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作物需水量和哪些因素有关?作物生长期的需水规律如何?

2020-10-28 10:46:16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206

高分(150)求小麦、水稻、玉米等 植物各生长期的需水量 以及 灌溉量对植物的产量影响

求小麦、水稻、玉米等 植物各生长期的需水量 以及 灌溉量对植物的产量影响 需要一些具体数据哈。。。rn可以说明一下出处我自己可以找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
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
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
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 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
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 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 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二.水稻 的需水规律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
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
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
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
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
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据试验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开花、灌浆期对淹水最敏感。据观察,返育期当日平均温度为25~30℃时,淹水3~4天死苗率高达85%,双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7天,结实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结实率尚有60%,蜡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产量。深灌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泥温昼夜温差减小,稻株基部光照减弱,对根的生长及分蘖发生均不利,且茎秆软弱易倒伏。
2.各生育时期水分蒸腾量的变化。水稻的叶面蒸腾量,随植株叶面积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到出穗期达 最高峰,以后又下降,但是水稻的蒸腾量既与品种有关,又受气温、湿度、风速、降雨等环境条件及栽培 技术的影响。
3.稻田需水量 稻田需水量由叶面蒸腾量,窝间蒸发量和稻田渗漏量三者组成,前二者又合称腾发量。
(1)腾发量 其中叶面蒸腾量的变化前面已谈过。而窝间蒸发量一般是移栽后最大,随着稻株对稻田覆盖度的增大而减少,约在分蘖末期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不再有大的变化,两者的关系是插秧初期蒸发大于蒸腾,分蘖末到成熟则是蒸腾大于蒸发。
稻田蒸发量,一般占总需水量的60~80%,据四川二贵州各灌区多年试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品种之间蒸发量有一定差异。
各生育期的蒸发量,总的变化趋势,随生育期向后推移,日平均蒸发量逐渐加大,于抽穗后达最大值,这是气象因素及生物学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尤以气象因素影响最大。温度高,风力大,湿度小蒸发量大,反之则小。插秧密度大较密度小的,深灌较浅灌,浅灌又较湿润灌溉的腾发量大。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腾发量有增大的趋势。高产田干物质积累多,腾发量也较低产田大,但平均每千克稻谷所需腾发量,反而减少。所以提高单产也具有经济用水的作用。
(2)渗漏量 是稻田水分消耗的另一途径,其大小因土质,地下水位深浅、耕作及灌溉方法不同而异。在一定条件下,土壤愈粘重、透水性愈弱,渗漏量愈小;土壤砂性愈重、透水性愈强,渗漏量愈大。地势高。
耕作粗放及新开田渗漏量大,深灌比浅灌渗漏量大。
稻田渗漏可以输氧、排毒,有更新土壤环境的良好作用,但渗漏量过大会增加养分的流失。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测定,以日渗漏量10毫米左右的田块产量较高。西南地区测定结果,不同土壤间差异较大,且灌溉设施比较差,渗漏量过大是不利的,似以维持3~5毫米/日较佳。
(3) 灌溉定额 稻田需水量,除—部分由水稻生长季节的降水直接供给外,另一部分则需灌溉补充。每亩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量称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打田用水量+大田生育期间耗水量(腾发量+渗漏量) - 有效降雨量。
打田(整田)用水量据四川各灌区实测平均为78.5~139立方米/亩;贵州一般为97.4~ 200立方米/亩。因土质、前作、气候、耕作及土壤含水量等而异。土壤质地疏松较紧实的、含水量低较含水量高的、新开田较老稻田,坡地较低洼地、冬闲田较冬作田,旧法泡田比新法泡田打田用水量要多。
三.玉米 的需水规律
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 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一10天开始,30天内的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一半。该期间田间水分状况对玉米开花、授粉和子粒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要求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灌浆至成熟仍耗水较多,乳熟以后逐渐减少。因此,要求在乳熟以前土壤仍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乳熟以后则保 持60%为宜。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部滨海地区,玉米生育期间降水 特点是两头少、中间多。即4、5月份少,6、7、8月份较多,9月份又较少,总降水量略高于玉米需水量,但变化不定、分布不均。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灌水和排水。通常,播前要浇底墒水;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后20天左右,分别浇攻穗和攻粒水;当水分不足、叶片卷曲、近期又无雨时,应立即浇水,反之则可不浇。如果雨水多,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止根系窒息死株。发芽出苗、幼苗期,应注意散墒,防止烂种芽涝。

节水灌溉技术试题 作物需水量和哪些因素有关,作物生长期的需水规律如何

现用节水灌溉包括渠道防渗、喷灌、微喷灌、渗灌滴灌等均控制灌溉机灌水量属于式灌溉模式色列滴灌技术公认目前效节水灌溉技术自世纪70代末引进取足发展滴灌灌水器实现更流量灌水及距离铺设必须断减流道尺寸由带流道易堵塞及制造难问题

作物需水量如何估算?

