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我需要一些稀有植物的资料,越多越好!有图片更好!

2021-01-24 09:20:25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71

我需要些环保资料,越全越好!

只要和环保有关额都要
环保知识 身边的环保 环保文章 水资源专题
能源专题 土地专题 生物专题 绿色人物
电池专题 风沙专题 森林专题 环保产业
垃圾专题 大气、气候专题 红树林专题 本站原创作品
奥运专题 绿色消费

原创作品

看世界
环保好书评
给我一捧阳光
垃圾回收的倡议书
心中那蓝蓝的白云天
对98年长江洪水的认识
一道数学题——学校数学周的更新
锡阳不夕阳--访著名环保活动家唐锡阳
饮水思源——深圳实验学校学生对深圳水库的调查
红树林:并不仅仅拥有美丽——深圳红树林现状考察报告
GLOBE环保贺卡
GLOBE环保墙纸

环保知识

环境时事 环境监测
算算环境成本 环保纪念日
人类环境宣言 环境外交与中国
21世纪绿色革命 可持续发展定义
计算机与环境保护 危险中的世界遗产
地球何时不堪重负?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谨慎乐观面对21世纪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环保常识(解说词2) 环保常识(解说词3)
环保常识问答100题 寂静的春天 下载(249K)
建构21世纪绿色科技观 全球变暖威胁老年人生命
巴西正式实施环境犯罪法 洗衣粉中有文章(有磷与无磷)
21世纪中国环境面临挑战对策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中国环境状况:为你焦虑为你忧 21世纪人类将面临的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人类未来的必由之路 朱镕基就世界环境日发表电视讲话
生物区域规划 21世纪保护区管理的新方向 政协建议建立绿色税收制度增加环保投入
极地冰川融化释放古老病毒对人类形成威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给政府的建议 华北地区大旱不止分析气候变化的非气候原因
二恶英是什么? 绿色政治论纲
绿色包装的困扰 何为环保标志
环保常识解说词 什么是生态环境
世纪末的地球环境 环境质量标准简介
2000年全球环境展望 2000年九大环保新闻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三千亿美元"环境费"值吗?

身边的环保

我能为环保做什么 全球青少年环境公约
环保行为规范 绿色生活宣言
如何参与绿色通道 即使你还是学生
环保从节约做起 生态旅游之我见
使世界清洁起来 用旧电脑赚钱
环保的人 身边的环保
过节俭生活,让生命永续――介绍环保新理念:生态足印 洗毛巾与环保

环保文章 报道

西雅图宣言 家有绿色
哭泣的草原 地球在哭泣
绿色生活宣言 环保教育游戏
重归香格里拉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自然有没有朋友? 水泥地上的野花
一次感动世界的演讲 善待生命 善待自己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绿色"桂冠不能乱戴
来自香格里拉的遗憾 在内蒙古旅行时的随想
地球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上帝与地球人的最后对话
天篷元帅观水:天灾乎,人祸乎? 写给新千年的第一个地球日
环保拍手歌 自然的曲线
将我们的爱返还自然 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
美丽地球美丽新世纪 影响和改变环保思想的著作
保护环境也得来个严防死守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 4月22日让我们记住地球日

水资源专题

无水可调 水的浪费
我国近海20万平方公里海域受污染 淡水资源管理要从冲突到合作
新疆生态用水告急 地球上水的分布
21世纪的热点:水 水的基本知识1
我们的海洋,我们的家 水的基本知识2
我国用水效率低下 我国洪水灾害种类
危机!北京的水资源 关于水的一组数据
重点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旬报 21世纪中国缺水形势分析及其根本对策——藏水北调
家庭用水节省法 提议冷水洗澡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 面临21世纪的中国资源问题
水,一个尚待澄清的话题 黄河防汛警钟已敲响
水,人类战争的导火索? 废水治理技术方案的选定
自来水问答 拒绝纯净水
咸水滴灌是绿化沙漠的有效途径 保护母亲河,环保绿色行
滴水成爱

能源专题

核电站的困惑 21世纪的潜在能源
新型植物能源研究 历史上有关核事故的资料
能源日趋紧张,听说石油能种植!!! "可燃冰"有望成为后续能源

土地专题

发展草业促进农业生态建设
加大投入维护草原资源优势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
环境问题及生态农业建设对策
中国的著名湿地 什么是荒漠化
破坏性开发:哈纳斯自然保护区毁于一旦 开发生态旅游莫糟蹋生态环境
什么是湿地? 保护珍贵的地质遗产

生物专题

拯救世界珍禽 朱鹭迫在眉睫 "中国濒危物种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1900年—1980年绝种的动物 善良的海兽 无情的eSgljO文明
国际观鸟赛,共话爱鸟情 普氏原羚生存面临危机
全球半数物种面临灭绝 动物解放1975年初版序
物种减少是人类的灾难 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
无线电跟踪绿尾虹雉 动物保护行为指南
洞庭观鸟迎千年 对地球的贡献
爱尔兰风情 把小鱼放回去
熊的故事 斑羚轶事
印度观猴 野兽悲歌
生物控制显身手 鲸集体自杀之谜
虎在消失魂在失落 灭绝 墓地 警示
阅读树木 倾听自然 与鸟为伴 以鸟为鉴
我们危在旦夕的亲戚 濒危物种保护与人类
来自印度的动物保护讲座 中国一级保护动植物名录
以动物为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动物,我们能做什么?
观鸟,身心之乐;关鸟,天人之祸 内蒙大篷车、草原生态游”观鸟日记
生态安全——从麋鹿的生存状态说起 水均益《前沿故事》动物园伤害贩卖动物

绿色人物

美丽的生灵啊,我为你血洒可可西里 根与芽——我们梦开始的地方
热血长江源 写在珍妮讲演之后
美国的环保NGO 永远是大地的女儿
我和环保 心在远山
美国人:列出清洁能源日程 环保,拯救的不只是自然环境
网聚绿色力量的人 戴维神父在宝兴
徐刚与他的《地球传》 它们与人类共同分享地球

电池专题

2000中国电池市场需求预测 德国实施废旧电池管理法规
北京:废旧电池回收在行动 全球锂电池需求将大幅增长
废旧电池回收 利用电池余力
废旧电池缘何难收 逛商场别忘带废电池
废旧电池去了哪儿 电池使用要诀
电池网站

森林专题

为了永远的绿色 森林的5大功能
森林公益价值知多少 世纪伟人与植树节
50年的树

风沙专题

北京今天再遭沙尘袭击 资料:近50年我国的强沙尘暴
滥挖甘草屡禁不止 宁夏沙尘暴日益严重 调查显示我国北方城市空气受沙尘暴污染严重
根据测算挖发菜已破坏二亿多亩草原 综述:沙尘暴敲响警钟 “母亲河”企盼绿色
新闻特写:你是沙尘暴的源头吗? 评论:沙尘暴应当紧治协防
沙尘暴,天灾?人祸? 评论:沙尘--人祸之忧
沙尘暴警示:不能自己毁灭自己 防沙治沙必须处理好六大关系
专家认为:沙尘暴研究迫在眉睫 内蒙古中西部再次遭受沙尘袭击
评论:中国未来综合减灾的六点思路 我国将全面启动大规模防沙治沙工程

环保产业

走向绿色的发展 透视中国环保产业
广告背后的环境代价 旅游-无污染工业?
混合农作:未来农业之路 绿色洗涤圆了健康梦
德国与环保有关的专利 发生态旅游莫糟蹋环境
环保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开 面向21世纪中国环保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国外绿色文明的十二种趋势 席卷全球的绿色浪潮 政协建议建立绿色税收制度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生态旅游:大兴县旅游振兴的契机

垃圾专题

白色垃圾百年难题 主要环境污染物简介
垃圾焚烧炉燃烧技术及设备的发展 变废为宝:重庆将非法音像制品变成油
废轮胎回收利用新技术 垃圾:放错位置的财富
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 京城“拾荒帮”,八万“农民军”
光生物双降解餐盒问答录

大气、气候专题

地球温暖化 限制汽车发展
以人为本话骑车
是谁使我们窒息? 空中死神-酸雨
气候变暖并非百害无一利 汽车治污刻不容缓
城市的夜空不是越亮越好 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指数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四种负效应 全球气候变化与传染病传播
SO2、NOx、TSP的来源、危害及其防治 未来地球是冷是暖 专家诠释"气候大转型"

红树林专题

植物杀手”入侵广东深圳内伶仃岛成重灾区
林业专家抵深调查薇甘菊危害情况
深圳生态专家联手围剿“植物杀手”
我国红树林面积减少70%

奥运专题

美丽悉尼绿色奥运 “绿色奥运”名不副实
绿色奥运从家门口做起 为绿色奥运北京市长换名片
8月31日上午绿色奥运行动启动 绿色奥运:政府承诺,公众参与
《绿色奥运行动计划》在京签署 环保要出大手笔——为申奥进言
重环保绿色办奥运 奥运改变居住生活 北京奥申委陈述三个主题

