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现在在中国占据了多少市场
转基因食品在中国现状
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3]当前转基因食品以植物性转基因食品为主,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797亿公顷,商业化种植作物品种越来越丰富。[2]
中文名
转基因食品
外文名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
别称
转基因食物
涉及领域
基因工程,食品科学,伦理学等
分类
生物学
快速
导航
特性发展与类别介绍安全性评价法规政策
划分标准
截至2013年,对转基因食品尚无明确分类,根据惯例按不同标准可进行不同分类。[4]
根据转基因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源为标准可分为如下三种不同类型:
(1)食品本身不含转基因的转基因食品,是指食品尽管来源于转基因生物,http://www.rixia.cc但其产品本身并不会有任何转移来的基因。
(2)转基因食品中确实含有转基因成分,但在加工过程中其特性已发生了改变,转移来的活性的基因不复存在于转基因食品中的转基因食品。
(3)转基因食品中确实带有活性的基因成分,人们食用这种转基因生物或食品后,转移来的基因和生物本身固有的基因均会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转基因食品。[4]
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三种不同类型:
(1)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所谓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是指以含有转基因的植物为原料的转基因食品。
中文名
转基因食品
外文名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
别称
转基因食物
涉及领域
基因工程,食品科学,伦理学等
分类
生物学
快速
导航
特性发展与类别介绍安全性评价法规政策
划分标准
截至2013年,对转基因食品尚无明确分类,根据惯例按不同标准可进行不同分类。[4]
根据转基因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源为标准可分为如下三种不同类型:
(1)食品本身不含转基因的转基因食品,是指食品尽管来源于转基因生物,http://www.rixia.cc但其产品本身并不会有任何转移来的基因。
(2)转基因食品中确实含有转基因成分,但在加工过程中其特性已发生了改变,转移来的活性的基因不复存在于转基因食品中的转基因食品。
(3)转基因食品中确实带有活性的基因成分,人们食用这种转基因生物或食品后,转移来的基因和生物本身固有的基因均会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转基因食品。[4]
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三种不同类型:
(1)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所谓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是指以含有转基因的植物为原料的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在介绍转基因食品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基因和转基因技术。基因DNA是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结构和功能单位。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它编码各种遗传信息,产生不同的蛋白质。转基因技术主要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把重组DNA分子导入生物体的技术。应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因此,通俗地讲,转基因食品就是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食品。与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相适应,转基因食品也可以进一步分为转基因植物食品、动物食品和微生物食品。
以上三类转基因食品中,发展最快的是转基因植物食品。虽然中国、美国和加拿大都有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转基因动物食品批准上市。在国外,将转基因细菌和真菌生产的酶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已经比较普遍了,但是用于面包、啤酒、酸奶等食品和饮料的转基因酵母菌和其他微生物还没有获准进入市场应用。因此,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基本上只有转基因植物食品。
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作物(烟草和马铃薯)问世以来,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1994年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从1996年开始,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应用进入迅猛发展时期,2000年全球种植面积达到4420万公顷,2001年在有激烈争议的情况下种植面积仍比上年增加19%,达到5260万公顷。其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为3330万公顷,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63%;其次为玉米,980万公顷,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19%;面积较大的还有棉花和油菜。
自198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在1986年3月启动的成为高技术发展重要里程碑的“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对农业生物技术和医药生物技术的投资大体上对半分配。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有关生物技术项目等科研与产业发展计划中,也将农业生物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已建成一批国家、部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研发基地,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开发体系逐步形成,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产业化的转变。1997年我国第一例转基因耐贮存番茄获准商品化生产,其种植面积很小。转基因作物中唯一大面积种植的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抗虫棉。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的抗虫棉2001年种植900万亩(60万公顷)。孟山都公司研制的抗虫棉也于1997年批准商品化生产。迄今我国还没有一例转基因的大宗粮食、油料作物和转基因动物产品批准商品化生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全球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虽然每一种食品的安全性都与所用转基因生物中转基因本身的结构、功能、安全特性及其应用环境有密切关系,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总体上讲,到目前为止,凡是经过科学评价和政府部门严格审批获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没有出现一例转基因食品中毒或医疗事故。
以上三类转基因食品中,发展最快的是转基因植物食品。虽然中国、美国和加拿大都有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转基因动物食品批准上市。在国外,将转基因细菌和真菌生产的酶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已经比较普遍了,但是用于面包、啤酒、酸奶等食品和饮料的转基因酵母菌和其他微生物还没有获准进入市场应用。因此,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基本上只有转基因植物食品。
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作物(烟草和马铃薯)问世以来,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1994年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从1996年开始,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应用进入迅猛发展时期,2000年全球种植面积达到4420万公顷,2001年在有激烈争议的情况下种植面积仍比上年增加19%,达到5260万公顷。其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为3330万公顷,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63%;其次为玉米,980万公顷,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19%;面积较大的还有棉花和油菜。