参考作物腾发量是指在供水充分的条件下,在高度均匀、生长茂盛、高为8~15厘米且全部覆盖地表的开阔绿草地上的腾发量。此定义认为日夏养花网参考作物腾发量不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而仅取决于气象因素。因此,可以只根据气象资料,用经验或半经验公式计算出参考作物腾发量,再根据作物种类和生育阶段,并考虑土壤、灌排条件加以修正,然后估算出作物需水量。其计算公式为

ETc=KcET0

式中:ET0——阶段平均日参考作物腾发量,毫米/天,各地有关部门均有当地气象条件下的参考作物腾发量,如需按气象因子计算,可参考其他书籍;

ETc——作物需水量,毫米,可按月、旬计算,也可根据生育阶段计算;

Kc——作物系数。

北方主要作物的需水规律

主要农作物:大米、小麦、玉米、碗豆、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36393835棉花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大豆、棉花 、向日葵

甜料作物:甜菜、红薯、玉米、

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
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
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
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据试验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开花、灌浆期对淹水最敏感。据观察,返育期当日平均温度为25~30℃时,淹水3~4天死苗率高达85%,双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7天,结实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结实率尚有60%,蜡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产量。深灌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泥温昼夜温差减小,稻株基部光照减弱,对根的生长及分蘖发生均不利,且茎秆软弱易倒伏。
2.各生育时期水分蒸腾量的变化。水稻的叶面蒸腾量,随植株叶面积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到出穗期达 最高峰,以后又下降,但是水稻的蒸腾量既与品种有关,又受气温、湿度、风速、降雨等环境条件及栽培 技术的影响。
3.稻田需水量 稻田需水量由叶面蒸腾量,窝间蒸发量和稻田渗漏量三者组成,前二者又合称腾发量。
(1)腾发量 其中叶面蒸腾量的变化前面已谈过。而窝间蒸发量一般是移栽后最大,随着稻株对稻田覆盖度的增大而减少,约在分蘖末期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不再有大的变化,两者的关系是插秧初期蒸发大于蒸腾,分蘖末到成熟则是蒸腾大于蒸发。
稻田蒸发量,一般占总需水量的60~80%,据四川二贵州各灌区多年试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品种之间蒸发量有一定差异。
各生育期的蒸发量,总的变化趋势,随生育期向后推移,日平均蒸发量逐渐加大,于抽穗后达最大值,这是气象因素及生物学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尤以气象因素影响最大。温度高,风力大,湿度小蒸发量大,反之则小。插秧密度大较密度小的,深灌较浅灌,浅灌又较湿润灌溉的腾发量大。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腾发量有增大的趋势。高产田干物质积累多,腾发量也较低产田大,但平均每千克稻谷所需腾发量,反而减少。所以提高单产也具有经济用水的作用。
(2)渗漏量 是稻田水分消耗的另一途径,其大小因土质,地下水位深浅、耕作及灌溉方法不同而异。在一定条件下,土壤愈粘重、透水性愈弱,渗漏量愈小;土壤砂性愈重、透水性愈强,渗漏量愈大。地势高。
耕作粗放及新开田渗漏量大,深灌比浅灌渗漏量大。
稻田渗漏可以输氧、排毒,有更新土壤环境的良好作用,但渗漏量过大会增加养分的流失。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测定,以日渗漏量10毫米左右的田块产量较高。西南地区测定结果,不同土壤间差异较大,且灌溉设施比较差,渗漏量过大是不利的,似以维持3~5毫米/日较佳。
(3) 灌溉定额 稻田需水量,除—部分由水稻生长季节的降水直接供给外,另一部分则需灌溉补充。每亩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量称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打田用水量+大田生育期间耗水量(腾发量+渗漏量) - 有效降雨量。
打田(整田)用水量据四川各灌区实测平均为78.5~139立方米/亩;贵州一般为97.4~ 200立方米/亩。因土质、前作、气候、耕作及土壤含水量等而异。土壤质地疏松较紧实的、含水量低较含水量高的、新开田较老稻田,坡地较低洼地、冬闲田较冬作田,旧法泡田比新法泡田打田用水量http://www.rixia.cc要多。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
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二、小麦歌声预期的关该方法
1、分蘖水要早灌:小麦三叶分蘖水也叫“坐胎水”。小麦在分蘖时,它的幼穗已经开始分化形成,这时水分供应不足,将会造成“胎里旱”,形成的麦穗小。据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分蘖的前3天灌溉,有效小穗为9.7个,分蘖后3天灌水,有效小穗为6.4个,不灌水的为4.9个。由此可见,除了个别年份春季水分充足外,绝大多数年份都需要进行灌溉,且早灌为好。这一时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此期一旦发现叶片在中午时有萎蔫现象,表明小麦严重缺水,要马上浇水补救。
2、拔节水要巧灌:拔节水要灌的适时,过早容易引起徒长、倒伏。因此,小麦拔节水要掌握“巧”的灌水原则,即久晴无雨要灌,将要下雨时不灌;土壤湿度小(低于田间持水量)要灌,小麦叶片黄,中午萎蔫,抽穗不齐要灌,反之则不灌。
3、灌浆水要轻灌。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如果遇伏旱和干热风,应及时灌水,以保证水分供应,但此次灌水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徒长或烂根、早死。如果雨季来得早,雨水勤,土壤水分充足,也可以不灌

