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幼儿园种植区设计应当尊重幼儿的意愿,幼儿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教师不要干预?

2022-03-30 22:38:45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40

幼儿园教师应尊重幼儿在什么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一、尊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
幼儿是通过不间断的学习积累而逐渐到达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幼儿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而是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让她们从容地从“量变”到“质变”的环境,让每个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节奏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1、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对于每个孩子,我们教师应该一视同仁,不带任何偏见,真心倾听这些孩子的需求,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及时给与支持与鼓励,让这些孩子持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定会惊喜的发现,这些孩子与以前相比有了“质”的进步。
2、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每个幼儿各个阶段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有些阶段发展快些,有些阶段发展慢些,这些都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尊重孩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特点,为幼儿创设温暖的、互动的、富于理解和激励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节奏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小班孩子要求使用勺子吃饭,到了中班就要求用筷子吃饭。但是每个孩子的动作灵活协调能力是有差异的,很多孩子往往到了中班还不能很好使用筷子吃饭,这个时候我们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冷静地进行观察、分析,提供必要的支持。老师应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允许他先使用勺子吃饭,直到孩子自己主动提出使用筷子进餐为止。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我们要顺其自然,决不能强迫他过早的去达到下一阶段的目标。有时要等一等,有时要推一推,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二、尊重幼儿在相似的发展中的个体差异
对于幼儿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由于个体先天的或后天的、环境的或自身的等种种原因所带来的个体差异,我们必须予以尊重。
1、接纳差异,满足孩子的需求
有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养成了一些特殊的习惯,当不影响他自身身心健康和其他幼儿的成长,老师应予以充分尊重。反之,则通过温和的方式,改变这些习惯,让这些孩子逐渐融入集体生活。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孩子:中午午睡时,即使老师一直陪在他身边,安抚他,他还是眼睛睁的大大的,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妈妈跟老师说:“东东是过敏性体质,从小就不要午睡,他实在睡不着,就不用让他睡了”。东东自己也说:“每天午睡太痛苦了,老师别让我睡午觉了吧”碰到这种孩子怎么办呢?
后来我们要求他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允许他先不睡,可以看看书做些安静的游戏,如果觉得累了可以躺在床上休息一下。这样一来,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他也不再觉得午睡是件痛苦的事了。
2、创设平等机会,让每个幼儿体验成功与快乐
每个孩子都有获得表扬和承认的需要。作为老师应创设机会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在一个班级里,孩子的发展水平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让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与满足。我们创设了一个轮流当值日生的活动。每当那些孩子胸前别上值日生标志时,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都很努力的整理餐桌、发放学习用品,不同的孩子表现不同。有的孩子动作缓慢,有的孩子做的仅仅有条。通过这个活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锻炼和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
尊重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让我们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创设温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期待,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并且真正感受到成功与快乐。

在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不需要用水的闹区是?

   区域游戏 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环境,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形成和发展着各方面的能力。游戏就是幼儿的学习与工作,游戏活动能最充分地反映与体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能最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发展。《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近年来,区域游戏活动成为了幼儿园的常规活动,成为一种幼儿进行特定学习的活动。要开展内容合理、丰富充足的区域游戏,首先幼儿园要为孩子们创设宽松、自由、科学合理,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游戏环境。但是,如何顺应幼儿发展特点与游戏需要,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主动发展问题是困扰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问题。现在许多幼儿园包括我园也做了几年的研究,但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我们只注意开辟新的活动区,把眼光仅仅放在“物”的投入上,放在可见的空间环境变换上。因此,如何探索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内在联系,从空间环境设置、游戏材料投放等方面研究幼儿积极的游戏行为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应遵循的要求

