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西厢记《长亭送别》

2021-05-17 00:00:23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42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诗句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帮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长亭送别》全文翻译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张生的马慢慢地走我和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早开始了别离之愁。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莺莺唱)
  【叨叨令】看见准备着离去的车和马,不由得我难过生气;还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儿、贴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妩媚;准备好被子、枕头,只要昏昏沉沉地闷睡,从今后,那衫儿、袖儿,只会揩满流不断的泪。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从今往后,张生你要书信给我赶紧寄。
  (到达长亭,拜见夫人)(夫人说)张生跟长老坐,小姐这边坐,红娘拿酒来。张生,你也上前来,都是自家的亲眷,不要回避。我今天把莺莺许配给了你,到了京城后不要辱没了我孩儿,努力争取一个状元回来。(张生说)小生我托夫人洪福,凭着胸中的才气,把考个功名看得就像拾根小草一样。(长老说)夫人的见识不会错,张生不是个落后的人。(斟酒后,坐下)(莺莺长叹)
  【脱布衫】西风吹来,黄叶乱飞,染上了寒霜之后的枯草满地都是。酒席上斜偏着身子坐的张生,紧锁着愁眉,没精打采,呆呆发愣。
  【小梁州】我看见他强忍着泪水而不敢任其流出,恐怕被人发觉;猛然间又看见他把头低下,长长地吁气,假装着整理着自己素色的绸衣。
  【幺篇】虽然久后终成美好姻缘,无奈眼前这个时候,怎么不让人伤心悲泣!心意好象痴迷,心情如同醉酒,从昨夜到今天,细腰儿更加瘦减。
  (夫人说)小姐斟酒!(红娘递酒壶,莺莺端着酒杯长吁叹,说)请喝酒!
  【上小楼】团圆欢聚没多久,离情别绪相跟而来。想着我前天晚上私下订情,昨天晚上结为夫妻,今日却要分开。我深切休会了这几天相思的滋味,却原来比别离的愁苦还要深十倍。

  【幺篇】青春年少呵,把别离看得很轻,情意淡薄呵,容易遗弃对方。全不想过去腿儿相挨,脸儿相依,手儿相携的情形与甜蜜。你给我崔相国家做女婿,算得上妻荣夫贵,只求像并蒂莲似的永不分离,远胜过状元及第。
  (夫人说)红娘倒酒吧!(红娘倒酒)(莺莺唱)
  【满庭芳】斟酒上菜太快,相对片刻,马上又要分离。如果不是酒席上母子间需要回避,真想和他叙叙夫妻之情。虽然只能相守得一时半会儿,也算是我们夫妻同桌共食了。眼里空留着深意,回想起其中的波折,差一点化成望夫石。
  (红娘说)姐姐不曾吃过早饭,就喝一口汤吧。(莺莺说)红娘,什么汤儿咽得下去呢!
  【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食,吃着就象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样,这里边多半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饭难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满了肠胃。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一对夫妻拆开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里,一声接着一声长长地叹气。
  (夫人说)套上车儿,我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一起回来。(夫人下场)(张生和长老辞别)(长老说)你这一走我没有别的话要说,我准备买科举后的录取名册看,你结婚酒的茶饭还少不得我的。先生当心,一路上多保重!从今往后我无心诵习佛经,专听你高中状元的捷报。(长老下场)(莺茑唱)
  【四边静】一会儿送别的筵席已经结束,我的车往东,张生的马儿向西,两情依依难别离,夕阳的余辉照在绿色的山岗上。不知他今晚住在哪里?即使在梦中也难寻觅。
  (莺莺说)张生,这一去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地回来。(张生说)我这一去一定不费力地考取一个状元。正是“青天有路终会到,金榜无名誓不回。”(莺莺说)你这一次赴考我没有什么相送,吟诗一首,为你送行:“抛弃我的人现在何处?想当初对我那么亲热。
  鉴赏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前几句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霜叶由青变红,故着一“染”字,泪染霜林,文辞既美,意象又耐人寻味。着一晓字,暗喻霜林的由青转红,似乎只经过短短的一夜时间。

