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急需一篇农村环境的调查报告~四川的

2022-03-03 00:18:39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03

跪求一篇双流县农村调查报告

急用,谢谢!!!!
  不知道是不是哦

  [西部农村调查论文系列一]*

  地方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四川农村调查报告

  李力行

  我们小组一行五人,于6月29日到7月13日对四川A县、B县进行调查,主题是“地方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与政府职能部门座谈12次,走访9个乡镇,共与政府各部门干部八十余人、镇村干部三十余人、农民一百余人进行交谈;记录整理文字20多万,收集书面资料四十多种计30厘米厚,收集图片资料二百张,订阅地方报刊一份;进行汇报、教学各一次,与地方干部联欢两次,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一项。

  我们一方面通过座谈和阅读材料,了解当地经济状况及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际的观察、了解、交谈,掌握农村经济的第一手资料,并与乡村干部和农民交流以获得真实的农村情况,验证政府作用的实效。每天晚上,我们都花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整理当天所获信息,讨论热点问题,并指定专人总结,同时制订第二天工作计划。我们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干部和农民探讨,对政治体制与经济学理论进行实践的再认识。

  从十四天的20份精心整理出的总结中,从数百万字的资料中,从宝贵的“农民负担预算表”中,我们发现了中国三农问题的15个体现。其实这些问题早已在每晚激烈讨论之后深深印入了我的头脑。研究政府部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实质上就是研究政府怎么样解决突出存在的三农问题,因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农民的利益。我们观察到的三农问题,反映出中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一些弊端,下面就以此为线索,对调研进行总结:

  1、关于中央政策——农民增收的根本

  2、关于财政体制——地方财政的建全

  3、关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作用

  4、关于地方干部——政府效率的提高

  关于中央政策——农民增收的根本

  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其共同利益是一致的。国家制订政策,考虑的是全国的发展战略和整体的利益,地方执行政策,目的是地方的发展和本地的利益。这两个目标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可是却难免有不协调的地方,甚至会因为中央政策不符合地方实情而产生消极后果。比如说B县在国庆50周年期间按政策给事业单位人员涨工资,引起了一家半事业半企业的林场的内部巨大矛盾,因为该林场只有一半人员能享受涨工资的待遇;而且,由于工资的刚性,县里的财政部负担一下子加重了不少,同时又引起了社会收入分化的进一步加剧,几乎出了乱子。中央考虑通过中央财政支出一部分钱,再由地方财政配合,涨工资,刺激消费,目的是好的,可是却不一定行得通。又比如退耕还林的政策,中央迟迟拿不出钱来实行,四川省只好由省财政挤出1.5亿元,搞一些试点。种上了树苗,农民没了收入,钱却迟迟拿不下来,今年就将有几十万农民没有钱过年。在不同的地区,对退耕还林的响应也不一样。A县外来投资多,坡地也值钱,没有人愿意搞退耕还林;B县穷,许多乡镇都积极争取资金,希望退掉低产出的坡地。各地实情不同,“25度以上坡地全退成林”这样的政策就不一定都行得通。况且,退耕还林即使符合生态利益,符合几代人的长远利益,就一定符合当代人的利益吗?山区的农民没了土地怎么活?资金不到位怎么办?以粮代账怎么实现?财政无力办到的事就应当慎重,有损于目前农民利益的事更值得深思!

  中央政策的制订,不但要看到长远利益,更应该考虑行不行得通,是否有损于农民利益。农民是中国的大多数,也是相对的低收入,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在该放在子孙后代的利益之前的优失考虑。粮食政策是中央最紧的一个政策,也是受争议最多的一个政策。连年的丰收,已经让粮食部门彻底绝望,让农民丧失了大部分种粮的信心。农民是最符合追求利益最大化假设的理性人,他们会自动遵循“看不见的手”,按市场规律办事。过紧的粮食政策正是因为在地方的范围内违背了市场规律,所以遭到强烈的反对。A县a镇某村种粮的田,今年大小春累计每亩净亏2元,这还不计机会成本——劳动力价值,所以才有“高产穷村穷户”之说。在连续的改革之后,A、B县的粮食部门今年仍分别亏损一千万元和两千万元,陈化粮也有大量腐烂。干部戏称:“等着发国难财”;农民直言:“一粒米不种最赚。”实际上,中央政策可以更灵活一点,根据当年各地实情而调整,同时决策也该更科学化,因为农民是不认什么政治目的的,他们只认钱。

