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薇甘菊的地理分布

2020-10-28 02:24:49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216

薇甘菊是怎样入侵中国的大神们帮帮忙

没人能说清楚 薇甘菊((学名:Mikania micrantha Kunth),也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是 菊科多版年生草权本植物 ,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印度洋圣诞岛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包括斐济、西萨摩亚、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大约在1919年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2008年来已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种已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没人能说清bai楚 薇甘菊du((学名:Mikania micrantha Kunth),也称小花蔓zhi泽兰或小花假泽兰。dao是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版 ,原权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印度洋圣诞岛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包括斐济、西萨摩亚、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大约在1919年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2008年来已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种已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里面--薇甘菊是什么东东?大神们帮帮忙

学名:Mikania micrantha 英文名:South American Climber,Mile-a-minute Weed 分类:属菊科(compositae)、假泽兰属(Mikenia)多年生草本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特征: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其茎细长,匍匐或攀援,多分枝;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花白色,管状,檐部钟状,有香气,五齿裂;头状花序多数,在枝端常排成复伞房花序状,花序梗纤细。薇甘菊兼有性和无性两面种繁殖方式。在秋冬时温度低於20℃就会进行有性繁殖方式,冬天开花植物不多,薇甘菊在此季节成为重要的蜜源植物.其籽料相当微小,瘦果黑色,冠毛白色,每籽粒不过0.1毫克,可随风飘流迁移到遥远之地。乘风传播扩散其种子是薇甘菊广泛入侵的重要原因。薇甘菊的茎节和节间都能生根,每个节的叶腋都可长出一对新枝,形成新枝株,故薇甘菊的英文名称又叫“一分钟一英里”。这形象比喻了其快速的生长和扩散。在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阳光充足的生成环境中,薇甘菊特别易于生长。薇甘菊常见于被破坏的林地边缘、荒弃农田、疏于管理的果园、水库和沟渠或河道两侧。薇甘菊的源产地在中美洲,在那里有多达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其生长量,难以形成危害。薇甘菊入侵后,因无天敌制约而造成祸害。 薇甘菊原产于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印度洋圣诞岛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包括斐济、西萨摩亚、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大约在1919年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现在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种已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薇甘菊是喜阳性植物,喜生长于光照和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年均温度在21℃以上,其以土壤生态环境的要求很低在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喜欢攀援的藤本植物,攀上灌木和乔木之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并能分泌毒汁,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全部覆盖其他植物后,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而使该植物窒息死亡。薇甘菊对于6~8米高的天然次生林、人工速生林、经济林、风景林的几乎所有树种都有严重威胁,运用攀援全部覆盖限制光合作用以及分泌毒汁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又重手段来杀死其寄生的树木,造成成片树林枯萎死亡。典型的入侵事件是薇甘菊侵袭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中伶仃岛,使该岛自然保护区内460公顷林木中80%受到薇甘菊的危害,造成严重灾难性危害的面积高达80公顷。该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着600多只猕猴以及穿山甲、蟒蛇等重点保护动物,这些猕猴赖以为生的香蕉、荔枝、龙眼、野生橘以及一些灌木和乔木都被薇甘菊大片覆盖,难以进行正常光合作用,它们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危及到岛上红树林、狒猴以及鸟类的生存。世纪之交,广东省、深圳市和珠海市多次组织人工拔除薇甘菊,但收效不大,薇甘菊往往失而复来。现在试图开展化学防治和寻求薇甘菊天敌来综合治理。 在薇甘菊横行的树林里引种寄生植物田野菟丝子,让它寄生在 薇甘菊的嫩技、嫩叶、嫩茎上面,汲取薇甘菊的营养供它自己生长。最后的结果 是树林里有少量的薇甘菊存在,也有少量的菟丝子存在,但对森林不构成危害。 深圳的科研人员经过5年科研攻关,找到了抑制薇甘菊蔓延的有效方法。 薇甘菊是危害我国最严重的外来入侵害草之一。专家估算,我国珠三角一带每年因为薇甘菊泛滥造成的生态经济损失约在5-8亿元。近几年,薇甘菊在深圳的内伶仃岛、红树林保护区等地蔓延。由于对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还 不十分了解,人工清除后薇甘菊又不断生长,没有好的办法对其进行根除,如深圳内伶仃岛大片树林被薇甘菊覆盖,导致树木枯死,栖息在树林中的猕猴因此而受到威胁。 现在科研人员用田野菟丝子抑制薇甘菊,内伶仃岛上的薇甘菊 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专家在对珠三角本地植物普查过程中又意外发现,当地土生土长的树种黄伞枫也可以有效抑制薇甘菊蔓延。黄伞枫能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来 抑制薇甘菊的生长。在内伶仃岛上,通过种植这两种植物,并配合专用农药的使用,薇甘菊危害的面积已由原来的5.54平方公里缩减到现在的 3.3平方公里。

