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在没有问题的时候,没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以发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个没有问题的问

2021-01-09 04:00:09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31

莎士比亚名言问题

不要向别人借钱也不要借给人钱.借出去 ,往往人财两空,借进来,让你忘掉勤俭 麻烦给我这句话的前后几句 要完整的 谢谢
1.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躁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2.你甜蜜的爱,就是珍宝,我不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396165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

3.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

4.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它冷却。让它任意着,那就要把一颗心烧焦

5.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豁达者长寿

6.不要给百合花镀金,画蛇添足

7.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8.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9.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10.因为她生得美丽,所以被男人追求;因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获

11.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

12.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13.发闪光的不全是黄金

14.当我们胆敢作恶,来满足卑下的希冀,我们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我们自己

15.当我们还买不起幸福的时候,我们绝不应该走得离橱窗太近,盯着幸福出神

16.美德是勇敢的,为善永远无所畏惧

17.金子啊,你是多么神奇.你可以使老的变成少的,丑的变成美的,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

18.女人是被爱的,不是被了解的

19.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0 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

[ps:莎士比亚简介]

21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22 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

23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

24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

25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GkDoS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
26 习气那个怪物,虽然是魔鬼,会吞掉一切的羞耻心,也会做天使,把日积月累的美德善行熏陶成自然而然而令人安之若素的家常便饭

27 人世间的煊赫光荣,往往产生在罪恶之中,为了身外的浮名,牺牲自己的良心

28 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29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30 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31 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为才是忠心的最好说明

32 爱比杀人重罪更难隐藏;爱情的黑夜有中午的阳光

33 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

34 爱情里面要是搀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35 美德是勇敢的,为善永远无所畏惧

36 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用眼睛来恋爱

37 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38 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我也会失足颠仆,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

39 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在一切怪事中,人们的贪生怕死就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

40 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41 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没有欣赏的人,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要是夜莺在白天杂在聒噪里歌唱,人家绝不以为它比鹪鹩唱得更美。多少事情因为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恰当的赞赏

42 要是你做了狮子,狐狸会来欺骗你: 要是你做了羔羊,狐狸会来吃了你; 要是你做了狐狸,万一骗子向你告发,狮子会对你起疑心; 要是你做了骗子,你的愚蠢将使你受苦,而且你也不免做豺狼的一顿早餐……

43 魔鬼为了陷害我们起见,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我们在重要的关头便会堕入他的圈套

44 没有什么事是好的或坏的,但思想却使其中有所不同

45 你还能说‘苦啊,最苦没有了’你的苦,还不曾苦到底呢

46 笨蛋自以为聪明,聪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

47 我两腿早陷在血海里,欲罢不能, 想回头,就像走到尽头般,叫人心寒 退路是没有了,前途是一片沼泽地,让人越陷越深

48 有一类卑微的工作是用坚苦卓绝的精神忍受着的,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

49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50 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为什么一位名人说“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我觉得人生就是要来解决问题的
~

这样才有意义
才有意思
把自己看悳太过于完美。

如果过分的表现这一点,会让别人觉得沵很自恋。,

并疏远沵。

修改病句的一些问题

修改病句一些常见的例题和一些解析,答题方法。重点讲讲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份残缺和句式杂糅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词序颠倒;(2)前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64633431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等。

