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j景观植物种植设计的形式有哪些

2020-10-27 13:26:51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214

植物景观设计包括哪几个程序

植物景观设计是指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
1、孤植:单位面积中只植一株,一般为树冠较大、树型优美的大型乔木.
2、列植:为固定行列栽植方式,如列兵排列一线,多用于行道树.
3、对植:对称式栽植,一边一株,多指在路旁两侧应用.与列植同为规则式种植方式.
4、丛植:丛植是以3~10株同种或几种植物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式,这是一种自然式园林中要求较高、艺术性较强的种植方式.
5、片植:指较大面积地同植一种树木,乔木、灌木都能应用.
6、群植:则是将植物作为一个类别群体种植,通常数量较大,十几株至几十株不等,甚至更多,以更加突出群体美,增强群体的感染力,突出人造景观的意境,适合大面积场所的布置、植物园的建造.
7、混植:即两种以上的树种混合栽培的方式,但要求条理有序、自然美观,不能有凌乱感.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有哪些基本流程?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术。
相对于其他行业设计,植物景观配置,无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发展上比较滞后的领域:从艺术角度来说,它缺乏完整系统的设计理论指导;从技术角度来说,它缺乏明确的设计标准和结果评判标准。再加上植物景观配置特有的生态问题和时空变化等特性。它们无疑都将增加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存在一些基本的设计流程乃至设计程序,它们可以用来减少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增加设计结果的可判定性。同时还可一定程度地增加设计工作的系统性,有序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系统质量保障能力。
植物景观配置的最终结果是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选什么样的植物?
2、选多大植物?
3、选多少的植物?
4、如何搭配并布置到地面上?
5、构成什么样的植物景观?
1-4 涉及到以植物个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5则涉及以植物配置后的群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
植物景观配置操作的基本流程就是如何有序地有规范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步骤过程。从结果来说,是按照上面1-5的顺序进行;但从设计的实施过程来说,确是倒着来,先解决第5个问题,然后解决1-4个问题!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植物景观配置在设计阶段的基本流程大致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
2、各植物景观类型中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
3、系统地检查审评,即质量保证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三个步骤的顺序并非一成不变的, 在设计过程中,三个环节会互有穿插,有时还互为前提。
(一)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
简单说,植物景观类型就是植物群体配置在一起显现出来的外在表象类型。比如说: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的大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花镜等等。
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设计就是把诸如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等等植物景观类型而不是植物个体作为设计元素进行空间配置,设计师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什么地方该布置什么样的植物景观类型。
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首先是源于整体景观结构的布局,即通常上所说的结构性景观布局。结构性景观布局主要确定设计区域的总体景观框架。它主要基于顾客的总体景观意向需要和整体美学原则的需要来构筑景观框架。结构性景观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景观框架区划。
其次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源于功能的需要,即通常上所说的功能性景观布局。功能的需要,比如说某个地方需要遮荫,某个地方需要用密林阻挡外部视线或隔离噪音,林荫道路,广场遮荫等等,是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的基本考究。
再次源于景观美化设计上的需要,比如说整体上布局安排景观线,景观点,某个视角需要软化,某些地方需要增加色彩或层次的变化等等。有时也会源于其他特殊的或景观布局过渡需要。
作为设计元素,植物景观类型同样具有诸如颜色、大小、质地、形状、空间尺度等要素特征,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工作即是基于植物景观类型的这些要素特征而不是构成植物景观类型的植物个体的要素特征,并遵循植物配置理论所述的设计原则与创作手法来设计创作的。植物景观类型是由多种植物组成的,他们的要素特征虽与个体的要素特征高度相关,但绝不等同于某个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或多个个体植物要素特征的简单叠加。有时会表现出与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完全不同的要素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景观类型的要素特征不仅与植物景观类型内部的植物构成有关,而且与内部植物个体的结构排列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同一植物景观类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植物结构组合。
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是总体景观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带有美学创作的因素,相对来说,是一项习惯性,发挥性多于程序性的工作。该流程工作完成后一般会产生如下图表资料:
1、植物景观类型规划布局图(包括一些节点立面图)
2、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