  董西厢中这两句作“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泪人眼中血”,张生的唱词,而《长亭送别》中的莺莺的唱词青出于蓝,也更加婉妙。
  梳理剧情:
  《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据此可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叨叨令]结束):赴长亭途中
  第二部分(承上至[四边静]之前):长亭别宴
  第三部分(承上至“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咛
  第四部分([一煞]至此折剧终):长亭别后
  从《西厢记长亭送别》看中国诗词曲的抒情艺术
  《西厢记》被喻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花间美人”,是高度融合了诗词意境美、语言美的“诗式戏曲”,其《长亭送别》更是由于特殊的艺术价值而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精读课文。仔细研读这一选段会发现,这短短19曲其实运用了很多古典诗词惯用的方法来抒写人物性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张生的钟情,莺莺的深情,达到了让人沉醉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透过了这一选段的分析,也大致可为我国古典诗词的抒情方法作一个梳理。
  从抒情类型来说,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与西方艺术不同,由于中国文化中贯有的“含蓄”风格影响,直接抒情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相对较少,诸如张养浩在《朝天子》中的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等直抒胸臆的句子的出现确实为数不多,而饱含着深情厚意而有继承了中国“委婉”风格熏陶的诗人、词人们更多的是通过“藏而不露”的方式内敛地表达着自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方式不少,最常见的便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此类方式多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本身就包蕴着许多特殊意义的事物(如柳、月、荷、枫、雁、梅等)组成典型意境。在《长亭送别》中,这种方式较多,最令人称道的是【正宫端正好】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作者大块着色,点染了几种常见而又包融着无限诗意的形象,让人一来就如置身于凄恻缠绵的送别场面之中,替莺莺而忧恨。而在其它作品中,此类借景抒情的句子也是不胜枚举。诸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抒诗人悲怆寥落之情。“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融入词人对如画江山不变而历史则“悲恨相继”的感叹。此类抒情方式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比比皆是,讲解也很多,此处不再獒述。
  另一种常用抒情方式是借古典抒情。典故是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并且经过多次使用被不断加深含义的语言结构。借典故抒情极大的好处是能将无尽意蕴潜藏在极精练的语言背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长亭送别》中出现了几处,《二煞》中,莺莺唱:“我这里青鸾有信须频寄。”青莺即传说中能报信的鸟。李商隐也有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此中即蕴含着莺莺盼张生频繁来信,怕他冷落、忘却自己的忧虑。大家熟知的常用典故抒情的词人首推辛弃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抒国事凋敝的悲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壮志难酬之愤。“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 壑也风流”(《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借殷浩与司徒空之事书写追求丘壑之趣的表面下蕴含的岁月蹉跎不得用的忿怨。借典故抒情的使用和鉴赏都需要广博的阅读背景,才能深刻到体验诗人、词人欲讲而未明讲的无尽情意。
  此外,化用前人诗句融入自己的意境之中,也能通过前人创设出来的“意”增强作品的“蕴”,《长亭》中,王实甫熟练的驾驭民间语言并吸取了古典诗词中的精华,化前人的“意”为己用,如【耍孩儿】中:“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即化用极出名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抒自己愁恨之极;【端正好】“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借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突出忧愁苦恨的沉重。而在其他诗人笔下,化用也并不少见。著名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即化用唐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在,玉人何处叫吹萧”。抒繁华不再,冷清萧条之凄怅。还有“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之句,化用杜牧《夜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传达河山易主,世事沧桑之感叹。
  除了上述内容上的传情外,在表现手法上,古典诗词也有着独特而微妙的传情效果。
  其一便是诗词中修辞的广泛而巧妙的运用,常见的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在《长亭送别》中,即有大量的修辞运用,如【叨叨令】即用了排比:“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作重重叠叠的泪。……”,表现莺莺的重重怨恨、无助、凄惶。【四煞】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通过夸张,强烈凸现莺莺悲苦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修辞的运用能增强表现力,使语言具有生动之美。古诗词中运用修辞也是常见的。宋祁《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因拟人的成功运用已成为千古名句,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因夸张生动形象而流传,马致远《汉宫秋》中“灞桥伤别”选段【梅花酒】:“……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近椒房,月昏黄,夜生凉,泣寒,绿纱窗,不思量……”,这之中顶真的运用,也使这一唱段回肠荡气,令人扼腕痛惜昭君与元帝的别离。
  另外,对比、衬托也是常用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三煞】唱:“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即用对比将张生在时莺莺的幸福、甜蜜和张生走后的冷清、凄楚对照,突出送别之人的哀怨。此种手法在李白的《越中览古》中也有表现:“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今昔对比,突出历史兴亡之感喟。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也是诗词常见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即是将无形的愁形象化为有重量的东西,且车都载不起,让读者可感可知,另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这种手法运用的典例。
  在语言提炼上,古诗词遣词用字也以传情准确精妙而令人叹服。其中,动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叠字的用法最值得品位。“春风又绿江南岸”“泉声咽危石,月色冷清松”等等,都展示了动词的传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虚词的使用使诗中落寞苍凉的韵味又上一重,而叠字的运用也有独特的抒情效果;《长亭送别》【叨叨令】中有:“熬熬煎煎的气”、“重重叠叠的词”、“西西惶惶的寄”叠加起来,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之掬泪。另外,千古名句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更是将凄惶、悱恻、发挥得淋漓尽致。
  中国古典的诗词曲作品,博大精深、意蕴无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文仅窥见“豹之一斑”,希望能对大家解读古典诗词有所补益。
  今人鉴赏
  “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拆鸳鸯在两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的纯净的灵魂荚。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荚I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爱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总之,作者不仅写出了物心灵中颤动着的爱情旋律,而且写出了激荡着巨大情感潮汐的人物心灵。

