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古文《菊》译文

2021-02-14 10:00:28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75

古文《菊》和《莲》的现代文

古文《菊》和《莲》的现代文,不用太长,250字左右!!快快!!!我要写作文作参考!!!
《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即降,百花零落,为菊独盛。《莲》莲花,亦曰荷花。种于暮春,开于盛夏。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曰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译文:
菊花开的时候,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清新淡雅.它的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的黄,有的白,有的赭,有的红,种类非常多.菊花很耐寒,严霜快要降临的时候,那时很多花都已经凋谢了,惟有菊花仍然盛开.
《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 如瓜。其色或黄 或白 或赭 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即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莲》:莲花,亦曰荷花。种于暮春,开于盛夏。其叶,大者如盘日夏养花网,小者如钱。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曰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菊花盛开的时候,香气四处飘溢。它的花瓣呈丝状或是瓜状。它的颜色有黄 白 赭 红等,种类很多。它天生不怕寒冷,严霜来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零了,只有菊花开的最为茂盛
莲花,又叫做荷花。种在春天的末期,开在盛夏时节。它的叶子,大的像盘子,小的像钱币。它的茎是横着长在泥中,名字叫做藕。它的果实叫做莲子。藕和莲子都能食用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

“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杂草。菊,仅从其枝叶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是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的。诗人劈头一句,就告诫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初唐崇文馆学士崔融曾作《瓦松赋》,其自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日夏养花网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神”,毫无生气。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爪子。它的颜色,有的黄、有的白、有的褐、有的红,种类繁多。菊花的特性是,能经受住寒冷,寒霜降落之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莲花,也叫荷花。暮春时节栽种,盛夏时节开花。莲花的叶子,大的就像盘子一样,小的则像铜钱一般。莲花的茎横在泥中,它的名字叫莲藕,它的果实叫莲子。莲藕和莲子,都可以食用。

文言文《菊哺记》的译文

翻译: 舂陵这个地方的习俗是不喜种菊花的,我之前曾经从别处带来,种植在院前的墙下.等我再来的时候,菊花已经不在了.我徘徊在种过菊花的地方,叹息了很久. 谁不知道菊花很具有观赏性呢?既是很好的药材,又可以作为蔬菜.就算把它种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不大合适,那就把它移植到别处好了,怎么忍心完全摧毁掉,这么不知道爱惜呢?贤人君子们立身处世,不能不慎重选择处所啊,一旦不合时宜,招人厌弃,就像这菊花一样,是多么让人伤心的事啊. 于是我另开辟了一片园圃,重新种植菊花.这个地方接近人起居休息的地方,一般人不会走到这里来;靠近闲时登高望远的亭台,远离熙来攘往的车马人群.就算对歌妓来说,菊花也不是什么讨厌的东西;对于饮酒者,菊花还可以助兴.我为这个新建的菊圃做了这篇记,传给后人,并且摘录了《药经》,写在后面。
原文:舂陵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
     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人,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重爱,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日夏养花网 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不此行列。纵参歌妓,菊非可恶之草;使有酒徒,菊为助兴之物。为之作记,以托后人,并录《药经》,列于记后。
翻译: 舂陵这个地方的习俗是不喜种菊花的,我之前曾经从别处带来,种植在院前日夏养花网的墙下.等我再来的时候,菊花已经不在了.我徘徊在种过菊花的地方,叹息了很久. 谁不知道菊花很具有观赏性呢?既是很好的药材,又可以作为蔬菜.就算把它种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不大合适,那就把它移植到别处好了,怎么忍心完全摧毁掉,这么不知道爱惜呢?贤人君子们立身处世,不能不慎重选择处所啊,一旦不合时宜,招人厌弃,就像这菊花一样,是多么让人伤心的事啊. 于是我另开辟了一片园圃,重新种植菊花.这个地方接近人起居休息的地方,一般人不会走到这里来;靠近闲时登高望远的亭台,远离熙来攘往的车马人群.就算对歌妓来说,菊花也不是什么讨厌的东西;对于饮酒者,菊花还可以助兴.我为这个新建的菊圃做了这篇记,传给后人,并且摘录了《药经》,写在后面。
——望采纳,精锐兰溪李老师

古文翻译器,李渔,菊

使能以种菊之无逸者砺其身心,则焉往而不为圣贤?

一、《菊》出自《闲情偶寄》,作者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66430,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夏李村人,生于南直隶雉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二、出自原文:

从前题咏诸公,皆若是也。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乃深于爱菊,非薄之也。予尝观老圃之种菊,而慨然于修士之立身与儒者之治业。使能以种菊之无逸者砺其身心,则焉往而不为圣贤?使能以种菊之有恒者攻吾举业,则何虑其不二 青紫?乃士人爱身爱名之心,终不能如老圃之爱菊,奈何!

三、译文:

1、以前题诗咏菊的人都是这么做的。我提出这个想法,是为了替菊花报恩,是出于对菊花的深爱,并不是想贬低它。我曾经细心观察不辞辛劳种养菊花www.rixia.cc的老园丁,感慨于那些修身治学的文人学者。如果他们都能像园丁种菊花那样勤勤恳恳,不图安闲,磨砺身心,哪有不成为圣贤的道理呢?

2、如果用园丁那样的恒心和耐性攻读诗书、求取功名,还愁做不了高官吗?只是文人们爱学问爱功名的心情,终究不如老园丁爱菊深切。有什么办法呢?