3、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
植物配置好比文章写作,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问题类似文章写作中的文章构思和文章纲要草拟阶段。文章写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写什么样的内容,什么风格,段落结构如何编排布局,中心主题如何展开表达等等问题,而不是首先考虑用什么字、词或语句等问题。同样在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而不是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
(二)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
整体植物景观类型布局选择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各个植物景观类型的构成设计,即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主要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植物品种的选择,
2、植物大小的确定,
3、植物数量的确定,
4、植物个体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等。
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性问题,除了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过程中需要较多关注美学设计知识外,其它更多的是趋向解决生态技术问题。因而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往往是一种程序化地工作。
1、植物品种选择
植物品种选择的一般程序如下:
1)根据植物景观类型布局图、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和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等资料,综合分析各景观类型的结构,确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制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
2)分析确定配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和主要环境限制因子。
3)根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主要环境限制因子、和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来与植物库数据配对搜寻,确定粗选的植物品种。
4)据景观功能和美学的要求,进一步筛选植物品种。
5)确定各植物类型的主要品种
主要品种是用于保持统一性的品种,是一种植物景观类型的主体构架品种。一般来说,主要品种品种数量要少(比如说20%),相似程度高,但植株数量多(比如说80%)。主要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一定要比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高一个级别,同时能够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有足够的耐性。
主要品种分各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和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是指设计区域内占主导地位(面积或空间)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
6)确定各植物类型的次要品种
次要品种是用于增加变化性的品种,品种数量要多(80%),但植株数量要少(20%)。如特别需要,次要的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可以不高于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有条件或成本不高的情况小,可以选择一些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耐性不足的植物。
主次要品种的比率按各景观类型分别计算分配。
7)确定植物品种的数量
原则上提倡多植物群落原则,但并非植物品种越多越好,杜绝拼凑。
一般的小区来说,15-20个乔木品种,15-20灌木品种,15-20宿根或禾草花卉品种已足够满足生态方面的要求。当然,国家有特别规定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2、植物初植大小的确定
在国内,对种植植物的初植大小规格没有具体的标准规定。更多地是根据客户喜好和设计者的习惯来确定。
有经验的设计者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美学的生态的手法来综合确定。
以乔木为例,国外比较通行的乔木层尺寸一般也就在径阶6-8公分的完整植株。考虑到国内的习惯,建议乔木层尺寸径阶以10-12公分左右的完整植株较为适宜,一般不要超过14-15公分。为了满足及时效果的需要,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如增加大灌木的数量(高度100厘米-250厘米),增加覆盖对比等等。在树体比例尺度的处理方面,尽量缩短最大规格和最小规格植物的大小差距。
3、植物数量的确定
准确地说植物数量确定问题是一个跟栽植间距高度相关的问题。一般说来,植物种植间距由植株成熟大小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植物生长速度的快慢适当调整,但决不能随意加大栽植密度。任何时候,采用加大栽植密度来获取及时效果的方法都是最愚蠢的方法。
关于植物的初植大小规格和栽植间距,国外有一些习惯性的数据可供参考。
4、在植物景观类型结构中的位置定位
根据各景观类型的构成和各构成植物本身的特性将他们布置到适宜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会较多涉及到基于植物个体的美学设计问题。
从个体到构建植物景观类型的群体组合,其实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借用一些景观类型构成模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模块可以通过模拟自然、调查分析以前的设计或设计建模等方法获得。模块在入库使用前必须是经过美学或生态检验论证过的。模块如同工业品中经过系统检验有质量保障的部件或半成品。
(三)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
由于交织着生态、美学乃至经济和其他等多种因素,植物景观配置工作是十分复杂和繁琐的,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遗漏和纰漏是难免的。因此一件设计作品完全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进行系统的审评复检是很有必要的,它是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审评主要进行两大方面的审评:美学原则审评和生态原则审评。审评程序主要由审评内容,审评方法和结果评定标准三个方面组成。比如说平衡原则的审评程序大致如下:
