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什么意思

2022-01-06 18:19:18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48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也可以理解成所有经验都是虚妄,是相。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当一件物件落下来时经验告诉我们是地球引力作用,但是有时候这个定律在特定的条件下不合适了,那么是否说我们的经验是虚妄的,当经验是被承认是“相”,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存在的世界也是相?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如何来理解
首先你把所有经验理解为相,这是错的。
其次,你就都错了。

万有引力定律是一条真理,从来都是正确的,它也从来不会在不合适的条件下出现,从来不会“用错地方”(修辞手法)。只有物理没学好的学生才会把正确的物理定律用错地方。

佛当然从来没有说世界是虚妄的,佛只不过是说人的认识把虚妄的相当成真实的相,而且即使是真实的相也是一个相,也不等于真实本身。是相就会随心转变,今天你认识到真实的相,别天你又认识到虚假的相,所以你没办法留住真实的相,强留留不住会怎样?堕入执着,相变了,却不觉。所以佛说要觉,此觉不是有知觉就可以了,常人都有知觉。此即,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
仅从字面上理解是不够的,“真实的相不是真实本身”,就是说留不住(修辞手法)。

另外,经云见诸相非相,如果你对相没有‘见闻知觉’了,就成了佛说的草木无情了。也许你把你的经验定义为‘相’,但是没日夏养花网有相就没有认识的开始。而且人类经验里面不乏真理,真实正是通过‘相’来表现,无法从经验里面单独把真实和相分开来,这正是佛说的不可说。
首先这里相用心经里面来解释的话就是人的色,受,想,行,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吃到的,闻到的,触到的,都算是向,其次就是想到的,以及做到的.这些都可以用相来总称.当然经验也是人的通过实践,总结教训之后,刻在心里的,属于心理活动,而且遇到类似的事情都可以用这个"经验"来加以解决,所以这里经验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里的识,(在这里我想说的一下什么经验,经验就是有时候能阻碍下次成功的东西)理解了什么是相,就来说说为什么说他是虚妄,你也是学佛的,我想你知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无常迅速的.看看树上的落叶,就知道了为什么,他之所以会落下来,因为他曾经繁茂过,这个就是大自然,其实佛理就是大自然的道理,关于你说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可以结合我前面所以的例子,再来分析一下心经里面的这句话.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还有这句,心无挂碍,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终究涅盘.佛理最好是自己悟,别人说出来就没有意义了.
所有经文论集均是手指,它们可以告诉你月亮在哪里,但它们不是月亮本身。
只有你发现月亮了,你到达那里了,你才能知道它在哪里。相=手指,如来=月亮
一切相均非如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个需要自己去参悟的。
千万不要搞成学术问题。
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看过木偶戏吧?木偶打斗(相)是真实的吗?木偶自己不会打斗(是虚妄),是靠抽线人操作来完成动作的(实相),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就有智慧了。

山河大地,亭台楼阁,花鸟鱼虫,是真实的吗?只不过都是我们妙真如性现的相而已!如果透过这些相而见到性(非相),我们就有成就了!

如有不如法之处,请多指教!

阿弥陀佛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怎么理解

理解:

       【凡所有相】为甚麼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呢?

  【皆是虚妄】这有相都是假的,都会坏的,有形相终归毁灭的。

  【若见诸相非相】你要能看见这一切的相,这个相上你就没有相,即相离相。在这个相上就没有相,

  【即见如来】这你也就见著如来的法身了。如来的法身是无形无相的,所以你要以相来见如来,那就是错了。

这句话出自佛教经书《金刚经》。

【《金刚经》简介】

  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1卷。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①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②南朝陈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③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④唐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即《大般若经》的第九会);⑤唐义净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另外,还有藏文、满文译本等。此经以一实相之理为体,以无住为宗,以断疑为用,以大乘为教相。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意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认为应“远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现实世界不执着或留恋。由于此经以空慧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浩瀚,也不失之简略,故历来弘传甚盛,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金刚经》梵文本在中国、日本、巴基斯坦、中亚等地都有发现。

  一、所有众生及万法,皆如梦中境、镜中花、水中月,刹那生灭,虚幻不实。事因人立,人既虚妄,人所立之事,自然也是虚妄的。如眼有病的人,空中原本没有花,因病见花,事如病花之果。
阿弥陀佛!

