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哪些途径,真菌,细菌,病毒侵染途径有

2021-01-23 21:20:15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263

病原物侵染种子的途径有哪几种?

1.直接侵染

外来病原物经过气流传播或各种介体传播与种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56564接触后,直接侵染裸露于植物体外的外生型种子,病原菌存活于种子表面或深入到种子内部。病原物直接侵染种子致病,种子受害程度与种子受侵染的发育阶段有关。感病越早受害越重。

2.经子房壁侵染

病原菌从已经授粉或未授粉的雌蕊子房或幼嫩的果皮侵入寄主的花器内,病原菌在子房内生长发育并破坏种子结构,或在被侵染的种子内越冬或越夏。带病种子成为下一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如大麦、小麦散黑穗病,带菌种子是传播病害的唯一途径。病菌侵入丝直接从子房壁侵入。当病菌冬孢子落到柱头、花柱、子房壁等部位后,24h就能萌发产生先菌丝,从子房壁表皮部分直接侵入,然后穿过珠被侵入珠心组织,再进入籽粒基部,潜伏于胚部。当种子萌芽时,潜伏在盾片和生长点的菌丝体随着上胚轴的伸长侵入第一节和幼苗的根茎节,最后进入穗部和其他分生组织,致穗部发病。

3.经柱头侵染

病菌由植物花器雌蕊的柱头侵入,经由柱头进入子房,子房膨大变形而显出症状。如禾本科植物麦角病。病菌以菌核(麦角)越冬,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借风传播到植物的雌蕊柱头上,萌发后菌丝沿花柱进入子房。病菌在子房内生长发育刺激子房膨大而变成麦角状菌核。

4.经花粉侵染

经花粉侵染主要是病毒病害的侵染途径。病原病毒经花粉传染而造成种子带毒。如大麦条纹花叶病毒颗粒可存在大麦花粉中,用带毒花粉给健株雌蕊授粉,病毒便通过花粉传到无病母www.rixia.cc株正在发育的胚内,无毒母株结出带毒种子。另有报道,大麦条纹病毒病经花粉传染的病株所结种子长出的幼苗带毒率高达64.5%,表明了大麦条纹病毒经花粉传染的有效性。因花粉传染而使种子带毒的还有辣椒花叶病毒、菜豆普通花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等。

应当指出,经由花粉侵染可以造成种子带毒,但种子带毒不一定全与花粉传毒有关。有的病害种子带毒而花粉却不传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侵染大豆,大豆种子传毒率高达97%。在电镜下观察,大豆花粉粒90%含有病毒颗粒,但大豆花粉不传毒。病毒不能通过花粉传染是因为带毒的花粉发芽力和花粉管的伸长速度都低于健康不带毒的花粉,因而带毒花粉授粉不能形成种子。

5.经外皮侵染

外来病原物先侵染种子外的保护层,如荚果、蒴果等类型的种子是外层先被侵染,病原物进一步扩展穿透外层保护组织后才侵染种子。菜豆炭疽病菌孢子先是与豆荚接触,豆荚发病后病菌菌丝穿透荚的内表皮进而危害豆粒,豆粒上产生褐色溃疡斑,病菌再进一步深入到胚及子叶内危害。

甘蓝黑胫病菌(Phomalingam)也是先侵染甘蓝种株角果,角果上产生紫黑色病斑,角果内的病菌菌丝穿透角果内表皮后才能危害种子。矮生菜豆疫病病原细菌(Pseudomonasphaseohcola)也是先侵染豆荚而后危害种子,再进一步扩展到种子内部。

6.经果肉侵染

外来病原先侵染果皮再危害果肉,病原物穿过果肉才能危害种子。果肉穿透侵染与外皮穿透侵染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病原物要经过果肉才能与种子接触,而后者的种子紧贴种夹内表皮,病菌穿透种皮立即与种子发生接触。茄子褐纹病菌的侵染即为果肉侵染途径,病菌先侵染茄果产生同心轮纹褐斑,病菌进而危害果肉,最后才危害种子。病种子灰色或灰白色,种脐黑色。通过果肉穿透侵染的还有辣椒黑色炭疽病、瓜类炭疽病等。

