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明代最擅长画梅花的画家是谁

2021-10-24 16:01:21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82

明末清初画梅的画家是谁

汪士慎,清扬州八怪之一。工分隶,善画梅。暮年一目失明,仍能为人作书画,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

汪士慎卖画为生。擅画花卉,随意勾点,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 汪士慎作品
梅花岭赏梅、写梅,代表作有《潇湘灵芳图》、《绿萼梅开图》、《洒香梅影图》、《月佩风襟图》、《灵根出谷图》、《苍松偃蹇图》等。
汪士慎
薛益(明)一作薛明益,字虞卿,明江苏苏州人。工书。衡山后一人也。嘉靖十七年(1538)书小楷舞鹤赋。──参见《珊瑚网》、《怀澄堂书画目录》、《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第224页。《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第1460页
2.钤印履若氏(白文) 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78页第7号
钤印王綦私印(白文) 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78页第6号
钤印王綦(朱白文) 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78页第3号
3.叶志诜(1779-1863)字东卿,晚号遂翁,湖北汉阳人,名沣、名琛之父。干隆四十四年生,同治二年卒,享年八十五。嘉应九年进册翰林院,初国子监典簿,充提调,升兵部武迁司郎中。有《平安馆诗文集》若干卷。家藏书籍、金石甚富。与吴寿旸有往还。藏书处为平安馆。藏印有“志诜之印”“东卿”“汉阳叶氏平安馆印”“叶志诜及见记”等─参见《文献家通考》第675页。
4.藏印﹕“乌目山房审定”蒋因培(1768-1838)字伯生,清常熟人。字伯生。斋为燕园官齐河知县。喜读书。曾任齐河县令,游豫、楚、闽、越诸地,所交多名士。晚岁归里,以考订金石自娱。有《乌目山房诗略》八卷。─参见《中国藏书家印鉴》第152页、《文献家通考》第622页。
诗情画意 异彩纷呈
──明代王綦、薛益《无双梅谱》诗画册赏析
梅花傲霜斗雪,在我国农历的一年中先于万花而独自开放,因此有“花魁”之誉。梅花五瓣,被称为“梅开五福”,所以又是福份和吉祥的象征。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常用赋诗和作画的方式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这本非常经典的《无双梅谱》,就是由明代薛益作诗,王綦绘画,诗画合璧的册页,一首咏梅七律与一帧梅花图相配,先诗后画,写于洒金笺上,八诗八画,凡十六开。分别吟咏和设色绘制了蕊(梅蕾)、白梅、红梅、绿萼梅、玉蝶梅、腊梅、瓶梅和落梅。写谱立传、为梅花的艺术形象别开生面。“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无双梅谱》诗画册正体现了我国传统艺术中诗与画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融汇贯通。
先谈谈诗,作者薛益,字虞卿,号古狂生,是明嘉靖(1522-1566)年间的诗人和书日夏养花网法家。他写的这八首七律组诗,总名为《和梅咏》,用美丽的神话和传奇故事为梅花谱写了一曲交响乐的篇章:梅花的蓓蕾已经隐现,像南海合浦的珠胎,或许这是由鲛人(美人鱼)哭泣时的泪珠所化而成。在广袤的大地上各种品类的梅花争相开放,白梅如蓝田美玉,如庄子所描述的姑射仙子,又恍若赵师雄在罗浮大梅树下梦见的美女,淡妆绰约,而情意绵长。红梅却是浓妆艳抹的村姑,红颜似醉,亦令人难忘。绿萼梅宛如西施举袂在清溪之畔浣纱,瞬息间风起新苹,和絮吹来,她又好象正依傍着淇园之竹,在月光下分取了一半的翠色。异香袭人的蜡梅,身披黄蜡般的羽衣,丽质檀心,秀外慧中。从上天阆苑飞来的玉蝴蝶,在梅枝上起舞翩翩,留连忘返,恐怕早已蛰化成了仙。铁干瑶华,清高如斯,蓄养碧瓶,恰似冰心之贮于玉壶,可以与诗人朝夕相处,伴读寒斋。在《梅花落》的悠扬笛声中,风雨朝来,冷香飞散,一朵梅花恰恰飘到了含章殿下,落在寿阳公主的额上,拂之不去,生出美妙的五出之花,从此“梅花点额”就成为华贵的宫妆,久久流传于后世……诗中一个个神话和传说,分明都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诗是“有声画”和“无形画”,画则是“无声诗”和“有形诗”。八首《和梅咏》道出了诗人的心声,又弥补了明诗之遗佚。而王綦的八幅梅花图则通过梅花的造型对诗进行了演泽。比之其它的画梅之作,除了诗画会通之外,其中另有诸多特色。首先是梅花的种类和色彩方面,