相是虚妄的,其实就是说的一个“空”字。这个“空”不是说睁着眼睛说没有,视而不见。而是说任何事物都是不稳定的,不是永恒不变的。他们都是暂时的假合在一起。都要经过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最终归于消失。事物在不停的变化发展,没有任何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所以都是“空”的。所以爱情,事业,亲人。。。等一切你现在看见的认为“真实”的东西最终会消亡,一切归于空寂。
  

  二、不实为虚,不真为妄。但凡六识能够感知到的事物的显现,都是不真实的。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我们的成见,而从来没有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只要有能知和所知,就存在二元对立。然而证悟是超越二元对立概念的。非相超越了有相,无相,既有相亦无相,和既非有相亦非无相。诸相是一切事物的显现,而非相则是一切事物的本性。如果了悟诸相不异非相,非相不异诸相;诸相即是非相,非相即是诸相;就见到了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即如来法身。

  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那如来是否有相?如果没有如何叫见如来?
  赞叹其精进思辩。
有大疑惑方有大觉悟!!!!

其疑惑是在探询如来本相的实质,是大疑惑,再次赞叹其次第修为。

佛主教化众生,更希望我们能从理明晓 到 行证得。 知解合一。

回答回复,无非是从文字相上欲帮助其解惑。

但这里还希望其,紧抓此大疑问于心中不放-----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是谁见如来?可否有相?

落文字的只能是文字如来,于心内的,方可是真如----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多参佛经悟理的同时,多去实际累积功德。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 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无处不在 ----- 为众生多做功德,也会帮助了证真如来!

祝愿修行路上, 能福慧圆满,遇真善知识,了证菩提。 不断精进吧!!
  这是《金刚经》中很核心的话,也是大乘佛教里面至高的智慧,这是说,所有的相,都是我们的虚妄分别出来的,待达到了无色无相的境界时候,才能达到佛的境界(即见如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来是什么?就是至真、至美、至善,就是最美好的那一块。“凡所有相”——凡是有形体构造的东西,都是虚妄分别,都是不正确的。
  事因人立,人既虚妄,人所立之事,自然也是虚妄的.如眼有病的人,空中原本没有花,因病见花,事如病花之果.相是虚妄的,其实就是说的一个空字.这个空不是说睁着眼睛说没有,视而不见.而是说任何事物都是不稳定的,不是永恒不变的.他们都是暂时的假合在一起.都要经过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最终归于消失.事物在不停的变化发展,没有任何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所以都是空的.所以爱情,事业,亲人.等一切你现在看见的认为真实的东西最终会消亡,一切归于空寂。
  不实为虚,不真为妄.但凡六识能够感知到的事物的显现,都是不真实的.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我们的成见,而从来没有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只要有能知和所知,就存在二元对立.然而证悟是超越二元对立概念的.非相超越了有相,无相,既有相亦无相,和既非有相亦非无相.诸相是一切事物的显现,而非相则是一切事物的本性.如果了悟诸相不异非相,非相不异诸相;诸相即是非相,非相即是诸相;就见到了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即如来法身
所有的物质都是虚妄的,是念头所生。就像德国的科学家发现所有物质分到最小的微中子就不能再分了,再分物质现象就消失了,但是如果物质是真的不是虚妄的,那么即使分到微中子,还应该继续分出更小的物质,但微中子一旦打碎,物质现象就消失了,证明物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是人的意念以每秒钟1600兆的频率波动所产生的现象,这是科学家201几年才发现的。但是佛在三千多年前已经把这个事实说出来了。后一句:“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意思是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个事实只有如来才看得最为究竟,如果有人能将这个事实看得究竟,那么他就达到如来的境界。这是我的理解,可能会有偏差,你再找人问问
“凡所有相”:所有一切有形有相的,“皆是虚妄”:都是假的。“若见诸相非相”:你要,能看见这个诸相、一切相非相,都没有了。即相离相,就在这个有相的时候,你就知道它是空的,“则见如来”:这个时候,你才能见著如来那个法身呢。

