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内语段练习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急!
1.文中三个“也许是”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态?rn2.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的前面加上“我的”,后边加上“们”?rn3.“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这一段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感情?2.加上“我的”表示我跟“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恋和怀念的心情.
3.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的心情,以及去对三味书屋无奈、和有所畏惧的感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 超急!!明天就要用!
1.百草园是鲁迅孩童时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他少年读书的场所。在这两处有哪些生活经历?作者对两地有着怎样的生活感受?试完成下列结构。rn ╱赏美好景物┐rn百草园— │—→rn │ ╲捕觅食之鸟┘ ————rn │rn │rn ↓ ╱ _____ ┐ rn三味书屋—勤读书乐请教│—→ rn ╲ _____ ┘ ————鲁迅,原名( ),( )省( )人,伟大的( )家、( )家、( )家。著作有( )、( )、( )、( )等,收在( )里,本文选自( ),是回忆( )的散文。
二、为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划横线
1、确凿(zu zo) 2、窜向(cun cun)
3、攒成小球(cunzn) 4、脑髓(su su)
5、塑雪罗汉(s su) 6、人迹罕至(hn hn)
7、间壁(jin jin) 8、宿儒(s xi)
9、拗过去(ni o) 10、荡寇志(ku un)
11、惩罚(chn chn)
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或词语的含义,填在括号内
1、像珊瑚珠攒( )成的小球儿。
2、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 )在盒子里。
3、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 )赏( ),这里是荒园,人迹( )罕( )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4、因为他是宿( )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5、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
6、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 )过去,拗过去。
四、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的黄蜂( )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 )的泥墙根一带,就有( )趣味。油蛉在这里( ),蟋蟀们在这里()。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 );还有(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 ),便会拍的一声,从( )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 ),还可以摘到(),象小( )珠( )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写百草园中的景物,先用了两个“不必说”,然后有“单是”的内容。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简要分析一下。
2、这段景物描写,都采用了哪些种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3、这段文字描写“泥墙根一带”的动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等四种,描写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连最末次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⑴ “似乎”与“确凿”连用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呢?
⑵ 作者说:“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乐园”的呢?
2、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在全文中,这段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
“蟋蟀们”“覆盆子们”“木莲们”中的“们”是表示人的复数,这里用在动植物上,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场所,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比照的意味,对文章描述的内容,有以下三种理解,比较恰当的理解是( )
1、因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成年以后回忆起来都很有趣,所以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2、作者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漠视、束缚和残害。
3、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七、判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填在括号内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
3、海燕象黑色的闪电。( )
4、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
5、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八、划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
1、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3、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4、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九、指出下列各组词中不是名词的一个,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宿儒 B、腊梅 C、渊博 D、盔甲( )
2、A、闰土 B、麻雀 C、书塾 D、高兴( )
3、A、脊梁 B、缠络 C、蜈蚣 D、后面( )
4、A、先生 B、指甲 C、文章 D、因为( )
百草园— │—→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怀念
│ ╲捕觅食之鸟┘ ————
│
│
↓ ╱ _____ ┐
三味书屋—勤读书乐请教│—→对读书生活感到枯燥
╲ _____ ┘ ————
希望对你有帮助
百草园— │—→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怀念
│ ╲捕觅食之鸟┘ ————
│
│
↓ ╱ _____ ┐
三味书屋—勤读书乐请教│—→对读书生活感到枯燥
╲ _____ ┘ ————
百草园—闻美女蛇传说│—→热爱大自然
│ ╲ 捕觅食之鸟┘ ————
│
│
↓ ╱寻读书外乐趣┐
三味书屋—勤读书乐请教│—→追求新知识
╲课上偷偷游戏┘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答案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显得趣味盎然。这也充分体现了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热爱探求知识的品性。
文章里,非常分明地表现了两个情绪,一是百草园的景物,童年无限的生活情趣;二是三味书屋里教条、枯燥、乏味的读书经历。我喜欢对百草远的描写。
文章的开始部分,就十分引人入胜:在百草园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菜花、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这么多景物,而且不是象流水帐一样毫无生气地罗列,是生动、细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点缀在前面的词汇使得这些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弹琴……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去年游览鲁迅故居时的感受,一个这么普通的园子,何以被鲁迅写得那么具有魅力和情趣呢?反思后顿悟,是我以成人的平常眼光去看,它才如此平淡,而作者却以儿童的眼光,看出了它美好的景色和无穷的趣味。这更我对这位民族斗士投以敬佩的目光,原来,鲁迅才是真的性情中人。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对于儿时的作者来说,百草园都有无穷的乐趣。冬天捕鸟的描写更始 让人历历在目、蠢蠢欲动我当年初读此文时,一直想学着按文中的描写去尝试一下,这实在是被鲁迅的文笔煽动的,呵呵。
常常想,这样一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充满大无畏精神的斗士,能够写出如此充满情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美文,是我们的幸运,也是鲁迅本人的幸运。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人。529|评论(25)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回答 共22条2011-04-14 16:39热心网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练习题
一、课内语段阅读
(1)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2)相传叫做百草园。(3)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5)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方位 ) ,百草园的(名称) ,百草园的 (变迁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乐园 ) 。
2、文中的“似乎确凿”怎么理解?(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3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概括(1)-(4)句所介绍的内容(1)位置(2)名称(3)下落(4)景物。
