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有什么?5种

2021-01-04 04:21:43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36

“麝”是指动物,还是植物?

是动物,一种鹿,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236386235麝鹿~~~~~~


www.rixia.cc汉字释义】

sh
ㄕㄜ

郑码:TXND,U:9E9D,GBK:F7EA
笔画数:21
部首:鹿
笔顺编号:413522115353251113124

〈名〉

麞,麞如小麋。脐有香。——《说文》。字亦作麝。
翠山,其阴多旌牛麞麞。——《西山经》。注:“似獐而小,有香。”

产于中亚山地的一种小型粗腿的鹿,雄兽有值钱的麝囊,在鹿类中是唯一具有胆囊者 ,能分泌麝香。通称“香獐子”;
“麝香”的简称。亦泛指香气 [musk]。如:麝鹿(极细的麝香粉);麝枕(香枕);麝脑(麝香精);麝酒(麝香浸制的酒) 。

【同音字】:

厍 设 社 舍 拾 射 涉 赦 摄 慑 滠 歙

【词组】:

麝香 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体的分泌物,有特殊香气,可制香料,也可入药
麝鼠 哺乳动物,毛棕黑色。生活在沼泽地带,毛皮可做衣服。
麝牛 哺乳动物,体形像牛而稍小,皮下有腺体,分泌物有特殊气味。生活在北美洲的极北地区。
麝囊 瑞香花的别名。
麝带 麝香带。
麝脐 雄麝的脐,麝香腺所在。借指麝香。

【名称】:麝
【拉丁文】学名:Noschus noschiferus Linnaeus
【英文名】:musk deer
【中文别名】:原麝、香獐、獐子、山驴、林獐
【藏名音译】:纳瓦
【分 类】:哺乳纲 偶蹄目: Artiodactyla ,麝科:Noschidae
【体长】:70~80厘米
【肩 高】:低于50厘米
JAqSKngSt体 重】:成年雄性体重约80千克,雌性约60千克
【寿 命】:15~19年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形 态】:
形状像鹿而小,后肢明显长于前肢,雌雄头上均无角;四肢趾端的蹄窄而尖,侧蹄特别长;全身褐色,密被波形中空的硬毛,只有头部和四肢被软毛。耳长直立,上部圆形。眼较大,吻端裸露。尾短。

【特殊性】:
雄性具有终生生长的上犬齿,呈獠牙状突出口外,作为争斗的武器,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体能分泌和贮存麝香,有特殊香气,可制香料,也可入药。麝与獐有颇多相似处,致使古今文献记载都有将"麝"误称作"獐"现象,进而造成一些研究历史时期动物分布与变迁学者的失误.文章在考证文献记载相关物种的时空基础上,综合麝与獐不同的形态特征与空间分布,尤其是生态环境变化与古今延续等相关情况,对历史时期麝与獐的分布进行研究与鉴别,提出此二物种既有各自的单纯分布区,也存在同域分布现象,并划分出这些区域.

【毛 色】:
通体暗褐色。耳背、耳尖棕灰色,耳壳内面白色,下颌白色。颈下向后至肩有两条白纹。颈背,体背有4-5纵地土黄色斑点,腰部及臀部两侧的斑点明显而密集,无清晰的行次,腋下、鼠鼷部、四肢内侧和臀部周围浅棕灰色,四肢外侧深棕色,尾浅棕色。

【地理种群差异】:
我国麝类资源丰富,有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等5种,原麝和马麝体较大,浅褐色。只有原麝全身具白斑点。

【分布情况】:
中国四川、湖南、湖北、青海、陕西、贵州、云南、西藏的波密、 察隅、错那、措美、林芝、米林、工布江达等地。
原麝分布于东北、华北;马麝见于青藏高原及邻近各省;林麝数量多,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喜马拉雅麝只分布在西藏少数地区。黑麝分布在西藏和云南的少数地区。

