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蓼科,苋科,石竹科,毛茛科,芍药科,木兰科的共同点

2022-01-02 18:20:47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db:作者] 阅读:95

毛茛科与木兰科 的主要异同点 要专业的、

一、不同的

1、所属纲目不同

木兰科属于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个较原始的科,毛茛科属于木兰纲(被子植物纲)蔷薇亚纲毛茛目毛茛科的植物。

2、形态不同

木兰科的植物为落叶或常绿的乔木或灌木。树皮、叶、花有香气。单叶互生, 托叶大,脱落后留存枝上有环状托叶痕,多数植物花较大,雄蕊、雌蕊均为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

毛茛科的植物为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少有灌木或木质藤本。叶通常互生或基生,少数对生,单叶或复叶,通常掌状分裂,无托叶。花两性,少有单性,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辐射对称,稀为两侧对称,单生或组成各种聚伞花序或总状花序。

3、分布不同

木兰科有13属,200余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少数在北美南部和中美洲。木兰科中有许多是著名的观赏植物。中国有20属400多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西南部、南部及中南半岛,北方也有栽培。

毛茛科约50属,2000余种,在世界各洲广布,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寒温带。我国有42属,约720种,在全国广布,大多数属、种分布于西南部山地。

二、相同点

都是绿色植物;都属于木兰纲;在我国均有分布;种类众多;大多数均有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兰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茛科

  木兰科:木本,有油细胞。单叶互生,具环状托叶痕。花单生,雄蕊和雌蕊www.rixia.cc常为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上;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浆果。药用植物有厚朴、紫玉兰、玉兰、五味子、八角等。
  毛茛科:草本。叶分裂或复叶。花两性,雄蕊和雌蕊常为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在膨大的花托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聚合瘦果或聚合蓇葖果。药用植物有黄连、乌头、芍药、白头翁、威灵仙、升麻等。
毛茛科(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较原始的一科。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数为藤本或灌木。单叶或复叶,通常互生,很少对生(铁线莲属);无托叶。花通常两性,辐射对称,稀两侧对称(乌头属、翠雀属);萼片5~多数,分离,有时呈花瓣状(白头翁属、铁线莲属);花瓣5~多数,或无花瓣(白头翁、铁线莲),有时特化成蜜腺叶;雄蕊多数,螺旋排列;雌蕊心皮多数至少数,分离,螺 旋排列,每心皮1室,有多枚至1枚胚珠。果实为蓇葖果或瘦果 木兰科是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个较原始的科。广义的木兰科包括有木兰亚科、八角亚科、五味子亚科、水青树亚科等,狭义的木兰科指木兰亚科和鹅掌楸亚科。乔木或灌木,常绿或落叶,植物体具油细胞。单叶互生、全缘,稀分裂,托叶盔帽状包围顶芽,小枝具环状托叶痕。花两性,稀单性,单独顶生或腋生,萼片与花瓣6~21,通常无明显区分 ,雄蕊及雌蕊均多数,各部离生;每心皮胚珠2~14颗,昆虫传粉。聚合果的成熟心皮为蓇葖。种子1~14枚
木兰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科,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果实为聚合蓇突果,极少数为具翅坚果;
毛茛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草本科,草本,叶分裂或复叶,果实为聚合瘦果。含有多种生物碱,有毒,多数为药用。
PS:二者相同点
雄蕊和雌蕊螺旋状排列,整齐花,种子有胚乳,均属于木兰纲(双子叶植物)。
纯手写,望采纳,谢谢
楼上这位明显是从网站上复制的
可低俗啊,估计你连什么是毛茛科都不知道,低俗……

apg系统分类依据是什么?

apg系统分类依据是依照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NA的顺序,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分类,包括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编码。虽然主要依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但是也参照其他方面的理论,例如将真双子叶植物分支和其他原来分到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区分,也是根据花粉形态学的理论。
基本分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单子叶植物分支 monocots
鸭跖草分支 commelinids
真双子叶植物分支 eudicots
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分支 core eudicots
蔷薇分支 rosids
I类真蔷薇分支 eurosids I
II类真蔷薇分支 eurosids II
菊分支 asterids
I类真菊分支 euasterids I
II类真菊分支 euasterids II
具体分类
APG系统下设分类包括40个目和462个科,下列表中开始部分是没有分到任何一个分支内的科或目。有的科分布地域非常狭小或新分出的科,尚未有通用的汉语译名。
被子植物分支 angiosperms
无油樟科 Amborellaceae
木兰藤科 Austrobaileyaceae
白桂皮科 Canellaceae
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
菌花科 Hydnoraceae
八角茴香科 Illiciaceae
睡莲科 Nymphaeaceae
大花草科 Rafflesiaceae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腺齿木科 Trimeniaceae
林仙科 Winteraceae

