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种植小麦,抽穗期有哪些病虫害?农户们该如何防治呢?

2022-04-27 09:18:56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62

小麦的抽穗扬花期需要注意什么病害?有什么防治方法?

小麦的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时期,更是小麦增产的关键。在此时期,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期,因此,小麦增产在此时期的意义在于如何全方面的保护小麦,使其完成最后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如遇接连的阴雨天气,就很可能引起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的大面积流行;小麦穗蚜最易暴发,往往发生速度快、发生面积大而危害最严重。在此时期增产的方法就是将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或微肥)等混配后进行一次性的施药,不过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就是喷施高收增产套餐(一袋兑水两桶喷施1亩地),促进小麦增产。

小麦主要病虫害的病症及防治措施?

一、小麦赤霉病

1:危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可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在我县主要以穗腐为主,初在颖壳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

2:发生时期

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

3:防治措施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75公斤常量喷雾,在小麦扬花始期喷施一次,间隔5~7天再喷施一次。

二、小麦白粉病

1:危害症状

该病可侵染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2:发生时期

小麦白粉病在我县一般于4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下旬至成熟为流行期。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可引起白粉病严重流行;小麦群体过大、不合理施肥特别是偏施氮肥的田块会加重病害发生。

3:防治措施

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100克,加水45~75

公斤常量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防2~3次。

三、小麦纹枯病

1:危害症状

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严重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在茎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

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后期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

2:发生时期

小麦播种后便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发病适温为日均温20~25℃;在春季2月中下至

4月上旬,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到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病情指数上升;5月上中旬以后,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

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

2:防治措施

⑴农业防治。选用丰产性能好,抗(耐)性强的或轻感病的良种,增施腐

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增

强抗病力。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田间杂草。

雨后及时排水。

⑵化学防治。①播前药剂拌种:每10公斤麦种用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5克或2.5%适乐时乳油10~20毫升进行拌种。②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当病株率达15%时,亩用12.5%禾果利30~60克或15%粉锈宁100克加20%的井岗霉素25~50克兑水45~7公斤对小麦茎基部进行喷洒,隔7~10天再喷洒一次,连喷2~3次。

四、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为普遍且严重,也是我国冬小麦重要的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在我县主要发生的有条锈病和叶锈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一旦流行,就会迅速扩展蔓延,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1:症状特征

小麦锈病的主要症状是“条锈成行叶锈乱”。具体区分为:小麦叶锈病,夏孢子堆发生在叶片上,夏孢子堆小,橙黄色,圆形至长椭圆形,不规则排列;冬孢子堆主要在叶背面和叶鞘,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散生,埋于表皮下,有依麦秆纵向排列成行的趋向。小麦条锈病,以为害叶片为主,也可侵染叶鞘、茎秆和穗部;叶片上夏孢子堆较小,鲜黄色,狭长型至椭圆形,排列展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至第1—2节,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发育温限3~35℃,适宜温度19~24℃。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较轻。根系发达品种抗病较强,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发病。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2:防治措施

根据小麦全蚀病发生危害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加强小麦全蚀病监测,防治上要坚持以麦播前土壤、种子处理和病残体为主,早春喷药防治为辅,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加大综防统治力度,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⑴加强监控

一是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混杂在小麦种子间的病残体是小麦全蚀病远距离传播到新区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小麦良种繁育田要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制度,严禁在发生小麦全蚀病的田块繁育种子,从外地调入我县的种子必须随车携带植物检疫证书,必要时进行复检,

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扩展蔓延。二是及时开展疫情普查。每年于5月中下旬,组织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小麦种植区进行全面普查,调查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为有的放矢地开展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⑵农业防治

①病残体。在收获前首先将病区死亡麦株全部拔除焚烧,留茬16厘米以上机割,麦茬拔除焚烧,单收单打,麦粒不作种子,秸秆要经高温发酵后作粪肥。

②合理轮作。发病地块合理轮作可延缓病害扩展蔓延,坚持1—2年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一次,如棉花、花生、大豆、红薯、蔬菜等。

③加强田间管理。播期适当推迟,缩短病菌侵染期;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自身抗性;加强对病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减少病菌寄主。