请问:“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切你所能看见的事物外表,都是虚假,不真实的。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见这些外表的时候,能够不被这些外表所迷惑,能够认识到看到的相并不是真实的相,那么就能达到如来的境地了。

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

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扩展资料:

思想重心

一、着重“无相”:

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於一切相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无相”与原始般若的“无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称之为“离相门”一样。《金刚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二、着重“无我”的菩萨行:

如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原始般若”阐明菩萨(我)与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样的。但《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三、着重“利他”的菩萨行:

般若的原义,菩萨行重於自行。《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萨“报得波罗蜜”、“报得五神通”,“成就众生”,“庄严国土”。《金刚经》着重菩萨“受记”、“度众生”、“庄严国土”,与《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着重佛的体认:

如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是离一切相的。“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是不能於色声相中见的。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是不能从威仪中见的。如来说法,其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无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度众生,其实“实无众生如来度者”。如来能知一切众生心,其实“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五、佛和法的并重:

早期佛教视舍利塔为佛,从下品到上品般若却宁取般若经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与《法华经》相同),如说:“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这与法藏部是非常接近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法清法师:这是《金刚经》中很核心的话,也是大乘佛教里面至高的智慧,这是说,所有的相,都是我们虚妄分别出来的。 佛、如来,讲的是法身佛。那么,作为法身佛来说,他长什么模样?是不是就是我们今天所拜的那些塑像的样子?我们楼下也供有佛像,佛长的就是那样吗?不是的。 那佛长什么样呢?泰国人供的佛,跟我们所供的佛,长的就不一样,但却都是释迦牟尼佛。这些佛像为什么都不一样呢?因为它们都是根据人的想法塑造出来的,是由人生出来的影像,不是如来真长那个样。既然如来不是长那个样,为什么我们还要塑造他,然后又礼拜他呢?这是因为我们经常会忘掉我们本自有的自性佛,所以,就需要塑造外在的这么一个型体,说这就是佛,要好好礼拜。礼拜的目的,是要把我们自性的佛给拜出来。但是,如果你执着于外在这一尊金光灿灿的佛像,说这就是佛,那你就是被物所转,你的思维被外在的形体所转换了,这(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分别而产生的,都是我们的思维分辨出来的。换种说法,只要是我们的思维能够分辨的这些,它都不是如来,只是凡夫知见、凡夫分别。 然后,如果真正要见到如来,就要“离一切相、则为如来”——要离开一切的形体,人无法构想、无法想象、超离一切人的思维,到那个时候,才能够显出如来。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的相,都是人虚妄分别而产生的;所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果你能超越这些形体,能够超越所有的存在,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看到所有存在的本来面目了,对它的本来面目参透了、明了了,不再被这些外形所左右了,这个时候,就是脱离了这些外形,就能见到如来了。也就是说,本体就是如来,明白了没? 所以,不可以以我们的想法去说,佛是什么样什么样,因为那只是我们的想法;只要是你能想出来的,那都不是如来。当然,这个比较高深!在大乘佛法里面,《金刚经》是比较高深的。 但是,在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很执着于这个外形。《金刚经》是破执着的,所有的执着都要破掉。但在学佛的开始,我们还是要塑造一个有形,慢慢慢慢,到最后,才把这个有形去掉,才不执着于这个有形、有相,但是又不离于这些形、相。 “凡www.rixia.cc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是非常根本的,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了,那你就会受用无穷。《金刚经》中的话,你只要能用上一句,那你的人生就会有很大的改变,尤其你是搞艺术的,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来是什么?就是至真、至美、至善,就是最美好的那一块。“凡所有相”——凡是有形体构造的东西,都是虚妄分别,都是不正确的。比如你画画,你执着于这个画,要把它画好;你执着于这个笔、这个墨、这个环境;执着于这个画的布局,要如何如何来安排它,这些都是相。你要把这些相都舍离,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相都是你自己生出来的,都不是真正最高的艺术。最高的艺术它是无形无相,不是说你为了要表达个什么就能成为艺术。当你有想法,想要表达个什么,那都是相,明白吗?你今天要画个什么画,就提前构思,那都是相。你要明白,真正的创造是没有构思的;当你还存在着构思,存在着思维,就谈不上创作,那都是做作,不是创作。现在许多搞艺术的人,都是在做作,而不是在创作。创作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然后,就把它给做出来了,那才全部是创作,才是真正的神品。 但现在的人画画都是,想要画个什么时,先找别人的作品来参考,或者找一堆资料来研究,之后,再思考一下,理出一个思路,这才一点一点往下做。像这种,凡是有思考的,都称为做作,不是创作。艺术它要的是创作,其中的道理,跟《金刚经》中的这句话是一样的。真正的如来,是要远离一切相,才能获得,才能明了;真正的艺术,也必须是舍离一切分别,舍离一切构思,把所有的思想全部扔掉,在没有思想的状态下创作。当你有意要体现你的思想的时候,那就是做作,而不是创作。 就像我画画,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这么画?我说我也不知道。我画画的时候,是没有想法的。当有想法的时候再画出来,那都不是创作,而是做作。其中的道理,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你把这句话悟透了,用到你的艺术人生当中去,会对你的创作很有用的。