金鱼藻目Ceratophyllales
金鱼藻科 Ceratophyllaceae

樟目Laurales
香皮茶科 Atherospermataceae
腊梅科 Calycanthaceae
腺蕊花科 Gomortegaceae
莲叶桐科 Hernandiaceae
樟科 Lauraceae
杯轴花科 Monimiaceae
坛罐花科 Siparunaceae
木兰目Magnoliales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单室木兰科 Degeneriaceae
帽花木科 Eupomatiaceae
舌蕊花科 Himantandraceae
木兰科 Magnoliaceae
肉豆蔻科 Myristicaceae
胡椒目 Piperales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短蕊花科 Lactoridaceae
胡椒科 Piperaceae
三白草科Saururaceae
单子叶植物分支 monocots
白玉簪科 Corsiaceae
樱井草科 Japonoliriaceae
纳茜菜科 Nartheciaceae
无叶莲科 Petrosaviaceae
霉草科 Triuridaceae
菖蒲目Acorales
菖蒲科 Acoraceae
泽泻目Alismatales
泽泻科 Alismataceae
水蕹科 Aponogetonaceae
天南星科 Araceae
花蔺科 Butomaceae
丝粉藻科 Cymodoceaceae
水鳖科 Hydrocharitaceae
水麦冬科 Juncaginaceae
黄花绒叶草科 Limnocharitaceae
波喜荡草科 Posidoniaceae
眼子菜科 Potamogetonaceae
川蔓藻科 Ruppiaceae
芝菜科 Scheuchzeriaceae
岩菖蒲科Tofieldiaceae
大叶藻科 Zosteraceae
天门冬目Asparagales
百子莲科 Agapanthaceae
龙舌兰科 Agavaceae
葱科 Alliaceae
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知母科 Anemarrhenaceae
吊兰科 Anthericaceae
星捧月科 Aphyllanthaceae
天门冬科Asparagaceae
独尾草科 Asphodelaceae
芳香草科 Asteliaceae
非洲菝葜科 Behniaceae
香水花科 Blandfordiaceae
澳韭兰科 Boryaceae
铃兰科 Convallariaceae
矛花科 Doryanthaceae
萱草科 Hemerocallidaceae
异菝葜科 Herreriaceae
风信子科 Hyacinthaceae
仙茅科 Hypoxidaceae
鸢尾科 Iridaceae
鸢尾蒜科 Ixioliriaceae
毛石蒜科 Lanariaceae
异蕊草科 Laxmanniaceae
兰科 Orchidaceae
蓝星科 Teco日夏养花网philaeaceae
紫灯花科 Themidaceae
刺叶树科 Xanthorrhoeaceae
血剑草科 Xeronemataceae
薯蓣目Dioscoreales
水玉簪科 Burmanniaceae
薯蓣科 Dioscoreaceae
蒟蒻薯科 Taccaceae
肉质腐生科 Thismiaceae
毛柄花科 Trichopodaceae
百合目Liliales
六出花科 Alstroemeriaceae
金梅草科 Campynemataceae
秋水仙科 Colchicaceae
百合科 Liliaceae
菝葜木科 Luzuriagaceae
黑药花科 Melanthiaceae
垂花科 Philesiaceae
菝葜藤科 Rhipogonaceae
菝葜科 Smilacaceae
露兜树目Pandanales
环花草科 Cyclanthaceae
露兜树科 Pandanaceae
百部科 Stemonaceae
翡若翠科 Velloziaceae
鸭跖草分支 commelinoids
阿波波达草科 Abolbodaceae
多须草科 Dasypogonaceae
匍茎草科 Hanguanaceae
苔草科 Mayacaceae
偏穗草科 Rapateaceae
槟榔目Arecales
槟榔科 Arecaceae
鸭跖草目 Commelinales
鸭跖草科 Commelinaceae
血皮草科 Haewww.rixia.ccmodoraceae
田葱科 Philydraceae
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禾本目 Poales
凤梨科Bromeliaceae
苞穗草科 Anarthriaceae
刺鳞草科 Centrolepidaceae
莎草科 Cyperaceae
二柱草科 Ecdeiocoleaceae
谷精草科 Eriocaulaceae
须叶藤科 Flagellariaceae
独蕊草科 Hydatellaceae
拟苇科 Joinvilleaceae
灯心草科 Juncaceae
禾本科 Poaceae
袖珍棕榈科 Prioniaceae
帚灯草科 Restionaceae
黑三棱科 Sparganiaceae
梭子草科 Thurniaceae
香蒲科 Typhaceae
黄眼草科 Xyridaceae
姜目Zingiberales
美人蕉科 Cannaceae
闭鞘姜科 Costaceae
蝎尾蕉科 Heliconiaceae
兰花蕉科 Lowiaceae
竹芋科 Marantaceae
芭蕉科 Musaceae
鹤望兰科 Strelitziaceae
姜科 Zingiberaceae
真双子叶植物分支 eudicots
黄杨科 Buxaceae
双颊果科 Didymelaceae
清风藤科 Sabiaceae
昆栏树科 Trochodendraceae
水青树科 Tetracentraceae
山龙眼目Proteales
莲科 Nelumbonaceae
悬铃木科 Platanaceae
山龙眼科 Proteaceae
毛茛目Ranunculales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星叶草科 Circaeasteraceae
独叶草科 Kingdoniaceae
领春木科 Eupteleaceae
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罂粟科 Papaveraceae
荷包牡丹科 Fumariaceae
蕨叶草科 Pteridophyllaceae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分支 core eudicots
鳞枝树科 Aextoxicaceae
智利藤科 Berberidopsidaceae
五桠果科 Dilleniaceae
洋二仙草科 Gunneraceae
香灌木科 Myrothamnaceae
葡萄科 Vitaceae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玛瑙果科 Achatocarpaceae
番杏科 Aizoaceae
苋科 Amaranthaceae
钩枝藤科 Ancistrocladaceae
翼萼茶科 Asteropeiaceae
落葵科 Basellaceae
仙人掌科 Cactaceae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龙树科 Didiereaceae
双钩叶科 Dioncophyllaceae
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露叶毛毡苔科 Drosophyllaceae
瓣鳞花科 Frankeniaceae
粟米草科 Molluginaceae
猪笼草科 Nepenthaceae
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
非洲桐科 Physenaceae
商陆科 Phytolaccaceae
蓝雪科 Plumbaginaceae
蓼科 Polygonaceae
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
棒木科 Rhabdodendraceae
肉叶刺茎藜科 Sarcobataceae
油蜡树科 Simmondsiaceae
闭籽花科 Stegnospermataceae
柽柳科 Tamaricaceae
檀香目Santalales
铁青树科 Olacaceae
山柚子科 Opiliaceae
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
羽毛果科 Misodendraceae
檀香科 Santalaceae
虎耳草目Saxifragales
枫香科 Altingiaceae
连香树科 Cercidiphyllaceae
景天科 Crassulaceae
交让木科 Daphniphyllaceae
茶藨子科 Grossulariaceae
小二仙草科 Haloragaceae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鼠刺科 Iteaceae
芍药科 Paeoniaceae
扯根菜科 Penthoraceae
齿蕊科 Pterostemonaceae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四果木科 Tetracarpaeaceae
蔷薇分支 rosids
单果树科 Aphloiaceae
燧体木科 Crossosomataceae
西兰木科 Ixerbaceae
刺球果科 Krameriaceae
美洲苦木科 Picramniaceae
川苔草科 Podostemaceae
旌节花科 Stachyuraceae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三裂科 Tristichaceae
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
花茎草科 Francoaceae
牻牛儿苗科 Geraniaceae
高柱花科 Hypseocharitaceae
鞘叶树科 Greyiaceae
杜香果科 Ledocarpaceae
蜜花科 Melianthaceae
曲胚科 Vivianiaceae
I类真蔷薇分支 eurosids I
卫矛科 Celastraceae
蒜树科 Huaceae
梅花草科 Parnassiaceae
微形草科 Lepuropetalaceae
木根草科 Stackhousiaceae
葫芦目Cucurbitales
四柱木科 Anisophylleaceae
秋海棠科 Begoniaceae
马桑科 Coriariaceae
棒果木科 Corynocarpaceae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野麻科 Datiscaceae
四数木科 Tetramelaceae
豆目Fabales
豆科 Fabaceae