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期待喝彩 绿色消费莫耗绿色
绿色消费 走俏市场 绿色消费渐入佳境
绿色消费离你有多远 环保五“R”新时尚
绿色消费就是可持续消费 绿色消费“绿”在哪儿
消协确定本年为绿色消费年 “绿色消费年”背景资料
“绿色消费”不是“消费绿色” 绿色消费--廿一世纪的新时尚
我是做制衣厂环保的,你的问题范围太大,不知你要哪方面的环保资料。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目 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4.2 环境方针
4.3 策划
4.3.1 环境因素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4.4 实施与运行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4.4.3 信息交流
4.4.4 文件
4.4.5 文件控制
4.4.6 运行控制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4.5 检查
4.5.1 监测和测量
4.5.2 合规性评价
4.5.3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4.5.4记录控制
4.5.5内部审核
4.6 管理评审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使用指南
附录B (资料性附录)GB/T 24001与GB/T 19001之间的联系
文献目录
图1 本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 (EMS) 模式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4001: 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对GB/T 24001-1996作了修订。本标准代替GB/T 24001-1996。
本标准的二级标题由1996版的“规范及使用指南”改为“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对术语名称作了下列修改:
――“规划(策划)”改为“策划”;
――“环境表现(行为)”改为“环境绩效”
在ISO 14001中,在正文中用Shall提出要求;在附录A中用should进行提示或提供指导。对此,本标准中分别译为“应”和“应当”。
本标准是GB/T 24000系列中的一项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

引 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绩效。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相继制定,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价自身的环境绩效。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绩效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和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纳入组织整体的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
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这些要素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重要环境因素信息来制定和实施方针与目标。本标准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中各个层次与职能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制定其环境方针,建立实现所承诺的方针的目标和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进环境绩效,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标准第二版的修订重点是更加明确地表述第一版的内容;同时对GB/T 19001的内容予以必要的考虑,以加强两标准的兼容性,从而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附录A和正文第4章的相关条目采用了对应的序号。如A.3.3对应4.3.3,其内容都是关于目标、指标和方案的论述,A.5.5和4.5.5的内容都是关于内部审核等。另外,还在附录B中给出了GB/T 24001-2004和GB/T 19001-2000之间相近技术内容的对应关系。
本标准规定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它能够用于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它和用来为组织建立、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区别。环境管理涉及多方面内容,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与竞争意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对本标准成功实施的证实,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适当的环境管理体系。
其他一些标准,特别是ISO/TC 207制定的关于环境管理的各种技术文件,提供了环境管理支持技术的指南。对其他标准的参阅仅用于获取信息。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须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 24004-2004。
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承诺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以及进行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外,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绩效的组织,可能都是符合本标准要求的。

注:本标准基于被称为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运行模式。关于PDCA的含意简要说明如下:
―― 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 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
―― 检查: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
―― 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表现。
许多组织通过由过程组成的体系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对运行进行管理,这种方式称为“过程方法”。GB/T 19001-2000提倡使用过程方法。由于PDCA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过程,因此这两种方式可以看作是兼容的。
图1 本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 (EMS) 模式
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技术,有助于为所有相关方带来更好的结果。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取得这样的结果。环境管理体系能够促使组织为实现环境目标,在适宜和经济条件许可时,考虑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同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这些技术的成本效益。
本标准不包含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财务或风险等管理体系要求。但可以将本标准所规定的要素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素进行协调,或加以整合。组织可通过对现有管理体系做出修改,以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这里还要指出,对各种管理体系要素的应用,可能因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相关方而异。
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细和复杂程度、体系文件的多少、所投入的资源等,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体系覆盖的范围、组织的规模、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等。中小型企业尤其如此。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组织确定为能够控制,或有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 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
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
3) 寻求外部对它的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4)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都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它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以及它的运行场所及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

2 引用标准
无引用标准。保留本章是为使本版中的章节号和上一版(GB/T 24001-1996)保持一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审核员 auditor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GB/T 19000-2000,3.9.9]
3.2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 (3.8) 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 (3.16) 的环境方针 (3.11),实现对环境绩效(3.10) 的总体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3.3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 (3.15) 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
文件 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载媒介。
注1: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注2:根据GB/T 19000-2000中3.7.2条改写。
3.5
环境 environment
组织 (3.16) 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6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 (3.16) 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 (3.5) 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7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 (3.16) 的环境因素(3.6)给环境 (3.5) 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8
环境管理体系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MS)
组织 (3.16) 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 (3.11),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3.6)。
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3.19)、过程和资源。
3.9
环境目标 environmental objective
与组织 (3.16) 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 (3.11)相一致的总体环境目的。
3.10
环境绩效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 (3.16) 对其环境因素 (3.6) 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 (3.16)的环境方针 (3.11)、环境目标 (3.9) 、环境指标 (3.12) 及其他环境表现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3.11
环境方针 environmental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 (3.16)的环境绩效(3.10) 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 (3.9) 和环境指标 (3.12)提供了一个框架。
3.12
环境指标 environmental target
直接由环境目标 (3.9)产生,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 (3.16) 或其局部。
3.13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 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4
内部审核 internal 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 (3.16) 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小型组织,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
3.15
不符合 no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
[GB/T 19000-2000,3.6.2]
注:此术语在GB/T 19000-2000中为“不合格(不符合)”。
3.16
组织 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7
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
消除潜在不符合 (3.15) 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18
污染预防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 (3.7)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日夏养花网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
3.19
程序 procedure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注2:根据GB/T 19000-2000中3.4.5条改写。
3.20
记录 record
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已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注:根据GB/T 19000-2000中3.7.6条改写。

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以文件描述、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并确定它将如何实现这些要求。
组织应界定并以文件描述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
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内:
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f)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g) 可为公众所获取。
4.3 策划
4.3.1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 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 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 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b) 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与环境方针相一致,并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及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a) 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 实施与运行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表现(绩效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组织所确定的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确定和它的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 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 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
c) 他们在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 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
b)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答复。
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交流它的重要环境因素,并将其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就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
4.4.4 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 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
c) 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 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
4.4.5 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应按照4.5.4的要求进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便:
a) 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以确保其适宜性;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修订,并重新审批;
c) 确保对文件的修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 确保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发放到需要它们的岗位;(参考ISO 9000)
e) 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标识明确;
f) 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部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g) 防止对过期文件的误用。如出于某种目的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
4.4.6 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以确保它们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 对于缺乏成文程序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成文的程序予以控制;
b) 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 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确定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伴随的有害环境影响。
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对其进行修订。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检验上述程序。
4.5 检查
4.5.1 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表现、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
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和检验,并予以妥善维护。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4.5.2 合规性评价
4.5.2.1
为了履行对合规性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2.2
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为此,组织可以把它和4.5.2.1 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
组织应保存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3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b) 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重复发生;
c) 评价采取措施以预防不符合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
d) 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e)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性相适配。
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4.5.4 记录控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符合其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结果。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
4.5.5 内部审核
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
a) 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 是否符合计划的环境管理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 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实施和保持。
b) 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所涉及的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
――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
――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6 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它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对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进行改进的机会和修改需求的评价。应保存管理评审记录。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a) 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b) 和外部相关方的交流,包括抱怨;
c) 组织的环境绩效;
d) 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e)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f) 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g) 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展变化;
h) 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做出的,和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使用指南
A 1 总要求
本附录增补的内容完全是资料性的,目的是防止对本标准第4章要求的错误解释。这些信息阐述第4章的要求,并和这些要求相一致,而无意增加、减少或修改这些要求。
实施本标准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为了改进环境绩效。所以,本标准基于这样eSgljO一个前提,即组织将定期评审和评价其环境管理体系,以确定改进的机会并付诸实施。这一持续改进过程的速度、程度和时间表,组织依据其经济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来确定。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是为了实现环境绩效的进一步改进。
本标准要求组织:
a) 制定适宜的环境方针;
b) 识别其过去、当前或计划中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确定其中的重大环境影响; c) 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
d) 确定优先事项并建立适宜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e)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以实施环境方针,实现目标和指标;
f) 开展策划、控制、监测、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审核和评审活动,以确保对环境方针的遵守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g) 有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作出修正的能力。
一个尚未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首先应当通过评审的方式来确定自己当前的环境状况,以便对它的所有环境因素予以考虑,作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
评审应当包括以下四方面关键内容:
――识别环境因素。包括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异常条件下(如启动和关闭情况)、发生紧急情况和事故时的环境因素;
――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
――审查所有现行环境管理惯例和程序(包括与采购和合同活动有关的管理惯例和程序);
――评价此前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
评审时,可根据活动的性质,采用调查表、面谈、直接检查和测量,以及参考过去的审核或其他评审结果等方式。
组织有权自行灵活决定本标准的实施边界,即是在整个组织,还是仅在特定的运行单位实施本标准,由组织自行决定。组织应当规定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以明确界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边界。当组织是一个更大组织在给定场所的一部分,对范围的确定尤为必要。边界一经确定,组织在此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须包括在环境管理体系内。在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时,应当注意它的可信度取决于边界的选取。若组织的某一部分被排除在环境管理体系之外,组织应当能对此作出解释。如本标准仅在特定的运行单位实施,可以采纳组织内其他部门业已建立的方针和程序,用来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只要它们适用于这些行将采用本标准的部门。
A 2 环境方针
环境方针确定了实施与改进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方向,具有保持和改进环境绩效的作用。因此,环境方针应当反映最高管理者对遵守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进行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环境方针是组织建立目标和指标的基础。环境方针的内容应当清晰明确,使内、外相关方能够理解。应当对方针进行定期评审与修订,以反映不断变化的条件和信息。方针的应用范围应当是可以明确界定的,并反映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有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应当就环境方针和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进行沟通,包括和为它工作的合同方进行沟通。对合同方,不必拘泥于传达方针条文,而可采取其他形式,如规则、指令、程序等,或仅传达方针中和它有关的部分。如果该组织是一个更大组织的一部分,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当在后者环境方针的框架内规定自己的环境方针,将其形成文件,并得到上级组织的认可。
注:最高管理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集体,他(们)从最高层次上对组织进行领导和控制。
A 3 策划
A 3.1 环境因素
4.3.1提供了?/div>
很多阿
最好问的详细点。呵呵