  土地是农业的根本,是农民谋生的最主要的手段。抛开工业化,城市化的农村发展方向不谈,农业发展的基本文章在土地。土地的所有权是国家的,在家庭联产权承包责任制之后经营权分到了各家各户;承包期相当长,第二轮承包期长达30年。20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让农民有了经营的积极性,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耕作。如今,农民的土地经营积极性已经用不着调动了,而农民也早已成为理性的利益追求者。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一户耕种、土地分散的弊端开始呈现出来。A县B镇某村的几位菜农说到,蔬菜种值的好坏与耕作管理关系密切,通常一个人只能管一处的最多两亩地,离的较远的两块地凭一个人精力不够管。所以尽管种菜比种粮每亩每年多收入2000~3000元,他们也只能选择较大的几块地种植蔬菜。而另一个养鸭农户更是道出了地太小建不了鸭场的苦衷。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有助于保持土地稳定,从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但却有碍于进一步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许多地方对土地尝试实行了连片承包,发展高收益的经济作物,同时给农民补偿,并让他们在土地上打工挣钱。这种做法有利于地方引进投资,开发经济增长点,却也带来了农民丧失土地的担忧。在A县c镇某村,村里将几百亩山坡地租给了制药厂种丹参,据说可以有效的利用土质,增加就业,并发展当地药材粗加工业。我们暗访了几户农民,发现农民得到的土地使用补偿、工资很低,少于种田的收入。这个现象可能是连片承片中个别的现象,但却说明土地的使用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大多数,甚至每一个农民的利益。

  中央统一制订土地政策可能会不符合各地的最佳利用土地的方法,比如A县某条路两旁地价很高,却难以得到用地审批。无粮不稳,保持耕地,这是一种总量上的平衡。但从效益方向来讲,应该让地方有更大的权力决定土地的利用方式。

  再看看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农民使用了国家的土地,应该交税;农业生产中享受了各种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应该交事业费,此外就不应该再承担别的什么负担了。目前,农民负担问题之所以显得很突出,主要是因为各地有各种收费加到了农民头上,相对于土地上微薄的收入来说,超过了农民的承受水平。从A县d镇农民负担预算表和b镇某村农民负担卡看出,A县d镇农民负担包括两税(农业税、特产税)41.6元,“三提八统”42.97元,各项事业费(植保、防渡、水费)26元,村自筹32元。这其中两税应该依法缴纳;村级集资是由村党支部会提议,村民大会决议通过的,目的是用于公共事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即使偏多也不能有太大争议。各项事业费为服务收费,其中大头是水费,在丘区尤其如此。由于农机局、水电局提供了堤灌服务,收费也是应该的。我们也碰到了一些单位巧立名目未服务而收费的,或是数额不多,或是遭到抵制,总之问题不大。过重的负担容易出现在“三提人统”以及预算表、负担卡之外的强行征收项目上。探求这些乱收费的根源,一是各级政府机构的摊派,二是乡镇编制外工作人员的工资。它们都与制度不合理有关。比如,A县一个乡镇年均报刊杂志费有20多万,全是各部门逐级摊派下来的订阅任务,最终被加到了农民头上。又如,e镇这两年为了搞达标,在教育、交通等方面斥资百万余元,也全部来自农民。订报、达标,这些活动根子在中央。另外,乡镇机构人员太多,也是农民负担重的原因。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呢?调查发现,民办教师人数很多,工资不能拖欠,由“八统”中的教育费附加来筹集。乡镇财政所也有不少人,秋收催粮催款时还要临时加派许多人,组成征收小分队前往各村收粮收钱。本应由农民自己缴纳的,改由工作人员下乡收取,人员当然要膨胀了。为什么要下乡收?因为农民不愿交钱。农民为什么不愿交钱?因为负担重。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凭空增加了许多成本,最终被摊到农民头上,同时还出现了乡镇负债严重的问题。所以,减轻农民负担重在规范制度,比如让地方拥有更大的权力,让农村义务教育和民兵训日夏养花网练成为中央财政的支出,让缴纳税费成为农民自觉做的事,等等。

  上述的种种三农问题都说明,中央在必要的集权之外,需要给地方政府以更多的决定空间。制策的制订,必须以现实的几亿农民的经济利益为基础。农民增收的根本,在于从土地上产出最大的效益,而同时付出的成本和费用最少。因此,放权给地方政府,以当地情况制定合理制度是农民增收的保障。

