表4-21),其余时间产卵很少。根据成虫一天中产卵活动的规律,喷药防治的最佳时间应是16时以后为宜。平均每头雌虫一生产卵16—57粒,最多达70粒。卵散产于嫩叶主脉两侧。一般在5—6月间多在每叶一粒,7—8月每叶2—3粒,9—12月虫多时达7—10余粒。卵期短,孵化后幼虫从产卵底面潜入叶表皮下取食叶肉,掀起表皮,形成银白色弯曲的隧道。随着虫体的增长和前进,隧道内留有虫粪,在中央形成一条黑线。由于幼虫取食的虫道蜿蜒曲折,被害处细胞被破坏与正常叶部组织细胞生长不平衡,导致新叶卷缩,凹凸不平,易于脱落,至次年2—3月间,被害叶脱落率达30—60%。不www.rixia.cc仅如此,由于造成伤口,诱发溃疡病的发生和给柑桔全爪螨、始叶螨、锈螨与矢尖盾蚧、糠片盾蚧及卷叶蛾、粉蚧等多种害虫提供过冬的场所。一龄幼虫食量较少,隧道长仅0.8cm;二龄幼虫食量亦较少,与一龄的食量差不多,为0.8cm左右;三龄为暴食期,占一生总食量的71.6—84.7%;四龄幼虫取食甚少,或停止取食,体稍缩小,渐变为乳白色,成为预蛹,并吐黄色的丝结茧,在叶缘附近将叶卷起包围身体。幼虫对食物不足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一叶上常有2—3头幼虫并存,并能化蛹羽化,但超过5头以上时,幼虫常因营养不足,或互相打通隧道而造成大量死亡,影响虫口的增长。二、三龄幼虫常因隧道破裂和草蛉等幼虫的捕食或寄生蜂、寄生菌寄生而造成大量死亡。幼虫密度大时,由于营养缺乏,蛹体长度和大小受到影响,羽化后雌蛾的产卵量亦少。成虫无趋光性,对性引诱剂的敏感性不太强。
表4-20 柑桔潜叶蛾成虫昼夜产卵节律(重庆北碚柑研所苗圃,1985)
表4-21 柑桔潜叶蛾成虫产卵量昼夜分布节律(广州,1979)
该虫以幼虫和蛹在柑桔的晚秋梢、冬梢或秋梢上过冬,并有部分蛹羽化为成虫(表4-22)。在广东汕头地区、海南岛等地2月间就可见成虫在新春梢上产卵。初孵幼虫为害当年生春梢。幼虫过冬成活率的高低与柑桔叶片本身的含水量的高低和旬降水量的多寡与旬平均湿度的高低密切相关(表4-23)。成虫羽化后,蛹衣一半露在外面,一半仍留在褶叶处。
表4-22 柑桔潜叶蛾在脐橙冬梢上过冬的虫口(北碚柑研所,1980—1981)
表4-23 柑桔潜叶蛾幼虫冬春死亡率与叶片含水量的关系(广州、白云山,1982—1984)
柑桔潜叶蛾在一年中,由于受柑桔抽梢次数、气候、天敌和栽培措施等因子的影响,使该虫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枝梢上繁殖、存活率不相同。如在四川的成年结果树上,由于结果多,一年中主要抽发春梢,极少抽发夏、秋梢,根本不造成为害,也不需要进行防治。但是,在结果少的年份和结果少的成年树,会抽发一定数量的夏、秋梢,因而就会造成严重的为害,就应开展防治。在幼年结果树和壮年结果树上,常抽放夏、秋梢和晚秋梢,因而产卵繁殖为害的时间长而特别严重。在苗圃上亦因抽发夏、秋梢和晚秋梢的量大,受害特别严重。管理差、生长衰弱的苗圃与衰老树与高接换种的大树,抽梢常不整齐,不仅零星抽放夏、秋梢和晚秋梢,而且还抽放冬梢,因此在其上为害最为严重,且多在其上过冬。总之,柑桔潜dXhKik叶蛾对春梢为害极轻,除广东、广西南部和海南、台湾与云南的西双版纳州以及四川的攀西桔区春梢叶片有少数受害外,其余的柑桔产区,春梢嫩叶不受潜叶蛾的为害。在南亚热带产区,夏、秋梢和晚秋梢受害严重,中亚热带桔区主要为害秋梢和晚秋梢(表4-24)。在北亚热带桔区的四川西北部,主害秋梢和晚秋梢,但有的年份基本不发生,不会造成为害,也不必防治。就我国的地理气候而言,从南到北,由于气温逐渐降低,柑桔抽梢的次数减少,因而潜叶蛾发生的代数减少,为害亦相应减轻。除春梢外,每次柑桔新梢的抽发期,便是柑桔潜叶蛾成虫和卵发生的盛期,10天以后便是幼虫发生的盛期,相继10天左右,便是蛹的盛发期。在南亚热带年抽梢5—6次,便有5个发生的高峰期,在广州等地每年有4个高峰期,四川重庆一带一年只有3个高峰期。品种单一、树龄一致和管理水平高、结果多的果园,发生量少,为害轻;反之,品种多样,树龄大小参差不齐和管理差的果园和地区,潜叶蛾发生代数多,为害严重。
表4-24 柑桔潜叶蛾在不同柑桔品种上的为害程度(重庆北碚柑研所,1985)
在我国已收集种植的1300多个柑桔品种品系中,目前尚未发现不受柑桔潜叶蛾为害的品种和品系,除非它不抽发夏梢、秋梢和晚秋梢。
