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佛手瓜灰霉病有哪些症状?灰霉病该如何识别呢?

2022-05-24 15:18:41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76

佛手瓜灰霉病是怎么回事?防治方法都有哪些呢?

蔬菜灰霉病的症状。多从距地表较近的叶片先发病,初期病部水浸状,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淡红褐色,引起腐烂,病部生有灰色霉状物。茎基部发病,病部变褐腐烂,可以通过昆虫,可以通过气流等传播,尤其是在高温低湿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在各种瓜果上都可以进行传播。比较适宜的生长温度到10-24。



选土2~3年轮作。选无病原菌的新苗床或大田育苗,培育无病壮苗。保护地栽培早晨要先放风降低湿度,,然后闭棚增温,到下午放风降低湿度,把湿度降到75%以下。我们在栽培时可以采用高垄栽培,提高地温;覆盖地膜,降低湿度;采用滴管技术,切忌大水漫灌;如果是在温室里,我们在气温开始回升时,加大通风,有利于排湿。

选择晴天上午合理灌水,膜下暗灌,切忌大水漫灌;控制田间密度,疏掉多余蕾、花、果及老叶。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控制灰霉病危害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每700平方米棚内用10%腐霉利烟雾剂300克烟熏,每隔7天熏一次,连续熏2~3次。也可以用每700平方米喷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每隔9天喷洒一次,连续或交替喷3~4次即可。

可以选用霉止或靓果安40ml左右与10ml左右的大蒜油与沃丰素25ml与有机硅加兑30斤左右的清水,定期给植株进行喷雾,此为预防方案。防治灰霉病首先应以调控蔬菜生长期温度和湿度为主,降低灰霉病发病机率。比如棚室内一般是先升温至30度以上,达到34度时开始放风,下午维持在21-25度,夜间应达15度以上。


主要是长时间的下雨潮湿导致植物发生的病害。应该使用植物专用防虫剂,均匀地喷洒在植物叶片上,用药期间暂时不要浇水。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够有效的预防植物发生病害。
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地下害虫、线虫多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http://www.rixia.cc,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期及中下http://www.rixia.cc部老叶,此时使用50%异菌脲按1000-1500倍液稀释喷施, 5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状消失(病部干枯、无霉层),一般7www.rixia.cc—10不再表现危害症状,7天后外部侵染源及原残留病菌在条件具备时仍可能繁殖,形成再次病害,此时采用预防方案用药,具体为:使用41%聚砹·嘧霉胺按10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间隔天数及用药次数根据植株长势和预期病情而定。发病中后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具体参考上述方案二,摘除病残体后,对设施进行熏棚,

如何识别黄瓜灰霉病?

(1)危害症状。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花、瓜条、叶片、茎蔓,严重时也危害较大的瓜。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入侵,引起花腐烂,长出灰褐色霉层(菌核),病害向嫩瓜条扩展,最初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进而斑点扩大,小瓜条变软、腐烂和萎缩,病部生灰褐色霉层。大瓜病部先发黄,后长出白霉并逐渐变成淡灰色,最后腐烂脱落。病花落在叶面上,引起叶片发病,多产生直径为20~25毫米的大型枯斑,边缘明显,在高湿条件下产生灰霉。烂花烂瓜落在茎上,能引起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严重时植株死亡。

(2)药剂防治。可使用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或使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1天(蔬菜);或使用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4天(蔬菜);或使用木霉菌2亿活孢子/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天(蔬菜);或使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专家解答

(1)症状和发病规律黄瓜灰霉病是日光温室冬季黄瓜生产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从开败的雌花花瓣侵入,造成花腐烂,并长出灰色霉层。进而为害柱头,然后向果实扩展。果实发病开始果皮呈灰白色水渍状,病部逐渐变软、腐烂,出现大量的灰色霉层。如病花、病果落在叶片和茎上,则引起叶片和茎上发病。叶片病斑呈V形,有轮纹,后期也生灰霉。茎主要在节上发病,病部表面灰白色,密生灰霉,当病斑绕茎一圈后,茎蔓折断,其上部萎蔫,整株死亡。黄瓜灰霉病的病菌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灌溉水和田间操作传播。花期是病菌侵染的高峰期,幼瓜膨大期浇水后,因湿度大而使病果猛增,这是烂果的高峰期。发病的适温20℃左右,相对湿度75%时病害开始发生,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严重。可见,灰霉病菌喜低温、高湿和弱光条件,加上肥料不足,长势弱,浇水过多,放风不好,更利于病害发生发展。

