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完成了吗?

2021-10-07 15:19:32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97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历程

该空HpxcIyrL间站以http://www.rixia.cc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等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
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遭到美国的反对,国际空间站筹划建设时美国反对邀请中国参与,所以中国没有成为国际空间站的启动方。美国认为太空空间站技术有军事用途,所以反对中国加入。 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前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自由空间站计划,这个计划是1980年代美国战略防御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1987年12月1日NASA宣布波音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麦道飞机公司和洛迪恩推进动力公司获得了参与建造空间站的订单。老布什执政期间,星球大战计划被搁置,自由空间站也随之陷入停顿,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正式结束了自由空间站计划。冷战结束后在美国副总统戈尔的推动下,自由空间站重获新生,NASA开始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接触,商谈合作建立空间站的构想。
国际空间站计划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1994年至1998年为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主要进行了9次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从1994年至1998年,美、俄两国完成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9次对接飞行。美国宇航员累计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2年,取得了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以及在空间站上长期进行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实验和对地观测的经验,可降低国际空间站装配和运行中的技术风险。
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发射成功,标志着国际空间站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初期装配阶段。空间站的各个组件大多由NASA的航天飞机进行运输,由于各个组件大多在地面就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宇航员在太空只需要进行很少的操作便HpxcIyrL可以将组件连接上空间站主体。国际空间站的装配完成了一半,能够支持3名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完全完成之后,根据其设计共可以提供7名宇航员同时工作和生活。
第二阶段
此后,国际空间站的第2个组件——美国团结号节点舱于1998年12月4日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并于12月7日与曙光号成功对接。第2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成1个具有载3人能力的初期空间站。
从1998年至2001年,国际空间站达到有3人在轨工作的能力。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用“质子”号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多功能货舱(FGB)发射入轨,从而拉开了国际空间站在轨装配的序幕。同年12月4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二个部件“团结”号节点舱送入轨道,并于12月6日成功地与“曙光”号对接;2000年7月12日,国际空间站的核心组件、俄罗斯建造的“星辰”号服务舱发射入轨,同年11月2日,首批3名宇航员进驻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开始长期载人,11月30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两块翼展达72米、最大发电量为65千瓦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板;2001年2月7日,美国的“命运”号实验舱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4月23日,加拿大制造的遥操作机械臂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7月12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又把供宇航员出舱活动的“气闸舱”送入轨道。至此,美国和俄罗斯等国经过航天飞机、“质子”号火箭等运输工具15次的飞行,完成了国际空间站第二阶段的装配工作。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2000年~2011年)为最终装配和应用阶段。国际空间站建成后,可载6人,工作寿命为15~20年。
从2001年至2006年,国际空间站完成装配,达到6~7人长期在轨工作的能力。此阶段先组装美国的桁架结构和俄罗斯的对接舱段,接着发射日本实验舱和欧空局的哥伦布轨道设施等。
国际空间站的预算远远超过了NASA最初的预计,其建造时间表也比预定的要晚,主要原因就是2003年初发生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之后,美国宇航局停飞了所有的航天飞机。在航天飞机停飞的两年半时间里,空间站的人员和物资运输完全依赖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空间站上的科学研究活动也尽可能地被压缩了。按照预定计划,空间站的建设将在航天飞机重返太空之后在2006年恢复,但是在2005年7月发现号航天飞机的STS-114飞行任务完成后,由于航天飞机隔热材料在升空过程中脱落,NASA再次停飞所有航天飞机,这使得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时间表再次拖延。
装配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
按照计划,建造整个国际空间站共需要超过50次太空飞行和组装,整个建造工作完成后,国际空间站将会有1200立方米的内部空间,总重量419000公斤,总输出功率达到110千瓦,衍架长度108.4米,舱体长度74米,额定乘员6人。
2006年11月15日,国际空间站上的活动首次在地球上进行了高清晰度电视直播,并在纽约的时代广场大屏幕电视上播放。这是人类首次观看到来自太空的高清晰度电视直播画面。直播节目的主角是国际空间站第14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迈克尔洛佩斯阿莱格里亚,摄像师是站内的随航工程师托马斯赖特尔。这套直播系统名为太空视频网关,直播的清晰度可以达到普通模拟视频的6倍。
2007年1月31日,国际空间站第14长期考察组中的两名美国宇航员洛佩斯阿莱格里亚和苏尼特威廉斯成功进行超过7个小时的太空行走。他们将命运号实验舱的一个冷却回路从临时系统接入永久系统,完成了一些电路接线工作,使对接的航天飞机能接入并使用站上新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力,将一个遮光反射罩和隔热罩丢弃掉,然后将一组旧太阳能电池板上的散热器回收。
2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时38分,这两名宇航员再度出舱,进行约7个小时的太空行走。他们将命运号实验舱的另一个冷却回路从临时系统接入永久系统,对一个废弃的氨水冷却设备进行清理。
同年2月8日,这两名宇航员完成了6小时40分钟的第三次太空行走,将空间站外的两个大型遮蔽罩移除丢弃,并安装货物运输机的几个附属装置。同年2月22日,国际空间站飞行工程师、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秋林和洛佩斯阿莱格里亚进行一次6个多小时的计划外太空行走,修复了对接在空间站上的进步M-58飞船的一处未能收拢的天线。
2007年10月30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号太空人日前为国际空间站重新装配太阳能天线电池板时,电池板出现破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检视电池板破损http://www.rixia.cc处,了解造成原因。
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又重启太空船对接计划。
2011年12月最后一个组件发射上天,完成组装工作。 国际空间站在组装阶段,其主要设施由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欧空局阿里安5号火箭以及美国的航天飞机发射运送。组装完成后的运输工作由美国的航天飞机日夏养花网、猎户座号飞船以及俄罗斯的联盟-TM飞船及进步号货运飞船完成。美国还计划研制一种有升力的救生飞船参与工作。
到2000年7月为止,国际空间站已有3个舱送入太空,即俄罗斯提供的功能货舱、服务舱和美国提供的节点1号舱。按计划,此后还将陆续发射加拿大制造的遥控机械臂、美国的中央桁架和节点2号舱、日本的实验舱和站外暴露平台、欧空局的实验舱和美国的居住舱等。预计在2011年年底将完成全站的组装任务。