既有绿萼梅、玉蝶梅和磬口蜡梅等风致各异的名贵品种(即所谓“宫梅”)﹔又有红、白、黄、绿等色泽,可称丰富多彩。诗篇只概括了梅花从蓓蕾初发到落花而又萌绿的周而将始的简单过程,而绘画则结合品种梅的造型,较为详细地增添了这个过程中的将放、初开和烂漫等程序。而且既绘出雍容华贵的“宫梅”,又通过册中第三帧疏枝浅蕊的红梅造型,表达了“村梅”的孤标雅韵。更为重要的是,诗画相得益彰,共同披露了诗人与画家的胸襟和情怀,刻划出梅花独步早春,凌寒开放,以及在缤纷落英中嫩绿乍新,二度逢春的坚韧意志和大无畏精神。
在我国的绘画史上,画梅的名家辈出,最早以水墨作梅的,是北宋末的仲仁和尚,惜无墨迹传世。继之而起的扬补之,学仲仁法而成为大名家。他爱画野外村梅的逸兴,“自负清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水墨《四梅花园》,稀花瘦影,荒寒凄绝。与“村梅”大异其趣的是宫苑和富贵家的园林中“人间不多有,为世所贵重”的“宫梅”,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幅南宋宫廷画师马麟的设色《层叠冰绡园》,所画的“宫梅”,花大瓣重,色泽富丽。元代王冕也工画墨梅,效学并发展了扬补之的画法。论者以为,宋人画梅,大都是疏枝浅蕊,至元代王冕始写以繁花。明代以来,画梅者益众,然而以宗法王冕墨梅者为多。到了明代后期的王綦,画梅的风格又为之彻底一变。
王綦字履若,吴郡(苏州)人,诸生。出身于名门望族,是文学家和史学家王登之孙。他精研六法,以画自娱。所画山水,结构奇幻﹔人物、树石和花鸟,笔墨高简,不拘成法。其传世作品为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松林清话图》和《溪桥红树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东篱秋色图》和《秋园习静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秋景山水图》藏上海博物馆。后两幅图录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王綦尤以善画梅花著称。据有关文献记载,王綦异常爱梅,为了将梅花写得更为生动,在园中种植了不少梅花的珍稀品种,还移来了一些溪边村畔的野梅,亲自浇水锄草,并留意其生长情况,与梅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若逢发蕾,开花,乃至落英时节,则更是时时相伴,倍加爱护。因为他不断观赏临摹,才能“探骊得珠,而获梅之神韵”。又因其家藏古今名画师之梅园甚富,能兼采众长,学之不倦,而以写生为主,自出新意,终于独辟蹊径,成为写梅高手。明末清初的画梅大家金俊明,推崇王綦为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前期的四大画梅高手之一,金氏曾自题梅花画册云:“近代画梅有别致者,惟陆叔平(治)、王履若(綦)、文彦可、邵僧弥为胜,盖写妍秀于苍古之中,托高洁于简劲之表。”(着录于《中国美术全集?清代绘画上》,同时参见本文附图3)确非过誉。
王綦的画能流传至今日的不多,写梅之作则更为罕见,只见一幅作于明天启四年(1624)的《冬梅图》,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供后人欣赏,并作为临摹的模板。因此《无双梅谱》诗画册真迹就显得分外珍贵,值得收藏家高度重视。此册页作于明崇祯元年(1628),比《冬梅图》尚后四年,距今已有三百八十年,能叠经沧桑,尤其是遭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而得以保存下来,实属天幸。
诸位收藏家在细细鉴赏和品味《无双梅谱》之后,会发现其五美齐臻,故可称之为“五绝”:梅花无论是疏枝抑或繁花﹔无论是清逸抑或华贵﹔无论是苍皮藓斑、虬干铁,抑或瘦条柔枝,全都生意盎然,是谓“画绝”。诗篇则神奇美妙,引人入胜,可谓“诗绝”。楷书写得铁划银钩,清隽脱俗,寓秀逸于刚劲之中,应称“字绝”。而且在一册之内包罗了梅花花开花落的过程,意境深远,谓之“意绝”。一诗必有一画相配,珠联璧合,乃是“诗画相融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我国的绘画艺术能独步于世界美术之林,而成为“世界之最”。书法与绘画相互争奇斗艳,又是中华美学的一绝。《无双梅谱》真可以使我们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引发无穷的审美想象。
据某杂志2006年第五期刊登的名为《艺术品收藏投资经验谈》的文章介绍:1998年嘉德拍卖会上以159.5万元拍出齐白石的《山水八开册》。买主请一现代书法家为那八开小册页配了八首诗(七绝),使其更为完整。在2003年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上,经各路买家激烈竞争,该《山水八开册》竟出人意料地以1661万元拍出,五年增幅约10倍。以上的事实说明,越来越多买家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理解能力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他们对我国传统艺术中诗与画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汇通已经不单停留在认可与理解的地步,而进入了喜爱和追求的阶段。