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整个生育期内,水分的消耗因土壤、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有很大的变动。玉米需水量多少与播种季节有关,春玉米生育期较长,耗水绝对量比夏玉米要多得多。不论春、夏玉米,都有相似的需水规律。

1.播种出苗期

玉米从播种发芽到出苗,需水量少,占总需水量的3.1%-6.1%。玉米播种后,需要吸取本身绝对干重的48%-50%的水分,才能膨胀发芽。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即使勉强膨胀发芽,也往往因顶土出苗力弱而造成严重缺苗;如果土壤水分过多,通气性不良,种子容易霉烂也会造成缺苗,在低温情况下更为严重。播日夏养花网种时,耕层土壤必须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才能保证良好的出苗。

2.幼幼苗

玉米在出苗到拔节的幼苗期间,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面蒸腾量较少,所以耗水量也不大,约占总需水量的17.8%-15.6%。这时的生长中心是根系,为了使根系发育良好,并向纵深伸展,必须保持表土层疏松干燥和下层土比较湿润的状况,如果上层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分布在耕作层之内,反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这一阶段应控制土壤水分 在田问持水量的60%左右,可以为玉米蹲苗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促进根系发育、茎秆增粗、减轻倒伏和提高产量都起到一定作用。

3.拔节孕穗期

玉米植株开始拔节以后,生长进入旺盛阶段。这个时期茎和叶的增长量很大,雌雄穗不断分化和形成,干物质积累增加。这一阶段是玉米由营养生长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植株各方面的生理活动机能逐渐加强。同时,这一时期气温还不断升高,叶面蒸腾强烈。因此,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约占总需水量的29.6%-23.496。特别是抽雄前半个月左右,雄穗已经形成,雌穗正加速小穗、小花分化,对水分条件的要求更高。这一阶段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

4.抽穗开花期

玉米抽穗开花期,对土壤水分十分敏感,如水分不足,气温升高,空气干燥,抽出的雄穗在2-3天内就会“晒花”,造成有的雄穗不能抽出,或抽出的时间延长,造成严重的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一时期,玉米植株的新陈代谢最为旺盛,对水分的要求达到它一生的最高峰,称为玉米需水的“临界期”。这时需水量因抽穗到开花的时间短,所占总需水量的比率比较低,约为13.8%-27.8%。这一阶段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为最好。

5.灌浆成熟期

玉米进入灌浆和乳熟的生育后期时,仍需相当多的水分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期间是产量形成的主要阶段,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作为溶媒,才能保证把茎、叶中所积累的营养物质顺利地运转到籽粒中去。所以,这时土壤水分状况比起生育前期更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灌浆以后,即进入成熟阶段,籽粒基本定型,植株细胞分裂和生理活动逐渐减弱,这时主要是进入干燥脱水过程,但仍需要一定的水分,约占总需水量的4%-10%来维持植株的生命活动,保证籽粒的最终成熟。