  关于财政体制——地方财政的健全

  A县是四川的财政强县,99年的财政收入5.63亿元,其来源与去向我们一直没有搞清,从人代会上财政报告里没有看明白,从财政局干部嘴里也没有问明白。听说至今实行的是“90体制”与分税制的双轨运行,有51%归中央,49%归地方的老法则,也采用着25%归中央,剩下之中65%归地方的分税制。有预算内的,也有预算外的;哪些该上交,哪些该自留,可谓各目繁多。总之是约有70%为地方可用财力。其中仅教师工资支出就接近1亿,政府决定弥补农村合作基金会亏空又用了8千万,各种部门的工资支出又占据了剩余部分的大多数,农业支出有1988万。实际上,县级财政采用的主要是盯住大户收税,先保吃饭钱,再去应付农业、教育法规的规定支出,然后再分给各种建设项目的做法。县里很不满于上缴大量的财政收入,认为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资金还远不够。领导反复强调收入不能被吃饭财政分光吃光,却又无奈于大量的人员编制。B县则人口多,财政收入少,没有力量进行大的作为,县里也基本上没有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资只能勉强维持。而由于B县产天然气,所以财政收入每年还有净上缴。从简单的描述就能看出县级财政制度的现状:没有规范的收支制度,收入少就维持基本的吃饭钱,保持稳定;收入多就拼命留在县里,修公路搞建设。总之,目前的地方财政还没有形成一种规范,财政的作用效果也就没有保证。

  不光地方财政,中央财政体制也有不合理的体现。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应提高,中央财政的比例也需增大。地方哭穷,中央也叫苦,那么财政收入究竟用来干什么了?从地方的现点,尤其是农民的角度看,财政支出有不公平的地方。就有这样的疑问:“50年大庆花了几千亿,三峡工程花了一两千亿,到底值不值?”如果能把这些巨额支出分散投向农业和小型水利设施,其受益面会多广?

  四川在进行农村费税改革时,选择了财政状况不同的三个县进行试点,A是其中财政状况好的县。我们调查期间,财政和税务部门正在制订试行方案,具体措施还不是很清楚,但有几项基本内容是肯定的,那就是取消屠宰税,取消三提八统,只对粮食征收11%的农业税及部分农业税附加。这样一来,地方的财政收入将受到大幅削减。随后产生的问题我将另文专论。

  中央专项财政资金时拨付,历来存在效率不高,挪用严重的情况。我们调查发现,在吃饭财政严重的地方,根本无力拿出资金对中央财政拨款进行现配套,所以综合农业开发资金没有能起到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的作用。A县由于财政状况好,被安排了许多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了不少配套资金,建立了几个示范区,其他大部分县根本就无钱配套,也就失去了项目机会。关于各种专项资金挪用的问题,A县一位农业科研工作者道出了原因。他以前的科研项目所申请的项目资金大多被省里相关单位给挪用了,而用科研报告去搪塞,应付上面的检查。总之,在到处缺钱发工资的情况下,没有封闭、直接的资金运行机制,挪用是在所难免。

  关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作用

  从农业需要资金支持,而金融机构却不愿向农业投入资金的矛盾可以看出,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的问题,给农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寻求一种有效的金融创新,拓展农村金融市场是我们认为丞待解决的问题。

  农民搞生产,乡企进行发展都需要资金支持。前些年就出现了供销社股金会、农村合作基金会等金融机构,满足农用资金的融通需求。我们在这里不谈股金会、基金会的操作出现的问题,只是想借此谈谈金融制度。农民是经济学上最符合理性人假设的个体,他们在经济生活中为了制度最大化会精打细算,也会改革创新。农村合作基金会最早就是在四川由农民自发开创的一种金融创新。A县的基金会在清算合并以前达到了6.7亿元的融资规模,成为农民普遍使用的金融工具,也为农业发展注入了血液。农民能够自发进行金融创新,就反映了农村对金融工具的需求。我们在调查中,普遍发现农民企业融资难,农民大笔贷款难。尽管农村信用社为农民农业耕种提供了小型资金周转渠道,却无法满足潜在的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实际上,农业项目、农民企业的收益并不低,前景也很好,可是却没有相应的金融制度配合,不能像城市企业那样容易得到贷款。A县b镇水禽联合社是一个农民办的企业,已经发展到了千万元规模,可是却因为无法融资而不能进行肉鸭的后期加工,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化经营。该企业放差很不错,老板也很有企业家风范,可就是不能贷到款。

