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洛阳牡丹园的历史文化

2020-10-29 18:23:18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61

关于洛阳的历史故事

谁有关以洛阳的历史故事?急需!悬赏.

关于洛阳的历史故事:

伊阙,是伊河流域的最后一段峡谷,由熊耳山东端悬崖和嵩山西端峭壁夹峙而成。它南临伊川盆地,北系洛阳盆地,为两个盆地间之咽喉。因其两山对峙,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被称为“伊阙”。

与其它峡谷不同,伊阙所系的两个盆地几乎处在一个地平面上,因而这个峡谷几乎不见落差。

伊水从上游山区泻出,进入低平的伊川盆地,形成几度弯曲,经过狭窄的伊阙水道缓缓北流,至洛阳盆地腹部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伊洛河继续向东北流,至盆地边缘的神堤穿过黄土丘陵沟谷,注入黄河干流。

伊水、洛水滋润的两个盆地,土质肥沃,自流灌溉便利,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是著名的两大粮仓。散居在嵩山周围的崇部落是开发这两个粮仓的主人。以两个粮仓为经济支柱,崇部落是当时“万国”之中经济实力最强者。

距今约4000多年,由于气候变热,西部高山冰雪融化,黄河流域大小河流暴涨,发生了上古史上史无前例的洪水大灾难。黄河中游南岸的伊川盆地、洛阳盆地成了重灾区。伊河在伊阙之南的伊川聚成湖海,洛河在伊阙以北、神堤之南的洛阳盆地汇成汪洋。

湖海汪洋淹没了崇民的家园、良田,阻绝了崇民的交通,威胁着崇民的安全:为了生存,崇部落在首领鲧领导下,与洪水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由于鲧治水失当,处处防堵,治水九年不成,还造成重大损失。部落联盟首领舜按律行事,将鲧处死。

鲧的儿子禹,处事谨慎有谋略,悉心为公不辞劳苦,在崇民中享有厚望;为发挥崇部落治水的骨干作用,帝舜令禹继承父职,为崇部落首领。

禹继首领之位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威胁祟部落生存的伊洛水患问题。他登上高山,举目望去:伊河受阻于伊阙,洛河受阻于神堤,两个咽喉造成了两个陆中海洋;欲使两处湖水消退,必先疏通两个咽喉部位。鉴于伊阙是石质峡谷,神堤是土质沟谷,禹决定先易后难——先治洛后治伊。

他率众北赴神堤,掘沟挖谷,拓宽疏通神堤水道,十日之后,洛川之水泻人黄河,洛阳平原重见天日。此后,禹挥师伊阙。由于伊阙水道太狭,即使洛日夏养花网阳盆地湖水泻去,伊水出伊阙的流量仍然不大。而要疏通拓宽这岩石峡谷,仅凭他们的石制、铜质工具谈何容易!

禹愁眉不展,在伊阙山上转来转去,蓦然间,一颗斗大的石头被蹬动,那石头向山下滚去,接着发出一声巨响!禹十分惊讶,寻声赶到崖底,只见一个山洞被砸毁。原来,这伊阙山下有许多溶洞,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峡谷底部。由于长气水浸和风蚀,这些溶洞质地松脆,一经重击,便成碎石。

这一发现,使禹感奋不已,他立即调动人马,一部分持石锤、铜钎打击溶洞;一部分搬运碎石,清理谷底。他身先士卒,挥动大锤,砸击之声震撼峡谷。

这是华夏先民力战洪水的英雄史诗中扣人心弦的一幕:

一个个溶洞被销毁,一筏筏碎石被运出,一月之后,奇迹出现,湖水从峡谷中呼啸而出!急流搬走了峡谷中淤积的泥沙,急流动摇着失去溶洞根基的悬崖峭壁,破裂后的岩石不断落人急流被卷走,狭窄的伊阙逐渐开阔,久积的湖水迅速消退,伊川终于亮出了肥壤沃土。

伊河象一条玉带从伊川盆地伸向洛阳盆地,在伊洛平原上静静地流淌。

久困于嵩山的崇民们终于重返伊洛平原,恢复了他们的自流灌溉农业,一年后,伊洛平原上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呈献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扩展资料:

打开尘封的历史画卷

洛阳从史前时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到夏、商、周三代,从氏族社会到3000年间迭相更替的封建王朝,文化渊源一脉相承。源于洛阳的河洛文化体系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文化脉络。

自夏朝起,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www.rixia.cc,历时三四千年,积淀了以五大都城为代表的古城遗址,以龙门、白马为代表的佛教胜迹,以北邙山为核心的贵族墓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名人故里等。它们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透过风霜雪雨熠熠闪耀着华夏历史文明的光辉。

截止到1996年,洛阳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家级8项,省级54项,市县级1074项,一般文物不计其数。仅洛阳出土的文物数量就占河南省的1/3,约占全国的1/13,堪称“地下文物宝库”。

其龙门石窟、五大都城城址(夏、商、周、汉魏、隋唐)、白马寺等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另外洛阳自然资源也别具特色,正在建设的小浪底水库区、黄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都是生态旅游中的精品。