远志科 Polygalaceae
皂皮树科 Quillajaceae
海人树科 Surianaceae
壳斗目Fagales
桦木科 Betulaceae
木麻黄科 Casuarinaceae
山毛榉科 Fagaceae
胡桃科 Juglandaceae
杨梅科 Myricaceae
南青冈科Nothofagaceae
马尾树科 Rhoipteleaceae
太果木科 Ticodendraceae
金虎尾目Malpighiales
钟花科 Achariaceae
槲树果科 Balanopaceae
油桃木科 Caryocaraceae
金壳果科 Chrysobalanaceae
藤黄科 Clusiaceae
毒鼠子科 Dichapetalaceae
古柯科 Erythroxylaceae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合丝花科 Euphroniaceae
大风子科 Flacourtiaceae
毛药树科 Goupiaceae
亚麻藤科 Hugoniaceae
香膏科 Humiriaceae
金丝桃科 Hypericaceae
包芽树科 Irvingiaceae
粘木科 Ixonanthaceae
裂药花科 Lacistemataceae
亚麻科 Linaceae
王冠草科 Malesherbiaceae
金虎尾科 Malpighiaceae
水母柱科 Medusagynaceae
金莲木科 Ochnaceae
小盘木科 Pandaceae
西番莲科 Passifloraceae
非洲核果木科 Putranjivaceae
羽叶树科 Quiinaceae
红树科 Rhizophoraceae
杨柳科 Salicaceae
杯盖花科 Scyphostegiaceae
三角果科 Trigoniaceae
时钟花科 Turneraceae
堇菜科 Violaceae
酢浆草目Oxalidales
土瓶草科 Cephalotaceae
牛栓藤科 Connaraceae
火把树科 Cunoniaceae
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酢浆草科 Oxalidaceae
孔药花科 Tremandraceae
蔷薇目Rosales
钩毛树科 Barbeyaceae
大麻科 Cannabaceae
伞树科 Cecropiaceae
朴科 Celtidaceae
八瓣果科 Dirachmaceae
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桑科 Moraceae
鼠李科 Rhamnaceae
蔷薇科 Rosaceae
榆科 Ulmaceae
荨麻科 Urticaceae
II类真蔷薇分支 eurosids II
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十字花目Brassicales
叠珠树科 Akaniaceae
钟萼木科 Bretschneideraceae
藜木科 Bataceae
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番木瓜科 Caricaceae
澳远志科 Emblingiaceae
环蕊科 Gyrostemonaceae
刺枝树科 Koeberliniaceae
池花科 Limnanthaceae
辣木科 Moringaceae
瘤药树科 Pentadiplandraceae
木犀草科 Resedaceae
刺茉莉科 Salvadoraceae
夷白花菜科 Setchellanthaceae
烈味三叶草科 Tovariaceae
旱金莲科 Tropaeolaceae
锦葵目Malvales
红木科 Bixaceae
弯子木科 Cochlospermaceae
半日花科 Cistaceae
地果莲木科 Diegodendraceae
龙脑香科 Dipterocarpaceae
锦葵科 Malvaceae
文定果科 Muntingiaceae
沙莓科 Neuradaceae
旋花树科 Sarcolaenaceae
球萼树科 Sphaerosepalaceae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桃金娘目Myrtales
双翼果科 Alzateaceae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隐翼科 Crypteroniaceae
异裂果科 Heteropyxidaceae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谷木科 Memecylaceae
桃金娘科 Myrtaceae
方枝树科 Oliniaceae
柳叶菜科 Onagraceae
管萼科 Penaeaceae
裸木科 Psiloxylaceae
喙萼花科 Rhynchocalycaceae
蜡烛树科 Vochysiaceae
无患子目 Sapindales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薰倒牛科 Biebersteiniaceae
橄榄科 Burseraceae
番苦木科 Kirkiaceae
楝科 Meliaceae
白刺科 Nitrariaceae
骆驼蓬科 Peganaceae
芸香科 Rutaceae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苦木科 Simaroubaceae
菊分支 asterids
山茱萸目Cornales
山茱萸科 Cornaceae
珙桐科 Nyssaceae
假石南科 Grubbiaceae
绣球花科 Hydrangeaceae
水穗草科 Hydrostachyaceae
刺莲花科 Loasaceae
杜鹃花目Ericales
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
凤仙花科 Balsaminaceae
山柳科 Clethraceae
翅萼树科 Cyrillaceae
岩梅科 Diapensiaceae
柿树科 Ebenaceae
杜鹃花科 Ericaceae
福桂花科 Fouquieriaceae
银钟花科 Halesiaceae
玉蕊科 Lecythidaceae
蜜囊花科 Marcgraviaceae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假红树科 Pellicieraceae
花荵科 Polemoniaceae
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捕蝇幌科 Roridulaceae
山榄科 Sapotaceae
瓶子草科 Sarraceniaceae
野茉莉科 Styracaceae
山矾科 Symplocaceae
厚皮香科 Ternstroemiaceae
四籽树科 Tetrameristaceae
山茶科 Theaceae
假轮叶科 Theophrastaceae
I类真菊分支 euasterids I
紫草科 Boraginaceae
环生籽科 Plocospermataceae
二歧草科 Vahliaceae
绞木目 Garryales
桃叶珊瑚科 Aucubaceae
杜仲科 Eucommiaceae
绞木科 Garryaceae
五蕊茶科 Oncothecaceae
龙胆目Gentianales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胡蔓藤科 Gelsemiaceae
龙胆科 Gentianaceae
马钱科 Loganiaceae
茜草科 Rubiaceae
唇形目Lamiales
爵床科 Acanthaceae
海榄雌科 Avicenniaceae
紫葳科 Bignoniaceae
醉鱼草科 Buddlejaceae
腺毛草科 Byblidaceae
盘果木科 Cyclocheilaceae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唇形科 Lamiaceae
狸藻科 Lentibulariaceae
苦槛蓝科 Myoporaceae
木犀科 Oleaceae
泡桐科 Paulowniaceae
胡麻科 Pedaliaceae
角胡麻科 Martyniaceae
透骨草科 Phrymaceae
车前科 Plantaginaceae
夷地黄科 Schlegeliaceae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密穗草科 Stilbaceae
四粉草科 Tetrachondraceae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茄目Solanales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田基麻科 Hydroleaceae
山醋李科 Montiniaceae
茄科 Solanaceae
楔瓣花科 Sphenocleaceae
II类真菊分支 euasterids II
五福花科 Adoxaceae
鳞叶树科 Bruniaceae
香茜科 Carlemanniaceae
弯药树科 Columelliaceae
离水花科 Desfontainiaceae
寄奴花科 Eremosynaceae
南鼠刺科 Escalloniaceae
茶茱萸科 Icacinaceae
多香木科 Polyosmaceae
楔蕊花科 Sphenostemonaceae
智利木科 Tribelaceae
伞形目Apiales
伞形科 Apiaceae
五加科 Araliaceae
假茱萸科 Aralidiaceae
夷茱萸科 Griseliniaceae
番茱萸科Melanophyllaceae
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
鞘柄木科 Torricelliaceae
冬青目Aquifoliales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青荚叶科 Helwingiaceae
叶茶藨科 Phyllonomaceae
菊目Asterales
假海桐科 Alseuosmiaceae
雪叶科 Argophyllaceae
菊科 Asteraceae
头花草科Calyceraceae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半边莲科 Lobeliaceae
腕带花科 Carpodetaceae
陀螺果科 Donatiaceae
草海桐科 Goodeniaceae
睡菜科 Menyanthaceae
五膜草科 Pentaphragmataceae
石冬青科 Phellinaceae
卢梭木科 Rousseaceae
花柱草科 Stylidiaceae
川续断目Dipsacales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黄锦带科 Diervillaceae
川续断科 Dipsacaceae
北极花科 Linnaeaceae
刺续断科 Morinaceae
败酱科 Valerianaceae