4.从第(5)句可以看出“我”对园子的感情(热爱)(怀念)
5这段的中心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二、 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
3. 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4.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 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百草园的(声响)。 “这里“指(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7.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8.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9.分层 第二层景物描写主要围绕(趣味)一词来写的。
10.“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1.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2 这段描写语言生动,作者用(碧绿)(紫红)来描写菜畦和桑葚,用(肥胖)(轻捷)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是分别从(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的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自由快乐的儿童生活乐趣。
13,这段景物描写动物,其中用“伏”写黄蜂的(静)态,用动词“窜”“喷”写(叫天子)(斑蝥)的“(动)态。
14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
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为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
15这段景物描写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
详写泥墙根一带,略写整个园景,以面烘托点,又以点照面,既完整,又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三、 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相同点如:都是儿童之乐,表现儿童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
2作者写“美女蛇“故事的目的:(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机关:秘密
4高枕而卧:放心大胆的睡觉,比喻不加警惕,无忧无虑。
四、课内语段阅读: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
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6这段写了三件事: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7这段的中心: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
六、课内语段阅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1. 第一段描写,写出了(d )
A. “我”对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
B. 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
C. 表现了对书塾生活的厌恶。
D. 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作者把有无限趣味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百草园里有无限乐趣,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热切追求知识的思想感情,写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死气沉沉,流露出作者的不满情绪,这样对比着写,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3. 第一段文中有三句,把“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并列在一起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4.(1)从结构上看,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
(2)第一段文字中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 拟人
(3)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一项(b)
A. 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 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 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5. 第二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分心),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厌恶。(2分)
6. 鲁迅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那样憎恨是因为(c)(3分)
A. 他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认为学习限制了他的自由。
B. 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也不好,用戒尺、罚跪来对付学生,他很反感。
C.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少年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古书堆中,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必须改革旧的封建教学制度。
7 两个“Ade”作用: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中动植物的依恋之情,同样的告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蟋蟀”和“覆盆子”后面为什么加“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9作者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进行对照,其目的是: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0这篇散文的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地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 幼稚,欢乐地心情。
1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散文),鲁迅,本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著作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都收在《鲁迅全集》里。[提问者认可]|260|评论(44)2011-04-10 10:27热心网友qi jie huo参考资料:nyn8|评论(1)2011-04-13 21:28hanhaichensha|四级没题怎么答?12|评论(1)2011-04-16 19:19loolqy|二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练习题
一、课内语段阅读
(1)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2)相传叫做百草园。(3)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5)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方位 ) ,百草园的(名称) ,百草园的 (变迁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乐园 ) 。
2、文中的“似乎确凿”怎么理解?(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3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概括(1)-(4)句所介绍的内容(1)位置(2)名称(3)下落(4)景物。
4.从第(5)句可以看出“我”对园子的感情(热爱)(怀念)
5这段的中心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二、 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
3. 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4.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 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百草园的(声响)。 “这里“指(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7.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8.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9.分层 第二层景物描写主要围绕(趣味)一词来写的。
10.“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1.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2www.rixia.cc 这段描写语言生动,作者用(碧绿)(紫红)来描写菜畦和桑葚,用(肥胖)(轻捷)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是分别从(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的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自由快乐的儿童生活乐趣。
13,这段景物描写动物,其中用“伏”写黄蜂的(静)态,用动词“窜”“喷”写(叫天子)(斑蝥)的“(动)态。
14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
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为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
15这段景物描写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