(2)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低温季节经常清洁棚膜,增加光照,提高温度,尽量降低室内空气湿度。②定植前几天,用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向苗床喷洒,做到瓜苗带药定植。③一旦发现病害,趁病部尚未长出灰霉之前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并喷药防治。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施佳乐(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布。④发病初期用速克灵烟剂或25%多霉清烟剂或3.5%特克多烟剂,每667米2每次250克,密闭烟熏防治,傍晚进行,每7天一次。

提示板

由于灰霉病的病菌主要从开败的雌花花瓣侵入,因此,将黄瓜凋萎后的花瓣及时摘除,装在塑料袋内,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可明显减少病菌在田间的传播。

(1)危害症状。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花、瓜条、叶片、茎蔓,严重时也危害较大的瓜。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入侵,引起花腐烂,长出灰褐色霉层(菌核),病害向嫩瓜条扩展,最初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进而斑点扩大,小瓜条变软、腐烂和萎缩,病部生灰褐色霉层。大瓜病部先发黄,后长出白霉并逐渐变成淡灰色,最后腐烂脱落。病花落在叶面上,引起叶片发病,多产生直径为20~25毫米的大型枯斑,边缘明显,在高湿条件下产生灰霉。烂花烂瓜落在茎上,能引起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严重时植株死亡。

(2)药剂防治。可使用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或使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1天(蔬菜);或使用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4天(蔬菜);或使用木霉菌2亿活孢子/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天(蔬菜);或使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佛手瓜树身吐树脂是什么病?

