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步骤以及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什么是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又称为传染性病版害。非侵染性病害权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互相传染,没有侵染过程,又称为生理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小叶病、黄叶病、缩果病、芽枯病、粗皮病等)、水分供应失调(旱害或涝灾)、温度的过高或过低(日烧或冻害)、日照的不足或过强,气、水、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毒害、农药的药害等等。
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含类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多种。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必须要病原、感病植物、环境条件三者均具有时才能发生。二者的区别见表7-1。
表7-1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
侵染性病害tsrfSh和非侵染性病害虽属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病害,但有很密切的专关系。作物在不良环境条属件影响下发生非侵染性病害,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削弱了对病原物的抵抗力,为病原物侵入或病害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反之,作物感染侵染性病害后,也会降低其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而易于发生非侵染性病害。因此,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积极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原物生存和致病的生产条件,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1、侵染源不同
非侵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直专接或间接引起的植物病属害。侵染性病害为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
2、传染性不同
侵染性病害能够传染,非侵染性病害因不能传染,也称非传染性病害。
3、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植物侵染性病害(infection diseases)是一类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特点:病原性,传染性,症状特异性、病程、病害循环。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
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www.rixia.cc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侵染性病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侵染性病害
专家解答
(1)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3064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条件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2)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害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有些非侵染性病害也称植物的伤害。植物对不利环境条件有一定适应能力,但不利环境条件持续时间过久或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时就会对植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导致病害,甚至死亡。
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植物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这类病害主要包括缺素症、缺镁症、缺锰症、缺锌症、缺铁症、缺钙症、缺钾症、缺铜症、缺硼症、冻害、旱害、药害等。
提示板
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通常可以进行病害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条件的变化;或者依据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果,尽量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在区分非浸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时,应该明确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是:①没有病征。但是患病后期由于抗病性降低,病部可能会有腐生菌类出现;②没有传染性,没有发病中心;③在适当的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
专家解答
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主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43065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寄生线虫等。这些病害能传染,称为侵染性病害。如草莓的白粉病、叶斑病、病毒病、黄萎病等。非侵染性病害不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不能传染,是由环境条件和营养因素造成的。如温度过高过低,水分过多过少,光照过强过弱,肥水过多或不足,微量元素的多与少,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有毒气体或农药危害引起的生理障碍等。
引发草莓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病原物有:
(1)真菌真菌侵染主要是菌丝体侵入寄主体细胞,吸收寄主细胞养分,并分泌毒素,使寄主组织器官受到破坏。真菌性病害常见症状有变色、腐烂、猝倒、立枯、穿孔、叶斑、萎蔫、畸形等。繁殖体孢子可寄宿在病株残体、土壤粪肥、秧苗上,借助风雨、昆虫、人的生产活动传播。
(2)病毒常见的症状有叶片褪绿、黄化、环斑、植株矮小、叶片皱缩等。病毒的传播方式有昆虫传播、汁液传播、无性繁殖材料传播等。
(3)寄生性线虫多寄生于植物的根部,少数寄生于地上部,引起寄主生理机能的破坏,使植株发生病变。表现长势弱、根少叶瘦。
线虫移动性不大,活动范围小,在田间的危害多呈块状分布。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苗、粪肥、农具和水流等。
提示板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如干旱、水涝、冷冻、营养失调、盐碱、工厂有毒物质侵害等。这类病害不传染,也不表现病征,又称生理性病害。如缺氮叶片发黄,缺磷叶片发红,缺锌小叶,强光使草莓果表面出现白点等。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原物从植物体内外获取养分,以此生活和繁殖后代,植物发病后有明显病征。病原物能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引发病害的扩展蔓延。
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怎样区分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是属于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很明显的特点,一个有经验或观察仔细善于分析的植病工作者是不难区分的。在多数情况下,正确的诊断还需要作详细和系统的检查。
侵染性病害可依据侵染性病害的特点进行诊断。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以及所有的寄生植物,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多数线虫病害侵害根部,要挖取根系仔细寻找。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日夏养花网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
非侵染性病害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害。除了植物遗传性疾日夏养花网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素所致。不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从发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依据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进行诊断。②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统性的症状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③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④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文章标签:
下一篇:如何种植蚕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