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辣椒,玉米,红薯,土豆等都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2022-03-21 08:19:10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45

玉米和番薯是什么时候由谁引进到中国的

玉米和番薯是明朝引进中国的,由谁引进的史料并未记载。

番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番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分3条路线进入中国―云南、广东、福建。

根据方志记载,明朝万历、天启年间,陕西、河南、南直、山东、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各布政使司已经普遍种植玉米和红薯。而生活在隆庆年间的徐渭更是咏过马铃薯“似芋而此差松甘”。

由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下册收录了红薯在各省推广种植的时间:

云南1576年,广东1580年,福建1593年,浙江、江苏1608年,四川1733年,广西、江西1736年,湖北1740年,山东1742年,河南1743年,湖南、陕西1746年,河北1748年,贵州1752年,山西1758年。

《中国史稿地图集》还收录了玉米在中国推广种植的时间:

广西1531年,河南1543年,江苏1559年,甘肃1560年,云南1563年,浙江1573年,福建1577年,广东1579年,山东1590年,陕西1597年,河北1622年,山西1672年,江西1673年,湖北1669年,辽东1682年,湖南1684年,

四川1686年,安徽1735年,新疆1846年。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成书的《巩县志》中,称其为“玉麦”,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则称其为“番麦”。最早称呼其为“玉米”的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扩展资料:

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30--50的纬度之间。栽培面积最多的是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度和罗马尼亚。我国的玉米主要产区是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

玉米和红薯在明朝中叶以后便已传入中国。明朝晚期,许多有识之士大力推广种植这两种高产作物,比如徐光启就为推广红薯种植而总结了“甘薯十三胜”进行宣传。

虽然玉米和红薯至迟在隆庆http://www.rixia.cc、万历年间便已进入中国,但它们也没能在崇祯大灾中拯救大明。主要原因是这两种作物的食用口感不如大米和面粉,特别是红薯食用之后有胀气、泛酸等不良反应,因此百姓的种植积极性不高。

而到崇祯年间,全球进入小冰期,再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最严重的陕西地区推广种植玉米和红薯,从时间上来说已经来不及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米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玉米和红薯为何没拯救大明王朝:口感不好,没人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番薯

1、我国玉米育种起始于20世纪初。1900年,京师大学堂罗振玉率先在书刊中介绍欧美玉米良种和栽培技术。随后,《农学报》开始宣传玉米良种及栽培知识。

从1926年起,金陵大学的王缓等分离自交系并组配杂交种供教学使用,1930年中央大学的赵连芳等开始选育自交系,1931年山西省铭贤学校在太谷进行美国玉米品种引种试验,中选育出金皇后品种,推广种植到华北、东北、西南等各省。

2、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明时,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1593年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

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陈氏引进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扩展资料:

一、玉米形态特征

一年生高大草本。秆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4米,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长约2毫米;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边缘微粗糙。

顶生雄性圆锥花序大型,主轴与总状花序轴及其腋间均被细柔毛;雄性小穗孪生,长达1厘米,小穗柄一长一短,分别长1-2毫米及2-4毫米,被细柔毛;两颖近等长,膜质,约具10脉,被纤毛;外稃及内稃透明膜质,稍短于颖;花药橙黄色;长约5毫米。

雌花序被多数宽大的鞘状苞片所包藏;雌小穗孪生,成16-30纵行排列于粗壮之序轴上,两颖等长,宽大,无脉,具纤毛;外稃及内稃透明膜质,雌蕊具极长而细弱的线形花柱。

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一般长5-10毫米,宽略过于其长,胚长为颖果的1/2-2/3。染色体2n=20,40,80 (Sarma et Sharma, 1986; Molina, 1986)。花果期秋季。

二、番薯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具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块根的形状、皮色和肉色因品种或土壤不同而异。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圆柱形或具棱,绿或紫色,被疏柔毛或无毛,茎节易生不定根。

叶片形状、颜色常因品种不同而异,也有时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全缘或3-5(-7)裂,裂片宽卵形、三角状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叶片基部心形或近于平截,顶端渐尖,两面被疏柔毛或近于无毛,叶色有浓绿、黄绿、紫绿等,顶叶的颜色为品种的特征之一;叶柄长短不一,长2.5-20厘米,被疏柔毛或无毛。

