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病原是什么?

2022-01-19 01:18:38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67

瓜类根结线虫病是指什么?

cucurbits root-knot nematode disease

程瑚瑞

根结线虫侵染瓜类植物引起的一种根部病害。遍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在各种瓜上几乎都可发生,是瓜类生产中最重要的线虫病。根结线虫病仅发生于根部,以侧根及支根最易受害。受害根先从根尖膨大,形成米粒状根结。重病株的根结常肿大呈念珠状。根结内有病原线虫。病株地上部生长衰弱,株矮叶黄。病原物为多种根结线虫,常见的是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以及北方根结线虫。后者常局限在温带发生。病原物以二龄幼虫和卵在土壤和病部残体中越冬。越冬后的或由卵孵出的二龄幼虫都从嫩根部lJzdWSuVql分侵入,在内皮层或中柱鞘附近固定取食,直至发育为成虫和产卵。在合适的土温条件下,由卵到卵历期3~4个星期。在中国开封,瓜类等蔬菜上的南方根结线虫1年约发生6代。干旱和砂土有利于发病。连作地发病重。病害控制,着重采用杀线虫剂熏蒸土壤和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

瓜类枯萎病

cucurbits fusarium wilt

古希昕

由尖镰孢侵害维管束引起瓜类凋萎的一类真菌病害,黄瓜、甜瓜、西瓜、丝瓜、冬瓜、节瓜等均有发生。1889年最早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发现为害西瓜。中国1899年最早在西瓜、黄瓜上发现。

分布和为害

各国均有分布,中lJzdWSuVql国以黄瓜与西瓜枯萎病分布最广。黄瓜枯萎病以北方较重;丝瓜、冬瓜、节瓜枯萎病在南方发生较多。幼苗期较少出现症状,发病重的子叶变黄,根及茎基变褐、根毛少,不久干枯;成株多在开花结瓜后显症,从茎基部叶片开始,中午萎蔫下垂,早晚恢复正常,似缺水状,叶色变淡,萎蔫叶片逐渐扩及全株,最终植株枯死;病株主蔓基部软化缢缩,逐渐干枯,基部皮层常纵裂,潮湿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病菌菌丝日夏养花网体及分生孢子),病茎剖面维管束变褐色;病株根系发育不良。

病因

病原物有尖孢镰孢的多种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spp.),属半知菌,瘤座孢目,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体绒毛状、淡青紫或紫色;小型分生孢子较多,卵形、椭圆形,无色单胞,偶有1个隔膜;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梭形,略弯,无色,基部有足细胞,顶细胞稍长渐尖,3~5个隔膜;厚壁孢子顶生或间生,近球形,多数单胞。现知瓜类枯萎病菌有7个专化型:即尖孢镰孢黄瓜专化型、甜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葫芦专化型、丝瓜专化型、苦瓜专化型和冬瓜专化型。在不同瓜类作物之间,侵染能力有明显差异,对原来的寄主致病力最强,西瓜、甜瓜、黄瓜、冬瓜专化型虽然苗期存在交叉感染,但其选择致病性很强。黄瓜、甜瓜、西瓜专化型还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品种间抗病性明显不同,抗黄瓜专化型的黄瓜品种有长春密刺、尤杂黄2号、津杂1号、津杂2号、大连S102、中农5号、鲁春1号、西农58号等,抗西瓜专化型的西瓜品种有京欣1号。枯萎病菌发育最适温度24~28℃,土温15℃以上开始发病,20~30℃为发病盛期。土壤水分忽高忽低,施氮肥过多或施未腐熟粪肥的地块、连作地或土壤线虫和地下害虫多的地块发病重,多年栽培黄瓜的温室或大棚明显比露地发病重。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壁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厚壁孢子在土中存活5~10年,受根分泌物刺激打破休眠后,萌发产生芽管,自根部伤口或根冠细胞间隙侵入,菌丝到达维管束后在其中定殖和扩展,并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在维管束内向上转移,产生毒素和分泌果胶酶、纤维酶使导管内积聚胶质物堵塞导管,最后引起植株萎蔫枯死。部分种子可以带菌,借灌溉水、土壤耕作和地下害虫或土壤线虫传播,由于潜育期长,一般再侵染的作用较小。

病害控制

选用抗病品种;种子以多菌灵、苯来特消毒;实行3年以上轮作;多施腐熟优质有机肥,增加土壤中颉颃性微生物可减轻发病;嫁接:例如黄瓜可选用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西瓜可选用葫芦为砧木,药剂防治时,混合配方宜先作试验确定有效后应用。

