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济政治内容!!一般情况下,为什么名牌产品的价格要高于普通的同类产品?
求,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
一般原理我还懂,但要用经济常识答主观题我就茫然了。请问答经济类主观题有什么技巧吗?rn我想得到适用经济常识主观题的答题点(知识点)。rn 万分感谢!!!书上其实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38653233都有的,你们老师上课也会讲到,
上课认真跟着老师思路走就没问题了。
高中政治常考知识点
一、考点分析
经济常识
第一部分基本经济理论
(一) 重要考点
1.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2.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 货币的职能。
4.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流通中货币的关系。
5. 价值规律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结合。
6.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7.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 双层经营机制与农村重新走向联合经营(合作) 。
9. 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性 ,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考配的结合 : 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
10.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11.我国非公有制的地位及作用。
12.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
13. 国家的宏观调控 , 尤其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4.共同富裕。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 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 , 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 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 , 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 , 但存在间接关系 , 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 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 , 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 要注意分清。
4. 如果 l 只羊 =10 斤大米成立 , 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 , 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 , 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 买与卖同时进行即 W-W。
5. 充当商品交http://www.rixia.cc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 , 也可以是货币 , 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 , 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即W-G-W.
6. 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 , 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 ,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 , 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 价值的表现: 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一一一般等价物一一货币
↓ ↓ ↓
交 换 价 值 ←——— 价格
8. 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 , 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 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 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 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 ,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 , 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 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 , 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 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 , 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 社会主义公有制 =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3.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而不是主导。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 占优势http://www.rixia.cc。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 ,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 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 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 , 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 , 国有集体控股企业 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 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 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 , 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16. 合法的劳动收入有: 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含国有)劳动工资、奖金津 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 , 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 , 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 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按生产要素分配 ,则资金、技术、管理、信息、 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 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按劳分配侧重公平 , 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 , 但不能说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 , 按生产要素只体现效率。
17. 按劳分配的原因≠ 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18. 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体制 , 供求关系 , 竞争规律进行的。这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素。
19. 客观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
20.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 但是它不否认计划 ,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21. 政府或政府官员(不含党的组织和村干)部代表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活动不是。但国家可以通过企业或社会因素进行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也是国家机构 , 但不是企业法人。其活动也可以行使国家职能。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直接的 , 但不直接参与管理和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部分 企业和产业
(一)重要考点
1. 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提高效益的意义和途径 : 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2. 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与混合所有制企业 : 股份制企业及股票。
3. 企业的领导体制;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正当和不正当竞争。
4. 支柱产业及新型工业化道路。
5. 农业问题(地UUTnTxRc位、作用、问题、根本途径)。
6. 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塘收。
7.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8.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
9.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的主体。法人是一种组织 , 不等于经济组织 , 也不是自然人。公司是法人 , 企业不一定是法人。公司笋企业。
2. 利润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经济效益既考虑劳动产品 , 又考虑这些劳动产品价值的实现 , 还考虑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劳动俄本〉。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 , 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 可以 说是企业规模、竞争力之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 因此必须不断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两条途径都围绕着利润的增加、成本的减少两方面。
3. 产品的质量对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 但不能说质量好就一定效益高。高效必须优质 , 优质未必高效。优质产品如果消耗的劳动多、成本高 , 就可能不会高效;优质产品如果不适销对路 , 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 造成积压也不会高效。
4. 企业的规模大 , 可以产生规模效益 , 但是不意味着规模越大效益就越 好。我国组建大企业集团 , 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从而能参与国际竞争。
5. 要区分法人、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企业法人 = 法人企业、公司等概念。
6. 合法的竞争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国家应对竞争加以引导和规范。
7. 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 , 名牌代表着信誉和形象。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 , 使用价值高 , 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 因此UUTnTxRc价格更昂贵。
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 ,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 相分离 , 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 , 既是一种经营形式 , 也是一种分配方式。 但家庭承包经营不是集体经营。
9. 农业结构 , 不等于农村经济结构。它是指农业缺义〉内部粮食和经济 作物结构或者广义农业内部农林畜副的结构。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例关系。
10.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 , 当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是减轻农民负担。
11. 加工业不等于产业化经营 , 乡镇企业不等于农村中的工业。
12. 三大产业总括了我国所有的国民经济部门。 一、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了条件 , 第三产业又为斗、二产业提供服务 , 所以它们相互促进。
13.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结合在一起的 ,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统一。义务不可以放弃 ,而权利能放弃。