聚伞花序腋生,有1-3-7朵花聚集成伞形,花序梗长2-10.5厘米,稍粗壮,无毛或有时被疏柔毛;苞片小,披针形,长2-4毫米,顶端芒尖或骤尖,早落;花www.rixia.cc梗长2-10毫米;萼片长圆形或椭圆形,不等长,外萼片长7-10毫米,内萼片长8-11毫米,顶端骤然成芒尖状,无毛或疏生缘毛。

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外面无毛;雄蕊及花柱内藏,花丝基部被毛;子房2-4室,被毛或有时无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番薯

玉米传入中国己经有400多年,由谁引进已经不可考证。在中国种植的玉米主要是推广引进品种,结合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获得适应中国环境的品种。1950年以前,中国仅进行了极少的杂交种选育研究,没有在生产上应用。实际上,玉米杂交能增产的理论研究在美国早在1909年就己经开始。
一般普遍认为,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明时,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1593年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陈氏引进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番薯传入中国后,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彼时,中国近古第一流的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日夏养花网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
玉米从美洲1493年引进的。番薯也是产于美洲。16世纪后引进的。
玉米原产美洲。1493年,哥伦布从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取得了一种基因修饰(GM)的粮食作物,并把它带回了欧洲。这种后来遍及了世界各地的作物就是玉米。最先进入生物学家视野的是墨西哥的野草,名叫墨西哥假蜀黍(Teosinte)。19世纪末,墨西哥农学家首次人工培育出了假蜀黍和玉米的杂交品种。
后来,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玉米带到了菲律宾,玉米就这样从菲律宾传到了中国。番薯也原产于美洲。16世纪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侵占美洲和吕宋(今菲律宾)后,番薯便被传播到吕宋。当时,南洋、吕宋一带已有许多中国人侨居谋生。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多年在吕宋从事贸易的福建长乐籍华侨陈振龙见彼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便想将薯种引进国内,以济民食,但西班牙当局却禁止此物种外传。无奈,陈振龙只好设法私下购买几英尺薯藤,并向当地人学得栽种方法,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偷偷“截取其蔓尺许,挟小盖中”,携子陈经纶回到福州。回国后,陈经纶生怕番薯不适应在当地生长,便先在“本屋后纱帽池边隙地试栽”,结果一举成功。他将收获的番薯呈献给福建巡抚金学曾,并上书“敬陈种薯之利益”,建议官府推广种植。

红薯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很多人喜欢吃红薯,那么红薯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是谁带来的,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红薯别称甜薯、红苕、甜薯、地瓜等,为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但红薯的原产地并不是中国,红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红薯传入中国的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现今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出生于福州府长乐县的一个中产家庭的陈振龙,是引进番薯的重要人物;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这一年春天,在吕宋岛,当一种叫“朱薯”的农作物进入陈振龙的视野时,他定然会回望四千里水路之外,家乡福建那漫山遍野的红土地。陈振龙年轻时考取过秀才功名。然而,在他生长的年月,一方面是科举艰难、“仕途壅塞”,另一方面,经商风潮弥漫于东南诸省,“中产子弟,什五游食在外”。不知道什么时候,陈振龙也开始了他的商人生涯,“往来于闽省、吕宋之间”。

大批闽商前往吕宋,和西班牙人密切相关。在此之前,吕宋仅有华侨“约百五十人”。1571年西班牙船队征服菲律宾群岛后,大量采购生丝、棉布、陶瓷等中国商品。短短二十余年之内,“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西班牙人带来的,不仅有滚滚银币,还有原产美洲的一些农作物。史料记载,朱薯进入吕宋,约在1565年。征服诸岛后,“红夷常患粮米不足”,于是大规模推广种植。到1593年,这种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藤本作物,在吕宋已“被山蔓野”。陈振龙看到,当地土著“随地掘取”、“以佐谷食”(《金薯传习录》)。

朱薯价格极贱,并且极易引种,陈氏父子发现,朱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福建巡抚金学曾得知后振奋不已,在旌表陈氏父子此行“事属义举”之后,他认为朱薯的引种,“虽曰人事,实获天恩”(《金薯传习录》)。当年冬天,来自吕宋的朱薯,被命名为“番薯”。