详写泥墙根一带,略写整个园景,以面烘托点,又以点照面,既完整,又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三、 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相同点如:都是儿童之乐,表现儿童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
2作者写“美女蛇“故事的目的:(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机关:秘密
4高枕而卧:放心大胆的睡觉,比喻不加警惕,无忧无虑。
四、课内语段阅读: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
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6这段写了三件事: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7这段的中心: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
六、课内语段阅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1. 第一段描写,写出了(d )
A. “我”对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
B. 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
C. 表现了对书塾生活的厌恶。
D. 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作者把有无限趣味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百草园里有无限乐趣,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热切追求知识的思想感情,写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死气沉沉,流露出作者的不满情绪,这样对比着写,含日夏养花网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3. 第一段文中有三句,把“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并列在一起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4.(1)从结构上看,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
(2)第一段文字中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 拟人
(3)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一项(b)
A. 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 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 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5. 第二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分心),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厌恶。(2分)
6. 鲁迅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那样憎恨是因为(c)(3分)
A. 他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认为学习限制了他的自由。
B. 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也不好,用戒尺、罚跪来对付学生,他很反感。
C.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少年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古书堆中,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必须改革旧的封建教学制度。
7 两个“Ade”作用: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中动植物的依恋之情,同样的告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蟋蟀”和“覆盆子”后面为什么加“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9作者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进行对照,其目的是: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0这篇散文的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地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 幼稚,欢乐地心情。
1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散文),鲁迅,本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著作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相比于他杂文的严峻凛然、锋芒毕露、泼辣犀利、意味深长等特点,这些散文却透露着玲珑剔透、情趣盎然、细腻生动、鲜美可口,表现出的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显得趣味盎然。这也充分体现了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热爱探求知识的品性。
文章里,非常分明地表现了两个情绪,一是百草园的景物,童年无限的生活情趣;二是三味书屋里教条、枯燥、乏味的读书经历。我喜欢对百草远的描写。
文章的开始部分,就十分引人入胜:在百草园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菜花、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这么多景物,而且不是象流水帐一样毫无生气地罗列,是生动、细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点缀在前面的词汇使得这些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弹琴……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去年游览鲁迅故居时的感受,一个这么普通的园子,何以被鲁迅写得那么具有魅力和情趣呢?反思后顿悟,是我以成人的平常眼光去看,它才如此平淡,而作者却以儿童的眼光,看出了它美好的景色和无穷的趣味。这更我对这位民族斗士投以敬佩的目光,原来,鲁迅才是真的性情中人。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对于儿时的作者来说,百草园都有无穷的乐趣。冬天捕鸟的描写更始 让人历历在目、蠢蠢欲动我当年初读此文时,一直想学着按文中的描写去尝试一下,这实在是被鲁迅的文笔煽动的,呵呵。
常常想,这样一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充满大无畏精神的斗士,能够写出如此充满情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美文,是我们的幸运,也是鲁迅本人的幸运。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人。529|评论(25)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回答 共22条2011-04-14 16:39热心网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练习题
一、课内语段阅读
(1)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2)相传叫做百草园。(3)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5)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方位 ) ,百草园的(名称) ,百草园的 (变迁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乐园 ) 。
2、文中的“似乎确凿”怎么理解?(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3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概括(1)-(4)句所介绍的内容(1)位置(2)名称(3)下落(4)景物。
4.从第(5)句可以看出“我”对园子的感情(热爱)(怀念)
5这段的中心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二、 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日夏养花网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
3. 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4.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 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http://www.rixia.cc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百草园的(声响)。 “这里“指(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7.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8.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9.分层 第二层景物描写主要围绕(趣味)一词来写的。
10.“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1.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2 这段描写语言生动,作者用(碧绿)(紫红)来描写菜畦和桑葚,用(肥胖)(轻捷)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是分别从(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的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自由快乐的儿童生活乐趣。
13,这段景物描写动物,其中用“伏”写黄蜂的(静)态,用动词“窜”“喷”写(叫天子)(斑蝥)的“(动)态。
14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
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为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