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①由于滥用介词或“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嫌烦,其中一些情节负面作用倒是 不少。 ☆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这两个句子中,实际上并非真正缺少主语,而是误将主语放在介词短语之中了。只要把例1中的 “在"和“中"去掉,句子就有主语了;例2中应删去“从”和“中”。并在“事实”前加一个“的”字,让“大量观测的事实”做主语。 ②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张文同志是位犯过错误的好同志,改正错误后,安排他担任县银行办公室主任。 ☆(许厂长关怀我们,不让我们干重活)我们再三恳求,终于答应了,并且发给我们工作服,多么高兴啊! 例1分句的主语都是“张文同志(他)”,第三分句主语不是承前省略“他”,因为他不能安排自己当主任,是暗中更换主语(上级领导)。应把暗中更换的主语写出来,在“安排”前加“被”。 例2第一分句主语是“我们",第二、三分句主语是许厂长“他”。最后一分句主语又是“我们”,造成主语残缺。"终于"前应加主语"他",”多么“前应加”我们“。 (2)谓语残缺 ①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残缺。 ☆ 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长四米、高二十米、宽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 目溪边。 例句的结构是:主语1+状语2+谓语2,可见前一分句没有出现被状语修饰的中心语,即谓语残缺。 可把“经过”提到句首,用“经过南堡人民一个冬天的苦战”作状语,让“一道……大坝”做句子的主语。 ②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词而造成的谓语残缺。 ☆这些杂交高粱产量高,而且比外国进口的杂交高粱更高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因此,受到了当地 农民的欢迎,推广面积越来越大。 第二分句缺少谓语动词,应该在“更高的”前面加上“具有”。 ☆伟大思想家鲁迅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千百万妇女中的一个。 主语的定语是个主谓短语,可是这个主谓短语却缺少谓语中心语,应该在介词短语“在《祝福》中" 之后添上"塑造”二字。 (3)宾语残缺 ☆老陈严肃而诚恳的说:“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 自己老了。” 例句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一腔热血的”的后面加上“的人”。 (4)必要的修饰语残缺 ☆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在“劳动”前加上“艰苦而有效的” ☆在这次全校乒乓球单打比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女冠军。 在“夺得”前加上“分别” (5)关联词语残缺 ☆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枝树枝。 在“体形”前加上“而且” ☆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加上“虽然……但是……” ☆即使你讲得再好,我们(也)不听。 ☆(即使)家大业大,也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6)定语、状语残缺或不完整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壮年劳动力就业是 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相当时间”一般是着某一个时间,并不表示一段时间。用“相当”作定语是不完整的,必须加一个 “长”,使“相当长(的)”作定语。
成分赘余
(1)主语多余 ☆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 去掉“风格” (2)谓语多余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去掉“进行” ☆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去掉“打” (3)宾语多余 ☆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的编写。 去掉“的编写” ☆今天,我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去掉“的地方” (4)定语多余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 去掉“当前” (5)状语多余 ☆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去掉“可以” ☆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这些人。 去掉“在心里” ☆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呀,柿子呀…… 去掉“到处” (6)补语多余 ☆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修改一些。 去掉“一些” (7)可有可无 ☆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去掉“的距离” ☆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去掉“离现在” (8)误用“的”字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去掉“的”,改为“物价下跌” ☆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到毁灭。 加上“的”,改为“历代的动乱”;去掉“的”,改为“气候潮湿”
语序不当
定语位置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3.两个定语先后语序不当 ☆这次展览会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并在“前”后加“的” 状语位置不当 1.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的”调至“发挥”前 2.两个状语前后位置颠倒 ☆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猎手。 将“顺利地”与“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位置对调 ☆李强把张卓不放在眼里。 把“不”调至“把张卓”前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范围+数量+动性+形性+名性+中心词 多项定语的一般顺序: 1.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2.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3.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5.名词或名词短语 6.带“的”的短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面 ☆国家队的 一位 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 优秀的 篮球 女 教练 领属性 数量 动词性短语 形容词 名词 ☆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动词性短语 形容词 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多项状语的一般次序: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2.表时间或处所的 3.表范围的 4.表情态或程度的 5.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许多老师//昨天 在休息室里 都 热情地 同他 交谈 时间 处所 范围 情态 对象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世界各大报纸都作了详细报道。 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当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字句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前面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把“不”放在“趁”前面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的分句主语一致时,主语应在全句之首;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不但她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它同学。 把“她”放在“不但”前面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把“如果”放在“他”前面 主客颠倒 ☆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我对于数学” 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时,只能用在句子开头(在句中作定语); 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时,用于句首句中都可以。 复句内顺序不当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应“树技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树影晃动起来。”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并列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将“的发电量”改为“发的电” ☆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 去掉“沙沙的浪声和” ☆青年学生(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在“学生”后加上“时期” ☆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去掉“的问题了” ☆秋天的北京是最美的季节。 把“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在哈尔滨、沈阳两地举办的日本电影周(上映的)以及在我国其它省市陆续上映的五部日本影片,是这几年来日本影片中具有独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作品。 在“电影周”后加“上映的” 2、主宾搭配不当 ☆秋天的北京是最美的季节。 把“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3、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违反”改为“干扰” ☆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事迹”改为“形象” ☆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去掉“注视和” ☆最近,济南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此举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去掉“和服务忌语” ☆你可以在因特网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 去掉“录音和” ☆解放军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去掉“的安全”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1)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去掉“聪明” (2)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把“严肃”改为“认真”或“谨慎” ☆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去掉“新技术、新工艺” (3)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去掉“整整齐齐”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在句首加“能否”,或改成“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把“温暖”改为“冷暖” 6、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 把“就”改为“才” ☆想象不但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把“不但”改为“不仅” ☆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把“也”改为“就”
结构混乱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是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2、中途易辄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着说下去,却用“中国的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3、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代。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 4、结构混乱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作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表意不明
分为“费解”和“歧义”。“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都是表达不明白,要读者伤脑筋。 1、费解 例: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2、歧义 例: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学习有态度和方法之分。 “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句式杂糅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 例: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应该删去“我们”。
语意重复
在某个中心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与中心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常常会出现句中某个成分的多余而导致语义的重复。 例:我们可不要白白虚度了此生。 “虚度”即白白地度过。
前后矛盾
例: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应该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否定不当
例: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编辑本段病句修改的符号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 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病句修改符号示意图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编辑本段修改病句例题
【例题1】 下列句子结构完整的一项是( ) A.从他上学那天起,就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由于美国大学忽视理论的应用,使美国有用的科学技术人才逐年减少,产生了人才危 机。 C.在自然保护区的密林深处,处处见瀑布,这里有“瀑布之乡”的称号。 D.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解析】 C正确,A、B缺少主语,D缺少宾语。 【点拨】 A句的主语隐蔽于介词短语之中,“他”放在“从”之前,主语显露了,成分齐全了。B句,应该作主语的词语。前头使用了使令性动词,使句子缺少主语,删“使”。D句,描绘缺少宾语,补人“情景”。 (B句还可删“由于”也就有主语了) 【例题2】 用符号法删去下列句子的多余成分。 A.这个问题,我在思想上考虑了很久,一直没有解决它的好方法。 B.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通过。 C.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围着太阳转。 D.看到同学们的进步,老师从内心感到高兴。 【解析】 A删“在思想上”,B删“不再”,C删“地球”后的“不”,D删“从内心”。 【点拨】 造成“成分多余”的原因之一是语意重复,定语、状语与中心词之间常犯重复毛病,“考虑”必然是在思想上,因此删去“在思想上”。造成“成分多余”的另一种原因,是多用否定词,造成语意相反。如B关了电门,应是阻止了电流通过。多使用了“不再”,变成了关电门,电流通过了。 【例题3】 下列各句搭配得当的一句是( ) A.大路两旁,到处都种植着果园。 B.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C.雪白的墙,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了。 D.晚会上,演员表演了音乐、舞蹈和气功等文艺节目。 【解析】 A种植与果园搭配不当。B一支与歌声搭配不当D气功不是文艺节目C正确。 【点拨】 词语的搭配,主要从语法、逻辑角度分析,通常要从主谓、动宾、定语和状语与中心词、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是否搭配,A项属于违反逻辑的问题,文艺节目概念的内涵不包括气功。 【例题4】 选择词序正确的一项( ) A.狼和小山羊的争辩,狼没有什么话再可说了。 B.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C.我们坚决执行《教育法》,认真学习《教育法》。 D.对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大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解析】 D正确,A、B、C词序不当。 【点拨】 A项,再,应放“没有”之前。B项,“两千多年前”应放文物之前。 C项,应是先学习,再执行,才符合逻辑。 【例题5】 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王刚和李明在路上遇见了,他告诉他昨天他买了一套《初三总复习》。 B.聪明和才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实践获得的。 C.两个人协商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 D.听了张海迪的报告,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
一看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64626662并列短语:其语言标志是连词“和、或”及顿号等,它使句子复杂化,导致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残缺或多余等语病。
①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江西卷)
②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安徽卷)
③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湖北卷)
④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四川卷)
⑤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天津卷)
【简析】①②分别是以顿号为语言标志的逻辑错误和残缺,“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②应为“对……支出的费用”;③~⑤分别是以“和”为语言标志的语序不当、歧义和搭配不当,③将“深刻的说明”放在“详细的规定”前,④将“总量三分之二”与“维生素和矿物质”换位,⑤删掉“衡量”
二看否定词:其语言标志是否定词“不”、“否则”、“杜绝”等,否定副词的连用及其与反问、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形容词连用,易造成逻辑错误或赘余。
⑥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湖北卷)
【简析】⑥“是否”是“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下文重复,删掉“不采取紧急行动”
三看数量短语:其语言标志是“百八十”、“将近”等表数量或范围的词,表数量减少误用倍数和数量短语与表数量、范围的副词、代词连用,易造成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或赘余等。
⑦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中国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北京卷)
⑧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广东卷)
【简析】⑦是确数词与集合名词连用的搭配不当;表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故⑧将“九倍”改为“90%”。
四看两面词:其语言标志是“成败”、“关键”等导致的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
⑨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全国卷Ⅰ)
【简析】⑨是以“是否”为语言标志的两面和一面搭配不当,去掉“是否”。
五看虚词或介词短语:其语言标志是介词“对”、副词“没有”,连词“虽然……但是”等,其误用、混用、滥用、错位易造成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和赘余等。
⑩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浙江卷)
⑾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重庆卷)
⑿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湖南卷)
【简析】⑽误用连词“和”,改为介词“对”;⑾滥用介词导致的主语残缺,删掉“由于”;⑿是成对使用的关联词前后不呼应,把“而是”改为“而且包括”。
六看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动句、“是”字句等特殊句式在用法、搭配上容易出现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残缺等
⒀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重庆卷)
⒁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全国卷Ⅰ)
【简析】 【简析】⒀是有两套独立的动宾结构的杂糅,删掉“引起”。⒁误用了被动句,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顾客备受信赖,改为“食品一直备受新老顾客的信赖”。
七看分句主语:当各分句主语不一致时,易因滥用省略或偷换主语导致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语病
⒂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浙江卷)
⒃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天津卷)
【简析】⒂后一分句缺主语造成表意不明,在“还是”前添“你”;⒃后一分句主语残缺造成结构混乱,在“处处”前加“它”。
八看赘余词:前后两个词语在词义上重复或叠加,易导致重复啰嗦。
⒄ 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全国卷Ⅱ)
【简析】“不容”有“令人”的意思,与下文重复。
九看多项修饰成分:句子的修饰成分过长,易导致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或成分残缺等语病。
⒅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四川卷)
⒆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全国卷Ⅰ)
⒇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江西卷)
【简析】⒅是句式杂糅引起的结构混乱,改为“阴雨连绵”“平房……漏雨”或“连绵的阴雨”“造成……平房……漏雨”;⒆“扩大”缺宾语,在“教科书”后加“的范围”;⒇是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改为“一件加快制造业发展的” 。