14. 我国现在的失业是称为结构性失业。原因:①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②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转变的必然产物。③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结果。④计划经济时代 , 重复盲目建设的后遗症影响。⑤我国的改革 , 尤其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 , 用人单位逐步建立人才竞争机制的影响。解决: ①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 , 提供条件使之再就业②由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5.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 , 以效益为目标 , 以企业为主体 , 以科技为依托 , 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 , 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 , 地区经济相协调。
第三部分 财政税收和银行
(一) 重要考点
1.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内)生产总值。
2. 国民收入的分配。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
3. 积累和消费 ,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及对社会影响。
4. 财政预算 , 财政收支及财政的作用 : 我国的财政政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
5. 税收的三个特征及作用。
6. 纳税人意识及我国的几个主要税种 : 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
7. 银行的分类及职能 :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8. 商业银行的性质及利率 , 银行利润 : 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目的。
9.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10. 存款储蓄的类型 , 原则政策和储蓄的作用 : 正确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
11. 债券的种类和特点 :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12.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 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工明确 , 互相协调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的关系。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 , 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 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 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 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 分作积累和消费。但两者不等同。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 , 另一部 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2. 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收大于支;收等于支 , 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 收小于支。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 , 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 , 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 , 财政赤字主要*借债来弥补 , 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一般说来 , 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 , 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 , 拉动经济增长 ,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3. 我国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 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来调节资源配置 , 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 生产决定分配 , 生产决定交换 , 生产决定消费。所以影响财政 , 税收增长 , 储蓄增长 , 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5.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 , 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些特征。 它们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征。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的治本之策 , 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征来让农民减负的。
6.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 , 依法制定和实施 货币政策 ,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一一制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 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银监会既不是国家机关 , 也不是企业法人 , 但是 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人。银监会产生后 , 行使着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 , 形成 了出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 使我国国有资产监管 体系进一步完善。
7. 要弄清债券与股票 ,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 , 商业保险和社会 保险几组概念的区别。
8. 从广义来看 , 对公民来说 , 储蓄存款 , 购买债券 , 购买商业保险和购买股票都属于投资行为 , 都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从货币流通的角度看 , 居民储蓄的直接结果是货币退出流通 , 只有当银行再贷出时货币才又进入流通。
9. 虽然2004年 10 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 但我国仍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使我国的金融政策具有连贯性 , 对防范金融 风险 , 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10.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但两者又有不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 , 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 ,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调节。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 , 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人大的批准 , 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 ,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
第四部分国内和国际市场
(一) 重要考点
1. 商品服务市场 , 市场交易原则。
2.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家庭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 正确的消费观 : 消费者的权益及维护。
4. 世界市场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全世界。
5. 外汇与汇率 : 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现象。
6. 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重点是世贸组织)。
7. 对外贸易的范围、主要内容及关税。
8.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及作用 :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市场交易原则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 为。因原则各有其特点 , 又相互联系。它们和市场的一般特征有天然联系 , 但 又不能混同。平等性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必须遵守的基本 原则。竞争性必须以遵循公平原则为前提。违背公平原则需要法律和道德来调节 , 又体现市场的法制性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2. 消费包括家庭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广义的消费还包括生产消费。适度消费是指在家庭消费中要量入为出 , 既不黯后也不超前。不滞后就要不抑制消费。不超前消费就是要量入为出 , 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鼓励消费与提 倡节约是不矛盾的。艰苦奋斗与鼓励消费也是不矛盾的。
3. 消费者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 , 但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依法。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是一致的。
4. 货币的购买力与货币的外汇汇率是不同的 , 但两者有密切联系。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是指货币与外汇的汇率变化 , 不是指购买力变化。一国货币贬 值 , 意味着该国货币能换的外汇更少 , 在对外贸易中有利于产品出口 , 升值则不利于出口。
5. 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用于平衡国际收支 ,稳定汇率 ,偿还外债。
6. 对外贸易不等于对外商品贸易 , 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之间进行的商 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对外贸易也不等于对外经济关系。对外经济关系包 括对外贸易、对外资金交流、发展国际旅游等。
上课认真跟着老师思路走就没问题了。
高中政治常考知识点
一、考点分析
经济常识
第一部分基本经济理论
(一) 重要考点
1.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2.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 货币的职能。
4.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流通中货币的关系。
5. 价值规律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结合。
6.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7.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 双层经营机制与农村重新走向联合经营(合作) 。
9. 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性 ,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考配的结合 : 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
10.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11.我国非公有制的地位及作用。
12.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
13. 国家的宏观调控 , 尤其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4.共同富裕。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 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 , 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 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 , 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 , 但存在间接关系 , 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 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 , 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 要注意分清。
4. 如果 l 只羊 =10 斤大米成立 , 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 , 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 , 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 买与卖同时进行即 W-W。
5. 充当商品交http://www.rixia.cc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 , 也可以是货币 , 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 , 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即W-G-W.
