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珍惜动植物??
我国珍惜的动植物有哪些,分布在哪?
大熊猫:栖息于箭竹林间,惧寒畏暑,性孤独,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树住树洞石隙喜食竹类,亦食果实和动物尸骨,性温顺,自卫能力弱,常受天敌伤害,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
麋鹿:俗称四不象偶蹄目,栖息于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生植物为食,1894年以前曾饲养于北京南苑,以后仅余少数于国外,野生种均已灭绝,1985年后由英国运回若干只放养。
扬子鳄:又称鼍<tu>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金丝猴:灵长目,肩批金黄色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候类。
白鳍豚:哺乳纲,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濒临灭绝。
鸟类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属于鹈鹕科,学名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红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黄色,脚肉色。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产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脚鲣鸟——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sula。 游禽。全长75厘米左右。通体大部呈白色。雄鸟两翅黑褐色。雌鸟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脸侧裸皮黄色。嘴灰蓝,基部转为粉红或仅稍缀以红色。脚红色。营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窝产卵1~2枚,椭圆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雏期间,亲鸟反刍胃内食物哺喂雏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胸部与上体色同,下体余部纯白色。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别名老鹳,属于鹳科,学名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嘴长而粗壮,黑色。腿、脚红色。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别名乌鹳,属于鹳科,学名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下体白色。嘴和脚红色。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黄色隐斑块。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在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别名朱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Nipponia nippon。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未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产于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鹮——属于鹮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黄色。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我国发现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是珍惜动物i
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动物有:
麋鹿:俗称四不象偶蹄目,栖息于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生植物为食,1894年以前曾饲养于北京南苑,以后仅余少数于国外,野生种均已灭绝,1985年后由英国运回若干只放养。
扬子鳄:又称鼍<tu>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金丝猴:灵长目,肩批金黄色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候类。
白鳍豚:哺乳纲,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濒临灭绝。
鸟类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属于鹈鹕科,学名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红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黄色,脚肉色。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产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脚鲣鸟——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sula。 游禽。全长75厘米左右。通体大部呈白色。雄鸟两翅黑褐色。雌鸟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脸侧裸皮黄色。嘴灰蓝,基部转为粉红或仅稍缀以红色。脚红色。营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窝产卵1~2枚,椭圆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雏期间,亲鸟反刍胃内食物哺喂雏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胸部与上体色同,下体余部纯白色。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别名老鹳,属于鹳科,学名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嘴长而粗壮,黑色。腿、脚红色。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别名乌鹳,属于鹳科,学名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下体白色。嘴和脚红色。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黄色隐斑块。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在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别名朱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Nipponia nippon。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未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产于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鹮——属于鹮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黄色。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我国发现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是珍惜动物i
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动物有:
扬子鳄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苏、江西一带
大熊猫
我囯有哪些珍惜动植物?分别在什么地区?
