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练习册23课读文拾贝《难忘的一课》答案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第23课《难忘的一课》有多音字吗?
《难忘的一课》有多音字,多音字如下:
1、教(校日夏养花网园里很静,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
jio:教导;教育;宗教。
ji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
2、重(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zhng:重量大;比重大(跟“轻”相对);程度深。
chng:使重叠在一起;摞;重新。
3、语(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
y: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
y:告诉。
4、都(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du:表示总括,除疑问句外,所总括的成分放在“都”前;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
d:大城市,也指以盛产某种东西而闻名的城市;首都。
5、发(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
f: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
f:头发,毛发。
《难忘的一课》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多音字】
和:h(和平)
h(唱和)
觉:ju(觉得)
jio(睡觉)
【多音字】
和:h(和平)
h(唱和)
觉:ju(觉得)
jio(睡觉)
五年级 难忘的一课 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一课答案
台湾和大陆一脉相传,同为龙的传人。透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情意。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海峡两岸的人民期盼统一。所以叫做难忘的一课。
选我吧
选我吧
教师:终于向别人表达出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孩子:老师让他们知道,中国是自己真正的祖国
“我”:知道台湾被日本占领多年后,中华民族依然不忘祖国。
孩子:老师让他们知道,中国是自己真正的祖国
“我”:知道台湾被日本占领多年后,中华民族依然不忘祖国。
因为作者感受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精神
我们感受到了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情意。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海峡两岸的人民期盼统一。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懒得理你!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难忘的一课 光复 是什么意思 谢谢
光复 可举例为:恢复已灭亡的国家
收复
孑孑干旌
回到,收复
收复,让台湾回归祖国
23课难忘的一课,哪些地方让你也很难忘???????????????????????????????????
难忘的一课参考教案一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教育 点击数:532 更新时间:2005-11-2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教学难点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会本课4个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三)用提取中心段的方法,分清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读熟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4个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
分清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你们有难忘的一课吗?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
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作者“我”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会不会也让你难忘。(板书:难忘的一课)
(二)学生预习生字、新词,完成书上预习部分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准自己不认识的字及生字的读音。其中,老师要特别辅导“诸”、“崇”的读音。告诉学生无论“诸”的意思是众多还是用于复姓,它都读zh&,不能读成zh(;“崇”是卷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从”。
3.记清字形。
“崇”上面是“山”,下面是“宗”,不能丢掉宝盖头写成“示”。“葛”的字形比较难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由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4.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光复:恢复,多指收复被敌人侵占的国土。本课指台湾自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我收复。
真挚:真诚的,出自内心的。
崇高:极其高尚的。
八卦:中国古代用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符号,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八卦衣是指带有八卦图案的衣服。
高雄:台湾的一座港口城市。
国语:指本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在我国是汉语普通话的旧称。
意外:(1)意料之外。(2)意外的不幸事件。本课指第一种意思。
台湾:地名,我国东南部的一个宝岛。
停泊:(船只)停靠;停留。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
近义词:
熟练(老练) 真挚(真诚) 宽敞(宽广)
反义词:
熟练(生疏) 真挚(虚假) 宽敞(狭小)
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四)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师生共同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
我们了解了主要内容以后,就可以根据主要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有些文章具备下面两个特点:一是文章题目明显地提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文章比较集中地描写了这一内容的主要过程。这些文章可以使用“提取中心段”的方法,给文章分段。
具体方法是,根据题目中明显的内容提示,在文章中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看,把集中描述这一内容的几个自然段先提出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再考虑前后自然段的分段。
根据上面的方法,课文中从“校园里很静”到“孩子们学得也很有感情”,集中描写了“难忘的一课”的上课过程,可以提出来作为一个结构段。它前面的部分写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很自然地成为一个结构段。它后面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参观小礼堂,另一个是在这所学校所见所闻的总的感受,就应该是两个结构段。从“他知道我是在船上工作的”到“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为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第四段。
(五)概括段落大意。
通常段意的写法有三点要求,一是能全面概括这段的意思;二是语言简练;三是体现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
根据这个要求,第一段可以概括为“我”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天来到高雄市郊的一所乡村小学。第二段可以概括为“我”在小学里见到师生共同认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可以概括为“我”在礼堂参观中国伟人像,很受感动。第四段可以概括为“我”对在这所学校的所见所闻的总的感受。
(六)学生按分好的段熟读课文。
每二人一组,一个同学读中心段,另一个读其它段落。读完一遍之后,两个同学再交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消化“提取中心段”分段的方法和好处。
(七)检查学生熟读课文。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课文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为下节课的讲解作准备。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答案,都是他自己的理解,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八)材料介绍。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九)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二)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三)练习用“真挚”、“意外”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三、教学难点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作者在高雄市郊的一所乡村小学里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课。看似平淡的一节语文课,为什么使他终身难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难忘的一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
(二)学习第一段。
请一名同学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这段话告诉我们作者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天来到高雄市郊的一所乡村小学。到那儿的时间(板书:时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行走的路线:从高雄港口上岸,穿过市区到郊外;乡村小学的样子(板书:地点):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这一切,作者记得都很清楚。说明作者对这件事难以忘怀。)
(板书:时间 地点)
这一段主要让学生围绕着难忘分析内容,渗透安排材料要围绕中心。
(三)学习第二段。
第二段可以分几层?
