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及其出处
名言警句,一定要有出处和作者,类型不限,速度,今天下午必须到
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释】恶(w):憎恨,厌恶。
【译文】对国家有利的人或事,都应当欢迎或喜爱;对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都应当憎恨和反对。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出处】《礼记•儒行》
【注释】苟:只要,假如,倘使。
【译文】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富贵得失。
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出处】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鞠躬尽力:指小心谨慎,竭尽心力;亦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死方休,形容奋斗终身。
【译文】我一定要小心谨慎,为理想和国家用尽我的全部心血和力量,一直到死。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
【注释】耳,转折连词,同“而”。
【译文】为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利益舍弃个人利益。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先:在之前。天下:指天下百姓。后:在之后。
【译文】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千古绝唱,意谓以天下为己任,忧在天下之前,乐在天下之后。
6、一息尚存,报国之志不可稍懈。
【出处】《幼学琼林》
【译文】只要还有一口气息,报效祖国的志向就不能有半点松懈!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处】清•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注释】天下:指国家。匹夫:普通百姓。
【译文】国家的兴亡,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大家都死了,光你自己活着,你好意思吗?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出处】《论语•泰伯》
【注释】士:此处指读书人。弘毅:指抱负远大,意志坚韧。道:道路、前途。
【译文】这句话为孔子门生曾参所讲。曾子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担负的责任重大而艰巨,道路遥远。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处】《论语•子罕》
【注释】三军:古代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之统帅。第一个夺:丧失。后一个夺:改变。
【译文】三军之众,其勇武在军心,军心涣散,就可能丧失主帅;匹夫虽微,只要守志不移,就不会轻易失去或改变自己的理念和操守。
10、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处】《墨子•修身》
【注释】达:通达,实现。
【译文】志向不坚定的人,其聪明才智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言而无信的人,做事不会有什么结果。
1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出处】《吕氏春秋•诚廉》
【注释】夺:剥夺,失去。丹:丹砂,俗称朱砂,一种红色矿物质。
【译文】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坚硬的本质;朱砂能被磨成粉末,但改变不了其鲜红的本色。
12、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穷:困窘,不得志。益:更加,愈加。
【译文】困窘不得志或穷途末路之际,意志应更加坚强;尤其是到了老年,志气更应该雄健。
13、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出处】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注释】弃:抛弃。慕:仰慕。
【译文】抛弃燕雀贪恋屋檐的短小志向,要像天鹅那样翱翔蓝天,直冲九霄。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出处】宋•苏轼《晁错论》
【注释】不惟:不但,不仅。超世:高超、超凡、卓越。
【译文】自古以来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卓越的才干,更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1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出处】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译文】一个人不确立志向,无论何事都难成。
16、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出处】清•石成金《传家宝》
【译文】志向高尚,人品亦高;目光短浅,品行亦俗。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处】《论语•子罕》
【注释】川上:岸边。逝者:指消逝的时光。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舍:停留,止息。
【译文】孔子站在岸边,面对滔滔流水,思绪万千,感慨道:流逝的时光,宛如这日夜奔腾的河水,一去不复返!
1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郤,忽然而已。
【出处】庄周《庄子•知北游》
【注释】白驹:骏马。郤(x):通“隙”,缝隙。忽然:一闪而过。
【译文】人生天地间,如同骏马从缝隙中飞驰而过,转瞬即逝。
1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
【注释】璧:玉石。重:以……为重,重视。贵:以……为贵。
【译文】宝玉有价,时光无价。圣人不看重一尺长的宝玉而珍惜一寸的光阴,是因为时间难得而易失!
2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处】唐•颜真卿《劝学》
【注释】三更: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五更:夜间三时至五时。旧时夜分五更,亦称五鼓、五夜。
【译文】三更夜半,五更鸡鸣,披星戴月,挑灯苦读。年轻时若不勤奋刻苦,白发之时悔之晚矣。
21、有志诚可嘉,及时宜自强。
【出处】宋•欧阳修《送惠勤归余杭》
【注释】诚:诚然。嘉:赞许。宜:应当。
【译文】志向远大固然值得赞许,但更要及时践行,自强不息。须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出处】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注释】等闲:随便、轻易。空:徒然。
【译文】年少时莫要虚度光阴,否则,老来空自嗟叹也枉然!
