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植物分类学家哈钦松,非常感谢!
植物分类方法依据,高手进
至今植物学分类系统有什么,他们的依据分别是?哈钦松系统、恩格勒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APG,他们是依据植物的什么分类的,比较下他们的侧重点和各自的优缺点。(1)哈钦松系统英国学者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年和1934年先后出版《有花植物科志》的第一册和第二册,并在1959、1973年修订第二版和第三版。在书中发表了他的被子植物系统,主要特点是以真花学说为基础,认为两性花、木本、花各部分分离、不定数的为原始,而单性花、花部结合、有定数、草本为次生,花部螺旋排列比轮状排列原始。把双子叶植物分为木本和草本两大支,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认为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这个系统在我国也有一定影响,如北京大学生物系、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标本馆,科的排列均采用此系统,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云南植物志也采用这个系统。科的数目由原来332科增加到41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目,69科。哈钦松系统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得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山茱萸科、五加科;草本的唇形科和木本的马鞭草科等,这种观点亦受到现代多数分类学家所反对。 (2)恩格勒系统这是德国分类学家恩格勒(A.Engler)和勃兰特(K.PrantI)于1897年在其《植物自然分科志》巨著中所使用的系统,它是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它将植物界分13门,第13门为种子植物门,再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亚门,被子植物亚门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并将双子叶植物纲分为离瓣花亚纲(古生花被亚纲)和合瓣花亚纲(后生花被亚纲)。 恩格勒系统将单子叶植物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前,将合瓣花植物归并一类,认为是进化的一群植物,将柔荑花序植物作为双子叶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而把木兰目、毛茛目等认为是较为进化的类群,这些观点为现代许多分类学家所不赞同。思格勒系统几经修订,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已把双子叶植物放在单子叶植物之前。共有62目,344科,其中双子叶植物4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药用植物学教材被子植物分类部分采用修订的思格勒系统,但有的内容有变动。(3)美克朗奎斯特系统国学者克郎奎斯特(A.Cronquist)1958年发表其系统,其后于1968、1981年进行了修订。大纲如下:被子植物门包括11亚纲,83目,383科,16.5万种植物。木兰纲(即双子叶植物):包含6亚纲,64目,318科。即木兰亚纲、石竹亚纲、金缕梅亚纲、蔷薇亚纲、五桠果亚纲、菊亚纲。百合纲(即单子叶植物纲):包括5亚纲,19目,65科约6万种植物。即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百合亚纲。这个系统近年在我国有较大影响,各级分类系统的安排上较为合理,科的数目及范围较适中,有利于教学使用。近年来高校一些植物学教科书中,被子植物的讲授多数采用该系统。克朗奎斯特系接近于塔赫他间系统,把被子植物门(称木兰植物门)分成木兰纲和百合纲,但取消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科的划分也少于塔赫他间系统。这个系统近年在我国有较大影响,各级分类系统的安排上较为合理,科的数目及范围较适中,有利于教学使用。近年来高校一些植物学教科书中,被子植物的讲授多数采用该系统。(4)塔赫他间系统这是日夏养花网前苏联植物学家塔赫他间(A.Takhtajan)于1954年在其《被子植物起源》一书中公布的系统,他首先打破了传统把双子叶植物分为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的分类;在分类等级上增设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他将原属毛茛科的芍药属独立成芍药科等,都和当今植物解剖学、孢粉学、植物细胞分类学和化学分类学的发展相吻合,在国际上得到共识。
塔赫他间系统经过多次修订,在1980年修订版中,共有28超目,92目,416科,其中双子叶植物(木兰纲)20超目,71目333科,单子叶植物(百合纲)8超目,21目,77科,显得较繁锁。
(5)APG《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是1998年由被子植http://www.rixia.cc物种系发生学组(APG)出版的一种对于被子植物的现代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是主要依照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NA的顺序,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分类,包括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编码。虽然主要依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但是也参照其他方面的理论,例如将真双子叶植物分支和其他原来分到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区分,也是根据花粉形态学的理论。在科一级的分类时,这种分类法因为将一些传统的科分为几个科,或将几个传统的科合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在目以上的分类时,这种分类法没有使用传统的分类名称:门和纲,而是使用“分支”,例如单子叶植物分支、真双子叶植物分支、蔷薇分支、菊分支等。