15这段景物描写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
详写泥墙根一带,略写整个园景,以面烘托点,又以点照面,既完整,又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三、 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相同点如:都是儿童之乐,表现儿童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
2作者写“美女蛇“故事的目的:(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机关:秘密
4高枕而卧:放心大胆的睡觉,比喻不加警惕,无忧无虑。
四、课内语段阅读: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
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6这段写了三件事: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7这段的中心: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
六、课内语段阅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1. 第一段描写,写出了(d )
A. “我”对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
B. 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
C. 表现了对书塾生活的厌恶。
D. 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作者把有无限趣味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百草园里有无限乐趣,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热切追求知识的思想感情,写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死气沉沉,流露出作者的不满情绪,这样对比着写,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3. 第一段文中有三句,把“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并列在一起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4.(1)从结构上看,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
(2)第一段文字中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 拟人
(3)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一项(b)
A.日夏养花网 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 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 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5. 第二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分心),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厌恶。(2分)
6. 鲁迅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那样憎恨是因为(c)(3分)
A. 他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认为学习限制了他的自由。
B. 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也不好,用戒尺、罚跪来对付学生,他很反感。
C.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少年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古书堆中,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必须改革旧的封建教学制度。
7 两个“Ade”作用: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中动植物的依恋之情,同样的告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蟋蟀”和“覆盆子”后面为什么加“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9作者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进行对照,其目的是: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0这篇散文的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地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 幼稚,欢乐地心情。
1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散文),鲁迅,本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著作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都收在《鲁迅全集》里。[提问者认可]|260|评论(44)2011-04-10 10:27热心网友qi jie huo参考资料:nyn8|评论(1)2011-04-13 21:28hanhaichensha|四级没题怎么答?12|评论(1)2011-04-16 19:19loolqy|二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练习题
一、课内语段阅读
(1)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2)相传叫做百草园。(3)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5)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方位 ) ,百草园的(名称) ,百草园的 (变迁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乐园 ) 。
2、文中的“似乎确凿”怎么理解?(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3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概括(1)-(4)句所介绍的内容(1)位置(2)名称(3)下落(4)景物。
4.从第(5)句可以看出“我”对园子的感情(热爱)(怀念)
5这段的中心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二、 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
3. 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4.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 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百草园的(声响)。 “这里“指(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7.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8.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9.分层 第二层景物描写主要围绕(趣味)一词来写的。
10.“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1.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2 这段描写语言生动,作者用(碧绿)(紫红)来描写菜畦和桑葚,用(肥胖)(轻捷)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是分别从(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的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自由快乐的儿童生活乐趣。
13,这段景物描写动物,其中用“伏”写黄蜂的(静)态,用动词“窜”“喷”写(叫天子)(斑蝥)的“(动)态。
14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
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为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
15这段景物描写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
详写泥墙根一带,略写整个园景,以面烘托点,又以点照面,既完整,又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三、 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相同点如:都是儿童之乐,表现儿童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
2作者写“美女蛇“故事的目的:(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机关:秘密
4高枕而卧:放心大胆的睡觉,比喻不加警惕,无忧无虑。
四、课内语段阅读: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
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6这段写了三件事: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7这段的中心: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
六、课内语段阅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1. 第一段描写,写出了(d )
A. “我”对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
B. 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
C. 表现了对书塾生活的厌恶。
D. 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作者把有无限趣味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百草园里有无限乐趣,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热切追求知识的思想感情,写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死气沉沉,流露出作者的不满情绪,这样对比着写,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3. 第一段文中有三句,把“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并列在一起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4.(1)从结构上看,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