1、审评内容
设计是否符合平衡原则
2、审评方法
1)找出设计区域或分区的中心点
2)以中心点为交点绘出两条正交轴线
3)比较两条轴线两侧的配置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和数量等
3、评定标准
两条轴线两侧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数量基本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即可作为是设计者自检之用也可作为甲方和第三方对设计结果评审之用。并且不仅需要在整个设计完全结束后进行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而且需要在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 阶段性审评。
植物在景观表现中的质感和美感
植物质感在景观表现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景观营造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植物纯粹材料的自然质感的美感和人工质感的审美美感之间的关系。
摘要:植物质感在景观表现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景观营造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植物纯粹材料的自然质感的美感和人工质感的审美美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自然质感 人工质感 景观表现
随着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应用形式的增加,人们对植物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并且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简单的类别、图案、色彩等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并研究植物的质感。
总体来说,质感是是指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如的特质的感觉。包括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其中,天然质感是指物质表面的自然特质,如水、岩石、竹木等;而人工质感是指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如砖、陶瓷、玻璃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不同的感觉,如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
对于自然界群落中的植物而言其质感无疑只是天然质感,但是,随着植物生产的日趋产业化发展,以及由于迎合审美要求而对植物所作的一系列处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植物质感已经不仅仅再只是单纯的天然质感,或多或少都会沾染上一些人工痕迹。另外,质感是人的视觉以及触觉感受,是一种心理反应,这就决定了植物的质感的主观性和相对性。总而言之,植物质感不是单一不变的,随着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或者观赏者以及观赏者心境的变化,植物质感也随之变化。正是植物质感的这种不确定性,却能促使景观表现更加的丰富、多样。因此,在景观表现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植物纯粹材料的自然质感的美感和人工质感的审美美感之间的关系。日夏养花网
1 植物质感影响因素及分类
不同的植物有各自不同的形态特征,其株型、花果稠密度、颜色等都会影响植物的整体质感。如榆树、木槿、毛白杨、玉簪等比较粗放;银杏、铺地柏、黄杨、菊花则属于中等;而柽柳、桂香柳、黄栌、棣棠等则比较精细。另外,植物单独某个部分如树皮、叶、花、果等由于其不同的形状和质地,其质感也有差异。如重瓣榆叶梅树皮黑褐色并且反卷比较粗放,而三球悬铃木的树皮薄片状剥落之后灰褐色斑块则显得光滑细腻;另外,构树的叶片大而粗糙,小叶黄杨叶片则厚实有光泽更显精细。
除了植物材料本身的质感特征外,观赏距离、人工修剪、环境光线以及其他景观材料的质感特征等也会影响植物材料的质感。
2 植物质感在景观表现中的应用
植物质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质感的植物在不同景观中具有不同的特性。在景观表现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植物纯粹材料的自然质感的美感和人工质感的审美美感之间的关系。
2.1 合理使用不同自然质感的植物
植物质感的不同,决定了其景观效果的不同。
粗质型植物有较大的明暗变化,看起来强壮、坚固、刚健,外观上也比细质登植物更空旷疏松,当将其植于中粗型及细质型植物丛中时,便会跳跃而出,首先为人所见。因此,粗质型植物可在景观中作为焦点,以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也正因为如此,粗质型植物不宜使用过多,避免喧宾夺主,反而使景观显得零乱无特色。
而细质型植物比较柔和,没有太大的明暗变化,外观上常有大量的小叶片和稠密的枝条,看起来柔软纤细。因此,可大面积运用细质型的植物来加大空间伸缩感,也可作背景材料,显示出整齐、清晰、规则的气氛。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景观设计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完成的。而在一个特定范围内,质感种类太少,容易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但如果质感种类过多,其布局又会显得杂乱。有意识的将不同质感的植物搭配在一起,能够起到相互补充和相互映衬的作用,使景观更加丰富耐看。大空间中可稍增加粗质感植物类型,小空间则可多用些细质型的材料。粗质型植物有使景物趋向赏景者的动感,使空间显得拥挤,而细质感植物有使景物远离赏景者的动感,会产生一个大于实际空间的幻觉。
如图1所示,为中国人名大学一处景观,其中,主景是粗质感的白蜡,在阳光照射下,略微纸质的膜质叶片呈半透明状,有光影闪烁的感觉,配合其明亮的色彩,让人有一种热烈奔放之感。而作为背景的绦柳,其质感细柔,轮廓清晰,有一种远离赏景者的倾向,让观赏者产生一种与植物间的可视距大于实际距离的错觉。
2.2 恰当利用植物质感的可变性
由于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以及观赏距离、人工修剪、环境光线或者其他景观材料的质感特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植物材料的质感,所以,植物的质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确定的。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植物质感的这种可变性,综合把握整体环境和非植物材料的质感,营造符合主题且具特色的景观。