(分二层。第一层从“校园里很静”到“火热的真挚的心”,第二层从“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到“孩子们学得也很有感情”。因为第一层是写“我”站在窗外听课,第二层是写“我”坐在教室里听课。)
1.学习第一层。
作者走近一间教室,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板书:教室见闻)请同学们用笔在书上分别画出标记,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看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这里用了“祖国的文字”这个词,说明了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视,表达了由衷地热爱之情。看到年轻教师“一笔一画”地写,从“一笔一画”之间,可以看出年轻教师写字认真的态度,写起来确实很吃力,但却是发自肺腑的行动。课文里第一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板书: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让“我”感到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真挚的意思是真诚的出自内心的。
听到教师先用闽南语,再用国语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从他们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地语气中,可以听出师生共同的爱国心声。
让学生用“真挚”造句。
(真挚: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学习第二层。
作者本来是停船时随意地漫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这所乡村小学,本来并没有打算认真地听一节课的。但是,一下子被师生共同学习国语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怀着崇高的敬意,悄悄地走进教室,此时,师生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作者“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这里,“和孩子们一起”,一是说明“我”已经融进孩子们中间,二是说明“我”也很愿意学国语,三是说明“我”被师生的真挚的感情感染了。“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说明了所有的人都是认真地、发自内心的学习国语。“我”只是所有台湾人中的一个代表,“我”的感情是全体台湾人民的一个缩影。这里第二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既是“我”和师生共同学习的内容,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他,“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表示欢迎的”,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儿了”。
“意外”是什么意思?意料之外。让学生用“意外”造句。
(意外:他平时学习十分用功,这次考试又取得了第一名,我们大家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分析行动的变化,就是分析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从教室外听课到坐在教室里上课,表面看,是行动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情感在变化。他们都有一颗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下课后,老师和“我”说的这段话放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老师的话,说的是台湾的历史。被日本人统治时期,是不能讲国语的。放在文中,说明台湾的屈辱历史也是“难忘”的。)
作者在教室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得都非常细致清楚,记忆犹新,仿佛是昨天的事情。说明什么?
(这是难忘的一课。)
这一段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字、词、句,理解思想感情,在引导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帮助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升华。
(四)学习第三段。
参观礼堂的时候(边提问边板书:小礼堂),“我”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年轻教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板书:中国历代伟人像)说:“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句话又一次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他们不许中国的孩子了解自己祖国历史上的伟人,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
“我们中国自己的”这普普通通的几个字,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而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这历代的中国伟人画像中,有大教育家孔子,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作者看着看着,“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因为作者听着年轻教师的话语,看着伟人的画像,此时此刻,他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礼堂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所以眼睛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这句话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段话对学生来说,可能难度比较大,有些历史学生不一定了解,分析得不全面、不深刻的地方,教师要予以讲解,根据实际情况解答分析中出现的问题。
(五)学习第四段。
课文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看了伟人像,作者的感情进一步升华,他“紧紧地握着”年轻教师的手,想向他表达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到一时间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出自己的强烈感情,所以用反问句“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肯定、强调自己此时的全部感情,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六)总结全文,分析课文围绕中心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本文通过描述作者在台湾一所小学里见到师生们刻苦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时的情景,表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真挚的民族自尊精神。
《难忘的一课》所指的“一课”,不单是指在课堂上学习国语这一节课,更是包括在教室外听课、在教室内上课、在小礼堂参观的所有事情。
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对“我”看到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教孩子们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情景,“我”和老师参观小礼堂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写得都比较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从而充分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七)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与其说难忘的一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不如说永远牢记的应该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大家体会作者的这种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八)作业。
1.用“真挚”、“意外”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教育 点击数:532 更新时间:2005-11-2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教学难点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会本课4个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三)用提取中心段的方法,分清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读熟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4个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
分清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你们有难忘的一课吗?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
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作者“我”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会不会也让你难忘。(板书:难忘的一课)
(二)学生预习生字、新词,完成书上预习部分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准自己不认识的字及生字的读音。其中,老师要特别辅导“诸”、“崇”的读音。告诉学生无论“诸”的意思是众多还是用于复姓,它都读zh&,不能读成zh(;“崇”是卷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从”。