【物种状况】:
由于各种麝类动物已经成为濒危物种,我国近日将它们均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格为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我国麝类动物资源的总蕴藏量估计约有60万头,仅为50年代的五分之一,其中林麝最多,以下依次为原麝、马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现在我国对麝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不仅在其分布区内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麝类资源。而且早在50年代后期就发展了麝类养殖业,并改变了以往杀麝取香的方法,逐步摸索出了从香囊口直接掏取麝香的科学方法,3—8月麝腺分泌旺盛时,可以活体取香二次,为减少破坏野生种群、扩大饲养规模、提高麝香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科研部门还开展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以及利用生物工程的最新手段,培养麝香腺细胞,为早日解决商品麝香的供求矛盾打下基础。
麝共3种。分布于亚洲东部。林麝体小,色深,呈黑褐色。原麝和马麝体较大,浅褐色。只有原麝全身具白斑点。中国麝类资源丰富,原麝分布于东北、华北;马麝见于青藏高原及邻近各省;林麝数量多,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麝栖居于山林。多在拂晓或黄昏后活动,听觉、嗅觉均发达。白昼静卧灌丛下或僻静阴暗处。食量小,吃菊科、蔷薇科植物的嫩枝叶、地衣、苔藓等,特别喜食松或杉树上的松萝。营独居生活,颇警觉。行动敏捷,喜攀登悬崖,常居高以避敌害。喜跳跃,能平地起跳 2米的高度。雄麝利用发达的尾腺将分泌物涂抹在树桩、岩石上标记领域。在领域内活动常循一定路线,卧处和便溺均有固定场所。栖息在某一领域的麝不肯轻易离开,即使被迫逃走,也往往重返故地。夏末上高山避暑,每年垂直性迁徙约两个月,然后重返旧巢。
麝在历史上曾是个广布种,种群数量巨大。近两个世纪尤其是本世纪中叶以来,麝的分布区域逐渐缩小,资源下降很快,目前分布于亚洲部分地区(大约在十多个国家)。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本世纪70年代俄罗斯麝种群数量在10-12万头之间,到90年代初则下降了50%。目前,估计俄罗斯的麝种群在5.6-6万头之间,其中在远东的麝种群近年内下降了60%;蒙古的麝类已罕见,1985年估计是4.4万头,在那之后未再进行过调查统计;北朝鲜半岛种群已濒于灭绝我国是世界麝的主要分布国,有记录的分布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资源量和麝香产量均占世界的约70%。
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麝资源的估计量为300万只左右,到90年代估计量约为50-100万头。80年代后,由于钢丝套等猎具的使用和偷猎、走私现象日益严重,其资源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根据各方面数据分析,目前中国麝的资源量约在50万头左右。

【生活习性】:
麝栖居于山林。多在拂晓或黄昏后活动,性怯懦,听觉、嗅觉均发达。白昼静卧灌丛下或僻静阴暗处。食量小,吃菊科、蔷薇科植物的嫩枝叶、地衣、苔藓等,特别喜食松或杉树上的松萝。营独居生活,颇警觉。行动敏捷,喜攀登悬崖,常居高以避敌害。喜跳跃,能平地起跳2米的高度。雄麝利用发达的尾腺将分泌物涂抹在树桩、岩石上标记领域。在领域内活动常循一定路线,卧处和便溺均有固定场所。栖息在某一领域的麝不肯轻易离开,即使被迫逃走,也往往重返故地。夏末上高山避暑,每年垂直性迁徙约两个月,然后重返旧巢。一般雌雄分居,营独居生活,而雌兽常与幼麝在一起,以晨昏活动频繁,有相对固定的巡行,觅食路线,通常只在标定的范围内活动。

【生活环境】:
多栖息于针叶林、针阔叶湿交林、疏林灌丛地带的悬崖峭壁和岩石山地。很少见于平地的树林、平原、池沼或荒山秃岭。

【生理特征】:
于每年12月至翌年1月发情交配,怀孕期半年,夏初产仔,每胎1~2仔。幼麝 1.5岁即达性成熟。在雌麝产仔育仔时期,雄麝泌香。麝香囊大小如鸡卵,位于腹肌与皮肤之间,囊口在尿道口之前约0.2厘米处。泌香期持续约1周。此时睾丸和香囊肿胀,体温略有升高,进食量减少,尿内所含17-酮类固醇明显升高。香囊内贮满香液,以后逐渐浓缩成半固体状的麝香。