棉花在生育期间的需水规律是:前期需水量比较少,中期需水量比较多,而到了后期需水量又有所下降。

具体的各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如下:

播种出苗时期
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种子的萌发,而种子要想萌发,必须吸足相当于种子本身重量的60%以上的水分才能发芽,因此这一阶段要求土壤水分应占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否则会由于土壤水分过少,而使得种子不能萌发;相反,土壤水分也不能过多,水分太多了,也很容易引起种子的腐烂。

出苗到现蕾时期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的生长,由于地上部分比较小,所以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大,需水量在总需水量的15%以下,土壤含水量应是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5%。这一阶段土壤的水分不宜过多,如果太多了,不仅会影响日夏养花网根的生长,而且还会使棉苗容易感染病害。南方在这一阶段应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现蕾到开花期
这一阶段由于北方气温比较高,棉株也在逐渐长大,日夏养花网总的蒸发量也在加大,这一期间田间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2%-20%,土壤含水量应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80%。南方在这一阶段还得做好排水工作。

开花到吐絮期
这一阶段正是棉花生长旺盛的时期,需水量也大,大约占总需水量的45%-65%。这个时期如果缺水,将会导致蕾铃的脱落,铃重的下降。这一时期应使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吐絮
吐絮以后,棉花的生长也基本上结束了,因此对水分的需求量也在减少,这时的需水量约占到总需水量的10%-20%,土壤含水量应占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70%。这一时期,土壤的水分不宜过多,太多了会引起棉花的贪青晚熟,引起烂铃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对我们北方旱作区来说,不同年度间降雨量差别很大,且降雨在不同季节间分布不均匀,所以应根据大豆需水规律及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灌溉。

(1)播前灌溉。春播大豆播种时正值干旱季节,播前灌溉利于保全苗;但应提早进行灌水,避免土壤湿度过大,地温低,影响出苗。在土壤比较粘重地区,可进行秋灌,秋灌能充分利用水源,便以春季播种。夏大豆播种时遇旱应先灌水造墒,然后播种或遇雨抢墒播种。灌溉可在麦收后立即进行,也可在麦收前7~10天进行灌溉,麦收后立即耙地保墒,抢时播种。

(2)幼苗期灌溉。幼苗期大豆需水量较小,一般不用浇水。水分过多会使幼苗生长细弱,节间长,不利于根系下扎。此期对适墒播种的地块应进行中耕保墒,应当蹲苗。如遇特别干旱和播种时墒情不足的地块,可进行小水灌溉,浇后注意锄地保墒,提高地温,促进幼苗正常生长。

(3)分枝期灌溉。分枝期根系生长快,地上部逐渐进入旺盛生长,花芽开始分化,此期干旱会影响营养体生长和花芽分化。但此时水分太多,不利根系下扎,易造成地上部徒长,中后期倒伏。所以分枝期既要促进幼苗生长,搭好丰产架子,又不要过分过多,干旱时可浇小水。

(4)花荚期灌溉。花荚期是大豆一生生长发育最旺盛和需水最多的时期,这时气温高、日照长、蒸发量大,若供水不足将严重影响植株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灌水时期、次数及灌水多少,要考虑当时的降雨量、墒情和植株长相等。河北省大豆的花荚期正值雨季,在一些年份降雨可满足需要,但遇旱必须适时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不低于60%~70%,以保持80%左右为宜。

(5)鼓粒期灌水。鼓粒期主要进行生殖生长,此时水分不足,秕荚增多,百粒重下降,因此干旱时应灌水。浇水要适量,以防贪青晚熟。

什么是作物需水量,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作物需水量就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量,一般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生理需水是指作物生命过程中各项生理活动(蒸腾、光合作用和构成生物体系等)所需要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给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所需要的水分,如调节土壤温度、影响肥料分解、改善田间小气候等所需要的水分。由于上述各项需水量不好测定和计算,在生产实践中用作物的蒸腾量和颗间蒸发量来表示作物需水量,又叫腾发量。作物生长过程中可以从天然降雨和地下水获得一部分水分,差额部分就是需要灌溉的净水量。其影响因素包括多方面,如作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作物的生长环境等等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作物需水量和哪些因素有关?作物生长期的需水规律如何?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51770.html

上一篇:一般拔牙后多久做种植牙比较好

下一篇:是鸭脚木还是发财树呢?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