  (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赏辞典》)

  “长亭送别”的曲文在《西厢记》中颇具代表性,既有丽藻,又有白描,既有对前代诗词的借鉴、化用,又有对民间口语的吸收、提炼,在总的风格上,不仅构成了协调的色彩,而且形成了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特色。论者有《西厢记》是诗剧之说。“长亭送别”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它在情节上没有多少进展,也没有戏剧矛盾的激烈转化,只是以抒情诗的语言,叙写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使全折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而又是悠长的衷愁。明代胡应麟把王实甫比作“词曲中思王太白”(见《少宝山房丛》),这比喻曾引出后人异议,但如果把它理解成是对王实甫的诗胆才气的赞誉,那么,胡氏确是有识见有眼力的。

  (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句千古传诵。

《西厢记长亭送别》原文是什么?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http://www.rixia.cc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了)(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付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扩展资料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文章赏析

《西厢记》的崔张故事乃千古佳传,人物也很美,无论是张生钟情之美,莺莺深情之美,红娘热情之美,皆清丽夭矫,沁人心脾,为“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奠下很好的基础。

艺术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驾驭语言的独特性。剧本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是语言的艺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

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采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西厢记》“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和全剧到处都有美不胜收的绮词丽语分不开的。……

艺术风格还表现在意境的创造方面。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全剧处处有诗的意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在个别悲剧性的场子里,也依然笼罩着诗的气氛。如《送别》一折,并不着重去渲染主人公摧肝裂胆的痛苦,

而是借助古典诗词描写愁恨时特有的一些表现手法,以景写人,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里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抱头痛哭,有的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那种诗意的迷惘和浓浓的哀愁,依然是一片诗情画意的动人色调,与全剧优美的风格和谐统一。

《西厢记》是一部迷人的诗剧,全剧从头到尾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诗,它有明快的抒情喜剧的节奏,有“词句警人,满口余香”的艺术语言,有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所有这一切,汇合成一种独特的风貌和格调,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西厢记长亭送别

是第四本(张君瑞梦莺莺杂剧)第三折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
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辶屯)辶屯的行,
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
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
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扌温)帮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
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
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
,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
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
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
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
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
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
难寻觅。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
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
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
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
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
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
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
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
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
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举例分析