【经济价值】:
麝香是珍贵的中药材和优质定香剂,具浓郁香味,穿透力强,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据《本草纲目》载,麝香有“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的功能,是治疗中风、脑炎的特效药。
麝香是麝的雄兽腹部下方生长的香腺和香囊中分泌和贮存的一种外激素或信息化合物。香囊是雄兽的副性征之一,为椭圆形的袋状物,埋于生殖器前的组织深处,香腺处于香囊的前方和两侧,主体部分包绕在香囊的前方,向后侧方逐渐变细,伸向囊的腹面两侧。麝香由香腺部和香囊部的皮脂腺分泌形成,香腺主要是由要是由腺泡细胞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高柱状的腺泡细胞游离部脱离腺泡细胞进入腺泡腔,成为麝香的初香液,初香液经导管进入香囊腔后与皮脂腺所分泌的大量皮脂共同形成麝香,并进行熟化和贮存,大约需要两个月的转化过程,才形成粉粒状的“蚂蚁香”和颗粒状的成熟的“挡门子香”。成熟的麝香呈咖啡色,干后为深褐色,其形状多呈粉末状,也有时为籽粒状、皮膜状和油脂状,成分有麝香酮(0.5—2%)、灰分(7—8%)、水分(10—15%)和胆固醇酯(0.4—2.4%)等。雄兽从1岁就开始分泌麝香,3—12岁是麝香分泌最旺盛的时期,其形成和分泌过程是连续性的,但只有每年的5—7月间有4—10天的泌香旺盛期,届时雄兽常发生睾丸及阴囊肿胀下垂,腺囊增大,拒食等生理反应。麝香在生物学上称为外激素,具有浓厚而奇异的香味。这种香味平时是它们彼此相互辩认、增加交往,以及减少同竞争对手遭遇的通讯联系手段,在繁殖期间则具有吸引异性的强烈作用。
麝香在香料工业和医药工业中也有着传统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四大动物香料JAqSKngSt(麝香、灵猫香、河狸香、龙涎香)之首,香味浓厚,浓郁芳馥,经久不散。我国生产的麝香不仅质量居世界之首,产量也占世界的70%以上。然而,由于世世代代都在采用杀麝取香的方法,致使野生麝类资源越来越少,以至于在海拔较低的山地已很少见到麝的踪迹,尤其是北方原麝,已经在新疆、河北等地消失,如果不加以保护,就会有绝灭的危险。
麝香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朝的《神农本草经》,明朝的《本草纲目》等诸多本草药典均将麝香列为诸香之冠、药材中的珍品,认为它能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主治风痰、伤寒、瘟疫、暑湿、燥火、气滞、疮伤、眼疾等多种疾病,很多著名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丹、六神丸、苏合香丸、云南白药等都含有麝香的成分。现代临床药理研究也证明麝香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刺激心血管、促进雄性激素分泌和抗炎症等作用。

【麝的养殖】

1.麝的性成熟和配种年龄
动物随着性成熟而出现的生殖能力。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只有在达到性成熟时才开始产生成熟的具有结合能力的生殖细胞日夏养花网
麝的性成熟期与种类、性别、气候、饲养管理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有关。麝的性成熟开始的年龄约在出生后18个月,但并不能马上进行交配,因为早交配就早妊娠,影响麝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生产性能。为了保持麝的健康以及获得品质优良的仔麝,必须达到一定年龄才允许交配。营养好、发育快的母麝6~8月龄性就成熟,可交配受孕。个别发育慢的、营养不好的1岁半还不能性成熟。在人工驯养下,每1次配种年龄必须在个体发育比较完全时才可以进行。一般适宜年龄,公麝是3岁半;母麝发育好、体健壮的1岁半左右可以配种,最好在2岁半后配种。

