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初中语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写作方法都有哪些

2022-03-06 12:19:14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64

语文初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修辞手法,描写方法 说明方法,表现手法 等很多东西,, rn要求 说一种 各举一例 (一篇文章)的一段,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日夏养花网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第一人称叙事法
2、第三人称叙事法
3、顺叙法
4、倒叙法
5、插叙法
6、补叙法
7、分叙法
8、详叙法
9、略叙法
10、直接抒情法
11、间接抒情法
12、先叙后议法
13、先议后叙法
14、夹叙夹议法
15、以物为线索
16、以人为线索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19、写生法
20、转动法
21、剥笋法
22、拟人法
23、化动法
24、说明法
25、运用“五觉”法
26、借物抒情法
27、托物言志法
28、物品自述法
29、远眺近看法
30、内外结合法
31、移步换形法
32、说明介绍法
33、环境衬托法
34、彩笔描绘法
35、远近结合法
36、时序变换法
37、生长变化法
38、展开联想法
39、突出重点法
40、对照比较法
41、赞美颂扬法
42、静态素描法
43、总分结合法
44、特征举例法
45、特征说明法
46、重点突出法
47、成长变化法
48、实验证明法
49、群体描写法
50、现场目击法
51、拟人法
52、动物自述法
53、议论抒情法
54、景物衬托法
55、季节特征法
56、随时变化法
57、日内变化法
58、定点换景法
59、定景换点法
60、移步换景法
61、围绕中心法
62、分类描写法
63、听看想法
64、描写议论法
65、动静结合法
66、通篇拟人法
67、比较异同法
68、景物幻化法
69、借景抒情法
70、方位介绍法
71、参观介绍法
72、画面组合法
73、分类介绍法
74、触景生情法
75、粗笔勾勒法
76、工笔细描法
77、画龙点睛法
78、人物特写法
79、动态速写法
80、动静结合法
81、展开想象法
83、人物漫画法
84、自我介绍法
85、结合时代法
86、步步深入法
87、连续动作法
88、交替叙述法
89、概括描写法
90、天女散花法
91、动作分解法
92、独白法
93、对话法
94、直接描写法
95、回忆想象法
96、梦境幻觉法
98、一事写人法
99、几事写人法
100、日夏养花网对比写人法
101、细节表现法
说明:诺基亚手机是外国产的手机中,在中国非常畅销的品种,有3310、1210、N75、95等多个型号
●人物描写
⒈ 概括描写
⒉ 肖像描写
⒊ 语言描写
⒋ 动作描写
⒌ 心理描写
⒍ 细节描写
7.神态描写

●景物描写
⒈ 静态与动态
⒉ 客观与主观
⒊ 反衬与对比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对比、双关、反语、层递……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引资料、摹状貌……
表现手法:悬念、抑扬、白描、对比、衬托、渲染、象征、夸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描写方法:①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②从描写的取向来分,有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③从描写的角度来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④从描写对象存在的状态来分,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一、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也应有所了解。
2.能简要分析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表达效果的作用。
二、应掌握的几种修辞方法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语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

1、初中阶段常用的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拟物、对比、反复、对偶、引用等。

2、关于描写,常问的是“描写方法”,而不大问“描写手法”,两大类: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叫“自然环境描写”,与其相对的还有“社会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有:外貌(肖像)、语言、动作(行动)、心理、神态等。

角度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状态有动态和表态描写。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vtEelApVbQ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
在百度上搜“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不就行了

初中语文有哪些表达方法、写作手法、修辞、语言特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比如在一篇阅读中,给你一个画线句子,让你回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或写作手法或修辞,或者有什么语言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 、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应该说表现方法包括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日夏养花网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主要有抒情,描写,记叙,议论这样的几种,好象有六种,具体我记不清了
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这样的
修辞是比喻,夸张这种
语言特点是华丽啊,朴实啊
作用基本说过渡就没错了

初中语文的6个修辞手法和7个描写方法分别是哪些?

