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土壤有机污染的土壤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

2022-01-26 18:39:15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11

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有哪些?

有机物在土壤环境中存在3种形态:水相(溶解于水中)、固相(吸附于土壤)、非水相流体。有机物的降解包含有机物吸附、脱附、形态转化及各形态的氧化还原等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根据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存在的时间长短及降解难易程度可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易降解有机污染物。根据处理污染的位置不同,治理有机污染土壤的方法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异位修复涉及挖土和运土,且会破坏原来的土壤结构,对于表层土壤可能难度较小,但对于污染较深的区域,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并且操作成本高,因此逐渐被原位修复所替代。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原位修复方法包括可监测的自然修复技术、强化自然修复技术、原位帽封技术、原位物理修复、原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和原位的微生物修复等、化学与生物修复。
热修复
多用于有机污染物的脱附,加热手段很多,但是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还是较大的,不能说彻底,但是损失还是有的。
焚烧
这就是你说的彻底破坏了
化学淋洗
国外比较常见的异位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化学药剂淋洗去除土壤中污染物

针对土壤有机污染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我国土壤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及污染现状?它们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薛: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我国土壤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包括:石油烃类污染物、卤代烃类污染物,农药类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邻苯二甲酸酯等有机污染物。
目前虽然我国土壤的有机物污染没有重金属污染普遍,但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凸显。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有机污染日益加剧,多环芳烃、农药、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酯等有机污染物在工业区周围的土壤中超过国家标准多倍。由于土壤有机物污染引起的疾病和环境公害事件屡见不鲜。如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东部沿海一带村民拆解含有多氯联苯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多氯联苯对当地土壤环境造成日夏养花网了严重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
土壤有机污染物可直接被人体摄入,甚至可能在体内积累,影响人体生化和生理反应,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发育和生殖功能,还可能影响人的智力发育水平,破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人体内有机污染物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癌症发病率增加。土壤有机污染物可直接破坏土壤的正常功能,并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土壤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动物的新陈代谢、遗传特性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破坏生态环境,从而间接危害人类健康。土壤有机物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土壤有机污染物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问题。
问:我国有机污染物土壤是怎样形成的?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
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有机化学品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进入了土壤环境,土壤生态系统成了有机污染物的最大受体,甚至有些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能在土壤环境中持久存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
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很多,有机化学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泡冒滴漏、三废排放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生产车间或仓库周围土壤中残留高浓度,形成有机物污染土壤;在有机化学品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有机污染物,如农药在我国流通和使用分布广、使用量大,导致土壤有机物污染;电器和电子设备拆解也导致一些区域土壤有机物污染。
问:您曾就有机氯农药企业搬迁遗留场地不同粒级土壤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做过报告,请问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薛:有机污染物的本身性质,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土壤含水率等均是影响土壤有机污染物迁移的重要因素。例如:PAHs(多环芳烃)相对富集在有机碳和粘粒含量较高的土壤中。高环PAHs主要是以与土壤有机质胶体结合的形式发生迁移,不易迁移到土壤的深部,而低环PAHs则迁移相对较容易。