我囯有哪些珍惜动植物?分别在什么地区?rn谢谢麋鹿:俗称四不象偶蹄目,栖息于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生植物为食,1894年以前曾饲养于北京南苑,以后仅余少数于国外,野生种均已灭绝,1985年后由英国运回若干只放养。
大熊猫:栖息于箭竹林间,惧寒畏暑,性孤独,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树住树洞石隙喜食竹类,亦食果实和动物尸骨,性温顺,自卫能力弱,常受天敌伤害,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
扬子鳄:又称鼍<tu>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金丝猴:灵长目,肩批金黄色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候类。
白鳍豚:哺乳纲,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濒临灭绝。
鸟类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属于鹈鹕科,学名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红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黄色,脚肉色。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产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脚鲣鸟——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sula。 游禽。全长75厘米左右。通体大部呈白色。雄鸟两翅黑褐色。雌鸟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脸侧裸皮黄色。嘴灰蓝,基部转为粉红或仅稍缀以红色。脚红色。营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窝产卵1~2枚,椭圆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雏期间,亲鸟反刍胃内食物哺喂雏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胸部与上体色同,下体余部纯白色。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别名老鹳,属于鹳科,学名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嘴长而粗壮,黑色。腿、脚红色。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别名乌鹳,属于鹳科,学名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下体白色。嘴和脚红色。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黄色隐斑块。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在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别名朱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Nipponia nippon。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未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www.rixia.cc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产于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鹮——属于鹮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qNKvcVUgTP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黄色。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我国发现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是珍惜动物i
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动物有:
白臀叶猴
熊猴
台湾猴
北豚尾猴
滇金丝猴
黔金丝猴
川金丝猴
喜山长尾叶猴
黑叶猴
菲氏叶猴
戴帽叶猴
蜂猴
倭蜂猴
白眉长臂猿
黑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
白掌长臂猿
亚洲象
雉鹑
四川山鹧鸪
海南山鹧鸪
黑头角雉
红胸角雉
灰腹角雉
黄腹角雉
棕尾虹雉
白尾梢虹雉
绿尾虹雉
蓝鹇
褐马鸡
白颈长尾雉
黑颈长尾雉
黑长尾雉
灰孔雀雉
海南灰孔雀雉
绿孔雀
黑嘴松鸡指名亚种
斑尾榛鸡
儒艮
河狸
豹
虎
雪豹
熊狸
大熊猫
马来熊
貂熊
紫貂
野马
蒙古野驴
藏野驴
双峰驼
小鼷鹿
豚鹿
梅花鹿
梅花鹿山西亚种
梅花鹿东北亚种
梅花鹿华东亚种
梅花鹿山东亚种
梅花鹿四川亚种
梅花鹿台湾亚种
泽鹿
泽鹿海南亚种
海南坡鹿
麋鹿
黑麂
白唇鹿
普氏原羚
赛加羚羊
野牛
野牦牛
羚牛
高黎贡羚牛
羚牛陕西亚种
羚牛四川亚种
北山羊
喜马拉雅塔尔羊
红斑羚
藏羚
中华白海豚
白暨豚
疣鼻天鹅
大天鹅
中华秋沙鸭
小鸨
大鸨
波斑鸨
白鹤
赤颈鹤
白头鹤
黑颈鹤
丹顶鹤
遗鸥
小鸥
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
虎头海雕
胡兀鹫
白肩雕
白肩雕指名亚种
金雕
朱鹮
黑鹳
白鹳
东方白鹳
白腹军舰鸟
短尾信天翁
四爪陆龟
鼋
鳄蜥
巨蜥
蟒蛇
扬子鳄(鼍)
本人就知道这么些.
谢谢.
大熊猫:栖息于箭竹林间,惧寒畏暑,性孤独,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树住树洞石隙喜食竹类,亦食果实和动物尸骨,性温顺,自卫能力弱,常受天敌伤害,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