四、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和1667年(康熙六年)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的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扩展资料

一、李渔在《闲情偶寄》的凡例里说自己著本书有“四期三戒”。一期“点缀太平”,一期“崇尚俭朴”,一期“规正风俗”,一期“警惕人心”。其中“点缀太平”和“警惕人心”是旧时著书人的行话,我们不必理会,而“崇尚俭朴”和“规正风俗”则是确然可见的。最能见出李渔的有趣来的,正是在“崇尚俭朴”四个字里。

二、《闲情偶寄》共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一般人只把《颐养部》视为养生学著作。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只不过“《颐养部》总论养生,专论养生,而其他各部分论养生者必备的专门知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闲情偶寄

如果他们都能像园丁种菊花那样勤勤恳恳,不图安闲,磨砺身心,哪有不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5316535成为圣贤的道理呢?


李渔
菊花者,秋季之牡丹、芍药也。种类之繁衍同,花色之全备同,而性能持久复过之。从来种植之花,是花皆略,而叙牡丹、芍药与菊者独详。人皆谓三种奇葩,可以齐观等视,而予独判为两截,谓有天工人力之分。何也?牡丹、芍药之美,全仗天工,非由人力。植此二花者,不过冬溉以肥,夏浇为湿,如是焉止矣。其开也,烂漫芬芳,未尝以人力不勤,略减其姿而稍俭其色。菊花之美,则全仗人力,微假天工。艺菊之家,当其未入土也,则有治地酿土之苏,既入土也,则有插标记种之事。是萌芽未发之先,已费人力几许矣。迨分秧植定之后,劳瘁万端,复从此始。防燥也,虑湿也,摘头也,掐叶也,芟蕊也,接枝也,捕虫掘蚓以防害也,此皆花事未成之日,竭尽人力以俟天工者也。即花之既开,亦有防雨避霜之患,缚枝系蕊之勤,置盏引水之烦,染色变容之苦,又皆以人力之有余,补天工之不足者也。
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婆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若是,则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人美之而归功于天,使与不费辛勤之牡丹、芍药齐观等视,不几恩怨不分,而公私少辨乎?吾知敛翠凝红而为沙中偶语者,必花神也。
自有菊以来,高人逸士无不尽吻揄扬,而予独反其说者,非与渊明作敌国。艺菊之人终岁勤动,而不以胜天之力予之,是但知花好,而昧所从来。饮水忘源,并置汲者于不问,其心安乎?从前题咏诸公,皆若是也。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乃深于爱菊,非薄之也。
予尝观老圃之种菊,而慨然于修士之立身与儒者之治业。使能以种菊之无逸者砺其身心,则焉往而不为圣贤?使能以种菊之有恒者攻吾举业,则何虑其不二 青紫?乃士人爱身爱名之心,终不能如老圃之爱菊,奈何!
【译文】
菊花是秋天里的牡丹、芍药。它们在品种繁多这一点上相同,在花色齐全这一点上也相同,在花期持久这一点上,菊花还超过了牡丹和芍药。自古以来种植方面的书,讲述其他的花都很简略,唯独在讲述牡丹、芍药和菊这三种花时很详细。人们都说这三种花可以等量齐观、平起平坐,我偏偏认为它们截然不同,区别就在前两者是大自然造出来的,后一个是人工造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牡丹、芍药的美,全都依靠自然,而不是人创造的。种植这两种花,不过冬天施点肥,夏天浇点水,如此而已,再也不用费什么劲了。当其开花的时候,色彩烂漫,绝不因为人对它投入的精力少而减弱它的娇美和色彩啊。菊花的美,却大部分依靠人力,较少依靠自然。种菊花的人,在它还没有种到土里之前,就要承担选种和碎石治土的工作,菊花种到土里,还有一些插标记、做记录的事情要做。花还没有发芽破土之前,就已经耗费了相当的人力。但是真正的辛苦劳累却在分秧栽种之后才开始,防旱啦,防涝啦,摘头啦,掐叶啦,去蕊啦,接枝啦,捉虫子、挖蚯蚓、防止病虫害啦,这都是在花还没开的时候,费尽人力,期待老天爷让花开得尽如人意。到花有了骨朵而又没开之前,还要时刻惦记防止雨淋、霜打,勤勤恳恳地束枝系蕊给花造型,不嫌劳苦和麻烦,不分昼夜地给花浇水,辛辛苦苦地一朵一朵地给花上色,这一切地辛苦劳累,都是为了用人力来弥补自然的不足。
为了菊花,种花的人从春天到秋天,从早上到晚上,没有一刻能休息。一定要这样,菊花才能长得丰满、艳丽,堪称美观,不然的话,就长相萎琐的野菊花没什么两样,只有装点篱笆的份儿。如此说来,菊花的美并不是大自然造就的,而是靠人雕琢出来的。既然是人的力量,却要归功于自然,把菊花与牡丹、芍药这两种不用花费辛劳的花同样对待,这不是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吗?我知道掌管花开花谢、暗中评判,从而决定哪种花好、哪种花坏的,一定是花神。
自从有菊花以来,高人雅士无不竭力赞美它,我却反其道而行,并不是我非要跟陶渊明作对。种菊花的人辛苦了一年才造就了菊花,不赞美他们巧夺天工的创造力,就是只知道花好,却不知花的创造者,饮水忘源,把取水的人丢在一边,能心安理得吗?以前题诗咏菊的人都是这么做的。我提出这个想法,是为了替菊花报恩,是出于对菊花的深爱,并不是想贬低它。
我曾经细心观察不辞辛劳种养菊花的老园丁,感慨于那些修身治学的文人学者。如果他们都能像园丁种菊花那样勤勤恳恳,不图安闲,磨砺身心,哪有不成为圣贤的道理呢?如果用园丁那样的恒心和耐性攻读诗书、求取功名,还愁做不了高官吗?只是文人们爱学问爱功名的心情,终究不如老园丁爱菊深切。有什么办法呢?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古文《菊》译文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93947.html

上一篇:有一种花花骨朵儿有点像棉花但是长在树上叫什么?

下一篇:露地越冬甘蓝的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