唇形科和廖科植物、毛茛科和木兰科的特点各是什么

唇形科看花的形状就可以了
木兰科 有环状托叶痕
毛茛科 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数为藤本或灌木。单叶或复叶,通常互生,无托叶。花通常两性,辐射对称,分离,有时呈花瓣状,雄蕊多数,螺旋排列;雌蕊心皮多数至少数,分离,螺旋排列,每心皮1室,有多枚至1枚胚珠。果实为蓇葖果或瘦果。

蓼科 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为灌木或小乔木。茎通常具膨大的节。叶为单叶,互生,有托叶鞘。花两性,稀为单性,辐射对称;花序由若干小聚伞花序排成总状、穗状或圆锥状,花有时单生;花被片3~6,常排列成两轮;雄蕊3~9,极少为16,有花盘;雌蕊1,子房上位,1室1胚珠。瘦果三棱形或双凸镜状,全部或部分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胚弯生或直立,胚乳丰富。染色体:X=7-11,17。约50属120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中国产11属230余种。蓼属分布于全国各地;大黄属分布于西北、西南及华北的山区;沙拐枣属、木蓼属分布于西北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冰岛蓼属分布于西北及青藏高原的高山区;翼蓼属、翅果蓼属为中国的特有属。
  唇形科:草本,亚灌木或灌木。植株常含芳香油。叶对生或轮生,无托叶,   聚散花卉。花两性,两侧对称,常2唇形。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上。   子房上位。果实为4个小坚果包在宿存花萼内。   蓼科: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为灌木或小乔木。茎通常   具膨大的节。叶为单叶,互生,有托叶鞘。花两性,稀为单性,辐射对   称;花序由若干小聚伞花序排成总状、穗状或圆锥状,花有时单生;   花被片3~6,常排列成两轮;雄蕊3~9,极少为16,有花盘;雌蕊1,   子房上位,1室1胚珠。瘦果三棱形或双凸镜状,全部或部分包于宿存的花   被内;胚弯生或直立,胚乳丰富。   毛茛科:草本,罕为木质藤本或灌木。叶互生或对生。花多为两性,辐射或   两侧对称,单生或呈总状、圆锥花序,雄蕊。雌蕊常多数,离生,   螺旋状排列。聚合蓇葖果活聚合瘦果。罕为浆果或蒴果。   木兰科:乔木或灌木,罕藤本,常绿或落叶。单叶互生,全缘,罕浅裂或有齿;   托叶有或无。花两性或单性,单生或数朵成花絮。萼片3,罕4.,常为   花瓣状,花瓣6或更多,罕缺乏,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罕为4枚,   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子房1室,含一至多个胚珠。蓇葖果、   蒴果或浆果,罕为待翅坚果。