自198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在1986年3月启动的成为高技术发展重要里程碑的“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对农业生物技术和医药生物技术的投资大体上对半分配。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有关生物技术项目等科研与产业发展计划中,也将农业生物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已建成一批国家、部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研发基地,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开发体系逐步形成,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产业化的转变。1997年我国第一例转基因耐贮存番茄获准商品化生产,其种植面积很小。转基因作物中唯一大面积种植的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抗虫棉。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的抗虫棉2001年种植900万亩(60万公顷)。孟山都公司研制的抗虫棉也于1997年批准商品化生产。迄今我国还没有一例转基因的大宗粮食、油料作物和转基因动物产品批准商品化生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全球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虽然每一种食品的安全性都与所用转基因生物中转基因本身的结构、功能、安全特性及其应用环境有密切关系,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总体上讲,到目前为止,凡是经过科学评价和政府部门严格审批获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没有出现一例转基因食品中毒或医疗事故。
转基因产品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也不能忽视。首先,作物基因的改变可能会引起非期望效应,新引入的蛋白可能具有毒性或者过敏性问题;转基因作物里面的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会导致抗生素治疗失效。综合来看,转基因产品尚具有未知性和不确定性。转基因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转基因生物的基因会向自然生物群落流动,例如转抗除草剂的基因可能逃逸到杂草上,使杂草产生超级抗杂草剂性,这不但会增加清除这种杂草的难度,而且这种生物间基因的相互转移,有可能影响到物种间的公平竞争关系,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从而使原有的某些优势物种转为劣势甚至灭绝。
转基因食品市场规模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目前尚未显示转基因食品批准国的广大民众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任何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召开专家研讨会,得出“目前上市的所有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结论。欧盟委员会(EC)历时25年,500多个独立科学团体参与的130多个科研项目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危险。”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认为,“现有的转基因作物以及由其制成的食品,已被判定可以安全食用,所使用的检测方法被认为是合理适当的。
据中研研究院《2020-2025年中国转基因食品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咨询报告》显示
2020年转基因食品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及现状分析
转基因技术从诞生之日开始,便带来了许多争议。比如说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后,是否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转基因产品是否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伤害等。这些一直都是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转基因技术当前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开始演变为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因素的复杂社会问题。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医学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动物转基因技术可以创造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可克服单纯依靠自然突变体的局限。转基因技术还应用于蛋白质多肽药物的生产,如生产胰岛素、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红细胞生长素、尿激酶、人血红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粒细胞等等珍稀药物;还可利用动植物生产疫苗,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口蹄疫病毒蛋白基因,狂犬病病毒G蛋白基因等。转基因植物还可以生产功能性抗体以及生产工业上常用的糖类和工业用酶和脂肪等 。
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目前只有花生油不是转基因的。
转基因食品市场规模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目前尚未显示转基因食品批准国的广大民众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任何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召开专家研讨会,得出“目前上市的所有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结论。欧盟委员会(EC)历时25年,500多个独立科学团体参与的130多个科研项目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危险。”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认为,“现有的转基因作物以及由其制成的食品,已被判定可以安全食用,所使用的检测方法被认为是合理适当的。
据中研研究院《2020-2025年中国转基因食品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咨询报告》显示
2020年转基因食品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及现状分析
转基因技术从诞生之日开始,便带来了许多争议。比如说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后,是否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转基因产品是否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伤害等。这些一直都是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转基因技术当前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开始演变为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因素的复杂社会问题。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医学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动物转基因技术可以创造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可克服单纯依靠自然突变体的局限。转基因技术还应用于蛋白质多肽药物的生产,如生产胰岛素、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红细胞生长素、尿激酶、人血红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粒细胞等等珍稀药物;还可利用动植物生产疫苗,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口蹄疫病毒蛋白基因,狂犬病病毒G蛋白基因等。转基因植物还可以生产功能性抗体以及生产工业上常用的糖类和工业用酶和脂肪等 。
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目前只有花生油不是转基因的。
目前中国的转基因食品的比利是多少
我国有转基因食品,主要集中在食用油、木瓜等食品中,其他非常少见,相对于美国、阿根廷等国,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无论是种类和所占比例都小得多。
每个人吃的食物各不相同,同一个人每天吃的食物也会有很大差别,因此,谁也说不清我国目前转基因食品所占比例,如果有谁说这种比例,也一定是瞎编的。
中国目前有多少种转基因食品?