塔赫他间系统经过多次修订,在1980年修订版中,共有28超目,92目,416科,其中双子叶植物(木兰纲)20超目,71目333科,单子叶植物(百合纲)8超目,21目,77科,显得较繁锁。
(5)APG《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是1998年由被子植http://www.rixia.cc物种系发生学组(APG)出版的一种对于被子植物的现代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是主要依照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NA的顺序,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分类,包括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编码。虽然主要依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但是也参照其他方面的理论,例如将真双子叶植物分支和其他原来分到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区分,也是根据花粉形态学的理论。在科一级的分类时,这种分类法因为将一些传统的科分为几个科,或将几个传统的科合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在目以上的分类时,这种分类法没有使用传统的分类名称:门和纲,而是使用“分支”,例如单子叶植物分支、真双子叶植物分支、蔷薇分支、菊分支等。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一人为分类方法 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或按植物的用途,选择植物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人为标准顺序排成分类系统。
二自然分类方法 以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植物由于来自共同祖先而具有相似的遗传性,表现出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相似。因此,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就可判断它们之间亲缘上亲疏程度。这种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各种器官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因为花果的形态比较稳定,不易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异。 二、植物的分类单日夏养花网位
依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每个等级内如果种繁多还可细分一个或二个次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种以下可有亚种、变种和变型。
种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同种植物的个体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能www.rixia.cc自然交配产生遗传性相似的后代,要求相同的生态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品种不是分类单位,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是栽培学上的用法,相当于变种或变型。
在分类上,亲缘相近的种归类为属,相近的属归类为科,相近的科归类为目,以此上推直至把所有植物归类为植物界。
一人为分类方法 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或按植物的用途,选择植物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人为标准顺序排成分类系统。
二自然分类方法 以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植物由于来自共同祖先而具有相似的遗传性,表现出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相似。因此,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就可判断它们之间亲缘上亲疏程度。这种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各种器官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因为花果的形态比较稳定,不易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异。 二、植物的分类单日夏养花网位
依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每个等级内如果种繁多还可细分一个或二个次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种以下可有亚种、变种和变型。
种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同种植物的个体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能www.rixia.cc自然交配产生遗传性相似的后代,要求相同的生态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品种不是分类单位,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是栽培学上的用法,相当于变种或变型。
在分类上,亲缘相近的种归类为属,相近的属归类为科,相近的科归类为目,以此上推直至把所有植物归类为植物界。