芍药科的系统位置

关于芍药科的系统位置,尚存在不同的看法:植物解剖学家R.P.沃斯戴根据解剖构造认日夏养花网为芍药科与木兰科相近;J.哈钦森认为这科是木兰科与毛茛科之间的联系环节;E.J.H.考勒尔根据雄蕊离心发育等特征将芍药科放在五桠果科附近。
  

写出5-7种被子植物啲名称、并说说它们有哪些特徵?

  矮牡丹毛茛科 Ranunculaceae

  落叶小灌木,高60—80cm。花通常单瓣,黄、红、紫或白色,花瓣基部无紫斑。分布于陕西、山西,生于海拔1000—1400m处的阴坡疏林下或石缝中。可能是栽培牡丹的野生原种国。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
  矮沙冬青豆科 Leguminosae

  常绿上灌木,高40-80cm。单叶。花黄色。荒漠地区十分珍贵的孑遗种。仅分布于新疆乌恰,生于海拔2100-2400m处的干旱山谷地带的山坡、残丘或干河床上。前苏联也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
  凹叶厚朴 木兰科 Magnoliaceae

  落叶乔木,高达15m,胸径40cm。为厚朴的亚种。与厚朴的主要区别是树皮稍薄,叶较小而狭窄,呈狭倒卵形,先端有明显凹缺。主要分布于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生于海拔300-1200m处的阔叶林中。树皮与厚朴同作药用。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凹叶木兰
  八宝树海桑科 Sommeratiaceae

  乔木,高达30m。枝下垂,幼枝具四棱。叶阔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基部心形。伞房花序顶生,萼片5—7,绿色,花柱长3—5cm。分布于云南南部,生于海拔900—1500m处的山谷或空旷地。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八角莲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状茎横生,粗壮、节结关。叶片大,盾状近圆形,直径达30cm。花5-10,簇生于近叶柄上部,深红色。浆果椭圆形或卵形。零星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生于海拔200-2400m处的阴湿林下。可治毒蛇咬伤。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白穗花 白梭梭 白辛树
  百合花杜鹃 百花蒿 半日花 瓣鳞花
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又称为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s,它构成了最壮丽的地球植被景观,表现在体态极其多样性;组织分化最复杂;与传粉方式相联系,生殖器官高度特化;物种最丰富(1万余属,23.5万种);分布和适应性最广。被子植物的发展,带动了动物界昆虫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发展。
我国的被子植物有3148属,约3万种。在中国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在系统发育上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种类,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最好地区。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特征和分类原则
一、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同以种子繁殖,但比裸子植物要演化和完善得多,表现在:
1. 出现了两性结合的花;围绕性器官出现苞、萼、瓣等保护的结构;雄蕊有花药和花丝,大孢子叶发育成具有子房、花柱、柱头的雌蕊;由柱头而不是直接由胚珠受粉;
2. 雌、雄配子体简化;具有特殊的“双受精”, 胚乳是受精产物;
3. 传粉方式多样化:风媒、虫媒、鸟媒、水媒、自花、异花……
4. 形成了果实,多样化的果实促成了被子植物的传播;
5. 孢子体高度发达和多样化,适应性广;
6. 营养方式除自养外尚有其它方式;
7. 有不经种子而扩大个体的能力,如分蘖、地下走茎、鳞茎、块茎、块根上的不定芽。
二、被子植物分类原则:和传统的教科书不同的观点有:
1. 风媒花是最早发生的,虫媒花迟于风媒花;
2. 单性花是最早发生的,两性花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3. 单珠被是最早发生的,双珠被迟于单珠被。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依据花基数、花粉萌发孔数目、子叶数目、根系、维管排列、形成层活动、叶脉、可把被子植物划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2纲。本教材采用1964年恩格勒系统排列,和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采用的系统是一致的,不过后者采用的是1936年恩格勒系统。
一、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双子叶植物由原始花被亚纲和合瓣花亚纲组成:
原始花被亚纲:花无被,单被,同被或双被,雄蕊着生在花托上,珠被2层。
(一) 山毛榉目Fagales。
含2科,仅介绍山毛榉科Fagaceae。山毛榉科又叫壳斗科,由山毛榉科组成的森林称为橡树林oak forest,山毛榉木材称为橡木oak。山毛榉科植物是构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上层建筑,在温带以落叶山毛榉科植物与桦木科植物组成主要的阔叶树种。
1. 主要特征:
(1) 体态:乔木,常绿或落叶,单叶,具锯齿或全缘,有时分裂,托叶早落,侧脉常直通锯齿齿尖;
(2) 花:单性,雌雄多同株,雄花常排成柔荑花序状,直立或下垂;雌花1—多朵排成歧聚伞花序生于总苞——壳斗,总苞螺旋状排列或轮状排列,果时盘状或杯状半包,或全包着果实。花的结构:花被4—8,雄花: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或为其倍数(4—20);雌花:子房下位,3—7室,每室有胚珠2;
(3) 果:坚果。成熟时有壳斗包托;
(4) 种子:无胚乳,子叶肥厚,富含淀粉或油脂。
2. 分类:含8属900种,我国有6属(中国植物志承认7属)320种,其最重要的分类特征是:
(1) 总苞外面有附属物——鳞片、软刺、硬刺等;
(2) 坚果和总苞的关系——总苞组成壳斗时的排列,壳斗的形状:全包、半包或浅碟状;
(3) 雄花序排成球状、头状(仅水青冈属)或柔荑花序,柔荑花序直立或下垂;
(4) 壳斗内包含雌花、果的数目。
3. 经济价值:
(1) 木材:材质坚硬,耐腐朽,可作建筑、家具、枪托等;
(2) 食用坚果:板栗及多种坚果可食;
(3) 栓皮栎树皮作软木塞;
(4) 树皮、枝叶、壳斗可提取拷胶,供制革用;
(5) 木材及锯屑用于养植冬菇。
4. 关于壳斗的来源:一为枝性起源,一为叶性起源。