从这个提问看出了高分的魅力哦
环保相关资料: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
环保相关资料: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

参考资料:http://www.nbepb.cnnb.net/stuweb/056/
回答者:artemis93 - 江湖新秀 四级 9-28 17:56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

花的名字。我要花的名字,越多越好!能附上图片最好,谢谢!

菊花

我要菊花的所有资料,越多越好,周一没有我就要挂了!

菊花的产地和历史以及品种和栽种过程,另外还要专门要一两种菊花(越特别越好)的颜色以及花性与花瓣.
菊花
【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等
【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科属】菊科菊属
【生态习性】菊属30余种,我国原产的有17种。菊花适应性强,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摄氏度,最高32摄氏度,最低10摄氏度,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为-10摄氏度。花期最低夜温17摄氏度,开花中后期可降至13~15
摄氏度。喜充足阳光,也稍耐阴。较耐旱,忌积涝,喜地势稍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至微碱性土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秋菊为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h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h以上的黑暗与10摄氏度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但夏菊能在夏季长日照下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菊花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菊花可用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种子发芽适温25摄氏度,2~4月播种,可当年开花,此法仅用于育种。营养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生产中以扦插法为主,此法又分根蘖插、嫩枝插、单芽插及带蕾插等。根蘖插,自根茎抽生的分蘖常称“脚芽”,在秋冬间切取离植株较远的茁壮根蘖。按株距3~4cm,行距4~5cm扦插,保持7~8摄氏度,春暖后移于室外。嫩枝插,2~8月间剪取嫩梢插于苗床中,在18~21摄氏度温度下,20~30天生根后即可上盆。单芽插,从枝条上剪取带腋芽的1叶扦插,仅用于珍稀品种的繁殖。带蕾插,用带蕾的侧枝或主枝扦插,用于珍稀品种繁殖,或培养案头菊。嫁接用黄蒿或青蒿作砧木,常用于悬崖菊、塔菊及大立菊的赔养。分株在3月间进行。
1.花坛小菊栽培用小菊或地被菊为深秋花坛,可以选取早花而花期长的品种,在5~6月扦插成活后选排水良好土地作畦,以30cmX30cm株行距种植。经多次摘心养成丛株,于8~9月之间定头、现蕾后定植。
2.盆菊栽培我国盆菊主要用于国庆节,多采用早菊品种或对秋菊品种进行遮光栽培。国际上盆栽菊花主要供应母亲节,栽培盆菊的全过程都在温室内进行。温室每半个月全面消毒一次,扦插苗生根后经常用肥水灌溉。经摘心,换大盆,使其 达到所需要的分枝数,用矮壮素控制植株高度,并进行短日照处理,可调节开花时间。
3.切花菊栽培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应。要求花型整齐,花径7~12cm,花色鲜艳,花朵半开,无病虫,叶浓绿,茎直,高80cm以上,水养期长。切花栽培与秋菊常规栽培相似,株距12~13cm,行距约15cm,每平方米达50株,需设网扶持植株。采收时离地画10cm剪下,去掉下部1/3的叶片,10~12支一束包装运销。一些国家为了保证切花菊质量,在温至内生产,肥料的种类、比例、施用时间都严格根据计划执行,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菊花的生长需要,能够充分表现品种的特性。
4.促成和抑制栽培 在长日照季节,用35~50cm高的植株,于每日17时至次层7时遮光,或日出前至9~10时遮光,每日日照10h,至花蕾现色时停止遮光,可提前开花,称促成栽培。于短日照季节,每天加光至14.5h,以控制花芽分化,延迟开花时间,称控制裁培。
5.非常规栽馅 包括(1)标本菊栽培;(2)悬崖菊栽培;(3)大立菊栽培;(4)塔菊(十样锦)栽培;(5)案头菊栽培等。
菊花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锈病、黑锈病、棍腐病等,为防治这些病害应注意通风和防止土壤过湿,及时清除和销毁病株、病叶,盆土宜用福尔马林液消毒;生长期用波尔多液,68%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溶液,或50%可湿性托布津粉剂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O~800倍液喷施。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尺蠖、菊虎、蛴螬、潜叶蛾幼虫、蚱蜢及蜗牛、小地老虎、菊花钻心虫、绿盲椿象等,可通过加强栽培管理、人工捕捉以及喷约进行防治。

雏菊
【别名】延命菊、春菊
【学名】Bellis perennis
【科属】菊科雏菊属
【生态习性】雏菊原产欧洲至西亚,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喜冷凉、湿润和阳光充足,较耐寒,地表温度不低于3~4摄氏度条件下可露地越冬,但重瓣大花品种的耐寒力较差。对土壤
要求不严,不耐水湿。为当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二年生栽培。
【栽培管理】播种、分株和扦插繁殖均可。种子发芽适温22~28摄氏度。华北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露地播种,播后5~10天出苗,于10月下旬移入阳畦越冬。翌年4月下旬定植,株行距12cmX15cm。生长季节给予充足肥水,则开花茂盛,花期也可延长。雏菊须根发达,开花后可分根繁殖,栽于花盆,置冷凉处越夏,初冬移入温室,加强肥水管理,冬季或翌春可再次开花。夏季炎热天气往往生长不良,甚至枯死。

金盏菊
【别名】长生菊
【学名】Calendula officinalis
【科属】菊科金盏菊属
【生态习性】原产欧洲南部加那利群岛至伊朗一带地中海沿岸。性较耐寒,我国长江以南可露地越冬,黄河以北需入冷床或行地面覆盖越
冬。不择土壤,但以疏松肥沃土壤生长旺盛。喜照光充足。能自播繁衍。为一二年生花卉。【栽培管理】播种法繁殖,我国华北地区于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假植于阳畦,加盖蒲席越冬,4月下旬定植,5月上旬开花。春季播种,初夏开花。凉爽处栽培能安全越冬,9、10月间再次开花。注意花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大丽花
【别名】天竺牡丹、西番莲、大丽菊、大理菊、地瓜花
【学名】Dahlia pinnata
【科属】菊科大丽花属
【生态习性】原产墨西哥高原地带,不耐寒,在酷暑下生长不良,生长适温为10~30摄氏度。喜光但不宜过强。不耐干旱,且怕涝。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当年
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繁殖以分株、扦插为主,播种适于矮生花坛品种及培育新品种。分株,于春季发芽将块根分割,每株块根带根茎芽1~2个,植于木槽或花盆内。扦插,早春将块根置于木槽中,棍冠露出土表,放在温床上催芽,侍芽长到6~7cm时,留基部一对叶,截取插穗扦插,其叶腋处可再萌生新芽。如此重复扦插,一墩块根可繁殖幼苗50~100株,温度15~22摄氏度,15~20天生根。播种,于春季在露地或温床条播,也可温室盆播,适温12~30摄氏度。当盆播幼苗长至4~5cm时,需分苗到花槽或花盆中。播种能迅速获得大批实生苗,但性状易发生变异。待苗高8~10cm时栽入口径10cm的花盆,一盆3株,苗高12~15cm时分盆。每盆一株。 20~30天后,换16cm盆,并加施肥料。待根系长满盆时即可露地定植。盆栽需换33~40cm的花盆。夏季高温时,叶面每天喷水1~2次。当幼苗叶色淡绿时,追肥1~2次。盆栽以腐殖土为基质。
露地栽培:栽植密度因品种而异,每平方米1~3株。需立支架。现蕾后不宜而过多氮肥,否则茎、叶徒长,影响开花。盆栽:选用矮生品种的,控制株高在35~60cm之间,花径可达25~35cm。块根贮藏:将块根干早霜后挖出,留至16cm左右,晾晒后,藏于背阴处,温度保持3~5摄氏度。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防治方法是加强田间管理,切除早期癌肿,用甲醇:冰醋酸:碘片=4:2:1的混合液涂于癌面及周围。白粉病,病株喷施800~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乙磷铝,7~10天一次。叶斑病,交替喷洒0.5波美度石硫合剂与波尔多液,发病期隔10天喷一次800倍液退菌特或多菌灵液。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食心虫等,应及时防治。

