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如何培养小学生欣赏音乐良好习惯

2022-03-22 18:59:04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76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编创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一个小学生如果有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就一定有益于身体的健康成长;有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品德修养就会不断进步;有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学得轻松,也一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由此可见,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能否从习惯入手,逐步纠正和培养小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呢?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课堂记录比较混乱,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研究教材,有组织的教学,教学环节要环环紧凑,让学生能够静下来聆听音乐。老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在科学的方法中逐渐培养孩子良好的聆听习惯。
1、充分发挥想象。
在一开始欣赏音乐时,老师不要干扰学生,让他们闭上眼睛聆听,充分发挥想象,在听音乐的时候孩子眼前都出现了什么画面?让学生全身心地聆听,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回应。第二遍听时,老师可以适当引导,让学生感知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等因素,在欣赏课堂上,主要是内心深处的感动。
2、.巧妙的设计——聆听的方法
聆听音乐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在音乐课堂导入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编讲音乐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创设各种音乐情景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播放音乐之前要教给学生聆听音乐的方法: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有目的地聆听;有比较地聆听;抓住重点反复聆听;整体聆听等等,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总而言之,我们要善于进行音乐教学设计,突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特点,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聆听。
3、理性的聆听——养成好习惯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欣赏的“初步感知阶段”以感官欣赏为主,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通过音响、节奏、旋律等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从理论上说,应以欣赏者独立自主的聆听为主,应该完全是音乐与欣赏者身心的一种撞击与融合,欣赏者凭借自身的理解与感悟陶醉其中。音乐不仅是一门抒发感情的艺术,而且还能通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性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性思想。
我问过六年级学生:一首歌曲或者乐曲播放出来,你们在听什么?有的同学说听歌词,有的学生说听旋律,有的学生说听唱歌,有的说听歌手唱功,有的同学说听背景音乐等等,虽然说这样的“听”大多是很肤浅的“听”,但是对这样五花八门的回答,我又是相当满意的,说明同学们并不是完全盲目的聆听音乐,每个人聆听的侧重点都不同,收获就不同。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心驾驭好课堂,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聆听音乐,抓住时机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然后进行聆听总结、讨论,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对音乐审美的升华。很难设想,一个对音乐一无所知的人会热爱音乐,会表现音乐,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指导小学生从音乐表现要素方面、音乐情绪情感方面、音乐体裁与形式方面、音乐风格与流派方面等五个方面进行聆听音乐。当然,我们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比较赞成在同一堂课里有侧重地解决一两个问题的做法。另外,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我们要通过聆听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喜欢音乐,并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比如: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坚持运用聆听式审美教学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要尊重学生对聆听音乐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会给小学音乐课堂上增添无穷的活力和乐趣。它能创设或展示音乐作品情景,创造音乐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视听结合能使小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塑造一种美的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小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喜欢音乐。音乐欣赏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然后又归到感性,形成自己观点的认识过程。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我始终不渝地坚持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理性的聆听,有目的地聆听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优美动听、高贵典雅的主流音乐,并且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要听好音乐”的习惯,这个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获得了好评。
4.快乐的聆听——情感体验和想象
聆听音乐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音乐以其特有的美感愉悦本质和富有感染力的音响,唤起小学生的共鸣,激发小学生的情绪,陶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

这样的孩子一般都很聪明,自我感觉特别好,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 在家里大人都是听“我”的,往往都是“我”说了算。他们都有一个通病—— 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  
“听”是取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是学习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极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如何让学生“会倾听”?下面结合我平时的训练,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正确认识“倾听”,形成“倾听”氛围。  
当今的孩子,每一位都是家庭的中心,家庭中常常是大人围着孩子转。因此,很多学生从出生到学龄期,没有人对他提出“倾听”这一要求。或者说父母会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而在生活中很少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这就造成孩子内心对“倾听”缺少足够的认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一)让倾听成为一种道德修养。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不能认真倾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表现欲太强,只注重自己的表现,而不去理会其他日夏养花网同学的发言。我们在课堂中要想让学生认真的倾听,首先要加强学生自身的修养。有一句话非常经典——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让别人听是一种艺术。  