2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处】宋•朱熹《偶成》
【译文】青春年少是学习的最佳时期,老而求学则会困难重重。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在少年时期分秒必争,惜时如金。
24、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出处】清•魏源《默觚•学篇三》
【译文】有志之人珍惜每一年的时间,贤能之人珍惜每一日的时间,圣德之人珍惜每一小时的时间。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老子•六十四章》
【注释】始:开头,起初。
【译文】这是老子关于治国谋事、治学要重视开端的观点。说明凡事必须从第一步做起,远大的目标必须有毅力和耐心,一步一步去实现。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知:前四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最后一个“知”通“智”,聪明。
【译文】实事求是,惟真是求,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这才是明智之举。
2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敏:机敏、迅速。慎:谨慎。正:纠正,匡正。
【译文】不贪图生活上的安逸,工作勤勉尽职,谨言慎行,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虚心讨教,及时改正自身缺点错误,这才是正确的治学之道。
2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处】《论语•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悟出新的见解,领会出新的道理,这样就能够做老师了。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处】《论语•公冶长》
【注释】好:喜爱。
【译文】聪明灵活,勤学好问,不认为向不如自己或地位卑微的人请教是一种耻辱。
3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处】《论语•子张》
【注释】博学:广泛学习,深入钻研。笃志:认真记取;一说志向专一。志,通“识”(zh)。切问:恳切求教。近思:联系身边的实际,深入思考。
【译文】博闻强记,善于提出问题,并联系身边的实际,深入分析思考,(做到这些)就符合仁的要求了。
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跬(ku):古时,脚迈一次为跬;左右脚各迈一次为步。
【译文】不一步步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之远;不汇积细小的水流,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
3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锲:刻。镂(lu):雕刻。
【译文】坚持不懈,镂刻不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处】《礼记•学记》
【注释】琢:雕刻、琢磨。道:本意指道路,引申为道理、道义。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事理。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处】《礼记•中庸》
【注释】博:广泛。审:详细、周密。慎:审慎、谨慎。笃:忠实、坚定。
【译文】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晰地辨别,切实地力行。
3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出处】《礼记•中庸》
【译文】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有智慧的表现,努力践行就接近了具有仁爱品德,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具有勇敢的精神。
3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出处】汉•刘向《说苑》
【注释】炳:点燃。
【译文】少年时爱好读书,像初升太阳一样鲜明;壮年时爱好读书,似正午阳光一样强烈;老年时爱好学习,如烛光一样明亮。
3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广:扩充,扩大。
【译文】不学习就不可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定意志就难以取得学业上的成功www.rixia.cc。
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
【注释】嬉:嬉戏,玩耍。行:行为、德行。随:随意。
【译文】学业因勤奋而精进,因嬉戏散漫而荒废;德行于深思反省而日渐有成,因放任自流而失范。
3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出处】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注释】约取:吸取精要。薄发: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译文】读书要广博,吸取应精要,学问积累要深厚,发表要尽可能少。
4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注释】纸上:指书籍。绝知:彻底弄懂。
【译文】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浅薄的,若要真正了解掌握,必须亲自去实践。
4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处】明•董其昌《画旨》
【注释】卷:古时书籍写在帛或竹简上,卷起来收藏,故称书的数量为“篇”或“卷”。
【译文】作画一方面要多读书,勤读书,同时,还要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
42、重积德,则无不克。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
【注释】克:战胜,攻取。
【译文】只要重视积德积善,就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43、德不孤,必有邻。
【出处】《论语•里仁》
【注释】孤:单独,孤单。
【译文】有德之人不会孤单,必有“民生相应,同气相求”之人与之为伴,即“得道多助”。
44、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出处】《论语•述而》
【注释】志:记住,记忆。据:依据,根据。游:游学,修习。艺:全面修养。一说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译文】牢记做人的准则;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依据仁义德行要求;修习多种技艺。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道:道义、人道。引申为德政、仁政。
【译文】施行仁政、坚持道义者,必定得到多数人的拥护、支持与帮助;反之,则一定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46、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持,则百姓亲睦。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守望:防守与伺望,指防盗防灾。持:扶持,扶助。