扬子鳄:又称鼍<tu>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金丝猴:灵长目,肩批金黄色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候类。
白鳍豚:哺乳纲,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濒临灭绝。
鸟类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属于鹈鹕科,学名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红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黄色,脚肉色。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产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脚鲣鸟——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sula。 游禽。全长75厘米左右。通体大部呈白色。雄鸟两翅黑褐色。雌鸟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脸侧裸皮黄色。嘴灰蓝,基部转为粉红或仅稍缀以红色。脚红色。营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窝产卵1~2枚,椭圆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雏期间,亲鸟反刍胃内食物哺喂雏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胸部与上体色同,下体余部纯白色。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别名老鹳,属于鹳科,学名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嘴长而粗壮,黑色。腿、脚红色。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别名乌鹳,属于鹳科,学名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下体白色。嘴和脚红色。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黄色隐斑块。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在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别名朱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Nipponia nippon。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未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www.rixia.cc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产于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鹮——属于鹮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qNKvcVUgTP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黄色。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我国发现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是珍惜动物i
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动物有:
白臀叶猴
熊猴
台湾猴
北豚尾猴
滇金丝猴
黔金丝猴
川金丝猴
喜山长尾叶猴
黑叶猴
菲氏叶猴
戴帽叶猴
蜂猴
倭蜂猴
白眉长臂猿
黑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
白掌长臂猿
亚洲象
雉鹑
四川山鹧鸪
海南山鹧鸪
黑头角雉
红胸角雉
灰腹角雉
黄腹角雉
棕尾虹雉
白尾梢虹雉
绿尾虹雉
蓝鹇
褐马鸡
白颈长尾雉
黑颈长尾雉
黑长尾雉
灰孔雀雉
海南灰孔雀雉
绿孔雀
黑嘴松鸡指名亚种
斑尾榛鸡
儒艮
河狸
豹
虎
雪豹
熊狸
大熊猫
马来熊
貂熊
紫貂
野马
蒙古野驴
藏野驴
双峰驼
小鼷鹿
豚鹿
梅花鹿
梅花鹿山西亚种
梅花鹿东北亚种
梅花鹿华东亚种
梅花鹿山东亚种
梅花鹿四川亚种
梅花鹿台湾亚种
泽鹿
泽鹿海南亚种
海南坡鹿
麋鹿
黑麂
白唇鹿
普氏原羚
赛加羚羊
野牛
野牦牛
羚牛
高黎贡羚牛
羚牛陕西亚种
羚牛四川亚种
北山羊
喜马拉雅塔尔羊
红斑羚
藏羚
中华白海豚
白暨豚
疣鼻天鹅
大天鹅
中华秋沙鸭
小鸨
大鸨
波斑鸨
白鹤
赤颈鹤
白头鹤
黑颈鹤
丹顶鹤
遗鸥
小鸥
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
虎头海雕
胡兀鹫
白肩雕
白肩雕指名亚种
金雕
朱鹮
黑鹳
白鹳
东方白鹳
白腹军舰鸟
短尾信天翁
四爪陆龟
鼋
鳄蜥
巨蜥
蟒蛇
扬子鳄(鼍)
本人就知道这么些.
谢谢.
熊猫,四川;东北虎,东三省(现在大概只有动物园里的了)。
我国已消失的珍惜动植物有那些?