瓜类蔓枯病

cucurbits gummy stem blight

古希昕

由泻根亚隔孢壳侵害瓜类作物,引致茎叶枯死的真菌病害。黄瓜、冬瓜、苦瓜、丝瓜,甜瓜、西瓜均受害。1891年在法国黄瓜上首先发现,中国1930年最早记载发生于黄瓜上。

分布和为害

热带、亚热带地区较普遍,中国北方虽有发生,一般危害不严重,华南地区发生较多。茎、叶、瓜果均可被害。茎部节及节间病斑初呈梭形,暗褐色,后延伸扩大,组织软化,其上密生小黑粒(病菌分生孢子器或假囊壳),并渗出琥珀色胶状物,最终病部干缩,表皮撕裂,其上端茎叶枯萎;叶部病斑多发生于叶缘,呈“V”字形或半圆形,黄褐色,其上亦生小黑粒;瓜果上病斑暗色,开裂,下陷,病瓜肉淡褐色,扩大软化呈心腐,多在幼瓜期发病,病部分泌琥珀色胶状物。

病因

病原物为泻根亚隔孢壳〔Didymella bryoniae(Auessw.)Rehm〕,属子囊菌,格孢腔菌目。无性态为黄瓜壳二胞,属半知菌,球壳孢目。假囊壳黑褐色,瓶状,顶部有乳头状突起;子囊近棒形,双层壁,内含8个子囊孢子,有假侧丝;子囊孢子双列,近椭圆形,无色,二端较圆,中央1隔膜,隔膜处稍缢缩。分生孢子器近球形,产孢细胞瓶梗型;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多1个隔膜,二端圆。除瓜类蔬菜外,还为害西瓜、泻根、瓜萎。温度18~25℃,相对湿度大于85%时有利发病。茎基部发病与土壤水分有关。土壤水分高、连作瓜地、低洼排水不良、平畦种植或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肥料不足、植株生长衰弱等均使病害趋重。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假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产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孢子萌发后可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幼苗子叶或嫩茎,通过气孔、水孔、花痕或伤口侵入叶片、花器或茎。分生孢子靠雨滴飞溅、子囊孢子靠气流分散传播,再侵染多,种子带菌。有报道割刀亦可传病。

病害控制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从无病瓜留种,播前种子消毒(见瓜类枯萎病);增施优质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清除病残体;药剂防治(见瓜类炭疽病);产后避免冷害。

瓜类霜霉病

cucurbits downy mildew

古希昕

由古巴霜霉侵染瓜类作物引起一种真菌病害。1886年首先在古巴发现。中国最早1899年记载发生于黄瓜。

分布和为害

发生普遍。为害叶片,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幼苗子叶初生不定形褪绿色黄斑,继而逐渐变黄褐色干枯。成株叶片被害部分初呈水渍状,正面浅黄色至鲜黄色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变黄褐色枯干,空气潮湿时叶背生紫黑色霉层(病菌孢子囊和孢囊梗)。在一片叶上,病斑数目很多,常连结成片,致使整个叶片迅速干枯。

病因

病原物是古巴假霜霉〔Pseudoperc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属卵菌,霜霉目。病菌孢囊梗呈单分叉、顶端双分叉锐角分枝,末端尖细。孢子囊卵形或柠檬形,淡褐色,顶端有乳头状突起。通常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但在较高温度时,孢子囊萌发直接生出芽管。卵孢子在中国尚未发现。孢子囊形成适温15~20℃,萌发适温15~22℃。专化性强,为害葫芦科植物,有生理分化现象。孢子囊不耐干燥。黄瓜不同品种的抗病性与糖的含量、某些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叶片气孔密度等有关,津杂1号、津杂2号,西农58号,宁阳刺瓜等较抗病。通风不良,浇水过多,排水不畅,肥料不足,特别是缺有机肥和磷钾肥的地块,发病较重。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中国南方周年种植黄瓜地区病害终年发生,病菌无越冬阶段。北方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病叶上孢子囊当年传播。冬季无黄瓜地区,以南方或邻近地区孢子囊借季风传播,为初侵染源。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病菌从气孔侵入。气温20℃,相对湿度饱和,经6~12小时完成侵染,潜育期约3天,再侵染频繁。适温下空气湿度达83%以上能大量产生孢子囊,低于60%不产生。田间始发期平均气温为15~16℃,流行气温为20~30℃,高于30℃或低于15℃病害受抑制。在具有病菌和感病品种条件下,病害发生与否和环境关系密切。一般以结瓜期阴天多雨或昼夜温差大,湿度高,结露时间长,病害容易发生与流行。