明末清初陈洪绶绘画作品《梅石图轴》动画赏析

中国史上,有哪些擅长画梅的画家?

元代著名诗、画家王冕(字符章,号称梅花屋主,是画梅的名家)

王成喜先生擅写意花鸟,书法擅隶书、行书,尤擅画梅,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梅花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李长峰,中国书画家,国家一级画师、教授。是近年来崛起有实力的著名画家,以画写意梅花著称于世,尤其擅长画巨幅梅花作品。

画梅名家——邢久海
王冕
百度了半天,搜到了王冕。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1.郑燮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 郑燮(郑板桥)
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图》。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一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有“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板桥的书法, 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 穷极变化。这幅“两歇杨林东渡头”行书,体现了郑板桥书法艺术独特的形式美,“桃花岸”三字提顿之间尤为明媚动人。郑板桥别具一格的新书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   兰石图 石壁兰竹图 九畹兰花图
  2.高翔  
(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江苏扬州人,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终身布衣。善画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 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格局。画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韵胜。〗亦 善于写真,金农、汪士慎诗集开首印的小像,即系高翔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精刻印,学程邃。亦善诗,有《西唐诗钞》。   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清朝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意思是说,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很深。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写真和刻印。   扬州即景图一 弹指阁图二 扬州即景图二
  3.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 金农
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平生 未做官,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    精篆刻、鉴定,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还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 ,风格古雅拙朴,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又长于题咏,"每画毕,必有题记,一触之感"。也擅长书法,取法于《天发神忏碑》、《国山碑》、《谷朗碑》。写隶书古朴,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篆刻得秦汉法。诗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其书画题跋被辑成有冬心画竹、画梅、画马、自写真、杂画题记等。   墨梅斗方图 菊花图 高梧玉立图
  4.李鳝   李鳝(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http://www.rixia.cc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三阳开泰图 蕉鹅 芭蕉萱石图
  5.黄慎    黄慎写意人物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躬懋,一字恭寿,菊壮,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青年时,学习勤奋,因家境因难,便奇居萧寺,"书为画,夜无所得蜡,从佛殿光明灯读书其下"。善画人物,早年师法上官周 ,多作工笔,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 变为粗笔写意。   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黄慎的人物册页《赏花仕女图》刻画一美丽女子对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鹤图》则取材于苏轼《放鹤亭记》,画面右侧立一白鹤,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飞翔之鹤,童子手挽花篮,却自顾嘻嘻而乐。 “生平梦梦扬州路,来往日夏养花网空空白鹤归”(黄慎《题林逋驯鹤图》),黄慎两次寓居扬州,先后17年,十里扬州,成为他一生的依恋。他的人物画最具特色,有《丝纶图》、《群乞图》、《渔父图》等。他的诗被同乡人雷宏 收集起来,编为《蛟湖诗抄》。   抱琴人物图 钟馗图 仕女抱瓶图
  6.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后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 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风竹 梅花图 秋菊图
  李方膺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侧身于“扬州八怪”之列?关于这个问题,《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年第三辑所刊管劲丞遗稿《李方鹰叙传》已经作了考证,其要点为:一、人品、画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鲜,江士慎、高翔、金农、黄慎、郑燮、罗聘)相当;二、通州于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前,还只是一个属于扬州府的散州,李方膺于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入学时,籍贯便是扬州府通州,所以他是广义的扬州人。李方膺跟“扬州八怪”之翘楚郑板桥的友谊,除从上面提到的几人共同创作的《花卉图》,《三友图》已可略见一斑外,更有可述者。 首先,板桥对李方膺的画艺极为佩服,评价极高。墨竹是郑板桥最拿手的绝技,但他《题李方膺墨竹册》仍认为李的墨竹“东坡,与可畏之”连画墨竹的圣手苏轼,文同都“畏之”,可见其评价之高。至于对李方膺最擅长的墨梅,则论述更具体,评价更高,郑板桥在李方膺逝世五年后所作的《题李方膺画梅长卷》中说:   "兰竹画,人人所为,不得好。梅花、举世所不为,更不得好。惟俗己俗僧为之,每见其大段大炭撑拄吾目,真恶秽欲呕也。睛江李四哥独为于举世不为之时,以难见工,以口口矣。故其画梅,为天下先。日则凝视,夜则构思,身忘于衣,口忘于味,然后领梅之神、达梅之性,挹梅之韵,吐梅之情,梅亦俯首就范,入其剪裁刻划之中而不能出。夫所谓剪裁者,绝不剪裁,乃真剪裁也;所谓刻划者,绝不刻画,乃真刻画。宜止曲行,不人尽天,复有莫知其然而然者,问之晴江,亦不自知,亦不能告人也,愚来通州、得睹此卷,精神浚发,兴致淋漓。此卷新枝古干,夹杂飞舞,令人莫得寻其起落,吾欲坐卧其下,作十日功课而后去耳。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十三日板桥郑燮漫题。"   在这幅画上,他还题了一首四言诗;   梅根啮啮,梅苔烨烨,   几瓣冰魂,千秋古雪。   据郑板桥在同一时间所作《题黄慎画丁有煜象卷》(《板桥书画拓片集》,原件藏南通博物馆)的跋语“郝香山,晴江李公之侍人也,宝其主之笔墨如拱壁,而索题跋于板桥老人。”我们知道郑板桥在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初夏他六十八岁时曾第二次来通州,李方膺的侍人郝香山拿出他所访藏的主人的画,请郑板桥题辞。郑有感于他与李方膺原来的深厚情谊和郝香山对其主人的一片忠义,便欣然命笔,写了上引题跋和诗,郑板桥这次来通州,住在城北二十余里的秦灶, “寓保培基井谷园”(金榜《海曲拾遗》),并去游狼山,在他的集子中,留下了《游白狼山》七绝两首。   这篇题跋先批判俗工俗僧所画梅花之令人作呕;接着称赞李亏膺所画梅花“以难见工”,“为天下先”并具体叙述其画梅时以不剪裁为剪裁,不刻划为刻划,顺乎梅之天性,不见人工雕琢的艺术经验;最后表示对这幅梅画的“新枝古干,夹杂飞舞”十分倾倒,愿意“坐卧其下,做十日功课而后去”。这篇题跋写得如此具体深刻、充满感情,也反映了郑板桥跟李云膺结交已久,接触甚多,知之甚深,是他们深厚友谊的重要见证。