只要语言特色就可以了~不要别的介绍~必须举些例子然后分析语言特色~越具体越好~急用啊!!!
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本身就包蕴着许多特殊意义的事物(如柳、月、荷、枫、雁、梅等)组成典型意境。在《长亭送别》中,这种方式较多,最令人称道的是【正宫端正好】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作者大块着色,点染了几种常见而又包融着无限诗意的形象,让人一来就如置身于凄恻缠绵的送别场面之中,替莺莺而忧恨。
2.借古典抒情.借典故抒情极大的好处是能将无尽意蕴潜藏在极精练的语言背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长亭送别》中出现了几处,《二煞》中,莺莺唱:“我这里青鸾有信须频寄。”青莺即传说中能报信的鸟。李商隐也有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此中即蕴含着莺莺盼张生频繁来信,怕他冷落、忘却自己的忧虑。
3.修辞的广泛而巧妙的运用.常见的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在《长亭送别》中,即有大量的修辞运用,如【叨叨令】即用了排比:“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作重重叠叠的泪。……”,www.rixia.cc表现莺莺的重重怨恨、无助、凄惶。【四煞】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通过夸张,强烈凸现莺莺悲苦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修辞的运用能增强表现力,使语言具有生动之美。
4.对比、衬托也是常用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三煞】唱:“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即用对比将张生在时莺莺的幸福、甜蜜和张生走后的冷清、凄楚对照,突出送别之人的哀怨。
5.化虚为实,以实写虚.《长亭送别》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即是将无形的愁形象化为有重量的东西,且车都载不起,让读者可感可知.
6.动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叠字的用法.《长亭送别》【叨叨令】中有:“熬熬煎煎的气”、“重重叠叠的词”、“西西惶惶的寄”叠加起来,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之掬泪。
整理了这么多,不知道怎么样?
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本身就包蕴着许多特殊意义的事物(如柳、月、荷、枫、雁、梅等)组成典型意境.作者大块着色,点染了几种常见而又包融着无限诗意的形象,让人一来就如置身于凄恻缠绵的送别场面之中
2.借古典抒情.借典故抒情极大的好处是能将无尽意蕴潜藏在极精练的语言背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此中即蕴含着莺莺盼张生频繁来信,怕他冷落、忘却自己的忧虑。
3.修辞的广泛而巧妙的运用.常见的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在《长亭送别》中,即有大量的修辞运用,如【叨叨令】即用了排比:“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作重重叠叠的泪。……”,表现莺莺的重重怨恨、无助、凄惶。【四煞】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通过夸张,强烈凸现莺莺悲苦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修辞的运用能增强表现力,使语言具有生动之美。
4.对比、衬托也是常用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三煞】唱:“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即用对比将张生在时莺莺的幸福、甜蜜和张生走后的冷清、凄楚对照,突出送别之人的哀怨。
5.化虚为实,以实写虚.《长亭送别》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即是将无形的愁形象化为有重量的东西,且车都载不起,让读者可感可知.
6.动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叠字的用法.《长亭送别》【叨叨令】中有:“熬熬煎煎的气”、“重重叠叠的词”、“西西惶惶的寄”叠加起来,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之掬泪。
《西厢记》被喻为我过古典戏曲中的“花间美人”,是高度融合了诗词意境美、语言美的“诗式戏曲”,其《长亭送别》更是由于特殊的艺术价值而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精读课文。仔细研读这一选段会发现,这短短19曲其实运用了很多古典诗词惯用的方法来抒写人物性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张生的钟情,莺莺的深情,达到了让人沉醉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透过了这一选段的分析,也大致可为我国古典诗词的抒情方法作一个梳理。
从抒情类型来说,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与西方艺术不同,由于中国文化中贯有的“含蓄”风格影响,直接抒情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相对较少,诸如张养浩在《朝天子》中的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等直抒胸臆的句子的出现确实为数不多,而饱含着深情厚意而有继承了中国“委婉”风格熏陶的诗人、词人们更多的是通过“藏而不露”的方式内敛地表达着自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方式不少,最常见的便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此类方式多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本身就包蕴着许多特殊意义的事物(如柳、月、荷、枫、雁、梅等)组成典型意境。在《长亭送别》中,这种方式较多,最令人称道的是【正宫端正好】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作者大块着色,点染了几种常见而又包融着无限诗意的形象,让人一来就如置身于凄恻缠绵的送别场面之中,替莺莺而忧恨。而在其它作品中,此类借景抒情的句子也是不胜枚举。诸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抒诗人悲怆寥落之情。“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融入词人对如画江山不变而历史则“悲恨相继”的感叹。此类抒情方式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比比皆是,讲解也很多,此处不再獒述。
另一种常用抒情方式是借古典抒情。典故是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并且经过多次使用被不断加深含义的语言结构。借典故抒情极大的好处是能将无尽意蕴潜藏在极精练的语言背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长亭送别》中出现了几处,《二煞》中,莺莺唱:“我这里青鸾有信须频寄。”青莺即传说中能报信的鸟。李商隐也有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此中即蕴含着莺莺盼张生频繁来信,怕他冷落、忘却自己的忧虑。大家熟知的常用典故抒情的词人首推辛弃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抒国事凋敝的悲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壮志难酬之愤。“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 壑也风流”(《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借殷浩与司徒空之事书写追求丘壑之趣的表面下蕴含的岁月蹉跎不得用的忿怨。借典故抒情的使用和鉴赏都需要广博的阅读背景,才能深刻到体验诗人、词人欲讲而未明讲的无尽情意。
此外,化用前人诗句融入自己的意境之中,也能通过前人创设出来的“意”增强作品的“蕴”,《长亭》中,王实甫熟练的驾驭民间语言并吸取了古典诗词中的精华,化前人的“意”为己用,如【耍孩儿】中:“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即化用极出名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抒自己愁恨之极;【端正好】“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借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突出忧愁苦恨的沉重。而在其他诗人笔下,化用也并不少见。著名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即化用唐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在,玉人何处叫吹萧”。抒繁华不再,冷清萧条之凄怅。还有“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之句,化用杜牧《夜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传达河山易主,世事沧桑之感叹。
除了上述内容上的传情外,在表现手法上,古典诗词也有着独特而微妙的传情效果。
其一便是诗词中修辞的广泛而巧妙的运用,常见的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在《长亭送别》中,即有大量的修辞运用,如【叨叨令】即用了排比:“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作重重叠叠的泪。……”,表现莺莺的重重怨恨、无助、凄惶。【四煞】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通过夸张,强烈凸现莺莺悲苦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修辞的运用能增强表现力,使语言具有生动之美。古诗词中运用修辞也是常见的。宋祁《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因拟人的成功运用已成为千古名句,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因夸张生动形象而流传,马致远《汉宫秋》中“灞桥伤别”选段【梅花酒】:“……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近椒房,月昏黄,夜生凉,泣寒,绿纱窗,不思量……”,这之中顶真的运用,也使这一唱段回肠荡气,令人扼腕痛惜昭君与元帝的别离。
另外,对比、衬托也是常用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三煞】唱:“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即用对比将张生在时莺莺的幸福、甜蜜和张生走后的冷清、凄楚对照,突出送别之人的哀怨。此种手法在李白的《越中览古》中也有表现:“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今昔对比,突出历史兴亡之感喟。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也是诗词常见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即是将无形的愁形象化为有重量的东西,且车都载不起,让读者可感可知,另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这种手法运用的典例。
在语言提炼上,古诗词遣词用字也以传情准确精妙而令人叹服。其中,动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叠字的用法最值得品位。“春风又绿江南岸”“泉声咽危石,月色冷清松”等等,都展示了动词的传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虚词的使用使诗中落寞苍凉的韵味又上一重,而叠字的运用也有独特的抒情效果;《长亭送别》【叨叨令】中有:“熬熬煎煎的气”、“重重叠叠的词”、“西西惶惶的寄”叠加起来,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之掬泪。另外,千古名句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更是将凄惶、悱恻、发挥得淋漓尽致。值得
中国古典的诗词曲作品,博大精深、意蕴无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文仅窥见“豹之一斑”,希望能对大家解读古典诗词有所补益。
今人鉴赏
“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拆鸳鸯在两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的纯净的灵魂荚。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荚I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爱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总之,作者不仅写出了物心灵中颤动着的爱情旋律,而且写出了激荡着巨大情感潮汐的人物心灵。
(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赏辞典》)
“长亭送别”的曲文在《西厢记》中颇具代表性,既有丽藻,又有白描,既有对前代诗词的借鉴、化用,又有对民间口语的吸收、提炼,在总的风格上,不仅构成了协调的色彩,而且形成了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特色。论者有《西厢记》是诗剧之说。“长亭送别”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它在情节上没有多少进展,也没有戏剧矛盾的激烈转化,只是以抒情诗的语言,叙写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使全折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而又是悠长的衷愁。明代胡应麟把王实甫比作“词曲中思王太白”(见《少宝山房丛》),这比喻曾引出后人异议,但如果把它理解成是对王实甫的诗胆才气的赞誉,那么,胡氏确是有识见有眼力的。
网上搜