虚妄  如来:

世人都要消业,因为业障的显现有时候会阻碍我们的修行。很多人问:“师父,为什么我修心念经之后,我会想不通,我的业障会多起来?念了小 房子,要经者怎么会越来越多?”因为你过去从来没有念过经文,就犹如这么多年你都没有还过贷款,你从现在开始还钱了,一下子是会有压力的,因为你要还贷款,你才知道挣钱的不容易,你才会节约用钱,道理都是一样的。正是由于这些业缘的存在,才使得我们需要更加精进地去修持,去修持自身、自心,就是修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

我们要将凡人的心念转换过来,我们嫉妒别人是凡人的心念,嫉妒别人是很傻的,不要去嫉妒人家,要爱人家,要可怜人家。师父就是经常可怜人家,那些小孩子经常给师父闯祸,师父有时候也会生点烦恼心,但是转念一想,他们这辈子想找到回天的路,跟着师父也不容易,也蛮可怜的,他们也付出很多,师父一下子又心疼他们了。有时候看见人家的缺点,觉得这个人真的很讨厌,过一会儿觉得他也很可怜的,学佛人要经常这样去可怜别人,才会生出慈悲的佛心。

学佛人要把自己的凡心转换成佛心,转换出佛性,把自己佛的本性转化出来就是好人。你们知道吗?菩萨真的很可怜,在菩萨的眼中,他是珍惜每一段人间的因缘的。师父希望你们要学会菩萨的思维,不管是顺的缘分、好缘分、善缘,还是恶缘,你都要去帮助别人。很多人度人成功了,就是因为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和爸爸妈妈是恶缘,他也度。这是你自己家里的人,是你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能够不度啊?不但度自己家人,更要去度有缘众生,这就是佛的念头。只要能够度化众生,不论是善缘、逆缘,还是其它缘分,我只要一念善,就进入了心中的净土,进入了菩萨的境界。师父希望坐在这里听课的弟子,至少要善良一点,如果你今天还讨厌这个、讨厌那个,那你就不属于善良的人,就会有很多的麻烦出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当中蕴藏着天时、地利,还有气场,所以每个人都会有一段时间特别的顺利,有一段时间就会感到非常的委屈,有的时候觉得非常的开心,好像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有时候又觉得活着没意思,实际上这个就是命运和天时对你的影响。你们想一想,天气不好的时候,就连天阴你都会不开心,何况人的运气和气场?但是无论好坏,皆是应当自然接受每一个情形带来的果报。师父在开法会的时候经常讲,要懂得接受,也要懂得付出,要以好的心境来对治心中的一切逆境,就是我要用自己善良的心,来克制我心中一切不好的逆境,这就叫“离诸相,名为如来”,也就是说,离开人间所有的相,你就是如来,你就是佛。