比喻 拟人 排比 顶针 对偶 夸张 对比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

比喻,拟人,排比,对仗,借代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这是最常见也最常用的。
其他的如:借代、引用、双关、反复、设问、反问、对偶、顶真、互文、反语等等,其实很少考到。大概可以识别和辨析其作用就好。
对比,拟人,对偶,比喻,排比,夸张,变向,反问,引用,顶真,借代,好像还少一个......
〈1〉比喻

1、定义: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格式。

2、明喻: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和比喻词(像、如、似、似的、好像、一样等)都出现的比喻。

3、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代替比喻词的词语是:“是”、“就是”、“成了”、“成为”、“等于”等。

4、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例:王老师的办公桌上,高高耸起了一座大山。

5、比喻的特殊格式

(1)引喻:柴多火焰高,人多主意好。

(2)较喻:可是在中国,那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3)修饰喻:偏见的树,在王教授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4)同位喻:祝愿祖国母亲繁荣昌盛!

(5)否定喻: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

6、使用比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事物,但在某一点(或几点)上极其相似。

(2)要用具体比抽象,用浅显比深奥,用熟悉比陌生,让人容易理解,使人容易接受。

(3)比喻要新颖,不落俗套。

7、比喻的口头描述

妹妹的脸蛋像苹果一样红。

把脸蛋比作苹果

用苹果喻(比喻)脸蛋

把脸蛋喻为苹果

8、几种假冒比喻

(1)他长得像他爸爸。(同类作比)

(2)何首乌根像人形。(形状同类作比)

(3)他好像刚才出去了。(表示推测,没有喻体)

9、比喻的作用

(1)可以使语言形象化。

(2)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3)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场。

〈2〉比拟

1、定义: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特性,主要是为了把人的感情寄托于事物,使人的感情得到更为充分的抒发;同时也是为了把事物写得生动活泼一些,使读者感到亲切有趣。

(1)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事物。事物本来是不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使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赋予事物以人的这些特性。

(2)让人和事物说话,或者直接把事物变成人,跟人一样说话、行动、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包括人对物的话、物对人的话、物与物之间的对话等。

3、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4、比拟运用注意事项

(1)运用比拟,必须根据表达的需要,符合人或事物的特征,使比拟贴切自然;不可牵强附会,随便把什么都比拟,生硬造作。

(2)比喻和比拟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先把红军比作火炉,然后把俘虏兵当作矿物,说他们能够熔化,同时用了比喻和比拟。

(3)比喻跟比拟的区别。比喻重在“喻”,是把甲事物喻为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而且一般都出现;如果是借喻,则往往只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比拟重在“拟”,是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而乙事物一般不出现,只出现乙事物思想言行的词语。

(4)注意语体特点,法律、公文、条例、布告等一般都不用比拟。

5、比拟的作用

(1)可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可以增加叙述的讽刺意味,抒发强烈的感情。

(3)可以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的描写。

(4)可以有利于创造气氛,表现主题。

〈3〉夸张

1、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方面特征,表达强烈的感情的修辞格,叫夸张。包括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

(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等方面言过其实。

(2)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等方面言过其实。

(3)超前夸张:事物的出现有先后顺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者同时出现的。

2、夸张的作用:通过故意言过其实,强调和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说话者强烈的爱憎好恶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夸张运用注意事项

(1)夸张固然要言过其实,但不能毫无根据地说大话,只能言过其实,不能无中生有。

(2)要掌握好分寸,使人明确地感到是夸张,不致误解。

(3)要注意语体的适应性,有些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科技语体等)不能运用夸张。

〈4〉借代

1、定义: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能显示它的特征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被代替的事物是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是借体。只要是和本体有密切关系而又能反映本体特征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借体。借代方式很多,常见的有:

(1)用特征或标志代本体:

如:白胡子(外貌特征);短衣帮(衣着特征)。

(2)用专用名称代本体

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代无数民主革命战士)站起来!

(3)用具体代抽象

如: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代生活水平)。

(4)用局部代整体

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代全国各地),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道一起来了。

(5)用产地代本体:如“龙井”代龙井茶

(6)用原料代本体:如“羊毫”代毛笔

(7)用作者代著作:如“读点鲁迅”

2、使用借代注意事项:要注意借体的明确性和代表性,要能够突出本体事物的特征,而且足以代表本体事物,让人一看就明白。如果不是一说就清楚的,就要在上下文中有交代。

3、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借喻的基础是相似性。也就是说,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有密切关系,二者不可分割;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有本质的不同,二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而且,借喻可以改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4、借代的作用

(1)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强调重点,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2)可以使文笔简练。

(3)可以使叙述有变化,不死板。

(4)可以充分抒发作者的感情,鲜明地表现作者的立场。

〈5〉双关

1、定义: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意在言外。双关包括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和对象双关三种。