1.(09年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节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答案】C
【考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A项“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暗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原来的主语是“甲型流感病毒”可在后一分句“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的关联词“如果”前加“我们”。B项缺谓语导致“学”与“活动”不搭配,应该为“开展学雷锋活动”。 D项语序混乱或句式杂揉,将“为期两天”提至“这次”之前作定语,或将“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改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意见交流”。
【思路分析】辨析语病除要掌握《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外,还应注意句中可能出现的标志词: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代词、关联词和并列短语等等;考生可采用提取主干法(如B项)、语感审读法(如D项)来初步判别

2.(09年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营救告一段时间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犹豫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答案】B
【考点】考查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解析】A、介词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将“根据”放在“公司”后;搭配不当,“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前后不一致,应为“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等大量基层岗位和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高层岗位”C、成分残缺,“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缺宾语,在“目标”后加上“的地方”。D、不合逻辑,应该是“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 句式杂糅或偷换主语,“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应为“我们将参与活动全过程”。
【思路分析】语病题做题思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病句还可以根据病句的语言标志词来识别:A项的句首介词“根据”可能导致主语残缺,连词“和”可能是前后呼应不当的标志;D项:顿号可能是并列不当的标志

3.(09年北京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 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 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答案】A
【考点】考查辨析病句。
【解析】B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C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
【思路分析】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是考生的一块鸡肋。除了平时的专项集训外,考生尚需要运用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压缩主干法和从语法、修辞、逻辑和语意上综合分析。

4.(09年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高考资源网ks5u.com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
【解析】命题者还是将第2题留给了病句考查,这与之前出炉的诸多模考卷取向不同。可考查的成语似乎已“弹尽粮绝”,模拟卷又不停地“围追堵截”;病句可灵活采用新鲜语料,对学生表达能力考查要求又较高,“去成语留病句”的命题思路当在情理之中。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5.(09年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答案】D
【考点】考查病句的辨析。
【解析】A.“受……等因素的影响”和“……造成的”两种表述杂糅重复;B.“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后缺宾语中心语“的表演”;C.“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有些不属于“工艺品”范畴,所以应该改为“商品”。
【思路分析】考生要熟知六类病句类型。对于句式杂揉(如A项)和搭配不当,多数可以凭语感判断,对于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残缺或多余(如B项“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压缩为“通过艺术家的朗诵艺术”后,就能发现宾语中心语残缺),有时需要举行语法分析。另外,对于语意性错误和逻辑错误凭语感和语法分析是不够的。

6.(09年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 B
【考点】考查辨析语病。
【解析】A项中的“每个”和“均价”“都”在表意上有赘余,因为“均价”就是每个的价格,与“每个”“都”重复,只保留“均价”;C关联词语误用,从逻辑关系上讲,“因此”表示前因后果,而C项语句的前后逻辑关系却是“前果后因”应该为“因为”;D“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思路点拨】考生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每一类可以记几个典型的例子。采用造句类比法和语感审读法,可以识别多数非逻辑错误和语义性错误

7.(09年重庆卷)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
C.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D.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答案】A(B“海内外”与“国家、地区和国内”有重复且语意不清,删“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C“通过”一词使用不当,改为“进行”。D属动宾搭配不当,“看见”与“幽香”不能搭配,后一句改为“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原来幽香是从那里释放出来的”。)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对于病句关键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认真读教材与课外书籍,培养语感;二是熟悉《考试大纲》里规定要求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本题考查的内容属常见而且典型的病句。看到一个句子,首先要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果别扭则该句就有可能是病句。然后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这两步常常能发现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语病。有的语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可采用逻辑意义分析法看看它是否符合事理、情理

8.(09年安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D.我市高新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
【答案】D
【解析】A项“狂风……下了起来”,搭配不当。B项“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歧义。C项“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缺少宾语。但D项中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并列关系在当下语言运用中实属罕见。从语法的角度说,如果“以……为……”不止一个,可以在开头用一个“以”,后面的“以”省略。如“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也可说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但本人觉得都是“以……为……”的格式并列在一起,再多也没什么。问题是前面两个介词结构,后面忽然增加一个主谓结构,然后把三者并列在一起,至少是结构不整齐。是否属于语病,还得请专家释疑。作为高考试题,这样出,是否不够严谨?或产生误导?

9.(09年辽宁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贺家山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和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B.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 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好评如潮。
D. 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做“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
【答案】B
【考点】考查辨析语病。
【解析】A 项不合逻辑,第二个分句中,“参赛选手通过”“角逐”,与第三个分句中“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矛盾,应改“通过”为“经过”。
C 词序不当。“奥运会中历届”应该为“历届奥运会中”。
D 词序不当。并列短语“发现和研究”,短语中的两个动词性的词语,含有次序性,应该是“研究和发现”。
【思路点拨】 判断语病,考生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每一类可以记几个典型的例子。采用造句类比法和语感审读法,可以识别多数非逻辑错误和语义性错误

10.(09年江西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答案】D
【考点】考查病句的辨析
【解析】A.“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B.“王夫人”、“宝玉”主客颠倒。C.“一批省市领导”歧义。
利用各类病句承载其语病关键处和结点的语言标志,能快速识别病句。
1. 小明虽然诚恳地接受了批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264633463而且坚决地改正了错误。

2. 在老师的帮助下,改正了缺点。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3. “六一”那天,我迈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4. 上课时,我们要聚精会神、认真地听老师讲课。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

5. 我们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思想。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6. 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7. 自然科学对我很感兴趣。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8. 今天清晨,下了一天的雨。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9. 同学们非常真惜时间,自觉尊守纪律。

10. 王小英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一看并列短语:其语言标志是连词“和、或”及顿号等,它使句子复杂化,导致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残缺或多余等语病。
①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江西卷)
②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安徽卷)
③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湖北卷)
④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四川卷)
⑤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天津卷)
【简析】①②分别是以顿号为语言标志的逻辑错误和残缺,“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②应为“对……支出的费用”;③~⑤分别是以“和”为语言标志的语序不当、歧义和搭配不当,③将“深刻的说明”放在“详细的规定”前,④将“总量三分之二”与“维生素和矿物质”换位,⑤删掉“衡量”
二看否定词:其语言标志是否定词“不”、“否则”、“杜绝”等,否定副词的连用及其与反问、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形容词连用,易造成逻辑错误或赘余。
⑥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湖北卷)
【简析】⑥“是否”是“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下文重复,删掉“不采取紧急行动”
三看数量短语:其语言标志是“百八十”、“将近”等表数量或范围的词,表数量减少误用倍数和数量短语与表数量、范围的副词、代词连用,易造成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或赘余等。
⑦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中国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北京卷)
⑧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广东卷)
【简析】⑦是确数词与集合名词连用的搭配不当;表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故⑧将“九倍”改为“90%”。
四看两面词:其语言标志是“成败”、“关键”等导致的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
⑨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全国卷Ⅰ)
【简析】⑨是以“是否”为语言标志的两面和一面搭配不当,去掉“是否”。
五看虚词或介词短语:其语言标志是介词“对”、副词“没有”,连词“虽然……但是”等,其误用、混用、滥用、错位易造成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和赘余等。
⑩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浙江卷)
⑾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重庆卷)
⑿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湖南卷)
【简析】⑽误用连词“和”,改为介词“对”;⑾滥用介词导致的主语残缺,删掉“由于”;⑿是成对使用的关联词前后不呼应,把“而是”改为“而且包括”。
六看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动句、“是”字句等特殊句式在用法、搭配上容易出现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残缺等
⒀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重庆卷)
⒁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全国卷Ⅰ)
【简析】 【简析】⒀是有两套独立的动宾结构的杂糅,删掉“引起”。⒁误用了被动句,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顾客备受信赖,改为“食品一直备受新老顾客的信赖”。
七看分句主语:当各分句主语不一致时,易因滥用省略或偷换主语导致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语病
⒂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浙江卷)
⒃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天津卷)
【简析】⒂后一分句缺主语造成表意不明,在“还是”前添“你”;⒃后一分句主语残缺造成结构混乱,在“处处”前加“它”。
八看赘余词:前后两个词语在词义上重复或叠加,易导致重复啰嗦。
⒄ 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全国卷Ⅱ)
【简析】“不容”有“令人”的意思,与下文重复。
九看多项修饰成分:句子的修饰成分过长,易导致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或成分残缺等语病。
⒅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四川卷)
⒆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全国卷Ⅰ)
⒇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江西卷)
【简析】⒅是句式杂糅引起的结构混乱,改为“阴雨连绵”“平房……漏雨”或“连绵的阴雨”“造成……平房……漏雨”;⒆“扩大”缺宾语,在“教科书”后加“的范围”;⒇是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改为“一件加快制造业发展的” 。