翠菊
【别名】江西腊、蓝菊、七月菊
【学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科属】菊科翠菊属
【生态习性】翠菊原产我国,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云南和四川等省,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现世界各国已广泛栽培。喜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环境,耐寒性不强,越冬最低温度2~3摄氏度,高温下延迟开花或开
花不良。对土壤要来不严,喜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分期播种,5~10月份均有花开放,单株花期约10天。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播种法繁殖。因品种和应用要求不同,矮型品种,2、3月在温室播种,5、6月开花;4、5月露地播种,6、7月开花;7月上中旬播种,10月1日前后开花;8月上中旬播种,幼苗在冷床越冬,翌年5月1日前后开花。中型品种,通常5、6月播种,8、9月开花;3月播种,冷床越冬,翌年5~6月开花。高型品种,夏季播种,秋天开花。10~20摄氏度的条件下,4天可发芽。两枚真叶时分苗,晚霜过后定植露地。应施足基肥,并经常追肥,注意浅耕保墒。北方秋播小苗植于冷床越冬。华东地区10月下旬播种,用稻草覆盖即可露地越冬。矮型品种现蕾后应控制浇水,以形成低矮株型,使开花繁茂。常见病虫害有:锈病,可用12O~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250~300倍敌锈钠液防治。立枯病,可用100倍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红蜘蛛,可喷施1500倍乐果防治。

荷兰菊
【别名】纽约紫菀、柳叶菊
【学名】Aster novi-belgii
【科属】菊科紫菀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现广泛栽培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耐严寒,也较耐旱。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及通风良好的环境和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原始类型用播种法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中旬露地播种,发芽适温为15~18摄
氏度,播后14天出苗。栽培品种用扦插或分株法繁殖。秋季,剪去植株地上部分,移至阴畦或塑料大棚过冬,待基部蘖芽长约10cm,具8片叶时取下扦插于地温22~24摄氏度的苗床上,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北方地区分株时间应在土壤上冻前一个半月。生长前期(5、6月份)应适当修剪,7、8月整形摘心,欲使10月1日开花。应在9月5日前后进行最后一次摘心。荷兰菊易罹白粉病与褐斑病,应及早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00O倍百菌清液或托布津液防治。

向日葵
【别名】葵花、转日莲
【学名】Helianthus annus
【科属】菊科向日葵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为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喜温暖,要求阳光充足,耐旱,耐瘠薄,盐碱地也能生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栽培管理】播种繁殖。早春露地直播,在4~5摄氏度下可发芽,7天后出生。幼苗生长迅速,应及时间苗。株行距一般40~60cm,管理粗放,易于栽培。

一枝黄花
【别名】加拿大一枝黄花
【学名】Solidago canadensis
【科属】菊科一枝黄花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东北部。喜阳光充足和凉爽高燥的环境。较耐寒、耐旱,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为宜。为当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分株及播种繁殖。分株春、秋季均可,每 3 年分株一次,分株时每个新株应
有3个以上的芽。3~4月播种。地栽、盆栽均可。实生苗翌年开花。栽培管理极为粗放。露地栽培2~3年需重栽一次。

孔雀草
【别名】红黄草、藤菊、小万寿菊
【学名】Tagetes patula
【科属】菊科万寿菊属
【生态习性】原产墨西哥。喜阳光充足,但在半阴处也能生长开花;喜温暖。但能耐早霜;
耐旱力强,忌多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移植,生长迅速,栽培容易,病虫害较少。为一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用播种或扦插繁殖。3~4月播种于苗床,种子发芽适温为20摄氏度左右。幼苗生长迅速,应及时间苗。真叶2~3片移植,5月下旬定植露地,一般60~70天开花。也可直播,播后一般50~60天开花。5~6月扦插,约15天生根,20天可出圃,30天后开花。后期易倒伏,且枝叶枯老,若及时摘除残花,疏去过密茎叶,施追肥一次,可再次开花。炎夏容易发生红蜘蛛,可喷1000倍三氯杀螨醇防治。

百日草
【别名】步步高、节节高、对叶梅、五色梅
【学名】Zinna elegans
【科属】菊科百日草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墨西哥及南美等地,世界各地有栽赔。喜温暖,不耐寒。宜阳光充
足,在长日照条件下舌状花增多。耐干旱、耐瘠薄,忌连作,对土壤要求不严。为一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播种法繁殖。发芽适温20~25摄氏度,7~10天出苗,播种后70天左右开花。真叶2~3片时移苗,真叶4~5片摘心促分枝,幼苗经2~3次移植后即可定植。移植后14天可施追肥,并及时中耕。切花品种可于4月上旬直播,真叶1~2片时间苗,真叶4~5片时摘心,每株保留4~5个分枝,及时施肥、浇水、中耕、除草等,6月中旬可切取花枝。

瓜叶菊
【别名】干日莲。甩时琶
【学名】Senecio hybridus
【科属】菊科瓜叶菊属
【生态习性】瓜叶菊喜冷凉气候,忌酪暑,帕严寒。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生育适温10~15摄氏度,小苗能经受1摄氏度左右的低
温。不须强烈的直射光,以略有遮荫处和明亮的散射光为宜。
【栽培管理】以播种法繁殖。6~9月播种,20~25摄氏度的条件下,10~20天出苗。小苗定植于口径15cm的小盆中,定植后15~20天追施稀薄肥料1次,直至第一朵花开放,停止施肥。如需延迟花期,可将植株置于冷床,至用花的前40~45天翻盆移入温室,加温养护。如需花朵同时开放,需要进行整形。瓜叶菊为重要的冬季花卉,适于室内和阳台种植。

菊花粥,夏季里的一份凉爽 每天两次菊花粥,可解暑热烦渴,头昏头痛之症。省级名中医、省中医院中内科主任陈意教你如何做取材菊花的夏季清凉粥。
菊花粥取菊花15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将菊花加水煎煮3-5分钟,去渣取汁,大米入锅中煮成粥,调入冰糖、菊花汁,再略煮数分钟即可。陈医师提醒,气虚胃寒者少食之。
饮食:
1。菊花茶最常见了 杭白菊就可以 超市里卖的

2。菊花酒 菊花用于酿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盛行。菊花酒清凉甘美,是强身益寿佳品。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的功效。
制作:将干菊花去蒂洗净晾干,泡于低度粮食酒中,一两天后就可以饮用。常饮可活血行气、抗衰老、延年益寿。如果再向酒中加入地黄、当归、枸杞,对头晕目眩、疲劳多梦有不错的疗效。

3。菊花糕 菊花糕比一般糕点多了菊花的冷香和淡定,而且外形美观,此糕甜软酥松,入口即化,齿颊生香,有清凉去火的功用,因此格外受人喜欢。制作菊花糕的方法很多,这里为大家介绍最简单的一种。
材料:杭白菊20-30朵、马蹄粉 200 克,新鲜菊花 1 朵 (切碎) 、冰糖适量
做法:用清水煮菊花约10分钟(将菊花用纱布包起来,可避免隔渣的麻烦),当颜色呈现淡黄色即可,不要煮的时间过长,否则会略带苦味。取出菊花加入冰糖调味,甜度要比正常的略甜一点,因为加入马蹄粉溶液后会有稀释作用。 加入已切碎的新鲜菊花。将马蹄粉以适量清水溶解,倒入菊花水大火蒸约15~20分钟,变成完全透明即熟,热食或冷食均可。也可在糊中加入葡萄干、红绿丝、杏肉等细小果脯块或者铺上柠檬片,更增风味。

4。菊花锅 是西安市的传统名菜点,花卉入菜在我国历史悠久,菊花做菜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屈原早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咏。唐元结《菊谱记》中记载:"在药品是良药,在蔬菜是佳蔬"。古人吃菊的方法很多,隋唐时代,宫廷御膳在火锅中防止鲜汤、鱼丸、鲜肉、鸡脯,把菊花掰撕成瓣,盖锅闷煮,片刻可食汤鲜肉嫩兼有花香,相得益彰谓之"菊花锅"。