2.麝的发情
麝为季节性发情的动物,发情交配期在10月到翌年2月份。公麝发情期较长,从9月份开始直到翌年4月份,11~12月份为发情旺期,属于短日照发情类型。
母麝是季节性多次发情。在1个发情季节,可出现3~5个发情周期。母麝性周期为19~25天,平均为21天。发情持续时间为36~60小时,发情旺期可持续24小时。
母麝达到性成熟后,在发情时表现出发情征候。这时母麝表现不安。允许公麝接近和爬到它的背上。母麝发情期,食量减少,阴道粘膜潮红,并有粘液流出,阴户略微红胀。性兴奋时,到处嗅粪、尿、嗅其他麝,排尿频繁,臀毛竖立,尾巴翘起暴露出外生殖器。性欲强的,还发出"嘀嘀"或"咩--咩--咩"的叫声。愿意接近公麝,并接受交配。
公麝在发情期,睾丸变大,表现兴奋,经常追逐母麝,并发出发情时特有的叫声。沿獠牙流出泡沫状的唾液,扭动身体后躯,追逐母麝,表现出性冲动。

3.麝的选种选配
为了搞好麝的配种工作,采取选出优良种公麝参加配种的办法,选择种公麝和组织选配是麝饲养业育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每个麝场都应建立一定数量的育种核心群,以提高整个麝群的质量。麝场只有进行选种,实行科学养麝,才能做到选种选配。
选择的种公麝,必须体质良好,性欲旺盛,年龄适宜,睾丸匀称,产香量高,肥满度适宜,并能将这些基本优良特性巩固下来并传给后代。

4.麝的配种
我国驯养的麝多数仍处于野生状态,发情期公麝特别狂暴,不易接近,因此现阶段麝的配种多为自然交配方式。目前生产中所采用的配种法主要是单公群母配种法、试情配种法及群公群母配种法。麝的配种法分述如下:
(1)单公群母的配种法首先根据生产性能、年龄、体质状况,将母麝分成若干个配种小群,每群4~6只母麝,选定放入1头公麝,不替换。
另外一种方法是以每群12~15只母麝,选定种公麝按1∶5的比例,1次只放1头公麝,每隔5~6天替换1次。到母麝发情旺期,须2~3天替换1次种公麝。在几天之内公麝已配2~3次以后,尚有母麝发情需要交配时,应将该母麝拨出与其他种公麝交配,以利于保持种公麝的体况良好和提高后裔品质。采用此种配种方式时,公母比例和替换时间须根据公麝的配种能力和母麝发情情况决定。配种时必须注意公母比例,及时观察,及时调整。生产实践证明,1∶5的准胎率和双胎率最高。在发情配种季节,每头种公麝可配10头母麝,但是配得头数过多,会损害公麝健康,降低高麝的受胎率。因此,在一个配种季节,1头种公麝实际配3~5头母麝是比较适的。
(2)群公群母配方法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群公群母1次放入,配种期间不替换种公麝的配种方法就是按1只种公麝负担3~4只母麝配种比例。在配种开始时,1次将公麝全部放入配种的母麝圈内,在整个配种期,如果种公麝没什么问题时,可不进行拨出,如果有些公麝患病,性欲不高,体质特别衰弱,起不到配种作用,可及时将其拨出。一般拨出后不再进行补充。
②群公群母混合后,在配种期中间替换全部种公麝的配种方法全期替换次数为1~2次,配种的公母麝也是1∶3~4。有的将初次参加配种的3~4岁公麝放入配种母麝圈内,引诱母麝提早发情,此时为诱情期。至母麝发情旺期到来前,按1∶3的公母比例,换入壮龄优良种公麝进行配种。配种旺期后,如有70%~80%的母麝配种已经完成,可将体弱的配种能力差的公麝拨出,再按1∶5的比例留公麝,一直坚持到配种全部结束为止。
配种工作的进行,在圈养条件下,经过选择的种公麝于9月份放入母麝群配种。
麝交配时间短、速度快。1次射精量约为0.5~0.65毫升,每毫升精液含精子数为20~30亿。每天交配2~3次的公麝,每天可配2头母麝,交配量不宜过大。
刚配完的麝,因血液循环加快,呼吸促迫,一切生理机能尚未恢复正常,不宜马上饮水。
配种期结束后,应立即将所有公麝从母麝圈内拨出,分别予以精心的饲养管理,使其迅速恢复体况,安全越冬。