【译文】出入相互敬爱,守望相互帮助,疾病相互扶持,如此,百姓间就会和睦相处。
4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圣心:指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备:具有、具备。
【译文】积善成德,就可以达到“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的道德境界。
48、富润屋,德润身。
【出处】《礼记•大学》
【注释】富:财富。润:滋润、润泽。
【译文】财富可以美饰房屋,美德却能润泽身心。
49、积德之家,必无灾殃。
【出处】汉•陆贾《新语•怀虑》
【注释】殃:祸害。
【译文】多行仁德之家庭,必定没有灾害祸患。
50、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出处】汉•王充《论衡》
【注释】怀远:胸怀远大。
【译文】品德不高尚,难以做到胸襟开阔;知识浅薄,难有远见卓识。
51、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出处】晋•傅玄《正心篇》
【注释】尚:崇尚。莫:代词,表示没有什么或没有谁。
【译文】成就道德,其根本在于保持善良之心;心正,然后人品行为才能端正。
52、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第二》
【注释】惟:只有,惟独。服:敬佩,佩服。
【译文】只有办事贤明公道,仁德高尚,才能使人们心悦诚服。高尚的人品是处世之道,立身之本。
53、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
【注释】士:(1)成年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对人的尊称。行:品行。
【译文】人的品行有多种,德行应是第一位的。
5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注释】患:忧虑。尊:高贵,尊贵。崇:高。
【译文】不怕没有显赫的地位,就怕德行不高。
55、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记一》
【注释】帅:统帅,主导。
【译文】才是德的基础,德是才的灵魂。
56、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出处】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
【译文】道德风范一旦建立,自身素养就会提高,推己及人,良好的社会风气也会随之而来。
57、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临:面临,对待。庄:庄重、严肃。不能:没有才能。
【译文】人与人之间庄重诚恳,则会互敬互爱;上慈下孝,则会忠诚以待;举贤任能,教诲不能,就会相互劝勉,以善为尚,蔚然成风。
58、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出处】汉•班固《汉书•韦贤传》
【注释】籝(yng)箱笼一类的器具。
【译文】留给子孙万贯家产,不如教给他立身处世的本领。
59、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出处】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译文】如果父亲不慈爱,那么儿子也不会孝顺;兄长不友善,那么做弟弟的也不会对他恭敬。
60、爱子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道:途径,方法。
【译文】不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关爱子女,就会贻害无穷。
61、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令:美、美好。鲜(xin)矣仁:即“鲜仁矣”,倒装加强语气。鲜:少。
【译文】孔子认为花言巧语、虚情假意的人,缺少仁德,其人品必不高。
62、礼之用,和为贵。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礼:儒家的伦理规范和生活准则,是人与人之间长幼、贵贱、尊卑的一种秩序。和:儒家的哲学思想概念之一,有“和顺、恰到好处”之意。
【译文】礼的运用,以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最为可贵。“礼用贵和”原则,在古代深为贤明君主所推崇。
6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处】《孟子•离娄下》
【注释】敬人:恭敬待人。恒:常常,经常。
【译文】仁礼是双向的。仁者爱人,爱人者,人们也常常关爱他;礼者敬人,敬人者,人们也会常常尊敬他。
64、摩顶放踵利于天下,为之。
【出处】《孟子•尽心上》
【注释】摩:通“磨”,摩擦。放(fng):至。踵(zhng):脚后跟,也泛指脚。
【译文】哪怕是从头到脚都磨伤,只要有利于天下,就一定去做!
6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老:前一个“老”为动词,敬重;后两个“老”字为名词,指老人。幼:用法同“老”。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并推及到所有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并推及到所有人的子女。
66、仁义忠信,乐善不倦。
【出处】《孟子•告子上》
【注释】乐:喜欢,乐于。
【译文】立身处世应有仁爱、正义、忠诚、守信的道德品行,并能乐于不倦地为社会做好事。
67、仁者莫大于爱人,知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贤。
【出处】《礼记•表记》
【注释】知贤:识别有才德的人。政:执政,当政。
【译文】仁义之人莫过于关爱他人;智慧之人莫过于知人识人;当政者莫过于为官贤明。
68、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出处】《二程遗书•卷二上》
【译文】仁者的境界是“浑然与物同体”,无物我、内外、主客之分隔。
69、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出处】《左传•昭公八年》
【注释】信:真实,诚实。征:验证,证明。
【译文】君子说话讲究真实有据,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7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出处】《老子•八十一章》
【注释】美言:巧言。
【译文】真话实话往往质朴无华;巧言悦耳动听,但不可信。
7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三省(xng):再三反省和警策自己。三,一般泛指多次。忠:指办事尽心竭力。传:传授。习:温习,复习。
【译文】曾子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做事是否竭尽全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不欺;对老师教授的为人之道和知识技能,是否复习或实践过。
7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可:可行。
【译文】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立身处世!