中国目前有太多的转基因食品。常见的大豆油、调和油、棉籽油、玉米油、酱油,当然不是指所有以上食品都是转基因,而且其中一部分。
所谓转基因食品, 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所谓转基因食品, 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目前转基因食品充斥着国内食品市场,最常见的转基因大豆油,圣女果等还有很多。
什么是转基因大豆?
1996年春,美国伊利诺伊西部许多农场主种植了一种大豆新品种,这种大豆是移植了矮牵牛的一种基因。这个新大豆品种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剂)。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
遗传工程有希望使粮食更有利于人健康、更可预测收获、少用合成杀虫剂和提高用水的效率。遗传工程取得的成果称为“转基因”产品,首先上市的是小宗商品,像上超级市场保鲜番茄和干酪生产中使用的一种细菌生产的酶。这种酶以前不得不以牛的胃中提取。转基因技术终于走出实验室和试验田,进入像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的日常耕作。
什么是转基因大豆?
1996年春,美国伊利诺伊西部许多农场主种植了一种大豆新品种,这种大豆是移植了矮牵牛的一种基因。这个新大豆品种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剂)。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
遗传工程有希望使粮食更有利于人健康、更可预测收获、少用合成杀虫剂和提高用水的效率。遗传工程取得的成果称为“转基因”产品,首先上市的是小宗商品,像上超级市场保鲜番茄和干酪生产中使用的一种细菌生产的酶。这种酶以前不得不以牛的胃中提取。转基因技术终于走出实验室和试验田,进入像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的日常耕作。
非常多,这个要一一数不过来的,同一款产品,有转基因和不转基因的,买的时候会有标注
好像有3种
金龙鱼的品牌营销做得相当好,可想而知,在中国有多少人已经吃了由转基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它的
转基因食品在我国的综述报告
一片专题综述报告,关于转基因食品在我国,基因治疗的困难和前景,的都可以!急!美国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影响 1.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其中以植物基因工程为核心的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是对传统农业的重大技术革命。 198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宣布成功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导入烟草细胞,以及同年4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宣布成功将大豆基因转入向日葵共同标志着植物转基因技术的诞生。随后,转基因技术开始迅猛发展,大量转基因植物陆续研制开发成功。1985年,第一批抗病毒、抗虫害和抗细菌病的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同年,美国专利局宣布转基因植物受专利保护。1986年,美国环保署允许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抗除草剂烟草进行种植。1994年,美国的转基因延熟保鲜番茄——“FlavrSavr”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进入市场销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许进行销售的转基因食品。 1996 年,美国的转基因作物开始大量商业化种植。此后,随着大量具有各种优良特性的转基因作物不断研制开发成功并获批投放市场,美国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面积和经济效益迅速扩大。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革命中,美国不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也始终是这场革命的最大受益者。 2.美国转基因技术概况 (1)转基因技术对美国种子公司的影响 美国农作物新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大部分是由种子公司来承担。 植物转基因技术诞生后,种子公司好似看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认为转基因技术能够给他们带来更为丰厚的利润,加之美国农业部在《植物品种保护法》(PVP)中规定,他人可以出于研究目的使用受专利保护的新品种的优良特性,这更加大了投资者的兴趣,因此大量的私有资金频繁投入到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当中,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开始从政府研究机构转向私人种子公司,这使得私人种子公司成为美国转基因作物研发的主要力量。美国农业部对1996—2000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美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新技术专利共4200个,其中75%是来自于私人种子公司。但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种子公司发现转基因技术不但不能给他们带来高额利润,而且越来越高的研发投入已经给企业带来了生存的负担,因此,小的种子公司承受不住巨大的经济压力纷纷倒闭破产,大的种子公司也纷纷开始合并或被其他企业并购。到1997年,美国的3大种子公司就占据了种子的研发培育及生产销售的很大部分,其主要种子产品包括占全美种子市场 84%的棉花、56%的玉米及38%的大豆等。 (2)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及产业化 孟山都公司及杜邦先锋公司公布的资料显示: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的研发及推广从最初的研发计划、功能基因发掘到最终形成转基因产品,整个过程大体分为五个阶段:探索阶段;验证阶段;早期产品开发阶段;深度开反阶段以及商品化准备阶段。 在早期产品开发阶段,转基因新品种开始进入田间试验。