6. 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 , 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 ,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 , 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 价值的表现: 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一一一般等价物一一货币
↓ ↓ ↓
交 换 价 值 ←——— 价格
8. 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 , 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 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 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 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 ,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 , 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 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 , 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 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 , 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 社会主义公有制 =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3.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而不是主导。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 占优势http://www.rixia.cc。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 ,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 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 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 , 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 , 国有集体控股企业 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 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 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 , 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16. 合法的劳动收入有: 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含国有)劳动工资、奖金津 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 , 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 , 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 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按生产要素分配 ,则资金、技术、管理、信息、 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 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按劳分配侧重公平 , 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 , 但不能说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 , 按生产要素只体现效率。
17. 按劳分配的原因≠ 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18. 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体制 , 供求关系 , 竞争规律进行的。这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素。
19. 客观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
20.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 但是它不否认计划 ,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21. 政府或政府官员(不含党的组织和村干)部代表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活动不是。但国家可以通过企业或社会因素进行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也是国家机构 , 但不是企业法人。其活动也可以行使国家职能。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直接的 , 但不直接参与管理和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部分 企业和产业
(一)重要考点
1. 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提高效益的意义和途径 : 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2. 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与混合所有制企业 : 股份制企业及股票。
3. 企业的领导体制;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正当和不正当竞争。
4. 支柱产业及新型工业化道路。
5. 农业问题(地UUTnTxRc位、作用、问题、根本途径)。
6. 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塘收。
7.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8.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
9.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的主体。法人是一种组织 , 不等于经济组织 , 也不是自然人。公司是法人 , 企业不一定是法人。公司笋企业。
2. 利润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经济效益既考虑劳动产品 , 又考虑这些劳动产品价值的实现 , 还考虑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劳动俄本〉。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 , 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 可以 说是企业规模、竞争力之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 因此必须不断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两条途径都围绕着利润的增加、成本的减少两方面。
3. 产品的质量对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 但不能说质量好就一定效益高。高效必须优质 , 优质未必高效。优质产品如果消耗的劳动多、成本高 , 就可能不会高效;优质产品如果不适销对路 , 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 造成积压也不会高效。
4. 企业的规模大 , 可以产生规模效益 , 但是不意味着规模越大效益就越 好。我国组建大企业集团 , 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从而能参与国际竞争。
5. 要区分法人、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企业法人 = 法人企业、公司等概念。
6. 合法的竞争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国家应对竞争加以引导和规范。
7. 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 , 名牌代表着信誉和形象。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 , 使用价值高 , 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 因此UUTnTxRc价格更昂贵。
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 ,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 相分离 , 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 , 既是一种经营形式 , 也是一种分配方式。 但家庭承包经营不是集体经营。
9. 农业结构 , 不等于农村经济结构。它是指农业缺义〉内部粮食和经济 作物结构或者广义农业内部农林畜副的结构。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例关系。
10.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 , 当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是减轻农民负担。
11. 加工业不等于产业化经营 , 乡镇企业不等于农村中的工业。
12. 三大产业总括了我国所有的国民经济部门。 一、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了条件 , 第三产业又为斗、二产业提供服务 , 所以它们相互促进。
13.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结合在一起的 ,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统一。义务不可以放弃 ,而权利能放弃。
14. 我国现在的失业是称为结构性失业。原因:①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②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转变的必然产物。③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结果。④计划经济时代 , 重复盲目建设的后遗症影响。⑤我国的改革 , 尤其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 , 用人单位逐步建立人才竞争机制的影响。解决: ①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 , 提供条件使之再就业②由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5.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 , 以效益为目标 , 以企业为主体 , 以科技为依托 , 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 , 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 , 地区经济相协调。
第三部分 财政税收和银行
(一) 重要考点
1.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内)生产总值。
2. 国民收入的分配。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
3. 积累和消费 ,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及对社会影响。
4. 财政预算 , 财政收支及财政的作用 : 我国的财政政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
5. 税收的三个特征及作用。
6. 纳税人意识及我国的几个主要税种 : 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
7. 银行的分类及职能 :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8. 商业银行的性质及利率 , 银行利润 : 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目的。
9.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10. 存款储蓄的类型 , 原则政策和储蓄的作用 : 正确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