1 辽宁古果(Archaefructu5 liaoningensis Sun, Dilcher,Zheng et Zhou) 2 中华古果(Archaefructus sinensis Sun, Dilcher,Ji et Nixon) 以上是古果属(Archaefructu)的。 3 中生代的种子蕨类植物— — 开通类(Caytoniales) 开通果属(Caytonia) 开通花属(Caytonanthus) 裸子植物有: 卡肯果属(Karkenia Acllangelsky) 托勒兹果属(Toretzia Stanislavsky) 乌马托鳞片属(Umaltolepis Krassilov) 施迈斯内果属(Schmeissneria Kirchner et Van Konijnenburg-van Cittert) 格雷纳果属(Grenana Samylina) 一.渡渡鸟 塔希提矶鹞 六.恐鸟 七.北海牛 八.长尾小鹦鹉 九.白鹁 十.蓝羚羊 二.恐龙 三.猛玛象 四.剑齿虎 五.新疆虎 六.披毛犀 七.袋狼 八.三叶虫 http://www.envir.online.sh.cn/hbqn/greenfront/mjdw.htm 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 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在鸟类中也许是最聪明的,它们的智力水平简直可以与黑猩猩和海豚相媲美。和所有的鹦鹉一样,它们身上的羽毛非常的漂亮,毛色黄绿相间,头部为橙色,额上有一片红色的斑块。体长在30厘米左右,尾羽长度差不多占了体长的一半。由于尾巴特别长,使得它在行走时很不方便,所以很少下到地面上活动。 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曾广泛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在栖息地,一种叫做麦仙翁的植物几乎到处都是,它们是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的主要食物。如果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能就此感到满足,那么今天它们也许依然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自由自在地生活着。遗憾的是,聪明的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生性嘴谗而且又“调皮捣蛋”。它们并不满足麦仙翁单一的口味,总是找到农民种植的各种庄稼,在地里又吃又闹,把庄稼弄得一片狼藉。在梨和苹果刚刚挂果的时候,它们往往迫不及待地飞临果园,在那里大肆啄食一只又一只幼果。由于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的种种“不良行为”,它们被当地农民视为“坏蛋”。终于有一天,农民们再也顾不得它们美丽和聪明了,他们用枪向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说明谁是地球的真正主宰以及漠视人类的下场。 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智力超群,食物来源丰富,而且还有一身美丽的羽毛,却因为“调皮捣蛋”而导致走向灭亡。这不能不说是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和人类共同的悲哀。 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1920年灭绝。 西非狮与北非狮 狮子以前广布于除了撒哈拉沙漠中部和热带雨林以外的非洲大陆,在印度椰油少量分布。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现在只在东非及南非有少量分布。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现在只在东非及南非有少量分布,并且大多生活在国家公园内,仍处在濒临灭绝的危险之中。在东非及西非却早已不见其踪迹了。特别是西非狮,在人类的干预下,狮子没能进入本世纪就已经灭绝了。 西非狮、北非狮同现在非洲狮一样,体重在120—250公斤,体长140—192厘米。区别于其它猫科动物的是雄狮有明显的鬃毛,为的是相互打斗时起保护颈部的作用。尾端的角质刺也是显著特征。狮子的还是猫科动物的唯一能真正发出吼叫的动物,吼声可传到八九公里以外。狮子的视力极佳,在很远以外就能发现猎物,集体捕食,速度快且效率高。主要捕食有蹄类,如:牛羚、大羚羊、斑马,有时也捕食大象、犀牛。吃饱后要喝大量的水,然后回到隐蔽处消磨时光。 狮子在动物界中一直被视为百兽之王,可是人类并没有把它们放在眼里。早在16 世纪,欧洲人就踏上了西非和北非。来到这里后,他们经常进行狩猎活动,并把猎杀狮子视为最隆重的狩猎活动,是勇敢和技巧的行为。狮子在这些人的贪婪与胜利的欢笑声中一个个被猎杀,他们不但猎杀成年的狮子,幼狮也被他们捕捉,然后带回欧洲,卖给那些有钱人及王公贵族。随着欧洲人的不断猎杀、捕捉,狮子在西非、北非一天天的减少,终于到1865年,最后一只西非狮也倒在了枪口之下,北非狮也1922年永远地消失了。 其实,狮子比其它任何动物更受人类的青睐。英国、苏格兰、挪威、丹麦等国的国王在其王冠上饰以狮子的图像,狮子也出现在苏黎士、卢森堡、威尔士和德国黑森省等国家和地区人们佩带的臂章上,但愿狮子不会成为永久性的标志。 西非狮:1865年灭绝 北非狮:1922年灭绝 喀斯喀特棕狼 喀斯喀特棕狼因生活在加拿大与美国喀斯喀特山脉地区而得名。棕狼全身棕色,只有腹部呈白色,在丛林中是很好的保护色。棕狼身长 1.5米,重70公斤,是狼中较大的一种。棕狼常常在晚上集体觅食,方圆百里之内都可留下它们觅食的足迹,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整天整夜地跟踪目标。它们用其灵敏的听觉和嗅觉追踪猎物。 在棕狼生活的区域内生活这土著人,他们一直视狼为天敌,因为狼的食物也同样是他们的食物。但他们古老的狩猎方式并没有给棕狼造成太大的威胁。自17世纪欧洲人入侵北美大陆后,一直把狼作为主要的消灭对象。因为他们认为狼是野蛮的象征,夸张狼的残酷性,认为狼不但会吃掉牲畜,甚至会吃掉小孩子。从此,狼被视为恶魔的化身。狼在人类的不断猎杀下迅速减少。此时的北美动物学家每想到了对狼的保护问题。可为时以晚,在北美已有几种狼相继灭亡。 1950年是人们在喀斯喀特地区能够见到棕狼的最后一年。从此之后的几十年中,人们再也没有发现过它们的踪迹。 喀斯喀特棕狼:1950年灭绝。 黑佛罗里达狼 狼的皮毛有各种颜色,北半球的狼多为灰色,还有过白色和黑色的。佛罗里达狼的皮毛很短,多呈红色,所以它又被称为红狼。但是其中有一种皮毛是黑色的,这就是黑佛罗里达狼。 黑佛罗里达狼生活在北美东南部的深山老林里,常常在树根、河岸等处做窝。它的体形比北半球的狼稍小,身长1.8米,高0.8米,体重约40公斤,平常它在夜间觅食,只捕食兔、海狸、老鼠等小型哺乳动物。它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每隔一周或者10天换一个地方觅食。它与北半球的狼不同的是很少成群结对,就像过去日本狼一样,公狼与母狼共同哺育小狼。 