  1.区域游戏环境创设要具有安全性

  安全的区域游戏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安全的环境里,幼儿才能充分自由地开展活动,才能让自己的各方面得到发展。这里的安全性主要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两方面。身体安全涉及到区域游戏活动场所的宽敞,便于幼儿游戏和通行,区域游戏材料的设置和摆放要安全可靠,没有导致幼儿出现意外的危险因素存在,设备要经常清洗消毒,保持卫生。心理安全是指在活动中要让幼儿获得充分游戏活动的机会,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是受欢迎的,在区域游戏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意愿,让幼儿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愿望开展区域活动。

   2.区域游戏环境创设要具有丰富的刺激性

   创设的区域游戏环境,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幼儿朝着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发展。因此,环境必须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既是幼儿所熟悉的环境,同时又是能引起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的环境,以刺激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从区域游戏中去学习和寻求有用的知识经验,同时还应给幼儿提供学会学习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环境中的主动探索者,而非被动的适应者。教师要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启发幼儿去探索知识、掌握事物http://www.rixia.cc的特性,主动积极地学习,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 区域游戏环境创设要具有可参与性

  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必须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多种兴趣,同时还要考虑个别幼儿的个体差异,尽量为每个幼儿提供可能发展的空间,为他们顺利开展区域游戏提供条件。因为每个幼儿在游戏中是按个体自身的发展水平来接受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幼儿既能从多种多样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同时又能反作用于这些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材料,促进自身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环境的创设要全面具体,注重个别,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参与的环境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如:在已创设好的环境中,给幼儿提供一日夏养花网两个待用区、放置一定数量的未成型玩具,以适合和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能真正参与到、融合到创设好的游戏环境中去。如果创设的区域游戏环境中,全是现代的东西,幼儿就失去了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机会,使区域游戏所反映的内容贫乏,失去了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意义。

   另外,还要强调的是,要注意教育性与可控性相结合。教育性就是要将教育意图渗透在游戏环节之中,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的良好环境,而可控性是指我们教师要有效地调整环境中的各要素,维持环境的动态平衡,使它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将二者结合,可以帮助教师随时调整、灵活地根据教育和幼儿发展的需要创设最适宜幼儿的区域游戏环境。

  二、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具体的做法

  (一)巧用空间,合理布局

   区域游戏活动的设置要善于利用活动室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域活动内容,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角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者走廊:如表演区、体育区、科学区、动手区等。另外,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如在组织“秋天真美丽”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活动室里布置上一些秋天的落叶,让幼儿在科学区中观察不同树叶的形状、颜色,进行分类,可以在美术区中开展树叶印画、树叶剪贴画,在体育区里飘落叶等等。总之,我们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见缝插针、寸土寸金地巧妙构思,就能“让有限的场地,给幼儿无限的活动空间”。

  (二)细节入手,巧设氛围

   区域游戏活动环境的创设,其首要目的应该是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因为幼儿对活动感兴趣了,才有可能主动地参与活动,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每次更换了主题或投放了新的材料后,如何能很快吸引幼儿、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中氛围的创设是很重要的,我们就探索从一些细节入手(包括活动区的命名、装饰品的运用、材料的投放、提示符号的设置等)来创设氛围。

   1.名称儿童化

  要让区域活动富有童趣,接近幼儿,我们首先就要将常规所说的“娃娃家”、“数学区”、“体育区”、“美工区”、“语言区”等分别命名为孩子们喜欢的名称,如“亲亲热热一家人”、“聪明屋”、“小小健身房”、“我型我秀”、“米奇影剧院” 等,这些富有童趣的名称进一步拉近了幼儿与区域游戏活动的距离。

  2.装饰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告诉我们:“要注重幼儿的经历、感受、体验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创设区域游戏环境时,我们不仅给墙壁、窗户、柱子等进行“美化”,同时还注意“生活化”,让这些装饰贴近孩子的生活、引起孩子的共鸣。比如:在创设小班的 “亲亲热热一家人”时,我们先在区角的两边床板上剪贴了各式各样的小房子,再让每个幼儿带来一些与家人的生活照,贴在自己喜欢的房子上。对于刚刚离开家庭的小班幼儿,能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看着全家照,说说自己的家以及和父母一起玩过的地方,和幼儿园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3.符号形象化