西厢记长亭送别

写一篇300字左右对此曲的理解和场面描写
没找到现成的文章,给你提供点写作资料吧.

前人后人共赏《长亭送别》

前人评点
世传实甫作《西厢》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渴,扑地遂死。
(梁廷楠《曲话》)

“青山隔送行”,言生已转过山坡也“疏林不做荚”,言生出疏林之外也;“淡烟暮霭相遮蔽”,在烟霞中也;“其“风中”、“烟草”四句,非复写[端正好]中语,乃是特写双文(莺莺)眼中曾未见坐于如是之地也。[端正好]是写别景,此是写坐景也。
(金圣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夕阳古道无人语”,悲己独立也;“禾黍秋风听马嘶”,不见所欢,但闻马嘶也;“为什么懒上车儿内”,言己宜归不宜归也;“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生已过前山,适因残照而见其扬鞭也。
《闵遇五六幻西厢记五剧笺疑》)

天地间最动人归思者,莫如山色,而最慰人悬望者,莫如残照。何别?天涯游子,触景增怀。对青山之无恙,久客而悲他乡,睹落日之无多,长策而归故里。人情往往然也,未有伤心特甚如今。
(陈维崧《才子西厢醉心篇》)

今人鉴赏

“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拆鸳鸯在两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的纯净的灵魂荚。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荚I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爱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总之,作者不仅写出了物心灵中颤动着的爱情旋律,而且写出了激荡着巨大情感潮汐的人物心灵。

(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赏辞典》)