  我们在与各商业银行行长座谈的时候,发现他们都很有底气,口气也挺硬。是啊,捧着金融政策的宝典,只给大规模的企业、有抵押的企业贷款,担较少的风险,能收利息,当然有底气了。一们行长得意的说:“乡镇企业存在的基础有问题,将会很快成为历史。我早就知道几家企业是农民企业,观念没有变,想白拿国家的钱,所以没有贷过款给他们。你们看,这几家企业都快不行了。而我贷的那些大企业,像某某公司,都很有实力,不怕不还”。农村信用社的主任底气就差了,A县农村信用社存贷款数量虽居各行之首ieuWVLtG,却因贷款户分散,有较大的坏帐风险。而另一位供销社干部则愁容满面的说:“我自己入了股金会不少的股份,现在一分钱也取不出来,工资也几个月没有发,日子不好过,每天还要应付大量取款者,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种强烈的反差,既表明了农村金融的风险较大,却也解释了为什么农民难贷款。

  农民需要钱,收益也不错,却信誉度不高,这是为什么?这里面存在的金融创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值得去探讨。或许,股金会、基金会方向都是对的,只是管理出了问题,要真是这样就不应给让它夭折,而应该在管理上做文章。农村金融市场将是一项很有潜力的开发的肥沃地。

  关于地方干部——政府效率的提高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接触了许多的地方干部,倾听了他们的心声,理解了他们的苦衷,也观察到了他们的缺点,这里就地方干部素质和地方政府效率问题谈一些看法。

  在北京,经常从报上看见有人评论地方干部素质低下,腐败严重,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公务员仅仅是官僚制度下的运行者,他们的行为好坏反映的是制度的优劣,大城市和小地方的公务员在本质上不会有什么差异。与大城市公务员相比,地方干部(确切的说,是县级及以下的公务员)工作较辛苦,福利待遇较低,子女上学就业条件较差,这种机制上的不平等造成了地方干部心理的巨大反差。城市的公务员动不动就是处级的,地方干部要升到处级却好比登天。于是,握着实权的地方干部,在羡慕城市官场的同时,只好用相对较不合理的方式维持自己的利益。可以说,城市公务员从合法行为掩盖下的不合理制度中得到了好处,而地方干部的腐败则多是违法行为,所以引起人们的颇多指责。而且,富裕起来的地方的干部也在正学着城市公务员以谋求好的待遇。我们接触到地方干部,就利用职务之便,享受了一些福利、好处,比如公费私车、高档住房、高额报销等。所以,进行廉政建设必须从上而下,以领导的表率作用开创正直的风气,自中央到地方,根除人们头脑中的不正之风,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最难的在开头。

  地方政府机构常常被认为人员宠杂,效率不高。我们所去的八、九个乡镇,一般有一百多号人,分别属于几十个办公室,从我们拍摄的乡镇组织机构图的照片可以看到,中央有什么部委,县里就有什么单位,到乡镇就有什么办公室,乡镇工作人员常常身兼数职,什么事要人就干什么事,全年都忙忙碌碌的。表面上看,人员挺多,可是从书记镇长到普通办事员,都有做不完的事。双流d、a等几个镇的镇长、书记据说两年没有过休息日。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人员复杂呢?有一位书记说的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中央、省、县的每一个政府机构都要将自己的工作传达到乡镇,乡镇为了应付,对工作多的设立一些办公室办事,对临时的下派工作只好由乡镇长、书记带头,抽调人员完成。这样的组织制度,让乡镇疲于为几十个部门干事,自然效率不高了。每年催收农民税费的时候正是乡镇工作最多的时候,全部人员都要加入工作队,下乡催缴粮款,既浪费人力,又引起民怨。乡镇干部说:“农民交粮款不积极,不上门催缴,就完不成任务,也就没钱发工资。”只有规范了农村税费征收制度,让农民把交粮款作为一种义务而成为习惯之后,才可能大幅减少乡镇工作量。实话实说,当乡镇长要面对的是大量的农民,比城市公务员累多了。

  地方干部文化素质低是必须承认的,这来源于地方与城市条件的不平等。不减弱城乡差别,放松人口流动管制,从制度上消除城市的优越性,就不太可能将大量人才引进到地方,引进到农村。目前来说,只有从上到下削减机构才能提高政府效率,减轻农民负担。