问:您研究了这么多种有机污染物,能谈谈针对主要污染物的修复技术如何?并简要谈谈它们的风险评价体系是如何建立的?
薛:针对土壤有机污染物,土壤修复技术可以分为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相比较而言,原位修复技术更为经济,异位修复技术的环境风险较低、处理效果较易控制。原位修复技术包括原位热处理技术、土壤蒸汽抽提或地下水曝气技术、原位玻璃化技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以及植物修复技术等;异位修复技术包括高温焚烧技术、水泥窑共处置技术、低温热脱附技术、异位生物修复技术等。针对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技术的选择,一般需要考虑:①保护人体健康与环境;②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③对污染物毒性、迁移性和数量减少的程度;④可操作性;⑤成本;⑥符合应用与其他相关要求;⑦政府部门和公众接受程度;⑧优先处理高风险污染物(如高毒性、迁移性强、对人或环境风险较大的污染物)。
为了对土壤有机污染物风险管理和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土壤修复,需要建立风险评价体系。风险评价体系一般包括污染物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等四个程序。污染物识别是进行人类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目的是鉴定主要的危害物质及污染范围,识别敏感受体类型等。数据可以通过咨询、收集资料和采样分析等途径获得。暴露评估是进行人类健康风险评价的重点,在分析暴露途径,确定暴露人群和暴露浓度的基础上,根据收集的暴露参数估算人群污染物的摄入量(暴露剂量)。毒性评估是利用目标污染物对产生负面效应的可能依据,估计人群对污染物的保留程度和产生负面效应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危害识别和剂量-反应评价。确定关注污染物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性质(致癌和非致癌)和污染物的毒性参数。风险表征是在暴露评价和毒性评价的基础上估算风险的大小,并概述风险评价过程和开展不确定性分析,它是连接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桥梁,也是最终土壤修复决策的重要依据。
问:发达国家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我国是否有比较成功的案例?
薛:发达国家在有关土壤有机污染物管理和环境修复的政策、法规和技术导则基本已成体系。从发达国家有关土壤有机污染物管理体系和环境修复案例中,可得到诸多启示。以美国新泽西州Wallington乳胶厂场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为例。
Wallington乳胶厂面积将近10英亩,曾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如丙酮、庚烷、正己烷、甲乙酮、二氯甲烷以及多氯联苯,导致场地被污染,被列到美国超级基金优先修复清单。经过场地调研,确定场地土壤受多氯联苯污染土方量和土壤中的多氯联苯含量(最高达4000mg/kg)和2-乙基己磷酸二酯等污染物的含量。1999年3月开始对该场地应用热解吸技术进行修复。修复前多氯联苯为1 mg/kg、2-乙基己磷酸二酯为46 mg/kg;修复后多氯联苯为0.16 mg/kg、2-乙基己磷酸二酯为0.37mg/kg。
发达国家在有关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面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发达国家在有关土壤有机污染物土壤修复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第一,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和项目的验收非常规范。第二,土壤修复前的调研细致和规范。第三,土壤修复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进行修复,减少风险为目标控制修复成本。
尽管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刚刚起步,但也有比较成功的案例,以中国西南某氯碱化工企业遗留污染场地水泥窑共处置修复案例为例。
中国西南某氯碱化工厂建于1938年,主要生产甲烷氯化物、味精、山梨醇、金红石、氟里昂和苯系物等产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该场地已被规划成为居住与商业用地。场地主要污染物为六氯苯、二恶英、六六六等,其它污染物有六氯乙烷、五氯乙烷、六氯丁二烯、四氯乙烯、四氯化碳和氯仿等。对场地主要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六氯乙烷、六氯苯、五氯乙烷、六氯丁二烯和四氯乙烯远远超过以风险值10-4为基准的修复指导值。考虑不同技术的要求,结合该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而筛选出的最优的技术是污染土壤水泥窑共处置技术。共处置污染土壤前,根据污染源特性对被污染土壤进行检测,分析污染物种类和污染土壤的性质。污染土壤的预处理和投加过程采用如下方式:在投加前对土壤进行分选,为满足污染土壤中有机物彻底分离的要求,污染土壤从窑尾烟室投入。满足入窑粒径和粘度要求的污染土壤可直接通过密闭的机械传输装置从窑尾烟室投入窑中,也可与其他相容的废液混合成浆状物后通过密闭的泵力输送装置从窑尾烟室投入窑中。通过与其他废日夏养花网物和常用原料配比或调整投加速率,使入窑物料石灰饱和系数、硅率和铝率符合企业目标值,使有害元素含量或投加速率满足相关标准和企业目标值。

问:您对中国的土壤修复尤其是有机污染物修复的前景有何看法和建议?
薛:与早已展开的空气和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土壤修复还处于起步阶段。最近环境保护部已审议通过《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一项投资规模巨大的工程,也将是一项长期工程,正将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随着6个土壤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点示范区项目的落实,将促进我国土壤污染修复的加速发展。由于土壤有机污染物毒性强,能广泛的传播,被生物体摄入后可能沿着食物链浓缩放大,其中一些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有的还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对人类和动物危害很大。因此土壤有机污染物常常被人们当成为“埋藏在地下的定时炸弹”。随着人们对土壤有机污染物危害的认识和关注,土壤有机污染物土壤修复将逐步成为土壤修复的重点。应该说土壤修复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土壤有机污染物土壤修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尽管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由于土壤治理相关技术标准和基础数据的缺乏等土壤治理实施的诸多困难,近几年内,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还需要先通过试点示范和局部开展,然后实现规模发展的过程。基础数据和修复经验的积累以及修复技术的储备将是我国目前阶段土壤修复的重要任务。
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有哪些
1、发展综合型的土壤修复技术。单一的修复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对于土壤污染治理的需求,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例如植物-微生物的联合修复、综合氧化还原法、冲淋法和反应墙技术的新型原位复合修复技术,植物修复与物理化学修复相结合等等。
2、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因此,在今后的修复技术中,生物修复,特别是植物修复技术会成为主流。

如果用生物修复的方法处理有机农药污染的土壤,你将采取哪些措施?

