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生物学特性有什么?
蚯蚓的身体特征是什么
2、生理特征:无眼睛,但有能感觉光亮细胞,无耳朵,触觉器发达,对地面震动、噪声、光亮和黑暗,能敏感反日夏养花网应。
3、喜阴暗:蚯蚓属夜行性动物。
4、喜潮湿: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
5、喜安静: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
6、喜温:蚯蚓喜欢比较高的温度。
7、喜带甜、酸味:蚯蚓是杂食性动物,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
8、喜同代同居:蚯蚓喜欢同代同居。
9、怕光:蚯蚓为负趋光性, 趋向弱光。
10、怕震动: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 而且不能震动。
11、怕水浸泡: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环境, 但是怕在水中浸泡。
12、怕闷气: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
13、怕农药:使用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
14、怕酸碱: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
红蚯蚓幼虫的生物学特性
蚯蚓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因生活环境不同,分陆栖蚯蚓和水栖蚯蚓(水蚯蚓)两大类。目前 全世界已知的蚯蚓有2700多种,我国蚯蚓品种有160多种,但可供养殖的种类不多,陆栖蚯 蚓主要是正蚓科爱胜蚓属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 Savigny),俗称 红蚯蚓,在我国分布很广。七十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也属此品种,一般体长50 -90mm,体宽3-5mm,成蚓体重0.45-1.12g,体色紫红,但也随饲料、水份、光照 的不同体色有深浅变化。此类蚯蚓有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易于高密度饲养,单位面积产 量高等优点,是人工养殖首选品种。
2、日夏养花网生活习性
蚯蚓属腐食性动物,怕光、怕震动、怕高温严寒,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通气、富含大量 有机质的土壤里,难以在一般耕地、红壤中见到。蚯蚓正常活动的温度为5-35℃,生长适 宜温度为18-25℃,蚓床基料适宜含水量为30%-50%(用手轻捏粪料指缝间有水滴流出则其 含水量为40%左右),适宜的pH值为6-8。
3、蚯蚓繁殖
蚯蚓属雌雄同体,但须异体交配才能繁殖,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一周后各自 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湿度、温度等有很大关系。当温度18-25℃,湿度30%-50%,通风条件 好时,一般3-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于35℃或低于13℃时,产卵数量明显减少。卵茧孵 化适宜温度为18-25℃,此时孵化时间短,约20天左右,孵化率高。每个卵茧内一般含幼蚓 2-4条,少的1条,多的5-6条,刚孵出的幼蚓细白如线,经40-50天的饲养生长达到性成 熟。蚯蚓繁殖的高峰期8个月左右,1-1.5年后开始衰老死亡。
4、蚯蚓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蚯蚓,对周围环境的选择和适宜情况也不同,往往各有所长。要根据养殖的目的和其他情况选择养殖蚓种。环毛属蚯蚓、背暗异唇蚓、赤子爱胜蚓、红正蚓等,生长发育快,较易饲养, 用途较大。特别是赤子爱胜蚓,不仅易饲养,繁殖能力强,而且蛋白质含量高,可作人类的美味食品。至于药用,长期以来,人们多用直隶环毛蚓、秉氏环毛蚓、参环毛蚓和背暗异唇蚓等蚓种。若要利用蚯蚓改良土壤,更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择蚓种。微小双胸蚓、爱胜双胸蚓等适于在PH3.7-4.7 的酸性土壤中生活,而且耐寒、喜水,因此可用来改造北方土壤偏酸、含水量大、阴凉的泥炭沼泽地。背暗异唇蚓、威廉环毛蚓、微小双胸蚓和通俗环毛蚓喜水, 适于在地下水位高或江、湖、水库、河沟等水边潮湿土壤中生活。那些水位低的干旱地区,可以考虑饲养耐旱的杜拉蚓。在砂质土壤地区,可养殖喜欢砂居的湖北环毛蚓和双颐环毛蚓。
蚯蚓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一般在10-30厘米深的疏松土壤里。蚯蚓一般会灰色或棕色,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身体分节但不分区,雌雄同体,生殖腺1-2对,喜欢以腐烂的植物或其他有机物为食。
蚯蚓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全部过程。生活史包括一个生殖细胞的发生、形成和受精,到成体的衰老、死亡。人为地一般分为蚓茧形成、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三个阶段。土壤是野生蚯蚓的食物来源,又是它栖息的场所。
土壤包含着蚯蚓生活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各种生态因子对蚯蚓有着错综复杂的影响。从全国来看,蚯蚓的分布、密度随着地区、土壤类型、季节、温度和有机质的数量而有较大的差异。
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有三:消费者、分解者和调节者。通常认为,它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不重要。进入分解子系统的能量一般只有3–6%被蚯蚓消耗;但若加上它在排泄物和蚓茧中所耗的能量,蚯蚓在系统能量传递中的作用会更大。
蚯蚓通过取食、掘穴和排泄等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特性产生影响,这些因素也反过来影响蚯蚓本身。蚯蚓及其活动在其体内外形成众多的“蚓触圈”,即蚓丘、洞穴、滞育室、地上和地下排泄物,从而对土壤孔隙、团聚体的形成,成土作用和凋落物破碎等过程产生影响。
蚯蚓的特点:身体呈圆筒状(与线形动物的圆柱形区别);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体表裸露,无角质层。
喜阴暗、潮湿,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日夏养花网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http://www.rixia.cc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
营养价值