(2)第一段文字中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 拟人
(3)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一项(b)
A. 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 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 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5. 第二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分心),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厌恶。(2分)
6. 鲁迅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那样憎恨是因为(c)(3分)
A. 他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认为学习限制了他的自由。
B. 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也不好,用戒尺、罚跪来对付学生,他很反感。
C.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少年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古书堆中,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必须改革旧的封建教学制度。
7 两个“Ade”作用: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中动植物的依恋之情,同样的告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蟋蟀”和“覆盆子”后面为什么加“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9作者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进行对照,其目的是: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0这篇散文的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地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 幼稚,欢乐地心情。
1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散文),鲁迅,本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著作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一、课内语段阅读
(1)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2)相传叫做百草园。(3)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5)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方位 ) ,百草园的(名称) ,百草园的 (变迁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乐园 ) 。
2、文中的“似乎确凿”怎么理解?(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3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概括(1)-(4)句所介绍的内容(1)位置(2)名称(3)下落(4)景物。
4.从第(5)句可以看出“我”对园子的感情(热爱)(怀念)
5这段的中心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二、 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
3. 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4.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 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百草园的(声响)。 “这里“指(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7.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8.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9.分层 第二层景物描写主要围绕(趣味)一词来写的。
10.“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1.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2 这段描写语言生动,作者用(碧绿)(紫红)来描写菜畦和桑葚,用(肥胖)(轻捷)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是分别从(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的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自由快乐的儿童生活乐趣。
13,这段景物描写动物,其中用“伏”写黄蜂的(静)态,用动词“窜”“喷”写(叫天子)(斑蝥)的“(动)态。
14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
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为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
15这段景物描写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
详写泥墙根一带,略写整个园景,以面烘托点,又以点照面,既完整,又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三、 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相同点如:都是儿童之乐,表现儿童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
2作者写“美女蛇“故事的目的:(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机关:秘密
4高枕而卧:放心大胆的睡觉,比喻不加警惕,无忧无虑。
四、课内语段阅读: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
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6这段写了三件事: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7这段的中心: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
六、课内语段阅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1. 第一段描写,写出了(d )
A. “我”对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
B. 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
C. 表现了对书塾生活的厌恶。
D. 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作者把有无限趣味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百草园里有无限乐趣,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热切追求知识的思想感情,写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死气沉沉,流露出作者的不满情绪,这样对比着写,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3. 第一段文中有三句,把“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并列在一起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4.(1)从结构上看,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
(2)第一段文字中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 拟人
(3)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一项(b)
A. 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 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 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5. 第二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分心),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厌恶。(2分)
6. 鲁迅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那样憎恨是因为(c)(3分)
A. 他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认为学习限制了他的自由。
B. 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也不好,用戒尺、罚跪来对付学生,他很反感。
C.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少年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古书堆中,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必须改革旧的封建教学制度。
7 两个“Ade”作用: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中动植物的依恋之情,同样的告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蟋蟀”和“覆盆子”后面为什么加“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9作者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进行对照,其目的是: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0这篇散文的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地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 幼稚,欢乐地心情。