国际空间站是如何搭建完成的?

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 那么国际空间站又是如何建成的?

一、第一阶段(1994年-1998年 )

1994年到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9次交会对接,这为建设国际空间站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和平号空间站是苏联1976年开始建设的一个轨道空间站,苏联解体后归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首个第三代空间站,经过数年由多个模块在轨道上组装而成。

和平号空间站包含6个经常在轨的组件:核心舱,量子1号天文物理舱,量子2号气闸舱,“晶体”号实验舱,“光谱”号遥感舱,“自然”号地球观测舱;美国航天局为其提供了一个专门用于与航天飞机对接用的对接舱。 

  二、第二阶段(1998-2001年)

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首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发射成功。 标志着国际空间站进入装配阶段。

1998年12月4日,美国团结号节点舱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并于12月7日与曙光号成功对接。第2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成1个具有载3人能力的初期空间站。

三、第三阶段(2001年-2006年)

2001年-2006年是国际空间站最终装配和应用阶段。在这期间美国、俄罗斯、欧洲等16个参与国,按照计划发射相应的飞船,进行国际空间站建设。

其中美国负责研制试验舱、离心机调节舱、居住舱、节点-1舱、气闸舱、夯架结构和太阳能电池阵。俄罗斯负责俄罗斯研制多功能货舱、服务舱、万向对接舱、对接段、对接与储存舱、生命保障舱、科学能源平台和2个研究舱。欧洲研制试验舱、自动转移飞行器及节点舱-2、3。意大利研制3个多用途后勤舱。日本研制试验舱,它由增压舱、遥控机械臂系统、暴露设施和试验后勤舱组成。

装配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为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实验载荷和资源,支持人在地球轨道长期驻留。国际空间站项目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

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务转入全面使用阶段。目前,国际空间站主要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加拿大空间局共同运营。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1998年),主要进行了9次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第二阶段(1998-2001年),初期装配阶段。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首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发射成功。1998年12月4日,美国团结号节点舱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并于12月7日与曙光号成功对接。