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从1987—2005年4月,美国种子生产公司及有关研究机构向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疫局(APHIS)共提交了11600份转基因植物新品种的田间试验申请,其中10700多份申请得到批准,占申请总数的92%。2002年批准数量达到高峰,全年共有1190份申请获得批准。 到商品化准备阶段,转基因新品种经过广泛的田间试验确认不会对农业或环境造成危害之后,便可以向APHIS提出解除对该品种管制的申请。 (3)种子公司的研发推广方向 转基因作物根据转基因的特性分为三代。第一代称为“InPuttraits”,意思是转基因作物的特性主要集中在输入特性方面,其主要目的是降低耕种成本,增加作物产量以及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等。抗除草剂作物、抗虫作物、抗病毒作物、抗恶劣环境作物(如抗旱作物)等均属于第一代转基因作物。第一代转基因作物虽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直接利益,但却给农户带来巨大的实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学农药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第二代称为 “Outputtraits”,意思是转基因作物的特性主要集中在输出特性方面,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作物产品的品质,如改善食品的味道,增加食物的营养,减少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提高油料作物的含油量等。第二代转基因作物可以让消费者直接受益。第三代称为“Value-addedtraits”,意思是转基因作物的特性主要集中在作物传统功能以外的其他方面,主要是为了特定目的而使作物产生特殊的化学物质,这种转基因作物将用于与传统粮食及纤维制品完全不同的领域,如药用作物,生物燃料作物,含有生物降级物质的作物等。到目前为止,第一代转基因作物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各大种子公司在深入开发第一代转基因产品的同时,也在把研发目标逐步转向第二代及第三代转基因产品。 3.美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转基因作物品种培育数量最多和商业化种植规模最大的国家。就种植规模看,自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化种植以来,美国每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都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据美国农业部统计,自1996年以来,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增长近36倍。其中,以头几年种植面积增长速度最快,如1997年、 1998年和1999年分别比上年增长441%、153%和40%;近年来增速趋缓,如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增幅仅分别为18%、9%和 5.3%。虽然近年来增长百分比不大,但就种植面积来说,美国仍是增长速度迅猛的国家。2003年全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4280万公顷,2004年 4760万公顷,2005年4980万公顷,平均每年都以超过200万公顷的速度增长。2006年全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460万公顷,占全美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12894万公顷)的42.3%,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10200万公顷)的53.5%。2006年全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较 2005年增长480万公顷,成为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就转基因作物的特性看,目前美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仍为第一代转基因作物,即输入特性基因作物。 就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品种看,目前,美国的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南瓜、木瓜、苜蓿等均有转基因品种种植。 转基因大豆一直是美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2006年种植面积达到2699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5860万公顷)的46%,占美国全部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0%。 转基因玉米是美国第二大转基因作物,其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6万公顷,增加到2006年的1959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2500万公顷)的78%,占美国全部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36%。 转基因棉花是美国第三大转基因作物,转基因棉花有抗除草剂、抗虫及抗除草剂和抗虫混合型3种产品,自2002年开始,混合型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开始不断增大,到2004年已经成为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2006年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达到513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1340万公顷)的38%,其中抗虫棉花111万公顷、抗除草剂棉花161万公顷、抗除草剂及抗虫混合基因棉花241万公顷。 4.美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 2007年是转基因作物商品化以来的第12个年头。在过去的11年中,无论是在转基因技术的研发、转基因作物的栽培,还是在转基因食品的推广等方面,美国一直引导着全球转基因技术的潮流。