佛手瓜树身吐树脂,是长虫了。
佛手瓜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霜霉病
1、病原:由鞭毛菌亚门的古巴假霜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保护地栽培时易发生此病。发病初期,叶面叶脉间出现黄色褪绿斑,后在叶片背面出现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黄色褪绿斑"发病严重时叶片向上卷曲,湿度大时病叶背面生有自霉,即病原菌的孢子囊和孢子梗,而环境干燥时则很少见到霉层。
2、症状;该病菌可在温室或大棚内的活体植株上存活,从温室或大棚向露地植株传播侵染。在温暖地区,田间周年都有瓜类寄主存在,病菌可以孢子囊借风雨辗转传播危害,无明显越冬期。病菌萌发温限为4至32℃,以15至19℃最为适宜。温度低、湿度大易诱发本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
保护地栽培时湿度最好保持在90%至95%,尤其要缩短叶面结露的时间。发病初期可喷洒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霜铝铜或甲霜铜500倍液等。病情严重时,可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700至800倍液,每7至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至3次,收获前l周停止用药。
二、白粉病
1、病原:由子囊菌亚门葫芦科瓜白粉菌和单囊壳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时,又有大量白粉菌及感病的寄主,此病即流行。
2、症状:该病发生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蔓也能染病,但果实受害少。初发病时叶面先产生白色小粉斑,后逐渐向四周扩展融合形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面覆一层白色粉霉状物,一段时间后,致使叶缘上卷,叶片逐渐干枯死亡。叶柄和茎蔓染病时,症状基本与叶片相似。
3、防治方法:
采用人工大量繁殖白粉寄生菌,即白粉菌黑点病菌进行生物防治。于佛手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到植株上面,可有效地抑制白粉病的扩展。发病初期喷洒农抗120或武夷菌素水剂100至150倍液,隔7至10天1次,连喷2至3次,不仅可防治白粉病,还可兼治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等。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2000液,或60%防霉宝2号1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每7至10天防治一次。还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至10000倍液,隔加天左右1次,防治1次后,再改用常用杀菌剂。保护地栽培时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药量为1千克。采收前1周停止用药。
四、黑星病
1、病原:由半知菌亚门瓜枝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湿度大和连续阴凉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2、症状:一般只侵染叶片,叶片染病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1至2毫米,褐色,四周组织常为黄色,病叶卷缩不平整,病部生长缓慢,后穿孔,病叶一般不枯死。
3、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尤其是定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十分重要。保护地栽培中,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取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抑制病菌萌发和侵入;保护地栽培时,可用10%多百粉尘剂喷撒,每苗用量1千克,或用45%百菌清烟剂,每苗用量250克,连续防治3至4次;发病初期可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每7至10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3至4次。另mfFKy外,要加强检疫,严防此病传播蔓延。
五、蔓枯病
1、病原:由半知菌亚门的西瓜壳二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泻根亚隔孢壳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来年靠水流进行传播蔓延,从伤口、自 然孔口侵入,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该菌在20至25℃的温度条件下发生流行,且湿度高时发病重,保护地栽培中,若植株过密,通风透光差,生长势弱时发病重。
2、症状:蔓枯病主要危害 佛手瓜的蔓、果和叶片,茎蔓染病造成的危害较大,蔓上初生褐色长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子实体。病情严重时,能引起茎蔓枯死,使病部以上蔓果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可引起茎蔓死亡,果实萎缩。叶什染病,呈水渍状黄化坏死,严重时整叶枯死。果实染病,产生黑色凹陷斑,龟裂或致果实腐败。
3、防治方法: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至3年轮作。保护地栽培时要注意植株的调整,使其通风透光性好。发病初期可喷洒下列药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7至10天一次,连续防治2至3次,采收前l周停止用药。若茎蔓发病,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拌成糊状,用棉絮或毛笔等涂于病部,每3至5天涂一次,连涂2至3次,效果较好。
六、(壳二孢)叶斑病
1、病原:是由半知菌亚门的黄瓜壳二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
2、症状:主要危害佛手瓜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较小,直径约3至6毫米,浅褐色至褐色。病斑边缘明显,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或土表越冬,条件适宜时放射出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收获后要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发病初期可喷洒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至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至1500倍液,或60%防霉宝2号超微可湿性粉剂600至800倍液等,每7至10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至3次。采收前3至5天停止用药。
七、(叶点霉)叶斑病
1、病原:一般只危害佛手瓜的叶片,其他部位未见有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正圆叶点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由气孔或从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引起植株发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此病易发生流行。
2、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的病斑。病斑灰白色,中央散生肉眼不易看清的褐色小粒点。发病重的病斑融合成大片,造成叶片早枯脱落。
3、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制度,避免重茬,覆盖地膜可减少初侵染源;提倡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料;加强栽培管理,适时适量控制浇水,及时整枝打杈及疏除老叶,以增加其通透性。发病初期可喷洒下列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至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至8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至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至1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至600倍液等,每7至10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至3次。采收前5至7天停止用药。
八、叶烧病
1、病原:该病是由高温诱发的生理病害日夏养花网,若棚内湿度较低,低于80%时,再遇有幼记左右的高温时,就会产生高温伤害,特别是在强光照条件下更易造成高温伤害,从而引发叶烧病。生产上,中午不放风或放风不及时及放风量不够,或高温闷棚时间过长均易发生叶烧病。
2、症状:佛手瓜叶烧病是在保护地栽培中出现的生理病害,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叶片上,一般以接近或接触棚膜的叶片较易发生此病。发病初期病部的叶绿素明显减少,在叶面上出现小的白色斑块,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扩大后呈现白色到黄白色斑块,轻的表现为叶缘烧焦,重的则导致半叶以上乃至全叶烧伤。病部正常情况下无病症,但后期很容易被交链孢菌等腐生菌腐生,引起其他病害发生。
3、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棚内温度不能过高,否则要注意及时通风降温。如通过强阳光照射,而棚内外温差大、不便通风时,可采用遮花苫法降温。当棚内温度过高、湿度又低时应少量洒水或喷冷水雾进行临时降温;采用高温闷棚法防治其他病害时,要严格掌握闷棚的温度和时间,防止发生叶烧病。