潜叶蛾由于冬季温度低,无新梢抽发,因此过冬的死亡率高,加上春梢抽发时,气温低且不稳定,因而一、二、三代的虫口数量不大,加之夏梢的抽发量不大,故虫口量亦较少,但到秋梢抽发时,由于前几代虫口数量的积累和天敌数量少,会导致大发生。夏秋雨水多,养分充足,抽梢时间长和次数多,为害重。苗圃和幼树在夏秋季施用过量的氮肥或施用不合理,都会导致抽梢次数增多,影响潜叶蛾的发生量。夏季修剪和高接换种、密植间伐园,常抽发大量的夏秋梢,为害严重。潜叶蛾幼虫发育日夏养花网速度的快慢,主要受新梢生长成熟时间长短的影响,新梢生长成熟越快,潜叶蛾幼虫成熟的时间越短,当然,新梢的生长主要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捕食幼虫的天敌有亚非草蛉(Chrysopa boninensis)和蚂蚁,寄生幼虫和蛹的天敌为青虫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白星姬小蜂(Elachertus sp.)、桔潜蛾姬小蜂(Cirrospilus ingennus日夏养花网)、瑟姬小蜂(C.quadristriatus)和寡节小蜂(Dermatopelte sp.)、啮小蜂(Tetrastichus sp.)等。捕食和寄生的死亡率,在8—9月间高达80—90%。
防治方法
根据该虫主害柑桔嫩梢嫩芽嫩叶的习性,主害夏梢、秋梢和晚秋梢,在晚秋梢与冬梢上过冬的特点,采取前期人工抹芽放梢,中期适当用药剂,后期保护利用天敌的综合治理措施。
1.抹芽控梢
在柑桔夏、秋梢抽发时,控制肥水,采取“去零留整,去早留齐,集中放梢”的抹芽放梢措施,打断害虫的食物链,使夏、秋梢抽发整齐,以减少虫源,减轻其为害和减少喷药次数。一般可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放夏梢,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放秋梢较为适宜。
2.修剪
冬季剪除在嫩梢上过冬的幼虫和蛹,春季和初夏早期摘除零星发生为害的幼虫和蛹,以减少下一代的虫源。
3.药剂防治
在新梢芽长5mm,萌芽率在20%以上时喷第一次药,以后5—10天1次,连续2—3次,可选用:25%杀虫双水剂6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5000—10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8000—10000倍液;20%中西杀灭菊酯乳油8000—10000倍液;10%氯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青虫菌6号液剂1000倍液;苦楝油200倍液;20%保丰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表面快速喷射,只喷嫩芽嫩叶,尽量少喷在老叶和已成熟的枝叶上,以减少对天敌的伤害。菊酯类农药容易产生抗性,不宜连续多次施用,最好和杀虫双、亚胺硫磷等轮换使用。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虽然防治潜叶蛾的效果很好,但是施用后极易诱发柑桔全爪螨、柑桔锈螨的大发生,造成更严重的为害,得不偿失,不宜施用。为了避免菊酯类农药产生抗药性,可改用有机磷农药和菊酯类农药混配的20%虫螨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20%多杀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20%速效菊酯乳油2500倍液。
4.土壤施药
每亩用3%呋喃丹可湿性粉剂2.5kg混和25kg煤灰,施于行间3cm的小沟中,覆土,天旱时要适当灌水,药效可长达2个月。
柑橘潜叶蛾主要为害症状是什么?
柑橘潜叶蛾寄主植物仅限于柑橘类,可为害所有柑橘属植物。幼虫蛀入新梢嫩叶内为害,形成弯曲的银白色虫道,造成叶片卷曲、硬化、早落,影响枝梢生长及产量,有时幼虫也可蛀入嫩茎和果实表皮为害。老树受害轻,幼树受害重,一般春梢不受害,夏梢受害轻,秋梢受害特别严重,受害率可高达100%,是柑橘新梢期的重要害虫。潜叶蛾造成的伤口有利溃疡病菌的侵入,引起溃疡病的大发生;为害造成的卷叶常成为红蜘蛛等螨类害虫的越冬和聚居场所。
黄皮叶潜蛾是种怎样的害虫?
黄皮叶潜蛾属鳞翅目叶潜蛾科,是柑橘潜叶蛾的近缘种,形态特征极其相似,不同的是黄皮叶潜蛾幼虫潜叶,终身在隧道中生活,隧道蜿蜒弯日夏养花网曲,白色发亮,隧道中央无虫粪。柑橘潜叶蛾幼虫潜叶危害的隧道90%在叶背,隧道中央有褐色虫粪。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