   为了吸引与示意幼儿愉快地选择区角活动,我们给每个区角做上标记,例教师与幼儿一起绘制一个戴帽子的医师形象作为中班“小医院”的标志,用运动器材的简笔画的形象作为大班“小小健身房”的标志……幼儿看到这些标志,便产生进区欲望,带着明确的目标与愉悦的心情进行区角活动。同时每个区角我们都适当配上一些提示语,例“做爸爸、妈妈(这里的爸爸妈妈用图画的形式标记)的感觉真好,快来试试吧”、“这里是个大舞台,可以随意展示自己”;“这里趣味无穷,赶快动手吧”……这些提示语仿佛在召唤着幼儿每次幼儿进角时看到这些提示语,精神状态都会特别好。

  (三)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过去,大多数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环境设计创设的形式单一,参与程度表浅,往往仅限于美工方面的绘画、剪帖,有的甚至只是按照http://www.rixia.cc教师的要求进行,即使参与活动业变成了一种简单、呆板的“手工劳动”,对主题区设计、资料收集、材料准备等方面的参与甚少,“我想布置什么”、“怎么布置”等问题无法主动思考。现在,教师重视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远比教师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活动区设什么标志、里面摆放什么材料、怎么摆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有时甚至要反复进行多次调整,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

  1.引导幼儿自选自制活动材料

  在环境创设中,自制活动材料是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和和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创设环境的负担,这样不仅能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引导幼儿参与上,更能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增添情感交流的机会。同时,幼儿有着不容低估的巨大才能,完全能够自己制作活动材料。如中班开展的主题活动“各式各样的汽车”,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商量,这不孩子们很快自己动手布置起来:美工区用塑积插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并摆放在建筑区幼儿用积木搭成的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上;科学区里各式各样的玩具汽车成列在停车场里,孩子们正在给它们分类、排序,研究不同汽车的速度呢;有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大大小小不同的纸盒,建出了一座“加油站”;还有几个孩子则找来了纸板,剪成园并画上标记,粘上小木棒,还用橡皮泥做底座,放在他们认为合适的位置,嘴里还喃喃着:“这里不准停车”、“这里禁止转弯”……。相信孩子,孩子一定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2.教师恰当的支持和必要的帮助

   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材料准备等环节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契机,这正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价值所在。幼儿天生就是主动的认知者,具有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应积极帮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通过与幼儿共同探讨来\"生成\"活动区域,www.rixia.cc引导他们广泛地参与到主题的确立、内容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材料准备、制作与装饰等活动中,并用职业的敏感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使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在区域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我们除了注意以上所述的几个方面,还特别注重“开放性”区域环境的创设,始终把幼儿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以自己的能力去实践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尽量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给幼儿创造一种宽松、愉快、自由平等的氛围,激发并吸引幼儿在开放的交往中获得情绪情感的满足和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这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能按自己的兴趣、意志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快乐和成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教师如何做到尊重幼儿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应当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去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热爱儿童、教育儿童,只有这样才能像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去创造环境和设计活动,事事处处充分发挥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以饱满、愉快的情绪与幼儿打成一片,每天跟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倾心交谈,要了解熟悉每个幼儿的特点,善于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要求,尽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耐心地教育他们,尊重他们,不偏爱或溺爱孩子,对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把幼儿看成是独立的人,经常了解他们的优缺点和遇到的困难。在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鼓励幼儿进步。
(2)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幼教事业,对幼儿充满爱心,对教育充满热情,是教师首先必备的职业行为准则。要当好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社会主义觉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和坚守幼教工作之心,而且也需要有一颗慈母之心,具备母爱。
(3)具有娴熟的业务能力。身为一名新时期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应具有娴熟的业务能力,要有能够透析儿童内心世界的洞察力,有清楚、流畅、生动、简明、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创造性地设计各项活动的教育、教学能力,能驾驶与管理班集体生活的组织能力,能随机教育的应变能力等。此外,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行为、习惯、言语都会对他们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思想、行为、语言等方面力求成为孩子的表率。教师的举止行为应表现为态度和蔼亲切,对人有礼貌,谈吐文雅,端庄稳重,仪表整洁,朴素大方;作风既严肃又活泼;在生活上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除此之外,还要有健康的身体,有了健壮的体魄,才能精力充沛地完成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一代新人。