佛法讲,凡有相,即属虚妄,就是你所看到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你为什么还要为假的东西这么难过、这么伤心呢?想想看,那些离婚的人,当时夫妻之间吵啊、闹啊,现在一切都没有了,这不就是虚妄吗?如果你能够早一点想到,如果我们再这么吵下去,总有一天会离婚的,那你就不要去把它太当真了,你也就不会不停地吵架了。你们想一想,如果你们当时在学校里的时候争当“校花”,那么50年之后,你们就变成“笑话”了,笑话什么?一切都是假的,争来的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东西,所以佛说“离诸相,名为如来”,你已经是菩萨了,你不为人间所有的相所执着,你就是如来。

学佛人修心必须要改命运,一个连命运都不能改变的人,你怎么能够修好心啊?你今天还是这么贪瞋痴,你今天还是这么凶狠,你今天还是这么做人,你说你学的什么佛啊?你学佛能够学好吗?你们跟着师父学佛,如果不好好地改正自己的毛病,那不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吗?要强行逼着自己改毛病,过去所有做错的事情要怪自己,不要怪别人,什么事情都要认为是自己不好,因为有因有果,为什么你今天会受这些果报?不都是你自己种下的因吗?否则怎么会有这个果报呢?

世间一切事既无过去,也无未来,过去的就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到,只有从修心当中去体悟你的今天,配合佛法从中开悟。师父跟你们讲课很开心,师父是得到了菩萨的很多加持,越讲越精神,但是,如果你们现在坐在这里听课脑子里还在乱想,所以你们来听课的弟子要干净一些,不要乱想,至少听师父讲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你们在这个干净的地方,就不要烦,要放下自我、放下烦恼、放下包袱,好好地努力,好好地改变自己,做一个精进开悟的学佛人。

-----恭录:通灵活佛lu军宏台长博客  凡心转换成佛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佛问:“须菩提,依你的想法,能否以见到具足相好佛身而见到真正的如来?”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不能以见相好身相而认为见到了如来正等觉的本来面目,为什么?如来三十二相好的身体,并非是真实存在的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分别所生,若能现见诸相非实,则能现见如来之面目。”
凡夫人可以见到的各种相状,无论好或不好的相状,善恶业的取舍等分别,全部是世俗中假立存在的,是不可靠、非实有,虚妄的迷乱幻显。佛经中云:“彼等由分别所立。”世俗的显现法皆是众生分别念安立,皆是虚妄不实的本性。如来三十二相等最殊胜的涅槃都是无实体,也不可见。《四百论》云:“妄立诸法义,是想蕴应知。”如果已见到诸法有成实的相状则不是法界本性,又如云“见真者谁说,瓶为可现见。”法界本性本来无实有相状存在,若言胜义中依然有实有不空的法,此人并未现见法性,未见如来。龙树菩萨云:“何人不知空性义,彼人不可得解脱。”若见万事万物无实非相,一切所闻皆非实有,就是见到真正的如来。

《金刚经》有谒: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什么意思。

一切你所能看见的事物外表,都是虚假,不真实的。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见这些外表的时候,能够不被这些外表所迷惑,能够认识到看到的相并不是真实的相,那么就能达到如来的境地了。