“长亭送别”的曲文在《西厢记》中颇具代表性,既有丽藻,又有白描,既有对前代诗词的借鉴、化用,又有对民间口语的吸收、提炼,在总的风格上,不仅构成了协调的色彩,而且形成了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特色。论者有《西厢记》是诗剧之说。“长亭送别”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它在情节上没有多少进展,也没有戏剧矛盾的激烈转化,只是以抒情诗的语言,叙写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使全折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而又是悠长的衷愁。明代胡应麟把王实甫比作“词曲中思王太白”(见《少宝山房丛》),这比喻曾引出后人异议,但如果把它理解成是对王实甫的诗胆才气的赞誉,那么,胡氏确是有识见有眼力的。

(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
长亭送别
王实甫
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中国元代戏剧家.编撰杂剧 14 种 ,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
了 解 作 者
王实甫
《西厢记》故事的来源
_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可是元稹却诬莺莺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妖孽",而把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说成是"善补过者".这就未免颠倒黑白,文过饰非.
___ 北宋苏轼曾在诗词里多次引用《莺莺传》的材料.秦观,毛滂都写过莺莺故事〔调笑转踏〕词.宋,金对峙时期,南戏里出现《张珙西厢记》,没有流传.北方出现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般称为《董西厢》(又称《西厢□弹词》或《弦索西厢》).它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经越出了《莺莺传》的窠臼,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
《董西厢》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的思想倾向,把莺莺受张生引诱失身的悲剧故事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愿结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喜剧.这一改变,赋予崔,张故事以新的主题思想,使它具有明显的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董解元把轻薄文人张生改变为用情专一的青年;把深受封建礼教压抑的莺莺塑造成为能够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少女;加上对正面人物如红娘,法聪,白马将军和反面人物如郑恒,孙飞虎,老夫人等的刻画,初步完成了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改造.
《董西厢》是说唱艺术,它以六分之一篇幅叙述孙飞虎与法聪,白马将军的战斗,不免偏离篇末提出的"才子合配佳人"的主题.至于对张生,莺莺,老夫人等人物性格的塑造,虽已扭转了《莺莺传》的思想偏颇,但有些地方为了耸动听众迎合小市民的情趣,在着力描摹书中人物的情态时,不免有过火的地方.唱词说白的生动,泼辣,是说唱家的长技,但通俗有余,优雅不足,未能充分显示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张生和莺莺的性格特征.这些地方,只有到了杰出戏曲作家王实甫手里才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从而完成了崔张故事由说唱诸宫调到杂剧的重新创造.
故事梗概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
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谣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

惊 艳
听琴
赴约
赖简
赖婚
闹斋
饯行
佳期
主题思想 《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 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崔莺莺和张生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崔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崔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崔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
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结构安排与戏剧冲突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此外,《西厢记》还有由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种种矛盾引起的另一条戏剧冲突的线索,这些冲突虽然属次要,却是大量的,错综复杂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推动戏剧情节一环扣一环地发展,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这正是《西厢记》令人叫绝之处. 《西厢记》的角色不多,戏却很多,情节曲折.
《西厢记》的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能够游刃有 余地展开情节,刻划人物.这是王实甫的一个创举.
人物形象塑造 《西厢记》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王实甫很善于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教养以及彼此之间的具体关系,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生动,鲜明地将其表现出来.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的卓越才能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版本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明清刻本约有一百种.明清两代的众多学者对《西厢记》评价很高,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种版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赞赏._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黛玉道"什么书 "宝玉见问,慌的藏了,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己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 "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西厢记》在他俩心中引起的强烈共鸣,也正是封建时代青年男女的共鸣.难怪封建卫道士要视之为"移人性情"的洪水猛兽,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明令禁毁,甚至道光二十四年浙江学政还在省城设局收毁之,后来类似情况还不断重演.一些封建帮闲还大造舆论:"《西厢》,《玉簪》等,诸淫亵之戏,亟宜放绝,禁书坊不得yu卖也".他们说《西厢记》是"淫书之尤者","看了《西厢记》,到老不成器",千方百计诋毁之.更有甚者,他们还瞎编什么《西厢记》作者"嚼舌而死",死后被打入阿鼻地狱不得超生,连那些推崇者如李卓吾,全圣叹,也因评点《西厢》而不得善终云云.