一、树立信心,爱藏心间 

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会产生陌生和恐惧的心理,从而哭的哭、闹的闹、跑的跑,这就需要教师扮演起孩子父母的角色,把孩子依恋父母的任务担当起来,喜欢和热爱每一位孩子。要知道,热爱孩子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孩子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要把这种爱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使每一个孩子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 

二、拥有良好的心态


三、爱护孩子,杜绝体罚 

只要用心去和他们相处,不断地牵引他们,他们一定会习惯学校的大环境,并快乐地成长。 

四、一视同仁,注重细节 

不要太早地去定论一个孩子的能力,他们的潜能有多大谁都无法预料到。孩子是一张白纸,老师和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首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家长和老师是孩子一天之中接触最多的人,教师更要以身作则。每个孩子都在观察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就在影响着他们。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如果一个孩子感受到的是很多的爱,那么他也将会充满爱,去关心和爱护他人。幼儿教师面对着稚嫩可爱的小花蕾,要用爱、真诚去浇灌。 

种植区对幼儿的重要性

一、种植区的创设,有助于幼儿获得对自然和科学的初步经验

在幼儿园种植区,幼儿可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可在活动室内和室外设置两类种植区。

二、种植区的创设,有助于幼儿了解植物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品格

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从一出生就在不断探究周围世界,丰富知识。在“收获的喜悦”活动中,幼儿把采摘的蔬菜拿到厨房,在老师帮助下,做成“美食”,体验着收获的喜悦。

收获麦子后,幼儿看着麦子被磨成了面粉,并动手参与,与老师一起来做不同花样的面点,懂得了各类植物和人类的饮食息息相关,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粮食、热爱劳动。

三、种植区的创设,可以激发幼儿观察美、表现美的追求

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种植区,关注和热情日益增长,显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在种植区提供美术工具和丰富的绘画颜料,引导幼儿把植物的生长变化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创设种植区,为孩子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条件。在这里,孩子们分工合作,感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逐渐培养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习惯。

幼儿园种植计划:

一、植物:

1、目标:结合季节特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现象,发展幼儿观察力,为幼儿提供尝试、探究、实验的机会,通过亲自观察、动手、种植获得知识,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丰富自然科学知识,养成注意集中,专注的好习惯,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

2、材料准备:

园内植物、种子(花生、黄豆、绿豆)、金盏菊、记录本、笔。

3、活动方式:

(1)种在土里观察其生长(花生)。

(2)泡在水里观察其生长(花生、黄豆、绿豆)

(3)装在透明容器中作上标记,随时观察(花生、黄豆、绿豆)。

(一)种植活动能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环境能更直接的为他们的自主探索提供支持,种植活动是真实自然的,生机勃勃,变化万千。他们没有认真的、仔细的认识过黄豆,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进行了黄豆的认识,帮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它。从而萌发自主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发现和自主探究的快乐。

