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家园合作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更多的家长对幼儿的习惯培养越来越重视。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家园合作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 要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随着近些年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幼儿教育。本文就如何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家园合作平台、更好的巩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更多的家长对幼儿的习惯培养越来越重视。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因此幼儿要发展好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作为教育不仅是幼儿园单方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建设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园配合同步教育
幼儿园与家长工作的目的是:转变幼儿园教师观念,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为双向服务,与家长建立了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探讨,携手努力,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一)家园沟通的意识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需要合作双方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只能是被动地参与。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创设沟通环境,加强与家长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实现家园互动。
(二)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教育从来都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的。而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年龄越小,机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为理由,被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二、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亿万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应放在首位。幼儿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不仅可以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园取得共识,达到教育上的协调一致。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原则与知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少家长认为上小学后才是教育的开始,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在家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我国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比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认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三、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人类发展生态学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 Brenner)认为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函数。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个系统及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影响。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发展中两个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家庭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更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另外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引导幼儿走好人生第一步的关键,家庭教育方式为子女的习惯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行为的强化条件,而父母修养则为子女的某些习惯的塑造提供了榜样。
四、家园合作的原则
家庭教育对幼儿各种习惯的影响在时间上或空间上都是全面的、直接的。因此,必须争取家长对课题研究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以下原则以求家园达成共识。 (一)针对性原则
1.为家园共育栏内创设“信箱”:教师要全面观察班里的每位孩子的一言一行,做好观察记录,特别是一些不良习惯的孩子,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家要多注意这方面教育,教师可把记录放在“信箱”,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不良习惯放进“信箱”里,让老师在园配合教育。
2.为家长定期开展座谈会:幼儿园规定在每月一次的家长座谈会,各班自行举行,每次座谈会内容都围绕一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该怎么办?等等。发动家长共同讨论,让家长们互相交流经验,充分利用家长的知识资源,来解决疑难问题。
3.做好不定期家访活动:家访是家园共育的直达车,教师可以针对孩子近阶段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家访,在家中了解孩子形成这种不良习惯的原因,让家长配合纠正,共同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二)一致性原则:
1.家庭成员教育一致。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中的所有成年人对于未成年的子女来说都是教育者,特别是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家长必须对子女有一个一致的态度,做到要求一致、教育统一。对子女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是培养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使子女掌握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个具体的教育问题管教上,对待孩子必须宽严始终一致。
2.教师在园,教育一致。
现在一个班里带班的有两位老师,一个保育员阿姨。那对孩子的常规教育时,三个人的教育要求必须统一,特别是对于刚入园的幼儿,他们一进园,对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不是很熟悉。两位老师在训练孩子常规时必须同时配合教育。
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要一致。
教师http://www.rixia.cc可以召开期始家长会,宣布孩子入园后的生活常规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求,并告诉家长在家应配合的地方。通过对孩子的一阶段训练,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规时,请家长来园观摩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老师对他的要求,让家长在家可以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对孩子进行训练,让孩子快速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家园脱节,事倍功半;家园结合,事半功倍。我们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家长的指导工作,采取更富有创意且有实效意义的指导方式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唐骏波《习惯主导人生》,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高石《儿童全面素质教育法》,改革出版社,20002年第一版
3.凌小云《成功家教》,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9/view-4851223.htm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更多的家长对幼儿的习惯培养越来越重视。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因此幼儿要发展好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作为教育不仅是幼儿园单方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建设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园配合同步教育
幼儿园与家长工作的目的是:转变幼儿园教师观念,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为双向服务,与家长建立了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探讨,携手努力,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一)家园沟通的意识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需要合作双方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只能是被动地参与。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创设沟通环境,加强与家长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实现家园互动。