首先,我从道德修养角度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我常常对学生说:“认真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会认真倾听是有修养的表现,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我还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善于倾听:“学会倾听的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才能关心欣赏别人,人际关系就会更融洽,朋友也会越来越多。老师想和善于倾听的同学交朋友。”很多孩子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由于长久形成的习惯难以一下子改掉,他们往往还会不由自主地打断别人的话,对此,我习惯采用眼神与这样的孩子沟通,制止插话的孩子,这样既不损伤这个孩子的自尊心,也不会不影响其他孩子的发言。  
(二)把倾听看作一种学习能力。  
倾听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常常对学生说:会倾听的人才会学习,只有听清了别人的观点,才能集众所长成为最棒的人。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但是有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认真倾听。所以,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细化了的,可操作性的要求:  
1、倾听时要注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  
2、倾听时不打断对方的话,把对方的话听完;  
3、集中注意力聆听,要能听懂对方的意思,并能与自己的观点比较,等对方说完后再提出问题,或纠正错误。  
伴随着明确的要求,孩子们会在课堂上时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他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因为老师讲课时,他的目光一直跟随着老师。”“老师真高兴,我们大家都认真倾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真是一群会学习的孩子!” “你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因为你刚才边听边进行了思考!”……不断地意识强化,使学生慢慢地在心中将“倾听”与“学习能力”画上了等号,一种关注“倾听”的群体氛围悄然在班级中形成。  
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与表达和交流能力不同的是,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于文字,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形成于声音,而倾听能力却没有独立的物质外壳,似乎难以捕捉,这就为其培养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倾听”虽无形,却往往交融于口头表达和各种交流活动之中,借助“倾听“的这一特点,我在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活动中,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一)活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有时,我给学生设计互动练习,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比如:学完了表内乘法,我在班上组织“乘法口诀连连看”游戏,我先出题,任意挑选学生回答。然后这个同学再当小老师出题,他再挑选同学回答,如此连续提问下去,5分钟后,没有被卡住的小组给予加分鼓励。  
有时候,课堂上有噪音的时候,有些教师往往不由自主地提高音量,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结果噪音反而更大。针对此情况,我与孩子们交流:“噪音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老师大声喊叫着讲课,那其实就是噪音。老师对为大家带来噪音这件事深感愧疚,这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倾听,为老师提供安静的环境,让老师用优美的声音讲课。”孩子们是纯真善良的,我真心与其交谈,他们也真情回报,接下来的课堂就安静了很多。  
我把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当成我的一项长期的教学目标来完成。倾听的前提是守纪,有时候,我充分利用已有的环境引导学生做守纪的孩子。比如,听着走廊里别的班嘈杂的站队声,我抓住时机开展5分钟主题班会,让孩子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在议论别人的过程中认识到:吵吵闹闹很不文明,不是优秀的学生。认识到这个道理,一些不太守纪的孩子对自己的言行就有了些收敛。  
(二)评价——促进倾听能力形成  
任何一种情况下,评价做得好,都会成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秘密武器!在小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中同样如此。  
1、即时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行为倾向。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有时教师使出浑身解数,既“诱”又“哄”就是不奏效,学生还是各顾各,课堂犹如一盘散沙。就如前面提到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效率低下。因此,课堂上的“倾听”习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的,课堂评价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了不起!”“你听得最认真了,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是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2、设立“认真倾听小标兵”,形成长效培养机制。  
全班有40名同学,我就制作了40张“认真倾听小标兵”卡片,对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发言的同学,发放卡片予以表扬。每节课开始,我先统计已经成为“认真倾听小标兵”的同学人数,感谢他们的优秀表现,激励他们别辜负自己的称号。然后鼓励还没成为“认真倾听小标兵”的同学争取本节课荣获标兵卡。一个阶段过后,班级慢慢安静了下来,随意插话的人明显少了,对还没成为“认真倾听小标兵”的同学,我采取个别谈话激励的方式促进其转变。  
(三)问题——展示学生倾听成果  
我们要设计问题让学生交流倾听的成果。如“谁听日夏养花网懂了他的意思?请你来解释一下。”“刚才某某是这样想的,与他想法差不多的有吗?”“还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对于他的方法,你有什么地方需要问的吗?”“你能把他说的话复述一遍吗?”不断地引导,使学生在解读伙伴意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意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完善,从而使教学向更深层次推进。学生的成长需要倾听伙伴的声音、解读伙伴的见解,需要相互交流、互相评价,需要经历从浑沌到清晰的过程,经历正确与错误的考验。因此,为学生创设倾听、解读、交流的机会和学习氛围,是学生所需要的帮助。  
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我们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身的素质。使自己的课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自己的课堂成为一种艺术,使孩子们爱听乐于参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每节课都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使学生有效地听讲,就一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

陈茂在现如今的社会中一直强调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音乐教育本身为一门基础学科,但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因此,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音乐作为艺术作品,它也有高低良莠之分,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常常受社会环境所左右。众多的国内外排行榜及歌手秀成了青年学生们研究音乐的方向,社会环境中到处充斥着震耳欲聋的音响,大街小巷的书店和音像商店里到处是中外歌星的CD、录音带及广告宣传画。受此影响,使得中学生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音乐兴趣范围比较狭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点。尽管流行音乐作为面对广大民众的一种音乐形式,给人们带来了通俗易懂的理解,但如果只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其它音乐,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中学生心目中就是古董,长期以往,不利于中学生发展。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其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呢?下面是我的几个观点:
一、 严格实行《中学音乐课程标准》