5。菊花还可以用做菜的配料 这方面的介绍网上有很多你自己查查 比如宫廷鸡丝炒菊花 菊花黄鱼羹 菊花粥 鲜菊花白菜豆腐汤 菊花百合鱼片汤很多很多 详细作法我就不累诉了 网上自己可以找到

菊花的价格要看你在哪里了 一般5元/扎清明时会涨的翻倍至少涨到1.5元/枝 国外就不清楚了

菊花(学名:Dendranthemagrandiflorum)在古代写作“鞠”,菊花身资为低头鞠躬式,在古代食其米,把米“鞠”起来,花朵十分紧凑,因此叫菊花。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赏菊历史悠久,名称多多。古代赏菊是从菊花的实用性开始的,中国古书记载菊花的“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有“利五脉,调四肢,治头目风热,脑骨疼痛,养目血,去翳膜,主肝气不足”的功效。菊花因有延年益寿的药用功能,因得名寿客、傅延年;因菊花在农历九月开放,又名九华、九花、秋菊;因菊花美丽而名的女茎、帝女花;古代菊花品种单一,只开黄花,因此又称为“黄花”、“金蕊”。

菊花原产于我国,中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分布有较多的野生菊花。中国栽培菊花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古籍《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汉代以将菊花作为药用植物栽培,晋魏时期已大量栽培,以后逐步发展为观赏花卉。宋代是菊花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刘蒙泉所著的《菊谱》收有菊花品种163个,这是我国最早的菊花专著。明代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收录菊花品种270多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菊花都是由中国传去的。在公元386年中国菊花由朝鲜传入日本,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日本栽培的菊花已成为四季常开,品种繁多的花卉。17世纪末叶,荷兰人来我国经商,将菊花带回欧洲。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商人又从我国搜集许多优良品种,引种到了法国。十九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均,将我国和日本优良菊种进行杂交,在英国广泛传播。后来又从英国传入美洲。现在菊花以遍布全球,成为了全世界人民所喜爱的名花,为古今中外花卉的奇观。
金秋,千姿百态的菊花傲霜怒放,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魅力。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有良好的保健价值。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菊花肴:用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

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

菊花枕: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

菊花护膝:将菊花、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疗鹤膝风等关节炎。

菊花香气:有疏风、平肝之功,嗅之对感冒、头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杭白菊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历史上曾享有“杭白菊与龙井茶”并提之誉是我国传统著名出口中药材“浙八味”之一。
杭白菊内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华医学研究表明,杭白菊具有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以及调整血脂等功效。常饮本品,春暖去湿、夏暑解渴、秋日解燥、冬季清火。更能美容养颜、补血提神,以增强生命之活力,使人延缓衰老,更能使老年人延年益寿,是一种高效超值之保健饮品,行销国内外。
菊花
【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等
【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科属】菊科菊属
【生态习性】菊属30余种,我国原产的有17种。菊花适应性强,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摄氏度,最高32摄氏度,最低10摄氏度,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为-10摄氏度。花期最低夜温17摄氏度,开花中后期可降至13~15
摄氏度。喜充足阳光,也稍耐阴。较耐旱,忌积涝,喜地势稍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至微碱性土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秋菊为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h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h以上的黑暗与10摄氏度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但夏菊能在夏季长日照下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菊花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菊花可用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种子发芽适温25摄氏度,2~4月播种,可当年开花,此法仅用于育种。营养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生产中以扦插法为主,此法又分根蘖插、嫩枝插、单芽插及带蕾插等。根蘖插,自根茎抽生的分蘖常称“脚芽”,在秋冬间切取离植株较远的茁壮根蘖。按株距3~4cm,行距4~5cm扦插,保持7~8摄氏度,春暖后移于室外。嫩枝插,2~8月间剪取嫩梢插于苗床中,在18~21摄氏度温度下,20~30天生根后即可上盆。单芽插,从枝条上剪取带腋芽的1叶扦插,仅用于珍稀品种的繁殖。带蕾插,用带蕾的侧枝或主枝扦插,用于珍稀品种繁殖,或培养案头菊。嫁接用黄蒿或青蒿作砧木,常用于悬崖菊、塔菊及大立菊的赔养。分株在3月间进行。
1.花坛小菊栽培用小菊或地被菊为深秋花坛,可以选取早花而花期长的品种,在5~6月扦插成活后选排水良好土地作畦,以30cmX30cm株行距种植。经多次摘心养成丛株,于8~9月之间定头、现蕾后定植。
2.盆菊栽培我国盆菊主要用于国庆节,多采用早菊品种或对秋菊品种进行遮光栽培。国际上盆栽菊花主要供应母亲节,栽培盆菊的全过程都在温室内进行。温室每半个月全面消毒一次,扦插苗生根后经常用肥水灌溉。经摘心,换大盆,使其 达到所需要的分枝数,用矮壮素控制植株高度,并进行短日照处理,可调节开花时间。
3.切花菊栽培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应。要求花型整齐,花径7~12cm,花色鲜艳,花朵半开,无病虫,叶浓绿,茎直,高80cm以上,水养期长。切花栽培与秋菊常规栽培相似,株距12~13cm,行距约15cm,每平方米达50株,需设网扶持植株。采收时离地画10cm剪下,去掉下部1/3的叶片,10~12支一束包装运销。一些国家为了保证切花菊质量,在温至内生产,肥料的种类、比例、施用时间都严格根据计划执行,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菊花的生长需要,能够充分表现品种的特性。
4.促成和抑制栽培 在长日照季节,用35~50cm高的植株,于每日17时至次层7时遮光,或日出前至9~10时遮光,每日日照10h,至花蕾现色时停止遮光,可提前开花,称促成栽培。于短日照季节,每天加光至14.5h,以控制花芽分化,延迟开花时间,称控制裁培。
5.非常规栽馅 包括(1)标本菊栽培;(2)悬崖菊栽培;(3)大立菊栽培;(4)塔菊(十样锦)栽培;(5)案头菊栽培等。
菊花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锈病、黑锈病、棍腐病等,为防治这些病害应注意通风和防止土壤过湿,及时清除和销毁病株、病叶,盆土宜用福尔马林液消毒;生长期用波尔多液,68%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溶液,或50%可湿性托布津粉剂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O~800倍液喷施。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尺蠖、菊虎、蛴螬、潜叶蛾幼虫、蚱蜢及蜗牛、小地老虎、菊花钻心虫、绿盲椿象等,可通过加强栽培管理、人工捕捉以及喷约进行防治。

雏菊
【别名】延命菊、春菊
【学名】Bellis perennis
【科属】菊科雏菊属
【生态习性】雏菊原产欧洲至西亚,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喜冷凉、湿润和阳光充足,较耐寒,地表温度不低于3~4摄氏度条件下可露地越冬,但重瓣大花品种的耐寒力较差。对土壤
要求不严,不耐水湿。为当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二年生栽培。
【栽培管理】播种、分株和扦插繁殖均可。种子发芽适温22~28摄氏度。华北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露地播种,播后5~10天出苗,于10月下旬移入阳畦越冬。翌年4月下旬定植,株行距12cmX15cm。生长季节给予充足肥水,则开花茂盛,花期也可延长。雏菊须根发达,开花后可分根繁殖,栽于花盆,置冷凉处越夏,初冬移入温室,加强肥水管理,冬季或翌春可再次开花。夏季炎热天气往往生长不良,甚至枯死。