(二) 荨麻目Urticales:木本到草本,叶多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到单性,常为二基数花,雄蕊少数,子房上位,由2心皮组成。
仅介绍桑科Moraceae。
1. 主要特征
(1) 体态:木本,乔木,灌木,少有藤本或草本的,枝叶折断或树皮损伤常有白色的乳汁流出;
(2) 叶:单叶常互生,少对生,具有托叶,有的托叶在幼时包着芽,脱落后在茎节上留下托叶环;
(3) 花:单性,组成花序,同株或异株;桑树同株,构树异株;花序为柔荑花序、短穗状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
花被4,雄蕊4—6,有时退化为1,花丝在芽时内折,子房上位或下位,由2心皮构成,花柱常2,1室,1胚珠;
(4) 果实:聚花果;
(5) 种子:无胚乳。此外桑科还具有如下的一些热带雨林的特征:
(1)“茎花现象”
(2)“板根现象”
(3)气根现象——独木成林
(4)“绞杀现象”
2. 分布和分类:桑科约53属14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16属150种。桑科可分为桑亚科和木菠萝蜜亚科,前者雄蕊在芽时内卷,花排成聚伞花序、穗状花序或头状花序,有时单生,如桑属Morus、构树属Broussonetia;木菠萝亚科的雄蕊在芽中直立,花生于密闭的花序托的内壁上或花序托成棍棒状,花陷于花序托中,如无花果属Ficus,菠萝蜜属Artocarpus。
3. 经济价值:
(1) 园林绿化树种;
(2) 养蚕业;
(3) 果品:无花果、木菠萝、白桂木、面包树、薜荔等;
(4) 药用:桑叶、皮、枝、桑椹;兽用的箭毒木。
应记学名:无花果属Ficus

(三) 蓼目Polygonales,仅含1科蓼科Polygonaceae
1. 主要特征
(1) 体态:草本为主,也有灌木或藤本,茎节常膨大,皮层常具醋酸钙结晶;
(2) 叶:单叶互生,有干膜质鞘状托叶;
(3) 花:两性,稀单性,三基数,花被同型,3—6,花瓣状,有色彩,雄蕊3—9枚,基部常具由蜜腺联合而成的花盘,子房由2—3心皮联合成1室,胚珠1枚,直生;
(4) 雄蕊数目的增减,雌雄蕊异长;
(5) 果;瘦果或小坚果,三棱形;
(6) 种子:具有胚乳,是内胚乳。
2. 分类和分布:32属1200种,全世界分布,主产北温带,我国8属200余种。
3. 经济价值
(1) 药用:何首乌、扁蓄、大黄、虎杖、火炭母、扛板归等;
(2) 粮食:荞麦
(3) 观赏:竹节蓼、珊瑚藤
应记学名: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四) 中央子目Centrospermae:仅介绍1科。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1. 主要特征
(1) 体态:草本,一年生或多年生,茎节常膨大;
(2) 叶:单叶,对生,常在基部连以横线。有时可见干膜质状托叶;
(3) 花:两性,单生或排成二歧聚伞花序;花为五轮4—5基数,K(4—5),联合成筒状,C4—5,花瓣有长爪,顶端撕裂状,A5—10, 花粉粒具散孔,G(2—5:1:∞—1),具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花柱4—5;
(4) 果:蒴果,瓣裂或顶齿裂;
(5) 种子:细小,胚弯曲,包围着外胚乳。
2. 经济价值:
(1) 观赏:多种石竹,康乃馨等;
(2) 药用:太子参、王不留行、瞿麦等;
3.和藜科Chenopodiaceae,苋科Amaranthaceae同具散孔花粉,弯曲的胚包着外胚乳,但它们之间具有如下不同:
茎、叶 花被 胎座 果实
石竹科 茎节膨大,叶对生 花双被 特立中央胎座,胚珠多数 蒴果瓣裂或顶齿裂
藜科 叶互生 单被,绿色 基底胎座,胚珠1 不裂的胞果,或有时盖裂
苋科 叶互生或对生 干膜质有色彩 基底胎座,胚珠1 蒴果横裂
3. 中央子目的系统学意义:中央子目在演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花被从单被到双被,在商陆科中有具有离生心皮的种类,从中轴胎座发展到石竹科的特立中央胎座,进一步可发展到藜科和苋科的基底胎座。
应记学名: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五) 木兰目 Magnoliales
木本,少数木质部仅具管胞,兼具梯状穿孔导管,花以单生为主,具有显著花托,两性,花各部从螺旋状排列到轮状排列,花被同型,雄蕊多数,心皮离生,胚小,胚乳丰富,嚼烂状。含22科,着重介绍2科:
木兰科Magnoliaceae
1. 主要特征
(1) 体态:常绿乔木或灌木,植物体含油细胞,枝、叶、树皮、花有香气;导管端壁倾斜或截平,梯状穿孔板到单穿孔。
(2) 叶:互生,全缘,但鹅掌楸属叶3—5裂。具有笔帽状的托叶;托叶包裹整个叶芽,托叶与叶柄腹面贴合处留下或长或短的压痕,托叶脱落后在节上留下托叶环。托叶单枚,但鹅掌楸属等托叶为2枚;
(3) 花:两性,少单性异株,单生,辐射对称,花被同型,花被3—11,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离生,花各部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雄蕊和雌蕊均未特化:雄蕊未完全分化出花丝,药隔常伸出花药之外。花粉单沟,舟状;雌蕊无明显的花柱与柱头之分,心皮腹缝线的上部为柱头面。
雌蕊群柄,雌雄蕊柄。
(4) 果实:蓇葖或聚合蓇葖果,罕具翅坚果;
(5) 种子:胚小,胚乳丰富,嚼烂状——褶叠呈不规则的表面。
2. 分类和分布:15属250种,分布北半球,我国有11属130种,是木兰科种类最丰富的地区。根据花顶生还是腋生,每一心皮含胚珠数目,是否具有雌雄蕊柄,叶柄腹面的托叶痕长短,蓇葖果还是不裂的翅果,花单性还是两性划分属。
(1) 木兰属Magnolia:花顶生,胚珠2枚;
(2) 木莲属Manglietia:花顶生,胚珠4枚;
(3) 含笑属 Michelia:花腋生,胚珠多于4枚;
(4) 鹅掌楸属Liriodendron:叶每侧有2-4个裂片;具翅小坚果;
3. 木兰科的系统发育讨论
(1) 花从顶生到腋生;两性到单性;
(2) 花被由不分化向萼、瓣分化发展,如鹅掌楸属;
(3) 雄蕊花粉囊由位于小孢子叶的中脉两侧向边缘转移,花药由内向开裂转向外向开裂(鹅掌楸属),雄蕊由花药小、药隔大、花丝短发展到分化出明显的花丝;
(4) 雌蕊群由无柄到有柄,心皮数目减少,从螺旋状排列到轮生(马来西亚 Pachylanx心皮3,轮生);
(5) 果实由蓇葖果到侧面连合的聚合蓇葖果。
4. 经济意义
(1) 木材;
(2) 园林绿化:白兰、黄兰、荷花玉兰、夜合、含笑等;
(3) 药用:厚朴、辛夷;
(4) 提取芳香油用于化妆品。
应记学名:
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含笑Michelia figo