7.经输导系统侵染

经输导系统侵染是指侵染植物体的病原物扩展到植物维管束等输导系统,病原物由维管束或导管通过株柄进入子房危害种子。可见这种侵染途径的病害病原物必须先进入植物的输导系统,尔后由输导系统扩及种子,造成种子发病或带菌(毒)。如黄瓜角斑病的病原细菌侵染果实时,先是在果实(黄瓜)下表皮细胞间隙繁殖,接着细菌进入果肉,由果肉蔓延到果实的维管束和着生种子的胎座,再穿过珠柄和珠孔感染种子,造成种子带菌。菜豆细菌萎蔫病菌是从菜豆花梗的导管系统进入荚缝,再通过种脊侵入种皮,通过珠孔侵入胚珠。

一些维管束系统的真菌病害导致种子带菌与细菌病害一样,病菌也是通过输导系统扩展危害种子。棉花枯萎病可造成种子带菌,但病菌不是自棉铃外部直接侵染种子,而是感病幼苗体内菌丝体在病株体内系统蔓延造成的。棉花黄萎病菌和茄子黄萎病菌侵染种子的过程与枯萎病菌侵染棉花种子的过程一样,侵入幼苗根部的菌丝体先在幼苗根皮层薄壁细胞间生长发育,尔后菌丝体蔓及维管束和导管,由此向上扩展进入茎、枝和果实内,菌丝体再经果柄进入胎座并侵染种子。病原物经由植物输导系统再侵染种子的病害很多,如瓜类枯萎病、番茄枯萎病、大豆霜霉病、向日葵霜霉病等,对通过这种途径侵染的病害的防治应以阻止初侵染为主。

8.经幼苗侵染

病菌自幼苗侵入,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系统蔓延危害花器造成种子发病。可见这种侵染途径造成种子发病的病原物是来自植株自身的病原物,而不是株体外病原直接侵染种子造成的。如小麦腥黑穗病的病原菌是自幼苗侵入的,菌丝体随着小麦幼苗的生长点上升,小麦穗分化期病菌菌丝迅速生长占据分化的穗原基,进而充满小麦整个籽粒而变为菌瘿。

9.转移侵染

转移侵染是指病原物由母体转移到子体,子体内的病原物再转移给新子体,代代相传。这种侵染方式多见于某些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和少数真菌病害。马铃薯环腐病(Corynebacterium sepedonium)是转移侵染的细菌病害的典型例子。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细菌在种薯内越冬,带菌种薯播入田间后种薯内病菌沿薯茎维管束进入新生植株茎内,并在那里繁殖,重病株未及结薯便死亡,被害轻的植株可结薯。病株结薯后,病株茎内的病原细菌在茎未枯死前便经茎维管束进入地下匍匐茎,进而进入块茎的维管束内形成环腐症状。马铃薯环腐病原细菌就这样从母体到子体,由子体又传到新子体。

转移侵染的真菌病害有大、小麦的散黑穗病(Ustilagonuda)。散黑穗病菌菌丝体在种胚内越冬或越夏。带菌种子播种后,随着种子的萌动和发芽,种胚内的菌丝也恢复活动,种子发芽时种胚内的菌丝体就直接转移到幼苗体内,也是由母体转移到子体,待新植株结穗后菌丝体又转移到新生子体的种胚内。

转移侵染的病毒病害以马铃薯花叶病毒病(PVX)为例说明。马铃薯花叶病毒病通过种薯传播病毒,带毒种薯内的病毒直接转移到新生幼芽内,病毒随着幼苗的生长遍及新生植株全株,结薯后植株体内的病毒又转移到块茎。病毒即通过这种途径,从母体到子体,又到新的子体,进行代代相传。对病毒来说,这种侵染途径是最为有效的。

关于病毒的侵染和传毒问题比较复杂。种子带毒与否与植株感病时期有关。如豇豆植株在开花前20d感染蚜传花叶病毒,病株所结种子带毒;在开花前10d感病的植株所结种子不带毒。

多数植物病毒虽可使寄主植物周身带毒,但周身带毒的植物所结种子并非全部能传lcCXf毒。出现这种现象与种胚是否带毒有关。如果周身带毒的病株体内的病毒未进入种子胚内,所结的种子就不能传毒。另外,植株周身带毒,但所结种子不传毒,还可能是由于种子成熟期间病毒被钝化,只有未成熟的种子内的病毒未被钝化而能够传毒。如有研究报道,蚜传豇豆花叶病毒可在豇豆胚内检出,但种子成熟后病毒被钝化而不传毒。病毒被钝化不仅只发生在种子成熟阶段,在种子萌发阶段病毒也可能被钝化。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可进入大麦种胚内,但带毒种子长出的幼苗并不全部带毒,是因为有一部分种子内的病毒在种胚发芽时被钝化。