汉魏洛阳城位于洛阳市与偃师县、孟津县的相邻处。早在东汉以前,西周成周城曾修建于此。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又一次将都城建立在此。东汉以后,曹魏、西晋也曾建都于此,“永嘉之乱”洛阳城毁于战火,北魏孝文帝再次将都城迁至这里。

汉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民族冲突频繁的时期,以汉魏洛阳城为背景,既有中原汉臣的雄才大略,也有草莽英雄的赫赫神威;既有文坛俊秀的不朽篇章,也有影响世界的科技发明。

这一切不但使汉魏洛阳城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而且使留在这里的不仅限于城市遗址,还有许多文化、科技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洛阳  中国最古老而新兴的城市



我就是洛阳本土人 ;洛阳的百花之中,牡丹最为富丽。每年的初夏时节,洛阳城中的各处园林,牡丹盛开,花朵丰满华贵,色彩艳丽娇美,把洛阳装点得十分迷人。洛阳的牡丹,既多且艳,深受洛阳人的喜爱,成了洛阳的市花。但说起牡丹花与洛阳城的这个缘分,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唐代的女皇帝武则天即位之后,开科取士,整肃吏治,一时威仪天下。她在朝政之余,也喜欢游山玩水,赏花踏春。有一年腊月,武则天突然心血来潮,想去皇家花园游玩。她把宫廷的近侍叫来,要他们作好准备第二天游园,同时手写一诏,叫他们设一司花神坛,把诏书拿去神坛宣读。只见到那诏书写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这些近侍官员一时不知所措,又不敢违抗皇命。只好照武则天说的话,把诏书拿到司花神坛前宣读。据说司花之神听到武则天的诏令,虽然实在不愿意在这寒冬腊月开放百花,但因为此时的武则天是真命天子,其威仪之盛,神人都不敢违,也只好下令百花连夜开放。然而,当百花仙子遵命连夜催花时,惟独牡丹仙子认为武则天太霸道,对这道命令不加理睬。第二天,武则天率宫廷近侍游园的时候,见到百花在朔风之中开放,自己威压天神,非常自得。突然,她发现牡丹园中仍是一片光溜溜的枝干,没开一朵花。不禁大怒,立即下令把牡丹迁出皇家园林,贬到洛阳。牡丹仙子不卑不亢,被贬到洛阳后,照正常时节开花,而且开得更加丰满艳丽,深受洛阳人的喜爱。武则天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又派人去洛阳用火把牡丹烤了一顿。想不到牡丹的生命力极强,并没有被烤死,只是根被烤黑了,花却开得更艳。当地的老百姓把这些牡丹称为“焦牡丹”,同时更加喜欢牡丹了,家家户户都种植牡丹,各处园林都少不了牡丹。从此,洛阳牡丹冠绝天下,并终于成了洛阳的市花。当然,这个“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只是一种市井趣闻。不过,就算是从长安迁到洛阳,也很难说是贬。因为在历史上,洛阳作为都城的历史也是很古老的。还在西周初年的时候,为了控制东方,周成王就派大臣周公来营建洛阳城。据说周公到东方建城时在选址问题上是很费心思的。他看到洛阳这块地方北依邙山,南望龙门,东有虎牢之险,西有函谷雄关,易守难攻,洛水、涧水流贯千里沃野,实在是块好地方。周公还用灵龟问卜,得到的也是吉兆。于是他就在这里建起一座都城。后来,东周还把京城迁到这里。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也把都城建在洛阳,所以,洛阳有“九朝故都”之称。经过历代的营建,洛阳成了一个规模宏伟,园林优美,市场繁华的大都市。而且从历史记载来看,北魏时就有波斯、印度等国的商贾、僧人来此居住,说明洛阳很早就是一个国际性的著名都市了。 http://www.chnmus.net/html/20050815/519901.html
灭商后的第二年,周武王病逝。他13岁的儿子姬诵即位,姬诵就是周成王。成王年幼,政事由叔父周公旦执掌,按武王遗嘱,周公着手洛邑的筹建,但不久,就爆发了为时三年的武庚、东夷之乱。营洛建设被迫中断。平叛以后,成王四年,周公一面建立东方藩卫,一面营建洛邑。成王五年,洛邑建成;成王六年,周公完成了《周礼》这一文化工程。洛邑和《周礼》两大工程的完成,为成王迁洛亲政做了充分准备。成王七年,周公还政。成王率文武百官到洛邑举行开国大典,四方诸侯前来庆贺。周成王举行了隆重的定鼎仪式,周公说:“定鼎在天下中心,便于四方诸侯朝贺和进贡”。为纪念定鼎洛邑这一重大事件,宣布洛邑称“成周”。成周之意,就是周王朝的统治大功告成。周成王还举行了丰富的祭祀,告慰武王在天之灵。为了教育宗亲弟子,周成王把他们召集在太庙之内,告诫他们,他们的先人随文王替天翦商,周武王继文王伐灭商纣。灭商后,周武王在洛邑向上天庄严宣誓,要在天下的中心建都,实行周王朝的统治。
周成王迁居洛邑,这里成了西周真正意义上的“中心”。从政治中心看,洛邑王城建有中央政府——卿事竂,周公在王城主持政务。四方诸侯及戎、犹、蛮夷按期来洛朝会周天子。与镐京相比,洛邑的政治作用更为明显;从军事来看,西周兵力部署在三个军事据点:镐京驻有“西六师”,殷人旧都驻有“殷八师”,洛邑承东启西,是连接两点的中心点,特置成周八师;从经济中心看,洛邑东向黄淮海大平原,北隔太行而望河东小平原,西通关中平原,南临南阳盆地而接江汉平原,四方物资共输洛邑,洛邑较之镐京有着更为深厚的经济基础;从文化中心看,夏人发祥于河洛,夏文化是融合四方各族的核心文化,夏人的精神支柱是夏礼,夏礼在河洛发展为殷礼,殷礼在河洛发展为周礼,三代礼制一脉相承,在河洛发扬广大,作为华夏文化代表的三代礼制在先秦时期各族融合中起着纽带作用,盛载三代礼制的洛邑是传播夏文化,吸收各族文化的熔炉,其核心地位和融合作用在先秦时期是洛邑之外任何地域都不能替代和比拟的。
成王迁洛后,天下太平,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王之后,康王继承发展周的事业,西周正朝达到鼎盛,成王、康王两代人的统治,史学家誉为“成康盛世”。
洛阳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共11个王朝在此建都或陪都近900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较长的城市之一。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民国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年升为地级市(省辖市)。