金盏菊
【别名】长生菊
【学名】Calendula officinalis
【科属】菊科金盏菊属
【生态习性】原产欧洲南部加那利群岛至伊朗一带地中海沿岸。性较耐寒,我国长江以南可露地越冬,黄河以北需入冷床或行地面覆盖越
冬。不择土壤,但以疏松肥沃土壤生长旺盛。喜照光充足。能自播繁衍。为一二年生花卉。【栽培管理】播种法繁殖,我国华北地区于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假植于阳畦,加盖蒲席越冬,4月下旬定植,5月上旬开花。春季播种,初夏开花。凉爽处栽培能安全越冬,9、10月间再次开花。注意花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大丽花
【别名】天竺牡丹、西番莲、大丽菊、大理菊、地瓜花
【学名】Dahlia pinnata
【科属】菊科大丽花属
【生态习性】原产墨西哥高原地带,不耐寒,在酷暑下生长不良,生长适温为10~30摄氏度。喜光但不宜过强。不耐干旱,且怕涝。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当年
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繁殖以分株、扦插为主,播种适于矮生花坛品种及培育新品种。分株,于春季发芽将块根分割,每株块根带根茎芽1~2个,植于木槽或花盆内。扦插,早春将块根置于木槽中,棍冠露出土表,放在温床上催芽,侍芽长到6~7cm时,留基部一对叶,截取插穗扦插,其叶腋处可再萌生新芽。如此重复扦插,一墩块根可繁殖幼苗50~100株,温度15~22摄氏度,15~20天生根。播种,于春季在露地或温床条播,也可温室盆播,适温12~30摄氏度。当盆播幼苗长至4~5cm时,需分苗到花槽或花盆中。播种能迅速获得大批实生苗,但性状易发生变异。待苗高8~10cm时栽入口径10cm的花盆,一盆3株,苗高12~15cm时分盆。每盆一株。 20~30天后,换16cm盆,并加施肥料。待根系长满盆时即可露地定植。盆栽需换33~40cm的花盆。夏季高温时,叶面每天喷水1~2次。当幼苗叶色淡绿时,追肥1~2次。盆栽以腐殖土为基质。
露地栽培:栽植密度因品种而异,每平方米1~3株。需立支架。现蕾后不宜而过多氮肥,否则茎、叶徒长,影响开花。盆栽:选用矮生品种的,控制株高在35~60cm之间,花径可达25~35cm。块根贮藏:将块根干早霜后挖出,留至16cm左右,晾晒后,藏于背阴处,温度保持3~5摄氏度。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防治方法是加强田间管理,切除早期癌肿,用甲醇:冰醋酸:碘片=4:2:1的混合液涂于癌面及周围。白粉病,病株喷施800~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乙磷铝,7~10天一次。叶斑病,交替喷洒0.5波美度石硫合剂与波尔多液,发病期隔10天喷一次800倍液退菌特或多菌灵液。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食心虫等,应及时防治。

翠菊
【别名】江西腊、蓝菊、七月菊
【学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科属】菊科翠菊属
【生态习性】翠菊原产我国,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云南和四川等省,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现世界各国已广泛栽培。喜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环境,耐寒性不强,越冬最低温度2~3摄氏度,高温下延迟开花或开
花不良。对土壤要来不严,喜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分期播种,5~10月份均有花开放,单株花期约10天。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播种法繁殖。因品种和应用要求不同,矮型品种,2、3月在温室播种,5、6月开花;4、5月露地播种,6、7月开花;7月上中旬播种,10月1日前后开花;8月上中旬播种,幼苗在冷床越冬,翌年5月1日前后开花。中型品种,通常5、6月播种,8、9月开花;3月播种,冷床越冬,翌年5~6月开花。高型品种,夏季播种,秋天开花。10~20摄氏度的条件下,4天可发芽。两枚真叶时分苗,晚霜过后定植露地。应施足基肥,并经常追肥,注意浅耕保墒。北方秋播小苗植于冷床越冬。华东地区10月下旬播种,用稻草覆盖即可露地越冬。矮型品种现蕾后应控制浇水,以形成低矮株型,使开花繁茂。常见病虫害有:锈病,可用12O~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250~300倍敌锈钠液防治。立枯病,可用100倍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红蜘蛛,可喷施1500倍乐果防治。

荷兰菊
【别名】纽约紫菀、柳叶菊
【学名】Aster novi-belgii
【科属】菊科紫菀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现广泛栽培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耐严寒,也较耐旱。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及通风良好的环境和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原始类型用播种法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中旬露地播种,发芽适温为15~18摄
氏度,播后14天出苗。栽培品种用扦插或分株法繁殖。秋季,剪去植株地上部分,移至阴畦或塑料大棚过冬,待基部蘖芽长约10cm,具8片叶时取下扦插于地温22~24摄氏度的苗床上,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北方地区分株时间应在土壤上冻前一个半月。生长前期(5、6月份)应适当修剪,7、8月整形摘心,欲使10月1日开花。应在9月5日前后进行最后一次摘心。荷兰菊易罹白粉病与褐斑病,应及早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00O倍百菌清液或托布津液防治。

向日葵
【别名】葵花、转日莲
【学名】Helianthus annus
【科属】菊科向日葵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为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喜温暖,要求阳光充足,耐旱,耐瘠薄,盐碱地也能生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栽培管理】播种繁殖。早春露地直播,在4~5摄氏度下可发芽,7天后出生。幼苗生长迅速,应及时间苗。株行距一般40~60cm,管理粗放,易于栽培。

一枝黄花
【别名】加拿大一枝黄花
【学名】Solidago canadensis
【科属】菊科一枝黄花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东北部。喜阳光充足和凉爽高燥的环境。较耐寒、耐旱,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为宜。为当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分株及播种繁殖。分株春、秋季均可,每 3 年分株一次,分株时每个新株应
有3个以上的芽。3~4月播种。地栽、盆栽均可。实生苗翌年开花。栽培管理极为粗放。露地栽培2~3年需重栽一次。

孔雀草
【别名】红黄草、藤菊、小万寿菊
【学名】Tagetes patula
【科属】菊科万寿菊属
【生态习性】原产墨西哥。喜阳光充足,但在半阴处也能生长开花;喜温暖。但能耐早霜;
耐旱力强,忌多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移植,生长迅速,栽培容易,病虫害较少。为一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用播种或扦插繁殖。3~4月播种于苗床,种子发芽适温为20摄氏度左右。幼苗生长迅速,应及时间苗。真叶2~3片移植,5月下旬定植露地,一般60~70天开花。也可直播,播后一般50~60天开花。5~6月扦插,约15天生根,20天可出圃,30天后开花。后期易倒伏,且枝叶枯老,若及时摘除残花,疏去过密茎叶,施追肥一次,可再次开花。炎夏容易发生红蜘蛛,可喷1000倍三氯杀螨醇防治。

百日草
【别名】步步高、节节高、对叶梅、五色梅
【学名】Zinna elegans
【科属】菊科百日草属
【生态习性】原产北美、墨西哥及南美等地,世界各地有栽赔。喜温暖,不耐寒。宜阳光充
足,在长日照条件下舌状花增多。耐干旱、耐瘠薄,忌连作,对土壤要求不严。为一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播种法繁殖。发芽适温20~25摄氏度,7~10天出苗,播种后70天左右开花。真叶2~3片时移苗,真叶4~5片摘心促分枝,幼苗经2~3次移植后即可定植。移植后14天可施追肥,并及时中耕。切花品种可于4月上旬直播,真叶1~2片时间苗,真叶4~5片时摘心,每株保留4~5个分枝,及时施肥、浇水、中耕、除草等,6月中旬可切取花枝。

瓜叶菊
【别名】干日莲。甩时琶
【学名】Senecio hybridus
【科属】菊科瓜叶菊属
【生态习性】瓜叶菊喜冷凉气候,忌酪暑,帕严寒。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生育适温10~15摄氏度,小苗能经受1摄氏度左右的低
温。不须强烈的直射光,以略有遮荫处和明亮的散射光为宜。
【栽培管理】以播种法繁殖。6~9月播种,20~25摄氏度的条件下,10~20天出苗。小苗定植于口径15cm的小盆中,定植后15~20天追施稀薄肥料1次,直至第一朵花开放,停止施肥。如需延迟花期,可将植株置于冷床,至用花的前40~45天翻盆移入温室,加温养护。如需花朵同时开放,需要进行整形。瓜叶菊为重要的冬季花卉,适于室内和阳台种植。

菊花粥,夏季里的一份凉爽 每天两次菊花粥,可解暑热烦渴,头昏头痛之症。省级名中医、省中医院中内科主任陈意教你如何做取材菊花的夏季清凉粥。
菊花粥取菊花15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将菊花加水煎煮3-5分钟,去渣取汁,大米入锅中煮成粥,调入冰糖、菊花汁,再略煮数分钟即可。陈医师提醒,气虚胃寒者少食之。
饮食:
1。菊花茶最常见了 杭白菊就可以 超市里卖的

2。菊花酒 菊花用于酿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盛行。菊花酒清凉甘美,是强身益寿佳品。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的功效。
制作:将干菊花去蒂洗净晾干,泡于低度粮食酒中,一两天后就可以饮用。常饮可活血行气、抗衰老、延年益寿。如果再向酒中加入地黄、当归、枸杞,对头晕目眩、疲劳多梦有不错的疗效。

3。菊花糕 菊花糕比一般糕点多了菊花的冷香和淡定,而且外形美观,此糕甜软酥松,入口即化,齿颊生香,有清凉去火的功用,因此格外受人喜欢。制作菊花糕的方法很多,这里为大家介绍最简单的一种。
材料:杭白菊20-30朵、马蹄粉 200 克,新鲜菊花 1 朵 (切碎) 、冰糖适量
做法:用清水煮菊花约10分钟(将菊花用纱布包起来,可避免隔渣的麻烦),当颜色呈现淡黄色即可,不要煮的时间过长,否则会略带苦味。取出菊花加入冰糖调味,甜度要比正常的略甜一点,因为加入马蹄粉溶液后会有稀释作用。 加入已切碎的新鲜菊花。将马蹄粉以适量清水溶解,倒入菊花水大火蒸约15~20分钟,变成完全透明即熟,热食或冷食均可。也可在糊中加入葡萄干、红绿丝、杏肉等细小果脯块或者铺上柠檬片,更增风味。