综述了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三种技术,即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菌根生物修复技术
班长啊,我来给点专业性的见解,快把分给我
答:措施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农药的降解和修复
1)改善土壤环境;(施用NP等营养物质,提高土壤通气性即翻耕土壤,保持土壤含水量等)
2)筛选并优化土著微生物;(从污染土壤中选育优势种,扩大培养接种到土壤)
3)接种基因工程菌;(用质粒育种或基因工程构建工程菌,扩大培养接种到土壤)
二是利用植物对土壤中有机农药的吸附,降解和转化:
1)植物对土壤中有机农药的直接吸收和降解;
2)植物根分泌的酶促进土壤中有机农药的降解;
3)植物促进根区微生物对农药的转化。(通过遗传过程等手段,培养和培育对污染物吸收能力强,有相应的根分泌物,根分泌物中有有机酸可促进有机农药降解的植物种类,即微生物修复技术、植wieiFLFXnY物修复技术、菌根生物修复技术)
加速氧化是最好的方式,也就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翻耕土壤提高土壤含氧量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

经过近十多年来全球范围的研究与应用,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及其联合修复技术在内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已经形成,并积累了不同污染类型场地土壤综合工程修复技术应用经验,出现了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日夏养花网技术和基于监测的自然修复技术等研究的新热点。下面简要介绍国内外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生物联合修复等技术,在进入21 世纪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绿色环境修复技术之一。
一、植物修复技术
从20 世纪80 年代问世以来,利用植物资源与净化功能的植物修复技术迅速发展[4,5]。植物修复技术包括利用植物超积累或积累性功能的植物吸取修复[6,7,8] 、利用植物根系控制污染扩散和恢复生态功能的植物稳定修复[9] 、利用植物代谢功能的植物降解修复[10] 、利用植物转化功能的植物挥发修复[4 ] 、利用植物根系吸附的植物过滤修复[4] 等技术;可被植物修复的污染物有重金属、农药、石油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炸药、放射性核素等。其中,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吸取修复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研究,已经应用于砷、镉、铜、锌、镍、铅等重金属以及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6,7,11,12],并发展出包括络合诱导强化修复[13] 、不同植物套作联合修复、修复后植物处理处置的成套集成技术[1]。这种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筛选具有高产和高去污能力的植物,摸清植物对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近年来,中国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吸取修复技术应用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引领国际前沿研究方向。但是,虽然开展了利用苜蓿、黑麦草等植物修复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石油烃的研究工作[1],但是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的田间研究还很少,对炸药、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则更少。
植物修复技术不仅应用于农田土壤中污染物的去除,而且同时应用于人工湿地建设、填埋场表层覆盖与生态恢复、生物栖身地重建等。近年来,植物稳定修复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更易接受、大范围应用、并利于矿区边际土壤生态恢复的植物技术,也被视为一种植物固碳技术和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为寻找多污染物复合或混合污染土壤的净化方案,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发展植物杂交修复技术[14] ;利用植物的根圈阻隔作用和作物低积累作用[15],发展能降低农田土壤污染的食物链风险的植物修复技术正在研究。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能以有机污染物为唯一碳源和能源或者与其他有机物质进行共代谢而降解有机污染物。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发展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农田土壤污染修复中常见的一种修复技术。这种生物修复技术已在农药或石油污染土壤中得到应用。在中国,已构建了农药高效降解菌筛选技术、微生物修复剂制备技术和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田间应用技术;也筛选了大量的石油烃降解菌,复配了多种微生物修复菌剂,研制了生物修复预制床和生物泥浆反应器,提出了生物修复模式[1]。近年来,开展了有机胂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工作。分离到能将PAHs 作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如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等,以及可以通过共代谢方式对4 环以上PAHs 加以降解的如白腐菌等[16]。建立了菌根真菌强化紫花苜蓿根际修复多环芳烃的技术和污染农田土壤的固氮植物2根瘤菌2菌根真菌联合生物修复技术[17,18 ]。总体上,微生物修复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筛选和驯化特异性高效降解微生物菌株,提高功能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寿命和安全性,修复过程参数的优化和养分、温度、湿度等关键因子的调控等方面。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因能保障功能微生物在农田土壤条件下种群与数量的稳定性和显著提高修复效率而受到青睐。通过添加菌剂和优化作用条件发展起来的场地污染土壤原位、异位微生物修复技术有:生物堆沤技术、生物预制床技术、生物通风技术和生物耕作技术等。运用连续式或非连续式生物反应器、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优化环境条件等可提高微生物修复过程的可控性和高效性[19,20]。目前,正在发展微生物修复与其他现场修复工程的嫁接和移植技术,以及针对性强、高效快捷、成本低廉的微生物修复设备,以实现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物理修复是指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将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 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技术。热处理技术是应用于工业企业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的主要物理修复技术,包括热脱附[21] 、微波加热[22] 和蒸气浸提[23] 等技术,已经应用于苯系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二恶英等污染土壤的修复。
一、热脱附技术
热脱附是用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加热土壤中有机污染组分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蒸发并与土壤介质相分离的过程。热脱附技术具有污染物处理范围宽、设备可移动、修复后土壤可再利用等优点,特别对PCBs这类含氯有机物,非氧化燃烧的处理方式可以显著减少二恶英生成[21]。目前欧美国家已将土壤热脱附技术工程化,广泛应用于高污染的场地有机污染土壤的离位或原位修复,但是诸如相关设备价格昂贵、脱附时间过长、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限制了热脱附技术在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24]。发展不同污染类型土壤的前处理和脱附废气处理等技术,优化工艺并研发相关的自动化成套设备正是共同努力的方向。