11. 债券的种类和特点 :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12.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 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工明确 , 互相协调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的关系。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 , 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 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 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 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 分作积累和消费。但两者不等同。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 , 另一部 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2. 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收大于支;收等于支 , 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 收小于支。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 , 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 , 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 , 财政赤字主要*借债来弥补 , 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一般说来 , 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 , 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 , 拉动经济增长 ,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3. 我国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 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来调节资源配置 , 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 生产决定分配 , 生产决定交换 , 生产决定消费。所以影响财政 , 税收增长 , 储蓄增长 , 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5.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 , 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些特征。 它们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征。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的治本之策 , 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征来让农民减负的。
6.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 , 依法制定和实施 货币政策 ,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一一制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 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银监会既不是国家机关 , 也不是企业法人 , 但是 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人。银监会产生后 , 行使着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 , 形成 了出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 使我国国有资产监管 体系进一步完善。
7. 要弄清债券与股票 ,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 , 商业保险和社会 保险几组概念的区别。
8. 从广义来看 , 对公民来说 , 储蓄存款 , 购买债券 , 购买商业保险和购买股票都属于投资行为 , 都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从货币流通的角度看 , 居民储蓄的直接结果是货币退出流通 , 只有当银行再贷出时货币才又进入流通。
9. 虽然2004年 10 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 但我国仍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使我国的金融政策具有连贯性 , 对防范金融 风险 , 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10.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但两者又有不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 , 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 ,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调节。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 , 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人大的批准 , 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 ,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
第四部分国内和国际市场
(一) 重要考点
1. 商品服务市场 , 市场交易原则。
2.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家庭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 正确的消费观 : 消费者的权益及维护。
4. 世界市场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全世界。
5. 外汇与汇率 : 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现象。
6. 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重点是世贸组织)。
7. 对外贸易的范围、主要内容及关税。
8.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及作用 :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市场交易原则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 为。因原则各有其特点 , 又相互联系。它们和市场的一般特征有天然联系 , 但 又不能混同。平等性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必须遵守的基本 原则。竞争性必须以遵循公平原则为前提。违背公平原则需要法律和道德来调节 , 又体现市场的法制性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2. 消费包括家庭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广义的消费还包括生产消费。适度消费是指在家庭消费中要量入为出 , 既不黯后也不超前。不滞后就要不抑制消费。不超前消费就是要量入为出 , 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鼓励消费与提 倡节约是不矛盾的。艰苦奋斗与鼓励消费也是不矛盾的。
3. 消费者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 , 但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依法。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是一致的。
4. 货币的购买力与货币的外汇汇率是不同的 , 但两者有密切联系。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是指货币与外汇的汇率变化 , 不是指购买力变化。一国货币贬 值 , 意味着该国货币能换的外汇更少 , 在对外贸易中有利于产品出口 , 升值则不利于出口。
5. 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用于平衡国际收支 ,稳定汇率 ,偿还外债。
6. 对外贸易不等于对外商品贸易 , 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之间进行的商 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对外贸易也不等于对外经济关系。对外经济关系包 括对外贸易、对外资金交流、发展国际旅游等。
找书在书店里
高中政治内容的整理
从高一到高三的都要,要详细的,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高中政治常考知识点
一、考点分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9306532析
经济常识
第一部分基本经济理论
(一) 重要考点
1.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2.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 货币的职能。
4.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流通中货币的关系。
5. 价值规律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结合。
6.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7.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 双层经营机制与农村重新走向联合经营(合作) 。
9. 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性 ,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考配的结合 : 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
10.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11.我国非公有制的地位及作用。
12.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
13. 国家的宏观调控 , 尤其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4.共同富裕。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 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 , 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 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 , 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 , 但存在间接关系 , 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 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 , 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 要注意分清。
4. 如果 l 只羊 =10 斤大米成立 , 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 , 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 , 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 买与卖同时进行即 W-W。
5.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 , 也可以是货币 , 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 , 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即W-G-W.