要严格实行新颁布的《中学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学科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学过程与方法倡导体验、比较、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学习。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教师一味的传授知识那么就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就无法从音乐实践中获得发展。因此,要把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中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参与。
二、 改变学生的观念
首先,是对音乐才能的误解。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逐步趋向成熟。凡事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判断自己是否具有音乐才能时往往喜欢这样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我没有音乐这方面的才能。他们的依据就是自己唱歌五音不全,对于乐器一窍不通。问卷调查显示,68℅的学生估计自己音乐能力一般,只要2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音乐能力较高。其实这是对音乐才能的片面理解,把是否能表演作品的能力作为一个人音乐才能的唯一标准,而不知道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领悟的能力是音乐才能的重要表现,而且这种能力正是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所在。中学学生经过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音乐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这种能力,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中学生的智力发展,已逐渐摆脱具体形象思维,而代之以抽象思维,这对他们从理性的角度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是忽视欣赏过程。中学生欣赏音乐总想用结果是否正确验证自己是否听懂,其实,欣赏音乐更应该重视体验过程。学生只要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音乐的魅力,就是欣赏,就是听懂的表现。不一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才是听懂音乐。因此,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改变评价观念,树立学习的信心,主动参与欣赏教学。
三.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日夏养花网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中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1. 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学生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
  .2。音乐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学要从生活中汲取模仿演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要将集中教学转为适时渗透,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音乐知识,适当安排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边玩边学,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掌握知识,多角度理解知识,增强应用知识的能力。
  1.3 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
  在教学时,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精忠报国》《中国人》《飞的更高》《隐形的翅膀》《爱的奉献》等。这些乐曲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合理地选材,使欣赏教学适合学生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再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
四、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该理念要求知识的引入和情感体验等问题的提出、解决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方法能有效创设音乐审美情景、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产生审美期待,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审美态度,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要善于将教材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整合,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声中,联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通过听、唱来让学生感受歌曲激昂、振奋具有感召力的进行曲特点,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与感染。再通过国歌创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更深一步的了解到号召人民站起来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在欣赏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情感的教育。教学应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用最优美的方法、多样的手段,指导学生从歌曲的艺术本体出发,挖掘歌曲的内涵,有步骤地解决重点难点,最后达到对歌曲形象有较为完整的展现。
五、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不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它无时不在人们的身边。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使音乐教学焕发无限生机。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讴歌着伟大的军队在党中央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使人沉思,使人奋发。所以,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熏陶感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从而形成一种坚忍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1] 中国素质教育实用全书》顾春张会军著,北京开明出版社1997 年
  [2] 《新版音乐教学论》吴跃跃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年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

所谓的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小学阶段又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是音乐课歌曲教学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关键做好三个方面:一是从平时音乐课严格要求做起。二是教会学生会“听”歌曲。三是教给学生“唱”的方法歌唱歌曲。 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例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在平时的歌唱教学时,也对学生做了严格的要求:首先在坐姿方面训练学生歌唱时上身及头部端正,不要前俯后仰,看书时,两手拿正音乐书,两脚平放在地上。挺胸抬头;精神饱满、集中,自然发声。两眼平视前方,面带微笑愉快地唱歌。这样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刚开始做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学生平时可能已经放松着坐习惯了,一旦你要求他们这样坐www.rixia.cc,可能没多会儿他们就会感到疲劳。所以,丰富一节音乐课的内容,使同学们产生兴趣。千万不要安排一整堂课的歌唱内容,也不要一整堂课都让他们这么“端正”地坐。再者,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意志的。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反复性大。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严格训练,才能加以巩固并形成。 而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用科学的思想和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何让学生喜欢歌唱从而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是音乐课歌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艺术学习领域的一个基本习惯。体验歌曲本身所要表达的感情,是演绎好作品,与作品产生共鸣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时歌唱良好习惯的展现。