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主要有哪些?如何控制这种病害
现代植物病害发生的特点有哪些?
目前植物病害是植物生长最复杂多变而难以克服的影响因子,是一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其种类很多。最有名的是1845—1846年欧洲暴发的马铃薯晚疫病,其中爱尔兰岛受灾尤重,马铃薯几乎全部被毁,使以此为食的800多万居民中,数十万人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100多万人背井离乡逃往美洲。1943年孟加拉由于水稻胡麻斑病而使稻谷歉收,发生严重的饥荒,死亡200多万人。植物病害还限制了某些作物的种植,如荷兰榆病毁灭了美洲的榆树,栗疫病使得美洲栗在北美消失,咖啡锈病造成斯里兰卡不能继续生产咖啡,改种茶树,从而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驰名中外的新疆哈密瓜受病毒侵染后,含糖量降低,品质变劣。人、畜食用了某些发病的植物后会中毒。防治植物病害,会增加人力、药械等方面的投入,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以病毒病为例,植物病毒病素有植物癌症之称,属侵染性病害。迄今全世界已被确认的植物病毒就有990多日夏养花网种,与未知病毒相比,被人们描述的还只是个小数,如以每种植物平均被一种病毒感染(实际上许多植物往往可被多种病毒感染),那么自然界中有多少种植物就可能备有多少种病毒。其中,大部分病毒的致病力都比较强,可想而知,国内外植物病害发生形势是多么严峻。全球农作物遭受病、虫、杂草为害的损失高达总产值的35%。以美国为例,每年农作物损失总额约占总产值的37%,其中12%为病害所致。每年仅由于作物病害一项造成的损失就达91亿美元。1982年全世界仅禾谷类作物由于病害造成的损失高达238亿t,约占全年产量的14%。
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给种植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加上耕作制度、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等的变化以及人为不合理或过分干预等影响,我国植物病害的发生频率和为害程度上升,导致防治难度增加,一些病害已呈持续暴发、突发之势,损失惨重,重者田块绝收,成为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国至今仍呈上升趋势,1995年以来,该病在水稻区发生逐年加重,现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最主要的病害。2002年该病在江苏、河南等省市的一些地区大范围暴发。2003年又在江苏大暴发,全省发病面积超过66.7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34.5%,给水稻生产造成很大损失。2004年该病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云南全面大流行,发病面积在333.33万hm2以上,其中仅江苏省发病面积即达157.13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79%。有的地方对于病害的新变化,未能及时采用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技术,仅靠化学防治手段,引发一些负面结果,如致使病害出现抗药性、生态环境遭到污染等,导致病害为害持续加重。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率明显上升,年均发生面积超过20世纪80年代约1/3,暴发的病虫种类和次数增多,防治难度加大,损失加重。我国是农作物病虫灾害较猖獗的国家之一,有害生物常见种类有1600多种,常年致灾种类几十种。据报道,我国仅农作物病害就有742种,这些病害与其他有害生物一起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发生面积1.87亿hm2(次),在不防治的条件下,平均每年造成粮食损失15%左右,棉花损失20%~25%。在20世纪90年代损失明显加重,平均发生面积达2.48亿hm2(次),较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33%,在积极防治的情况下,每年仍损失粮食150多亿kg,棉花3亿多kg。在此期间,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稻瘟病、稻麦纹枯病、棉黄萎病、玉米病毒病等病害相继暴发流行,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收、失收甚至绝收。
林木病毒病害是什么?
(virus diseases of forest trees)
(梁子超)
由病毒引起的林木病害。到20世纪80年代初已报道有几十种,感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3964病的树种有槭属、七叶树属、柿树属、榕树属、梣树属、核桃属、桑属、泡桐属、杨属、栎属、刺槐属、接骨木属、榆属等30余属植物。大部分林木病毒病害危害并不十分严重。杨树花叶病在欧洲发生较普遍,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较大。白蜡树花叶病、刺槐花叶病和臭椿花叶病等是中国比较常见的林木病毒病。许多原来认为是黄化类型病毒病的林木病害,如泡桐丛枝病和桑树萎缩病,1967年以后重新被鉴定为类菌质体病。
症状
植物病毒病害绝大多数是系统侵染的,逐渐从侵染点扩展到植株全身,局部性的很少。但症状在叶部和嫩枝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有时也表现在果实上,主干和地下部组织中虽有病毒存在,一般很少表现出症状。有些树木患有病毒病,但无外表症状,或者在高温时不表现症状,或者在低温时不表现症状。病毒大多只抑制寄主树木生长,但偶尔也能在短期内使树木死亡。
最常见的症状有下列几种:①变色:包括黄化、花叶和叶脉透明等;②畸形:包括卷叶、缩叶、小叶、糙皮、多花、丛枝等(病害严重时,果实也常出现皱缩和变小等现象);日夏养花网③坏死:包括叶斑、环斑、条斑、萎蔫以及韧皮部组织坏死等;④生长停滞:包括矮小,开花结实减少,甚至不开花不结实等。
病毒性状