⑶化学防治

①土壤处理。对重病田于犁地前,每亩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2.5公斤拌细土20公斤进行土壤处理,病区用药量要适当加大。

②种子处理。小麦播种前每10公斤麦种用3%敌萎丹50—60毫升或2.5%适乐时15—20毫升或2%立克秀10—15克等进行拌种处理。

③早春喷药。早春每亩用12.5%禾果利20—30克或15%三唑酮100—150克。

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小麦的主要虫害有:麦蚜、麦蜘蛛、小麦吸浆虫、麦叶蜂、黏虫和地下害虫(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
1.麦蚜 麦蚜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从小麦苗期到乳熟期都可危害,刺吸小麦汁液,造成严重减产。麦蚜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病。
麦蚜在温暖地区可全年发生孤雌生殖。危害小麦的蚜虫有很多种,但主要是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及玉米蚜三种。这三种蚜虫均以成虫或若虫刺吸叶、茎秆、嫩穗中的汁液,影响小麦的正常发育。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终年在麦田或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玉米蚜冬季以卵在苹果属的果树上越冬,早春繁殖危害麦田或禾本科杂草。小麦苗期,一般麦二叉蚜发生最多,灌浆后即迁飞到杂草上寄生,因麦二叉蚜怕光,一般分布在叶片背面;长管蚜不怕光,一般分布在叶片正面,抽穗灌浆后往往群集于穗上危害。玉米蚜也怕光,喜潮湿,多集中在植株下部及叶鞘中间,危害茎秆。
防治方法:适期冬灌和早春划锄镇压,减少冬春季麦蚜的繁殖基数;保护利用天敌,实行小麦油菜、小麦绿肥间作种植,增加天敌数量,并诱集天敌向麦株转移;返青期肥水要避开瓢虫产卵盛期,保护瓢虫卵和幼虫;严格掌握害虫防治指标和天敌利用指标,减轻对天敌的杀伤。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防治麦蚜的关键时期。可用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加3%天达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作植株喷雾,防效可达95%以上;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10~12克,对水15~30千克喷雾,防效达90%以上,对天敌基本无害。尿洗合剂(尿素洗衣粉和水之比为1∶1∶300~500)喷雾,具有较好的灭蚜效果。抗蚜威(群蚜威)对蚜虫有特效,防治对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蚜虫有良好的效果,且对叶片背面的麦二叉蚜也有防治效果。使用方法是www.rixia.cc:亩用50%可湿性粉剂 4~8克,兑水20~50千克均匀喷雾,残效期7~10天。对瓢虫、草蛉等主要天敌安全无害。
2.地下害虫 对小麦危害较大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
防治方法:
①播种期药剂拌种防治:用48%天达毒死蜱长效缓释乳油0.4千克,或20%毒辛乳油0.5千克,或50%辛硫磷0.5千克,拌小麦种250~500千克,堆闷3~4个小时后播种,可有效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img class="scrollLoading" src="http://47.94.224.236/baidu/datianzuowukonghaizengshoujishuwenda/19787109123373010002_38_1②根部灌药:苗期害虫猖獗时,可用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20%毒辛乳油,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灌根。8~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杀灭地老虎效果达90%以上,还可兼治蛴螬和金针虫。
③撒施毒土: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日夏养花网0.1千克,拌细沙或细土25~30千克施入土中,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
④诱杀成虫:于成虫盛发期置黑光灯进行诱杀;用1千克40%乐果乳油或90%敌百虫,对水适量,拌10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豆饼等饵料,每亩1~1.5千克。
3.小麦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红蜘蛛,也称麦蜘蛛、火龙、红旱、麦虱子等,主要有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两种。
(1)分布区域 麦圆蜘蛛多发生在北纬37度以南各省,如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四川、陕西等地。麦长腿蜘蛛主要发生于黄河以北至长城以南地区,如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
(2)形态特征麦圆蜘蛛:
①成虫:雌成虫体卵圆形,体长0.6~0.98毫米,体宽0.43~0.65毫米,体黑褐色,体背有横刻纹8条,在体背后部有隆起的肛门。足4对,第1对足最长。