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才能提升学生对歌曲情绪美的捕捉能力。在教学时,我们不妨尝试初听范唱;让部分学生将歌曲情绪听出来,进行复听时学生有了更深认识并提出不同的问题。另外还要教给学生“唱”的方法。既要让学生学习有感情地唱,又要教会学生正确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学生准确的把握歌曲中的高音和节奏等,只有掌握音高正确演唱,才能很好表达歌曲。也是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时歌唱良好习惯的展现。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例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通过课前短暂交流,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歌唱氛围,例如:我在教唱《小雨沙沙》一课时,采用钢琴弹奏音乐和学生一同唱起来,动起来。这样用轻松的音乐引导学生动起来,教师兼之以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动作,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优美旋律的熏陶,进入宽松的氛围和想象空间,使他们感觉轻松自然。在多声部教学中通过分声部合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聆听和声效果,提高多声部演唱能力。合唱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对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感觉,丰富音乐表现手段,拓宽音乐感受空间,形成集体协作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合唱教学中,首先进行第一声部,其它声部依次进入。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边唱边听。例如:最初学生演唱二声部有喊歌的现象,喊歌也是一种不良的歌唱行为习惯。针对他们喊歌的现象先后找出几名同学到教室外面聆听演唱的声音效果,听完之后让他们进行评价,反复几次后,教室里的歌声才处于正常和谐的二声部音响效果。一些自信而歌的同学,很容易就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了。 音乐是一门表现情感的艺术,但它也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需要我们音乐教师要持之以恒,通过各种方法,长时间地进行潜移默化,激发他们对演唱情感表现的欲望,使学生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从而产生表现音乐作品情感的强烈愿望。只有想表现了,才能去完善他们的表现.让他们用自己的表情动作来打动自己,来打动别人,从而收到音乐教学的良好效果。那摩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有启迪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研究表明:常听音乐能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思维。每当人们欣赏音乐的时候,大脑总要产生不同的生活联想:或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或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某种带有幻想性的思维活动;或带有哲理性的反映。所以,欣赏音乐是人们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之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就在其音乐教育心理学名著《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反复强调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通过音乐欣赏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一、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像绘画、电影、戏剧那样是直观可见的造型艺术,而是通过人们的听觉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听觉形象。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的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近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成人,特别是音乐修养水平较高的成人,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通过无外显行为的内部操作来设置期待和获取期待的满足。而缺少音乐经验的小学生只能更多地通过可见的外部操作来产 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欣赏主体企图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而期待的不断满足则是欣赏热情不断保持并增长的强化剂。因此,没有期待和期待的不断满足就不会有欣赏热情的激发、保持和增长,也就不会有真正主动和持久的欣赏行为。喜欢听音乐的人远比喜欢唱歌演奏乐器等音乐表演的人多。一是因为耳朵比眼睛更易于动情,另一方面是音乐欣赏不受其它音乐形式、设备、技术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定听力,每个人都可以欣赏音乐、享受音乐。科普兰曾说过: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学生理解音乐的重要前提。1、选择有特点的音乐,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追求与探索,它是一种启动人类智慧的特殊途径。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在学习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他们会有很大的积极性和很强的求知欲。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不同的情感体验。对于普通学校中绝大多数缺少音乐经验的小学生来说,熟悉度过低的内容,无论就音乐价值评论体系来说其品位多么高,就音乐知识体系来说其体系多么完善,小学生若不能很好地接受,其所有的 价值都将得不到充分的实现。因此,我们在选材上、设计上都必须努力确保儿童对所将关注的音乐有必 需具备的冗余度。要做到这一点,在选择欣赏作品、安排教学内容时就要根据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 ,以儿童的经验为基本的出发点。在选择欣赏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时,也要依据学生对该作品中各种因素的熟悉情况和儿童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例如在《鸟店》的欣赏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动、精彩的音乐形象;在欣赏《苗岭的早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优美中国民族音乐;欢快活泼的《打枣》,依恋思念的《小背篓》,耐人回味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这些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感染着学生,引发着学生的共鸣,激发了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2、引导学生溶入乐曲的角色、培养欣赏音乐的习惯。  学会倾听音乐是理解音乐的重要前提。在听音乐中学生被要求安静地倾听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都会很快感到迷茫和厌倦 ,希望能尽快结束或退出这种活动。对此,我在欣赏音乐前给学生讲述一些动人的音乐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乐曲的角色中去。首先,让进入乐曲的角色学生好好地欣赏乐曲;其次,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和理解乐曲;最后,让学生把对乐曲的感受表达出来(语言表达、或动作表达)。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二、通过欣赏音乐,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一种高尚的听觉艺术,它是通过人的听觉引起联想而产生形象。这种形象http://www.rixia.cc是通过欣赏音乐而产生的。欣赏音乐应具备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及节奏、速度、力度、配器、织体等变化的能力.音乐欣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 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和积极思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能通过感受音乐语言的变化,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过程,表现为创造新的形象的能力。音乐能给孩子们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如何培养小学生欣赏音乐良好习惯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27150.html

上一篇:美文摘抄50字左右 8段 有赏析的美文6段

下一篇:红豆杉木头做成杯子 市场价卖价大概多少钱?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