5.麝的妊娠与产仔
麝的妊娠期因麝的种类、个体特点、驯养方式以及其他外界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175~190天,平均181天。据此,可推算出大致的分娩期,便于预先作准备。1胎双仔或三仔的母麝,其妊娠期最大,平均有184~189天左右。
妊娠期的长短虽然由许多因素决定,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母麝的饲养管理条件和母鹿个体特点。如母麝饲养条件好,则胎儿生长发育迅速,生命力强,产仔较早;母麝体况不佳,饲养条件差,胎儿发育不好,通常产仔较晚。
母麝妊娠后,食欲增强,采食量逐渐增多,妊娠中期采食旺盛。妊娠3~4个月后的母麝,运动小心谨慎,行动迟缓,性情安静,容易疲倦,有时躺卧。妊娠后期(产前1~2个月),胎儿生长育较快,母体腹围显著增大。接近产仔前,母麝乳腺体积增大。
麝的产仔期根据其发情、配种期和妊娠期的不同而不一致。如配种提前而集中,则产仔也随之提前与集中。一般都在5~6月产仔,个别配种迟的9月初产仔。每年繁殖1次,每次产1~3仔。圈养麝双仔率占80%左右,3仔极少。初产母麝多数一胎1仔。产双胎者,仔麝多为1公1母。在一般情况下,麝在5~6月份集中产仔有利。当新生仔麝开始大量采食饲料时,正是日照时间长,气温适宜,青绿饲料丰盛的时期,有利于促进仔麝早期的快速生长发育和提高成活率。

【麝资源保护和麝香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我国的麝资源和天然麝香资源已处于极为严重的状况,必需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才能保证麝资源的生存、恢复、发展和麝香的持续利用。
在麝的保护方面,应大大加强保护力度,将麝从国家II级提升为I级,以提高对偷猎、走私、无证经营 等非法活动的处罚强度。同时,结合“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对资源恢复到一定程度后的合理利用、人工饲养和库存原料等作出合适的规定。在现有较高密度麝的分布、但没有建立保护区的区域建立麝的重点保护区,使其成为资源恢复的扩散源和种质交流的基因库。同时强化对偷猎的执法行动和其它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在麝的活体取香和人工饲养方面,应进行野生麝活捕活体取香技术的研究,如此项技术研究成功,必将极大的缓解对野生麝种群的捕杀压力。同时结合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在西部有合适自然环境条件的地区建立大规模的围栏放养基地,为西部的经济发展注入一个新的活力因素。对现有的人工养麝场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扶优汰劣,制定规范,促进人工养麝向产业化规模发展,以大幅度提高人工养麝的技术水平和产香量。
在麝香的持续利用方面,为杜绝麝香的走私现象,加强麝香的统购统销管理,应对国内现有的所有含麝香产品进行一次全面的登记,由主管部门或权威专家按急救、治疗、保健和其它合理的标准确定可使用天然麝香的产品,并尽早开展麝香原料和含麝香产品的标记技术和可行性的研究工作,以保证产品中麝香来源的确定性及有关管理措施的可操作性。同时,对国内麝香的生产和经营利用单位进行规范管理,根据野生麝香、家养麝香、人工合成麝香的资源、生产和使用特点,确定有区别的、合理的经营体系和使用范围,并鼓励有关企业直接参与麝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发展工作。
原麝,又名香獐子,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小型偶蹄类食草动物。麝以森林和森林灌丛为主要栖息地,原麝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000米以上人迹罕至的针阔混交林带。属于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是动物。
麝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简称“麝”。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原动物为麝
动物
当然是动物了,和乡下的狗大小差不多,麝香是名贵的药材,四川的剑阁县有。