6. 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 , 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 ,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 , 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 价值的表现: 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一一一般等价物一一货币
↓ ↓ ↓
交 换 价 值 ←——— 价格
8. 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 , 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 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 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 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 ,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 , 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 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 , 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 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 , 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 社会主义公有制 =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3.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而不是主导。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 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 ,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 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 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 , 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 , 国有集体控股企业 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 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 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 , 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16. 合法的劳动收入有: 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含国有)劳动工资、奖金津 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 , 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 , 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 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按生产要素分配 ,则资金、技术、管理、信息、 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 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按劳分配侧重公平 , 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 , 但不能说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 , 按生产要素只体现效率。
17. 按劳分配的原因≠ 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18. 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体制 , 供求关系 , 竞争规律进行的。这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素。
19. 客观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
20.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 但是它不否认计划 ,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21. 政府或政府官员(不含党的组织和村干)部代表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活动不是。但国家可以通过企业或社会因素进行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也是国家机构 , 但不是企业法人。其活动也可以行使国家职能。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直接的 , 但不直接参与管理和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部分 企业和产业
(一)重要考点
1. 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提高效益的意义和途径 : 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2. 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与混合所有制企业 : 股份制企业及股票。
3. 企业的领导体制;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正当和不正当竞争。
4. 支柱产业及新型工业化道路。
5. 农业问题(地位、作用、问题、根本途径)。
6. 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塘收。
7.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8.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
9.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的主体。法人是一种组织 , 不等于经济组织 , 也不是自然人。公司是法人 , 企业不一定是法人。公司笋企业。
2. 利润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经济效益既考虑劳动产品 , 又考虑这些劳动产品价值的实现 , 还考虑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劳动俄本〉。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 , 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 可以 说是企业规模、竞争力之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 因此必须不断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两条途径都围绕着利润的增加、成本的减少两方面。
3. 产品的质量对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 但不能说质量好就一定效益高。高效必须优质 , 优质未必高效。优质产品如果消耗的劳动多、成本高 , 就可能不会高效;优质产品如果不适销对路 , 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 造成积压也不会高效。
4. 企业的规模大 , 可以产生规模效益 , 但是不意味着规模越大效益就越 好。我国组建大企业集团 , 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从而能参与国际竞争。
5. 要区分法人、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企业法人 = 法人企业、公司等概念。
6. 合法的竞争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国家应对竞争加以引导和规范。
7. 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 , 名牌代表着信誉和形象。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 , 使用价值高 , 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 因此价格更昂贵。
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 ,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 相分离 , 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 , 既是一种经营形式 , 也是一种分配方式。 但家庭承包经营不是集体经营。
9. 农业结构 , 不等于农村经济结构。它是指农业缺义〉内部粮食和经济 作物结构或者广义农业内部农林畜副的结构。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例关系。
10.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 , 当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是减轻农民负担。
11. 加工业不等于产业化经营 , 乡镇企业不等于农村中的工业。
12. 三大产业总括了我国所有的国民经济部门。 一、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了条件 , 第三产业又为斗、二产业提供服务 , 所以它们相互促进。
13.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结合在一起的 ,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统一。义务不可以放弃 ,而权利能放弃。
14. 我国现在的失业是称为结构性失业。原因:①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②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转变的必然产物。③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结果。④计划经济时代 , 重复盲目建设的后遗症影响。⑤我国的改革 , 尤其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 , 用人单位逐步建立人才竞争机制的影响。解决: ①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 , 提供条件使之再就业②由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5.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 , 以效益为目标 , 以企业为主体 , 以科技为依托 , 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 , 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 , 地区经济相协调。
第三部分 财政税收和银行
(一) 重要考点
1.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内)生产总值。
2. 国民收入的分配。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
3. 积累和消费 ,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及对社会影响。
4. 财政预算 , 财政收支及财政的作用 : 我国的财政政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
5. 税收的三个特征及作用。
6. 纳税人意识及我国的几个主要税种 : 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
7. 银行的分类及职能 :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8. 商业银行的性质及利率 , 银行利润 : 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目的。
9.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10. 存款储蓄的类型 , 原则政策和储蓄的作用 : 正确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
