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生物实验课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
一 创设情景兴趣是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学生尤其是中学生进行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兴趣这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分不开的。1. 精心设疑,运用促人深省的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所谓设置问题的情境,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以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讲“血液成分”这一节时,可先演示一个实验,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血液,在A试管的血液中不加入抗凝剂,B试管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让学生分别观察A、B试管内的液体。静置一会儿后,A支试管中的血液凝结成了血块,B支试管的血液则出现了分层现象,学生很惊讶:两支试管内都是血液,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这说明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地好奇心,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从而为讲解“血液成分”这一课奠定了基础。有些生物知识比较难懂,然而生活中不少有关生物方面的实验却具有深入浅出、启迪思维、引人入胜的作用,若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加以运用,则能吸引学生,活跃气氛,强化讲授效果。例如,在介绍“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时,可让学生现场做一盘凉拌黄瓜,即将切成块的黄瓜用盐拌一下,放置几分钟后,让学生观察:盘子里出现了水,黄瓜块变软、变小。将腌好的黄瓜取出,挤去水后,再用糖、醋、酱油拌一下,让学生品尝,显然,黄瓜块里有了佐料的味道。这时教师提出:①黄瓜用盐拌时为什么会出水,水从哪里来?②黄瓜块在拌上佐料之前为什么还要用手进一步把黄瓜里的水挤掉?学生对这个平时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一时无法得出答案,这样就一下子紧紧抓住了学生,激起他们了解其中原理的兴趣。2 运用妙趣横生的实验“游戏”,创设“和谐”情境。谈到游戏,很多人以为只是玩玩乐乐,其实则不然。以“基因在遗传中是如何分离”的实验为例。取4个大小一样的空烧杯,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为1、2、3、4,分别摆在自己面前,1号杯里装入50粒黑豆,2号杯里装入黑豆和白豆各25粒混匀,然后闭上眼睛,双手分别伸入1、2号杯中各取出1粒豆,再睁开眼睛,若取出的是2粒黑豆则放入3号空杯中,若取出的是一黑一白,则放入4号杯中,当所有的豆都取出后,计算一下3号杯中有多少对黑豆?4号杯中有多少对黑、白豆?两者的比例是多少?在实验中,豆代表什么?烧杯代表什么?为什么取豆时要闭上眼睛?该实验与书上的哪幅遗传图相类似?在什么情况下该实验与实际情况不符?关于“基因在遗传中分离”的问题,对一个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抽象难懂的生物现象,而这个为该教学设计的游戏式实验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启发自身的思维,提高了理解力,同时使学生从动手参与,到他们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符合初中生的心理需要,使其学习兴趣倍增。3 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创设迁移情境。如“种子成分探索”这一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设计了以下思考题:①在燃烧种子鉴别无机盐存在时,请记录下种子的一系列变化。②用试管加热种子鉴别水分存在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事项?③在滴加碘液验证淀粉的存在时,通过实验总结出加几滴碘液才使颜色变化为正常?④找出切小麦胚的科学方法。从以上的思考题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如此处理教材,调动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达到教者轻松,学者有趣,深化了种子成分的感性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触类旁通地悟出未知,使学生终身受益。二 发挥比喻的作用,激发学生认同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讲解“反射弧的结构”时,如何让学生理解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和掌握反射弧的组成是教学中的难点,考虑到学生对“膝跳反射实验”已有感性认识,我在教学时就将“反射弧的结构”与学生熟知的电脑进行比较,将“感受器”比作“键盘或鼠标”,“神经中枢”比作“UPS”,“效应器”比作“屏幕”,由于学生对电脑极感兴趣且认识较深,所以通过巧设比喻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时代,学生见多识广,教师在设计比喻时,应密切联系现代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两类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精心构思,力求比喻贴切易懂,新奇有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认同感。三 加强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主要取决于对学生这个教学主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上,要打破向学生“灌实验”的陈旧观念,大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思维获取结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变苦为乐,化难为易。只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心理培养,发展创造个性必备的心理品质,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1以探索性实验代替验证验。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以激发学习兴趣,自觉产生解。但教材中的常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是经过反复验证了的,这些实验的安排往往处于概念、理论的依附地位,学生的兴趣会渐渐消退。因此,教师应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如“呼吸作用”一节中“种子在呼吸作用中释放CO2”的演示实验,可改为学生实验,大部分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装置及方法,验证了萌发的种子在呼吸时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因此我就提示能否用学生已知道的CO2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探究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积极思考后,许多学生想到用口吹气的方法,通过比较,自然地理解了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与人呼出的气体中一样的成分即CO2。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会思考,怎样学习,这样能很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出不同于教材的完整实验,对初中学生来说并非易事,这是由于他们的思维往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但只要教师积极加以启发和引导也并非不可。因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常常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以此作为打开学生新思路的钥匙,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索的问题,然后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器材,放手让他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自己拟定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现象记录、分析结果,最终自己得出结论。