《西厢记》
第六才子书
——(明末清初)金圣叹
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
——(元末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文学家郭沫若曾经说过: 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
长亭送别
《西厢记》之
离愁别恨的绝唱
节选部分情节背景
莺莺,张生冲破礼教的樊篱,自主选择了婚姻,经过激烈斗争,迫使老夫人接受这一实事之后,老夫人再生枝节,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张生"明日便上朝取应去",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又面临着新的考验.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剧情层次,拟小标题,并说说切分的理由,
以别宴前后的时间发展为线索,精心安排19支曲子,集中刻画了崔莺莺送别的心情.依据时间及剧情发展,本折分为四个层次:
1,送别途中.共三曲两科白.写赶赴长亭路上的情景.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的心绪.
2,长亭饯别. 共八曲五科白.写的是在长亭别宴上的场景,突出刻画了崔张二人痛苦无奈的心情.
3,长亭分别 . 也是六曲五科白.写的是莺莺对张生的嘱咐.
4,别后目送.共两曲.写分手后莺莺心情.
戏 眼
离愁别恨
送别途中
怨功名
念羁旅
忧重娶
长亭饯行
长亭分别
分别目送
愁别离
赏析曲词
1,读完这套曲词,你印象最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请在体现这一特点的曲子中选取出你喜欢 的,并说说理由.
这折戏情节 十分简单,读完后印象 最深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挥之不去的凄婉氛围:那高蓝的秋空,萎积的黄花,凄紧的西风,南飞的大雁,四围的山色,夕阳的古道……在我们心中永远定格为"秋天的故事".用原文说,就是"早是离人伤感受,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用"暮 秋天气",营造出环境,背景和气氛,来渲染烘托人物内心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就是这折戏最突出的特点. 最能体现这种情景交融特色的曲子有[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等.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名曲鉴赏
景物(意象的选择)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霜林醉

离人泪

一切景语皆情语
哀怨忧伤
空间广阔色彩斑斓
意境
凄美悲凉
一,意象的组合,
典雅华美 :
二,情感的抒发,
委婉含蓄 :
三,动词的运用,
恰到好处 :
端正好一曲,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
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
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
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
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
经霜 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
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
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朱劝《太和正音谱》
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统一,诗意浓郁,哀愁绵长,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
这一折开头一曲《正宫端正好》,即以疏淡几笔,描绘了一幅动人的长亭送别图:碧云密布,黄花遍地,西风凄紧,北雁南归……作者如椽之笔,由头顶之天至脚下之地,从耳边之风到眼中之归雁,大块设色,融情于景,只捕捉几样形象,稍加点染,就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历来十分脍炙人口.清代梁廷楠《曲话》卷五云:"世传实甫作《西厢记》,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曲坛上这一逸闻,正好说明作者呕心沥血之苦,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真是无风雨无以丽其姿,无严霜无以煊其色!可以说是剧曲中一首"秋思之祖".
1,"碧云天,黄花地",来自范仲淹的《苏暮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滚绣球):要抓住表示依恋不舍的词语和三个"恨"字.这是一首咏叹曲."迟""疾""系""挂""快快""却告了"------又早"松了""减了",每一句都在咏叹不忍分离的苦楚.三个"恨"反复出现,越"恨"含义越深广,表现了炽热而又复杂的感情.垂垂的柳丝,在莺莺的眼中成为拴马的缰绳,疏朗的树林,也可挂住斜阳的绳索.拉住心爱的人儿不再前行,拖住将落的太阳,让时光永驻.周围的景物一切都成为莺莺抒发心中离愁的对象.经历了千辛万苦,多少波折,才结束了苦苦相思,还未等倾吐衷曲,又被发誓"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狠心母亲逼迫分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夸张地表现了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尤其是"马儿 tun tun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更是绝妙,马儿慢慢行,是莺莺的希望,更是张生的心愿,再慢也要前行,车儿只得快跟. 一慢一快,紧相追随,多希望马停车偎,比肩并坐,疏林挂日,更不复夜,千秋万代,永在长亭.这一番微妙的心理,真是把莺莺的情思,写得淋漓尽致,真不知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
(一煞):要抓住"夕阳古道 "意象和两处 幻觉."夕阳古道 "萧瑟凄凉,不仅增添了苍凉的意味,更给人无穷联想,包含许多"潜台词".怅然痴立,极目远送,产生幻觉,先是耳闻无声,一片寂静中竟忽有马嘶传来;后恍恍惚惚对自己的举动举止竟无法理解.
(收尾):要抓住车儿"装不下许多愁"这一构思精妙处.离愁原是抽象的,这里借鉴了前人的用法,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用夸张的手法实体化,表现了痛苦的深重.
2,四支曲子,两支在开头,两支在结尾,它们抒发的感情是不是一样 试结合第二,三部分曲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不一样.如果说开头两http://www.rixia.cc支曲子抒发的只是痛苦之情的话,那麽,到第二,三部分,作者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具体复杂的内涵,袒露在我们面前的是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其中有忧虑:荒村雨露,野店风霜,无人扶持,最难调护;还有埋怨:拆散鸳鸯,催逼上路,此情难诉,此恨谁知;更有不安:异乡花草,再行栖止,停妻娶妻,忘情负义.这些忧虑,埋怨,不安,都是与莺莺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练习: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 [滚绣球]
[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
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
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
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
相府千金催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
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
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
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
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
地吗 "开席吧!"老夫人冰冷的声音告诉莺莺:这是无法拒绝的现实.
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纵有万语千言要讲,却又无从说起.看着南飞
的大雁,莺莺在心里对张生说,托付深情的大雁,传来平安的消息吧!
改写[滚绣球]
修长的柳丝挽不住远行的脚步,萧瑟的树木止不了迫近的日暮,唉,马儿怎会了解离别的苦楚 夕阳又怎能体会相思的孤独,幸福的清泉为你在瞬间干枯……从今以后,伤心向谁来倾诉
《长亭送别》[一煞] 改写 青山, 你为什么阻隔了送行的目光 疏林怎么这般无情, 四周升起的暮霭 遮住你远行的背影 夕阳的古道 吹刮着让人心痛的寂静 莫非是马儿也不忍分离 才发出阵阵的嘶鸣 恍惚间 我听到你归来时马啼的声音 为你送行, 在这秋风中 在这十里长亭.
[收尾]改写 山影寂寞 包围 重叠的泪水 夕阳萧瑟 冰冷的花 蕊 还在 等谁 车载来思念的气味 带不走秋风的寒冷 还在等谁 空气里布满了心事 装不下 也无法入睡
[
阅读下面的曲词,完成1-4题.
[正宫端正好]
[ 耍孩儿]
[四煞]
[一煞]
[收尾]
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答案:C."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2.对[ 耍孩儿] 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答案:C 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3.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答案:D 留恋美景显然不当
4.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所表达的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出."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令》
答案:D 该句写的是亡国之痛,不是离别之愁
5,试以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6,【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从唐诗宋词中找出有关"愁"的诗句.
青山: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古道: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夕阳:秋草独行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王贾宜宅》
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烟霭: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霖寒蝉凄 切》
7,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场面需要那些关键词
长亭
长亭短亭是古时设在官道旁的供旅客休息的亭子,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即言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折鸳鸯在两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的心理内涵的纯净的灵魂美。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幸福爱情,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因此,临别时,她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总之,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作品撼人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不仅写出了人物心灵中颤动着的爱情旋律,而且写出了激荡着巨大感情潮汐的人物心灵。

