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描写秋天的诗以及赏析

2022-04-24 14:59:01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10

描写秋天的诗(一定有赏析和主题思想)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萚:飘落的枯叶。女:同“汝”,你;此处指飘落的枯叶。漂:同“飘”,吹。
落叶啊落叶啊,秋风吹你……落叶啊落叶啊,秋风飘你
《诗经郑风萚兮》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
《诗经小雅四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kVTDVQH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叶子的离开
是风的追求
还是树的不挽留?

描写秋天的诗句赏析

一定要赏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http://www.rixia.cc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回答者: 119.85.141.* 2009-10-21 19:14

分类上升达人排行榜
用户名 动态 上周上升
格拉齐阿 1149
深秋枯叶 944
长沙码子 834
白羽千千 641
ckmx123 635
更多>>

订阅该问题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诗圣”杜甫写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大风、急流写出了秋天的大气、高远,空旷,寂寥,读后如临其境,荡气回肠。

李商隐写到:“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昔日的风光与美丽已不在,所能留下的只是对往事的回忆,而到秋雨来临,叶残枝败,却让我们听到了生命的顽强挺立和对生命执著的热爱。枯荷表现的是荷之残存生命的一刻,在秋气的严逼中傲然挺立,为生命的瞬间抗争着,仍以它瘦弱的身躯承接着雨滴,奏出生命的最后乐章。

杜牧写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满山的红叶一扫古诗中的肃杀凄凉,写出了秋天的另外一种风景。
此诗描写了深秋时节,江上白波涌起,而烟雨飘飘,天色阴暗,江上顿时给人沉沉的感觉。那滚滚的江水挟着深秋的寒气,风寒水冷,吴楚一带,秋意盎然。而两岸山峦经秋意的感染,树叶也被秋霜染成金黄,那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起,零落在秋山之坡,飘忽在秋水之上。
树林里、天空中,一行行大雁南归,时起的雁声萦绕在天宇之间,萦绕在人们心头。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景物:空中,雁鸣阵阵,江上,白波涌起,四面,烟雨迷蒙,地上,落叶萧萧,多层面的渲染,秋的韵味就显得浓浓的足足的,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和效果。
此诗一、二两句,就给人开阔辽远之感:吴头楚尾,是春秋时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在今江西省北部,那里,地域辽阔,山水相接,烟雨迷茫,江涛奔涌,此境此景,诗人非常激赏,足现其心胸之开阔,意境之开朗。

描写秋天的诗句,有赏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www.rixia.cc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日夏养花网《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www.rixia.cc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 "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米芾(1051--1107),字元璋,襄阳人。官至礼部员外郎。能为诗文,尤长于翰墨,书法为宋代大家。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参考资料: http://gd.sohu.com/20050711/n226268870.shtml
回答者:niupa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9-17 13:31
中秋佳节,思国思乡缠绕心间。对每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明月的光辉不分界限,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抚慰,正如祖国对她人民的关怀,不会因远隔重洋而忽略。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 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 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
元 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秋凉晚步》
宋代: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赏析:
向来诗人容易悲愁,秋风飒飒,秋雨萧萧,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冷落。而杨万里在《秋凉晚步》诗中却说:“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评:像这样写春天、写秋天,就写出了新意。
2、《秋夜曲》
唐代: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赏析: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
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3.《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7.《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8.《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9.《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0.《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求描写秋天的诗文及其赏析

1、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2、秋夕

  作者:杜牧

  yn zh qi gung lng hu png

  银 烛 秋 光 冷 画 屏 ,

  qng lu xio shn p li yng

  轻 罗 小 扇 扑 流 萤 。

  tin ji y s ling r shu

  天 阶 夜 色 凉 如 水 ,

  zu kn qin ni zh n xng

  坐 看 牵 牛 织 女 星 。

  作者背景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词释义

  秋夕: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银烛:白色的蜡烛。

  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萤:萤火虫。

  天阶:皇宫中的石阶。

  古诗今译

  烛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画屏,轻举罗扇追赶飞舞的流萤。夜色如水透着逼人的凉寒,独自坐看牵牛和织女双星。

  名句赏析——“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独自坐在石阶上眺望牛郎织女星。牛郎织女虽然远隔天河,但毕竟还能遥遥相望,毕竟还有一年一夕的相会,而自己呢?主人公坐看双星的动作暗示了她哀怨与期望交织的心理活动。 3、秋风引

  作者: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 “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描写秋天的诗以及赏析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42843.html

上一篇:体育生多少分能上二本?

下一篇:宿迁宿城区小学数学教师招聘笔试考什么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