73、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
【注释】精诚:真诚。加:达到。
【译文】诚心所至,感天动地,金石为之开裂。
74、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出处】宋•苏轼《道德》
【注释】至:极,最。
【译文】诚信和仁爱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的基本道德观念之一,体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75、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出处】《周易•益卦•象传》
【注释】迁:从善而移。
【译文】君子见善而学习,有过则改正。
76、满招损,谦受益。
【出处】《尚书•大禹谟》
【注释】《大禹谟》:《书经》中的一篇,记述舜帝与大臣夏禹、伯益和皋陶(go yo)讨论政务的见解,并赞扬帝尧的文治武功。
【译文】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谨慎会带来益处。
77、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出处】《尚书•旅獒》
【注释】矜(jn):持重、慎重。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仞,一说七尺。篑(ku):盛土的竹筐。獒:大犬。狗身高四尺以上叫獒。
【译文】如果在言行小节上不能慎重以待,最终会给大德造成损害。正如完成一项事业,须持之以恒,一如既往,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78、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出处】《论语•颜渊》
【注释】礼:孔子思想中的一种。
【译文】孔子回答颜渊如何实行仁德时,提出视、听、言、动要遵循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生活的基本准则,言行举止保有一种理性的克制力。
7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注释】思齐:思与之齐。希望向他看齐。
【译文】看见贤良的人,便考虑怎样向他看齐;看到不贤良的人,便自我反省有没有类似的缺点。
8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
【注释】欲:本义是贪求,想要得到。施:施加,强加于。
【译文】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1、不迁怒,不贰过。
【出处】《论语•雍也》
【注释】迁:转移。贰:此处有“再次”或“重复”的意思。
【译文】从不把怒气无故地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从不犯同样的过错。
8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处】《论语•子罕》
【译文】聪慧明理的人不致疑惑;仁爱仁德的人没有忧愁;真正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处】《论语•卫灵公》
【译文】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8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出处】《孟子•告子下》
【译文】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则使人萎靡颓废。
8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淫:荡其心也。移:变其节也。屈:挫其志也。
【译文】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腐化堕落,贫苦穷困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
8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出处】《孟子•尽心上》
【注释】穷:穷困,不得志。达:显达、得志。兼:同时。
【译文】有德之人,不得志时洁身自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一旦得志,则推行其道,使天下人广被恩泽。
87、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
【注释】太山:即泰山。让:推辞。
【译文】泰山不舍弃每块土壤,所以能这样高大;河海不嫌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这样深广。
8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出处】《礼记•大学》
【注释】苟:如果。新:指修旧更新。
【译文】假如一天自新,就能天天自新,每天自新。
8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劝告人们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规劝。
9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注释】临:面对。渊:深水潭。羡:思慕。
【译文】站在潭边希望得到鱼,不如回去准备织网捕捞。
91、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
【注释】过:错误。长:滋长,助长。
【译文】罪恶不可以积累,错误不能让它滋长。
92、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
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
【出处】宋•欧阳修《答李诩书》
【译文】人是会变化的。一个人在一生中要不断磨练、修养,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9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身。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
【译文】栽种树木一定要培固其根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端正自身的思想和言行。
94、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注释】辟:同“避”,避免。
【译文】君子以俭约的品德消除灾患,躲避祸难。
95、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注释】共:读作“洪”,大的意思,指大德。
【译文】俭是最大的美德,奢侈浪费是最大的恶行。
96、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注释】淫佚:纵欲放荡。佚:同“逸”。
【译文】勤俭节约国家就会昌盛;骄奢淫逸,国家就会败亡。
9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释】逸豫:安逸享乐。
【译文】忧患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葬送自己的生命。
9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译文】由简朴变为奢侈容易,而由奢侈变为简朴却很困难。
9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注释】恒念:经常想到。半丝半缕(l):即“半丝半线”,极言物件之细小。物力:物产、资财。维: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强调。
【译文】此句讲勤俭节约,劝人常思农事之艰难,物力得来之不易。
100、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日夏养花网。
【出处】清•金缨《格言联璧》
【译文】勤奋能弥补人的天性愚笨,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操守。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释】恶(w):憎恨,厌恶。
【译文】对国家有利的人或事,都应当欢迎或喜爱;对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都应当憎恨和反对。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出处】《礼记•儒行》
【注释】苟:只要,假如,倘使。
【译文】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富贵得失。
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出处】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鞠躬尽力:指小心谨慎,竭尽心力;亦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死方休,形容奋斗终身。
【译文】我一定要小心谨慎,为理想和国家用尽我的全部心血和力量,一直到死。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