病害控制

选种抗病品种;定植时严格淘汰病苗;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底肥;生长期防止地面积水,保持株行间通风透光良好;喷施百菌清、乙磷铝、代森锌、杀毒矾、甲霜灵及甲霜锰锌等杀菌剂。

瓜类炭疽病

cucurbits anthracnose

古希昕

由炭疽病侵染瓜类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黄瓜、冬瓜、苦瓜、瓠瓜、丝瓜、西葫芦、南瓜、甜瓜、西瓜均可被害。1867年在意大利首次发现。中国最早记载于1899年。

分布和为害

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国以黄瓜、西瓜、甜瓜、冬瓜发生较多。黄瓜炭疽病在北方保护地栽培中渐趋严重,南方黄瓜炭疽病多在夏初和秋季发生。叶、茎、果均可受害,不同瓜类作物的症状不完全相同。黄瓜、甜瓜及冬瓜叶片上病斑圆形,黄褐色,边缘红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老病斑上常长出小黑粒(病菌分生孢子盘)。天气干燥时病斑中央破裂或脱落;茎上病斑梭形,黄褐色,稍凹陷,产生许多小黑粒;果上病斑近圆形,稍凹陷,表面常有粉红色粘质物(病菌粘分生孢子团);幼苗发病,子叶边缘生半圆形黄褐斑,高湿时发展到茎和生长点,引起枯死。西瓜叶片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外围有紫黑色晕圈,具同心轮纹,干燥时易破裂;茎上病斑近椭圆形,瓜上病斑多呈圆形,均为黑褐色,凹陷,上生粉红色粘质粒或小黑粒,扩展较慢。

病因

病原物为围小丛壳圆形变种(Glomerella cingulata var.orbicularis Jenkins,Winstead et Mc Combs),属子囊菌、球壳目,无性态为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Berk.et Mont.)Arx〕,属半知菌、黑盘孢目。有性态在自然条件下极少发生。分生孢子盘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具刚毛;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圆形或椭圆形,一端钝,附着胞棒形。为害葫芦科植物。此外由大型小丛壳引起的炭疽病,危害性更大,瓜果上病斑迅速扩展至整个瓜面,中国迄今无报道www.rixia.cc。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4℃,30℃以上或10℃以下停止生长,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2~27℃,4℃以下不能萌发。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不同生理小种对葫芦科不同种属及同一种内不同品种的致病力不同。黄瓜、甜瓜、西瓜较感病;冬瓜、瓠瓜、苦瓜次之,南瓜、西葫芦、丝瓜较抗病。露地种植,雨季早晚及下雨频率与病害关系密切。瓜类重茬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氮肥过多,通风不善、植株长势差的地块发病较重;温室和大棚内温暖、湿度大,叶面结露时间长易引起发病。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主要以菌丝体和假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内越冬。种子带菌,病种子发芽后病菌直接侵染子叶使幼苗发病,再侵染频繁,由风雨、流水、甲虫及农事操作传播。

病害控制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选无病瓜果留种,或播种前种子用福美双、克菌丹、多福合剂等消毒;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期间喷施施保功、多菌灵、炭疽福美、甲基硫菌磷、代森锰锌等杀菌剂。

瓜类疫病

Phytophthora

cucurbitsblight

古希昕

由瓜疫霉引起瓜类死苗或成株叶、茎、瓜变褐致死的一种真菌病害。黄瓜、甜瓜、冬瓜、节瓜、苦瓜、南瓜、葫芦等均有发生。1948年最早在日本黄瓜上发现。中国1966年便有报道,但病原菌在1980年才被正确鉴定。

分布和为害

中国种植瓜类地区均有分布。黄瓜疫病在北方以夏秋露地栽培及春季保护地黄瓜发生较重;南方则以春季及夏秋热带风暴多的季节发生较重。整个生长期可受害,幼苗被害生长点及嫩茎部呈水渍状缢缩,萎蔫死亡。成株期茎被害,基部和节部呈水渍状、黑褐色病斑,逐渐软化缢缩,其上端凋萎下垂;叶片多在近叶缘处出现暗绿色、边缘不清晰的大型病斑;瓜果在受害处呈现水渍状、近圆形的凹陷斑,迅速腐烂,表面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稀疏霉层(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因