1.(09年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节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答案】C
【考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A项“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暗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原来的主语是“甲型流感病毒”可在后一分句“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的关联词“如果”前加“我们”。B项缺谓语导致“学”与“活动”不搭配,应该为“开展学雷锋活动”。 D项语序混乱或句式杂揉,将“为期两天”提至“这次”之前作定语,或将“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改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意见交流”。
【思路分析】辨析语病除要掌握《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外,还应注意句中可能出现的标志词: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代词、关联词和并列短语等等;考生可采用提取主干法(如B项)、语感审读法(如D项)来初步判别

2.(09年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营救告一段时间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犹豫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答案】B
【考点】考查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解析】A、介词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将“根据”放在“公司”后;搭配不当,“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前后不一致,应为“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等大量基层岗位和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高层岗位”C、成分残缺,“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缺宾语,在“目标”后加上“的地方”。D、不合逻辑,应该是“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 句式杂糅或偷换主语,“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应为“我们将参与活动全过程”。
【思路分析】语病题做题思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病句还可以根据病句的语言标志词来识别:A项的句首介词“根据”可能导致主语残缺,连词“和”可能是前后呼应不当的标志;D项:顿号可能是并列不当的标志

3.(09年北京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 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 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答案】A
【考点】考查辨析病句。
【解析】B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C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
【思路分析】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是考生的一块鸡肋。除了平时的专项集训外,考生尚需要运用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压缩主干法和从语法、修辞、逻辑和语意上综合分析。

4.(09年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高考资源网ks5u.com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
【解析】命题者还是将第2题留给了病句考查,这与之前出炉的诸多模考卷取向不同。可考查的成语似乎已“弹尽粮绝”,模拟卷又不停地“围追堵截”;病句可灵活采用新鲜语料,对学生表达能力考查要求又较高,“去成语留病句”的命题思路当在情理之中。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5.(09年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答案】D
【考点】考查病句的辨析。
【解析】A.“受……等因素的影响”和“……造成的”两种表述杂糅重复;B.“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后缺宾语中心语“的表演”;C.“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有些不属于“工艺品”范畴,所以应该改为“商品”。
【思路分析】考生要熟知六类病句类型。对于句式杂揉(如A项)和搭配不当,多数可以凭语感判断,对于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残缺或多余(如B项“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压缩为“通过艺术家的朗诵艺术”后,就能发现宾语中心语残缺),有时需要举行语法分析。另外,对于语意性错误和逻辑错误凭语感和语法分析是不够的。

6.(09年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 B
【考点】考查辨析语病。
【解析】A项中的“每个”和“均价”“都”在表意上有赘余,因为“均价”就是每个的价格,与“每个”“都”重复,只保留“均价”;C关联词语误用,从逻辑关系上讲,“因此”表示前因后果,而C项语句的前后逻辑关系却是“前果后因”应该为“因为”;D“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思路点拨】考生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每一类可以记几个典型的例子。采用造句类比法和语感审读法,可以识别多数非逻辑错误和语义性错误

7.(09年重庆卷)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
C.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D.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答案】A(B“海内外”与“国家、地区和国内”有重复且语意不清,删“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C“通过”一词使用不当,改为“进行”。D属动宾搭配不当,“看见”与“幽香”不能搭配,后一句改为“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原来幽香是从那里释放出来的”。)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对于病句关键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认真读教材与课外书籍,培养语感;二是熟悉《考试大纲》里规定要求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本题考查的内容属常见而且典型的病句。看到一个句子,首先要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果别扭则该句就有可能是病句。然后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这两步常常能发现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语病。有的语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可采用逻辑意义分析法看看它是否符合事理、情理
只留状语和宾语,把形容词都删去

1.毛泽东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教聪明起来,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这句话表明挫折( )

挫折有来利于磨练人们的意志,增长自才干bai和智慧!
七年级思想du品德学习与考试
毛泽东说:zhi“错误和挫折教dao育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这句话的寓意是(A )
A、 挫折有利于磨练人们的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B、 凡是身遇挫折的人都能变得聪明起来
C、 人的一生中,挫折越多越好,越大越好
D、 挫折和错误更有利于学习

2.对于强者来说,在人生道路上遭受的挫折只是一次( ).

这题是政治题吧,是个单项选择----C.考验锻炼
毛泽东从来十分重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存在对中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3656532国革命的影响,十分重视十月革命的经验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下面一段话是毛泽东在1949年所写的几乎人人都知道的话:“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①

在十分尊重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的同时,毛泽东坚决反对把十月革命的模式强加在中国革命头上、要求一切照办的倾向,坚决反对苏联领导人(和共产国际领导人)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利益在中国头上挥舞的指挥棒。

中国共产党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的道路,从而取得胜利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现在也已经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如果不拒绝和抵制那时的苏联领导人的指挥棒(在1943年以前还有共产国际的指挥棒,或者说是苏联领导人经过共产国际的指挥棒),如果把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模式看成是不可逾越的、唯一应当遵循的模式,那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自己的道路是不可能找到的。

正因为毛泽东既尊重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而又不迷信苏联的主张和经验,并且和这种迷信进行坚决的斗争,所以他成为创造性地找到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并且领导这个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领导人。他又是首先倡议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己的道路的伟大领导人。

1942年毛泽东在党内发起整风运动,其目的主要在于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针对30年代前期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的教条主义倾向,毛泽东指出,绝不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字句当成教条,而必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毛泽东提出整风当然只是对中国党内来说的。但他对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主义的批评却不能不具有较广的涵义。30年代中国党内的教条主义者实际上是把从莫斯科传来的任何意见,不管它是如何违反中国的实际,一律看作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除此之外不可以考虑别的。他们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语句当作教条,也是从他们在莫斯科的老师传授来的。

发起整风运动前的1938年,毛泽东就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他说:“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②

中国的革命当然与别的国家也有共同性。在共同性方面,苏联和共产国际曾给予中国共产党人以有益的帮助。这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和在它的幼年时期。那时中国共产党人十分缺乏经验,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之甚少。例如,中国和世界上其他殖民地附属国一样,当时的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这样的认识,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从苏联和共产国际学来的。这样的认识虽然十分重要,但是仅靠这种一般性的理论,而不真正懂得中国的具体实际,是不足以指导中国革命的。1927年中国革命遭到惨重的失败,其原因固然在于当时革命和反革命的社会力量对比形势,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当时还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也同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在遥遥的远方,只凭抽象的观念对中国革命发号施令有关。他们派驻中国的代表,虽然自居于中国革命指导者的地位,但由于不了解中国社会的情况,越到复杂的关键时刻,越是只能瞎指挥。