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冬,李方膺解任合肥知县后,在南京借寓项氏花园,题名借园,从此定居下来,直至二十年(一七五五)秋因病回通州,其间整整四年时间,常与当时文坛泰斗袁枚,画家沈凤过从,谈诗论画,关系十分密切。乾隆二十年乙亥(一七五五)初春,李方膺曾回通州一次,袁枚有诗相送。诗集卷十一收了《送李晴江还通州》三首,第一首有句云:“才送梅花雪满衣,画梅人又逐飞。一灯对酒春何淡,四海论交影更稀。”所写确为初春景象,并明点“春” 字。李方膺喜画风竹。他的《潇湘风竹图》画一方丑石,几竿湘竹,竹梢弯曲,竹叶向一个方向飘动,显示出狂风大作的情景。   画上小题诗:   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   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   李方膺画风竹是有深刻寓意的,他在另一首题《风竹图》中写道:   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   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   他当地方官三十年,遭受过几次沉重的打击。雍正八年(一七三○)他在乐安知县任上,因开仓赈灾来不及请示上司,而受到了弹劾雍正十年(一七三二)他在兰山知县任上,总督王士俊盲目地下令开荒,官员们乘机勒索乡民,他坚决抵制,竟被投进监狱,吃了一年冤枉官司,最后是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在合肥知县任上,因抵忤上司竟被安上“贪赃枉法”的罪名而罢官。凡此种种,就是他所说的“波涛宦海几飘蓬”。官场太黑暗了,他便弃官去学画竹,当了“画工”,他的性格依然未变,“自笑一身浑是胆”,蔑视传统,蔑视权威,爱画狂风,以此寄托自己与恶劣环境坚决斗争的不屈精神。李方膺的笔下,狂风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征,但这仅是画家性格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他跟恶势力斗争的一面;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即对下UoVksZPnnq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则促使他笔下的风化为使万物欣欣向荣的春风,使劳苦大众得到温暖的和风。他在《题画梅》诗中写道:   挥笔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他希望天风把可爱的梅花吹到每家每户,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梅花的清香,让家家户户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这天风便是与狂风完全不同的暖风、和风。由此可见、李方膺的爱写风画风,正是他鲜明个性的充分体现。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1]   这首诗描绘了苍松的坚强质朴,表现了作者不屈从权贵,耿直廉洁的铮铮铁骨。又通过了怪石的耸立、不屈不挠,体现了诗人特立独行的高尚品格。    7.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 汪士慎
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 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诗集》。   风雪梅花图 白桃花图 春风泄香图
  8.罗聘    罗聘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 洲渔父、师莲老人。清代著名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祖籍安徽歙县,后寓居扬州,曾住在彩衣街弥陀巷内,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为金农入室弟子,未做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兼能诗,著有《香叶草堂集》。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後,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後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 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扬州八怪”怪在哪里?   “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说法也不一。有人认为他们为人怪,从实际看,并不如此。八怪本身,经历坎坷,他们有着不平之气,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他们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这类事在中国历史上虽不少见,但也不是多见,人们以“怪”来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但他们的日常行为,都没有超出当时礼教的范围,并没有晋代文人那样放纵--装痴作怪、哭笑无常。他们和官员名士交流,参加诗文酒会,表现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所以,从他们生活行为中来认定他们的“怪”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只有到他们的作品中,来加以研究。   “八怪”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他们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他们的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笑我板桥怪。”当时人们对他们褒贬不一,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偏离了“正宗”,这就说明了它所以被称之为“怪”的主要原由。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在自己创造与发挥,穷其一生,为创造新的画风而努力。   “扬州八怪”知识广博,长于诗文。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绘画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大量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的骄傲。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画派,各具特色,争雄于画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而在扬州,则形成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这些画家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但他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虞山、娄东等画派,讲求临摹学习古人,以遵守古法为原则,以力振古法为己任,并以“正宗”自命。他们的创作方法,如“正宗”画家王珲所说,作画要“以元人笔直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们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作品多为仿古代名家之作( 当然在仿古中也有创造),形成一种僵化日夏养花网的局面,束缚了画家的手脚。   “扬州八怪”诸家也尊重传统,但他们与“正宗”不同。他们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如郑板桥推崇石涛,他向石涛学习,也“撇一半,学一半未尝全学”。 石涛对“扬州八怪”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提出“师造化”、“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创作素材,强调作品要有强烈的个性。他认为“古人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扬州八怪”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扬州八怪”从大自然中去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去寻找题材,下笔自成一家,不愿与人相同,在当时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人们常常把自己少见的东西,视为怪异,因而对“八怪”那种抒发自己心灵、纵横驰骋的作品,感到新奇,称之为怪。也有一些习惯于传统的画家,认为“八怪”的画超出了法度,就对八怪加以贬抑,说他们是偏师,属于旁门左道,说他们“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于百里”。赞赏者则夸他们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影响和哺孕了后来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艺术大师。
明初的墨梅画家徐敬