花,果实,种子 因为对绿色植物来说,其它部位的结构基本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根、茎、叶等,只有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区别大。
请帮忙解答:简述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说出它们的主要特点,分析该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学科发展的规律性分类学史三个时期:
人为分类系统时期(——1830) (李时珍、林奈)
进化论发表前的自然系统时期(1763——1920) (亚当森、裕苏、拉马克、德堪多、本瑟姆、虎克)
系统发育系统时期(1883——) (艾希勒、恩格勒、哈钦松、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佐恩、诺•达格瑞、斯特宾斯、田村道夫)
近几十年来,植物分类学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新的边缘学科,如实验分类学、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数值分类学等。特别是生物化学、分于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生命的基本物质核酸、蛋白质的深入研究,这些学科取得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经典分类学不再满足于和停留在描述阶段而向着客观的实验科学发展。
1.实验分类学(Experimental Taxonomy) 是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种起源、形成和演化的学科。经典分类学对种的划分,常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忽视生态条件对一个物种的形态习性的影响。有些类型表现出许多形态变化,难以划分,这些问题有待从实验分类学的研究去解决。实验分类学的内容相当广泛,如改变生态条件进行栽培试验,以解决分类中较难划分的种类;物种的动态研究,探索一个种在它的分布区内,由于气候及土壤等条件的差异,所引起的种群变化,来验证过去所划分的种的客观性;细胞质及细胞核的移植,是加速人工控制物种发展的新途径,而基因移植又使实验分类学进入更高级阶段。
2.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 是利用染色体资科探讨分类学问题的学科。从20世纪3O年代初期起,就开始了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比较研究。染色体的数目在一个种内的各个植株通常是稳定的,到目前为止,约40%的有花植物已经作过染色体数目统计,利用这些资料已修正了分类学的错误。如芍药属(Paeonia)以前放在毛茛科中,但该属染色体基数 X=5,个体较大,这和毛茛科多数属的基数很不相同,支持了许多分类学家结合其他特征,将芍药属从毛莫科中分出,独立为芍药科(Paeoniaceae)。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表现出典型形态,这是识别染色体个体性和研究整个细胞染色体组(核)型的适宜时期。一个个体或种的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状、主缢痕和副缢痕等的总和称为染色体组型,亦称“核型”。一般认为不对称的核型是进化的。
3.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 是利用化学特征来研究植物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探讨植物界的演化规律,也可说是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植物分类和系统演化的一门学科。
植物化学分类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探索各分类等级(如门、纲、目、科、属和种等)所含化学成分的特征和合成途径;探索和研究各化学成分在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在经典分类学的基础上,从植物化学组成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井结合其他有关学科,来进一步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例如:
(l)甜菜拉因(betalain)是一类植物色素,它只分布在中央种子目(Centrospermae)中,而且与花色甙的分布互相排斥。该目包括商陆科、紫茉莉科、粟米草科、番杏科、仙人掌科、马齿苋科、落葵科、石竹科、藜科、苋科、刺戟草科。从形态上看,石竹科和粟米草科属于中央种子目,但它们均不含甜菜拉因而含花色甙,故植物分类学家认为应将石竹科和粟米草科分出来,另立石竹目。
(2)对人参属(Panax)的化学分类研究证明,人参属植物可分为两个类群:第一类群,根状茎短而通常直立,具胡萝卜状肉质根;种子大;在化学成分上所含三萜皂甙元以达玛烷型四环三萜为主;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了分布区狭小和间断分布的特点。是人参属的古老类群,如人参P. ginseng C. A. Mey.、西洋参P.quinquefolius L.三七P.notoginseng (Burk.) F.H.Chen等是这一类型的代表植物。第二类群,根状茎长而匍匐,肉质根常不发达或无;种子较小;在化学成分上,所含三萜皂甙元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为主;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了分布区较广而连续的特点。是人参属的进化类群,代表植物如姜状三七P. zingiberensis C. Y. Wu et K. M. Feng 屏边三七P. stipuleanatus H.T.Tsai et K.M.Feng 竹节参P.japnicus C.A. Mey.及其变种狭叶竹节参P.japonicus C.A,Mey.var.angustifolius (Burk.) Cheng et Chun、珠子参P.japonicus C.A.Mey.var. major (Burk.) C.Y.Wu et K.M.Feng和疙瘩七P.japonicus C.A.Mey var.binnatifidus (Seem.) C.Y.Wu et K.M.Feng。