近距离可日夏养花网以观察单株植物质感的细部变化,较远则只能看到植物整体的质感印象,更远的距离则只能看到不同植物群落质感的重叠、交织。环境中光线强弱和光线角度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质感效果。强烈的光线使得植物的明暗对比加强,从而使得质感趋于粗糙;相反,柔和的光线使得植物的明暗对比减弱,质感趋于精细。另外,通过修剪、整形等操作手段可以改变植物的轮廓和表面特征,进而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也可以大大改变植物本身的质感。例如,绿篱的质感在修剪后由柔和变得硬朗,草坪的质感在修剪后由粗糙变得精细而富有弹性,盆景摘叶后叶片变得细小轻盈。而同种植物与不同材料对比也会产生不同的质感效果,比如书带草栽植于毛石砌作的种植池中显得精细,而栽植于抛光的花岗岩种植池中则显得粗糙。
如上图1所示,水池周围配以白色卵石,尽管柔美恬静,质感精细,却稍有冰冷感,正好能够凸现粗质感白蜡欣欣向荣的气象,也能与质感细柔的绦柳形成一种呼应。
而图2所示,桥面的地板采用了抛光效果的木材,给整个景观空间带来洁净简练之美,同时也与地板左侧草坪形成对比,原本质地细软的草坪在地板精细纹理的映衬下显得粗糙很多。整个景观地面均配置草坪,阴天背景和绿色草坪相映成趣,让这里的空间通透而又宽敞,中间规则地群植细质型的红桃绿柳,不仅丰富了景观的深度空间感,也增加了层次感,整个画面有一种朦胧淡雅感。
3 总结
利用植物质感表现景观时,不仅需要恰当搭配植物的自然质感,或者适当表现其人工质感,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植物色彩、姿态等其他因素,从整体出发,营造特点鲜明且丰富多样的景观。
植物造景初探
适当的重复和变化就会产生节奏和韵律。没有重复和变化便没有节奏韵律。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重视重复和变化的巧妙运用。如运用得当,置身其中就如同置身于一个音乐的世界,能使人充分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作为园林工作者,一直以来,笔者都在苦苦思索,究竟什么样植物景观才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植物素材要怎么样配置,其形成的景观才能让人身心身愉悦?最近几年,通过许多实例的比较,对这些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我想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平面设计要有造型
在绿化隔离带,道路分隔带或绿地等较大面积的绿化设计过程中,在做平面设计时要考虑怎么样去造型,因为如果没有造型,绿地往往显得过于单调和呆板。当然这种造型既可以是规则式的几何造型,如环形、圆形、棱形、半圆形、半环形、环带、半环带等等;也可以是不规则的自然造型,如云片状、浪花状、动物形等。规则式的几何造型做得较好的如钦州港的果鹰大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带的绿化造型,由机动车道到百机动车道依次是半圆形的铺地黄金,半环形的紫背万年青,半环形的黄素梅,半环形的美人蕉,半环形的龙船花(或鹅掌柴)。在这里,植物造型还需注意的是,在同一条道路或同一块绿地内造型基本单元(一个基本单元可包含几个几何图形)不宜过多,过滥,一般以1-3种左右为宜。
二、 立面设计要有层次
在道路分隔带,防护绿带等绿化地段,绿化设计也要体现出层次分明,高低有序的原则。具体来说,在离人视觉越近的地方就设计种植较低矮的树木或地被,在离人视觉越远的地方就应设计种植较高的树木。这样人看上去就产生高低层次感,这种高低不同的层次,数量上也应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一般以6-8层为宜,不宜过多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如南宁市民族大道的中间分隔带,从两侧向中央依次为第一层地被(高3-5cm)的马尼拉草,第二层草花为(高25-30cm)万寿菊,第三层为(高35-40cm)草花鸡冠花,第四层灌木为(高50-60cm)黄素梅,第五层为较低的(高150-180cm)黄金榕树墙,第六层为较高(高300cm)以上的垂叶榕树墙,第七层为高大(高600cm)的木棉树。这样的分层种植,让人感受到如同远近不同的高山叠翠,层次分明。在此,我们应该注意的是,立面层次过于简单则显得单调乏味,过于复杂则显得杂乱无章。
三、 季节更替有变化
在植物造型中也应该考虑到各种植物季相的变化特点,如常绿树与落叶树,以及花色、花期不同的树木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间种。如北京香山的红叶,南宁青秀山的桃花等都是季相变化较为突出的例子。需要指出的是,在列植时,同一高度层次的植物选用的品种不宜过多,以2-3种为宜,而在片植或组团种植时则不受此限。
四、 相邻色彩有差异
在平面造型和立面层次的布置中特别要考虑的是相邻两种植物的区别,如叶形、叶质、树形、枝形、叶色等的区别,尤其是叶色的区别。因为植物的叶色是引起视觉区别的最重要因素,因而相邻两种植物的叶色区别越大越好,区别越大形成的层次感越强,从而产生的立体感也就越强,视觉效果也就越好。如黄素梅(翠绿色)与红继木(红色)相邻种植,就比黄素梅(翠绿色)与黄金榕(翠绿色)相邻种植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南宁市民族大道中间分隔带的绿化布置,由两侧向中间依次为绿色的马尼拉草,黄色的万寿菊,红色的鸡冠花,翠绿色的黄素梅,浅绿色的黄金榕,深绿色的垂叶榕。
五、 布置要有节奏和韵律
适当的重复和变化就会产生节奏和韵律。没有重复和变化便没有节奏韵律。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重视重复和变化的巧妙运用。如运用得当,置身其中就如同置身于一个音乐的世界,能使人充分感受其节奏和韵律。这里所谓的变化是指在基本种植单元内应包含2个以上树种,即同种树之间应适当地间植其他树种,以产生变化,避免呆板。具体来说,就是在同品种的两棵树之间应种植其他品种的苗木,如两棵乔木之间应种植一至几株灌木。而所谓重复是指,同一个基本种植单元应多次循环出现。如一段道路或连续的几片绿化区域之间,应适当地重复布置基本种植单元,以获取节奏韵律感。如南宁市民族大道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带的绿化布置,其基本种植单元是在两棵加拿利海枣之间种植两棵小叶榕,同时在两棵小叶榕之间种植三株七彩大红花,其布置形式为1株加拿利海枣+1株小叶榕+3株七彩大红花+1株小叶榕+1株加拿利海枣,地被以植草为主,这个基本种植单元在分隔带上多次重复出现,高低搭配,人坐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能感受至一种简洁明快、轻盈跃动的韵律感。两棵加拿利海枣间距较大,给人以松驰的节奏感,3株七彩大红花间距较小,给人以紧逼的节奏感,整个基本单元给人的感觉是疏密有致,简约轻快。特别应注意的是,基本种植单元的重复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少于3次不能形成节奏和韵律。
一、项目书 项目的要求、客户的需求 二、实地调查 环境条件、地形、建筑风格、现有植被、土壤条件、水文情况、小气候、 植物资源 三、初步方案的设计 整体——细部 空间、功能:入口、中庭、水景、道路 四、选择植物 五、详细设计 细节 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花卉-地被 景观细节(种植间距、形态、色彩搭