在30年代前期,共产国际及其官员对中国革命瞎指挥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危害。这时,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比较有了独立的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国共产党这时没有能力抵抗从莫斯科来的指挥棒。在共产国际东方部的一个官员的指挥下,几个毫无经验的年轻的留苏学生(以王明即陈绍禹为首)取得了党内的领导地位。他们完全不顾中国的国情,按照他们的师傅的旨意,在中国党内推行一整套的“左“倾的路线。在军事上他们也抛弃了毛泽东等同志领导创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而把红军的指挥权全部交给共产国际派来的,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经验的外国军官。结果是在1927年的惨败后几年间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奋斗所创立起来的可观的基础(包括红军革命根据地和白区工作)几乎全部覆灭。如果不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纠正了“左”倾路线,更换了党的领导,扭转了局势,那么长征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革命显然将处于极端危险的局面。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革命问题的划时代的标志。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中国革命又一次受到来自共产国际的扰乱。在共产国际领导机构中任要职的王明被派回国,他带来了一套把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拉向右转的思想和措施。由于王明有苏联和共产国际做后台,所以党很不容易地才克服了他的这种错误倾向的影响。抗日战争的全部过程证明: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是完全必要的和可能的,但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定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和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这样才能保持统一战线,直至抗战胜利。如果放弃斗争,一味乞求团结,统一战线必败。王明企图在中国党内推行右倾路线虽然失败了,但是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人对于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所执行的全套策略,始终不能理解并表示怀疑。

由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和西方各国相对而言的特殊性),中国革命必然出现许多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从来没有的新奇的事情。最显著的就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到经济上很落后的农村中,发动农民组织革命武装。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的具体情况出发,以对中国的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为依据,毛泽东得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新思想。没有巨大的理论勇气,是不可能提出并坚持这样的新观点、新思想的。一般地说,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总要冲破一些旧的传统观念,所以要有理论勇气。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论点教条化,以至成为束缚人们的头脑,限制人们的实践的框框的人就是当时举世公认为对解释马克思主义最有权威的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敢于并能够冲破这种束缚是很难做到的。

由此可见,为什么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人总是把毛泽东在40年代初发起的整风运动看成是可疑的异端。虽然毛泽东在整风中说的只是中国党内的问题,并不涉及其他。但是第一,整风运动中主要受批评的是王明这个苏联和共产国际视为宠儿的人;第二,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人心目中有一些死守马列书本,依据俄国经验的现成的公式。例如,既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就要以城市为中心,解决中国问题似乎也只需并只能依照这个公式。而毛泽东发动的整风,实际上就是向这种公式挑战,否认这种公式。

毛泽东在1941年5月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是说明整风运动的基本思想的第一篇文献。这篇报告尖锐地批评了党内有些“言必称希腊”的人,说他们“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③。这里所说的“希腊”,实际上恐怕就是指苏联。固然在这篇报告中高度评价了斯大林主持编撰的《联共(布)党史》,这种评价是否适当是可以考虑的,但是毛泽东是这样说的:“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④可见他并不把苏联的经验当成普遍适用的经验。他所重视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邓小平说:“中国革命就没有按照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去进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⑤如果中国革命不是走这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而是按外国的权威判定的天经地义来进行,抗日战争就不可能持久进行,1949年的胜利也完全不能想象。

1943年6月,共产国际解散。在解散前的几年中,它对中国党的干涉越来越少。周恩来说:“我们中国党这时已经成熟,和共产国际的来往不多了。”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做法至少是有怀疑的。他们不大能理解农村游击战争的意义,不大能理解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也如同他们不大能理解在统一战线中又斗争又团结的策略一样。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苏联领导人不相信中国革命能够取得彻底胜利,而且认为中国革命不宜取得彻底胜利,这和他们对世界形势的错误估计有关,也与他们一贯地不能理解以农村包围城市这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有关。毛泽东在指出对斯大林应作“三七开”的评价(“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时说:“斯大林对中国做了一些错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斯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抗日战争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仗打起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一九四九、一九五○年两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⑦周恩来曾说,斯大林虽然有时对中国党有不恰当的怀疑,但一经实践证明不对,看法也可以改变,“例如他怀疑我们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怀疑我们对于帝国主义不斗争,一到抗美援朝,他的看法就改变了”⑧。这都是说,直到中国革命在1949年取得胜利时,斯大林还对中国共产党抱着很深的怀疑。这种怀疑显然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内最具有理论创造能力的领导人毛泽东的身上。邓小平说:“在斯大林时期,中国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没有听他的话,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⑨中国党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顶住国外来的压力,主要应该归功于毛泽东。

邓小平十分恰当地指出:“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⑩对这个功绩无论怎样估价都不为过。中国革命是经历多次失败和挫折,终于在毛泽东领导下走上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才能取得1949年的胜利的。所以邓小平又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1956年,人民中国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在这以前,从1953年起,一方面进行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方面已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法和政策是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的。这虽然是全新的事情,但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分得土地的农民实行组织起来的经验,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团结政策的经验,都有助于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路子。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经济建设,基本上是采取苏联的经验。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只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中所得到的一些经验,显然是不够用的;而中国旧社会在这方面也没有留下多少可供利用的经验。

毛泽东在1956年4月所发表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里所说的过去少走了一些弯路,可能是指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可能包括民主革命的胜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接受苏联的哪些教训呢?中国应该在哪些方面和苏联不同呢?毛泽东在他的讲话中具体提到下列几点:第一,“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第二,“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目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鉴于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我们必须更多地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第三,“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也没有。”在这篇讲话中还提到,“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第四,“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第五,“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苏联不同。”第六,“过去,在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者当权的时候,我们党在这个问题(指“如何对待犯错误的人”的问题——引者)上犯了错误,学了斯大林作风中不好的一面。他们在社会上不要中间势力,在党内不允许人家改正错误,不准革命。”“他们不准犯错误的人革命,不分犯错误和反革命的界限,甚至把一些犯错误的人杀掉了。”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周恩来经常在党内告诫,绝不要学苏联那样建立一个从上到下,垂直系统,脱离各级党的领导的“安全”机关。第七,“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这个口号。”这里所说的“有些国家”指谁是明显的。这篇文章还说:“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GkDoS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了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他说,“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个基本方针的提出,是和接受苏联的教训有关的,当时毛泽东已经看出那种过分集中,一切由国家计划来安排的经济体制,那种也是过分偏于统一集中的政治体制,那种把社会主义经济和世界其他部分隔离开来的倾向,不足以动员国内外一切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因而是不可取的。由此,毛泽东认为,中国可以而且应当找出一条有别于苏联,符合于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在那时可以说是一种惊世骇俗的意见。那时和那时以后,苏联的领导人和理论界都把苏联的模式看成唯一可以设想的模式。世界上反对社会主义和赞成社会主义的人几乎无不是这样以为的。反对社会主义的人把苏联模式的弊病,看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弊病,赞成社会主义的人一般都以为,要搞社会主义就得照苏联的模式做。

当然,知道要避免苏联的缺点和错误,企图走另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不等于已经找到了这条道路。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相当长的曲折道路,经历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由于总结了自己的经验,特别是挫折和失败的经验,才能够终于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自己的道路,走向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不可能不是这样。

毛泽东在上述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到工厂和其他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还说到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等等。这些是突破苏联模式的新的思想的萌芽。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当时也有种种新的想法。例如陈云在1956年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11)(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但这些处于萌芽状态的想法,要发展成为足以代替旧的体制的新的体制,还必须经过一个实践的过程。

1980年邓小平曾接见一位意大利记者。这个记者在问到毛泽东是否犯过错误时说:“大跃进难道不是错误?照抄苏联的模式难道不是错误?”小平同志精辟地从原则上做了答复。但没有具体提到“照抄苏联模式”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确曾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而且是相当严重的影响。但毛泽东恰恰是最明确地主张不要照抄苏联模式的一个领袖。在毛泽东领导下,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拒绝苏联领导人所肯定的“天经地义”,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这个经验使毛泽东确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应该找出自己的道路。事实上,他是犯了大跃进、人民公社等错误,直至“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的错误。但他犯的不是照抄苏联模式的错误。他是要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为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新的道路进行探索,在探索中走入歧路。正因为走入歧路,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也就不可能使中国摆脱苏联的模式。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说:“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这话也应该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在利用前一时期的经验的时候,当然必须区别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情况。在建设时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法,和以往的革命时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把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经验,不加分析地套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以为这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那就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