黑佛罗里达狼生活的森林中居住着北美的土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狼扮演着重要角色。土著人在看见对方之前,在浓雾当中常常相互大声地打着招呼,他们称第一个见到的人为蜂族。他们还用首次见到的动物给自己命名,比如:熊族、鸟族,当然还有狼族。 虽然,阿巴拉齐山脉挡住了白人移民向南推进的脚步,到了1800年,他们仍渡过了密西西比河。他们强制当地人信仰基督教,谁不信教,他们就诬蔑谁,甚至杀害谁。同时他们夸张宣扬狼专门吃小孩子。黑佛罗里达狼于是成了野蛮的象征,人人得而诛之。到了1910年,因为人的缘故,狼失去了猎物,饥饿的狼开始袭击家畜。 1917年,有一只黑佛罗里达狼被打死了,据说是一只小狼仔。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看到过黑佛罗里达狼。 黑佛罗里达狼:1917年灭绝。 虽然科学上说,物竞天则、适者生存。这些动物也没有和人类对抗的能力,也没有老鼠蟑螂的繁殖适应能力,有的只是美丽的皮毛、鲜美的骨肉和对环境高度的敏感性。这一切在人类强大的征服自然欲望下,脆弱的不堪一击。人类的生老病死,让同类伤心惋惜。看着这些生物由于人类私欲的原因在地球上从此消失,我们又能够做些什么,又该去做些什么呢!一.渡渡鸟 塔希提矶鹞 六.恐鸟 七.北海牛 八.长尾小鹦鹉 九.白鹁 十.蓝羚羊 二.恐龙 三.猛玛象 四.剑齿虎 五.新疆虎 六.披毛犀 七.袋狼 八.三叶虫
近代消失的动物有蒙古野马
中国有哪些珍惜动植物?大该分不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栖息于箭竹林间,惧寒畏暑,性孤独,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树住树洞石隙喜食竹类,亦食果实和动物尸骨,性温顺,自卫能力弱,常受天敌伤害,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
麋鹿:俗称四不象偶蹄目,栖息于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生植物为食,1894年以前曾饲养于北京南苑,以后仅余少数于国外,野生种均已灭绝,1985年后由英国运回若干只放养。
扬子鳄:又称鼍<tu>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金丝猴:灵长目,肩批金黄色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候类。
白鳍豚:哺乳纲,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qNKvcVUgTP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濒临灭绝。
鸟类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属于鹈鹕科,学名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红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黄色,脚肉色。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产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脚鲣鸟——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sula。 游禽。全长75厘米左右。通体大部呈白色。雄鸟两翅黑褐色。雌鸟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脸侧裸皮黄色。嘴灰蓝,基部转为粉红或仅稍缀以红色。脚红色。营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窝产卵1~2枚,椭圆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雏期间,亲鸟反刍胃内食物哺喂雏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胸部与上体色同,下体余部纯白色。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别名老鹳,属于鹳科,学名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嘴长而粗壮,黑色。腿、脚红色。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别名乌鹳,属于鹳科,学名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下体白色。嘴和脚红色。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黄色隐斑块。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在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别名朱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Nipponia nippon。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未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产于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鹮——属于鹮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qNKvcVUgTP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黄色。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我国发现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是珍惜动物i
麋鹿:俗称四不象偶蹄目,栖息于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生植物为食,1894年以前曾饲养于北京南苑,以后仅余少数于国外,野生种均已灭绝,1985年后由英国运回若干只放养。