3.记清字形。
“崇”上面是“山”,下面是“宗”,不能丢掉宝盖头写成“示”。“葛”的字形比较难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由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4.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光复:恢复,多指收复被敌人侵占的国土。本课指台湾自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我收复。
真挚:真诚的,出自内心的。
崇高:极其高尚的。
八卦:中国古代用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符号,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八卦衣是指带有八卦图案的衣服。
高雄:台湾的一座港口城市。
国语:指本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在我国是汉语普通话的旧称。
意外:(1)意料之外。(2)意外的不幸事件。本课指第一种意思。
台湾:地名,我国东南部的一个宝岛。
停泊:(船只)停靠;停留。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
近义词:
熟练(老练) 真挚(真诚) 宽敞(宽广)
反义词:
熟练(生疏) 真挚(虚假) 宽敞(狭小)
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四)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师生共同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
我们了解了主要内容以后,就可以根据主要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有些文章具备下面两个特点:一是文章题目明显地提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文章比较集中地描写了这一内容的主要过程。这些文章可以使用“提取中心段”的方法,给文章分段。
具体方法是,根据题目中明显的内容提示,在文章中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看,把集中描述这一内容的几个自然段先提出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再考虑前后自然段的分段。
根据上面的方法,课文中从“校园里很静”到“孩子们学得也很有感情”,集中描写了“难忘的一课”的上课过程,可以提出来作为一个结构段。它前面的部分写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很自然地成为一个结构段。它后面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参观小礼堂,另一个是在这所学校所见所闻的总的感受,就应该是两个结构段。从“他知道我是在船上工作的”到“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为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第四段。
(五)概括段落大意。
通常段意的写法有三点要求,一是能全面概括这段的意思;二是语言简练;三是体现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
根据这个要求,第一段可以概括为“我”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天来到高雄市郊的一所乡村小学。第二段可以概括为“我”在小学里见到师生共同认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可以概括为“我”在礼堂参观中国伟人像,很受感动。第四段可以概括为“我”对在这所学校的所见所闻的总的感受。
(六)学生按分好的段熟读课文。
每二人一组,一个同学读中心段,另一个读其它段落。读完一遍之后,两个同学再交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消化“提取中心段”分段的方法和好处。
(七)检查学生熟读课文。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课文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为下节课的讲解作准备。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答案,都是他自己的理解,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八)材料介绍。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九)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二)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三)练习用“真挚”、“意外”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三、教学难点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作者在高雄市郊的一所乡村小学里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课。看似平淡的一节语文课,为什么使他终身难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难忘的一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
(二)学习第一段。
请一名同学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这段话告诉我们作者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天来到高雄市郊的一所乡村小学。到那儿的时间(板书:时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行走的路线:从高雄港口上岸,穿过市区到郊外;乡村小学的样子(板书:地点):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这一切,作者记得都很清楚。说明作者对这件事难以忘怀。)
(板书:时间 地点)
这一段主要让学生围绕着难忘分析内容,渗透安排材料要围绕中心。
(三)学习第二段。
第二段可以分几层?
(分二层。第一层从“校园里很静”到“火热的真挚的心”,第二层从“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到“孩子们学得也很有感情”。因为第一层是写“我”站在窗外听课,第二层是写“我”坐在教室里听课。)
1.学习第一层。
作者走近一间教室,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板书:教室见闻)请同学们用笔在书上分别画出标记,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看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这里用了“祖国的文字”这个词,说明了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视,表达了由衷地热爱之情。看到年轻教师“一笔一画”地写,从“一笔一画”之间,可以看出年轻教师写字认真的态度,写起来确实很吃力,但却是发自肺腑的行动。课文里第一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板书: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让“我”感到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真挚的意思是真诚的出自内心的。
听到教师先用闽南语,再用国语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从他们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地语气中,可以听出师生共同的爱国心声。
让学生用“真挚”造句。
(真挚: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学习第二层。
作者本来是停船时随意地漫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这所乡村小学,本来并没有打算认真地听一节课的。但是,一下子被师生共同学习国语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怀着崇高的敬意,悄悄地走进教室,此时,师生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作者“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这里,“和孩子们一起”,一是说明“我”已经融进孩子们中间,二是说明“我”也很愿意学国语,三是说明“我”被师生的真挚的感情感染了。“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说明了所有的人都是认真地、发自内心的学习国语。“我”只是所有台湾人中的一个代表,“我”的感情是全体台湾人民的一个缩影。这里第二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既是“我”和师生共同学习的内容,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他,“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表示欢迎的”,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儿了”。
“意外”是什么意思?意料之外。让学生用“意外”造句。
(意外:他平时学习十分用功,这次考试又取得了第一名,我们大家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分析行动的变化,就是分析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从教室外听课到坐在教室里上课,表面看,是行动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情感在变化。他们都有一颗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下课后,老师和“我”说的这段话放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老师的话,说的是台湾的历史。被日本人统治时期,是不能讲国语的。放在文中,说明台湾的屈辱历史也是“难忘”的。)
作者在教室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得都非常细致清楚,记忆犹新,仿佛是昨天的事情。说明什么?