【注释】耳,转折连词,同“而”。
【译文】为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利益舍弃个人利益。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先:在之前。天下:指天下百姓。后:在之后。
【译文】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千古绝唱,意谓以天下为己任,忧在天下之前,乐在天下之后。
6、一息尚存,报国之志不可稍懈。
【出处】《幼学琼林》
【译文】只要还有一口气息,报效祖国的志向就不能有半点松懈!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处】清•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注释】天下:指国家。匹夫:普通百姓。
【译文】国家的兴亡,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大家都死了,光你自己活着,你好意思吗?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出处】《论语•泰伯》
【注释】士:此处指读书人。弘毅:指抱负远大,意志坚韧。道:道路、前途。
【译文】这句话为孔子门生曾参所讲。曾子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担负的责任重大而艰巨,道路遥远。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处】《论语•子罕》
【注释】三军:古代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之统帅。第一个夺:丧失。后一个夺:改变。
【译文】三军之众,其勇武在军心,军心涣散,就可能丧失主帅;匹夫虽微,只要守志不移,就不会轻易失去或改变自己的理念和操守。
10、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处】《墨子•修身》
【注释】达:通达,实现。
【译文】志向不坚定的人,其聪明才智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言而无信的人,做事不会有什么结果。
1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出处】《吕氏春秋•诚廉》
【注释】夺:剥夺,失去。丹:丹砂,俗称朱砂,一种红色矿物质。
【译文】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坚硬的本质;朱砂能被磨成粉末,但改变不了其鲜红的本色。
12、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穷:困窘,不得志。益:更加,愈加。
【译文】困窘不得志或穷途末路之际,意志应更加坚强;尤其是到了老年,志气更应该雄健。
13、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出处】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注释】弃:抛弃。慕:仰慕。
【译文】抛弃燕雀贪恋屋檐的短小志向,要像天鹅那样翱翔蓝天,直冲九霄。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出处】宋•苏轼《晁错论》
【注释】不惟:不但,不仅。超世:高超、超凡、卓越。
【译文】自古以来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卓越的才干,更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1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出处】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译文】一个人不确立志向,无论何事都难成。
16、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出处】清•石成金《传家宝》
【译文】志向高尚,人品亦高;目光短浅,品行亦俗。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处】《论语•子罕》
【注释】川上:岸边。逝者:指消逝的时光。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舍:停留,止息。
【译文】孔子站在岸边,面对滔滔流水,思绪万千,感慨道:流逝的时光,宛如这日夜奔腾的河水,一去不复返!
1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郤,忽然而已。
【出处】庄周《庄子•知北游》
【注释】白驹:骏马。郤(x):通“隙”,缝隙。忽然:一闪而过。
【译文】人生天地间,如同骏马从缝隙中飞驰而过,转瞬即逝。
1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
【注释】璧:玉石。重:以……为重,重视。贵:以……为贵。
【译文】宝玉有价,时光无价。圣人不看重一尺长的宝玉而珍惜一寸的光阴,是因为时间难得而易失!
2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处】唐•颜真卿《劝学》
【注释】三更: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五更:夜间三时至五时。旧时夜分五更,亦称五鼓、五夜。
【译文】三更夜半,五更鸡鸣,披星戴月,挑灯苦读。年轻时若不勤奋刻苦,白发之时悔之晚矣。
21、有志诚可嘉,及时宜自强。
【出处】宋•欧阳修《送惠勤归余杭》
【注释】诚:诚然。嘉:赞许。宜:应当。
【译文】志向远大固然值得赞许,但更要及时践行,自强不息。须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出处】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注释】等闲:随便、轻易。空:徒然。
【译文】年少时莫要虚度光阴,否则,老来空自嗟叹也枉然!
2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处】宋•朱熹《偶成》
【译文】青春年少是学习的最佳时期,老而求学则会困难重重。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在少年时期分秒必争,惜时如金。
24、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出处】清•魏源《默觚•学篇三》
【译文】有志之人珍惜每一年的时间,贤能之人珍惜每一日的时间,圣德之人珍惜每一小时的时间。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老子•六十四章》
【注释】始:开头,起初。
【译文】这是老子关于治国谋事、治学要重视开端的观点。说明凡事必须从第一步做起,远大的目标必须有毅力和耐心,一步一步去实现。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知:前四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最后一个“知”通“智”,聪明。
【译文】实事求是,惟真是求,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这才是明智之举。
2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敏:机敏、迅速。慎:谨慎。正:纠正,匡正。
【译文】不贪图生活上的安逸,工作勤勉尽职,谨言慎行,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虚心讨教,及时改正自身缺点错误,这才是正确的治学之道。
2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处】《论语•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悟出新的见解,领会出新的道理,这样就能够做老师了。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处】《论语•公冶长》
【注释】好:喜爱。
【译文】聪明灵活,勤学好问,不认为向不如自己或地位卑微的人请教是一种耻辱。
3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处】《论语•子张》
【注释】博学:广泛学习,深入钻研。笃志:认真记取;一说志向专一。志,通“识”(zh)。切问:恳切求教。近思:联系身边的实际,深入思考。
【译文】博闻强记,善于提出问题,并联系身边的实际,深入分析思考,(做到这些)就符合仁的要求了。
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跬(ku):古时,脚迈一次为跬;左右脚各迈一次为步。
【译文】不一步步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之远;不汇积细小的水流,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
3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锲:刻。镂(lu):雕刻。
【译文】坚持不懈,镂刻不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处】《礼记•学记》