4。菊花锅 是西安市的传统名菜点,花卉入菜在我国历史悠久,菊花做菜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屈原早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咏。唐元结《菊谱记》中记载:"在药品是良药,在蔬菜是佳蔬"。古人吃菊的方法很多,隋唐时代,宫廷御膳在火锅中防止鲜汤、鱼丸、鲜肉、鸡脯,把菊花掰撕成瓣,盖锅闷煮,片刻可食汤鲜肉嫩兼有花香,相得益彰谓之"菊花锅"。

5。菊花还可以用做菜的配料 这方面的介绍网上有很多你自己查查 比如宫廷鸡丝炒菊花 菊花黄鱼羹 菊花粥 鲜菊花白菜豆腐汤 菊花百合鱼片汤很多很多 详细作法我就不累诉了 网上自己可以找到

菊花的价格要看你在哪里了 一般5元/扎清明时会涨的翻倍至少涨到1.5元/枝 国外就不清楚了

菊花(学名:Dendranthemagrandiflorum)在古代写作“鞠”,菊花身资为低头鞠躬式,在古代食其米,把米“鞠”起来,花朵十分紧凑,因此叫菊花。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赏菊历史悠久,名称多多。古代赏菊是从菊花的实用性开始的,中国古书记载菊花的“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有“利五脉,调四肢,治头目风热,脑骨疼痛,养目血,去翳膜,主肝气不足”的功效。菊花因有延年益寿的药用功能,因得名寿客、傅延年;因菊花在农历九月开放,又名九华、九花、秋菊;因菊花美丽而名的女茎、帝女花;古代菊花品种单一,只开黄花,因此又称为“黄花”、“金蕊”。

菊花原产于我国,中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分布有较多的野生菊花。中国栽培菊花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古籍《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汉代以将菊花作为药用植物栽培,晋魏时期已大量栽培,以后逐步发展为观赏花卉。宋代是菊花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刘蒙泉所著的《菊谱》收有菊花品种163个,这是我国最早的菊花专著。明代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收录菊花品种270多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菊花都是由中国传去的。在公元386年中国菊花由朝鲜传入日本,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日本栽培的菊花已成为四季常开,品种繁多的花卉。17世纪末叶,荷兰人来我国经商,将菊花带回欧洲。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商人又从我国搜集许多优良品种,引种到了法国。十九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均,将我国和日本优良菊种进行杂交,在英国广泛传播。后来又从英国传入美洲。现在菊花以遍布全球,成为了全世界人民所喜爱的名花,为古今中外花卉的奇观。
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
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人们爱它的清秀
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国赋予它
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视为国萃受人爱重,菊
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以
此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屈。

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代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
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与
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为“益寿延
年”等,在民间应用极广。
金秋,千姿百态的菊花傲霜怒放,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魅力。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有良好的保健价值。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菊花肴:用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

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

菊花枕: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

菊花护膝:将菊花、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疗鹤膝风等关节炎。

菊花香气:有疏风、平肝之功,嗅之对感冒、头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杭白菊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历史上曾享有“杭白菊与龙井茶”并提之誉是我国传统著名出口中药材“浙八味”之一。
杭白菊内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华医学研究表明,杭白菊具有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以及调整血脂等功效。常饮本品,春暖去湿、夏暑解渴、秋日解燥、冬季清火。更能美容养颜、补血提神,以增强生命之活力,使人延缓衰老,更能使老年人延年益寿,是一种高效超值之保健饮品,行销国内外。
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
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人们爱它的清秀
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国赋予它
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视为国萃受人爱重,菊
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以
此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屈。

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代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
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与
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为“益寿延
年”等,在民间应用极广。
bu