扬子鳄:又称鼍<tu>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金丝猴:灵长目,肩批金黄色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候类。
白鳍豚:哺乳纲,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qNKvcVUgTP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濒临灭绝。
鸟类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属于鹈鹕科,学名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红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黄色,脚肉色。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产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脚鲣鸟——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sula。 游禽。全长75厘米左右。通体大部呈白色。雄鸟两翅黑褐色。雌鸟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脸侧裸皮黄色。嘴灰蓝,基部转为粉红或仅稍缀以红色。脚红色。营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窝产卵1~2枚,椭圆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雏期间,亲鸟反刍胃内食物哺喂雏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胸部与上体色同,下体余部纯白色。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别名老鹳,属于鹳科,学名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嘴长而粗壮,黑色。腿、脚红色。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别名乌鹳,属于鹳科,学名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下体白色。嘴和脚红色。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黄色隐斑块。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在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别名朱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Nipponia nippon。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未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产于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鹮——属于鹮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qNKvcVUgTP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黄色。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我国发现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是珍惜动物i
我国的珍惜动植物有哪些/
我国珍稀动物有: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朱鹮、大鲵、藏羚羊、东北虎内、 霍加狓 、麋鹿、容白唇鹿 、 貘等。
我国珍稀植物有:
银杏、原始观音座莲、荷叶铁线蕨、中华水韭、水杉、扇蕨、光叶蕨、桫椤、笔筒树、狭叶瓶尔小草等。
就知道这些啦,有谁补充补充?我赞一赞!O(∩_∩)O哈哈~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朱鹮、大鲵、藏羚羊、东北虎内、 霍加狓 、麋鹿、容白唇鹿 、 貘等。
我国珍稀植物有:
银杏、原始观音座莲、荷叶铁线蕨、中华水韭、水杉、扇蕨、光叶蕨、桫椤、笔筒树、狭叶瓶尔小草等。
就知道这些啦,有谁补充补充?我赞一赞!O(∩_∩)O哈哈~
1.长白山自然保护bai区
主要du珍稀动植物有东北虎zhi、梅花鹿、紫貂、金钱豹、红dao松、回长白落叶松等。
2www.rixia.cc.卧龙自然保答护区
主要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小熊猫、白唇鹿、四川红杉、岷江柏、独叶草、追龄草、香樟等。
3.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珍稀动植物有木荷、乌榄、格木、子京、苏铁、桫锣、苏门羚、白鹇等。
还有很多,就列举这些吧!
主要du珍稀动植物有东北虎zhi、梅花鹿、紫貂、金钱豹、红dao松、回长白落叶松等。
2www.rixia.cc.卧龙自然保答护区
主要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小熊猫、白唇鹿、四川红杉、岷江柏、独叶草、追龄草、香樟等。
3.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珍稀动植物有木荷、乌榄、格木、子京、苏铁、桫锣、苏门羚、白鹇等。
还有很多,就列举这些吧!
大熊猫 中华鲟 东北虎
银杏 红豆杉
银杏 红豆杉
我擦 这么脑残的问题 大熊猫总知道吧 自己起百度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我国有哪些珍惜动植物??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62202.html
上一篇:什么植物吸收灰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