例如,在讲述“植物得失水分与外界溶液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内容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探究活动,日夏养花网根据他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自己提出问题假设,各实验小组自己选择所需的实验用具,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得出结论。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使学生产生兴趣并在探索中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巩固。再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绿叶在光下,若水分供应充足或者不足,会对制造淀粉有何影响?②绿叶在光下,若周围有少量、没有或者有大量CO2对制造淀粉有什么影响?学生为了探索这些问题,会精心地设计各种各样的探索方式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并有所发现和创新。设计实验是建立在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和观察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引出的,属于探究能力的较高层次,它的成功可大大调动学生参与和探索活动的积极性,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活跃思想,主动探究实践,为今后探索生物奥秘创造条件。总之,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开展好,以此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生物演示实验课
要上好一节高质量的生物实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课前的准备
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先布置学生预习,明确本节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特别是记住实验的操作步骤,对整个实验过程一一了解,否则的话,到时实验室会乱作一团。有些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采集、准备,不过要强调在获得材料过程中的安全,这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对老师而言,无论实验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能明白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从而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检查器材是否准备得当,试剂配置如何。如:还原糖鉴定实验对试剂纯度要求较高,验证酶高效性实验要求肝脏新鲜,如达不到要求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或出错。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往往没有明显效果,便没了说服力。
2、实验开始强调制度
学生一进实验室就对各种器材感到好奇,往往东摸摸、西看看,不注意爱护仪器,经常会损坏仪器(虽然不是故意的)。因此,进实验室前要进行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和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度,强调不许大声喧哗和打闹,不能乱走动,对显微镜不能用手摸目镜、物镜等,从第一节实验课就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保证实验有序进行、防止失误和事故的前提条件。对此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好实验小组,每组选一名小组长负责,同时建立赔偿制度。
此外,为了让学生更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可以把实验的目的、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
3、实验过程注意管理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大舞台。为了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指导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进行指导,同时,又要切忌包办代替,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实验课的课堂组织和管理,往往是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在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离开实验室,一桌桌进行巡视,了解每组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2)、避免材料仪器的相互挪借,引起课堂混乱,甚至导致下一个班级的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学生实验必须做到一人一组、一组一套实验器材和药品。
(3)、督促学生当堂做好,不能马虎,失败了重做,时间不够,用课余时间再来做,特别是前几节实验课,要让学生懂得实验室不是游乐园,玩到45分钟就走人。一次又一次地让他们重做,直到实验做成功为止,端正他们的态度,只有这样在接下去的实验中他们才会重视并认真地去做。
(4)、对使用的试剂、材料的使用量要严格控制,杜绝浪费。不少学生认为试剂加得越多现象越明显,因此大量的滴加试剂,有时都超过试管的1/2,甚至2/3,这样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5)、在实验过程中,有时需要等一段时间,此时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相关的题目,请学生思考,以免学生无所事事,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造成混乱。
4、实验结束重在验收
总结是关键,是一堂实验课的结果,通过总结才能得出结论,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才能提高以后实验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项:
(1)、实验情况简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对做好的给予表扬,不足的要指出并提出更正,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的教育。
(2)、布置学生清理实验用过的仪器和材料并清洗干净放回原处,过程中要细心,以免损坏仪器或伤到自己。每小组还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缺少等,发现损坏、缺少的应及时报告给老师,教师应根据规定及时处理并要求学生适当的赔偿,让他们懂得做错事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并在以后的实验中更加爱护仪器、设备等。
(3)、要求学生写好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可加深学生的记忆,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必须要求学生按时客观地完成实验报告,凡有绘图的部分要当堂完成,理论和操作部分可课前预习时完成或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是学生实验的真实记录,是实验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报告中的每一个题目,如实反映实验情况,不得照抄课本实验指导。若实验失败或现象不明显,应该把实际情况记录下来,找出原因后再重做、补做,并予以更正,如果实验仍没有成功,则应该在实验报告中分析失败原因,杜绝弄虚作假,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每次实验后,教师应批改、分析学生实验报告,总结经验,为提高今后的实验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生物实验课,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1、实验课前的准备