按当前的发展势头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仍将是转基因技术领域的火车头,引导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美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将持续扩大,在农作物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2)转基因作物所导入的外源性状由“单抗”逐渐向“双抗”或“多抗”发展 (3)转基因作物将逐步向第二代以及第三代发展 (4)转基因食品将有所增多 由转基因作物加工的食品称之为转基因食品。目前在美国广泛销售的转基因食品是由转基因大豆加工的大豆油。但出于安全性考虑,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监控及审批非常严格,致使目前很多转基因作物仍作为饲料及纤维制品来使用。 虽然目前对转基因食品还存在很大争议,但是转基因食品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却始终吸引着广大消费者。以含有维生素A的转基因稻米为例,这种稻米有助于缓解维生素A缺乏症和因此导致的失明等情况。虽然有反对的声音存在,但更多的人认为推广此类稻米势在必行。 在转基因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的不断深入,转基因食品逐步走向市场将是大势所趋。 基因治疗的困难和前景一、追溯基因治疗
1943年美国学者艾弗瑞 (Avery)等人证明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开创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从此,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如今,基因治疗的发展又成为基因生物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高技术。
近十年来,世界上已有近400个基因治疗方案开始用于临床,plVJm其中美国占了一大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不仅使人类认识了自身,而且成为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源头。
2000年法国巴黎内克尔儿童医院利用基因治疗使数名有免疫缺陷的婴儿恢复了正常的免疫功能,取得了基因治疗开展近十年来最大的成功。目前每年用于基因治疗上的总投资约10亿美元左右,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在欧洲。截止2001年9月,全世界已批准的基因治疗方案达到了596个,其中,癌症居基因治疗的首位,共376个方案,占总数的63.1%。预计2004年,世界上第一个用于治疗癌症的基因治疗产品将进入市常在巨大的医疗需求和治愈重大疾病潜力的驱动下,基因治疗产品的销售额将达36亿美元,估计每年增长约1倍, 2006年达到99亿美元,2010年基因治疗的市场将达到450亿美元左右。一些大的跨国制药公司瞄准了那些中、小型专门的基因治疗公司,纷纷与之形成战略合作,以便争夺未来的新产业领域和医药市场份额。
二、基因治疗在中国
1991年,我国科学家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血友病B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目前已有4名血友病患者接受了基因治疗,治疗后体内IX因子浓度上升,出血症状减轻,取得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随后,我国科学家利用胸腺激酶基因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基因治疗方案获准进入1期临床试验,初步的观察表明,生存期超过1年以上者占55%,其中 1例已超过三年半,至今仍未见肿瘤复发。此外,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外周梗塞性下肢血管病基因治疗方案也已获准进入临床试验。目前,我国已有6个基因治疗方案进入或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总的来看,我国基因治疗产业比美国落后了约4年,正处于成长阶段,绝大部分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仅有大约5个项目通过审批进入特批临床试验或I、Ⅱ期临床试验。
三、投资者关注基因项目
2001年是投资者投资行为较为理性的一年,企业的盈利能力、研究成果能否产业化已成为投资者进行价值判断的主要因素,高科技概念已不再为投资者热捧。
由于多数公司所研究的技术还处于基础研究及探索阶段,前景不明朗,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同时,也由于多数公司只有研发能力,而无营销、产业化能力,生物技术公司2001年亏损面高达80%。不少公司转而谋求多种方式的经营,但限于资金、技术、管理、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的发展举步为艰,甚至债务加重。
生物技术前一轮投资的经验教训,促使上市公司着眼于从产业源头投资、从项目孵化培育。基因是生物技术的产业源头,对基因组功能的研究,是生物技术公司发展的制高点,生物芯片与基因功能的研究相辅相成,既是基因研究的手段,又是基因研究成果产业化的应用。
1943年美国学者艾弗瑞 (Avery)等人证明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开创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从此,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如今,基因治疗的发展又成为基因生物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高技术。
近十年来,世界上已有近400个基因治疗方案开始用于临床,plVJm其中美国占了一大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不仅使人类认识了自身,而且成为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源头。
2000年法国巴黎内克尔儿童医院利用基因治疗使数名有免疫缺陷的婴儿恢复了正常的免疫功能,取得了基因治疗开展近十年来最大的成功。目前每年用于基因治疗上的总投资约10亿美元左右,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在欧洲。截止2001年9月,全世界已批准的基因治疗方案达到了596个,其中,癌症居基因治疗的首位,共376个方案,占总数的63.1%。预计2004年,世界上第一个用于治疗癌症的基因治疗产品将进入市常在巨大的医疗需求和治愈重大疾病潜力的驱动下,基因治疗产品的销售额将达36亿美元,估计每年增长约1倍, 2006年达到99亿美元,2010年基因治疗的市场将达到450亿美元左右。一些大的跨国制药公司瞄准了那些中、小型专门的基因治疗公司,纷纷与之形成战略合作,以便争夺未来的新产业领域和医药市场份额。
二、基因治疗在中国