11. 债券的种类和特点 :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12.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 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工明确 , 互相协调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的关系。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 , 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 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 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 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 分作积累和消费。但两者不等同。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 , 另一部 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2. 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收大于支;收等于支 , 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 收小于支。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 , 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 , 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 , 财政赤字主要*借债来弥补 , 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一般说来 , 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 , 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 , 拉动经济增长 ,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3. 我国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 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来调节资源配置 , 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 生产决定分配 , 生产决定交换 , 生产决定消费。所以影响财政 , 税收增长 , 储蓄增长 , 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5.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 , 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些特征。 它们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征。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的治本之策 , 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征来让农民减负的。
6.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 , 依法制定和实施 货币政策 ,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一一制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 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银监会既不是国家机关 , 也不是企业法人 , 但是 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人。银监会产生后 , 行使着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 , 形成 了出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 使我国国有资产监管 体系进一步完善。
7. 要弄清债券与股票 ,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 , 商业保险和社会 保险几组概念的区别。
8. 从广义来看 , 对公民来说 , 储蓄存款 , 购买债券 , 购买商业保险和购买股票都属于投资行为 , 都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从货币流通的角度看 , 居民储蓄的直接结果是货币退出流通 , 只有当银行再贷出时货币才又进入流通。
9. 虽然2004年 10 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 但我国仍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使我国的金融政策具有连贯性 , 对防范金融 风险 , 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10.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但两者又有不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 , 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 ,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调节。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 , 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人大的批准 , 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 ,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
第四部分国内和国际市场
(一) 重要考点
1. 商品服务市场 , 市场交易原则。
2.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家庭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 正确的消费观 : 消费者的权益及维护。
4. 世界市场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全世界。
5. 外汇与汇率 : 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现象。
6. 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重点是世贸组织)。
7. 对外贸易的范围、主要内容及关税。
8.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及作用 :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市场交易原则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 为。因原则各有其特点 , 又相互联系。它们和市场的一般特征有天然联系 , 但 又不能混同。平等性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必须遵守的基本 原则。竞争性必须以遵循公平原则为前提。违背公平原则需要法律和道德来调节 , 又体现市场的法制性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2. 消费包括家庭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广义的消费还包括生产消费。适度消费是指在家庭消费中要量入为出 , 既不黯后也不超前。不滞后就要不抑制消费。不超前消费就是要量入为出 , 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鼓励消费与提 倡节约是不矛盾的。艰苦奋斗与鼓励消费也是不矛盾的。
3. 消费者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 , 但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依法。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是一致的。
4. 货币的购买力与货币的外汇汇率是不同的 , 但两者有密切联系。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是指货币与外汇的汇率变化 http://www.rixia.cc, 不是指购买力变化。一国货币贬 值 , 意味着该国货币能换的外汇更少 , 在对外贸易中有利于产品出口 , 升值则不利于出口。
5. 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用于平衡国际收支 ,稳定汇率 ,偿还外债。
6. 对外贸易不等于对外商品贸易 , 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之间进行的商 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对外贸易也不等于对外经济关系。对外经济关系包 括对外贸易、对外资金交流、发展国际旅游等。
哲学常识
第一部分 唯物论
(一)重要考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物质的含义 , 世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与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3.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阔的反作用。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 从实际出发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 入具有主观能动性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物理化学上的物质的区别。
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两者是不同的 , 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最根本的是运动。
3. 世界的本源是物质 , 这揭示了世界的来源。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 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第一性 , 是相对意识第二性而言的。意 识是物质的反映 , 揭示的是物质决定意识。
4. 意识的能动作用 , 首先表现在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 其次表现 在意识能反作用客观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错误的方面 , 但强调能正确反映 , 要求人类不断探索 , 追求真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两方面 :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5. 物质决定意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理论依据。从实际出发简单地 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 从物质出发 ,就是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与客观 存在的事实相一致。因此要反对从主观出发。
6. 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但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又不是等同的。前者的理论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 , 后者的理论前提是按规律办事。
7.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 , 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 这是坚持这一问题中的唯物论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 ,体现了这一问题的辩证法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又体现了认识论。
一、考点分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9306532析
经济常识
第一部分基本经济理论
(一) 重要考点
1.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2.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 货币的职能。
4.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流通中货币的关系。
5. 价值规律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结合。
6.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7.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 双层经营机制与农村重新走向联合经营(合作) 。
9. 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性 ,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考配的结合 : 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
10.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11.我国非公有制的地位及作用。
12.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
13. 国家的宏观调控 , 尤其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4.共同富裕。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 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 , 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 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 , 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 , 但存在间接关系 , 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 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 , 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 要注意分清。
4. 如果 l 只羊 =10 斤大米成立 , 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 , 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 , 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 买与卖同时进行即 W-W。
5.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 , 也可以是货币 , 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 , 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即W-G-W.