草麻黄是什么植物

草麻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3653933是什么植物

草麻黄
草麻黄(学名:Ephedra sinica Stapf,又名:血三七),麻黄科麻黄属植物,吉林省三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产于中国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西北部及陕西等省区。 草麻黄高20~40厘米,质较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http://www.rixia.cc气微香,味微苦涩。其适应能力强,常大面积成簇生长,喜凉爽干燥气候,耐严寒。

形态特征

草麻黄
草本状灌木,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小枝直伸或微曲,表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间长2.5-5.5厘米,多为3-4厘米,径约2毫米。叶2裂,鞘占全长1/3-2/3,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苞片通常4对,雄蕊7-8,花丝合生,稀先端稍分离;雌球花单生,在幼枝上顶生,在老枝上腋生,常在成熟过程中基部有梗抽出,使雌球花呈侧枝顶生状,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苞片4对,下部3对合生部分占1/4-1/3,最上一对合生部分达1/2以上;雌花2,胚珠的珠被管长1毫米或稍长,直立或先端微弯,管口隙裂窄长,约占全长的1/4-1/2,裂口边缘不整齐,常被少数毛茸。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矩圆状卵圆形或近于圆球形,长约8毫米,径6-7毫米;种子通常2粒,包于苞片内,不露出或与苞片等长,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5-6毫米,径2.5-3.5毫米,表面具细皱纹,种脐明显,半圆形。花期5-6月,种子8-9月成熟。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1)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有75科235属382种,其中苔藓植物3科4属4种,蕨类植物3科3属5种,裸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1303032子植物1科1属1种,其中其他为被子植物68科227属372种。
(2)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生长优良,其中常见的大型水生植物共有27属37种,其它浮游植物201种。优势种主要为世界广布种,其次为温带种,区系植物出现明显的跨带现象,在不同的植被带内由许多相同的种类组成相似的群落,具有显著的隐域性特点。
(3)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为主,世界广布种、热带分布种等各种类型均有分布,也表现出其地理成分的多样性。本区草本类型占主要地位,温带特征显著。自然保护区植物中木本植物仅有柽柳科柽柳属、杨柳科柳属、豆科洋槐属等少量种类。
(4)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带性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一般比较简单,由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组成,很少见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林下灌木、草本植物较多。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群带有明显的古北界动物特色,东洋界成分开始向北渗透。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鉴定的各种野生动物有549种,其中:
(1) 鸟类:310种,分属于17目48科。
(2) 鱼类:34种,分属于8目14科31属,以鲫鱼、鲢鱼、鲤鱼、鲶鱼、草鱼等为主。
(3) 哺乳类:20种,分属于5目10科,以中、小型兽类为主。
(4) 爬行类:22种,分属于2目4科4属7种和爬行动物2目5科10属15种。
(5) 昆虫:416种,分属于15目102科。
(6) 浮游动物174种:隶属于3门5纲18目90属,其中原生动物门共3纲13目41属66种,担轮动物门共1纲1目19属49种,节肢动物门1纲4目30属59种。
(7) 底栖动物23种。隶属3门4纲8目20属,其中环节动物门1纲3属3种,软体动物门1纲5属7种,节肢动物门2纲12属13种。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中保护种类较多,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7种,它们是黑鹳、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金雕、白肩雕、大鸨;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46种,有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灰鹤、白枕鹤、蓑羽鹤、黄嘴白鹭、白琵鹭、白额雁、花田鸡、斑嘴鹈鹕、[黑]鸢、凤头蜂鹰、苍鹰、雀鹰、松雀鹰、、毛脚、灰脸鹰、乌雕、秃鹫、白尾鹞、草原鹞、鹊鹞、白腹鹞、鹗、猎隼、游隼、燕隼、灰背隼、红脚隼、黄爪隼、红隼、长耳、短耳等。
由此可见,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平原鸟类保护的重要基地,是开展鸟类及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科研和监测的理想场所,也是影响中国鸟类种群数量的重要地区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到2013年)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有什么?5种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74001.html

上一篇:阳台的泡沫箱里种什么菜好呢?

下一篇:这个是什么植物?我是在树上摘下的,是一种缠绕在树上的寄生植物,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吗?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