怎样识别、防治番茄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主要为害花果,亦可为害叶片与茎。幼果染病较重,柱头和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转移。果实多从果柄处向果面扩展。致病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严重时果实脱落,失水后僵化。叶片染病,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渍状,浅褐色,有不明显的深浅相间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可产生灰霉,叶片枯死。茎染病,产生水渍状小点,后迅速扩展成长椭圆形,潮湿时,表面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可引起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其发病适宜温度为20~25度,最高32度,最低4度。番茄灰霉病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措施同番茄早疫病。注意!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其化学用药如下:天达裕丰1000倍液,或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30%爱苗乳油4000~50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或特立克600~800倍液,或万霉灵8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菌核净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3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剂5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15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5~7天1次,连续喷洒2~3次,每10~15天掺加1次1000倍“天达-2116”,以便提高药效,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若遇阴雨雪天,改用百菌清粉尘剂,或利德烟雾剂防治。

症状:幼果染病较重,柱头和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转移。果实多从果柄处向果面扩展。致病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严重时果实脱落,失水后僵化。叶片染病,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有不明显的深浅相间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可产生灰霉,叶片枯死。茎染病,产生水渍状小点,后迅速扩展成长椭圆形,潮湿时,表面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可引起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保护地栽培主要是控制棚室温湿度。一般上午迟放风,超过30℃开始放风,当降到25℃时,中午继续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至20℃时停止放风,以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之间,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②定植时施足底肥,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后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病果、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拉秧后清除病残体。③药剂防治。重点抓住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期用药。喷雾可选用多霉威每次20~30克加15千克水,或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喷粉,每7~10天喷一次,必须连施2~3次。

番茄灰霉病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普通番茄果实和花器更易感病,而樱桃番茄茎部和叶片受害较重。果实染病,先由残留的柱头、花瓣或花托侵染,后向果柄或果面扩展,病斑沿花托周围逐渐蔓延至果面,使整个果面起初呈灰白色软腐,后病部长出大量鼠灰色霉层。从脐部发病的病斑呈灰褐色,边沿有一深褐色的带状圈,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叶片染病,多由叶尖开始,沿支脉间成楔形发展,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的轮纹,后干枯,表面生有稀疏的灰霉;后期叶片枯死。茎部染病,往往由病叶及病果蔓延而致,开始亦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鼠灰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枝蔓折倒枯死。灰霉病典型的识别特点就是在病部产生鼠灰色霉层。由于病害一直延续到收获的后期,故损失严重。病害还可存在鬼斑,有时烂果后期在鼠灰色霉层上可产生大量的黑色菌核。

番茄灰霉病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普通番茄果实和花器更易感病,而樱桃番茄茎部和叶片受害较重。果实染病,先由残留的柱头、花瓣或花托侵染,后向果柄或果面扩展,病斑沿花托周围逐渐蔓延至果面,使整个果面起初呈灰白色软腐,后病部长出大量鼠灰色霉层。从脐部发病的病斑呈灰褐色,边沿有一深褐色的带状圈,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叶片染病,多由叶尖开始,沿支脉间成楔形发展,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的轮纹,后干枯,表面生有稀疏的灰霉;后期叶片枯死。
茎部染病,往往由病叶及病果蔓延而致,开始亦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鼠灰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枝蔓折倒枯死。灰霉病典型的识别特点就是在病部产生鼠灰色霉层。由于病害一直延续到收获的后期,故损失严重。病害还可存在鬼斑,有时烂果后期在鼠灰色霉层上可产生大量的黑色菌核。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自然资源》

灰霉病的症状是怎么样的?

灰霉病是温室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害,对温室植物的危害最大。灰霉病的特征是在潮湿条件下产生灰色霉层。灰霉病危害极大,几乎可以侵染每一种花卉,造成巨大的损失。灰霉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同时也可侵染叶柄、花梗及花瓣等器官。叶片感病后多从边缘开始变色并出现水渍状病斑,随后病斑逐渐蔓延至整个叶片,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病部表面被一层灰绿色的霉状物所覆盖。严重时整株枯死。一般在湿度大的情况下容易侵染,以夏秋季节发病较重。病菌多通过风雨传播并从植株伤口处侵入,当通风不良且湿度较高时,会加重病害的发生。改善植株的生存环境,加强通风透光。注意控制好浇水量和空气湿度以免使湿度过大。若植物感病可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百菌清进行喷洒。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佛手瓜灰霉病有哪些症状?灰霉病该如何识别呢?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56191.html

上一篇:醋泡大蒜,怎么白的大蒜泡了几天变绿了,还可以吃吗?

下一篇:国画牡丹仙鹤提款如何提?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