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这一年春天,在吕宋岛,当一种叫“朱薯”的农作物进入陈振龙的视野时,他定然会回望四千里水路之外,家乡福建那漫山遍野的红土地。

这一年,陈振龙50岁。他出生于福州府长乐县的一个中产家庭,年轻时考取过秀才功名。然而,在他生长的年月,一方面是科举艰难、“仕途壅塞”,另一方面,经商风潮弥漫于东南诸省,“中产子弟,什五游食在外”。不知道什么时候,陈振龙也开始了他的商人生涯,“往来于闽省、吕宋之间”。

大批闽商前往吕宋,和西班牙人密切相关。在此之前,吕宋仅有华侨“约百五十人”。1571年西班牙船队征服菲律宾群岛后,大量采购生丝、棉布、陶瓷等中国商品。短短二十余年之内,“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明史吕宋列传》)。



西班牙人带来的,不仅有滚滚银币,还有原产美洲的一些农作物。史料记载,朱薯进入吕宋,约在1565年。征服诸岛后,“红夷常患粮米不足”,于是大规模推广种植。

到1593年,这种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藤本作物,在吕宋已“被山蔓野”。陈振龙看到,当地土著“随地掘取”、“以佐谷食”(《金薯传习录》)。

朱薯价格极贱,并且极易引种,尺许薯藤便可“随栽随活”。然而,将薯藤带出吕宋,颇费了陈振龙一番周折。《金薯传习录》记载:西班牙人“珍其种,不与中国人”,他们还在海关层层盘查。贿赂当地土著、“得其藤数尺”后,陈振龙将薯藤绞入汲水绳(另一说“编入藤篮”),混过关卡后,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

航船抵达福州的日子,是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几天后,陈振龙之子陈经纶草拟了一份禀贴,游说福建巡抚金学曾“行知各属”、“效法栽种”;与此同时,由于担心“土性不合”,在纱帽池胡同住宅一带,陈氏父子寻“舍傍隙地”,开始“依法栽植”。

先薯亭,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巡抚金学曾而建。

四个月以后,朱薯引种成功。经“启土开掘”,陈氏父子发现,朱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福建巡抚金学曾得知后振奋不已,在旌表陈氏父子此行“事属义举”之后,他认为朱薯的引种,“虽曰人事,实获天恩”(《金薯传习录》)。当年冬天,来自吕宋的朱薯,被命名为“番薯”。

红薯是16世纪末(大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传入我国,首先传入的是广东和福建。红薯原产于南美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随着各国早期探险和经商先人的洲际往来,红薯走出其故乡,到欧洲非洲亚洲等有人类的居住地拓展。

红薯这个作物品种究竟是从哪年传入中国的,此前多有笼统说法。但是,从中国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大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的作品中,可以获知,红薯被确认进入中国的时间,是1593年。

被当时人们誉为“国宝”级人物的郭沫若,在1963年特为红薯写过一首、近日还为有关报纸转载的词,《满江红纪念番薯传入中国三百七十周年》:

我爱红苕,小时候,曾充粮食。明代末,经由吕宋,输入中国。三百七十年转瞬,十多亿担总产额。一季收,可抵半年粮,超黍稷。

原产地,南美北;输入者,华侨力。陈振龙,本是福建省籍。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

45年前郭沫若大师的这首“满江红”赞红薯的词,既是一首红薯和引进者陈振龙的颂歌史诗,又是红薯传入中国后迅速种遍全国、贡献极大的概括。

1593年这一年,正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100年后的第二年。按中国地方史料换算推断,红薯品种进入中国就是1593年。不过按中国地方史料换算推断,进入中国就是1593年。

甘薯(因甜得名)、白薯、番薯、红苕、地瓜等,都是红薯的别称。中国不同地区对红薯有不同的叫法,这同东北人称马铃薯为“土豆”类似。

红薯原产于南美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随着各国早期探险和经商先人的洲际往来,红薯走出其故乡,到欧洲非洲亚洲等有人类的居住地拓展。

传入中国时,正是明代万历年间。我国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现为菲律宾的吕宋岛经商,发现了红薯不仅产量高,而且美味可口,便要引种回国。但当地有严厉的禁止带出法令。于是陈振龙便和儿子陈经纶向当地百姓学习栽种方法,终于在1593年巧妙地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秘密带回国内。这就是郭沫若“满江红”词中的“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