②卵:麦粒状,长约0.2毫米,宽约0.1~0.14毫米,初产暗红色,以后渐变淡红色,上有五角形网纹。
③幼虫和若虫:初孵幼螨足3对,等长,身体、口器及足均为红褐色,取食后渐变为暗绿色。幼虫蜕皮后即进入若虫期,足4对,体形与成虫大体相似。
麦长腿蜘蛛:www.rixia.cc
①成虫:雌成虫形似葫芦状,黑褐色,体长0.6毫米,宽约0.45毫米。体背有不太明显的指纹状斑。背刚毛短,共13对,纺锤形,足4对,红或橙黄色,均细长。第1对足特别发达。中垫爪状,具2列黏毛。
②卵:越夏卵呈圆柱形,橙红色,直径0.18毫米,卵壳表面被有白色蜡质,卵的顶部覆盖白色蜡质物,形似草帽状。卵顶有放射形条纹。非越夏卵呈球形,红色,直径约0.15毫米。初孵时为鲜红色,取食后变为黑褐色,若虫期足4对,体较长。
(3)危害作物 小麦、大麦、豌豆、苜蓿、杂草。
(4)危害症状 麦蜘蛛春秋两季危害麦苗,成、若虫都可危害,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发育不良,重者干枯死亡。
(5)发生特点 麦长腿蜘蛛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和卵越冬,翌年3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卵也陆续孵化,4~5月进入繁殖及危害盛期。5月中下旬成虫大量产卵越夏。10月上中旬越夏卵陆续孵化危害麦苗,完成一世代需24~26天。麦圆蜘蛛1年发生2~3代,以成、若虫和卵在麦株及杂草上越冬。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虫量大,危害重,4月下旬虫口消退。越夏卵10月开始孵化危害秋苗。每雌平均可产卵20余粒,完成1代需46~80天。两种麦蜘蛛均以孤雌生殖为主。
麦长腿蜘蛛喜干旱,生存适温为15~20℃,最适相对湿度在50%以下。麦圆蜘蛛多在早8、9点以前和下午4、5点以后活动。不耐干旱,生活适温8~15℃,适宜湿度在80%以上。遇大风多隐藏在麦丛下部。
(6)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采用轮作倒茬,合理灌溉,麦收后浅耕灭茬等降低虫源。
②化学防治:2.0%天达阿维菌素或15%哒螨灵乳油20毫升/亩;15%扫螨净乳油15~20毫升/亩,任选一种兑水30~45千克常规喷雾。
4.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吸浆虫又称麦蛆,有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两种,分布区域广泛,几乎遍布整个小麦产区,其发生轻重与小麦品种、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天敌等因素有关,其中与小麦品种、气候条件、防治适期最为密切。
(1)形态特征红吸浆虫:
①成虫:体长2~2.5毫米,翅展约5毫米,体橘红色。雄虫触角14节,因每节有2等长的结,每个结上有1圈长环状毛,看似26节;抱雌器基节有齿,端节细,腹瓣狭,比背瓣长,前端有浅刻。雌虫触角每节只1结,环状毛极短。产卵器不长,伸出时不超过腹长之半,末端有2瓣。
②卵:大小约0.32毫米0.08毫米,长卵形,末端无附属物。
③幼虫:体长3~3.5毫米,橙黄色,体表有鳞状突起,前胸腹面有Y形剑骨片,前端有锐角深陷,末节末端有4个突起。
④蛹:体橘红色,头部前1对毛较短。
黄吸浆虫:
①成虫:与红吸浆虫相似,主要区别为体鲜黄色,雄虫抱雌器基节无齿;雌虫产卵器很长,伸出时同身体一样长。
②卵:大小为0.25毫米0.068毫米,末端有透明带状附属物,约与卵等长。
③幼虫:体长2~2.5毫米,黄绿色,入土后为鲜黄色,体表光滑,剑骨片前端有弧形浅裂,末节末端有2个突起。
④蛹:体鲜黄色,头部前1对毛较长。
(2)危害作物 小麦、大麦、黑麦、鹅冠草。
(3)危害症状 两种吸浆虫均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大发生年可形成全田毁灭。颗粒无收。
(4)发生特点 两种吸浆虫基本上都是1年发生1代,以成长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和越冬,翌年春季小麦拔节前后,有足够的雨水时越冬幼虫开始移向土表,小麦孕穗期,幼虫逐渐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盛发,并产卵于麦穗上。
(5)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
A.选用抗虫品种。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B.轮作倒茬。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大蒜、圆葱和水稻等作物轮作,可减轻危害。
②化学防治A.土壤处理:
时间:第一次在小麦播种前,最后一次浅耕时;第二次在小麦拔节期;第三次在小麦孕穗期。
药剂:用48%天达毒死蜱长效缓释乳油,或20%毒辛乳油150毫升,加水5千克喷在20~25千克的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施用,边撒边耕,翻入土中。
B.成株期药剂防治:在小麦抽穗至开花前,用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或用2%天达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或用48%天达毒死蜱长效缓释乳油1000倍液,或用4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3%天达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加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等喷雾。