樟科Lauraceae
科名来源于是月桂属Laurus,樟科唯一在欧洲分布的属,产地中海,枝叶常作花环等喜庆用,叶晒干作香料加入汤。
1.主要特征
(1) 体态:常绿或落叶的乔灌木,仅无根藤(Cassytha)是寄生藤本。枝叶树皮含有油细胞,揉之有樟脑油香气,叶、树皮、木材有时存在粘液囊。鳞芽有多数芽鳞苞;导管单穿孔;
(2) 叶:互生,全缘,三出脉、离基三出脉、羽状脉。叶常因枝条节间缩短而成枝顶聚生,假轮生,如新木姜子属,个别种类近对生。无根藤茎无叶。少有分裂的叶(如檫木);
(3) 花:两性,单性异株,辐射对称,花小,组成花序或丛生,花被不分化,2轮,每轮3枚;雄蕊片状,4轮,每轮3枚,第1、2轮雄蕊内向,3轮雄蕊外向,基部有2腺体,第4轮雄蕊退化成箭头状;花药4室,排成2排或排成一排,瓣裂,花粉粒无沟孔;花丝基部与花被基部联合成极短的被丝托,果时或者增大;子房1室,顶生1胚珠,花柱单一,柱头3裂;
(4) 果实:核果或成浆果状;
(5) 种子:无胚乳。
4. 分类和分布:45属2500种,大部产热带、亚热带,我国20属480种,主产长江以南各省区。樟科可分为樟亚科和无根藤亚科(仅1种)。
樟科分类依据:
(1) 花序有无总苞;
(2) 花两性还是单性;
(3) 发育雄蕊的轮数;
(4) 药室数目及排列;
(5) 花被宿存与否;
(6) 被丝管花后是否增大。
5. 经济用途:
(1) 木材;樟、楠木、檫木;
(2) 香料:樟:樟脑、樟脑油,肉桂:香料、桂皮油,山苍子:枝、叶、树皮、花蕾、果实提取山苍子油;樟属多种树皮用于卫生香、迷信香、烛制造香味添加剂;
(3) 药用:桂皮、乌药等;
(4) 果树:鳄梨;
6. 系统学意义:樟科花被尚未完全分化为花萼和花瓣,花药4室,排成一排或上下两排,瓣裂,花粉粒无萌发孔,叶具单隙节,无疑都是原始的特征,但在如下几方面表现得比较进化:
(1) 导管端壁具单穿孔;
(2) 具有花序;
(3) 花各部定数,并为轮生排列;
(4) 雄蕊已分化出花丝和花药两部分;
(5) 心皮减退为1枚(亦有观点认为子房1室是由3心皮形成 的,因花柱具3枚柱头);
(6) 核果,种子无胚乳。
应记学名:
樟属Cinnamomum,
木姜子属Litsea
木兰目全部是木本植物,没有草本植物,大多数是虫媒为主的植物,这类植物主要是花被大而显著,花与枝、叶、树皮有香气;但也有一些类群虽然花两性,心皮离生,但花被退化,花排成穗状花序,花、枝、叶、树皮缺乏香气,这表明木兰目内有两个发展方向。