配、生长习性、景观效果) 六、绘制施工图 植物种类、规格、种植位置、 植物配置表
我没有看过

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有哪些

园林植物copy的配置形式要以满足植物生态要求为主,形式主要有: 依、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另一方面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 适地适树 贰、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造景时,应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持—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适地适树,即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 三、应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如在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赏。植物景观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叶、花、果的形态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主次分明,从功能出发,突出某一个方面,以免产生杂乱感。 四、总体艺术布局上也应协调。根据局部环境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应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对植,孤植,列植,丛植,群植。

景观设计中植物种植主要有哪些方法

香樟、樱花、阴香、大叶女贞、柳树、红千层、法桐、竹、冬青、红叶李、小叶女贞、红叶小檗、海桐、红叶石楠、八角金盘、红枫、银杏、栾树、菩提、春羽、海芋、桂花、十大功劳、鸢尾,够不够用,不够还有。

景观设计布局有哪些形式

园林布局形式的产生和形成,是与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分布开的。英国造园家杰利克(G.A.Jellicoe)在1954年国际风景园林家联合会第四次大会上致词中说“世界造园史三大流派:中国、西亚和古希腊”。上述三大流派归纳起来,可以把园林的形式分为三类。这就是: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街道、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在18世纪英国风景园林产生之前,西方园林主要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和19世纪法国勒诺特(Le Notre)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我国的北京天坛、南京中山陵都采用规则式布局。规则式园林给人以庄严、雄伟、整齐之感,一般用于气氛较严肃的纪念性园林或有对称轴的建筑庭院中。
1.中轴线
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抵以中轴线的左右前后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都成为几何形体。
2.地形
在开阔、较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段,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其剖面均为直线所组成。
3.水体
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古代神话雕塑与喷泉构成水景的主要内容。
4.广场和街道
广场多为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轴和副轴线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明的系统,街道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广场与街道构成方格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建筑
主体建筑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与广场、街道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6.种植设计
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员树木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柱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园内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为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7.园林小品
园林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点缀了园景。西方园林的雕塑主要以人物雕像布置于室外,并且雕像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焦点或终点。雕塑常于喷泉、水池构成水体的主景。
规则式园林的设计手法,从另一角度探索,园林轴线多视为是主体建筑室内中轴线向室外的延伸。一般情况下,主体建筑主轴线和室外轴线是一致的。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中国园林从周朝开始,经历代的发展,不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宅园,都是以自然山水园林为源流。发展到清代,保留至今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宅园,如苏州的拙政园、网狮园等都是自然山水园林的代表作品。从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后传入英国。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这种形式较能适合于有山有水有地形起伏的环境,以含蓄、幽雅、意境深远见长。
1.地形
自然式园林的创作讲究“相地合宜,构园得体。”主要处理地形的手法是“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得景随形”。自然式园林最主要的地形特征是“自成天然之趣”,所以,在园林中,要求再现自然界的山峰、山颠、崖、岗、岭、峡、岬、谷、坞、坪、洞、穴等地貌景观。在平原,要求自然起伏、和缓的微地形。地形的剖面为自然曲线。
2.水体
这种园林的水体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园林水景的主要类型有湖、池、潭、沼、汀、溪、涧、洲、渚、港、湾、瀑布、跌水等。总之,水体要再现自然界水景。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折,水岸为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驳岸主要用自然山石驳岸、石矶等形式。在建筑附近或根据造景需要也部分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
3.广场与街道
除建筑前广场为规则式外,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外形轮廓为自然式的。街道的走向、布列多随地形,街道的平面和剖面多为自然的起伏曲折的平面线和竖曲线组成。
4.建筑
单体建筑多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均衡布局;建筑群或大规模的建筑组群,多采用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但局部仍有轴线处理。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类型有亭、廊、榭、坊、楼、阁、轩、馆、台、塔、厅、堂、桥等。
5.种植设计
自然式园林种植要求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之美,不成行成列栽植。树木不修剪,配植以孤植、丛植、群植、密林为主要形式。花卉的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要形式。庭院内也有花台的应用。
6.园林小品
假山、石品、盆景、石刻、砖雕、石雕、木刻等。其中雕像的基座多为自然式,小品的位置多配置于透视线集中的焦点。 西方流传着许多希腊神话,神话把人神化,描写的神实际上是人。结合西方雕塑艺术,在园林中把许多神像规划在园林空间中,而且多数放置在轴线上,或轴线的交叉中心。而中国传统的道教,传说描写的神仙则往往住在名山大川中,所有的神像在园林中的应用一般供奉在殿堂之内,而不展示与园林空间中,几乎没有裸体神像。上述事实都说明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园林形式的影响。