洛阳建都年表 朝代 名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夏* 斟鄩 偃师二里头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西亳 偃师尸乡沟 商汤、外www.rixia.cc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两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洛邑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西汉 雒阳 汉魏故城 高祖 前202年—前199年
东汉 雒阳 汉魏故城 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隋 东都、东京 隋唐故城 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唐 洛阳宫
东都
神都-武则天
东京
隋唐故城 高宗、武后、中宗、玄宗、昭宗、哀宗 六帝 657年—908年(其间都洛40余年)
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日夏养花网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后唐 东都 隋唐故城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6年
后晋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约2年)
民国 洛阳 今洛阳市 1932年

* 夏朝现仅有史料记载尚未有考古验证。更详细研究请参考夏商周断代工程。
表格内容参考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简介

洛阳的历史文化?

历史:
洛阳历史悠久。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 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29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日夏养花网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财富和供人凭吊的遗迹旧址。

文化:
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国园艺花较早用于观赏的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过程伊始就与洛阳结缘。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北宋时洛阳不仅成为中国的牡丹栽培中心,同时也有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为牡丹研究推广及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景佑元年间(1034年)欧阳修著有《洛阳牡丹记》,记述了洛阳人种花、赏花习俗。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其后周师厚(1082年)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列举牡丹109种,芍药41种。元佑年间 (1086一1093)张峋撰《洛阳花谱》,列牡丹119种。这些专著对促进当时中国牡丹发展及后人研究牡丹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洛阳的牡丹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宋开始出现的牡丹的诗词、歌赋、小说、故事已经绘画、刺绣等量大且内容丰富。
lrき、工iひ△eⅷjoiひ△k搔q阀rき、工27375645052011-09-20 8:08:00b肌健e笑讧b肌健uh★b肌健g濂喋ハah★e笑讧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 【标题】:洛阳春赠刘李二宾客 齐梁格。【年代】:唐【作者】:白居易【内容】:-------------------- 水南冠盖地,城东桃李园。雪销洛阳堰,春入永通门。淑景方霭霭,游人稍喧喧。年丰酒浆贱,日晏歌吹繁。中有老朝客,华发映朱轩。从容三两人,藉草开一樽。樽前春可惜,身外事勿论。明日期何处,杏花游赵村。 [洛城东有赵村,杏花千余树。] 【标题】:洛阳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内容】:-------------------- 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天子初愁思,都人惨别颜。 清笳去宫阙,翠盖出关山。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 【标题】:洛阳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七绝 【内容】:-------------------- 巩树先春雪满枝,上阳宫柳啭黄鹂。 桓谭未便忘西笑,岂为长安有凤池。 【标题】:洛阳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律 【内容】:-------------------- 文争武战就神功,时似开元天宝中。 已建玄戈收相土,应回翠帽过离宫。 侯门草满宜寒兔,洛浦沙深下塞鸿。 疑有女蛾西望处,上阳烟树正秋风。 【标题】:洛阳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内容】:-------------------- 洛阳陌上春长在,昔别今来二十年。 唯觅少年心不得,其余万事尽依然。
这个百度百科,你要什么有什么,你问我也是要百度百科,还不如你自己去问
夏商周东汉曹魏西晋北纬隋唐后梁后晋等13个古朝在此立都
1111111411111414445558555845588575459885522555984458757558888888008888888888

洛阳神州牡丹园名字的由来

因为园长觉得这个名字好听、大气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洛阳牡丹园的历史文化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52615.html

上一篇:扞插的月季发了新芽后,过段时间叶子发黄,慢慢的就扞插的枝条发黑,像死了一

下一篇:为什么牌子的东西怎么都那么贵啊???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