作者善于化用名句中的优美成句,也擅长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白描俊语。曲词或秀丽典雅,含蓄悠长;或质朴自然,活泼爽利。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例如,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是咏秋名句。王实甫易“叶”为“花”,移入【端正好】一曲,与飞雁、霜林一起,组合成一幅新的暮秋图,完全切合剧中的情景和离人的心绪。【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句,是对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意境的再创造,极其形象地传达出人物心灵所承受着的感情重压。【叨叨令】【快活三】两支曲子,出语当行,极富生活气息。【脱布衫】前两句是诗词的格调,写莺莺眼中的秋景;后两句是生动的口语,写莺莺眼中的张生。正是这萧瑟的秋色,映衬着愁苦的张生。既抒写了莺莺的情绪,也描写了张生的神态。在《长亭送别》中,这两幅笔墨,交替并用,得心应手,炉火纯青,为多侧面、多色彩地再现人物的情感节律,提供了成功的艺术手段。

(一)“天下夺魁”的《西厢记》。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西厢记》就由此加工创造而成。《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圆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二)“秋思之祖”。
清代梁廷楠《曲话》卷五云:“世传实甫作《西厢记》,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谒扑地,遂死。”曲坛上这一逸闻,正好说明作者呕心沥血之苦,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真是无雨无以丽其姿,无严霜无以煊其色!可以说是剧曲中一首“秋思之祖”。《长亭送别》语言华美典雅,以富于文采为特色:(1)善于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情、景交融,情、境合一,富于意境美,语言委婉隽永;(2)较多地借用或化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善于将古代诗词中典雅凝炼的语句,与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语言更具有诗化的特点;(3)修辞方法多种多样。

《长亭送别》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她也有深深的忧虑,EUzTIB明确的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停妻再娶妻”,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有现实基础的。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著。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限于“儿女情长”。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

《长亭送别》一折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日夏养花网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一种心灵上的契合。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全文

要完整锝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西厢记《长亭送别》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18681.html

上一篇:秀球花一年苗能开花吗?

下一篇:一首关于茉莉花的歌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