【注释】琢:雕刻、琢磨。道:本意指道路,引申为道理、道义。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事理。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处】《礼记•中庸》
【注释】博:广泛。审:详细、周密。慎:审慎、谨慎。笃:忠实、坚定。
【译文】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晰地辨别,切实地力行。
3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出处】《礼记•中庸》
【译文】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有智慧的表现,努力践行就接近了具有仁爱品德,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具有勇敢的精神。
3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出处】汉•刘向《说苑》
【注释】炳:点燃。
【译文】少年时爱好读书,像初升太阳一样鲜明;壮年时爱好读书,似正午阳光一样强烈;老年时爱好学习,如烛光一样明亮。
3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广:扩充,扩大。
【译文】不学习就不可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定意志就难以取得学业上的成功www.rixia.cc。
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
【注释】嬉:嬉戏,玩耍。行:行为、德行。随:随意。
【译文】学业因勤奋而精进,因嬉戏散漫而荒废;德行于深思反省而日渐有成,因放任自流而失范。
3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出处】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注释】约取:吸取精要。薄发: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译文】读书要广博,吸取应精要,学问积累要深厚,发表要尽可能少。
4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注释】纸上:指书籍。绝知:彻底弄懂。
【译文】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浅薄的,若要真正了解掌握,必须亲自去实践。
4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处】明•董其昌《画旨》
【注释】卷:古时书籍写在帛或竹简上,卷起来收藏,故称书的数量为“篇”或“卷”。
【译文】作画一方面要多读书,勤读书,同时,还要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
42、重积德,则无不克。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
【注释】克:战胜,攻取。
【译文】只要重视积德积善,就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43、德不孤,必有邻。
【出处】《论语•里仁》
【注释】孤:单独,孤单。
【译文】有德之人不会孤单,必有“民生相应,同气相求”之人与之为伴,即“得道多助”。
44、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出处】《论语•述而》
【注释】志:记住,记忆。据:依据,根据。游:游学,修习。艺:全面修养。一说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译文】牢记做人的准则;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依据仁义德行要求;修习多种技艺。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道:道义、人道。引申为德政、仁政。
【译文】施行仁政、坚持道义者,必定得到多数人的拥护、支持与帮助;反之,则一定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46、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持,则百姓亲睦。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守望:防守与伺望,指防盗防灾。持:扶持,扶助。
【译文】出入相互敬爱,守望相互帮助,疾病相互扶持,如此,百姓间就会和睦相处。
4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圣心:指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备:具有、具备。
【译文】积善成德,就可以达到“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的道德境界。
48、富润屋,德润身。
【出处】《礼记•大学》
【注释】富:财富。润:滋润、润泽。
【译文】财富可以美饰房屋,美德却能润泽身心。
49、积德之家,必无灾殃。
【出处】汉•陆贾《新语•怀虑》
【注释】殃:祸害。
【译文】多行仁德之家庭,必定没有灾害祸患。
50、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出处】汉•王充《论衡》
【注释】怀远:胸怀远大。
【译文】品德不高尚,难以做到胸襟开阔;知识浅薄,难有远见卓识。
51、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出处】晋•傅玄《正心篇》
【注释】尚:崇尚。莫:代词,表示没有什么或没有谁。
【译文】成就道德,其根本在于保持善良之心;心正,然后人品行为才能端正。
52、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第二》
【注释】惟:只有,惟独。服:敬佩,佩服。
【译文】只有办事贤明公道,仁德高尚,才能使人们心悦诚服。高尚的人品是处世之道,立身之本。
53、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
【注释】士:(1)成年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对人的尊称。行:品行。
【译文】人的品行有多种,德行应是第一位的。
5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注释】患:忧虑。尊:高贵,尊贵。崇:高。
【译文】不怕没有显赫的地位,就怕德行不高。
55、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记一》
【注释】帅:统帅,主导。
【译文】才是德的基础,德是才的灵魂。
56、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出处】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
【译文】道德风范一旦建立,自身素养就会提高,推己及人,良好的社会风气也会随之而来。
57、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临:面临,对待。庄:庄重、严肃。不能:没有才能。
【译文】人与人之间庄重诚恳,则会互敬互爱;上慈下孝,则会忠诚以待;举贤任能,教诲不能,就会相互劝勉,以善为尚,蔚然成风。
58、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出处】汉•班固《汉书•韦贤传》
【注释】籝(yng)箱笼一类的器具。
【译文】留给子孙万贯家产,不如教给他立身处世的本领。
59、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出处】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译文】如果父亲不慈爱,那么儿子也不会孝顺;兄长不友善,那么做弟弟的也不会对他恭敬。
60、爱子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道:途径,方法。
【译文】不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关爱子女,就会贻害无穷。
61、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令:美、美好。鲜(xin)矣仁:即“鲜仁矣”,倒装加强语气。鲜:少。
【译文】孔子认为花言巧语、虚情假意的人,缺少仁德,其人品必不高。
62、礼之用,和为贵。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礼:儒家的伦理规范和生活准则,是人与人之间长幼、贵贱、尊卑的一种秩序。和:儒家的哲学思想概念之一,有“和顺、恰到好处”之意。
【译文】礼的运用,以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最为可贵。“礼用贵和”原则,在古代深为贤明君主所推崇。
6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处】《孟子•离娄下》
【注释】敬人:恭敬待人。恒:常常,经常。
【译文】仁礼是双向的。仁者爱人,爱人者,人们也常常关爱他;礼者敬人,敬人者,人们也会常常尊敬他。
64、摩顶放踵利于天下,为之。
【出处】《孟子•尽心上》
【注释】摩:通“磨”,摩擦。放(fng):至。踵(zhng):脚后跟,也泛指脚。
【译文】哪怕是从头到脚都磨伤,只要有利于天下,就一定去做!