二、蒸气浸提技术
土壤蒸气浸提(简称SVE) 技术是去除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 的一种原位修复技术。它将新鲜空气通过注射井注入污染区域,利用真空泵产生负压,空气流经污染区域时,解吸并夹带土壤孔隙中的VOCs 经由抽取井流回地上;抽取出的气体在地上经过活性炭吸附法以及生物处理法等净化处理,可排放到大气或重新注入地下循环使用。SVE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可采用标准设备、处理有机物的范围宽、不破坏土壤结构和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苯系物等轻组分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90 %[25 ]。深入研究土壤多组分VOCs 的传质机理,精确计算气体流量和流速,解决气提过程中的拖尾效应,降低尾气净化成本,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是优化土壤蒸气浸提技术的需要。 相对于物理修复,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发展较早,主要有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淋洗技术、氧化2还原技术、光催化降解技术和电动力学修复等。
一、固化-稳定化技术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将污染物在污染介质中固定,使其处于长期稳定状态,是较普遍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快速控制修复方法,对同时处理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具有明显的优势[26 ]。美国环保署将固化/稳定化技术称为处理有害有毒废物的最佳技术。 中国一些冶炼企业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和铬渣清理后的堆场污染土壤也采用了这种技术。国际上已有利用水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有机与无机污染土壤的报道[27 ]。
根据EPA的定义,固化和稳定化具有不同的含义。固定化技术是将污染物囊封入惰性基材中,或在污染物外面加上低渗透性材料,通过减少污染物暴露的淋滤面积达到限制污染物迁移的目的;稳定化是指从污染物的有效性出发,通过形态转化,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或毒性更小的形式来实现www.rixia.cc无害化,以降低其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风险。固化产物可以方便地进行运输,而无需任何辅助容器;而稳定化不一定改变污染土壤的物理性状。
固化技术具有工艺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固化剂易得等优点,但常规固化技术也具有以下缺点,如固化反应后土壤体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固化体的长期稳定性较差等。而稳定化技术则可以克服这一问题,如近年来发展的化学药剂稳定化技术,可以在实现废物无害化的同时,达到废物少增容或不增容,从而提高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系统的总体效率和经济性;还可以通过改进螯合剂的结构和性能使其与废物中的重金属等成分之间的化学螯合作用得到强化,进而提高稳定化产物的长期稳定性,减少最终处置过程中稳定化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稳定化技术有望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领域的主力。