带毒种子能否传毒还与种子带毒部位有关。大豆花叶病毒、豌豆褪绿斑驳病毒和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可由种子传播,但仅种皮带毒的种子不能传毒,其原因有研究者认为是由于种子成熟后种皮脱水而使病毒不能存活。

真菌细菌和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侵染植物

真菌细菌和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侵染植物
细菌的传播主要靠雨滴的溅洒作用,少数主要靠昆虫传播。带菌的种苗是植专物细菌病害侵染的重要属来源。种子带细菌易于引起幼苗的感染,然后传染给成株。
大多数病毒传播主要靠昆虫为媒介,传播的昆虫主要是有刺吸式口器。

植物病原细菌侵染寄主的主要途径

病原是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可以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23937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即非生物(非传染性)病原,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即生物(传染性)病原。
非生物(非传染性)病原主要有:营养元素供应失调,缺乏(缺素)或过剩(中毒),水分供应失调,缺少(干旱)或过多(水涝);温度出现失常,过低(冻害)或过日夏养花网高(日灼);有害物质或有害气体、大气污染、金属离子中毒、农药中毒;土壤或海水含盐碱较多、土壤酸碱度不适,光照不足或过强;缺氧、栽培措施不适等等。
生物(传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等。

真菌
真菌的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含有几丁质、纤维素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其营养体通常是丝状分枝的菌丝体,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真菌的营养菌丝体在适宜条件下产生无性孢子,无性孢子萌发形成芽管,芽管生长形成新的菌丝体,这是无性阶段,在生长季常循环多次。无性孢子繁殖快,数量大,扩散广,往往对一种病害在生长季节中的传播和再侵染起重要的作用。真菌在生长后期进入有性阶段,从单倍体的菌丝体上形成配子囊或配子,经过质配形成双核阶段,再经过核配形成双倍体的细胞核,最后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细胞核,这种细胞发育成单倍体的菌丝体。有性生殖多发生在侵染的后期或腐生阶段,所产生的有性孢子往往是病害初侵染的来源。

细菌
细菌用于原核生物界,单细胞,不含叶绿素,依靠寄生或腐生生存,是异养生物,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细菌细胞的形态一般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3种。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一般长l-3um,宽0.5-0.8um。细菌细胞的结构比较简单,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等四个部分组成。细菌的繁殖方式一般是裂殖。细菌繁殖速度很快,一般1h分裂1次。在适宜的条件下,有的只需20min就能分裂1次。植物病原细菌一般都可以人工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菌落。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都是好气的,在中性或微碱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一般适温为26-30℃,在50℃下经10min多数都会死亡。
细菌主要分革兰氏阴性和阳性两大类群。
病毒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比细菌小,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病毒粒体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其形态可分为杆状、线状、球状、弹状、双联体状等多种形态。不同类型的病毒粒体大小差异很大。病毒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在外部形成衣壳,核酸在内形成心轴。病毒的核酸有核糖核酸(RNA)和去氧核糖核酸(DNA)两种类型,并有单链和双链两种结构,但植物病毒的核酸大多是单链RNA,病毒的核酸有传染性,带有病毒的遗传信息。病毒缺少细胞生物所具备的细胞器,并且绝大多数病毒还缺乏独立的酶系统,不能合成自身繁殖所需的原料和能量,当病毒侵入植物细胞后寄主的代谢途径被改变,从而寄主细胞在病毒核酸(基因组)的控制之下完成病毒的繁殖。

植原体
植原体是界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原核生物,由原来的类菌原体(MLO)定名而来,难以人工培养。植原体细胞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圆形的直径在100-1000 nm之间,椭圆形的大小为200 nm300 nm,但也具有多型性,在植物组织或培养基中可见哑铃状、纺锤状、马鞍状、出芽酵母状、念珠状、丝状体等不规则形。植原体的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细胞壁,在细胞质外具3层结构的单位膜,厚度为8-12nm。细胞质内有颗粒状的核糖体、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RNA及代谢物等,没有细胞核,基因组是双链闭合http://www.rixia.cc环状的DNA。DNA的C+C克分子百分比是所有微生物中最低的,一般在28%以下。其繁殖方式有二均分裂、出芽、丝状体缢缩成念珠状并断裂为球状体,或老细胞外膜消失,内含体释放到体外发育成为新个体。目前已知植原体的种类有12个群25个亚群,300多种植物的近100种的病害是由类菌原体引起的。