  以上的四方面问题,是对调研中感受最深的地方的总结。地方政府在现有的体制之下,需要做的,就是在各项政府职能前加上“切实加强”四个字。其作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我们所希望表达的,则是在制度上需要改革。农民已经成为了自觉遵循市场规律的个体,他们在辛劳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然后市场不是万能的,尤其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农民过多,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二三产业发展弱、土地缺乏之下,应该从中央开始,创造有利于农民追求利益的制度;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权力,按实际情况确定地方发展。这就是我们认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写作要求rn1:调查目的rn2:调查方式rn3:内容rn4:心得体会rn对了,虽然我这是份报告,但是不需要长篇大论的侃侃而谈,字数在600~1000字左右即可,在此先谢谢各位了
当前,环境问题已广为媒体、公众关注,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环境保护的精力主要放在城市工业污染的防治上,污染防治的投资几乎全部投向工业工业和城市,而占国土面积90%以上的广大农村的环境问题却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农村环境的加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听任起继续发展下去,势必瓦解农业的基础条件,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伟大工程的日夏养花网时候,务必重视新农村环境问题。

一、 当前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

1、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因其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高、防治面广,保证了作物的丰产、增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2、 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农村的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条件简陋,设备不完善,使得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路边灌水渠道,其后果造成了一定的水体污染。一方面,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大气,极大的影响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3、 秸秆焚烧污染严重

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农村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每年的农村有大量的秸秆都未被利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农村利用收割机收割小麦,虽省时省力但留下的麦茬相当高,如不做处理必然对秋季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于是采取焚烧的办法。秋季、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上未干燥的玉米秸被大量不能燃烧充分,产生大量的烟雾弥散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二养化碳、一养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到了傍晚时分,空气湿度加大、烟雾扩散减慢,全部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喉咙、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4、 农村蓄禽养殖业及相关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余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河道水体发臭变黑,富营养化,蚊蝇滋生,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某些作坊主甚至将动物皮钉在门板、板凳上,放到街道上晾晒,将猪毛等动物鬃毛满街摊晒、气味难闻,蚊蝇大量聚集。由于这些作坊大多位于居民区,从而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恶化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二、解决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2、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

乡镇工业要适当集中建设,建立工业小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污染。对于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严重、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度。

完善政府职能,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已有的法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食品技术规范,农药、化肥、地膜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法规标准等,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乡、镇一级应设有环保机构或专人,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

5、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农村的环境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急需一篇环境调查报告,在1000~2000字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日夏养花网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在街街道随机抽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一、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8人,占40%。回答不会的有3人、占1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9人,占45%。看来,大家还是对环境问题不太重是啊。
二、你会主动义务帮助保护环境吗(如清除“牛皮藓”、回收废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会的只有2人,都是老人、占10%。回答老师布置了就去,不布置就不去的有5人,占25%,都是小学生。还有一些回答不会去的有13人,占65%。大家都是把这些工作当作别人的事情,不太关心。
三、平时,看报纸,新闻会不会对环境方面的新闻引起重视?
大多数回答说不会,、只关注一些娱乐或别的方面的,占55%。回答会的只有1位,占5%。回答有时候会看一看,但是不太回去引起重视,只觉得这个事情与我们无关的有8人,占40%。
点评:看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人染是无动于衷,不太回去关心。

地球上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1。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的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www.rixia.cc,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2。淡水资源危机。地球地面虽然2/3为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为淡水,但其中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5%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我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于人类的破坏使得地球水资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3。土地荒漠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爱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荒漠化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后记:人们将面临的危机有很多,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将会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

【我们身边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建筑废料,塑料袋,动物的死尸,粪便,一次性饭盒,木块和果皮.】
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死尸会影响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公厕排出的粪便不仅对水有污染,并且还影响市容.排洪渠道是疏通下大雨积聚的水,如果排洪渠道堵塞的话,那水就会越积越多,甚至会水浸.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气变得臭气熏天,而且使排洪水进一步的污染.
远期的危害:使人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人肺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死亡.

结论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帮我写一篇乡村保护环境调查报告

要以记者的身份实际考察 2000字以上 要切合实际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要把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作为青少年传播生态环境道德的舞台。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公益特性,动员青少年宣传生态环境道德,用小手牵动社会这个大手。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鼓励青少年监督、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求一篇关于四川省射洪县柳树镇环境的调查报告

先找一篇环境调查报告,然后再把柳树镇的基本情况加进去就成了,也可以多找几篇综合一下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急需一篇农村环境的调查报告~四川的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17175.html

上一篇:番茄挂果时就枯萎死了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芸豆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多少度?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