相:又译示相,佛教术语,源自古印度哲学,指能表现于外,由心识观察描写的各种特征。

虚妄:虚假、非真实之意。或略作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扩展资料:

金刚经思想重心:

一、着重“无相”: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无相”与原始般若的“无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称之为“离相门”一样。《金刚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二、着重“无我”的菩萨行:如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原始般若”阐明菩萨(我)与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样的。但《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三、着重“利他”的菩萨行:般若的原义,菩萨行重於自行。《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萨“报得波罗蜜”、“报得五神通”,“成就众生”,“庄严国土”。《金刚经》着重菩萨“受记”、“度众生”、“庄严国土”,与《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着重佛的体认:如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是离一切相的。“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是不能於色声相中见的。“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是不能从威仪中见的。

如来说法,其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无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度众生,其实“实无众生如来度者”。如来能知一切众生心,其实“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五、佛和法的并重:早期佛教视舍利塔为佛,从下品到上品般若却宁取般若经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与《法华经》相同)。

如说:“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在在处处若有此经……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这与法藏部是非常接近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意思是:一切你所能见的相,都是虚妄。如果能守住本心,不被虚妄所迷,也就能达到如来的境地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龙树所示《般若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

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扩展资料:

“金刚”有三个含义:

第一是坚固之意

有如金刚宝石,坚固无比,不可毁坏,它譬喻实相般若,实指的是我们的自性,即我们那颗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本心。我们虽然生在五浊恶世,但是我们那个自性,永远都会处在佛刹净土。

第二是锐利之意

它有如韦驮菩萨的降魔宝杵,能够无坚不摧,摧伏世间一切万法的幻化,摧伏我们内心的一切的烦恼妄想,摧伏一切障道之缘。

第三是光明之意

它譬喻我们的文字般若,文字是有相的,但是它可以让我们通过文字般若来达到无相的智慧,从有为而入于无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刚经

意思是:一切你所能见的相,都是虚妄。如果能守住本心,不被虚妄所迷,也就能达到如来的境地了。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颂持。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扩展资料

《诸相非相》────── 如理实见分第五 ───────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释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相非相

凡心转换成佛心-

世人都要消业,因为业障的显现有时候会阻碍我们的修行。很多人问:“师父,为什么我修心念经之后,我会想不通,我的业障会多起来?念了小房子,要经者怎么会越来越多?”因为你过去从来没有念过经文,就犹如这么多年你都没有还过贷款,你从现在开始还钱了,一下子是会有压力的,因为你要还贷款,你才知道挣钱的不容易,你才会节约用钱,道理都是一样的。正是由于这些业缘的存在,才使得我们需要更加精进地去修持,去修持自身、自心,就是修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

我们要将凡人的心念转换过来,我们嫉妒别人是凡人的心念,嫉妒别人是很傻的,不要去嫉妒人家,要爱人家,要可怜人家。师父就是经常可怜人家,那些小孩子经常给师父闯祸,师父有时候也会生点烦恼心,但是转念一想,他们这辈子想找到回天的路,跟着师父也不容易,也蛮可怜的,他们也付出很多,师父一下子又心疼他们了。有时候看见人家的缺点,觉得这个人真的很讨厌,过一会儿觉得他也很可怜的,学佛人要经常这样去可怜别人,才会生出慈悲的佛心。