1991年,我国科学家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血友病B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目前已有4名血友病患者接受了基因治疗,治疗后体内IX因子浓度上升,出血症状减轻,取得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随后,我国科学家利用胸腺激酶基因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基因治疗方案获准进入1期临床试验,初步的观察表明,生存期超过1年以上者占55%,其中 1例已超过三年半,至今仍未见肿瘤复发。此外,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外周梗塞性下肢血管病基因治疗方案也已获准进入临床试验。目前,我国已有6个基因治疗方案进入或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总的来看,我国基因治疗产业比美国落后了约4年,正处于成长阶段,绝大部分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仅有大约5个项目通过审批进入特批临床试验或I、Ⅱ期临床试验。
三、投资者关注基因项目
2001年是投资者投资行为较为理性的一年,企业的盈利能力、研究成果能否产业化已成为投资者进行价值判断的主要因素,高科技概念已不再为投资者热捧。
由于多数公司所研究的技术还处于基础研究及探索阶段,前景不明朗,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同时,也由于多数公司只有研发能力,而无营销、产业化能力,生物技术公司2001年亏损面高达80%。不少公司转而谋求多种方式的经营,但限于资金、技术、管理、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的发展举步为艰,甚至债务加重。
生物技术前一轮投资的经验教训,促使上市公司着眼于从产业源头投资、从项目孵化培育。基因是生物技术的产业源头,对基因组功能的研究,是生物技术公司发展的制高点,生物芯片与基因功能的研究相辅相成,既是基因研究的手段,又是基因研究成果产业化的应用。
我国的转基因农作物综述报告]
转基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Crops,以下简称GMO作物)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产物,是指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导入基因或基因嵌合体的作物。它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不确定性,突破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
1983年首例GMO作物在美国问世。1994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晚熟西红柿正式投放美国市场,开创了GMO作物商业应用的先河。如今,转基因作物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研究和争议的热点议题。各国在加大研究力度的同时,又开展了广泛的争议。赞同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上正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农业生产的一次新革命;而畏惧它的人则认为转基因作物的出现会带来难以预想的食品安全性和生态危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转基因作物已成为普及应用速度最快的农作物改良手段。笔者将从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简单综述。
1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
自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株问世以来,植物转基因研究迅速发展,各国政府及跨国公司均投入巨额资金从事基因克隆、植物转基因和转基因产品开发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国际上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植物已有超过35个科120多个种,它们主要集中在七大类农作物上,即: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南瓜、西葫芦和木瓜,2004年,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量大,占总面积的60%。从改良作物的目的性状来看,第一代的转基因作物,主要集中在培育抗除草剂或抗虫作物;第二代的转基因作物,主要集中在培育多抗转基因作物、抗性及品质优良的综合型转基因作物,也即将有相关转基因作物上市。
据美国农业生物技术国际服务组织(ISAAA)提供的最新数据表明,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实现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的百分增长率,转基因作物全球种植面积在1996年(170万hm2)--2004年(8100万hm2)的8年期间增加了47倍。主要种植转基因作物(>5万hm2)的国家数也逐年增加,现已从2003年的10个增加到2004年的14个。转基因种植面积占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国。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有17个国家近825万的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比2003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人数增加了近18%。他们多数是资源贫乏的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在这些国家中,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34%,转基因作物带来的巨大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从1996年到2004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累计达到38.5亿hm2,相当于美国或中国陆地耕地面积的40%或英国耕地面积的15倍,由此获得总价值240亿美元的转基因种子收益或其它附加值,保守估计,2005年转基因作物市场总收益将突破50亿美元大关,到2010年将有30个国家的1500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将达到1.5亿hm2。