中国珍稀植物(生长环境,为什么在减少?名字?几级保护?)要中国的哦!越多越好!快快。。。。。。

篦子三尖杉
三尖杉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m。叶交互对生但排成二列,下表面有2条较绿色边带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2376130宽2-3倍的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单个或2-3个簇生枝顶。孑遗植物。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生于海拔300-1000(1500)m处的林中。越南也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
翠柏 柏科。常绿乔木,高15-30cm,胸径达1m。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小枝顶端。球果当年成熟,长圆形,成熟时红褐色,有3-4对交互对生的木质种鳞,仅中部种鳞内各有2粒种子。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生于海拔1000-2000m处的山地。本属只有两个孑遗种,间断分布于北美和中国。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中国台湾还有关变种台湾翠柏。
红桧 柏科。常绿大乔木,高达60m。树皮淡红褐色,条片状纵裂。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台湾,生于海拔1050-2400m处的山地。本种为亚洲东部最大的树木。阿里山保存着一株世界罕见并被称为撋衲緮的古树,高57m,树干直径6.5m,材积304m,树龄3000年。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
巨柏 柏科。常绿大乔木,高25-45m,胸径1-36m。球果单生于侧枝顶端,长圆球形,隔年成熟。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西藏,生于海拔3000-3400m处干旱多风的高原河谷。具抗寒、抗旱、抗强风特性。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
福建柏 柏科。常绿乔木,高17-30m,胸径1m。树皮紫褐色,平滑。鳞叶在扁平的小枝上排成一平面,叶背面明显白色凹陷气孔带。雌雄同株。球果近球形,隔年成熟。单种属植物。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湖南、贵州、广西、四川、云南,生于海拔100-1800m处的温湿山地林中。越南也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
轩辕柏(侧柏) 柏科。常绿乔木,高达20m。侧柏为单种植物。广泛分布于20余省区,多生于低、中海拔处。朝鲜半岛也有分布。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陕西黄帝陵处的巨大侧柏树(胸径约2.5m)为轩辕帝亲手种植,称轩辕柏或黄帝柏。为海内外著名古树名木,海外侨胞经常在此举行瞻仰活动。
昆仑方枝柏 柏科。常绿小乔木,高约12m,胸径60cm。一年生枝的二次枝四棱形。球果卵圆形,黄褐色。仅分布于新疆西昆仑山北坡、莎车、叶城,生于海拔3000-4000m 处。
朝鲜崖柏 柏科。常绿小乔木,高10m,胸径10-30cm。树皮条片状纵裂。鳞叶二型,交互对生,排成4列。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球果椭圆形,熟日夏养花网时深褐色。仅分布于吉林长白山西南部,散生于海拔700-1800m处的针阔混交林内。朝鲜半岛也有分布。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贵州苏铁 苏铁科。棕榈状常绿植物,树干高约65cm。叶羽状全裂,长达1.6m,裂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厚革质,无毛,深绿色,叶柄两侧具短刺。大孢子叶多数,密生茎顶呈球形,密被黄褐色或锈褐色绒毛。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贵州、广西,生于海拔400-1060m处。
攀枝花苏铁 苏铁科。棕榈状常绿植物,高1-2.5m。叶羽状全裂。雌雄异株。大孢子叶簇生茎顶呈球形或半球形,密被黄褐色至锈褐色绒毛,羽状半裂,裂片30-40,下部柄状,中上部着生1-5个胚珠。种子近球形,假种皮橘红色。中国特有孑遗种。分布于四川、云南,生于海拔1100-2000m处的稀树灌丛中。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 斑子麻黄 麻黄科
矮小近垫状灌木,高5-15(30)cm。具短而硬、多瘤节的木质枝干,细而短短绿色小枝密集在膨大的节上。叶长仅1mm,膜状憔伏枝上。雌雄异株。球花具苞片2或3对。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宁夏贺兰山,生于山坡及滩地。
银杏
银杏科
落叶大乔木,高40m,胸径达4m。叶扇形,叉状平行纵脉。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中国特有种,著名的“活化石”,也是银杏科唯一现存的种类。野生状态,仅零星分布于浙江天目山,生于海拔500-1000m处,全国各地有许多古树名木。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
百山祖冷杉 松科
常绿乔木,高17m,胸径80cm。枝轮生。叶螺旋状排列,线形,先端有凹缺,上面亮绿色,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浙江庆元百山祖,生于海拔1700m处的阳坡林中。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
秦岭冷杉 松科
常绿大乔木,高达40m。一年生枝淡黄色,无毛或在凹槽内有疏毛。球果圆柱形,直立。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河南、湖北、陕西、甘肃,生于海拔2300-3000m处的山沟溪旁及阴坡。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西伯利亚冷杉 松科
常绿乔木,高30m,胸径50cm。树皮平滑,灰色或褐色。一年生枝密被绒毛。叶线形,上表面中脉凹陷,有2-6条气孔线。球果直立,缘柱形,成熟时绿黄色。仅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生于海拔1800-2300m处的阴坡和半阴坡。前苏联、蒙古也有分布。可能是第四纪冰川期南迁的北方树种。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资源冷杉 松科
常绿乔木,高20-25m,胸径40-90cm。树皮灰白色,片状开裂。叶片先端有凹缺,树脂道边生。球果直立,椭圆状圆柱形,成熟时暗绿褐色。仅分布于广西资源和湖南新宁、城步,散生于海拔1500-1850m处的针阔混交林内。现存多属老树,自我更新不良,有可能被阔叶树种更替。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
银杉 松科
常绿乔木,高达24m,胸径40(85)cm。叶螺旋状排列,辐射散生,在小枝上排列紧密呈簇生状,线形。雌雄同株。球果卵圆形,淡褐色或绿褐色。种子暗绿色。中国特有孑遗种。分布于广西、湖南、四川、贵州,生于海拔940-1870m处的陡坡山脊、孤立的石山顶部或悬崖绝壁缝隙中。该属花粉曾在 欧亚大陆第三纪沉积物中被发现,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其胚胎发育与松属植物相似。国家一级保护稀有种。
黄枝油杉 松科
常绿乔木,高28m,胸径打1.3m。树皮灰褐色或暗褐色,纵裂并呈片状剥落。小枝黄色。球果圆柱形,直立,成熟时单绿色或淡黄绿色。中国古老的特有种。分布于广西、湖南、贵州,生于海拔200-1100m处的石灰岩山坡中下部。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青岩油杉 松科
常绿大乔木,高达50m,胸径2.5m。冬芽圆球形。叶条形,上面绿色,下面有2条灰白色气孔带。球果直立,圆柱形。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贵州贵阳青岩,在海拔1100-1300m处的石灰岩山地上尚有小片纯林。
柔毛油杉 松科
常绿大乔木,高30m,胸径1.6m。树皮暗褐色或灰褐色。形态特征与黄枝油杉相似,主要区别是本种小枝密被锈褐色柔毛,球果较小。中国特有种。零星分布于贵州、广西,生于气候晚年、海拔600-1100m处土层深厚的湿润山地。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
旱地油杉 松科
常绿乔木,高20cm,胸径90cm。树皮褐灰色至灰色,呈不规则块状开裂。球果圆柱形。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分布于云南沅江上游,生于海拔800-1100m处干热河谷两岸的草坡灌木丛中。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
太白红杉 送科
落叶乔木,高15m,胸京60cm。叶螺旋状散生于长枝上或簇生于短枝上,线形,两面均有白色气孔线。球果卵状长圆形或卵状圆柱形,熟时蓝紫色至灰褐色。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陕西秦岭,在海拔2600-3500m处的高寒山地组成纯林或星散分布于针阔混交林内。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油麦吊云杉 松科
常绿乔木,高15-30m。树皮灰色,裂成薄鳞片状块片脱落。球果成熟时红褐色、紫褐色或深褐色。分布于云南、四川,生于海拔2000-3800m处的山坡林中。
西伯利亚云杉 松科
常绿大乔木,高达35m,胸径60cm。叶可宿存数年,边缘均具气孔线。雄球花黄色或深红色,雌球花红紫色。球果下垂,成熟时紫褐色或黑紫色。孑遗种。仅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多生于海拔1200-1800m处的河谷、阴坡下部或湿润的河滩地。前苏联、蒙古也有分布。可能是第三纪末气候变冷而从西伯利亚迁来的北方树种。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大别山五针松
松科
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约50cm。针叶5针1束。球果下垂,成熟时种鳞张开,边缘薄,显著向外反卷。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安徽和湖北大别山区,生于湖北800-1350m处eSgljO的山脊、悬崖陡坡和河谷两侧的坡地。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
华南五针松 松科
常绿大乔木,高达30m,胸径1.5m。针叶5针1束。球果圆柱状长圆形或卵圆状长圆形,下垂,成熟时淡红褐色,鳞片上部边缘微内曲。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湖南、广西、广东、贵州和海南五指山,常生于海拔700-1600m处的悬崖陡壁上。适应性强,是中国五针松种类中分布较南的一种。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西伯利亚红松 松科
常绿大乔木,高达35m,胸径1.8m。针叶5针1束。球果较小,成熟时种鳞不张开,种子不散落。中国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为本种世界分布的最南端,生于海拔1600-2300m处的亚高山带阴坡、半阴坡或湿润肥沃的中山带山坡。前苏联、蒙古也有分布。国家所级保护渐危种。
樟子松 松科
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80cm。针叶2针1束,粗短而硬,常扭曲,边缘有细锯齿。球果卵圆形,小,成熟时种鳞张开,鳞盾淡绿褐色。分布于黑龙江大兴安岭,生于海拔400-1000m 处陡峭的养坡、半阳坡山地和黑龙江沿岸的沙质阶地上。蒙古也有分布。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长白松(美人松) 松科
常绿乔木,高25-32m。树干光滑,树形优美,故称“美人松”。针叶2针1束,较硬。球果较小,卵状圆锥形,下垂,鳞盾淡灰褐色。仅分布于吉林长白山北坡,生于海拔800
-1600m处的二道白河和所道白河沿岸狭长地带。本种是欧洲赤松分布最东的一个地理变种。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兴凯湖松 松科
常绿乔木,高15-20m,胸径30-50cm。针叶2针1束,较细。球果下垂,卵圆形或卵状圆锥形,成熟时淡黄褐色。分布于黑龙江南部,生于排水良好的湖岗砂地或山顶砾质砂地,
前苏联也有分布。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金钱松 松科
落叶大乔木,高达40m。短枝上叶片20-30枚簇生而呈伞状平展,秋季叶色转为金黄如金钱状,因此得名。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分布于华东和湖南、湖北,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针叶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
短叶黄杉 松科
常绿小乔木,高6-10m。叶较短,长0.7-1.5cm,先端钝圆有凹缺。球果卵状椭圆形,下垂。分布于广西西南部,生于海拔400-1250m处的石灰岩山地疏林中。本种是黄杉属中唯一生长在石灰岩土壤上的种类。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
华东黄杉 松科
常绿大乔木,高达40m,胸径1m。叶长2-3cm,明显长于短叶黄杉,下表面气孔带白色,有绿色边带,先端有凹缺。球果下垂,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安徽、浙江,生于海拔600-1500m处的丘陵山坡和谷地。大树已不多见。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
黄杉 松科
常绿大乔木,高达50m,胸径1m。叶多少呈二列,线形,先端凹缺,叶背两侧各有2条白色气孔带。球果卵圆形,单生于枝顶,下垂。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西南、华中华陕西,多
生于海拔800-2800m处阳坡和山脊的针阔混交林中。材质可与北美对应种花旗松相婢美。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南方铁杉 松科
常绿乔木,高25-30m,胸径40-80cm。叶多少呈二列,线形,先端有凹缺,上面中脉凹陷,下面有白色气孔带。球果下垂,卵圆形,黄褐色。中国特有第三纪孑遗种。分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生于海拔600-2100m处的针阔混交林中。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长苞铁杉
松科
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1.2m。叶辐射排列,线形,叶背有明显灰白色气孔带。雌球花苞鳞大于珠鳞。球果圆柱形,直立,苞鳞稍外露。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生于海拔300-2300m处的山脊或向阳山坡。本种是大果铁杉组分布于中国的唯一代表。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穗花杉
红豆杉科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7-10m。树皮呈片状脱落。叶线状披针形,下面有2条与绿色边带等宽大粉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雄球花交互对生成穗状,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的叶脉。假种皮鲜红色。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甘肃、广西、广东,生于海拔500-1400m处的阴湿溪谷旁或林内。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云南穗花杉 红豆杉科
常绿小乔木,高5-12m。叶条形或披针状条形,端直,叶背气孔带淡褐色或淡黄白色,宽度为绿色边带的2-3倍。雄球花对生成穗状,4-6穗聚生枝顶。种子椭圆形,假种皮红紫色。仅分布于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约1000m处的石灰岩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
红豆杉 红豆杉科
常绿小乔木,高5-15m。树皮红褐色,长条裂。种子扁卵圆形或倒卵圆形,杯状假种皮红色。中国特有种。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西、安徽,生于海拔1000-1200m处的山地。
南方红豆杉 红豆杉科
常绿乔木。叶排成二列,条形,常呈镰刀状,较大。零星分布于华东、华南、华中华西南地区,多生于海拔1200m以下。
54545454545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我需要一些稀有植物的资料,越多越好!有图片更好!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87680.html

上一篇:东南西北八大方位 如何布置好客厅的风水

下一篇:边坡绿化的施工方法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