(1)谐音双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汉语的许多歇后语常常利用谐音双关构成。

(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

(3)对象双关:一句话关涉到两个对象的双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指桑骂槐”。

2、双关的作用

(1)可以使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2)可以表达特殊情况下所作的特殊斗争。

(3)可以使表达生动而又深刻。

(4)形式上是现甲义而隐乙义,意义上是借甲义以说乙义,因此往往使语言含蓄不露,幽默风趣。

3、运用双关注意事项:双关除了依靠词语、句子的条件外,还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因此,使用双关,必须交代那个特定的语境,让人一看就明白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误解。

〈6〉反语

1、定义:不直说本意,而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包括反话正说和正话反说两种形式。

(1)反话正说:用正面的话表达反面的意思。一般用来批判和揭露,比直说更有力量,能取得讽刺幽默的效果。

(2)正话反说:用反面的话表达正面的意思。一般用于亲朋好友之间,带有亲切、喜爱的思想感情。

2、运用反语注意事项:

(1)反语要恰当,感情要鲜明。像反话正说,一般用于批判和揭露,但要区别是对敌人还是对同志,对敌人要毫不留情,对同志要留有余地。至于正话反说,一般只用在情真意切之时,否则会弄巧成拙。

(2)反语要力求明显,使人一看便知。有时可以在上下文中作个交代,有时可以加引号来标明。

3、反语和双关的区别与联系:反语跟双关都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表面上的,一层是实际上的。但反语的两层意思总是固定在相反这种特定关系上,双关则不受这种关系的限制。

〈7〉映衬

1、定义:把两个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意思)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说,让它们衬托、对比而相得益彰的一种修辞格。分为衬托和对比。

(1)衬托:把相关或相对的两个事物(或意思)主次分明地放在一起,以次要的烘托主要的,让主要的更鲜明突出的一种映衬。

(2)对比:把相互对照相互对立的事物(或意思)放在一起作对照、作比较的一种映衬。

2、映衬的作用

(1)便于揭示事物的矛盾。

(2)可以增强说话(或文章)的说服力。

(3)可以增加叙述的鲜明性。

3、映衬运用注意事项

(1)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不能喧宾夺主。

(2)用以对比的两个事物之间矛盾要尖锐。

(3)要注意反义词语的配合作用。

〈8〉设问和反问

1、设问: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然后自己回答。

(1)设问的类型:有时为了启发读者思索,文章的标题就是设问;有时文章在不同段落的开头使用设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有时文章还用设问作为过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运用设问注意: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否则就会失去设问的意义。

2、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其中,叫反问,也叫反诘或激问。语法中讲到的反问句,运用的就是反问修辞格。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

(1)反问的类型:有时,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可以把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连用。设问和反问也可以连用,一般是用反问回答设问,往往比直说更有力量。

(2)反问作用:能够加强语气,引人深思,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9〉拈连和仿词

1、拈连:甲乙两事物连说时,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连在乙事物上,叫拈连,也叫连物。

(1)一般说来,拈词在上下文中出现两次,它和本体之间的搭配是正常的固定的搭配,用的是词的常用义;它和拈体之间的搭配是特殊的临时的搭配,用的是临时引申出来的意思。

(2)作用:由于拈连是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巧妙拈来用于乙事物,因此,它往往能使语言新颖独特,行文活泼流畅,能表达深刻的含义、丰富的感情,让人产生联想。

(3)使用拈连注意事项:本体和拈体要连说,通过拈词相联系;拈词和本体之间应该是正常的意义搭配,和拈体之间则是临时的意义搭配,并使前者成为后者的语境,给人鲜明的印象。

2、仿词:比照现成的词语,更换其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一个新的词语。例如:自信力——他信力。

(1)一般来说,仿造新词时被比照的词语要出现,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仿词。有时,如果比照的是人们熟悉的词语,也可以不出现。

(2)作用:由于仿词是比照现成词语临时仿造出一个新词语,因此,往往能使语言新颖活泼,幽默风趣,富有表现力,有时还能收到讽刺的效果。

(3)注意:运用仿词,要防止机械模仿,生编硬造。

(4)拈连和仿词的区别:拈连是词语的移用,只不过在连用时临时改变了它日夏养花网的意义;仿词是词语的仿造,不是语言中现成的词语,离开特定的上下文,它就成了生造词语,是不能存在的。