5.麦叶蜂的发生与防治 麦叶蜂又称齐头虫、小黏虫、青布袋虫,主要有小麦叶蜂和大麦叶蜂两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麦区。
(1)形态特征①成虫:体长8~9.8毫米,雄体略小,黑色,微带蓝光,后胸两侧各有1白斑。翅透明膜质。
②卵:肾形,扁平,淡黄色,表面光滑。
③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8毫米,圆筒形,胸部粗,腹部较细,胸腹各节均有横皱纹。
④蛹:长9.8毫米,雄蛹略小,淡黄到棕黑色。腹部细小,末端分叉。
大麦叶蜂,各虫态基本与小麦叶蜂相似,只成虫中胸黑色,盾板两侧赤褐色。
(2)危害作物 大麦、小麦。
(3)危害症状 麦叶蜂以幼虫危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成缺刻,重者可将叶尖全部吃光。
(4)发生规律 麦叶蜂在北方麦区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20厘米深处越冬,翌年3月气温回升后开始羽化,成虫用锯状产卵器将卵产在叶片主脉旁边的组织中,成串产下。叶面上出现长2厘米、宽1厘米突起。每叶产卵1~2粒或6粒。卵期10天。幼虫有假死性,1~2龄期危害叶片,3龄后怕光,白天伏在麦丛中,傍晚后危害,4龄幼虫食量增大,虫口密度大时,可将麦叶吃光,一般4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入土作茧休眠至9、10月才蜕皮化蛹越冬。麦叶蜂在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水分充足,春季气温温度、土壤湿度大,适其发生,危害重。沙质土壤麦田比黏性土受害重。
(5)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在种麦前深耕时,可把土中休眠的幼虫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以致死亡,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进行稻麦倒茬,可消灭危害。
②药剂防治:每亩用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每亩20毫升加水30千克做地上部均匀喷雾,或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早、晚进行喷洒。
③人工捕打:利用麦叶蜂幼虫的假死习性,傍晚时进行捕打。
6.小麦黏虫的防治 黏虫又名东方黏虫,俗称剃枝虫、行军虫、五色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我国有黏虫类害虫60余种,较常见的还有劳氏黏虫、白脉黏虫等,在南方与黏虫混合发生,但数量、危害一般不及黏虫,在北方各地虽有分布,但较少见。
(1)危害对象 有34科89种植物之多。在南方稻区,秋季主要危害晚稻,冬春季危害小麦;北方则主要危害小麦、玉米、谷子、高粱、青稞等,亦危害禾本科牧草。
(2)危害特点 低龄时咬食叶肉,使叶片形成透明条纹状斑纹,3龄后沿叶缘啃食小麦叶片成缺刻,严重时将小麦吃成光秆,穗期可咬断穗子或咬食小枝梗,引起大量落粒。大发生时可在1~2天内吃光成片作物,造成严重损失。
(3)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0毫米,淡黄褐色或灰褐色。前翅中央前缘各有2个淡黄色圆斑,外侧圆斑后方有1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1小黑点,顶角具1条伸向后缘的黑色斜纹。卵馒头形,单层成行排成卵块。幼虫6龄,体色变异大,腹足4对。高龄幼虫头部沿蜕裂线有棕黑色八字纹,体背具各色纵条纹,背中线白色较细,两边为黑细线,亚背线红褐色,上下镶灰白色细条,气门线黄色,上下具白色带纹。蛹长19~23毫米,红褐色。
(4)发生规律 黏虫是典型的迁飞性害虫,每年3月份至8月中旬顺气流由南往偏北方向迁飞,8月下旬至9月份又随偏北气流南迁。国内由南到北每年依次发生8~2代。在我国东半部,北纬27度以南1年发生6~8代,以秋季危害晚稻世代和冬季危害小麦世代发生较多;北纬27~33度地区1年发生5~6代,以秋季危害晚稻世代发生较多;北纬33~36度地区1年发生4~5代,以春季危害小麦世代发生较多;北纬36~39度地区1年发生3~4代,以秋季世代发生较多,危害麦、玉米、粟、稻等;北纬39度以北1年发生2~3代,以夏季世代发生较多,危害麦、粟、玉米、高粱及牧草等。在1月等温线0℃(北纬33度以北地区)不能越冬,每年由南方迁入;1月等温线0~8℃(北纬33~27度北半部)多以幼虫或蛹在稻茬、稻田埂、稻草堆、菰丛、莲台、杂草等处越冬,南半部多以幼虫在麦田杂草地越冬,但数量较少;1月等温线8℃(约北纬27度以南)可终年繁殖,主要在小麦田越冬危害。
(5)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在成虫产卵盛期前选叶片完整、不霉烂的稻草8~10根扎成一小把,每亩30~5日夏养花网0把,每隔5~7天更换一次(若草把经用药剂浸泡可减少换把次数),可显著减少田间虫口密度。幼虫发生期间放鸭啄食。
②物理防治: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效果非常好。
③药物防治:重发麦田,幼虫低龄期(2龄、3龄高峰期),选用25%天达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或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的杀虫双水剂200~400倍液,按每亩加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