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先布置学生预习,明确本节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特别是记住实验的操作步骤,对整个实验过程一一了解,否则的话,到时实验室会乱作一团。有些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采集、准备,不过要强调在获得材料过程中的安全,这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对老师而言,无论实验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能明白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从而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检查器材是否准备得当,试剂配置如何。如:还原糖鉴定实验对试剂纯度要求较高,验证酶高效性实验要求肝脏新鲜,如达不到要求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或出错。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往往没有明显效果,便没了说服力。
2、实验开始强调制度
学生一进实验室就对各种器材感到好奇,往往东摸摸、西看看,不注意爱护仪器,经常会损坏仪器(虽然不是故意的)。因此,进实验室前要进行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和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度,强调不许大声喧哗和打闹,不能乱走动,对显微镜不能用手摸目镜、物镜等,从第一节实验课就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保证实验有序进行、防止失误和事故的前提条件。对此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好实验小组,每组选一名小组长负责,同时建立赔偿制度。
此外,为了让学生更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可以把实验的目的、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
3、实验过程注意管理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大舞台。为了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指导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进行指导,同时,又要切忌包办代替,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实验课的课堂组织和管理,往往是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在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离开实验室,一桌桌进行巡视,了解每组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2)、避免材料仪器的相互挪借,引起课堂混乱,甚至导致下一个班级的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学生实验必须做到一人一组、一组一套实验器材和药品。
(3)、督促学生当堂做好,不能马虎,失败了重做,时间不够,用课余时间再来做,特别是前几节实验课,要让学生懂得实验室不是游乐园,玩到45分钟就走人。一次又一次地让他们重做,直到实验做成功为止,端正他们的态度,只有这样在接下去的实验中他们才会重视并认真地去做。
(4)、对使用的试剂、材料的使用量要严格控制,杜绝浪费。不少学生认为试剂加得越多现象越明显,因此大量的滴加试剂,有时都超过试管的1/2,甚至2/3,这样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5)、在实验过程中,有时需要等一段时间,此时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相关的题目,请学生思考,以免学生无所事事,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造成混乱。
4、实验结束重在验收
总结是关键,是一堂实验课的结果,通过总结才能得出结论,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才能提高以后实验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项:
(1)、实验情况简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对做好的给予表扬,不足的要指出并提出更正,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的教育。
(2)、布置学生清理实验用过的仪器和材料并清洗干净放回原处,过程中要细心,以免损坏仪器或伤到自己。每小组还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缺少等,发现损坏、缺少的应及时报告给老师,教师应根据规定及时处理并要求学生适当的赔偿,让他们懂得做错事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并在以后的实验中更加爱护仪器、设备等。
(3)、要求学生写好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可加深学生的记忆,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必须要求学生按时客观地完成实验报告,凡有绘图的部分要当堂完成,理论和操作部分可课前预习时完成或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是学生实验的真实记录,是实验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报告中的每一个题目,如实反映实验情况,不得照抄课本实验指导。若实验失败或现象不明显,应该把实际情况记录下来,找出原因后再重做、补做,并予以更正,如果实验仍没有成功,则应该在实验报告中分析失败原因,杜绝弄虚作假,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每次实验后,教师应批改、分析学生实验报告,总结经验,为提高今后的实验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生物实验课,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
上高四中 李银典[内容摘要] 上好一节生物课,功夫在课外和课内。课外要认真备课,安排好学生的预习。课内抓好“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环节。[关键词] 生物课、课外、课内、开始环节、中间环节、结束环节 生物课,就我们学校而言,学校、学生都不够重视,教师配备上很少有专业教师。教师的不专业,学生的不重视,加上生物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第四节或下午第一、二、三节,这正是学生饥饿,泛困的时候,有时即使不是这样,学生也会对所学知识感到枯燥无味,所以上课打不起精神,导致不想上课或无心听课。而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认真听课,希望自己的学生青睐生物课,这就要求生物老师要上好每节课。在2009年我县实行了以“目标落实、讨论交流、展示提升、点拔拓展、达标测评、布置预习”六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其目的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但我认为,课不管怎样改革,都要求老师把每一节课上好。通过自己几年的生物教学,我认为上好每一节生物课,功夫可以用在课外和课内,现在此发表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一、课外 上课前,要认真备课。把课堂每个环节穿插的问题研究清楚。如目标落实,要清楚自己在这一节课到底要干什么,学生要完成怎样的学习任务。这是上好一www.rixia.cc节课的根本,也是当好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合理有效地选择,整合教学资源,围绕教学目标分配展示内容,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要让学生备好课,即在上每节生物课前,要让每位学生把要学习的内容预习一下。像我们有时用导航的形成展示预习内容,也可以要学生出预习提纲,在上课之前,让同学之间互相检测一下预习的效果。另外有很多生物课,里面安排了很多探究讨论活动,根据探究内容可适当的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外试着探究。为上好新课打下基础。还有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生物课本里,有很多实验是要在课前准备或完成。如,探究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或条件等实验、必须要学习小组在上课前的一天或两天前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既为上课打下基础,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二、课内 课内既要遵循“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全部或几个环节,本人认为要上好一节生物课,课堂中要注意下面几个环节。