案例:小朋友和老师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豆豆,生成了科学活动:“认识黄豆”。小朋友自己介绍带来的豆豆的名称。老师把不同的豆豆分放在盘子里,让幼儿自己观察豆豆的不同特征。许耀文惊讶地说:“老师,我发现黄豆有一点淡黑色,黄豆是不是有点坏了,”徐梦宇说:“是虫子咬的小伤痕吗?”,“其实,小朋友说的黄豆的伤痕是黄豆的芽眼”,“你们再找找红豆、黑豆、绿豆有芽眼吗?”这么一说,大家开始仔细地寻找着。幼儿都被这一句话吸引了,都在认真的、努力的寻找“芽眼”。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认识了黄豆,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黄豆的秘密。在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带动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幼儿能观察的很仔细,也很用心。他们还会自己动脑筋想,这个黑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会自主的进行讨论。得不到正确的答案的时候就会请老师帮忙,以后幼儿碰到自己不认识的事物的时候也会去观察,去思考。

(二)种植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如今的幼儿因为平时缺乏锻炼,很多本来应该会的能力都在“退化”,然而通过照顾黄豆苗,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幼儿之间会进行交流,讨论自己种植时遇到的问题,同时他们还会比较谁的种子张的快。有些用心的幼儿,每天早上来都会用杯子给自己的豆芽浇水,让它茁壮的成长。

案例:今天我们再次去观察黄豆苗,他们已经长大了很多了。小朋友一看到豆苗,就说:老师你看我的,已经长出那么多的叶子了,已经长大了很多了。孩子们非常的开心,因为他们自己中的黄豆已经长大了,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在一片感叹声中,突然黄琪大声的说:“看我的黄豆叶子上全都是小洞洞。”“老师,我的也有小洞洞”。大家都问,这是怎么回事啊?我请小朋友自己观察一下,能不能找到破坏豆苗的“凶手”。娄翔大声的说:“看,叶子下面有很多的小黑虫子”。进过老师的提醒,幼儿就想办法要把虫子杀死,不能再让他破坏豆苗了。褚雨薇说:“这种虫子应该用药水,才能把他们杀死。”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然后我们就找来水壶,兑好药水,在浇药水时,有朋友还说:豆苗我来保护你。很关心自己的豆苗。

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对自己的苗苗是多么关心,看到幼苗长大了很开心。同时看到幼苗长了虫子,能积极的想办法来保护豆苗,这个就是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并且通过遇到虫子的困难,并解决困难的事件,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时也能看出种植活动使幼儿更加的团结,更有集体意识。

(三)种植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加强幼儿脑功能锻炼、发展幼儿智力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是幼儿熟悉的、容易收集的,他们对这些东西感到好奇,而种植活动就是它一个小小的索引。

案例:小朋友种下黄豆现在已经长出了两张黄豆叶子的黄豆苗了。吴晞楠提出:“黄豆宝宝长出了叶子住在纸杯里有点不舒服了,怎么办呀?徐梦宇说:“我和奶奶把黄豆种在地上的”……小朋友纷纷议论着。最后商量决定把黄豆苗“搬家”,种在幼儿园的小山坡上。老师教了小朋友种植的顺序,用水管小心地给黄豆苗浇水。因为小朋友还要经常来看看自己种的黄豆苗,所以,在黄豆苗旁边插上写有自己名字的小标牌。

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黄豆生长在杯子里已经不够了,需要搬家,教师告诉他们种植的方法,放开手让幼儿自己发展。因为都是自己的豆苗,他们都很小心的进行种植,怕弄坏了自己心爱的东西。挖土、浇水这些事情在家里都是不会做的,在活动中也能看出幼儿动作的笨拙、和不知所措。这些都是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能舍弃。

(四)种植活动给幼儿带来收获的快乐。

随着季节的变化,同时在孩子们的细心观察照顾下,小山上的植物都成熟了,孩子们高兴地拿着工具来收获了,当孩子门抬着满满一篮子毛豆回来时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是我们自己种出来的毛豆,今天我们可以吃毛豆啦!然而分享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尝到了新鲜的毛豆,特别的好吃。在品尝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懂得谦让,懂得一起分享,而且他们还懂得珍惜,知道这个是来之不易,是他们期待、盼望了很长时间,用爱心和责任心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次种植活动,对幼儿一些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不仅仅得到了能力上的发展。我们老师也体验到了种植的乐趣,我们老师与幼儿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1、培养幼儿种植的兴趣,启迪幼儿智慧,陶冶幼儿性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为幼儿提供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幼儿的双手和感官,使孩子对自然界的事物得到正确的认识,开阔视野。