利用蚯蚓自身的酶系在一定条件下使之自溶,得到蚯蚓自溶液,提取率一般为75%以上,蛋白质占干重的56%-65%,游离氨基酸含量50-70g/L,含10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上述指标均高于大豆蛋白。
蚯蚓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特别是具有抗癌、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养颜等作用的亚油酸含量更高,非常适应现代人追求的营养时尚,还具有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十三羧酸。以农副产品为饲料养殖的蚯蚓可作为高营养的安全食品资源。
蚯蚓的外形特点是什么?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及其前的口前叶组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围口节为第 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无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体壁内的刚毛囊中。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外形:红色, 黑色等 爬行速度中等。 共两节,头短尾较长。 生活环境:热带、亚热带地区 。土壤肥沃湿润。雨天可自动爬出地面。
蚯蚓的形态是什么
蚯蚓的特点
蚯蚓生活上的特点:
1、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喜欢肥沃的土壤。
2、喜欢安静的地方,忌吵闹。
3、喜欢温暖害怕严寒,在低于8度的天气下蚯蚓是停止生长发育的。
4、蚯蚓还是喜欢独居的动物,长辈尤其不喜欢与从多小辈长时相处。
蚯蚓生理上的特点:
1、怕强光。
2、怕震动,这一点与蚯蚓喜欢安静有异曲同工之处。
3 、怕水,蚯蚓不能长时间的浸泡于水中。
4、怕辣等刺激性东西。
5、怕极端天气,过热与过冷对蚯蚓的影响都十分大。
6、蚯蚓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蚯蚓外在的特点:
1、身体呈圆筒型,两侧对称,环节状。
2、蚯蚓无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体表裸露,无角质层。
3、颜色有褐色,土黄色,黑棕色等。
扩展资料:
蚯蚓对土壤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被赞为天然的土壤卫士,又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动在其体内外形成众多的反应圈,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产生影响。
同时,蚯蚓不光自身土壤有影响,蚯蚓所排出来的物质粪便也对土壤及农作物有益,蚯蚓粪主要用于生物肥、改善土壤、解毒、吸附剂、预防病虫害等方面。
除了以上两种功能,蚯蚓远在古代就被利用为人类治病。中医中蚯蚓称为地龙,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在《本草纲目》虫部中有40多种药用作用。现代中药科技中,地龙也被广泛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蚯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医专家解读《女医明妃传》药方
蚯蚓的特点
1、光线。蚯蚓对光线非常敏感,它喜欢在阴暗、潮湿、肥沃的土壤中生活,怕光怕震动,活动几乎是昼伏夜出,经常在月夜、清晨和黄昏时爬到地面觅食。蚯蚓的平均寿命为3年。
2、繁殖。蚯蚓是雌雄同体,但是却必须与另一条蚯蚓交配才能受精。在自然条件下,除了干旱的时候,一般都可能繁殖。
3、穴居生活。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身体对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蚯蚓的头部因穴居生活而退化,因它不依靠视觉来寻觅食物,所以不具有视觉功能的眼睛只能感受一些光线的强弱。
4、食物来源。土壤的上层,常有大量落叶、枯草和植物根茎、碎木屑等,有机质丰富,同时又有多种细菌分解这些植物体,这些植物体都是蚯蚓的最好的食物。家禽家畜的粪便、人们食用后的剩饭菜以及从豆腐坊、油坊流出的废水,都可作为蚯蚓的食物来源。
扩展资料
养殖蚯蚓方法
1、下种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万条/m2,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2、遮阴与防护网
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3、温湿度的调节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
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
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蚯蚓
蚯蚓:
(1)生活习性: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2)外部形态: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
(3)运动:蚯蚓的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4)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完成,其过程可概括为:
一、蚯蚓有六喜:
1、喜阴暗: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2、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3、喜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4、喜温暖: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
5、喜酸甜: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6、喜独居: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二、蚯蚓有六畏
:
1、畏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据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 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2、畏震:
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 而且不能震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3、畏浸性
、畏盐、畏辣、畏冷热。
文章标签:
上一篇:滴水观音是不是从根里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