即开始环节、中间环节、结束环节。 (一)开始环节。要使一节课成为好课,开始环节是比较重要的,开始顺了,一顺再顺。如果开始环节不行(不顺),很多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会被打消。那么,怎样做好上课的开始环节呢?我一般用下列方法:1、直接导入法:用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引起学生的回忆,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 2、“温故而知新”——即新旧知识联系方法。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然与其他知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在联系,在导入新课时,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如在讲“输送血液的泵www.rixia.cc——心脏”第二节“血液循环”时,先提问心脏的有关知识和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几种?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设疑:“那么血液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呢?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接着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这样的过度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3、运用典故导入:本人通常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故事、寓言、谜语或成语等典故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4、还可以用幽默的话语或一个幽默的动作;创设悬念或设疑等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产生好奇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饥饿,泛困的情绪,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5、用生活实际。利用生活实践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现象、事物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这些事物虽然熟悉,但学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用这样的现象作为新课切入口,必然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性。如“蒸腾作用”一节时,问学生在炎热的夏天里,你坐在大树下与从在太阳伞下相比较,哪种感觉好?学生会回答:“在大树下”。我追问:“为什么?”这时学生就不知所措了,从而导入新课。 6、能做实验的一定做实验。通过不同形式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时,发给每人一粒酸梅糖,当学生吃糖后问:“口中有什么东西分泌?受什么调节?是一种什么现象?”等问题提出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首先应该根据教材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二)上好一节生物课还要重视上课的中间环节。 一堂好课应把课堂每个环节穿插有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和掌握生物技能的过程中,懂得自主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并在学习生物过程中树立生物对人类、对社会都十分有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还要利用网络等新的资源注意广泛收集生物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生物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表演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式学习中解脱出来、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因为生物教科书中有很多生物历史趣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就是在上课中,还要注意教学评价。以往教学中,由老师来完成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很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学生的讨论交流或展示中,尽量要学生点评、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人。最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感情投资,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微笑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赞美多一点”教师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将促进学生积极求知的良好状态。 (三)结束环节。 精心设计结束这一环节(即结课),对于良好教学的巩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结课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课时,我常采用:(1)设置悬念。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诱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如:在讲完《最微小的生物——病毒》有关知识后,结尾时,我说:“病毒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就早已存在,在千百万年中人们不断地与病毒作斗争,而且目前许多病毒引起的疾病是无法医治的,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最终能否完全消灭病毒?这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引起学生反思,引发联想,使学生课后探究,并造成悬念,期待着在下一节课能得到解决。(2)用一些谜语、俗语等结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完《开花和结果》:教师以“麻房子,红帐子,里面躺着一个白胖子”要学生猜后,又问麻房子是由什么发育而来,指果实中的什么结构,“红帐子”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在果实中是什么结构。“白胖子”是什么发育而来的,在果实中是什么结构?以练习的方式“收尾”,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人认为一场课能以“预习为先导,以思维为核心,以揭示规律为重点,以精讲精练为策略,以学生参与为途径。”就是一场好课
怎样上好生物实验课
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初步接触生物科学知识的专业学习,对基本实验操作不熟悉,也不熟练。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部分的学习是整个生物学习的重点内容,实验课的进行,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学习,也更贴近生活,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以至将来的工作。所以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要重视实验教学。经本人多年生物教学实践,要上好生物实验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目标具体化。在教学设计时,要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简单直接的教学目标更能让他们明确自己这节课该做些什么。例如,在制定《观察植物细胞》教学设计时,要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只要目标是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能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有了目标,学生就能明白这节课要做什么,该做什么。作好充分的准备。充分的准备是上好实验探究课的基础。