  3、让幼儿接触自然,关注植物,感受生命的成长,从而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4、通过观察、管理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参与活动的人员:聪聪猫班全体师生。

  四、主要方法:

  1、调查法。带领幼儿多方查阅种植的有关的理论与经验资料,向有经验的农民了解种植技术。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开设“种植区活动”、举办“自种蔬菜展览会”等,让幼儿享受种植区的快乐。

  3、参与观察法。为幼儿创设绿色种植活动环境,努力营造浓厚的种植文化氛围,通过参与观察法,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特点。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种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将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用于指导今后的种植活动。

  五、活动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调查法的方法,查阅相关书籍及网上资料,向农民家长了解种植的技术和方法,了解组织幼儿进行种植的可行性,以及小朋友对种植的兴趣等,选择适合幼儿园种植的蔬菜或农作物。成立种植小组,选出小组长,明确分工,各小组轮流值日。(小组成员及分见附件)。

  (二)实施阶段:

  1、设立种植区角。由于幼儿园活动场地有限,不能在户外进行种植,但为了让孩子有更多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在班里都设立了种植区,运用盆栽的方法种植一些蔬菜,如葱、蒜、土豆、萝卜、白菜、豆角、黄瓜等,农作物有玉米、花生、大豆等。小朋友们搜集各种植物的种子,选择土质肥沃的土壤,一起制作精美“花盆”,用来种植植物。

  2、组织幼儿在泥土里进行种植,还尝试了水养大蒜、洋葱等蔬菜。孩子们尝试不同的发芽方法,如有的将种子放在水中发芽后在放入土中养,有的把种子直接种在土里,但总体发现大蒜、洋葱容易在水中发芽、生长,长势良好;但黄瓜、豆角等种子在水里不容易发芽,如果有芽儿发出来也容易霉烂。老师针对以上的不同的情况及时组织幼儿进行新一轮的发芽实验,将黄瓜、豆角等种子用湿布包裹,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种植兴趣。

  3、观察与记录。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管理,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其生长变化过程,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种植兴趣,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和坚持性。

  第一,做好标签。家长、教师帮助孩子将带入园的材料做好标记,尽量日夏养花网做得详细些。同时教师和家长鼓励孩子,主动将自己带来的材料介绍给班上其他的小朋友。

  第二,合理分工。根据幼儿平素的能力差异,好次搭配,分成小组,小组之间轮流负责。

  第三,引导观察。老师和家长平日里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学会用眼看:认识动植物的外观、颜色等;用手摸:感觉粗糙还是滑腻;用鼻子闻:植物的花、果实是否有香味,等等。孩子们在长时间的照料植物的过程中,逐渐会养成了自觉和不自觉的观察习惯,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自然会不断提升。

  第四,做好记录。小朋友每天到种植区观察,发现有变化就记录下来。只有让幼儿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才能让理论的东西在孩子们头脑中生根发芽,进而指导孩子进行实践活动。小朋友不会写字,由教师代笔记录,或画图记录。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了哪种植物喜欢水,哪种植物喜欢阳光……
对幼儿的重要性,有时候就是嗯,增强幼儿的责任心,然后还让他们学会爱护植物,还让他们知道植物的生长是不易的嗯,他们如果定时的敏植物浇水呀,施肥要松土啊,植物才增长得非常好,就是增加他们的责任感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幼儿园种植区设计应当尊重幼儿的意愿,幼儿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教师不要干预?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30866.html

上一篇:卫生间地砖缝隙往外冒水,地砖下没有敷设任何管道,这是怎么回事?应如何处理?

下一篇:盆栽百合花冬天怎么养,需要晒太阳吗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