线虫
线虫是一种低等动物,又名蠕虫,属无脊椎动物线动物门的线虫体,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种类很多,在土壤中、动植物体内甚至海洋、沙漠、泥沼中部有,大多数是腐生的,有一部分可以寄生在植物上引起线虫病害。植物病原线虫多为不分节的乳白色透明线形体,少数为雌雄异形,雌虫洋梨形或球形;线虫的长一般不到l mm,宽0.05-0.1mm。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一般都很简单,除少数可营孤雌生殖外,绝大多数线虫是经两性交尾后雌虫才能徘出成熟卵。线虫卵一般产在土壤中,有的产在植物体内,有少数留在雌虫母体内。一个成熟雌虫可产卵500-3000粒。卵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孵化为幼虫,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即蜕化。蜕化一次体形长大一些,增长—龄。一般线虫经3-4次蜕化后即发育为成虫。从卵孵化到雌虫再产卵为一代。各种线虫完成—代所需的时间不同,有lcCXf的几天,有的几周,甚至有些长的要1年才能完成一代生活史。
植物病原线虫大多数是专性寄生,只能在活组织上取食,少数可兼营腐生生活。根据线虫寄生的部位,可以分为地上部寄生和地下部寄生两类。由于线虫大都在土壤中生活,所以在地下部寄生植物根及地下茎的是多数。又根据线虫的寄生方式可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两类。虫体全部钻入植物组织内的称为内寄生,如根结线虫就是典型的内寄生;虫体大部分在植物体外,只是头部穿刺入植物组织吸食的称为外寄生;还有些线虫开始为外寄生,后期进入植物内成为内寄生。一般最适于线虫发育、孵化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低为10-15℃,最高为40-55℃。最适合于线虫活动的湿度为10%-17%。一般在潮湿高温条件下,线虫存活的时间短;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较长。线虫除引起植物病害外还能传带许多其他病害并为其他病原的侵入创造条件,导致许多寄生性较弱的病原入侵和为害,常常为土传病害(如根腐病和土传病毒病等)的先导和媒介,从而诱发或加重病害的发生危害。
雨水是植物病原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而风雨所造成的伤口更有利于病原细菌的侵染
伤口,自然孔口,昆虫介体
伤口侵染

的致病菌有哪些,入侵途径有几种

常见致病菌:

1、变形杆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2、无芽胞厌氧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专性厌氧菌。在一般外科感染中,此类细菌为重要的病原体之一。具有临床意义的有脆弱类杆菌、核梭形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多种。这些无芽胞厌氧菌寄生在人体内的腔道,特别是胃肠道(结肠内的数量最多)、口腔、阴道等处。

3、葡萄球菌

属革兰氏阳性球菌。是人体皮肤上寄居最多的致病菌,也见于鼻咽等处。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造成许多种感染,如疖、痈、脓肿和伤口感染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黄色、不臭。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

4、链球菌

属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存在于口、鼻、咽和肠腔内。链球菌的种类很多,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溶解破坏细胞间质中的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使炎症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脓液特点是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典型的感染是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绿色链球菌是一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粪链球菌属厌氧菌,常和大肠杆菌一同引起混合感染。

5、大肠杆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寄居于肠道内。对维生素K的合成有重要作用。它的单独致病力不大,若和其他致病菌在一起时,可造成严重的混合感染,如大面积烧伤感染、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产生的脓液稠厚,有粪臭。

6、绿脓杆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常寄居于肠道和皮肤上,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故成为继发感染中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感染时,可引起难以控制的绿脓杆菌败血症。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常不易愈合,其脓液呈淡绿色,有腥臭味。


入侵途径

1、直接侵入,机械压力穿透角质层和表皮细胞的物理方式。也有分泌酵素溶解或软化角质层的化学方法,通常物理和化学破坏方式并存进行。

特定部位:真菌会经由柱头、幼苗、幼芽、根毛。

2、自然开孔(natural opening),气孔、皮目、伤口、水孔、蜜管孔和叶柄痕等侵入。细菌性病害只能经由自然开口侵入。

3、经媒介者,拟菌质、类立克次体、病毒及拟病毒透过昆虫、线虫、真菌、螨和人类等。

影响病源因子

4、植物年龄增加,抗病性增加。

5、植物生理会改变入侵途径。

6、环境干湿会改变入侵途径。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哪些途径,真菌,细菌,病毒侵染途径有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87278.html

上一篇:桃树枝可以插活吗?

下一篇:怎么把电脑写字板里的内容放在MP4的电子书上?并且可以在MP4上阅览.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