6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老:前一个“老”为动词,敬重;后两个“老”字为名词,指老人。幼:用法同“老”。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并推及到所有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并推及到所有人的子女。
66、仁义忠信,乐善不倦。
【出处】《孟子•告子上》
【注释】乐:喜欢,乐于。
【译文】立身处世应有仁爱、正义、忠诚、守信的道德品行,并能乐于不倦地为社会做好事。
67、仁者莫大于爱人,知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贤。
【出处】《礼记•表记》
【注释】知贤:识别有才德的人。政:执政,当政。
【译文】仁义之人莫过于关爱他人;智慧之人莫过于知人识人;当政者莫过于为官贤明。
68、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出处】《二程遗书•卷二上》
【译文】仁者的境界是“浑然与物同体”,无物我、内外、主客之分隔。
69、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出处】《左传•昭公八年》
【注释】信:真实,诚实。征:验证,证明。
【译文】君子说话讲究真实有据,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7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出处】《老子•八十一章》
【注释】美言:巧言。
【译文】真话实话往往质朴无华;巧言悦耳动听,但不可信。
7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三省(xng):再三反省和警策自己。三,一般泛指多次。忠:指办事尽心竭力。传:传授。习:温习,复习。
【译文】曾子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做事是否竭尽全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不欺;对老师教授的为人之道和知识技能,是否复习或实践过。
7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可:可行。
【译文】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立身处世!
73、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
【注释】精诚:真诚。加:达到。
【译文】诚心所至,感天动地,金石为之开裂。
74、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出处】宋•苏轼《道德》
【注释】至:极,最。
【译文】诚信和仁爱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的基本道德观念之一,体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75、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出处】《周易•益卦•象传》
【注释】迁:从善而移。
【译文】君子见善而学习,有过则改正。
76、满招损,谦受益。
【出处】《尚书•大禹谟》
【注释】《大禹谟》:《书经》中的一篇,记述舜帝与大臣夏禹、伯益和皋陶(go yo)讨论政务的见解,并赞扬帝尧的文治武功。
【译文】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谨慎会带来益处。
77、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出处】《尚书•旅獒》
【注释】矜(jn):持重、慎重。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仞,一说七尺。篑(ku):盛土的竹筐。獒:大犬。狗身高四尺以上叫獒。
【译文】如果在言行小节上不能慎重以待,最终会给大德造成损害。正如完成一项事业,须持之以恒,一如既往,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78、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出处】《论语•颜渊》
【注释】礼:孔子思想中的一种。
【译文】孔子回答颜渊如何实行仁德时,提出视、听、言、动要遵循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生活的基本准则,言行举止保有一种理性的克制力。
7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注释】思齐:思与之齐。希望向他看齐。
【译文】看见贤良的人,便考虑怎样向他看齐;看到不贤良的人,便自我反省有没有类似的缺点。
8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
【注释】欲:本义是贪求,想要得到。施:施加,强加于。
【译文】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1、不迁怒,不贰过。
【出处】《论语•雍也》
【注释】迁:转移。贰:此处有“再次”或“重复”的意思。
【译文】从不把怒气无故地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从不犯同样的过错。
8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处】《论语•子罕》
【译文】聪慧明理的人不致疑惑;仁爱仁德的人没有忧愁;真正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处】《论语•卫灵公》
【译文】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8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出处】《孟子•告子下》
【译文】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则使人萎靡颓废。
8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淫:荡其心也。移:变其节也。屈:挫其志也。
【译文】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腐化堕落,贫苦穷困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
8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出处】《孟子•尽心上》
【注释】穷:穷困,不得志。达:显达、得志。兼:同时。
【译文】有德之人,不得志时洁身自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一旦得志,则推行其道,使天下人广被恩泽。
87、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
【注释】太山:即泰山。让:推辞。
【译文】泰山不舍弃每块土壤,所以能这样高大;河海不嫌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这样深广。
8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出处】《礼记•大学》
【注释】苟:如果。新:指修旧更新。
【译文】假如一天自新,就能天天自新,每天自新。
8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劝告人们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规劝。
9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注释】临:面对。渊:深水潭。羡:思慕。
【译文】站在潭边希望得到鱼,不如回去准备织网捕捞。
91、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
【注释】过:错误。长:滋长,助长。
【译文】罪恶不可以积累,错误不能让它滋长。
92、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
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
【出处】宋•欧阳修《答李诩书》
【译文】人是会变化的。一个人在一生中要不断磨练、修养,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9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身。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
【译文】栽种树木一定要培固其根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端正自身的思想和言行。
94、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注释】辟:同“避”,避免。
【译文】君子以俭约的品德消除灾患,躲避祸难。
95、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注释】共:读作“洪”,大的意思,指大德。
【译文】俭是最大的美德,奢侈浪费是最大的恶行。
96、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注释】淫佚:纵欲放荡。佚:同“逸”。
【译文】勤俭节约国家就会昌盛;骄奢淫逸,国家就会败亡。
9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释】逸豫:安逸享乐。
【译文】忧患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葬送自己的生命。
9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译文】由简朴变为奢侈容易,而由奢侈变为简朴却很困难。
9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注释】恒念:经常想到。半丝半缕(l):即“半丝半线”,极言物件之细小。物力:物产、资财。维: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强调。
【译文】此句讲勤俭节约,劝人常思农事之艰难,物力得来之不易。
100、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日夏养花网。
【出处】清•金缨《格言联璧》
【译文】勤奋能弥补人的天性愚笨,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操守。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 徐玮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树烈 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 弗洛伊德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战国)庄周 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上。你要细细体认和玩味这个过程中的每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你要认识每节的充分价值。—— 周庄 人生照例是一场值得一搏的争衡,然而它的奖品是拼斗。-- 拉尔夫.詹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今天就是生命 ----- 是唯一你能确知的生命。——列夫.托尔斯泰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鲁迅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 王光美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萧伯纳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 起美丽的浪花。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 克雷洛夫 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 卢梭 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就越灿烂。 -- 卢梭 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 培根 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萨拉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 -- 莎士比亚 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 巴尔扎克 勤劳远比黄金可贵。 -- 萨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5.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6.业精于勤rhODX,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 苏格拉底
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羽翼。 莎士比亚
知识是集无数思想与经验之大成的东西。 爱默生
我认为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 柏拉图
知识是引导人们到光明的真实境界的灯烛。 李大钊
你要多少啊?你如果还要,就和我说!
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羽翼。 莎士比亚
知识是集无数思想与经验之大成的东西。 爱默生
我认为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 柏拉图
知识是引导人们到光明的真实境界的灯烛。 李大钊
你要多少啊?你如果还要,就和我说!
名言警句,要求有出处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生命会给你所要的东西,只要你不断地向它要,只要你在要的时候讲得清楚。
——
爱因斯坦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生命会给你所要的东西,只要你不断地向它要,只要你在要的时候讲得清楚。