水泥和石灰的水化作用是其凝固和硬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影响水化反应的因素都会影响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的效果。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a)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土壤pH值,土壤物质组成;b)固化/稳定化工艺,包括凝胶材料和添加剂品种与用量、水分含量、混合均匀程度、养护条件等。
例如,CCT重金属稳定化剂就拥有三个类别的药剂,针对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选择性采用不同类别的稳定化修复药剂。其中,CCT01是一种普适用于绝大部分Cu、Zn、Pb、Cd、Ni、Ag、Hg、Mn、Fe 等非变价重金属污染的稳定化剂,CCT02是一种适合于三价砷等需氧化后处理的重金属污染稳定化剂,而CCT03是一种适用于六价铬等需还原后处理的重金属污染稳定化剂 。
判断一种固化/稳定化方法对污染土壤是否有效,主要可以从处理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对污染物质浸出的阻力两个方面加以评价。
二、淋洗技术
土壤淋洗修复技术是将水或含有冲洗助剂的水溶液、酸P碱溶液、络合剂或表面活性剂等淋洗剂注入到污染土壤或沉积物中,洗脱和清洗土壤中的污染物的过程。淋洗的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处理后的土壤可以再安全利用。这种离位修复技术在多个国家已被工程化应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或多污染物混合污染介质[28 ]。由于该技术需要用水,所以修复场地要求靠近水源,同时因需要处理废水而增加成本。研发高效、专性的表面增溶剂,提高修复效率,降低设备与污水处理费用,防止二次污染等依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氧化-还原技术
土壤化学氧化-还原技术是通过向土壤中投加化学氧化剂(Fenton 试剂、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等) 或还原剂(SO2 、Fe0 、气态H2 S 等),使其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来实现净化土壤的目的[29,30,31 ]。通常,化学氧化法适用于土壤和地下水同时被有机物污染的修复。运用化学还原法修复对还原作用敏感的有机污染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例如,纳米级粉末零价铁的强脱氯作用已被接受和运用于土壤与地下水的修复。但是,目前零价铁还原脱氯降解含氯有机化合物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诸如铁表面活性的钝化、被土壤吸附产生聚合失效等问题[29 ],需要开发新的催化剂和表面激活技术。
四、光催化降解技术
土壤光催化降解(光解) 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深度土壤氧化修复技术,可应用于农药等污染土壤的修复[32 ]。土壤质地、粒径、氧化铁含量、土壤水分、土壤pH 值和土壤厚度等对光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有明显的影响:高孔隙度的土壤中污染物迁移速率快,粘粒含量越低光解越快;自然土中氧化铁对有机物光解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有机质可以作为一种光稳定剂;土壤水分能调解吸收光带;土壤厚度影响滤光率和入射光率。
五、电动力学修复
电动力学修复(简称电动修复) 是通过电化学和电动力学的复合作用(电渗、电迁移和电泳等) 驱动污染物富集到电极区,进行集中处理或分离的过程。电动修复技术已进入现场修复应用[33,34 ]。近年来,中国也先后开展了铜、铬等重金属、菲和五氯酚等有机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技术研究[1 ]。电动修复速度较快、成本较低,特别适用于小范围的粘质的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可溶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对于不溶性有机污染物,需要化学增溶,易产生二次污染[35 ]。发展电动强化的复合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技术将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协同两种或以上修复方法,形成联合修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单一污染土壤的修复速率与效率,而且可以克服单项修复技术的局限性,实现对多种污染物的复合P混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已成为土壤修复技术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 微生物/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微生物(细菌、真菌)-植物、动物(蚯蚓)-植物联合修复是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新内容[17,18,36,37 ]。筛选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根真菌和适宜的共生植物是菌根生物修复的关键。种植紫花苜蓿可以大幅度降低土壤中多氯联苯浓度[17 ]。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双接种能强化紫花苜蓿对多氯联苯的修复作用[18 ]。利用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细菌[36 ]或真菌,发展植物2降解菌群协同修复、动物2微生物协同修复[37 ] 及其根际强化技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和降解将是生物修复技术新的研究方向。
二、化学/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发挥化学或物理化学修复的快速优势,结合非破坏性的生物修复特点,发展基于化学2生物修复技术是最具应用潜力的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之一。化学淋洗2生物联合修复是基于化学淋溶剂作用,通过增加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而提高生物修复效率。利用有机络合剂的配位溶出,增加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提高植物有效性,从而实现强化诱导植物吸取修复[12 ]。化学预氧化2生物降解和臭氧氧化-生物降解等联合技术已经应用于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修复[38,39 ]。电动力学2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克服单独的电动技术或生物修复技术的缺点,在不破坏土壤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土壤修复进程[33 ]。电动力学2芬顿联合技术已用来去除污染黏土矿物中的菲[40 ],硫氧化细菌与电动综合修复技术用于强化污染土壤中铜的去除[41 ]。应用光降解2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可以提高石油中PAHs 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总体上,这些技术多处于室内研究的阶段。
三、 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
土壤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是适用于污染土壤离位处理的修复技术。溶剂萃取-光降解联合修复技术是利用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提取有机污染物后进行光解的一项新的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例如,可以利用环己烷和乙醇将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提取出来后进行光催化降解。此外,可以利用PdPRh 支持的催化2热脱附联合技术或微波热解-活性炭吸附技术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42,43 ] ;也可以利用光调节的TiO2 催化修复农药污染土壤[32 ]。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土壤有机污染的土壤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06603.html

上一篇:孵化乌龟蛋的蛭石可以用种花的代替吗

下一篇:水稻插秧十天左右部分深水地方苗叶上有少数白色颗粒物体,是什么?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