历史上画梅兰竹菊的画家有几位

齐白石 《梅花双蝶》,
元 王冕 《墨梅图》 《南枝春早图》
清 沈铨 《雪中游兔图》

元 邹复雷《墨梅图》
明 陈录 《万玉图》(画的梅花)
明 王谦 《卓冠群芳图》
孙克弘 《梅竹图》
清 金农 《红绿梅花图》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石涛 《灵台探梅图》,《兰竹双清图》 清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图》
清 恽寿平 《五清图》
清 王翬 《夏五吟梅图》
清 萧晨 《踏雪寻梅图》
谢稚柳 《梅竹图》
李苦禅 《晴雪梅花图》
《水墨梅花图》 黄胄 1984年
《兰竹石图 》明 文徵明
兰花图 明 徐渭
素竹幽兰 明 马守真
国香春霁图 清 恽寿平
兰花图 清 郑燮
万带兰 清 居巢
兰花图 清 余稺
香骚遗意图 吴昌硕
兰花图 徐悲鸿
兰花图 潘天寿
兰花图 张大千
兰竹图 启功
还有不少~~~上面这些都是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就不多列举了。

中国古代哪位画家擅长画梅花俞艺是谁?

古代擅长画梅的画家有王冕、金农、汪士慎等。

俞艺,安徽大学法学学士,西北大学法律硕士,浙江律匠律师事务所创始人、管理合伙人、律匠学院院长、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明代最擅长画梅花的画家是谁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78716.html

上一篇:没有感情的婚姻到底能维持多久呢。。。。。。。。。。

下一篇:说真的我真的好信任你……怕的就是这份信任嘱拖错了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