回国时,正逢当地冬麦歉收,春天大旱。于是夏日播种,秋获丰收,而后红薯这一珍贵品种,则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中国广泛种植,遍及各地。像永远不停的春风,造福华夏亿万儿女。

红薯的生命力极强,不管是山岗还是沙石土,红薯对土地的钟情程度,达到了不分贫富的境界。除qznOYG个别海拔特高的地方外,全国都是生产红薯的好地方。

红薯在中国发展的神速,最重要的是“民以食为天”的需要——解决温饱和救命。

众所周知,旧中国,和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老百姓多过着饥寒交迫的困苦生活,如果遇上动乱和外族入侵,或遇上大的天灾,饿死者历代都无计其数。

日夏养花网 唐代诗圣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还有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国的唐代,尚且如此,足以说明古时广大劳动人民不仅艰辛,种田者被饿死,司空见惯。

特别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内,从八国联军进北京,到日本大举侵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上述惨状更有过之。此间,红薯就成了人们解决饥饿的一大作物品种。“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戏剧台词,说明红薯的普及广泛。当然,红薯和薯类也是中国红色根据地和红军长征、八路军壮大、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军粮品种之一。
红薯最早是在明代末年的1593年由西方传教士从吕宋岛传入江南一带的,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红薯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就判断它是一种新品种的粮食作物,专门像万历皇帝写了《甘薯疏》,极力主张推广,并亲自种植;经过他的试种还得出了北方也能种甘薯的结论,而且北方利用地窖匿藏甘薯的方法,比南方留种更为容易,在徐光启的推动下,红薯就在明代末年大力推广,很快就在全国种植起来。

蕃薯是什么时期引入中国的?是怎么引进来的?

红薯学名番薯,又名山芋、红芋、甘薯、番薯、地瓜、红苕等等。明朝万历间番薯传入中国后,首先在福建、广东等地传播,清代在中国开始真正大规模地推广种植。

  

  甘薯进入中国是通过两家姓陈的家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家是广东东莞的陈家,当时陈家先生叫陈益;一家是福建福州的陈家,当时叫陈振龙。

  先来说一说福州陈振龙陈家,他是1593年从菲律宾千辛万苦把红薯引进中国的。为什么呢?因为当西班牙殖民者进入菲律宾的时候,他们感到菲律宾当地的作物不足以养活他们,于是就从美洲引进了甘薯,在当地种植,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

  

  当时广东的很多人一样在菲律宾做生意,经商风气很浓,而陈振龙,正是一个在吕宋岛做生意的生意人。他看到了当地漫山遍野种植的甘薯,想到了自己的福建老家,粮食短缺,时常有各种各样的水旱风灾,于是就想到,要把这种东西引进老家。

  但是西班牙殖民者也非常严苛,他们不想让这种东西引进中国,在各个口岸严厉盘查。陈振龙非常聪明,他拿了一根红薯的藤条把它编在一个箩筐里,然后带着这只箩筐上船回到福州老家,由此绕过殖民者的检查。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陈振龙把藤条绞在一根绳子里面偷偷带了回来,不管怎么说,他历尽危险艰辛把藤条带回来了。

  

  归国之后,他跟他的儿子一起给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上了一份帖子,建议在福州试种培育这种红薯。陈家率先在自家的农田里开始终植这种东西,四个月以后引种成功。

  他们自己记载,四个月以后,把土挖开以后,红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蜜枣。大喜过望,立刻又给福建巡抚上了一份帖子,再次游说巡抚金学曾,广泛种植,正在这个时候老天爷从反面帮了一个忙。

  就在这个时候福建大旱,马上面临粮食短缺的局面,于是福建巡抚金学曾当机立断,晓谕福建各地立刻开始推广红薯,由此红薯在福建得以普及,使福建得以渡过当时的粮食危机。

  据说在福州为陈家立了祠堂,祠堂里面供奉的就是陈振龙和他的儿子,把陈振龙供奉为水部尚书,把巡抚供奉在庙中。陈家由此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广红薯的家族举动,他们北上浙江、山东、河南,南下广东,推广红薯种植,但是也非常不顺利。