2 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现状
2.1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推广一直处于领先位置。2004年,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canola)和棉花的种植面积为5860万hm2,占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72%。
培育抗除草剂作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各大农药公司或与有关的遗传单位合作研究开发。已商品化的有:抗草甘膦的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向日葵、甜菜、水稻;抗咪唑啉酮的玉米、油菜、甜菜、水稻;抗磺酰腺类的大豆、棉花;抗溴苯腈的棉花、烟草等。中国已获得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有抗Basta水稻、小麦、烟草。油菜、芝麻;抗阿特拉津大豆:抗溴苯腈油菜、小麦及抗草甘膦小麦等。
bar基因是迄今为止用得最多的一个抗除草剂基因,已成功地用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油菜等作物的转。另外,作为选择标记基因,抗草甘膦的aroA基因、抗溴苯腈的bxn基因和抗绿磺隆的csrl基因等也成功地用于不同作物的遗传转化。中国曹光诚等、傅荣昭等将抗除草剂基因bxn或bar与雄性不育基因TA29-barnase串联在一起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上,导入作物,实现了作物转基因雄性不育材料的保持。黄大年等也成功地将bar基因导入三系杂交水稻或二系杂交水稻的恢复系,用于生产具备抗除草剂特性的杂交水稻种子。
2.2 抗虫转基因作物
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危害是种植者和科学家所面临的一项恒久的挑战。转Bt基因作物是目前占比例最大的抗虫GMO作物,其研究和推广一直以来紧随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之后,2004年种植面积占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19%,共计1560万hm2。
1981年,第一个Bt毒素蛋白基因被克隆,至今已有近180个不同的Bt毒素蛋白基因被克隆。1987年6月,比利时的Montagu实验室用全长的CryIA(b)和前端缺失的CrylA(b)基因转化烟草,获得了抗烟草天蛾的植株,并证明前端缺失、只具有编码毒性蛋白区域的基因更利于抗虫基因的表达。Per日夏养花网lak等对CrylA(b)基因进行了改造,选用http://www.rixia.cc了植物偏爱的密码子,然后将改造的基因转入番茄和烟草中,结果GMO作物的Bt毒素蛋白表达量增加了http://www.rixia.cc30100倍。
利用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 inhibitor,PI)基因进行抗虫转基因植物育种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987年Hilder等首次将豌豆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psin Inhibitor,CpTI)基因转入烟草并获得抗虫植株。此后,有关利用PI基因获得抗虫GMO作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至少已有15种不同来来源的蛋白酶抑制剂的cDNA或基因被克隆,并转入不同的植物,其中大部分获得具有明显抗性的转基因植株。其中,转CpTI的杀虫效果最好,具有广谱抗虫性。
雪花莲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是第一个被发现受植物生长调节的凝集素,研究表明它对稻飞虱、叶蝉、蚜虫等同翅目害虫及线虫均有很好的毒杀作用。Hilder(1995)等将GNA基因导入烟草,对桃蚜的平均抑制率达50%。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已人工合成优化GNA基因,并与Bt构建成双价抗虫基因载体,获得了转双基因烟草和抗虫棉。
转基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Crops,以下简称GMO作物)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产物,是指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导入基因或基因嵌合体的作物。它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不确定性,突破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
1983年首例GMO作物在美国问世。1994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晚熟西红柿正式投放美国市场,开创了GMO作物商业应用的先河。如今,转基因作物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研究和争议的热点议题。各国在加大研究力度的同时,又开展了广泛的争议。赞同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上正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农业生产的一次新革命;而畏惧它的人则认为转基因作物的出现会带来难以预想的食品安全性和生态危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转基因作物已成为普及应用速度最快的农作物改良手段。笔者将从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简单综述。
1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
自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株问世以来,植物转基因研究迅速发展,各国政府及跨国公司均投入巨额资金从事基因克隆、植物转基因和转基因产品开发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国际上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植物已有超过35个科120多个种,它们主要集中在七大类农作物上,即: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南瓜、西葫芦和木瓜,2004年,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量大,占总面积的60%。从改良作物的目的性状来看,第一代的转基因作物,主要集中在培育抗除草剂或抗虫作物;第二代的转基因作物,主要集中在培育多抗转基因作物、抗性及品质优良的综合型转基因作物,也即将有相关转基因作物上市。