4.数值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 是由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电子计算机在分类学中的应用而建立起来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值分类学以表型特征为基础,利用有机体大量性状(包括形态学的、细胞学的和生物化学等的各种性状)、数据,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应用电子计算机运算得出结果,从而作出有机体的定量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分类群之间的关系。例如根据选取人参属52个形态性状、细胞学性状和化学性状,对中国人参属10个种和变种进行数值分类学研究,进一步证明化学分类研究把人参属分为两个类群基本上是合理的。研究表明达马烷型皂甙的含量与根、种子和叶片的锯齿性状有密切关系。种子大、根肉质肥壮、叶片锯齿较稀疏,达玛烷型四环三萜含量就高。齐墩果酸型皂甙的含量与熟果具黑色斑点这一性状十分一致,与根状茎节间宽窄、花序梗长短(花序梗长与叶柄长之比)也有关。
以上这些新兴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越来越被植物分类学家所重视和应用,它对植物分类工作和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将起着重要作用。
人为分类系统时期(——1830) (李时珍、林奈)
进化论发表前的自然系统时期(1763——1920) (亚当森、裕苏、拉马克、德堪多、本瑟姆、虎克)
系统发育系统时期(1883——) (艾希勒、恩格勒、哈钦松、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佐恩、诺•达格瑞、斯特宾斯、田村道夫)
近几十年来,植物分类学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新的边缘学科,如实验分类学、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数值分类学等。特别是生物化学、分于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生命的基本物质核酸、蛋白质的深入研究,这些学科取得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经典分类学不再满足于和停留在描述阶段而向着客观的实验科学发展。
1.实验分类学(Experimental Taxonomy) 是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种起源、形成和演化的学科。经典分类学对种的划分,常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忽视生态条件对一个物种的形态习性的影响。有些类型表现出许多形态变化,难以划分,这些问题有待从实验分类学的研究去解决。实验分类学的内容相当广泛,如改变生态条件进行栽培试验,以解决分类中较难划分的种类;物种的动态研究,探索一个种在它的分布区内,由于气候及土壤等条件的差异,所引起的种群变化,来验证过去所划分的种的客观性;细胞质及细胞核的移植,是加速人工控制物种发展的新途径,而基因移植又使实验分类学进入更高级阶段。
2.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 是利用染色体资科探讨分类学问题的学科。从20世纪3O年代初期起,就开始了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比较研究。染色体的数目在一个种内的各个植株通常是稳定的,到目前为止,约40%的有花植物已经作过染色体数目统计,利用这些资料已修正了分类学的错误。如芍药属(Paeonia)以前放在毛茛科中,但该属染色体基数 X=5,个体较大,这和毛茛科多数属的基数很不相同,支持了许多分类学家结合其他特征,将芍药属从毛莫科中分出,独立为芍药科(Paeoniaceae)。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表现出典型形态,这是识别染色体个体性和研究整个细胞染色体组(核)型的适宜时期。一个个体或种的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状、主缢痕和副缢痕等的总和称为染色体组型,亦称“核型”。一般认为不对称的核型是进化的。
3.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 是利用化学特征来研究植物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探讨植物界的演化规律,也可说是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植物分类和系统演化的一门学科。
植物化学分类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探索各分类等级(如门、纲、目、科、属和种等)所含化学成分的特征和合成途径;探索和研究各化学成分在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在经典分类学的基础上,从植物化学组成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井结合其他有关学科,来进一步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例如:
(l)甜菜拉因(betalain)是一类植物色素,它只分布在中央种子目(Centrospermae)中,而且与花色甙的分布互相排斥。该目包括商陆科、紫茉莉科、粟米草科、番杏科、仙人掌科、马齿苋科、落葵科、石竹科、藜科、苋科、刺戟草科。从形态上看,石竹科和粟米草科属于中央种子目,但它们均不含甜菜拉因而含花色甙,故植物分类学家认为应将石竹科和粟米草科分出来,另立石竹目。