(二)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教育从来都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的。而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年龄越小,机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为理由,被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二、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亿万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应放在首位。幼儿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不仅可以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园取得共识,达到教育上的协调一致。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原则与知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少家长认为上小学后才是教育的开始,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在家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我国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比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认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三、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人类发展生态学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 Brenner)认为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函数。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个系统及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影响。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发展中两个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家庭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更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另外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引导幼儿走好人生第一步的关键,家庭教育方式为子女的习惯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行为的强化条件,而父母修养则为子女的某些习惯的塑造提供了榜样。
四、家园合作的原则
家庭教育对幼儿各种习惯的影响在时间上或空间上都是全面的、直接的。因此,必须争取家长对课题研究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以下原则以求家园达成共识。 (一)针对性原则
1.为家园共育栏内创设“信箱”:教师要全面观察班里的每位孩子的一言一行,做好观察记录,特别是一些不良习惯的孩子,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家要多注意这方面教育,教师可把记录放在“信箱”,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不良习惯放进“信箱”里,让老师在园配合教育。
2.为家长定期开展座谈会:幼儿园规定在每月一次的家长座谈会,各班自行举行,每次座谈会内容都围绕一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该怎么办?等等。发动家长共同讨论,让家长们互相交流经验,充分利用家长的知识资源,来解决疑难问题。
3.做好不定期家访活动:家访是家园共育的直达车,教师可以针对孩子近阶段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家访,在家中了解孩子形成这种不良习惯的原因,让家长配合纠正,共同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二)一致性原则:
1.家庭成员教育一致。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中的所有成年人对于未成年的子女来说都是教育者,特别是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家长必须对子女有一个一致的态度,做到要求一致、教育统一。对子女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是培养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使子女掌握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个具体的教育问题管教上,对待孩子必须宽严始终一致。
2.教师在园,教育一致。
现在一个班里带班的有两位老师,一个保育员阿姨。那对孩子的常规教育时,三个人的教育要求必须统一,特别是对于刚入园的幼儿,他们一进园,对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不是很熟悉。两位老师在训练孩子常规时必须同时配合教育。
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要一致。
教师http://www.rixia.cc可以召开期始家长会,宣布孩子入园后的生活常规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求,并告诉家长在家应配合的地方。通过对孩子的一阶段训练,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规时,请家长来园观摩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老师对他的要求,让家长在家可以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对孩子进行训练,让孩子快速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家园脱节,事倍功半;家园结合,事半功倍。我们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家长的指导工作,采取更富有创意且有实效意义的指导方式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唐骏波《习惯主导人生》,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高石《儿童全面素质教育法》,改革出版社,20002年第一版
3.凌小云《成功家教》,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9/view-4851223.htm
如何看待家园合作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幼儿园老师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
1、家园联系表。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为8个: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每天认真记录,每周情况周五下午老师整理总结。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表扬,并作为“评选学园四星”的标准。设置“小红花园地”,如午睡小红花、进餐小红花、讲卫生爱劳动小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谁的进步大,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例如:嘉嘉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不做事,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在家里变得勤快多了,妈妈记下:“嘉嘉今天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既认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带非常好”。小玲原来吃饭总是要人喂,妈妈说:“小朋友要自己吃饭,你自己吃饭,妈妈给你打个红五星。”孩子连忙低下了头快快地把饭吃完了。家长们说,家园联系表就象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一个个变了样。
2、家教园地。这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也可以让有经验的家长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结合主题活动《我是家里的小帮手》,发动家长配合开展 “爸妈松松手,要让孩子露一手”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更爱他人。又如以环保为主题的“时装秀”上,以家庭为单位,让家长自己设计服装、道具,自己当评委,融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在“献爱心”的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向灾区损献了书籍、衣物、玩具、食物,浩浩小朋友将两本新书精装本带来了,并在书面上写着“灾区的小朋友,我爱你们”,表达了童贞的爱心,使幼儿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5、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方面,其实道路并没有那么艰难,只要家长和幼儿园通力合作、家园联手,在共同的教育目标和育儿观的指导下,在思想上相互沟通和借鉴,在实际行动中力向一处,就一定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幼儿园老师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
1、家园联系表。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为8个: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每天认真记录,每周情况周五下午老师整理总结。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表扬,并作为“评选学园四星”的标准。设置“小红花园地”,如午睡小红花、进餐小红花、讲卫生爱劳动小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谁的进步大,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例如:嘉嘉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不做事,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在家里变得勤快多了,妈妈记下:“嘉嘉今天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既认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带非常好”。小玲原来吃饭总是要人喂,妈妈说:“小朋友要自己吃饭,你自己吃饭,妈妈给你打个红五星。”孩子连忙低下了头快快地把饭吃完了。家长们说,家园联系表就象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一个个变了样。