园林植物的自然式配置的形式有哪些?

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的其他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或有生产、经济价值,或有其他一定功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日夏养花网1333431353937能的树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以下各种形式:

1.孤植

在一个开旷的空间,如一片草地,一个水面附近,远离其他景物,种植一株姿态优美的乔木或灌木,称为孤植。孤植树(speci-menplants)应具备的条件是具有一定姿态的树形,如挺拔雄伟、端庄、展枝优雅、线条宜人等;或具有美丽的花朵与果实。“speci-men”意为标本或样品,喻示群体中形象突出的个体,即优异的树才能成为孤植之用。

适合作孤植的树木如雪松、华山松、白皮松、金钱松、日本金松、油松、云杉、南洋杉、美国红杉、广玉兰、白玉兰、樟树、七叶树、垂枝樱花、垂枝桦、榕树、木棉等。成丛的花灌木也有孤植树的效果,如3~5株在一起,枝叶繁密,花朵丰茂,远望如同一座花山,亦可称之为孤植树。如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有一丛波斯丁香的杂种,在草地上单独种在一隅,5月初花朵满布,是一丛很理想的孤植树。适合孤植的花灌木还有笑靥花、菱叶绣球、金丝桃等。

2.丛植(树丛)

3株以上同种或几种树木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法称为丛植。多布置在庭园绿地中的路边、草坪上,或建筑物前庭某个中心。

一种植物成丛种植,要求姿态各异,相互趋承;几种植物组合丛植,则有许多种搭配,如常绿树与落叶树,观花树与观叶树,乔木与灌木,喜荫树与喜阳树,针叶树与阔叶树等,有十分宽广的选择范围和灵活多样的艺术效果。丛植采用的树木,不像孤植树要求的那样出众,但是互相搭配起来比孤植更有吸引力。

3.双植

同一树种两株并列平行种植或者前后种植,适于布置在草坪、路旁。

双植树应在姿态、大小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或一仰一俯,或一斜一直,一高一低,以显得生动自然。其栽植距离最大不超过两棵植株成年期树冠半径之和;最小没有太多的限制。

4.群植(树群)

以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称为群植或树群。群植在功能http://www.rixia.cc上,能防止强风的吹袭,如北方防西北风,南方沿海防海风等;供游人夏季纳凉歇荫;遮蔽园内不美观的部分。在园林艺术方面,群植后成片的树林可以形成阴暗的对比,同时它所形成的垂直景观为之丰富起来,与地平线产生方向上的对比,林冠起伏使天际轮廓线也发生较多的变化。树群四周若用灌木装饰林缘或装饰林间隙地,则可使园林中增加许多野趣树群常用作树丛的衬景,或在草坪和整个绿地的边缘种植。树种的选择和株行距可不拘格局,但立面的色调、层次要求丰富多彩,树冠线要求清晰而富于变化。

5.片植(纯林或混交林)