——
爱因斯坦
名言警句出处
1、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2、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3、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5、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6、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8、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0、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11、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2、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13、唯书籍不朽。——乔特
14、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15、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
1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7、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
18、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19、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2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21、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唐寅
22、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24、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25、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爱迪生
26、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7、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饭者生疾病。——章学诚
28、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29、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30、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31、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32、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33、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34、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35、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36、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www.rixia.cc—奥斯特洛夫斯基
3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9、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4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1、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42、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43、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5、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http://www.rixia.cc
46、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鲁迅
47、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48、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
49、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夸美纽斯
5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51、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52、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53、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5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5、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56、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57、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易卜生
58、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5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60、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61、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冯班
2、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3、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5、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6、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8、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0、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11、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2、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13、唯书籍不朽。——乔特
14、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15、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
1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7、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
18、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19、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2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21、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唐寅
22、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24、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25、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爱迪生
26、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7、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饭者生疾病。——章学诚
28、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29、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30、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31、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32、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33、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34、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35、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36、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www.rixia.cc—奥斯特洛夫斯基
3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9、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4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1、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42、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43、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5、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http://www.rixia.cc
46、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鲁迅
47、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48、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
49、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夸美纽斯
5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51、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52、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53、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5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5、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56、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57、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易卜生
58、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5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60、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61、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冯班
1. 爱人bai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du孟子离娄下》
[解读zhi]爱人的人别dao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3.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4.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6.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n):粮仓。实:充实。
7.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错误。
[解读zhi]爱人的人别dao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3.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4.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6.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n):粮仓。实:充实。
7.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错误。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名言警句及其出处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305748.html
上一篇:植物大战僵尸2ios版有破解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