求采纳

中国入侵植物名录

1级,恶性入侵类;2级,严重入侵类;3级,局部入侵类;4级,一般入侵类;5级,有待观察类;6级,建议排除类;7级,中国国产类。
中国入侵植物名录》由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植物分类学课题组马金双博士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根据文献记载(截至2012年12月)与学名考证,共整理出中国入侵植物94科、450属、806种。每一种植物都有学名、中文名(中文别名)、原始文献、名称出处、省市区的分布、原产地及详细的参考文献(引证文献)。书中将中国入侵植物物种分为七个等级:1级,恶性入侵类;2级,严重入侵类;3级,局部入侵类;4级,一般入侵类;5级,有待观察类;6级,建议排除类;7级,中国国产类。

书名
中国入侵植物名录
又名
The Checklist of the Invasive Plants
作者
马金双
ISBN
9787040376906
页数
324页
快速
导航
编辑推荐

目录
内容简介
(The Checklist of the Invasive Plants)近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24页;ISBN:978-7-04-037690-6;定价:48元)。全面启动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是辰山2010年4月正式成立后辰山专项资助的首批(2010年7月)项目之一,由马金双博士主持,联合全国八家科研单位共同完成。参加此项工作的专家学者来自全国各大自然区域,其中辰山负责华东,北京师范大学负责华北,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负责华中,广西植物研究所负责中南,韩山师范学院负责华南,云gHYxOxQm南大学负责西南,河西学院负责西北,沈阳大学负责东北;另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负责名录主审和全国入侵植物标本信息录入。
与国家保护植物的红色名录相应,作为国家入侵植物的“黑名单”,《中国入侵植物名录》共收录94科450属806种;每一种植物都有学名、中文名(中文别名)、原始文献、名称出处、省市区的分布、原产地及详细的参考文献(引证文献)。书后附有植物学名和中文名两个索引。本名录是对我国入侵植物的全面总结,并首次将中国入侵植物划分为七个等级。她既可作为中国外来入侵植物深入研究的本底,各类管理工作的指南,科学普及和指导生产实践的基础,同时也为编写《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奠定了良好基础。 [1] [2]
编辑推荐
马金双主编的《中国入侵植物名录》详细的介绍了东亚(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及其周边国家与地区的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全书共包括四部分10大类60项近1200种文献。其中第一部分是文献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文献介绍以及相关的评www.rixia.cc论,包括检索类、辞典类、植物志、采集史、分类系统、命名法规、拉丁文与模式以及参考书,第三部分是中外期刊介绍与评论,第四部分为18个附录。另外,书末还有6个索引。本书是东亚首部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专著,是从事东亚及其周边地区高等植物分类的必备工具书,同时也是植物地理学、植物区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植物化学、植物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农业、林业、医药、园林、商业、检疫等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重要工具书,也可作为有关部门管理人员和植物学爱好者的参考书。
中国入侵植物名录》由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植物分类学课题组马金双博士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根据www.rixia.cc文献记载(截至2012年12月)与学名考证,共整理出中国入侵植物94科、450属、806种。每一种植物都有学名、中文名(中文别名)、原始文献、名称出处、省市区的分布、原产地及详细的参考文献(引证文献)。书中将中国入侵植物物种分为七个等级:1级,恶性入侵类;2级,严重入侵类;3级,局部入侵类;4级,一般入侵类;5级,有待观察类;6级,建议排除类;7级,中国国产类。
马金双主编的《中国入侵植物名录》详细的介绍了www.rixia.cc东亚(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及其周边国家与地区的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全书共包括四部分10大类60项近1200种文献。其中第一部分是文献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文献介绍以及相关的评论,包括检索类、辞典类、植物志、采集史、分类系统、命名法规、拉丁文与模式以及参考书,第三部分是中外期刊介绍与评论,第四部分为18个附录。另外,书末还有6个索引。本书是东亚首部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专著,是从事东亚及其周边地区高等植物分类的必备工具书,同时也是植物地理学、植物区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植物化学、植物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农业、林业、医药、园林、商业、检疫等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重要工具书,也可作为有关部门管理人员和植物学爱好者的参考书。
番茄,葡萄,牛油果、橄榄……
紫茎泽兰,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中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典型例子。原产于墨西哥,自19世纪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后,因其繁殖力强,已成为全球性的入侵物种。在2003年由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第一位。