单一树种或两个以上树种大量成片种植,前者为纯林,后者为混交林。多用于自然风景区或大中型公园及绿地中。

片植可以扩大成为几百株的林地,也可以少到几十株模仿森林景观。在夏季炎热的南方,公共园林内需要有成群成片的林地,除去人工林之外,有不少公园利用了所在山地的树林,如长沙岳麓山,广州越秀山,南京紫金山……等。许多公共园林绿地都是以林木取胜。所以,片植可以是根据园林面积的大小,按适当的比例,因地制宜植造成片的树林,也可以是在园林范围内适当地利用原有的成片树木,加以改造为园林服务。

为了模仿自然,又较自然界更有艺术性,片植可参考以下几点布置要领:①树木不必成行成列,要有疏有密,适当的地点留出小块隙地,增加明暗对比以吸引林内的游人。②小片林地的四周,可按不同的生态条件种植一些灌木,以缓和垂直与水平线条的对比。③林间小路要崎岖自然,路边种植耐荫植物,如玉簪、观赏蕨类、杜鹃、秋海棠、铃兰、细辛等,形成林下耐荫植被景观。④选一种有花或有果可赏的树木,造成一片小型纯林,比丛植更有气魄。国内园林中很少见到白玉兰、合欢、栾树、流苏树的人工纯林,在有条件的地方不妨一试,种植在开旷地上十分壮丽而别出心裁。⑤林缘不取直线,整个林地不为几何形体,一刀切的边缘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而且布置起来也很为难。⑥中国传统喜好的竹林、梅林、松林,都是面积不大的纯林,还可以专为秋季变色叶树木造一片“秋色林”,枫香、乌桕、银杏、金钱松、槭树类、黄栌等树种的纯林或混交林都可造成秋色宜人。

中国传统园林多钟情于自然式配置,且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种类不多,都是传统喜爱的植物;二是古朴淡雅,追求画意而色彩偏重宁静。这样的植物景观,在古代的诗、画、园中是屡见不鲜的。如:

居有竹:东晋王徽之爱竹成癖,住在别人一座空宅,种了许多竹树,对着竹唱歌咏诗,还指着竹说:“一天也少不了你啊!”爱到如此深的程度。北宋苏轼写过这样爱竹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画竹的历史起码要从唐代算起,这一千多年来,种竹、画竹、咏竹成了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大特色。人们将竹节比喻为人的“气节”,将竹茎的中空比喻为“虚心”,竹的常绿比喻“虽寒不凋”,这许多使人高洁的比喻,是爱竹的重要原因。所以《园冶》中一再提到“竹坞寻幽”,“结茅竹里”,“移竹当窗”,“梅绕屋、余种竹”,“竹里通幽”等以竹为材料的造园手法。

松有画意:松的寿命长,老来更是苍劲古雅,根如蟠龙,枝干如虬,亭亭如盖,颇有画意。北方的油松,南方的黄山松,都给人如画的印象。尤其生长在悬崖陡壁上的青松,孤傲不惧,历来受到人们的敬爱。

夜雨芭蕉:是园林中体现听觉美的传统手法。芭蕉硕大的片片绿叶,习惯种在屋角或檐前以接受雨水的滴落,奏出忽紧忽慢的弹拨乐,给人以闹中有静的逸趣,古诗中已有不少传颂。夏日炎炎芭蕉又是庇荫的好材料。明代王守仁有诗赞曰:“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浸,但得雨声连夜静,何妨月色半床阴”(见《明诗别裁集》,中华书局)。

芦汀柳岸:“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国传统喜好将耐湿的柳树种在水边,正如《园冶》中所提到的“沿堤插柳”,“堤湾宜柳”,“深柳疏芦”等。芦苇喜生沼泽浅水中,夏季茂密生长,秋季种子成熟,颖壳上吐出白色丝状毛,俗称芦花。柳与芦生态要求相近,是富有诗意的组合。柳枝在风中摇曳,春季荡出柳絮;芦苇荡里常躲着大量的水禽,秋季散放芦花,每到春秋两季,水面上白茫茫一片如烟似雾。一个是“千丝万絮惹春风”,一个是“狂随红叶舞秋声”,历来都是引起诗兴的美景。

编篱种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使得菊与篱常常组合在一起,甚至菊花与陶潜也常联系在一起被人歌颂,如有“陶令篱边菊,秋来色更佳”的诗句。人们喜爱菊花的原因很多,如花期晚有“傲霜”的气节十分感人,并且其花期长而栽培易,所以广为栽培受人喜爱。尤其陶渊明弃官归里,在家中采菊,过着田园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恬淡适意,在后来一千多年封建时期的文人心中不知引起了多少涟漪。

以上简单地提了几种传统的植物爱好,其他还有很多,如兰花,常被比为君子之香;梧桐常预示秋天的到来,木材又可以制琴瑟;荷花的洁丽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牡丹比为国色天香……。许多植物受到古诗的赞咏,古画的描绘,其传统性和大众性至今在不经意之间深深地影响着园林植物的配置。