课前,让学生预习,作好知识上的准备;老师作好实验器材,药品等的准备以及意外事故的准备(可以让部分学生参加,增强学习兴趣)。要重视实验的规范性。实验技能是七年级学生严重欠缺的,例如滴管的使用,在我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而学生的操作却并不理想,老师应详细的讲解到每个手指的操作,才能让学生学会。在整个实验课中,老师的操作要规范,正确,给学生准确的示范。在实验教学中,要及时发现、指出、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师创设教学情景,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知识的生产、发展的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标。实现主导与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教”与“学”的和谐统一。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实验探究中,学生的实验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成功的予以及时鼓励。失败的,失败中总会有成功之处,老师可以从成功之处鼓励学生多动手,大胆动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以至最后成功。要让学生感受到亲自动手的乐趣。让学生自设实验。实验课结束,学习并没有结束。自设实验是对一堂课的延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老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药品、器材等的帮助和支持。当然,要上好一堂成功生物实验探究课,有多方面的因素,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积极思考,大胆尝试。
如何上好生物实验课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强化实验教学,用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尤为重要,生物学实验不仅仅是验证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各方面日夏养花网的能力,所以实验课不仅要上,而且要上好,那么如何上好实验课呢? 一、做好课前教育:1.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上生物实验课之前,应首先编好实验小组,按小组序号和座位对号入座,并使之固定下来。这样以后学生进到实验室,就能很快地坐好,可避免出现学生因争抢座位而出现秩序混乱的局面,同时又有利于对实验用具的保管,一旦发现丢失或损坏,很容易查找。2.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重要性及意义。有些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就是去玩去了。所以不认真对待实验课,课前既不预习,课上又不注意听课,在下面和同学交头接耳,或摆弄桌上的实验用具,等到动手做实验时,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做起,就瞎做,乱做一气,违反操作规程,有的拿材料乱切,有的拿用具或水打闹等,造成实验课混乱不堪。为此,教师应反复讲清实验课的重要性及意义,使学生对实验课的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这样在实验中才能注意力集中,按规范操作。3.每学期第一节课都应学习实验室制度,使学生明确进到实验室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上课应注意听讲,而且要做到爱护公物,轻拿轻放,如果用具损坏,应按制度赔偿。 二、备课全面深刻:1.备教材。在进行每一节实验课前,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重点、难点,设计好板书和教案,精心设计和安排好实验课的具体步骤,准备好实验用的仪器、药品、实验教材,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另外,准备好实验课所需要的挂图、标本、幻灯片等辅助教具。2.备学生。在学生上实验课前,教师应对实验技术至少要操作一遍,对于在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错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各种实验现象要有预见性,并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合理解释。3.精心设计最佳方法。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科学素质,就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和指导。目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同步教学法,即教师边讲解、示范、学生边做,这样,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4.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有创见性。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使操作更加方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教师要有创见性,不拘于书本。比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书上要求隔水加热,如果只把装有酒精的小烧杯放在装水的大烧杯里,水沸腾后两个烧杯就会碰得叮当乱响,既不符合隔水加热的要求,又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给学生错误的知识。为了避免上述现象,事先用细树枝做成“十”字形木架放在大烧杯底部,效果就很好。再比如,在观察叶下表皮气孔时,很多叶片的表皮是不容易撕开的,这时可以利用指甲油涂抹在下表皮的表面,几分钟后,待指甲油干燥时,用镊子撕下它,指甲油就做成了一个叶表面的精确的复制品,把它放在载玻片上的一滴水中,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同样能见到保卫细胞和气孔,这样不但达到了实验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实验的兴趣。 三、科学引导:很多学生对实验感兴趣,认为很好玩,有意思,学生一开始什么都放到显微镜下去看,包括手皮、头发等,这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如果引导得法,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验证种子成分的实验,教师问:“种子里究竟含有哪些成分呢?”然后让学生把一些小麦种子放到干净的试管中,再用酒精灯烘烤,问:试管壁上出现了什么?经过观察学生回答:“出现水珠。”老师问:“水珠是从哪来的?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水是从种子中来的,说明种子含有水分。”这样很轻松地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假如教师在课上不注意引导学生,做实验时,必然会出现看热闹的局面。 四、贯穿德育教育与能力培养: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根据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头几节课教育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进日夏养花网行每一次观察时,教育学生认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实验,经过科学的分析讨论再得出结论,并按观察的事实进行绘图,不照书描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观察根尖的实验时,利用自制的幻灯片,演示根尖四部分的变化,理解四部分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形成根尖是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用发展的、联系的、变化的观问题的能力。所以实验课教学的成败,对学生们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培养出来的是21世纪的建设者,不可忽视实验教学对学生各种能力开发的重大作用。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我们的生物实验课水平更上一层楼。推荐 | 评论(0) | 引用 | 阅读(2008)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如何上好一节生物实验课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1662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