1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散文),鲁迅,本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著作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当堂训练
1.D 2.B 3.B 4.三味书屋,乐园,自然景物,(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或听美女蛇的故事、拍雪人、塑罗汉等。),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用指盔作戏或用荆川纸画画。第9段,略。
课后作业
1.B 2.BD 3.C 4.先抑后扬。突出孩子天真爱玩的心理和下雪带来的乐趣。 5.因为美女蛇的故事是因为由“长的草里是不去的”而引起的联想,由联想到传说中的赤练蛇,再想到美女蛇,而长的草只能在夏天才有,这样的联想插入符合情理和逻辑。
手打的!!!!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
不必说______的菜畦,_______的石井栏,_______的皂荚树,______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书叶里长吟,________的黄蜂伏在菜花上,_______的叫天子(云雀)忽......好得远。 7、按课文内容在文段的空缺处填上修饰性的词语。 8、本文段中的两个“这里”,具体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三个词语在表达上其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的景物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不必说”侧重于事物的__________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___,“也不必说”侧重事物的_________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__。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____________的描写,“单是”则是_______________性的描写。 11、这段文字从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写出百草园里动物、植物的特色,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多姿多彩,乐趣无穷。 12、文字淋漓尽致地描写百草园的动人景观,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_____一块雪地,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便___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我不知道...... ③出门向东......拜先生。 ④第二次行......学的人。 13、在文段中的横线填上恰当的动词。 14、“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天的百草园枯燥无味。B、冬天的百草园很有趣味。C、冬天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少了趣味。D、冬天的百草园比春天、夏天、秋天的百草园的趣味少,但还很有味。 15、作者以简明生动的句子写捕鸟过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上文段第二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上文段属说明的文字是第______段,记叙性的文字是第_____段。 18、用简洁语言分别概括上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能超过6 个字)。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
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
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
有时会遇见蜈蚣;
还有斑蝥,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
便会拍的一声,
从后窍喷出一阵烟
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
乌根是有象人形的,
吃了便可以成仙,
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
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
弄坏了泥墙,
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象小珊瑚珠
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简析:
初一时就背过的文章,
当时觉得索然无味,
现在读一读倒觉得乐在其中。
首先两个
“
不
必说
”
勾起读者兴趣,
“
单是
”
更引人入胜。两个
“
不必
”
本已情趣盎然,可见那
“
周围的短短的
泥墙根一带
”
更是其乐无穷啊!还有后面的
“
油蛉
”“
蟋蟀
”
等等同样也富有丰富的童年乐趣。
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
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
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
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赏析:
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
我很喜欢这句话,
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
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
“
热昏似的妙语
”
,
也写出了当时乡下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写活无常作铺垫。
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
——
要寻真实
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赏析:这句话透露出鲁迅先生对活无常的敬佩之情,从对他的尊称
“
活无常先生
”
可以看出。
既然连一个鬼都可以如此赋有人情味,
那我们作为一个人又何尝不可呢?所以鲁迅先生也是
要借无常的
“
重人情
”
来启示我们。
作为一个人,
法理固然重要,
但也要像活无常先生一样赋
有浓烈的同情心。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
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
怕,
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
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
突出活无常
的善心。作者也是想告诉我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样呢?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
“
冤愆
”
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
“
败鼓皮丸
”
有什么用
呢?依然打不破水肿,
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
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
这回是特拔,
大洋
十元。
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
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
药引也不很神妙了,
所以只消半
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简析:
鲁迅留学日本是学医的,
本文他用切身的体会对当时中国医学的落后观念和落后现状
进行了痛切地揭露和剥析,
甚至有
“
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
这样极而言之的话,
他用一个思
想深刻的医学生的良知和洞察力,
击中了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的要害,
并且也显示了要救人
身先救人心的思想转变历程,中国后来可能少了一个思想激进
/
操守严明的好医生,却有了
一个为民族人民呐喊警世的大文学家,从本文中正可看到其伟大转变的的缘由。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
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我是画
画儿,用一种叫作
“
荆川纸
”
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读的书多起来,
画的画也多起来;
书没有读成,
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最成片断的是
《荡寇志》
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
是开锡箔店的;
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
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
了罢。
简析:
在三味书屋,
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
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当他读书
读得入神时,
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
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
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
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
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
《朝花夕拾》
中的一篇,
尤其是作者以一
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文章标签:
上一篇:芹菜割掉下面的部分还能生长吗
下一篇:盆栽红钻与金钻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