病毒是自然界最小的生物,大小只有10~100毫微米,需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形状不一,大多数植物病毒呈杆状或丝状。病毒的基本结构是以核酸为核心,外围以蛋白质组成衣壳,总称为核衣壳。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核酸可单股(链),也可双股。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进行物质代谢,必须在活细胞中寄生,由寄主提供病毒合成原料、能量和场所,而且只能在易感的活细胞中寄生和繁殖。病毒不象其他生物一样以二分裂方式繁殖,而是以复制方式增殖,繁殖过程包括吸附、进入、脱壳、复制与合成、装配与释放等阶段。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受核酸基因的控制,有稳定的遗传性,同时病毒也可由于核酸基因组的改变(突变),或由于基因的杂交而发生变异。大多数病毒进入寄主细胞后,由于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或由于产生了抑制细胞生物合成的酶类,或由于病毒的复制增殖影响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致使寄主细胞产生病变,甚至死亡。
传染方式
①昆虫和螨类传染:传染病毒的昆虫主要是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种类,其中以蚜虫为最重要;②苗木传染;③嫁接和无性繁殖传染;④花粉和种子传染:如桦树和核桃树中的樱桃卷叶病毒属这一类型;⑤叶汁机械传染:如梓树、朴树、梣树、冬青、核桃、女贞、泡桐、杨树、刺槐等林木病毒病属这一类型。
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健全检疫制度,对病区的接穗、插条和苗木要做好检疫工作,以保护无病区和新区。②建立无病苗圃:为了确保一个地区的苗木不带病毒,每一地区应设立无病苗圃。苗圃应从无病区采取繁殖材料,如不得已采用病区的接穗和插条时,要从健株上剪取芽条和切条,种植后经常喷药治虫,经过1~2年确认无病后才好采用。③清除病株:在无病区和新区发现病株或可疑病株应立即挖除,以消灭侵染来源,防止病害蔓延。④喷药治虫防病:常用药剂有马拉硫磷、敌敌畏和敌百虫等,要按昆虫的不同龄期进行多次喷药。为了防止传毒虫媒产生抗药性,应注意药剂混合使用或轮换使用,并且不要随意加大浓度。⑤选育抗病品种。
怎样对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进行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是以选种抗病品种和防治传毒蚜虫为主,以加强栽培管理措施为辅。主要采取栽培避病和治蚜防病措施,避免苗期发病和生长前期发病与传播。
1.选用抗病品种
大白菜的抗病品种有北京新1号、抱头青、83-61、冀3号、牡丹12、山东1号、青杂5号、烟台1号、天津绿、城阳青、小杂56、北京大青口、包头青、塘沽青麻叶、晋菜1号、晋菜3号等抗病品种。普通白菜可选用叶色深绿、花青素含量多、叶片肥厚、叶肉组织细密、生长势强的小白菜、油菜、青菜等普通白菜品种,如抗青,绿秆青菜,矮杂2号小白菜,矮抗1号、2号、3号,豫油2号,山东91—31、34、37、山东14、18、22、30。青帮油菜等。
2.加强栽培管理
调整蔬菜布局,增加植株抗病能力,合理间、套、轮作。及时拔除病株,培育壮苗。深翻起垄,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防止脱肥早衰。根据天气、土壤和苗情掌握蹲苗时间,干旱年份缩短蹲苗期。发现病弱苗及时拔除。苗期水要勤灌,以降温保根,增强抗性。
(1)轮作与葱蒜、茄科及豆科等作物进行合理轮作,以消灭病源。
(2)消灭病毒传播来源适期播种,可适当晚播避过高温及蚜虫高峰。
(3)大田管理合理追肥浇水,忌偏施氮肥,多施复合肥,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抗病力。
清除菜地周围的杂草,并彻底防治蚜虫,将蚜虫消灭在迁飞之前。用30cm0cm的黄色塑料板涂机油或凡士林诱杀。在菜地上插3~4块黄板诱杀蚜虫。
3.治蚜防病
苗床驱蚜。苗期防蚜至关重要,要尽一切可能把传毒蚜虫消灭在毒源植物上,尤其是春季气温升高后对采种株及春播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更要早防。发病初期开始喷洒新型生物农药——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原名抗毒剂1号)300倍液或病毒1号油乳剂500倍液、1.5%植病灵Ⅱ号乳剂10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隔10dl次,连续防治2~3次。根据蚜虫对银色的忌避性,应用银色反光膜驱蚜效果较好。药剂治蚜。种株窖藏地区,入窖前和出窖栽植后彻底治蚜;秋白菜播种前,喷药消灭邻近菜地及杂草上的蚜虫,避免有翅蚜迁飞传毒。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发病初期开始喷洒病毒1号油乳剂500倍液或1.5%植病bVlGxhn灵Ⅱ号乳剂10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20%病毒灵、2%宁南霉素、20%病毒A。间隔10d左右,连续喷施2~3次。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或2.5日夏养花网%溴氰菊酯400倍液,视蚜虫发生情况防治2~4次。同时,加强田间观察,在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每10d1次,连喷2~3次。在发病初期喷0.1%~0.2%的高锰酸钾液,可控制病害的发展。在下地干活前,用皂角粉500g加水10kg浸泡12h后的滤液,喷洒十字花科蔬菜,可使病毒钝化,失去传染力。
类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有哪些症状?
植物类病毒(viroid)是相对分子质量1*10左右的,由246~574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环状RNA寄生物。典型的类病毒为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bVlGxhn(Potatospindletuberviroid,PSTVd)。类病毒无蛋白质外壳、耐热性高、侵染活性高、仅存在于植物细胞核中以及不显症侵染等,这些是类病毒不同于病毒的特点。迄今已发现了类病毒引起的30余种植物病害,病株无明显表观症状或表现畸形、坏死、变色等症状。
文章标签:
上一篇:薰衣草是哪个城市的市花?
下一篇:直接用土扦插月季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