2、家教园地。这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也可以让有经验的家长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结合主题活动《我是家里的小帮手》,发动家长配合开展 “爸妈松松手,要让孩子露一手”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更爱他人。又如以环保为主题的“时装秀”上,以家庭为单位,让家长自己设计服装、道具,自己当评委,融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在“献爱心”的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向灾区损献了书籍、衣物、玩具、食物,浩浩小朋友将两本新书精装本带来了,并在书面上写着“灾区的小朋友,我爱你们”,表达了童贞的爱心,使幼儿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5、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方面,其实道路并没有那么艰难,只要家长和幼儿园通力合作、家园联手,在共同的教育目标和育儿观的指导下,在思想上相互沟通和借鉴,在实际行动中力向一处,就一定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家园联系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幼儿园老师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http://www.rixia.cc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 1、家园联系表。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为8个: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每天认真记录,每周情况周五下午老师整理总结。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表扬,并作为“评选学园四星”的标准。设置“小红花园地”,如午睡小红花、进餐小红花、讲卫生爱劳动小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谁的进步大,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例如:嘉嘉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不做事,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在家里变得勤快多了,妈妈记下:“嘉嘉今天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既认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带非常好”。小玲原来吃饭总是要人喂,妈妈说:“小朋友要自己吃饭,你自己吃饭,妈妈给你打个红五星。”孩子连忙低下了头快快地把饭吃完了。家长们说,家园联系表就象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一个个变了样。 2、家教园地。这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也可以让有经验的家长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结合主题活动《我是家里的小帮手》,发动家长配合开展 “爸妈松松手,要让孩子露一手”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更爱他人。又如以环保为主题的“时装秀”上,以家庭为单位,让家长自己设计服装、道具,自己当评委,融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在“献爱心”的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向灾区损献了书籍、衣物、玩具、食物,浩浩小朋友将两本新书精装本带来了,并在书面上写着“灾区的小朋友,我爱你们”,表达了童贞的爱心,使幼儿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5、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http://www.rixia.cc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日夏养花网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aBDByYUY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方面,其实道路并没有那么艰难,只要家长和幼儿园通力合作、家园联手,在共同的教育目标和育儿观的指导下,在思想上相互沟通和借鉴,在实际行动中力向一处,就一定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园应怎样合作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幼儿园老师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
1、家园联系表。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为8个: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每天认真记录,每周情况周五下午老师整理总结。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表扬,并作为“评选学园四星”的标准。设置“小红花园地”,如午睡小红花、进餐小红花、讲卫生爱劳动小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谁的进步大,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例如:嘉嘉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不做事,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在家里变得勤快多了,妈妈记下:“嘉嘉今天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既认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带非常好”。小玲原来吃饭总是要人喂,妈妈说:“小朋友要自己吃饭,你自己吃饭,妈妈给你打个红五星。”孩子连忙低下了头快快地把饭吃完了。家长们说,家园联系表就象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一个个变了样。
2、家教园地。这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也可以让有经验的家长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结合主题活动《我是家里的小帮手》,发动家长配合开展 “爸妈松松手,要让孩子露一手”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更爱他人。又如以环保为主题的“时装秀”上,以家庭为单位,让家长自己设计服装、道具,自己当评委,融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在“献爱心”的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向灾区损献了书籍、衣物、玩具、食物,浩浩小朋友将两本新书精装本带来了,并在书面上写着“灾区的小朋友,我爱你们”,表达了童贞的爱心,使幼儿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5、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方面,其实道路并没有那么艰难,只要家长和幼儿园通力合作、家园联手,在共同的教育目标和育儿观的指导下,在思想上相互沟通和借鉴,在实际行动中力向一处,就一定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幼儿园老师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
1、家园联系表。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为8个: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每天认真记录,每周情况周五下午老师整理总结。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表扬,并作为“评选学园四星”的标准。设置“小红花园地”,如午睡小红花、进餐小红花、讲卫生爱劳动小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谁的进步大,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例如:嘉嘉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不做事,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在家里变得勤快多了,妈妈记下:“嘉嘉今天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既认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带非常好”。小玲原来吃饭总是要人喂,妈妈说:“小朋友要自己吃饭,你自己吃饭,妈妈给你打个红五星。”孩子连忙低下了头快快地把饭吃完了。家长们说,家园联系表就象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一个个变了样。
2、家教园地。这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也可以让有经验的家长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结合主题活动《我是家里的小帮手》,发动家长配合开展 “爸妈松松手,要让孩子露一手”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更爱他人。又如以环保为主题的“时装秀”上,以家庭为单位,让家长自己设计服装、道具,自己当评委,融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在“献爱心”的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向灾区损献了书籍、衣物、玩具、食物,浩浩小朋友将两本新书精装本带来了,并在书面上写着“灾区的小朋友,我爱你们”,表达了童贞的爱心,使幼儿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5、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方面,其实道路并没有那么艰难,只要家长和幼儿园通力合作、家园联手,在共同的教育目标和育儿观的指导下,在思想上相互沟通和借鉴,在实际行动中力向一处,就一定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家园合作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70614.html
上一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下一篇:这是那个动漫的女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