6. 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 , 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 ,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 , 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 价值的表现: 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一一一般等价物一一货币
↓ ↓ ↓
交 换 价 值 ←——— 价格
8. 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 , 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 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 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 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 ,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 , 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 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 , 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 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 , 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 社会主义公有制 =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3.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而不是主导。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 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 ,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 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 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 , 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 , 国有集体控股企业 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 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 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 , 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16. 合法的劳动收入有: 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含国有)劳动工资、奖金津 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 , 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 , 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 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按生产要素分配 ,则资金、技术、管理、信息、 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 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按劳分配侧重公平 , 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 , 但不能说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 , 按生产要素只体现效率。
17. 按劳分配的原因≠ 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18. 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体制 , 供求关系 , 竞争规律进行的。这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素。
19. 客观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
20.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 但是它不否认计划 ,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21. 政府或政府官员(不含党的组织和村干)部代表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活动不是。但国家可以通过企业或社会因素进行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也是国家机构 , 但不是企业法人。其活动也可以行使国家职能。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直接的 , 但不直接参与管理和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部分 企业和产业
(一)重要考点
1. 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提高效益的意义和途径 : 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2. 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与混合所有制企业 : 股份制企业及股票。
3. 企业的领导体制;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正当和不正当竞争。
4. 支柱产业及新型工业化道路。
5. 农业问题(地位、作用、问题、根本途径)。
6. 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塘收。
7.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8.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
9.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的主体。法人是一种组织 , 不等于经济组织 , 也不是自然人。公司是法人 , 企业不一定是法人。公司笋企业。
2. 利润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经济效益既考虑劳动产品 , 又考虑这些劳动产品价值的实现 , 还考虑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劳动俄本〉。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 , 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 可以 说是企业规模、竞争力之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 因此必须不断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两条途径都围绕着利润的增加、成本的减少两方面。
3. 产品的质量对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 但不能说质量好就一定效益高。高效必须优质 , 优质未必高效。优质产品如果消耗的劳动多、成本高 , 就可能不会高效;优质产品如果不适销对路 , 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 造成积压也不会高效。
4. 企业的规模大 , 可以产生规模效益 , 但是不意味着规模越大效益就越 好。我国组建大企业集团 , 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从而能参与国际竞争。
5. 要区分法人、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企业法人 = 法人企业、公司等概念。
6. 合法的竞争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国家应对竞争加以引导和规范。
7. 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 , 名牌代表着信誉和形象。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 , 使用价值高 , 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 因此价格更昂贵。
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 ,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 相分离 , 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 , 既是一种经营形式 , 也是一种分配方式。 但家庭承包经营不是集体经营。
9. 农业结构 , 不等于农村经济结构。它是指农业缺义〉内部粮食和经济 作物结构或者广义农业内部农林畜副的结构。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例关系。
10.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 , 当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是减轻农民负担。
11. 加工业不等于产业化经营 , 乡镇企业不等于农村中的工业。
12. 三大产业总括了我国所有的国民经济部门。 一、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了条件 , 第三产业又为斗、二产业提供服务 , 所以它们相互促进。
13.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结合在一起的 ,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统一。义务不可以放弃 ,而权利能放弃。
14. 我国现在的失业是称为结构性失业。原因:①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②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转变的必然产物。③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结果。④计划经济时代 , 重复盲目建设的后遗症影响。⑤我国的改革 , 尤其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 , 用人单位逐步建立人才竞争机制的影响。解决: ①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 , 提供条件使之再就业②由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5.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 , 以效益为目标 , 以企业为主体 , 以科技为依托 , 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 , 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 , 地区经济相协调。
第三部分 财政税收和银行
(一) 重要考点
1.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内)生产总值。
2. 国民收入的分配。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
3. 积累和消费 ,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及对社会影响。
4. 财政预算 , 财政收支及财政的作用 : 我国的财政政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
5. 税收的三个特征及作用。
6. 纳税人意识及我国的几个主要税种 : 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
7. 银行的分类及职能 :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8. 商业银行的性质及利率 , 银行利润 : 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目的。
9.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10. 存款储蓄的类型 , 原则政策和储蓄的作用 : 正确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