  像浙江、江苏这些地方是鱼米之乡,不缺粮食,推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但是,到了山东、河南以后,到了北方地区,由于这些地方经常遭受自然灾害,所以反而容易普及。

  

  一百多年之后,到了清朝年间,陈家后代,就把家族推广红薯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金薯传习录》。现在红薯已经不是我们主要的粮食作物了,吃烤白薯和吃玉米一样成为一种口味的调剂了,但是,不要忘记他们的历史功绩。

  玉米、红薯、土豆,这些粮食作物,他们传进中国,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粮食结构,而且使中国人在其后几百年间度过了一次一次的天灾人祸,也使中国的人口,在几百年间不断地翻番上升。

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这一年春天,在吕宋岛,当一种叫“朱薯”的农作物进入陈振龙的视野时,他定然会回望四千里水路之外,家乡福建那漫山遍野的红土地。

这一年,陈振龙50岁。他出生于福州府长乐县的一个中产家庭,年轻时考取过秀才功名。然而,在他生长的年月,一方面是科举艰难、“仕途壅塞”,另一方面,经商风潮弥漫于东南诸省,“中产子弟,什五游食在外”。不知道什么时候,陈振龙也开始了他的商人生涯,“往来于闽省、吕宋之间”。

大批闽商前往吕宋,和西班牙人密切相关。在此之前,吕宋仅有华侨“约百五十人”。1571年西班牙船队征服菲律宾群岛后,大量采购生丝、棉布、陶瓷等中国商品。短短二十余年之内,“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明史吕宋列传》)。

西班牙人带来的,不仅有滚滚银币,还有原产美洲的一些农作物。史料记载,朱薯进入吕宋,约在1565年。征服诸岛后,“红夷常患粮米不足”,于是大规模推广种植。

到1593年,这种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藤本作物,在吕宋已“被山蔓野”。陈振龙看到,当地土著“随地掘取”、“以佐谷食”(《金薯传习录》)。

朱薯价格极贱,并且极易引种,尺许薯藤便可“随栽随活”。然而,将薯藤带出吕宋,颇费了陈振龙一番周折。《金薯传习录》记载:西班牙人“珍其种,不与中国人”,他们还在海关层层盘查。贿赂当地土著、“得其藤数尺”后,陈振龙将薯藤绞入汲水绳(另一说“编入藤篮”),混过关卡后,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

航船抵达福州的日子,是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几天后,陈振龙之子陈经纶草拟了一份禀贴,游说福建巡抚金学曾“行知各属”、“效法栽种”;与此同时,由于担心“土性不合”,在纱帽池胡同住宅一带,陈氏父子寻“舍傍隙地”,开始“依法栽植”。

先薯亭,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巡抚金学曾而建。

四个月以后,朱薯引种成功。经“启土开掘”,陈氏父子发现,朱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福建巡抚金学曾得知后振奋不已,在旌表陈氏父子此行“事属义举”之后,他认为朱薯的引种,“虽曰人事,实获天恩”(《金薯传习录》)。

当年冬天,来自吕宋的朱薯,被命名为“番薯”。

红薯是凉性还是热性
红薯是平性的。

红薯性味甘、平,有健脾胃、补虚乏、益气力的功效。

平性食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适合于一般体质,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平性食物多为一般营养保健之品。如米、面、黄豆、山芋、萝卜、苹果、牛奶等。

红薯储存方法
1、室内储存

红薯怕冷,当温度过低时,就会受冻,形成硬心,蒸不熟、煮不烂;如温度过高时,又会生芽,最好把室温控制在15℃左右。红薯受了潮湿,很容易引起病菌侵害,造成腐烂,最好放在透气的木板箱内保存。

如果没有木箱,在堆放红薯的地方和靠墙处,应垫上木板,薯堆上再盖些东西,以防受潮。在温暖的白天里,要适当打开窗口换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应防止冷风吹入。从市场上买回的红薯最好放在太阳下晒几小时,以减少伤口水分,促使愈合,在取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伤。

教你一招红薯放多久都不会坏

2、井窖贮藏:

选择地势高、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向下挖一井筒,一般直径1米左右,井筒深5——6米。贮藏室的大小可根据贮藏量多少而定。贮藏室内要垫10——15厘米厚的干沙,其上放置红薯。红薯只能装七成满,以便留出换气的地方,否则会因湿、热而加重腐烂。

3、切片晒干保存法

把红薯切片,放到房上或向阳、干燥、通风的地方晾晒。注意不要受雨雪。晒干后,放在室内干燥地方保存起来,吃前用水泡一下。

注意:红薯不宜放冰箱

如果放在冰箱中保存,很容易因为冰箱中的水汽而变得柔软,也很容易因为冰箱中的水汽而变得容易腐烂。

红薯是从明代后期传入我国的。在引入我国之前,红薯最早在中美洲一带种植,后西班牙人从其征服和殖民的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地将红薯带到被其殖民统治的菲律宾等地进行种植,到了明朝的万历年间始传入我国。

最早的记载是1582年由广东东莞的虎门北栅人陈益随商船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将红薯藏在铜鼓中几经周折带回老家虎门进行试种,成功后被其广为传种,使红薯成为了当时特别重要的救饥口粮,自此至今红薯也就成为了我国最重要的粮源之一。
红薯却再一度促进了清代的经济和人口发展,康乾盛世以后中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直到清末,中国人口达到了四五亿,这和红薯这一农作物的传入,有着莫大的关系。

玉米、红薯、土豆,在明朝传入中国,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粮食结构,而且使中国人在其后几百年间度过了一次一次的天灾人祸。我国的人口从明后期到清朝,数百年间不断地翻番上升,玉米和红薯、土豆功不可没。

红薯是从明代后期传入我国的。在引入我国之前,红薯最早在中美洲一带种植,后西班牙人从其征服和殖民的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地将红薯带到被其殖民统治的菲律宾等地进行种植,到了明朝的万历年间始传入我国。

最早的记载是1582年由广东东莞的虎门北栅人陈益随商船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将红薯藏在铜鼓中几经周折带回老家虎门进行试种,成功后被其广为传种,使红薯成为了当时特别重要的救饥口粮,自此至今红薯也就成为了我国最重要的粮源之一。
红薯却再一度促进了清代的经济和人口发展,康乾盛世以后中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直到清末,中国人口达到了四五亿,这和红薯这一农作物的传入,有着莫大的关系。

玉米、红薯、土豆,在明朝传入中国,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粮食结构,而且使中国人在其后几百年间度过了一次一次的天灾人祸。我国的人口从明后期到清朝,数百年间不断地翻番上升,玉米和红薯、土豆功不可没。
红薯传入中国的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现今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玉米和红薯是由哪个洲传入中国的