在民主革命时期,通过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阶级斗争观念,动员和凝聚了群众的意志和力量,并且在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发动起来以后,就产生无穷无尽的摧毁敌人的力量。但是这种经验不能简单地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只用政治方法来动员群众,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就造成了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以至“文化大革命”这些错误。这些错误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走了许多弯路,受到许多损失。

如同在民主革命时期一样,中国共产党人也在社会主义时期从错误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在1976年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以后,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过去20年的经验,特别是发展到“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危险局面的“左”倾错误的经验,纠正了这些错误,终于弄清楚了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找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一套方针政策。

现在回顾历史,可以看出,从1957年开始的20年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走上曲折的道路,犯了许多错误,其发端在于不按照苏联的模式走完全一样的路,而要另辟蹊径。那么我们在评论历史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认为本来不应该怀疑苏联的模式,本来可以完全按照苏联的模式做,那就可以避免我们曾经犯过的这些错误。我以为,如果进行这样的评论,那是完全错误的。

在1956年,在中国面前可以说是有两条路好走。一条路就是我们实际上在这20多年里走过的路,另一条路就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苏联走。认为中国应该走这另一条路的至少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如果走这条路意味着什么呢?那不仅意味着中国会走上一条不是那么健康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意味着中国会成为在苏联指挥棒下的一个大的“卫星国”。在建设中遵循苏联的样板和成为它的“卫星国”,虽然并不是一回事,但的确是密切联系的。历史表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已经惯于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指挥一切。斯大林的后继人并没有对斯大林的正确和错误进行科学的分析,他们在一笔抹杀斯大林的时候,继承了斯大林的许多错误的作风和做法,而且变本加厉。其中也包括自居“老子党”的地位,以大国沙文主义态度干预和支配别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由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采取了坚决抵制的态度,中国才没有沦为苏联的“卫星国”。

从50年代后期起,毛泽东不顾苏联方面来的异议,坚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也警惕地注视着苏联领导人日益加剧的对中国的敌视。赫鲁晓夫以逐出教门相威胁,直接向中国提出了侵犯中国主权、控制中国命运的要求,毛泽东领导全党对此作出了毫不妥协的答复。我们现在不来评论60年代初期中国和苏联两党的大论战中的细节。应当说,中国共产党方面在这次论战中提出的有些论点并不完全正确。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维护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按照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道路的权利,是完全正确的。把运用一切手段直至武力来维护自己的指挥棒的权威的苏联称作社会帝国主义,也并不过分。由于赫鲁晓夫和他的继承人勃列日涅夫坚持这种社会帝国主义的立场,由于毛泽东和他的同志维护党和国家应有的独立和主权的态度毫不含糊,中苏两党的决裂成为不可避免,并且延续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毛泽东在60年代初期做出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主权,不惜和苏联决裂的决策,是经过反复的、慎重的考虑的。当时的苏联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他的指挥棒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还很能生效。所以做出上述决定不但要准备遇到从北方来的侵略势力,而且要准备在世界上处于完全孤立的地位。就中国国内来说,要转变向来普遍存在的对苏联的崇敬,也不是容易的事。毛泽东一生曾遇到许多艰难复杂的局势,要求他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个决策是他一生中所做的有长远历史影响的、足以表现出他用远大的眼光解决最难解决的问题的才能的伟大决策之一。在1989年以前,也许还有人怀疑这个决策是否完全正确和必要,但是经过了1989年到1991年从东欧到苏联的一系列剧烈的变化以后,恐怕再没有人能低估30年前毛泽东在中苏关系问题上做出的决策。如果那时不做出这样的决策,如果中国在那时走上上述两条路的第二条路,以至成为苏联的“卫星国”,那么后来的结果会是怎样?对这样的问题要是进行讨论,大概很多人会做出同样的答复。至于在苏联解体前不久,由于各种情况已和30年前不同,中国和前苏联的关系正常化当然是必要的,这为今日中国和原属苏联的各国保持正常友好关系打下了基础。

的确,中国在30年前走上上述的第一条路之后,由于独立地探索自己的道路,因而走了许多弯路,犯了许多错误,党和国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面临着危亡的局势。为我们所经历过的这些曲折和错误而懊丧,是无益的。如果说,这两条路都不可取,最好在1957年直接走上1978年以后的路,这样的假想也是毫无意义的。事实上我们已经经历了许多曲折和错误。我们正是从总结这些曲折和错误,才找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的道路。之所以能这样做,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具有从自己的错误经验中学习的传统。这种可贵的传统的形成,是和毛泽东分不开的。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党所反复犯过的多次错误为借鉴,确立了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理论和政策。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也曾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中的缺点,试图加以纠正。但因为对错误的认识还不透彻,因而未能有效地纠正。在他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后期,虽然他已开始感到,这场所谓革命,至少不像他原先所设想的那么完满,但是他已来不及进行总结,只能把这个任务遗交给后人。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党的新的一代领导人,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又继承了毛泽东的正确的基本思想。为什么在“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以后,立刻就出现了这样一代新的领导人呢?这一代其实就是毛泽东自己所培育出来的。他们是在毛泽东所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并且是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人邓小平,就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团中的一员。

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1979年起的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当年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抱的想望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他的想望就是中国能够避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而以符合中国情况的方式,把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得更快更好些。他还相信社会主义建设不应该像苏联那样只有国家的一个积极性,而应该把全社会的一切积极力量动员起来。在国际上,也要调动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8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终于发现: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在1976年毛泽东逝世前几个月,社会上传出了他的一段话。这时,“文化大革命”似乎已经临近尾声,但谁也不知道局势将如何发展。据说那年6月13日毛主席讲的这段话,说的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后事。他是这样说的:“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盖棺论定。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论定了吧?”这段话中最重要的是说:“我一生办了两件事。”他说的第一件事就是民主革命的胜利,取得了全国政权。他说:“对这件事,持异议的甚少。只有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要我及早地把那个海岛(这是指台湾——引者)收回罢了。”然后他讲第二件事:“另一件事,你们也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对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看来毛主席那时确实在病塌上对少数几个人讲过这样一段话。记录是否绝对准确,固然很难说,但恐怕是八九不离十吧。

毛主席在那时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显然已不是那么绝对自信。但是他的看法和历史的定评,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对毛主席所说的两件事,历史的定评是:前一件事
毛泽东从来十分重视俄国的十月革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3656538命和苏联的存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十分重视十月革命的经验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下面一段话是毛泽东在1949年所写的几乎人人都知道的话:“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①

在十分尊重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的同时,毛泽东坚决反对把十月革命的模式强加在中国革命头上、要求一切照办的倾向,坚决反对苏联领导人(和共产国际领导人)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利益在中国头上挥舞的指挥棒。

中国共产党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的道路,从而取得胜利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现在也已经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如果不拒绝和抵制那时的苏联领导人的指挥棒(在1943年以前还有共产国际的指挥棒,或者说是苏联领导人经过共产国际的指挥棒),如果把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模式看成是不可逾越的、唯一应当遵循的模式,那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自己的道路是不可能找到的。

正因为毛泽东既尊重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而又不迷信苏联的主张和经验,并且和这种迷信进行坚决的斗争,所以他成为创造性地找到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并且领导这个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领导人。他又是首先倡议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己的道路的伟大领导人。