(六) 毛茛目Ranales:包含毛茛亚目和睡莲亚目共7个科,介绍1科:
毛茛科Ranaunculaceae;全部为草本植物,花的结构与木兰科有许多相同之处。哈钦松的被子植物系统,木本植物以木兰科为起点,草本植物则以毛茛科为起点,都认为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演化出其它较为进化的类群。日夏养花网
1. 主要特征
(1) 体态:全为草本,常具须根系,茎中维管束多为环状,偶具散生维管束,导管端壁多为单穿孔。植物体无精油细胞,但含生物碱;
(2) 叶:基生或茎上互生,常分裂,并形成复叶。独叶草和星叶草具有叉状叶脉;
(3) 花:两性,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K5,C5,A∞,G∞—1:1—∞,花萼、花瓣分离或同型,萼有时花瓣状,基部常有蜜腺,或特化成蜜叶,而使花冠成两侧对称,花瓣有时缺;花各部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到轮生;边缘胎座;花粉粒表面纹饰多型性:三沟、多沟、散沟、散孔
(4) 果实:聚合蓇葖果,或瘦果achene;
(5) 种子:有胚乳
2. 分类和分布:全世界50属约2000种,中国有40属700种,多分布于温带。在我国最多种数的属为:
乌头属Aconitum 160种,花两侧对称;
翠雀属Delphinium120种,花两侧对称;
铁线莲属Clematis110种;花辐射对称;
毛茛属Ranuculus60种;花辐射对称;
唐松草属Thalictrum66种;花辐射对称;
银莲花属Anemone54种,以上7属约570种,占我国毛茛科植物种数的80%。
3. 经济价值:
(1) 药用:黄莲,乌头与附子,升麻;威灵仙;白头翁;毛茛属、打破碗花花等可作土农药,杀蛆。
(2) 观赏:毛茛属、铁线莲属、翠雀属、飞燕草等。
4.系统学意义:毛茛科多数属种花辐射对称,少数属发展出具有长距的蜜叶而成为两侧对称的花,花被分化为花萼和花瓣,为了经济原则百出现退化和瓣化的雄蕊,多型的花粉纹饰,心皮减退到1个,表明它是多心皮类得到发展的类群。但另一方面毛茛科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如雌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彼此分离,表明它和木兰目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由于毛茛科是草本植物,生活周期短,演化的速率比木兰目要快得多,出现属种的多样性,有着演化的不同系列也就不足为怪了。
(七) 藤黄目Guttiferales
芍药科Paeoniaceae
山茶科Theaceae
1. 主要特征
(1) 体态:木本,多为常绿;木质部具有端壁倾斜的导管,梯状穿孔板横闩少数到数十条,亦有单穿孔的导管。
(2) 叶:单叶,互生,无托叶,叶缘有胼胝质状锯齿。叶具分枝石细胞。
(3) 花:两性,仅柃属Eurya单性异株。单生或簇生,通常不组成花序。多数属种有小苞片和萼片的分化,但山茶属Camellia的一些种,核果茶属Pyrenaria的个别种,石笔木属Tutcheria、多瓣核果茶属Parapyrenaria、大头茶属Polyspora的全部种类,均无小苞片和萼片的分化,苞被逐渐过渡到花瓣。B2,K5,C5,A∞,G(5—3:5—3),仅茶梨属Anneslea子房下位,中轴胎座,胚珠多数,倒生,花粉粒具三沟孔。
(4) 果实:蒴果、核果、浆果状。
(5) 种子:无翅或有翅,子叶肉质或叶状,多数无胚乳。
2. 分类与分布:山茶科含40属约7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树种。科的分类依据是:
(1) 果实的类型;
(2) 苞片和萼片是否分化,花梗伸长与否;
(3) 花被各轮多数还是定数;
(4) 雌雄蕊连合程度;
(5) 子房室数;
(6) 花两性还是单性;
(7) 花药是否有附属物。
山茶属Camellia:蒴果,种子大型,子叶肥厚肉质;
木荷属Schima:蒴果具长柄,中轴棒状,种子有周翅;
柃属Eurya:花单性异株,浆果状干果。
3. 经济价值:
(1) 饮料:茶
(2) 观赏:茶花
(3) 油料:油茶
(4) 木材:木荷属等。
4.系统学意义:山茶科全部为木本植物,花各部体现了从多数、完全分离、螺旋状排列,到定数,合生轮状排列,特别是某此种类的心皮部分分离,反映它的祖先和离生心皮类可能有联系。一般认为它可能来自离生心皮,雄蕊多数,分离的五桠果科Dillendiaceae.
应记学名:Camellia sinensis

(八) 罂粟目Papaverales
十字花科Cruciferae:本科植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1. 主要特征:
(1) 体态:草本,叶常基生,单叶或复叶,常有辛辣液汁;
(2) 花:花排成伞房花序,最后成总状花序。具有十字形花冠,花冠顶端平展,具长爪,花两性,K4,C4,A2+4,G(2:1:∞),四强雄蕊;侧膜胎座,具有由胎座框形成的假隔膜;
(3) 果实:角果——长角和短角;
(4) 种子:无胚乳。
2. 分类及代表植物:
近400属,3000余种。属种多,分类主根据种子子叶与胚根的排列:
(1) 子叶缘倚
(2) 子叶背倚
(3) 子叶对摺
芸苔属Brassica:叶为大头羽状裂,花黄色,长角果有喙,种子1行;
萝卜属Raphanus:叶为大头羽状裂,花白色,长角果肉质,圆柱状,种子间缢缩,成熟时裂成几含1种子的节,或裂成几部分;
拟南芥菜属Arabidopsis:植物体有单毛或分叉毛,茎生叶基部耳状半抱茎,花白色、粉红或淡黄色,长角果,种子湿时发粘。
3. 经济意义
(1) 蔬菜:叶菜类;根茎类;花菜类;
(2) 油料:油菜
(3) 药用:大青、崧蓝、莱菔子
(4) 香料:芥末,辣根
(5) 观赏:紫罗兰,花叶甘蓝
(6) 蜜源植物
应记学名: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蓼科,苋科,石竹科,毛茛科,芍药科,木兰科的共同点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98266.html

上一篇:绿萝该施什么肥

下一篇:我买来一株带花苞的蕙兰上盆后该怎么养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