〈10〉移就

1、移就是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移过来修饰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例如:苦酒——痛苦时喝的酒;懒洋洋的筷子——不爱吃时举起的筷子。

2、作用:偶一为之,会使人觉得新鲜有趣,用多了,不会使人感到新奇,而会使人生厌。

3、移就和拟人的区别:

(1)拟人是使事物人格化,移就不使事物人格化;

(2)拟人多用于表现人的动作行为的词语来表现事物;移就只限于适用于人的性状的词语来修饰事物,即什么的什么。

〈11〉对偶

1、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叫对偶。包括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构成对偶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分别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个事理,在内容上互相补充。

(2)反对:构成对偶的两个短语或句子从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反或相对。

(3)串对:构成对偶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有承接、假设、因果、条件、递进等关系。

(4)对联的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断句相同);词性相对,上下联应用同类或近类词语;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上下联各句中平仄交替,上下联平仄对立;上下联避免用雷同的汉字;横批要求高度概括,还要避免重复运用对联的词字,做到言简意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多为四五个字,最精练可少至两个字。

2、对偶的作用

(1)能鲜明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2)形式整齐,结构匀称,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3、运用对偶注意事项:

(1)要注意上下两联结构上的均衡和语音上的协调,更要注意内容上的对称、谐和。(2)对偶是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想运用对偶,必须要有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扎实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12〉排比

1、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分为排比句、排比词、排比段三种。

2、排比作用:

(1)往往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旋律优美,很有气势。

(2)用它说理,可以把道理论述得周密深刻,条理清楚,富有说服力。

(3)用它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强烈深沉,富有感染力。

3、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1)对偶限于两项,是对称的组织。排比要三项或三项以上,是连串的组织。

(2)对偶要力避字同意同,排比则要意思相关,而且多用相同词语作提示。

(3)对偶字数一般要相同,排比则可长可短。

〈13〉回环

1、回环:是把两个“词语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言语片段紧紧连在一起,给人以循环往复的情趣的一种修辞。如:

一切运动中的变化,一切变化中的运动。

歌而不哭,哭而不歌。

猛犬不吠,吠犬不猛。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2、作用:可以增加语言循环往复的情趣;可以把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或相互对立的关系确切地表现出来。

3、回环运用注意事项: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不要为回环而回环,更不要把它当作文字游戏。

〈14〉顶针

1、定义:把前一句后边的词语或句子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来巧妙组织句子的一种修辞。

2、作用:(1)可以把事物的位置、方向和事物存在、出现的状态更好地反映出来。(2)可以使语句结构严密、气势通畅,可以一目了然地表现事理的连锁关系或事物的内在联系。(3)可以简明地反映推论的过程,增强论说的逻辑性和文章的说服力。

3、运用注意事项:(1)必须对事物的方位或事理的联系先有明确的认识,因为顶针是以客观事物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基础的。(2)要掌握“上递下接”的特点,选用起纽带作用的词语,把句子组织得自然些。

〈15〉层递

1、定义: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按照事物的深浅、高低、大小、轻重等顺序排列在一起。包括递升和递降两种。

(1)递升:从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由浅到深,一层层地增加。

(2)递降:和递升相反叫递降。

2、作用:(1)使语言一环紧扣一环,气势足,力量强,层次清楚。(2)可以使说理逐渐深入,感情逐渐加深,能够说服人和感染人。

3、运用层递注意事项:必须使词语、短语或句子的排列顺序或递升或递降,不可杂乱无章地排列。

4、层递和排比区别:层递主要看意义关系,或递升或递降,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排比主要看结构形式,结构相同或相似,排列的内容一般是平等的并列的。有时可能二者并用。

〈16〉反复

1、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重要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连续反复出现。

(2)间隔反复:反复使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隔有其它的词语或句子。

2、作用:可以强调重点,突出重点;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可以增强诗歌的旋律美,加强节奏感;可以起到标明层次、段落的作用。

3、注意事项:反复在表达上是有作用的,不可滥用成啰嗦,只有在确定需要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感情时,才能使用。

〈17〉古诗文修辞

1、互文:古代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叠句:前后两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3、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例如: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修辞手法有哪些呢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初中语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写作方法都有哪些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19130.html

上一篇:公园里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黄菊花。修改病句

下一篇:急……哪个舞蹈中有古典舞和现代舞的融合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