1942年毛泽东在党内发起整风运动,其目的主要在于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针对30年代前期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的教条主义倾向,毛泽东指出,绝不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字句当成教条,而必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毛泽东提出整风当然只是对中国党内来说的。但他对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主义的批评却不能不具有较广的涵义。30年代中国党内的教条主义者实际上是把从莫斯科传来的任何意见,不管它是如何违反中国的实际,一律看作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除此之外不可以考虑别的。他们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语句当作教条,也是从他们在莫斯科的老师传授来的。

发起整风运动前的1938年,毛泽东就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他说:“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②

中国的革命当然与别的国家也有共同性。在共同性方面,苏联和共产国际曾给予中国共产党人以有益的帮助。这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和在它的幼年时期。那时中国共产党人十分缺乏经验,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之甚少。例如,中国和世界上其他殖民地附属国一样,当时的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这样的认识,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从苏联和共产国际学来的。这样的认识虽然十分重要,但是仅靠这种一般性的理论,而不真正懂得中国的具体实际,是不足以指导中国革命的。1927年中国革命遭到惨重的失败,其原因固然在于当时革命和反革命的社会力量对比形势,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当时还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也同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在遥遥的远方,只凭抽象的观念对中国革命发号施令有关。他们派驻中国的代表,虽然自居于中国革命指导者的地位,但由于不了解中国社会的情况,越到复杂的关键时刻,越是只能瞎指挥。

在30年代前期,共产国际及其官员对中国革命瞎指挥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危害。这时,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比较有了独立的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国共产党这时没有能力抵抗从莫斯科来的指挥棒。在共产国际东方部的一个官员的指挥下,几个毫无经验的年轻的留苏学生(以王明即陈绍禹为首)取得了党内的领导地位。他们完全不顾中国的国情,按照他们的师傅的旨意,在中国党内推行一整套的“左“倾的路线。在军事上他们也抛弃了毛泽东等同志领导创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而把红军的指挥权全部交给共产国际派来的,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经验的外国军官。结果是在1927年的惨败后几年间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奋斗所创立起来的可观的基础(包括红军革命根据地和白区工作)几乎全部覆灭。如果不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纠正了“左”倾路线,更换了党的领导,扭转了局势,那么长征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革命显然将处于极端危险的局面。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革命问题的划时代的标志。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中国革命又一次受到来自共产国际的扰乱。在共产国际领导机构中任要职的王明被派回国,他带来了一套把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拉向右转的思想和措施。由于王明有苏联和共产国际做后台,所以党很不容易地才克服了他的这种错误倾向的影响。抗日战争的全部过程证明: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是完全必要的和可能的,但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定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和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这样才能保持统一战线,直至抗战胜利。如果放弃斗争,一味乞求团结,统一战线必败。王明企图在中国党内推行右倾路线虽然失败了,但是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人对于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所执行的全套策略,始终不能理解并表示怀疑。

由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和西方各国相对而言的特殊性),中国革命必然出现许多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从来没有的新奇的事情。最显著的就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到经济上很落后的农村中,发动农民组织革命武装。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的具体情况出发,以对中国的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为依据,毛泽东得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新思想。没有巨大的理论勇气,是不可能提出并坚持这样的新观点、新思想的。一般地说,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总要冲破一些旧的传统观念,所以要有理论勇气。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论点教条化,以至成为束缚人们的头脑,限制人们的实践的框框的人就是当时举世公认为对解释马克思主义最有权威的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敢于并能够冲破这种束缚是很难做到的。

由此可见,为什么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人总是把毛泽东在40年代初发起的整风运动看成是可疑的异端。虽然毛泽东在整风中说的只是中国党内的问题,并不涉及其他。但是第一,整风运动中主要受批评的是王明这个苏联和共产国际视为宠儿的人;第二,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人心目中有一些死守马列书本,依据俄国经验的现成的公式。例如,既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就要以城市为中心,解决中国问题似乎也只需并只能依照这个公式。而毛泽东发动的整风,实际上就是向这种公式挑战,否认这种公式。

毛泽东在1941年5月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是说明整风运动的基本思想的第一篇文献。这篇报告尖锐地批评了党内有些“言必称希腊”的人,说他们“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③。这里所说的“希腊”,实际上恐怕就是指苏联。固然在这篇报告中高度评价了斯大林主持编撰的《联共(布)党史》,这种评价日夏养花网是否适当是可以考虑的,但是毛泽东是这样说的:“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④可见他并不把苏联的经验当成普遍适用的经验。他所重视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邓小平说:“中国革命就没有按照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去进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⑤如果中国革命不是走这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而是按外国的权威判定的天经地义来进行,抗日战争就不可能持久进行,1949年的胜利也完全不能想象。

1943年6月,共产国际解散。在解散前的几年中,它对中国党的干涉越来越少。周恩来说:“我们中国党这时已经成熟,和共产国际的来往不多了。”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做法至少是有怀疑的。他们不大能理解农村游击战争的意义,不大能理解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也如同他们不大能理解在统一战线中又斗争又团结的策略一样。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苏联领导人不相信中国革命能够取得彻底胜利,而且认为中国革命不宜取得彻底胜利,这和他们对世界形势的错误估计有关,也与他们一贯地不能理解以农村包围城市这条日夏养花网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有关。毛泽东在指出对斯大林应作“三七开”的评价(“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时说:“斯大林对中国做了一些错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斯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抗日战争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仗打起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一九四九、一九五○年两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⑦周恩来曾说,斯大林虽然有时对中国党有不恰当的怀疑,但一经实践证明不对,看法也可以改变,“例如他怀疑我们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怀疑我们对于帝国主义不斗争,一到抗美援朝,他的看法就改变了”⑧。这都是说,直到中国革命在1949年取得胜利时,斯大林还对中国共产党抱着很深的怀疑。这种怀疑显然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内最具有理论创造能力的领导人毛泽东的身上。邓小平说:“在斯大林时期,中国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没有听他的话,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⑨中国党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顶住国外来的压力,主要应该归功于毛泽东。

邓小平十分恰当地指出:“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⑩对这个功绩无论怎样估价都不为过。中国革命是经历多次失败和挫折,终于在毛泽东领导下走上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才能取得1949年的胜利的。所以邓小平又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1956年,人民中国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在这以前,从1953年起,一方面进行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方面已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法和政策是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的。这虽然是全新的事情,但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分得土地的农民实行组织起来的经验,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团结政策的经验,都有助于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路子。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经济建设,基本上是采取苏联的经验。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只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中所得到的一些经验,显然是不够用的;而中国旧社会在这方面也没有留下多少可供利用的经验。

毛泽东在1956年4月所发表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里所说的过去少走了一些弯路,可能是指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可能包括民主革命的胜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接受苏联的哪些教训呢?中国应该在哪些方面和苏联不同呢?毛泽东在他的讲话中具体提到下列几点:第一,“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第二,“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目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鉴于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我们必须更多地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第三,“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也没有。”在这篇讲话中还提到,“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第四,“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第五,“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苏联不同。”第六,“过去,在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者当权的时候,我们党在这个问题(指“如何对待犯错误的人”的问题——引者)上犯了错误,学了斯大林作风中不好的一面。他们在社会上不要中间势力,在党内不允许人家改正错误,不准革命。”“他们不准犯错误的人革命,不分犯错误和反革命的界限,甚至把一些犯错误的人杀掉了。”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周恩来经常在党内告诫,绝不要学苏联那样建立一个从上到下,垂直系统,脱离各级党的领导的“安全”机关。第七,“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这个口号。”这里所说的“有些国家”指谁是明显的。这篇文章还说:“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了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他说,“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个基本方针的提出,是和接受苏联的教训有关的,当时毛泽东已经看出那种过分集中,一切由国家计划来安排的经济体制,那种也是过分偏于统一集中的政治体制,那种把社会主义经济和世界其他部分隔离开来的倾向,不足以动员国内外一切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因而是不可取的。由此,毛泽东认为,中国可以而且应当找出一条有别于苏联,符合于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在那时可以说是一种惊世骇俗的意见。那时和那时以后,苏联的领导人和理论界都把苏联的模式看成唯一可以设想的模式。世界上反对社会主义和赞成社会主义的人几乎无不是这样以为的。反对社会主义的人把苏联模式的弊病,看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弊病,赞成社会主义的人一般都以为,要搞社会主义就得照苏联的模式做。