(2)对人参属(Panax)的化学分类研究证明,人参属植物可分为两个类群:第一类群,根状茎短而通常直立,具胡萝卜状肉质根;种子大;在化学成分上所含三萜皂甙元以达玛烷型四环三萜为主;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了分布区狭小和间断分布的特点。是人参属的古老类群,如人参P. ginseng C. A. Mey.、西洋参P.quinquefolius L.三七P.notoginseng (Burk.) F.H.Chen等是这一类型的代表植物。第二类群,根状茎长而匍匐,肉质根常不发达或无;种子较小;在化学成分上,所含三萜皂甙元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为主;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了分布区较广而连续的特点。是人参属的进化类群,代表植物如姜状三七P. zingiberensis C. Y. Wu et K. M. Feng 屏边三七P. stipuleanatus H.T.Tsai et K.M.Feng 竹节参P.japnicus C.A. Mey.及其变种狭叶竹节参P.japonicus C.A,Mey.var.angustifolius (Burk.) Cheng et Chun、珠子参P.japonicus C.A.Mey.var. major (Burk.) C.Y.Wu et K.M.Feng和疙瘩七P.japonicus C.A.Mey var.binnatifidus (Seem.) C.Y.Wu et K.M.Feng。
4.数值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 是由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电子计算机在分类学中的应用而建立起来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值分类学以表型特征为基础,利用有机体大量性状(包括形态学的、细胞学的和生物化学等的各种性状)、数据,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应用电子计算机运算得出结果,从而作出有机体的定量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分类群之间的关系。例如根据选取人参属52个形态性状、细胞学性状和化学性状,对中国人参属10个种和变种进行数值分类学研究,进一步证明化学分类研究把人参属分为两个类群基本上是合理的。研究表明达马烷型皂甙的含量与根、种子和叶片的锯齿性状有密切关系。种子大、根肉质肥壮、叶片锯齿较稀疏,达玛烷型四环三萜含量就高。齐墩果酸型皂甙的含量与熟果具黑色斑点这一性状十分一致,与根状茎节间宽窄、花序梗长短(花序梗长与叶柄长之比)也有关。
以上这些新兴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越来越被植物分类学家所重视和应用,它对植物分类工作和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将起着重要作用。
谁能介绍一下动植物分类情况
就是一些基本分类,门纲目科的,比如食肉目,蔷薇科等等,谢谢了植物界的分类还有很多争议的地方,例如蕨类植物与裸子植物有时又被分为若干个门。这里采用一个较粗略的分类方法,只把植物分成四个主要植物门:
苔藓植物门:
多生长於阴湿的环境裏,常见长於石面、泥土表面、树干或枝条上。体形细小。
部份完全没有茎,根、叶的分化(苔类),部份则有茎及叶的雏形(藓类)。
所有苔藓植物都没有维管束构造,输水能力不强,因而限制它们的体形及高度。有假根,而没有真根。叶由单层细胞组成,整株植物的细胞分化程度不高,为植物界中较低等者。
有世代交替现象。苔藓植物的主要部份是配子体,即能产生配子(性细胞)。配子体能形成雌雄生殖器官。雄生殖器成熟后释出精子,精子以水作为媒介游进雌生殖器内,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
孢子体具有孢蒴(孢子囊),内生有孢子。孢子成熟后随风飘散。在适当环境,孢子萌发成丝状构造(原丝体)。原丝体产生芽体,芽体发育成配子体。
蕨类植物门:
又名羊齿植物,是界乎苔藓植物与种子植物(即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最古老的维管植物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 远较配子体显著,一般所见的为孢子体。孢子体具有根、茎、叶。茎多横生在泥土裏(根状茎),少数为直立。茎有 维管束组织,负责输送水及养份, 所以比苔藓植物较能适应陆地环境。孢子体的叶底产生孢子囊, 囊裏产有许多孢子,孢子成熟后,囊壁破裂,将孢子释出。在阴湿环境下,孢子会萌发,生长成配子体。
配子体的形状细小(如绿豆般),绿色,呈心形,称为原叶体,不具维管组织,平贴地面,利用假根巩固生长。
配子体具有雌雄性器官,即精子器和颈卵器。受精作用要有水作为媒介才可进行,精子能游至颈卵器与卵子结合,受精卵在配子体上发育成长为独立生活的孢子体,与此同时,配子体则萎缩死亡。
裸子植物门:
多年生木本植物,多为高大乔木
叶多为针形条形或鳞片形
叶在枝上螺旋状排列
开始有花的雏型,但不及被子植物的复杂,称为球花,单性,不具花被
雄球花细小,能产生花粉,花粉只能利用风的传播,雌球花较大,胚珠裸露,传粉能萌发或花粉管直达胚珠,以进行受精,所以种子植物是毋须依赖水进行繁殖
受精后胚珠成种子
被子植物门:
有多种不同形态,包括乔木、灌木、藤木、草木;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生。
根、茎、叶发展完善,且能适应不同环境。例如:水中、沙漠及盐碱地。
有真正的花。花由花被(花萼及花冠)、雄蕊群及雌蕊群组成,花单性或双性。
胚珠包裹在子房内而非裸露在外。
传花方式多样化,可利用虫、鸟、水及风等媒介。
繁殖过程出现双受精现象,形成胚胎和胚乳。
受精后,胚珠形成种子,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有助保护和散播种子。
动物界约有超过三十个大小不一的门。现主要介绍其中九个最重要的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海葵、水螅
身体呈辐射对称,具两胚层,中为两个胚层的细胞分泌的中胶层。
体内有原始消化循环腔(兼具消化及循环功能), 有口,无肛门,口兼具进食及排放食物渣滓的功能。
口周围有触手,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作猎食及防卫之用。
身体组织分化为上皮肌肉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及消化细胞等。
扁形动物门,代表动物:钩虫、蛔虫?