病原物为德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属卵菌、霜霉目。菌丝无隔膜,老熟菌丝可产生疣状或结节状突起;孢子囊无色,卵圆形,顶端无乳突,新孢子囊层出产生,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异宗配合,藏卵器近球形,雄器围生,卵孢子球形,淡黄色,表面平滑;有些菌株产生厚壁孢子。发育最适温度28~32℃。丝瓜抗病性较强,黄瓜、冬瓜、节瓜发生较多。黄瓜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差异,较抗病的品种有津杂3号、津杂4号、青鱼胆等。瓜类重茬地,地下水位高、平畦栽植、畦面不平整、雨后易积水和大水漫灌的地块,以及施用未腐熟的带菌基肥发病都较重。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以卵孢子、厚壁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卵孢子在土中能存活5年以上,借雨水、灌溉水或土壤耕作传播进行初侵染,被害部产生孢子囊后,通过气流、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环境适宜时,潜育期2~3天,在适温条件下,降水量和湿度是决定病害发生与流行程度的主要因素。雨日多、雨量大、潮湿,特别是夏季有大风或暴雨的年份,常流行成灾。

病害控制

与非瓜类作物行5年以上的轮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田块种植;重病区种植抗病品种;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带菌有机基肥;加强田间管理,严防大水漫灌;幼苗4~www.rixia.cc5叶起淋浇瑞毒霉、杀毒矾、乙磷铝等杀菌剂。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方法:①苗木检疫。严禁病苗进入无病区或新果园。培育无病苗木,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育苗地应选用水稻田或无病区。

②对发病的嫁接苗和实生苗,移栽前应彻底清除、烧毁。发病轻的应剪除带瘤病根后,用44~46℃温汤浸苗5min,或克线丹水溶液浸根1h,效果显著。

③新建果园应选用无病原线虫地。对旧园改造,应在移栽前1个月彻底清园,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园土深翻晒白,亦可于夏季盖上黑色或灰色塑料薄膜晒白。

④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冬前春后深翻,将病株残体及表土层5~15cm内的病根和细根团彻底清除烧毁。

⑤药剂防治。病园施用10%益舒宝颗粒剂,每667m2有效成分250g,掺适量的干土或细沙混匀施用。苗圃可施入根侧5~6cm深的沟内,用药后盖土,浇水(湿土可不浇水)湿透为宜。成年树,结合施肥将药施入树冠周围环状沟内,盖土,灌透水。每隔3个月施药一次,连施2~3次。还可用1.8%爱福丁乳油680g对水200L(每667m2)浇施于15~20cm深耕作层,可有效控制此类病害。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病原群体,寄主范围极广,特别是南方根结线虫,可为害2000余种植物。主要以成虫、幼虫和卵(包匿于卵囊中)在土壤中或受害根部越冬。带病土壤和病根,是本病主要初侵染来源。染病苗木,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翌年借雨水传播,以2龄幼虫侵染新根辗转为害,经2~3次脱皮发育为成虫。雌成虫产卵于体末端胶质囊内或土壤中,卵经过一段时间,孵化成幼虫,一般自卵发育至成虫约35天左右。阶段间有明显重叠现象。

猕猴桃根腐病的病原是什么?

猕猴桃根腐病蜜环菌菌丝体乳白色,绒毛状,先端稍弯曲,有隔,每细胞中有1~2核,后期菌丝纵横交错,网结成结块或菌索,在菌丝块上分化生出无色,单胞,棒状的担子,大小16~19.5m7~8.6m。担子顶生4个细胞,无色,倒卵形的担孢子,大小7~9.6m5~6.5m。疫霉菌Phytophthora spp.包括下列几个种:P.cactorum(恶疫霉),P.cinnamomi(樟疫霉),P.citricola,P.lateralis,上述病原菌的共同特征是,形成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囊状、梨形或柠檬形,有乳突。游动孢子有鞭毛,能游动,有性态,产生圆形或近圆形卵孢子。

1.症状2.A.mellea 3~5.P.spp.

怎样防治猕猴桃树的根结线虫病?

①加强苗木检疫,保证新建果园不受危害。

②对已发病果园,可用200~250倍除线特防治,开沟浇施后盖土。

③选择无根结线虫的土壤建园。

④套种抑制根结线虫的植物,如万寿菊等。

⑤果园覆草。

这行在江苏 河南 陕西有几个猕猴桃种植基地用的比较多,都是有机产品,连续用这个药好多年了,就没在发过根结线虫病了。现在仍连续使用。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病原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03952.html

上一篇:春夏秋三季树木的适时适栽主要考虑什么环境因素与树木生长相适应,保证成活率?

下一篇:歌颂艾青的诗歌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