小麦高产有哪些管理技巧?农户应该如何防治病虫害出现?

小麦白粉病是在小麦抽穗期发病率较高的病害之一,若是能够提前预防效果更好,小麦一旦发生白粉病可用醚菌酯、咪鲜胺等药剂进行控制,病发时防治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必须做好赤霉病病的防治,建议在扬花初期使用戊唑醇.多菌灵、戊唑醇.咪鲜胺、氟环唑.多菌灵、丙硫唑、丙硫菌唑等进行防治!小麦的纹枯病在小麦的每个生育期都有危害,在谷雨期间发生纹枯病可导致颈部腐烂,后期容易倒伏,严重的引起不抽穗,结实减少,籽粒瘪瘦,形成枯白穗。锈病一般暴发于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应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排水通风,如遇锈病暴发第一时间喷洒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

小麦的病虫害有,麦蚜虫,小麦吸浆虫,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等!我个人觉得针对这个时期,一定要结合一喷三防来综合防治!可以极大的提高防治的效果,在前期预防上主要是种子播种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合理的田间日常管理。对蚜虫防治重点是小麦抽穗时期,此时可采用的防治农药有很多种,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用药。

蚜虫是危害小麦穗部的主要和常见的害虫,它以成虫、幼虫吸取小麦汁液进行危害;另外,蚜虫还可分泌出蜜露,滴落在叶片后,严重污染叶片,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对小麦危害较大。在防治时一定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种类、特点以及小麦穗期容易遭受干热风危害的特点,有针对行的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防治小麦红蜘蛛,小麦蜘蛛在上午10:00以前或下午4:00以后活动旺盛,此时防治效果较好,可用阿维菌素或联苯菊酯,兑水喷雾防治。

要选择优质的种子、肥沃的土地、频繁的施肥和浇水,首先农民要选择抗灾能力强的种子;其次,播种时要均匀喷洒药物,防止虫害http://www.rixia.cc泛滥;更重要的是,他们应该更多地了解疾病,防止疾病的出现。
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要及时浇水及时上肥,然后还要用药打虫子。因为小麦的种植过程中也很辛苦,只要有技巧去护理,小麦都能高产。
要选优质种子,土地肥沃,勤施肥浇水,首先农户要选择那些抗病灾害能力强的种子,其次在播种的时候要均匀喷洒药物,防止虫害泛滥,更重要的是多学习虫病知识,防止病害出现。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种植小麦,抽穗期有哪些病虫害?农户们该如何防治呢?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44166.html

上一篇:你的盒子里是什么请帮我翻译出来.

下一篇:请问这个是郭德纲哪个相声段子里面的~~~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