11. 债券的种类和特点 :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12.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 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工明确 , 互相协调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的关系。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 , 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 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 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 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 分作积累和消费。但两者不等同。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 , 另一部 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2. 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收大于支;收等于支 , 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 收小于支。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 , 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 , 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 , 财政赤字主要*借债来弥补 , 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一般说来 , 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 , 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 , 拉动经济增长 ,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3. 我国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 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来调节资源配置 , 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 生产决定分配 , 生产决定交换 , 生产决定消费。所以影响财政 , 税收增长 , 储蓄增长 , 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5.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 , 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些特征。 它们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征。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的治本之策 , 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征来让农民减负的。
6.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 , 依法制定和实施 货币政策 ,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一一制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 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银监会既不是国家机关 , 也不是企业法人 , 但是 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人。银监会产生后 , 行使着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 , 形成 了出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 使我国国有资产监管 体系进一步完善。
7. 要弄清债券与股票 ,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 , 商业保险和社会 保险几组概念的区别。
8. 从广义来看 , 对公民来说 , 储蓄存款 , 购买债券 , 购买商业保险和购买股票都属于投资行为 , 都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从货币流通的角度看 , 居民储蓄的直接结果是货币退出流通 , 只有当银行再贷出时货币才又进入流通。
9. 虽然2004年 10 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 但我国仍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使我国的金融政策具有连贯性 , 对防范金融 风险 , 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10.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但两者又有不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 , 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 ,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调节。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 , 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人大的批准 , 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 ,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
第四部分国内和国际市场
(一) 重要考点
1. 商品服务市场 , 市场交易原则。
2.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家庭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 正确的消费观 : 消费者的权益及维护。
4. 世界市场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全世界。
5. 外汇与汇率 : 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现象。
6. 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重点是世贸组织)。
7. 对外贸易的范围、主要内容及关税。
8.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及作用 :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市场交易原则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 为。因原则各有其特点 , 又相互联系。它们和市场的一般特征有天然联系 , 但 又不能混同。平等性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必须遵守的基本 原则。竞争性必须以遵循公平原则为前提。违背公平原则需要法律和道德来调节 , 又体现市场的法制性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2. 消费包括家庭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广义的消费还包括生产消费。适度消费是指在家庭消费中要量入为出 , 既不黯后也不超前。不滞后就要不抑制消费。不超前消费就是要量入为出 , 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鼓励消费与提 倡节约是不矛盾的。艰苦奋斗与鼓励消费也是不矛盾的。
3. 消费者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 , 但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依法。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是一致的。
4. 货币的购买力与货币的外汇汇率是不同的 , 但两者有密切联系。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是指货币与外汇的汇率变化 http://www.rixia.cc, 不是指购买力变化。一国货币贬 值 , 意味着该国货币能换的外汇更少 , 在对外贸易中有利于产品出口 , 升值则不利于出口。
5. 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用于平衡国际收支 ,稳定汇率 ,偿还外债。
6. 对外贸易不等于对外商品贸易 , 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之间进行的商 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对外贸易也不等于对外经济关系。对外经济关系包 括对外贸易、对外资金交流、发展国际旅游等。
哲学常识
第一部分 唯物论
(一)重要考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物质的含义 , 世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与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3.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阔的反作用。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 从实际出发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 入具有主观能动性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物理化学上的物质的区别。
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两者是不同的 , 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最根本的是运动。
3. 世界的本源是物质 , 这揭示了世界的来源。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 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第一性 , 是相对意识第二性而言的。意 识是物质的反映 , 揭示的是物质决定意识。
4. 意识的能动作用 , 首先表现在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 其次表现 在意识能反作用客观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错误的方面 , 但强调能正确反映 , 要求人类不断探索 , 追求真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两方面 :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5. 物质决定意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理论依据。从实际出发简单地 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 从物质出发 ,就是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与客观 存在的事实相一致。因此要反对从主观出发。
6. 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但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又不是等同的。前者的理论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 , 后者的理论前提是按规律办事。
7.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 , 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 这是坚持这一问题中的唯物论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 ,体现了这一问题的辩证法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又体现了认识论。
我有。
要的话,发我邮箱。prompp@126.com.
要的话,发我邮箱。prompp@126.com.
为什么高中政治先学习经济生活,其次政治生活,最后学习文化生活,它们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因因为我们学的政治里面讲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先从基础开始学,打好基础,再学上边的。
文章标签: 生石花
本文标题: 高中经济政治内容!!一般情况下,为什么名牌产品的价格要高于普通的同类产品?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80529.html
上一篇:爬山虎是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