至于传统的配植手法不外乎二种,一种为整齐对称式。中国“丽”字的繁体丽是两个鹿并列,证明我国古代的审美观念相当重视整齐排比的形式,古园林中实例颇多,如寺院、殿堂、陵墓、官员的住宅门口,大都是成对成行地用桧柏、银杏、槐树、榉树等列植,以此来表示庄严肃穆。另一种配植方法是自然式的,这也是古典园林中最常见、流行最广的方式。前面提到的诗情画意就是这种自然式的效果。归纳起来,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是这样体现植物美的:①保留自然滋长的野生植物,形成颇有野趣而古朴的“古树参天”和“草木掩映”之容。②成片林植,具有郁郁苍苍的林相。常用之于竹、松或其他高大乔木选山坡、山谷单种成片,形成“崇山茂林”之幽。③果树又可以赏花的如桃、李、梅、杏、梨之类栽于堂前或成片绕屋,有蹊径可通最有逸趣。所谓“桃李成蹊”之貌。④园界四周种藤本植物,如紫藤、木香、蔷薇、薜荔之类,形成“围墙隐约于萝间”的效日夏养花网果。⑤水池边植柳,浅水处种苇、蒲、鸢尾之类,湿地种木芙蓉等,更有“柳暗花明”之趣。⑥庭院需庇荫,常点缀落叶大乔木,数量不需多,形成“槐荫当庭”,“梧荫匝地”。廊边、窗前还可种点芭蕉或矮竹,室内益觉清翠幽雅。⑦花台高于地面,设在堂前对面的影壁之下,或沿山脚种些管理省工、年年有花果可赏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芍药、玉簪、兰花、绣墩草、百合、萱草、晚香玉及南天竹、牡丹、月季等灌木,与园主人的生活接近,造成“对景赏花”之乐。

以上这些习以为常的配置方式,在江南古典园林中俯拾皆是,传统喜好的植物与传统的配置手法互相结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典园林美。随着西方造园风格的渗入、国外观赏植物的引种栽培,园林植物配置也要适应不同的需求,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充分发挥植物美。但必须注意:①给予植物足够的空间,让它充分地生长,尽量表现出可能表现的体形美、色彩美。急于求成、采取密植或以建筑物替代的办法,是违反园林艺术原则的。②只有提供足够的条件来满足植物的生长,如土壤、肥料、水分三个基本条件,才能显示植物生机勃勃的健康美。在建筑垃圾及废墟上植树是注定要失败的。③了解植物引种原产地的情况,其生态学特性,伴生植物等。园林设计者不能为了单纯追求艺术性而种植不适合的种类或不恰当的组合。乡土树种或已经引种成功的树种是最容易体现设计者匠心的材料。④不要随便动用刀、剪、斧、锯等,让植物自然地生长。人工整形修剪的植物,美学家认为是“活的建筑材料”,如同砖瓦一样,自然趣味完全丧失了。⑤以当地的气候与人的户外生活需要为准,决定庇荫乔木的选择。基本要求是人们需要阳光的时候落叶,需要庇荫的时候发叶。终年炎热的城市才大量种植常绿树。⑥树木之外更需要地被植物和开旷的草地。景观愈接近自然,愈使人愉快。自然界的植物景观是简朴的,所以有一条“简单也是美”的原则。⑦用乔灌木为主体发挥园林美,既隽永又实用。少用一二年生草花,因其寿命短、费工、费力。为增添色彩美可选用多年生宿根草本和球根植物。⑧植物要经常保持清洁、干干净净无病虫害。只有草地树木一尘不染的景观,才能使人身心愉快,赏心悦目。所以还有一条“清洁也是美”的原则。⑨植物的个体美与集体美二者比较起来,可多发挥植物的集体美,尤其在大面积的园林中用一种植物成片种植,在功能上效果显著,在艺术上形成一种浩然浑厚的气魄。⑩大小园林都是以植物的自然美而取胜的,这里不应以建筑美占优势,尤其不能以大量的服务性建筑、休憩建筑或游乐设施占据植物的配置。

总之,园林美以发挥植物美为主的做法,是当前全世界的趋势,东方是崇尚自然美的发源地,我国的古典园林就是自然山水园林,在保存人类居住环境和广袤国土上的自然风景之美的同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模拟再现自然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风景,是园林植物配置所要着意创造的景观。

图7杭州植物园群植一景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j景观植物种植设计的形式有哪些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51194.html

上一篇:家里放松树盆景好不好

下一篇:肉肉需要经常浇水吗?现在天气好了,我把它们拿出去晒晒后感觉缺水了呀······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