身体两侧对称,腹背扁平,外皮柔软,有纤毛、吸盘或小
苔藓植物门:
多生长於阴湿的环境裏,常见长於石面、泥土表面、树干或枝条上。体形细小。
部份完全没有茎,根、叶的分化(苔类),部份则有茎及叶的雏形(藓类)。
所有苔藓植物都没有维管束构造,输水能力不强,因而限制它们的体形及高度。有假根,而没有真根。叶由单层细胞组成,整株植物的细胞分化程度不高,为植物界中较低等者。
有世代交替现象。苔藓植物的主要部份是配子体,即能产生配子(性细胞)。配子体能形成雌雄生殖器官。雄生殖器成熟后释出精子,精子以水作为媒介游进雌生殖器内,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
孢子体具有孢蒴(孢子囊),内生有孢子。孢子成熟后随风飘散。在适当环境,孢子萌发成丝状构造(原丝体)。原丝体产生芽体,芽体发育成配子体。
蕨类植物门:
又名羊齿植物,是界乎苔藓植物与种子植物(即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最古老的维管植物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 远较配子体显著,一般所见的为孢子体。孢子体具有根、茎、叶。茎多横生在泥土裏(根状茎),少数为直立。茎有 维管束组织,负责输送水及养份, 所以比苔藓植物较能适应陆地环境。孢子体的叶底产生孢子囊, 囊裏产有许多孢子,孢子成熟后,囊壁破裂,将孢子释出。在阴湿环境下,孢子会萌发,生长成配子体。
配子体的形状细小(如绿豆般),绿色,呈心形,称为原叶体,不具维管组织,平贴地面,利用假根巩固生长。
配子体具有雌雄性器官,即精子器和颈卵器。受精作用要有水作为媒介才可进行,精子能游至颈卵器与卵子结合,受精卵在配子体上发育成长为独立生活的孢子体,与此同时,配子体则萎缩死亡。
裸子植物门:
多年生木本植物,多为高大乔木
叶多为针形条形或鳞片形
叶在枝上螺旋状排列
开始有花的雏型,但不及被子植物的复杂,称为球花,单性,不具花被
雄球花细小,能产生花粉,花粉只能利用风的传播,雌球花较大,胚珠裸露,传粉能萌发或花粉管直达胚珠,以进行受精,所以种子植物是毋须依赖水进行繁殖
受精后胚珠成种子
被子植物门:
有多种不同形态,包括乔木、灌木、藤木、草木;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生。
根、茎、叶发展完善,且能适应不同环境。例如:水中、沙漠及盐碱地。
有真正的花。花由花被(花萼及花冠)、雄蕊群及雌蕊群组成,花单性或双性。
胚珠包裹在子房内而非裸露在外。
传花方式多样化,可利用虫、鸟、水及风等媒介。
繁殖过程出现双受精现象,形成胚胎和胚乳。
受精后,胚珠形成种子,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有助保护和散播种子。
动物界约有超过三十个大小不一的门。现主要介绍其中九个最重要的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海葵、水螅
身体呈辐射对称,具两胚层,中为两个胚层的细胞分泌的中胶层。
体内有原始消化循环腔(兼具消化及循环功能), 有口,无肛门,口兼具进食及排放食物渣滓的功能。
口周围有触手,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作猎食及防卫之用。
身体组织分化为上皮肌肉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及消化细胞等。
扁形动物门,代表动物:钩虫、蛔虫?
身体两侧对称,腹背扁平,外皮柔软,有纤毛、吸盘或小
请介绍一下植物分类学家哈钦松,非常感谢!
