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简述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区别和两者的关系?

2020-12-21 00:59:22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229

侵染日夏养花网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在发生特点有什么不同?

侵染性病害病: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非侵染性病害: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有什么样的关系?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密切。非侵染性病害可能诱发或加重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苹果在发生冻害后,常导致腐烂病大发生,先旱后涝导致苹果裂果后常发生霉烂病、霉心病;早春西葫芦受低温或冻害后,极易发生花腐病或果腐病;辣椒果实发生了日烧伤,病部极易继发炭疸病。同样,侵染性病害也能诱发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侵染性病害削弱植物http://www.rixia.cc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植物发生根癌病、根结线虫病后易导致因水分、营养缺乏而死亡;辣椒严重发生炭疽病、疮痂病或病毒病时,辣椒植株大量叶片早期脱落,果实直接暴露在强光之http://www.rixia.cc下,使果实表皮灼伤而发生日烧病;秋茬番茄早疫病严重发生,可使叶片长满病斑,而削弱果实的抗寒力,使果实易受霜害或冻害。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严重地干扰了植物生长的顺利进行,在导致植物产品质量下降的同时,也导致产量的降低。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栽培制度和措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复种指数的提高,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农作物生存的环境的人工化,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日益突出的农业环境污染,使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变坏,导致非侵染性病害种类增多,发病面积扩大。据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1994)统计,我国从1951—1990年的40年中,每年平均有4000万~4666.7万hm2遭受旱、涝、雹、冻等危害,粮食减产2000万t,受灾人口达2亿多。对非侵染性病害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此类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揭示植物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什么叫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的作用造成杏鲍菇、白灵菇的生理代谢失调而专发生的病害属,也叫生理病害。非生物因素是指生长环境不良或栽培措施不当,如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pH过小或过大;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光线过强或过弱;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农药、生长调节物质使用不当等。这类病害不会传染,一旦环境改善病害症状便不再继续,一般能恢复正常状态。非侵染性病害,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畸形。
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的侵染,造成杏鲍菇、白灵菇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的病害。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他们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分泌有害物质,杀伤菌丝体。

专家解答

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430www.rixia.cc65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寄生线虫等。这些病害能传染,称为侵染性病害。如草莓的白粉病、叶斑病、病毒病、黄萎病等。非侵染性病害不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不能传染,是由环境条件和营养因素造成的。如温度过高过低,水分过多过少,光照过强过弱,肥水过多或不足,微量元素的多与少,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有毒气体或农药危害引起的生理障碍等。

引发草莓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病原物有:

(1)真菌真菌侵染主要是菌丝体侵入寄主体细胞,吸收寄主细胞养分,并分泌毒素,使寄主组织器官受到破坏。真菌性病害常见症状有变色、腐烂、猝倒、立枯、穿孔、叶斑、萎蔫、畸形等。繁殖体孢子可寄宿在病株残体、土壤粪肥、秧苗上,借助风雨、昆虫、人的生产活动传播。

(2)病毒常见的症状有叶片褪绿、黄化、环斑、植株矮小、叶片皱缩等。病毒的传播方式有昆虫传播、汁液传播、无性繁殖材料传播等。

(3)寄生性线虫多寄生于植物的根部,少数寄生于地上部,引起寄主生理机能的破坏,使植株发生病变。表现长势弱、根少叶瘦。

线虫移动性不大,活动http://www.rixia.cc范围小,在田间的危害多呈块状分布。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苗、粪肥、农具和水流等。

提示板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如干旱、水涝、冷冻、营养失调、盐碱、工厂有毒物质侵害等。这类病害不传染,也不表现病征,又称生理性病害。如缺氮叶片发黄,缺磷叶片发红,缺锌小叶,强光使草莓果表面出现白点等。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原物从植物体内外获取养分,以此生活和繁殖后代,植物发病后有明显病征。病原物能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引发病害的扩展蔓延。

专家解答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43064

(1)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条件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2)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害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有些非侵染性病害也称植物的伤害。植物对不利环境条件有一定适应能力,但不利环境条件持续时间过久或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时就会对植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导致病害,甚至死亡。

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植物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这类病害主要包括缺素症、缺镁症、缺锰症、缺锌症、缺铁症、缺钙症、缺钾症、缺铜症、缺硼症、冻害、旱害、药害等。

提示板

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通常可以进行病害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条件的变化;或者依据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果,尽量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在区分非浸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时,应该明确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是:①没有病征。但是患病后期由于抗病性降低,病部可能会有腐生菌类出现;②没有传染性,没有发病中心;③在适当的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简述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区别和两者的关系?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70199.html

上一篇: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养殖剑兰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