第2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成1个具有载3人能力的初期空间站。第三阶段(2001年-2006年),最终装配和应用阶段。装配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

国际空间站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建造,用宇航飞船把需要的舱体发射到太空中,然后连接起来。
将空间站分成一个个小组件,通过火箭将这些组件慢慢发射到太空当中,最后在太空中完成组装形成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各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共同搭建而成的,每次会通过火箭运送一个小的舱体,然后在太空中组装对接,慢慢搭建而成。

国际空间站是怎么建成的

国际空间站是当代规模最大的航天工程,也是涉及国家最多的大型国际航天合作项目。它的建设工作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但是由于耗资巨大、用途有限,国际空间站屡遭反对,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表示,建造国际空间站是战略性决策失误,不如月球基地用途广。因此近期修改后的新建设计划比原计划大幅“缩水”。国际空间站要建成什么样,建设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建成后能住6个人

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巴西等共16个国家共同建造。投资巨大的国际空间站原预算约为500亿美元,其中包括美国的研制费276亿美元、俄罗斯30亿美元、欧洲航天局36亿美元、日本35亿美元、加拿大10亿美元,以及在轨组装费用110亿美元。

国际空间站以长达上百米的组装式桁架为基本结构,将多个舱段和设备安装在桁架上。建成后的国际空间站工作寿命10年—15年,总重量423吨,长度108米,宽度88米,面积约为两个足球场大小。其增压舱近似等于两架747喷气式客机的客舱体积,可供6名航天员长期考察。

这一“太空堡垒”运行在高约400千米、倾角51.6的轨道上,在这一高度,空气阻力会使空间站高度逐渐降低。为此,每隔90天,需用货运飞船或航天飞机提升空间站高度。

分三个阶段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1994年—1998年),主要是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空间站工作,训练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第二阶段为初期装配阶段(1998年—2001年),主要内容是建立国际空间站的核心部分,使空间站拥有初始的载人能力(3人)。

第三阶段为最后装配及应用阶段(2002—2010年),主要内容是完成国际空间站的装配,达到6—7人长期在轨工作的要求。

养一个空间站每年13亿美元

国际空间站是当代规模最大的航天工程,在组装、管理、技术和经费上都遇到严峻挑战。因此,原定2003年竣工的国际空间站目前定在2010年建成。

由于规模空前,整个空间站很难在地面进行监测,而且在空间站在轨组装工作开始时,有些部件还在制造,只能在轨边装配边试验。尤其是这些软硬件来自16个国家的数百家厂商,很容易相互影响。

航天员舱外活动量大也是一个难点。为安装空间站的大量部件,接通管道和电缆等,航天员需要进行大量出舱活动,有较大危险性。

相互牵扯是目前最令人头疼的事:只要有一个主要部件不能按时发射入轨,就会影响整个计划进度。例如,由于俄罗斯的服务舱未能按期交付,国际空间站计划已因此推迟了1年多。“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国际空间站工程又停工了好几年,并使长期考察组由3人减为2人,以节省国际空间站上的能量供应。

即使国际空间站建成,其运行管理也不容易,单是每名航天员每年就需由地面送去658千克食品、209千克服装和其他个人用品。而当今运送1千克物品到空间站的费用为2.2万美元。由此可见,“养”一个空间站耗资惊人,据估计每年需13亿美元。

但修改后的新计划将取消航天飞机大部分纯科研目的的飞行,航天飞机的飞行任务为16次或略多,而在原计划中,航天飞机要执行多达28次的空间站建设飞行任务。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表示,这样紧凑安排的目的就是要确保空间站在航天飞机退役前彻底完工

国际空间站是怎么建造的?对人类有什么用?

国际空间站建成了吗?

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用“质子”K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多功能舱送入太空,建造国际空间站的宏伟而艰巨的任务从此拉开了帏幕。国际空间站是由美国和俄罗斯牵头、欧洲11国(即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丹麦、挪威、瑞典和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建造的,预计要到2006年才能全部建成。建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
基础部分已经建成。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完成了吗?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72342.html

上一篇:人闲桂花落,夜间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哪些季

下一篇:如何制定一个高效合理的学习计划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