John.Hutchinson,(1884—1972)。英国植物分类学家。1907年在英国皇家丘园当助手。1928—1949年赴南非进行植物调查。193http://www.rixia.cc6—1948年任丘园植物博物馆馆员。综合本瑟姆(G.Bentham)和虎克(J.D.Hooker)两流派的分类体系,发表了一个与恩格勒(H.G.A.Engler)相对立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哈钦松系统。在其主要著作:《The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有花植物科志》)中,他以真花学说为基础,认为两性花、木本、花各部分分离、不定数的为原始,而单性花、花部结合、有定数、草本为次生,花部螺旋排列比轮状排列原始。把双子叶植物分为木本和草本两大支,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认为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
在现今的植物系统进化研究中,已少有赞同哈钦松观点的学者。其最大贡献在于他的著作中对于植物形态的精确描述以及图谱和检索的工具作用。
在现今的植物系统进化研究中,已少有赞同哈钦松观点的学者。其最大贡献在于他的著作中对于植物形态的精确描述以及图谱和检索的工具作用。
呵呵,楼上的,从我的百科词条里粘过来的吧。
找关于植物的书,请各位推荐一下
我想找一本介绍各种植物,最好带图的书中国观赏植物图鉴丛书 木本观花植物 *带彩图
植物是园林景观建设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元素,它赋予各类景观以生命与活力。中国观赏植物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中国赢得"世界园林之母'赞誉的根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和建设日趋紧迫。为继承和弘扬中国植物造景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认识、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国观赏植物已迫在眉睫。为此,特编辑中国观赏植物图鉴系列丛书,共9册,分别是《木本观花植物》、《草本观花植物(一)》、《草本观花植物(二)》、《观叶观果植物》、《观赏树木》、《观赏藤本及地被植物》、《观赏竹类》、特殊观赏植物及《观赏棕榈》等。
每集图书原则上编辑100种(不含变种、品种等),以原产中国或集中分布于中国的类群为主,也收录部分中国早年引种,栽培历史悠久,在中国园林中应用较普遍的名花、名树。对每个类群的中文名、俗名、拉丁名、隶属科属、生活型、主要形态特征、主要生物学特性、生活环境、产地或分布地、园林特性、经济用途及繁殖方法等诸多方面作了简单的描述。每种配有多幅精美的彩色照片,全书图文并茂,生动直观。
为方便查阅及使用,丛书中的植物类群原则上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顺序编排。科的排列顺序,蕨类植物按秦仁昌系统(植物分类学报,1978年);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中国植物志,第7卷,1978);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J.Hutchsion,The Family of Flowering Plants,1934)。属名顺序和每个种的种名(种加词)按拉丁字母先后排列。各册书末附有植物中文名和拉丁学名索引
植物是园林景观建设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元素,它赋予各类景观以生命与活力。中国观赏植物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中国赢得"世界园林之母'赞誉的根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和建设日趋紧迫。为继承和弘扬中国植物造景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认识、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国观赏植物已迫在眉睫。为此,特编辑中国观赏植物图鉴系列丛书,共9册,分别是《木本观花植物》、《草本观花植物(一)》、《草本观花植物(二)》、《观叶观果植物》、《观赏树木》、《观赏藤本及地被植物》、《观赏竹类》、特殊观赏植物及《观赏棕榈》等。
每集图书原则上编辑100种(不含变种、品种等),以原产中国或集中分布于中国的类群为主,也收录部分中国早年引种,栽培历史悠久,在中国园林中应用较普遍的名花、名树。对每个类群的中文名、俗名、拉丁名、隶属科属、生活型、主要形态特征、主要生物学特性、生活环境、产地或分布地、园林特性、经济用途及繁殖方法等诸多方面作了简单的描述。每种配有多幅精美的彩色照片,全书图文并茂,生动直观。
为方便查阅及使用,丛书中的植物类群原则上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顺序编排。科的排列顺序,蕨类植物按秦仁昌系统(植物分类学报,1978年);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中国植物志,第7卷,1978);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J.Hutchsion,The Family of Flowering Plants,1934)。属名顺序和每个种的种名(种加词)按拉丁字母先后排列。各册书末附有植物中文名和拉丁学名索引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中国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
植物百科大全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请介绍一下植物分类学家哈钦松,非常感谢!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9597.html
上一篇:常见的藻类植物有哪些
下一篇:芦阳芝是什么植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