空心莲子草,也叫水花生,1930年传入中国,是危害性极大的入侵物种,被列为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加拿大一枝黄花,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是外来生物。引种后逸生成杂草,并且是恶性杂草。主要生长在河滩、荒地、公路两旁、农田边、农村住宅四周,是多年生植物,根状茎发达,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快,生长优势明显,生态适应性广阔,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其它植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可谓是黄花过处寸草不生,故被称为生态杀手、霸王花。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二批)。

飞机草,原产中美洲,1920年代作为一种香料植物引种到泰国栽培,1934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全球性入侵物种。繁殖力极强,是一种具有竞争性的有害物种,2003年已被中国政府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一批)

互花米草,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海岸,1979年我国作为经济作物引入,现在广泛分布于上海(崇明岛)、浙江、福建、广东、香港等地,威胁本土海岸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

薇甘菊,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大约在1919年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2008年来已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种已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豚草,原产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中国杭州,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直辖市。恶性杂草,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一批)

毒麦,禾本科黑麦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田间常见的杂草,盛产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1954年在从保加利亚进口的小麦中发现,现在除西藏外,中国大陆各省都有发现,是一种全球性入侵物种。

凤眼莲,原产巴西。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19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现广布于中国长江、黄河流域及华南各省。凤眼蓝在生长适宜区,常由于过度繁殖,阻塞水道,影响交通。凤眼蓝曾一度被很多国家引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之一。

马缨丹,美洲热带地区,明末由西班牙人引入台湾,由于花比较美丽而被广泛栽培引种,后逃逸。台湾、福建、广东、海南、香港、广西、云南、四川南部等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是南方牧场、林场、茶园和橘园的恶性竞争者。

三裂叶豚草,1930年代在辽宁铁岭地区发现,首先在辽宁省蔓延,随后向河北、北京地区扩散,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危害小麦、大麦、大豆及各种园艺作物