玉米亦称印第安玉米(indian corn)或maize,亦称玉蜀黍。
早熟禾科(Poaceae)玉蜀黍族(Maydeae)一年生谷类植物,学名Zea mays,起源於北、中、南美洲
据考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由于玉米适合旱地种植,因此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后将玉米种子带回欧洲,之后在亚洲和欧洲被广泛种植。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
红薯,又称甘薯、蕃薯、山芋等,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不同地区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同,山东人称其为地瓜,四川人称其为红苕,北京人称其为白薯,福建人称其为红薯。
红薯原产美洲,在该地栽种已很久。欧洲第一批红薯是由哥伦布于1492年带回,然后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红薯最初引入我国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当时福建华侨陈振龙常到吕宋(现今菲律宾)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甘薯产量最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的方法,并且克服许多困难,把红薯种带回福州。
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和品种多样性集中地。玛雅人的圣书记载,早在有历史记载的5000年前,玉米是印加人、玛雅人和阿芝苔克人的主要食物。 在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红薯原产自南美洲,在明朝时候传入中国。当时我国很多人仍然相信“橘逾淮则为枳”的说法,认为移植的作物即使能够存活,也会改变原有的品质。时任翰林院官员的徐光启不为陈见所拘,经过“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胡适语),在全国推广种植红薯大获成功。此事载于《甘薯疏序》。
据说当初南美诸国禁止生鲜薯块出境,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分享这种作物的好处。后来是一位福建籍的水手把薯藤缠绕在身上蒙混过关,到了船上则用淡水和原产地的泥土小心养护,这才把红薯的种苗带到中国。
即使没有这样的困难曲折,第一个将红薯引入中国的人无疑是值得纪念的。然而这位水手姓甚名谁,到今天已无从考证。据徐光启《甘薯疏序》的纪录,我们只知道有一位客居福建莆田,姓徐的年轻人,为他推广红薯提供了种苗。这已经是红薯引入我国以后的事情了。
红薯曾经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并不是人们一味苟且将就的结果。它本身的素质也很不错的,如若烹饪得法,味道甚佳!
把水煮熟的红薯去皮碾作薯泥,混入面粉中开成面糊煎饼,不但香甜而且特别软熟。这是kk小时候吃过的美食之一,比《难忘今宵》还要难忘得多!当然,要加点糖做成甜饼;喜欢吃咸饼的则需要另想办法。
在野外挖到新鲜的红薯,无锅无灶一样可以烹制得美味无比。
先在泥地上扒一个窝,稍稍凹下去就行。然后用干的泥块垒成窑状——就像一个微缩的蒙古包的样子。由下至上逐渐收缩直到封顶,这是要有点儿耐性和建筑技巧的。
这就是集锅和灶于一身的“窑”。用柴草在里面烧热了,泥块都隐隐约约地透出些许红光(所谓的“烧红”了)。在顶上开一个口子,把红薯放进去,把泥块都打碎了用来埋住它们。再把别处的泥土挖一些过来,在上面再盖一层,把热气结结实实地封在里边。
这样等上十多分钟或半个小时(kk那个时候还没有表,实在弄不清楚准确的时间了),再挖开那一大堆土——哈哈!红薯全都烤熟了!!
这样烤红薯俗称“打红薯窑”。跟“叫化鸡”的做法原理是一样的,专业的术语叫做“泥烤法”。因为把食物密封在很小的空间内烤制,香气无路可逃,所以味道特别香浓。这是kk吃过的又一种美食,那味道真是——“难忘今宵”啊“难忘今宵”……
然而在很多时候,红薯是相当委屈甚至于相当倒霉的。在广州话里,“大番薯”是用来形容“愚笨、蠢钝的人”;“薯头薯脑”则相当于“笨头笨脑”,简称“薯”……如此造词,全然忘却曾经有过的“一季红薯半年粮”的年代,忘了红薯为我们立下的功劳。
我们常常仰慕那些以战争杀戮建立功勋的帝王将相,却不屑于记住这些真正为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平凡人物。缺乏感恩之心似乎是人类的通病,因此,我们真的有必要经常吃点红薯。
现代科学的发展证实了红薯营养价值相当高,而且对于防治结肠癌、乳腺癌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效果。庶几kk的提议不至被讥为迂腐吧!
据考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由于玉米适合旱地种植,因此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后将玉米种子带回欧洲,之后在亚洲和欧洲被广泛种植。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种植面积最大。
红薯原产美洲,欧洲第一批红薯是由哥伦布于1492年带回,然后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红薯最初引入我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福建华侨陈振龙常到吕宋(现今菲律宾)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红薯产量最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之法。后来经过陈氏家族的推广,红薯在全国普遍栽种。
http://baike.baidu.com/view/1243.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60418.htm#5
是在明朝中后期由美洲传入中国的。中国古代史上有介绍
玉米和红薯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国。15世纪末16世纪初,玉米经缅甸传入中国,红薯也在同—时期传人中国。据说红薯的经历颇为传奇,西方殖民者严禁这种可口的东西传播出去,他们在各海关口岸设卡、严加管束。有一华侨灵机—动,用红薯藤条包扎货物,蒙混过关。回到家乡,他剪下藤条,插枝繁殖,这个能够填饱肚皮的东西才得以在中国的大地上生长起来。

辣椒、红薯和番茄各是什么朝代传入中国的

明朝、明朝和明朝 明朝传入中国的农作物:玉米、马铃薯(土豆)、红薯(地瓜)、花生、辣椒、西红柿(番茄)、菠萝、豆角等。汉朝:葡萄、石榴、黄瓜、大蒜、香菜、胡麻(亚麻)、胡豆(蚕豆)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辣椒,玉米,红薯,土豆等都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26424.html

上一篇:茄子和豆角一起炒怎样好吃

下一篇:午睡,孩子睡多久最好?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