据美国农业生物技术国际服务组织(ISAAA)提供的最新数据表明,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实现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的百分增长率,转基因作物全球种植面积在1996年(170万hm2)--2004年(8100万hm2)的8年期间增加了47倍。主要种植转基因作物(>5万hm2)的国家数也逐年增加,现已从2003年的10个增加到2004年的14个。转基因种植面积占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国。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有17个国家近825万的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比2003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人数增加了近18%。他们多数是资源贫乏的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在这些国家中,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34%,转基因作物带来的巨大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从1996年到2004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累计达到38.5亿hm2,相当于美国或中国陆地耕地面积的40%或英国耕地面积的15倍,由此获得总价值240亿美元的转基因种子收益或其它附加值,保守估计,2005年转基因作物市场总收益将突破50亿美元大关,到2010年将有30个国家的1500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将达到1.5亿hm2。
2 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现状
2.1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推广一直处于领先位置。2004年,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canola)和棉花的种植面积为5860万hm2,占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72%。
培育抗除草剂作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各大农药公司或与有关的遗传单位合作研究开发。已商品化的有:抗草甘膦的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向日葵、甜菜、水稻;抗咪唑啉酮的玉米、油菜、甜菜、水稻;抗磺酰腺类的大豆、棉花;抗溴苯腈的棉花、烟草等。中国已获得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有抗Basta水稻、小麦、烟草。油菜、芝麻;抗阿特拉津大豆:抗溴苯腈油菜、小麦及抗草甘膦小麦等。
bar基因是迄今为止用得最多的一个抗除草剂基因,已成功地用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油菜等作物的转。另外,作为选择标记基因,抗草甘膦的aroA基因、抗溴苯腈的bxn基因和抗绿磺隆的csrl基因等也成功地用于不同作物的遗传转化。中国曹光诚等、傅荣昭等将抗除草剂基因bxn或bar与雄性不育基因TA29-barnase串联在一起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上,导入作物,实现了作物转基因雄性不育材料的保持。黄大年等也成功地将bar基因导入三系杂交水稻或二系杂交水稻的恢复系,用于生产具备抗除草剂特性的杂交水稻种子。
2.2 抗虫转基因作物
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危害是种植者和科学家所面临的一项恒久的挑战。转Bt基因作物是目前占比例最大的抗虫GMO作物,其研究和推广一直以来紧随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之后,2004年种植面积占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19%,共计1560万hm2。
1981年,第一个Bt毒素蛋白基因被克隆,至今已有近180个不同的Bt毒素蛋白基因被克隆。1987年6月,比利时的Montagu实验室用全长的CryIA(b)和前端缺失的CrylA(b)基因转化烟草,获得了抗烟草天蛾的植株,并证明前端缺失、只具有编码毒性蛋白区域的基因更利于抗虫基因的表达。Per日夏养花网lak等对CrylA(b)基因进行了改造,选用http://www.rixia.cc了植物偏爱的密码子,然后将改造的基因转入番茄和烟草中,结果GMO作物的Bt毒素蛋白表达量增加了http://www.rixia.cc30100倍。
利用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 inhibitor,PI)基因进行抗虫转基因植物育种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987年Hilder等首次将豌豆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psin Inhibitor,CpTI)基因转入烟草并获得抗虫植株。此后,有关利用PI基因获得抗虫GMO作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至少已有15种不同来来源的蛋白酶抑制剂的cDNA或基因被克隆,并转入不同的植物,其中大部分获得具有明显抗性的转基因植株。其中,转CpTI的杀虫效果最好,具有广谱抗虫性。
雪花莲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是第一个被发现受植物生长调节的凝集素,研究表明它对稻飞虱、叶蝉、蚜虫等同翅目害虫及线虫均有很好的毒杀作用。Hilder(1995)等将GNA基因导入烟草,对桃蚜的平均抑制率达50%。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已人工合成优化GNA基因,并与Bt构建成双价抗虫基因载体,获得了转双基因烟草和抗虫棉。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转基因食品现在在中国占据了多少市场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4547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