引入薇甘菊的天敌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每年为人类创造约33兆美元的价值(Costanza et al,1997)。然而,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遗传多样性急剧贫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些都加剧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自然界,由于地理、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物种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生存发展,这些物种即本地种。虽然物种自身可发生迁移,但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自然迁移速度很慢。外来种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自然发生分布而被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的物种。外来种与外来入侵种具有不同的涵盖范围,前者仅指物种是传入或引入的,没有明确其对传入地的利害关系,而后者则强调这种外来种对传入地带来了生态等方面的危害。
虽然世界上开展外来入侵种的研究与防治至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社会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才开始关注外来入侵种对生物多样性影响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外来入侵种已成为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开展外来种研究起步较晚。虽然进行了许多外来入侵植物和动物的调查和初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是以单一的植物或动物为案例,尚未有关于外来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报道或综述。以往的报道多是只涉及生物入侵的某一个方面,如某个入侵种的发生分布,或它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较少研究入侵种的传入、扩散机制。本文在大量总结国内现有外来入侵种的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若干有代表性的案例,探讨入侵种的传入和扩散机制;结合国际上控制外来种日夏养花网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治理外来入侵物种的技术;并从科学、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全方位的控制对策。因此,本项研究无论对于我国外来入侵种的基础理论研究或是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外来入侵种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有陆生脊椎动物2 554种(解焱等,2001),鱼类3 862种,高等植物30 000种(陈灵芝,1994;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编写组,1998),包括昆虫在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细菌、放线菌种类更为繁多。在我国如此丰富的生物种类中,究竟有多少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目前没有很具体的报道。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都是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入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作。对外来害虫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豚草和紫茎泽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外来入侵种没有制定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已传入的入侵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从国外引入植物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植物引种为我国的农林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人为引种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根据资料统计,截止1970年,原产世界各地引种到我国来的植物837种,隶属于267科,约占我国栽培植物的25-33%。这些植物引种区系包括印度--马来西亚区,新热带区的中美洲(包括墨西哥),欧洲西伯利亚地区,非洲亚区,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地中海亚区,伊朗-土耳其地区(谢孝福,1994)。另外,近二十年来,随着对外经济和科技交流的日益扩大,外来入境植物(包括杂草)数量也大为增加,但由于人力缺乏及工作难度大,再加上人们对一些植物引入后所产生的利弊看法不一,到目前为止很难得出引种所带来的有害植物的准确数据。
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人为引进植物并产生危害的主要途径和植物种类有(胥晓刚等,1999;强胜,2000):
3.1.1 牧草或饲料 这类例子很多,包括:水花生、三叶草、白香草木樨、赛葵、梯牧草、地毯草、节节草、臂形草、毛花雀稗、牧地狼尾草、棕叶狗尾草、苏丹草、波斯黑麦草、田毒麦、芒颖大麦草、水葫芦、紫花苜蓿等;
3.1.2 观赏植物 银花苋、胜红蓟、熊耳草、线叶金鸡菊、蛇目草、大花金鸡菊秋英、硫磺菊、堆心菊、滨菊、银胶菊、伞房匹菊、万寿菊、孔雀菊、加拿大一枝黄花、水飞蓟、多花白日菊、裂叶牵牛、圆叶牵牛、马缨丹、紫茉莉、含羞草、铜锤草等;
3.1.3 药用植物 如含羞草决明、决明、土人参、望江南、美洲商陆、洋金花等;
3.1.4 蔬菜 尾穗苋、反枝苋、茼蒿、芫荽、菊苣;
3.1.5 草坪植物 毛花雀稗、地毯草、巴拉草、多花黑麦草;
3.1.6 环境植物 如大米草被用于保护滩涂、防止水土流失而引入。
人为引入动物而带来危害的途径有:
3.1.7 动物蛋白食品 如我国南方广东、浙江、福建、广西等地引进了福寿螺;
3.1.8 水产养殖 如云南洱海引进外来鱼类Ctenogobius cliffordpopei、上海引进了克氏原螯虾(姚根娣等,1995)等。
虽然我国在生物防治害虫和害草中,曾引进很多天敌昆虫,但目前并没有这些天敌昆虫带来危害的报道。
需要强调的是人们的一些不科学的思想意识往往加重了外来种的入侵。有的人认“外来的就一定比本地的好”,不加分析地盲目引种。如目前草坪引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大量引入外来种,不注意充分利用本地种,很可能导致入侵种种类增加、危害加剧。

薇甘菊的传播途径

薇甘菊种子细小而轻,且基部有冠毛,易借风力、水流、动物、昆虫以及人类的活动而远距离传播,也可随带有种子、藤茎的载体、交通工具传播。
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1℃;平均风速>2m/s,有霜日数<5d,日最低气温≤5℃的日数在10d以内,寒潮较轻、寒露风较轻的地区。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薇甘菊的地理分布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51540.html

上一篇:蒲公英和金银花玫瑰花能一块泡茶喝么?

下一篇:阳台上种菜池如何制作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