学佛人要把自己的凡心转换成佛心,转换出佛性,把自己佛的本性转化出来就是好人。你们知道吗?菩萨真的很可怜,在菩萨的眼中,他是珍惜每一段人间的因缘的。师父希望你们要学会菩萨的思维,不管是顺的缘分、好缘分、善缘,还是恶缘,你都要去帮助别人。很多人度人成功了,就是因为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和爸爸妈妈是恶缘,他也度。这是你自己家里的人,是你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能够不度啊?不但度自己家人,更要去度有缘众生,这就是佛的念头。只要能够度化众生,不论是善缘、逆缘,还是其它缘分,我只要一念善,就进入了心中的净土,进入了菩萨的境界。师父希望坐在这里听课的弟子,至少要善良一点,如果你今天还讨厌这个、讨厌那个,那你就不属于善良的人,就会有很多的麻烦出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当中蕴藏着天时、地利,还有气场,所以每个人都会有一段时间特别的顺利,有一段时间就会感到非常的委屈,有的时候觉得非常的开心,好像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有时候又觉得活着没意思,实际上这个就是命运和天时对你的影响。你们想一想,天气不好的时候,就连天阴你都会不开心,何况人的运气和气场?但是无论好坏,皆是应当自然接受每一个情形带来的果报。师父在开法 会的时候经常讲,要懂得接受,也要懂得付出,要以好的心境来对治心中的一切逆境,就是我要用自己善良的心,来克制我心中一切不好的逆境,这就叫“离诸相,名为如来”,也就是说,离开人间所有的相,你就是如来,你就是佛。

佛法讲,凡有相,即属虚妄,就是你所看到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你为什么还要为假的东西这么难过、这么伤心呢?想想看,那些离婚的人,当时夫妻之间吵啊、闹啊,现在一切都没有了,这不就是虚妄吗?如果你能够早一点想到,如果我们再这么吵下去,总有一天会离婚的,那你就不要去把它太当真了,你也就不会不停地吵架了。你们想一想,如果你们当时在学校里的时候争当“校花”,那么50年之后,你们就变成“笑话”了,笑话什么?一切都是假的,争来的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东西,所以佛说“离诸相,名为如来”,你已经是菩萨了,你不为人间所有的相所执着,你就是如来。

学佛人修心必须要改命运,一个连命运都不能改变的人,你怎么能够修好心啊?你今天还是这么贪瞋痴,你今天还是这么凶狠,你今天还是这么做人,你说你学的什么佛啊?你学佛能够学好吗?你们跟着师父学佛,如果不好好地改正自己的毛病,那不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吗?要强行逼着自己改毛病,过去所有做错的事情要怪自己,不要怪别人,什么事情都要认为是自己不好,因为有因有果,为什么你今天会受这些果报?不都http://www.rixia.cc是你自己种下的因吗?否则怎么会有这个果报呢?

世间一切事既无过去,也无未来,过去的就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到,只有从修心当中去体悟你的今天,配合佛法从中开悟。师父跟你们讲课很开心,师父是得到了菩萨的很多加持,越讲越精神,但是,如果你们现在坐在这里听课脑子里还在乱想,所以你们来听课的弟子要干净一些,不要乱想,至少听师父讲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你们在这个干净的地方,就不要烦,要放下自我、放下烦恼、放下包袱,好好地努力,好好地改变自己,做一个精进开悟的学佛人。

----恭录:白话佛  法  凡心转换成佛心

"有为法"中的"法"是指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有为"是指由因缘(条件)构成的.
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因为因缘和合而成的现象、事物,都是暂时的,如同梦幻泡影一样不真实。(因为事物是由条件构成的, 所以一旦事物存在的条件消失了,事物也就消失了。一切事物都是暂时存在的,都会消散)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一切由条件构成的现象,都是虚幻的,好象梦幻泡影,好象露水闪电一样,应该这样看待这个世界”

这是佛教空观的一个经http://www.rixia.cc典表达。
楼主如果想了解更多的佛教哲学,可以去看看台湾释圣严大师的《正信的佛教》。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佛教思想的介绍小册子,但是介绍的非常到位。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什么意思?