当然,知道要避免苏联的缺点和错误,企图走另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不等于已经找到了这条道路。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相当长的曲折道路,经历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由于总结了自己的经验,特别是挫折和失败的经验,才能够终于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自己的道路,走向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不可能不是这样。

毛泽东在上述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到工厂和其他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还说到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等等。这些是突破苏联模式的新的思想的萌芽。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当时也有种种新的想法。例如陈云在1956年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11)(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但这些处于萌芽状态的想法,要发展成为足以代替旧的体制的新的体制,还必须经过一个实践的过程。

1980年邓小平曾接见一位意大利记者。这个记者在问到毛泽东是否犯过错误时说:“大跃进难道不是错误?照抄苏联的模式难道不是错误?”小平同志精辟地从原则上做了答复。但没有具体提到“照抄苏联模式”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确曾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而且是相当严重的影响。但毛泽东恰恰是最明确地主张不要照抄苏联模式的一个领袖。在毛泽东领导下,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拒绝苏联领导人所肯定的“天经地义”,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这个经验使毛泽东确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应该找出自己的道路。事实上,他是犯了大跃进、人民公社等错误,直至“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的错误。但他犯的不是照抄苏联模式的错误。他是要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为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新的道路进行探索,在探索中走入歧路。正因为走入歧路,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也就不可能使中国摆脱苏联的模式。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说:“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这话也应该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在利用前一时期的经验的时候,当然必须区别革命和建设日夏养花网的不同情况。在建设时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法,和以往的革命时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把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经验,不加分析地套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以为这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那就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

在民主革命时期,通过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阶级斗争观念,动员和凝聚了群众的意志和力量,并且在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发动起来以后,就产生无穷无尽的摧毁敌人的力量。但是这种经验不能简单地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只用政治方法来动员群众,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就造成了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以至“文化大革命”这些错误。这些错误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走了许多弯路,受到许多损失。

如同在民主革命时期一样,中国共产党人也在社会主义时期从错误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在1976年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以后,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过去20年的经验,特别是发展到“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危险局面的“左”倾错误的经验,纠正了这些错误,终于弄清楚了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找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一套方针政策。

现在回顾历史,可以看出,从1957年开始的20年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走上曲折的道路,犯了许多错误,其发端在于不按照苏联的模式走完全一样的路,而要另辟蹊径。那么我们在评论历史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认为本来不应该怀疑苏联的模式,本来可以完全按照苏联的模式做,那就可以避免我们曾经犯过的这些错误。我以为,如果进行这样的评论,那是完全错误的。

在1956年,在中国面前可以说是有两条路好走。一条路就是我们实际上在这20多年里走过的路,另一条路就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苏联走。认为中国应该走这另一条路的至少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如果走这条路意味着什么呢?那不仅意味着中国会走上一条不是那么健康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意味着中国会成为在苏联指挥棒下的一个大的“卫星国”。在建设中遵循苏联的样板和成为它的“卫星国”,虽然并不是一回事,但的确是密切联系的。历史表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已经惯于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指挥一切。斯大林的后继人并没有对斯大林的正确和错误进行科学的分析,他们在一笔抹杀斯大林的时候,继承了斯大林的许多错误的作风和做法,而且变本加厉。其中也包括自居“老子党”的地位,以大国沙文主义态度干预和支配别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由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采取了坚决抵制的态度,中国才没有沦为苏联的“卫星国”。

从50年代后期起,毛泽东不顾苏联方面来的异议,坚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也警惕地注视着苏联领导人日益加剧的对中国的敌视。赫鲁晓夫以逐出教门相威胁,直接向中国提出了侵犯中国主权、控制中国命运的要求,毛泽东领导全党对此作出了毫不妥协的答复。我们现在不来评论60年代初期中国和苏联两党的大论战中的细节。应当说,中国共产党方面在这次论战中提出的有些论点并不完全正确。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维护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按照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道路的权利,是完全正确的。把运用一切手段直至武力来维护自己的指挥棒的权威的苏联称作社会帝国主义,也并不过分。由于赫鲁晓夫和他的继承人勃列日涅夫坚持这种社会帝国主义的立场,由于毛泽东和他的同志维护党和国家应有的独立和主权的态度毫不含糊,中苏两党的决裂成为不可避免,并且延续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毛泽东在60年代初期做出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主权,不惜和苏联决裂的决策,是经过反复的、慎重的考虑的。当时的苏联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他的指挥棒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还很能生效。所以做出上述决定不但要准备遇到从北方来的侵略势力,而且要准备在世界上处于完全孤立的地位。就中国国内来说,要转变向来普遍存在的对苏联的崇敬,也不是容易的事。毛泽东一生曾遇到许多艰难复杂的局势,要求他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个决策是他一生中所做的有长远历史影响的、足以表现出他用远大的眼光解决最难解决的问题的才能的伟大决策之一。在1989年以前,也许还有人怀疑这个决策是否完全正确和必要,但是经过了1989年到1991年从东欧到苏联的一系列剧烈的变化以后,恐怕再没有人能低估30年前毛泽东在中苏关系问题上做出的决策。如果那时不做出这样的决策,如果中国在那时走上上述两条路的第二条路,以至成为苏联的“卫星国”,那么后来的结果会是怎样?对这样的问题要是进行讨论,大概很多人会做出同样的答复。至于在苏联解体前不久,由于各种情况已和30年前不同,中国和前苏联的关系正常化当然是必要的,这为今日中国和原属苏联的各国保持正常友好关系打下了基础。

的确,中国在30年前走上上述的第一条路之后,由于独立地探索自己的道路,因而走了许多弯路,犯了许多错误,党和国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面临着危亡的局势。为我们所经历过的这些曲折和错误而懊丧,是无益的。如果说,这两条路都不可取,最好在1957年直接走上1978年以后的路,这样的假想也是毫无意义的。事实上我们已经经历了许多曲折和错误。我们正是从总结这些曲折和错误,才找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的道路。之所以能这样做,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具有从自己的错误经验中学习的传统。这种可贵的传统的形成,是和毛泽东分不开的。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党所反复犯过的多次错误为借鉴,确立了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理论和政策。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也曾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中的缺点,试图加以纠正。但因为对错误的认识还不透彻,因而未能有效地纠正。在他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后期,虽然他已开始感到,这场所谓革命,至少不像他原先所设想的那么完满,但是他已来不及进行总结,只能把这个任务遗交给后人。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党的新的一代领导人,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又继承了毛泽东的正确的基本思想。为什么在“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以后,立刻就出现了这样一代新的领导人呢?这一代其实就是毛泽东自己所培育出来的。他们是在毛泽东所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并且是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人邓小平,就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团中的一员。

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1979年起的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当年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抱的想望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他的想望就是中国能够避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而以符合中国情况的方式,把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得更快更好些。他还相信社会主义建设不应该像苏联那样只有国家的一个积极性,而应该把全社会的一切积极力量动员起来。在国际上,也要调动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8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终于发现: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hskJFDKJfdkDFDSFkjsljBLDFLbdlBJKLKB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859279.html?si=1
11111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在没有问题的时候,没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以发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个没有问题的问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77961.html

上一篇:兰寿金鱼喜欢什么样的水质?

下一篇:问下室内装修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