(这是难忘的一课。)
这一段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字、词、句,理解思想感情,在引导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帮助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升华。
(四)学习第三段。
参观礼堂的时候(边提问边板书:小礼堂),“我”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年轻教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板书:中国历代伟人像)说:“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句话又一次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他们不许中国的孩子了解自己祖国历史上的伟人,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
“我们中国自己的”这普普通通的几个字,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而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这历代的中国伟人画像中,有大教育家孔子,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作者看着看着,“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因为作者听着年轻教师的话语,看着伟人的画像,此时此刻,他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礼堂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所以眼睛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这句话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段话对学生来说,可能难度比较大,有些历史学生不一定了解,分析得不全面、不深刻的地方,教师要予以讲解,根据实际情况解答分析中出现的问题。
(五)学习第四段。
课文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看了伟人像,作者的感情进一步升华,他“紧紧地握着”年轻教师的手,想向他表达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到一时间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出自己的强烈感情,所以用反问句“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肯定、强调自己此时的全部感情,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六)总结全文,分析课文围绕中心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本文通过描述作者在台湾一所小学里见到师生们刻苦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时的情景,表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真挚的民族自尊精神。
《难忘的一课》所指的“一课”,不单是指在课堂上学习国语这一节课,更是包括在教室外听课、在教室内上课、在小礼堂参观的所有事情。
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对“我”看到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教孩子们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情景,“我”和老师参观小礼堂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写得都比较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从而充分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七)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与其说难忘的一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不如说永远牢记的应该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大家体会作者的这种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八)作业。
1.用“真挚”、“意外”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1.课文简说。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YIudmHgvE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线索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第一次是作者看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一笔一画地写,很认真也http://www.rixia.cc很吃力;他先用闽南语,再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教得非常认真。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这是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的时期,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准学,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没有忘记祖国,没有磨灭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所以,台湾一“光复”,师生们就怀着真挚的感情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作者走进教室跟师生一起读这句话。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师生们学习的http://www.rixia.cc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因而“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第三次出现,是作者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画像后激动地说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这里又一次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他们不许中国的孩子了解自己祖国历史上的伟人,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一定要领我去”、“中国自己的”这普普通通的几个字,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而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学校礼堂里的历代中国伟人画像中,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看着听着,此时此刻,作者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学校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所以眼睛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YIudmHgvE情意啊!”这句话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②“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这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说,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2)对词语的理解。
高雄:台湾的一座港口城市。
闽南语:闽,福建省的简称。“闽南语”,福建南方的方言。
国语:指本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这里指汉语普通话的旧称。
光复:收复。本课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被收复。
真挚:本课指师生的感情真诚恳切,发自内心。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YIudmHgvE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线索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第一次是作者看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一笔一画地写,很认真也http://www.rixia.cc很吃力;他先用闽南语,再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教得非常认真。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这是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的时期,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准学,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没有忘记祖国,没有磨灭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所以,台湾一“光复”,师生们就怀着真挚的感情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作者走进教室跟师生一起读这句话。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师生们学习的http://www.rixia.cc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因而“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第三次出现,是作者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画像后激动地说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这里又一次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他们不许中国的孩子了解自己祖国历史上的伟人,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一定要领我去”、“中国自己的”这普普通通的几个字,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而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学校礼堂里的历代中国伟人画像中,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看着听着,此时此刻,作者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学校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所以眼睛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YIudmHgvE情意啊!”这句话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②“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这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说,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2)对词语的理解。
高雄:台湾的一座港口城市。
闽南语:闽,福建省的简称。“闽南语”,福建南方的方言。
国语:指本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这里指汉语普通话的旧称。
光复:收复。本课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被收复。
真挚:本课指师生的感情真诚恳切,发自内心。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五年级语文练习册23课读文拾贝《难忘的一课》答案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3416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