净空法师-----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净业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起居、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在这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都不着相,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就像菩萨一样,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非常精进努力在做,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净业,这个与净土完全相应。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这么难?难在哪里?这个要知道,难在我们把现前的现象都当真,就难在这里。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很容易放下。六百卷《大般若》讲什么?就讲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有什么好执着的?还有什么好分别的?它真有,你分别执着还可以说得过去,没有!实际上就像我们电视屏幕上的现象一样,这整个宇宙现象实际上就是这样,确实不可得。特别是弥勒菩萨跟我们讲的诸法实相、真相,真相是什么?刹那生灭,比电视荧光幕上的速度快多了,不能比。每个念就是一个画面,念念相续,每个画面都是独立的,没有两个画面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不能说它是相续相,相续相是相同的,那不是相续相。所以佛才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没有一个例外。实报庄严土也是从心想生,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实报土也不存在。最后存在的、永恒不变的,常寂光,真如自性,它是永恒存在的,这是真的。除这个之外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物质现象是假的,精神现象也是假的,自然现象也还是假的。佛这句话就讲到位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教我们不要执着、不要分别,分别执着错了。一有分别心,心就不清净了;一有执着心,被染污了,这我们不能够不知道。
我们现在学过《还源观》、学过《华严》,学过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今天讲无诸相我们有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念念不住。对《般若经》上所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明白了。一切法包括我的身体,无所有。这个相怎么存在?原来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波动现象产生的,也就是这个相在一秒钟里头产生一千六百兆次的变化。哪里是真的?怎么会是有?确实是无!像我们看电影,这个电影胶卷给我们启示,这个在放映机里面一秒钟二十四张,换句话说,它在银幕上占的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占的时间,马上就过去了,你想它不是假的。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实的这个现象,跟这个电影底片一样,一秒钟多少次?生灭多少次?一千六百兆。这个东西在银幕上一秒钟二十四次,现在我们的环境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它怎么会是真的?怎么会是有?「无诸相」三个字把这个事实真相,就是宇宙之间一切万法的真相说出来了。你所听的,你所看的,你所接触到的,你所想的,全都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波动现象。所以佛把这个境界比喻作梦幻泡影,比喻得好!真的是梦幻泡影。所以佛经上常讲「即在当下」,当下就是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当下。
有,要知道有是什么意思;无,无是什么意思。有就是那个一念,一念有。第二念呢?第二念不是第一念,第一念没有了,第二念生起来了。第三念不是第二念。念念是单一的。我们感觉到这些现象,是这些单一的相似相续相的一个幻相,相似相续的幻相,我们误会了,把它当真。《心经》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个五蕴是什么?就是当下那一念,那一念不可得。这一念,弥勒菩萨讲得很好,这一念有形,形皆有识。弥勒菩萨用弹指,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讲得很清楚,这真叫宇宙万有的真相。你把这句话要是真的体会到了,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对于经上讲的无诸相、无所有,你统统明了了。这是诸法实相。
下面还是引用《金刚经》,「《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是自性。你什么时候见到诸相非相,恭喜你,你见性了;见性又叫做成佛,你日夏养花网成佛了。《金刚经》上讲如来都是讲性,讲佛是从相上讲的,讲如来全是讲自性,这两个名词有两个名词的意思。凡所有相,没有说实报庄严土例外,连实报庄严土也是虚妄的,这个我们在学习经教里报告很多次了。诸佛如来的实报土叫一真法界,它有相,那相也不是真的。那相是什么显的?是无始无明习气显的相,无始无明习气断了,相就没有了,皆是虚妄。没有了之后现什么?常寂光现前,常寂光里头什么都没有。
前面报告很多次,现在科学里面所说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常寂光里头这三种现象都没有。所以皆是虚妄也可以形容常寂光,常寂光里头没有这些虚妄东西,所以它是真的。真里头没有妄,妄里头有真,真里头没有妄。这个道理要去把它参透,对我们的修学会有很大帮助,对我们求生净土那帮助就更大。我们把该放下的全放下,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决定生净土,不再搞拉杂东西了,就真正能够做到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像普贤、文殊一样就得大自在了。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什么意思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99400.html

上一篇:wow 情人节中有个获得玫瑰花的成就 这个玫瑰花在哪里获得

下一篇:北京桂花陈酒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